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訪白宮華人總管盧沛寧:遺憾父親沒有看到光榮一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mg=300 border=0,370 alt=]http://i34.tinypic.com/140vg2v.jpg[/img]




  核心提示:鳳凰衛視專訪白宮行政總管美籍華人盧沛寧,盧沛寧是奧巴馬在哈佛大學的同窗校友,最信賴的幕僚與親信,更是白宮官位最高的華人。在訪談中,盧沛寧回憶起自己的父親,說這一輩子最遺憾的事情,就是父親沒有看到自己在白宮工作,實現夢想的那光榮一刻。

  一、盧沛寧:踏入白宮是難以置信的人生經驗


  解說:盧沛寧是中國觀眾並不十分熟悉的美國白宮高級官員,他是奧巴馬在哈佛大學的同窗好友,最信賴的幕僚與親信,更是白宮官位最高的華人,他日常代表總統與20多位政府部長聯繫,是白宮極少數能隨時與奧巴馬交談的官員之一。實際上他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與美國總統如此接近的華人。盧沛寧的正式頭銜是總統助理兼內閣秘書,這個頭銜聽來似乎平凡,但卻是總統行政辦公室里最高位置。而內閣秘書則是白宮統一美國20部會步調的樞紐。美國大西洋月刊稱只要部會首長有任何疑難雜症或白宮對部會首長有任何疑問,盧沛寧是第一個打電話,或是第一個接到電話的人。因此有媒體稱呼盧沛寧是白宮的大管家,鳳凰衛視日前在白宮獨家採訪了盧沛寧。

  張經義:現年44歲的盧沛寧精力充沛,十分健談,在鳳凰衛視的專訪中,盧沛寧暢談與奧巴馬之間的情誼,並清晰描繪他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的會面過程。盧沛寧也不時感激他出身在中國的父母一路輾轉,從台灣來到美國,為的就是給他與他哥哥提供更好的起點。而他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父親來不及看到他光榮的一刻。盧沛寧也透露,第一次以總統身邊的人踏入白宮,是他最難忘的回憶之一,他甚至清清楚楚的記得他進入白宮的第一刻是幾點鐘。

  記者:當你第一次走進白宮時,是什麼狀況,你做了什麼?

  盧沛寧(美國總統助理兼內閣秘書):那是令人無法置信的經驗,我記得那是2009年1月20日下午2點,總統宣誓就職完的一個多小時。有一個輛巴士,把我們這些高級幕僚從國會帶到白宮,正好在這棟艾森豪威爾辦公室前,我記得進入我在白宮雙翼的辦公室時,根本沒有傢具,因為他們在重新擺設傢具,所以我基本上坐在地板上,然後打電話給我媽說,我在白宮的辦公室,我清楚記得媽問我,你怎麼沒去參加遊行,我說媽,我在白宮。我想那是第一次,她了解到我已經在白宮工作了,第一天是有趣的一天。總統、第一夫人與第一家庭在觀賞遊行,而白宮幕僚來這兒,沒有什麼事可做,我記得一個美國特勤局特工說你應該享受在這的第一天,因為今天以後,你就沒什麼時間走來走去了,我記得一開始我們是三四個人,後來變十幾個,一間一間辦公室走來走去,探索一下新環境。然後第二天,1月21日,我們就開始拚命工作了。

  

  二、盧沛寧:華人的身份讓我在白宮與眾不同


  解說:盧沛寧與奧巴馬在1988年至1991年間同時就讀哈佛大學法學院,四年同窗為他們奠定了友誼基礎,使得盧沛寧日後願意為奧巴馬效力。在奧巴馬當選參議員后盧沛寧出任代理幕僚長,奧巴馬競選總統時,他竭盡全力助選。選舉成功后,他成為過渡團隊執行總管,負責安排奧巴馬入住白宮,奧巴馬當總統后盧沛寧掌控白宮行政事務。他和奧巴馬可謂是同呼吸共命運。

  記者:你是白宮最高階的華人,這對你來說的意義如何?

  盧沛寧:我不確定我是否每天都想到這個,一件很美好的事是每天早上我們八點半有高級幕僚會談,與幕僚長伊曼紐爾等人,你環視周邊會發現桌邊的多元性。我不是每天都會想到,我是華人或亞裔。但說到這,我了解這確實讓我與眾不同,讓我感恩能在這工作,任何父母有孩子在白宮工作,都是很特別的事。但對移民父母來說,像我父母,這是更特別的事,這也代表著這國家願意提供特別的機會。

  記者:你有想過你有天會在白宮工作嗎?

  盧沛寧:沒有,我從來沒想過,我曾經拜訪過白宮一次,在我來工作前,確實很激動,但也有些令人害怕,幸運地總統選了我到政府扮演這個角色,只要他願意,我會繼續服務。

  記者:為什麼總統會指定你做這個工作?

  盧沛寧:我從沒問過他為什麼選我,實際上我跟總統認識好久了,他和我是哈佛法學院同學。當他是參議員時,我替他工作,當他選上我幫他掌握政權過渡工作。我參與他大部分政治生涯,他認為我是能完成工作不太自我中心的人,只對為他完成工作有興趣。

  

  三、盧沛寧:和奧巴馬一起上課時就覺得他很特別

  


  解說: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的盧沛寧,是在馬里蘭州成長的,在本科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后,以優異的成績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攻讀法學博士,他就是在那與奧巴馬初次見面。當時是1988年,不過由於當時哈佛法學院每年招收550個學生,功課又異常繁忙,所以兩人僅是點頭之交,盧沛寧說兩人真正熟識是在2005年,盧沛寧擔任參議員克里的總統大選高級顧問后,轉而為當選參議員的奧巴馬工作時兩人才變成好友,盧沛寧起先是奧巴馬的立法主任,最後擔任到代理幕僚長,盧沛寧可以稱的上是奧巴馬的軍師,也難怪《紐約時報》形容盧沛寧說他是最了解奧巴馬競選記錄的人。

  記者:讓我們聊聊你與總統的關係,因為上周是他的生日,你有準備什麼禮物給他嗎?

  盧沛寧:一件好事是,我們不準給總統禮物,這實際上是有規則的,所以我沒有給他禮物的責任,不過我很幸運能去總統上周末的生日派對,所以我有機會,能親自向他說生日快樂。

  記者:我實際上準備了一些照片,我想這是奧巴馬在哈佛大學的時候,他沒什麼改變,除了白髮。

  盧沛寧:他實際上跟現在看來一模一樣,同一個人。

  記者:你對他第一印象為何?當第一次見面時。

  盧沛寧:我們曾一起上課,我不記得是二年級還是三年級,奧巴馬是那種比我們更聰明,更成熟的人,比我們想更多的人,當他在課堂上說話,每個人都把他說的話記下來,他真的很有天賦,就算在那時候,不過沒人預言,他將成為美國總統,但我們都知道他是很特別的人。

  記者:所以你們何時成為朋友?

  盧沛寧:我們在法學院時是點頭之交,我們不確定算不算親近的朋友,但當我在2005年,來到參院為他工作時,一開始是法務主任,他在參院的所有時間,我們並肩作戰,我們因此變成非常好的朋友。

  記者:我們知道你為參議員奧巴馬工作前,是替參議員克里工作。

  盧沛寧:我很短暫地為參議員克里的總統大選工作。

  記者:是什麼原因讓你加入參議員奧巴馬?

  盧沛寧:我想那是個機會,為我認識的人工作,替某個有驚人天賦與替某個有願景,希望我們國家變更好的人工作,這是個絕佳機會,他也給了我機會。

  記者:為何你不早些為他工作?當他是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時。

  盧沛寧:他曾擔任州參議員八年,我那時沒跟他聯絡,並且在華府工作,對我來說能在華府有工作很重要,所以當他來華府,我就去替他工作。

  記者:我知道你1997年,放棄高薪的律師工作,走入政治,你對媒體說你的薪水減少一半,工作量卻增加一倍,為何你做此決定?

  盧沛寧:我的父母親可以不用如此犧牲他們自己,冒這樣的險來到這個國家,就為了讓我有這職業,這個國家對他們來說很好,提供他們原先不會有的機會。所以對我來說,為國家貢獻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國家給我的家庭許多,所以我很感激,能夠回報,這對我來說也是機會為國貢獻。

  

  四、盧沛寧:和幕僚打籃球奧巴馬通常擔當前鋒


  解說:2008年11月,奧巴馬打贏了美國的總統大選,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而奧巴馬似乎早就預測到自己的大勝。在勝選前半年,也就是2008年5月,就悄悄策劃交接工作,打算在布希離任后能從容不迫的交接。而這個交接團隊的領導正是盧沛寧,在奧巴馬當選后,盧沛寧正式出任過渡團隊的執行總管,掌控高達900萬美元的預算以及人事安排。在奧巴馬上任后,他被指派為內閣秘書,盧沛寧說他扮演的是協調人的角色,讓各部會確實了解白宮立場。他同時也扮演總統的眼睛與耳朵,對各部會進行了解,所以他也必須常對奧巴馬進行彙報。你今天如何?

  盧沛寧(美國總統助理兼內閣秘書):就像其他在這裡的日子一樣,十分忙碌,無法預測,你永遠不知道什麼事會消耗我一整天,但這就是在這工作有趣的地方。

  記者:你在白宮每天的生活如何?

  盧沛寧:長得很,我很早起床,我五點、六點讀報紙,我們第一次幕僚會談,從八點半開始,然後一直工作到傍晚,周末常常要工作,真的是很難預料。我負責很多不同工作所以真的很難講我每天生活如何。

  記者:所以你周末常工作?

  盧沛寧:許多周末。

  記者:連上周末也一樣?

  盧沛寧:上一周末我也很多工作,這個我能告訴你。

  記者:所以你常跟總統說話?

  盧沛寧:我一周跟總統見幾次面。

  記者:所以你會跟總統提建言嗎?你會跟總統說些什麼?

  盧沛寧:多數時間是幕僚會談,他參與大型的會談時,也有很多時間,我們只是對話,我們認識很久了。所以很多時間我們就只是個人對話,聊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嗜好以及日子過得如何。

  記者:我知道你跟他常一起看電影、看球賽,你有跟他打過籃球嗎?

  盧沛寧:我想當你看我站起來后,你就會了解我,不是個籃球運動員,我倆有很多共同興趣,但籃球並不是其中之一。

  記者:但你看過他打球吧?

  盧沛寧:我看過,是的。

  記者:他打球角色為何?前鋒、後衛?

  盧沛寧:這得看他跟多高的人打球,當他跟大學專業球員打,他通常是當後衛,如果是跟白宮幕僚打,通常是前鋒,我想差別是,當你是美國總統,你打球永遠吸引人注意。

  五、盧沛寧:內閣成員出眾彼此合作處理事件

  解說:內閣秘書這個職務是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在1950年代所設立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確認美國聯邦20大部會在所有政策與發言上,都與白宮同一口徑,所以需要十分煩瑣的聯繫工作以貫徹政令。盧沛寧說,他的工作就是要確保所有政策列車能準時啟動,并行走在正確的軌道上,不過除了重大政策外,盧沛寧有時候還需要處理一些社交事宜,例如部長親友想參訪白宮也需要經過他這一關,白宮與部門間的大小事幾乎不假手他人,所以盧沛寧也被媒體封為白宮的大管家。

  記者:你工作的另一部分,是與許多部門部長溝通,蓋特納、駱家輝您怎麼處理?

  盧沛寧:這是這工作另一個好的地方,你不只跟總統工作,還跟許多在內閣中很棒的人工作,他們全都是很傑出的人,長期為民眾服務,我工作美好的地方是,不只有機會學習他們在自己的機構做了什麼,還有機會認識他們。

  記者:所以你實際上怎麼處理?

  盧沛寧:首先,我有許多很棒的幕僚幫我工作,所以我不能搶功勞說,都是我一個人跟他們聯繫的,但我每天與他們大部分的人溝通,有時候是特別的機構與事件,我必須全力涉入,所以我花更多時間,與那些人工作,有時候跟高階內閣通好幾次電話,有時候我也可能好幾周不跟他們通話,端看發生什麼事。

  六、盧沛寧:奧巴馬不願當失敗的連任總統

  解說:奧巴馬在剛上台時,有六成的美國民眾對奧巴馬充滿信心,相信奧巴馬將能為美國帶來改變。但一年半過後,有六成的民眾對奧巴馬失去了信心。奧巴馬民調支持率也從原先的百分之七十,一路走低到百分之四十幾,伴隨奧巴馬共同經歷一年半以來的風風雨雨,盧沛寧表示,奧巴馬個人實際上並不特別關注民調。他關注的還是,美國至今仍面臨的強大經濟挑戰。因為奧巴馬說他寧可當一位成功的一任總統,也不願當一位失敗的連任總統。

  一年半過去了,奧巴馬民調不是很好看,許多人似乎不欣賞他所做的,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盧沛寧(美國總統助理兼內閣秘書):總統不是那種由民調所控制的,也並非由24小時有線電視台所控制的人。他是被選來為這國家帶來改變,他是被選來創造工作的,來整頓醫療保險,來創造能源獨立,來修復學校系統,這就是他現在專註的工作。他不看什麼民調最好,他看的是什麼對這國家,和對美國人民最好,所以我們並非十分關注民調。

  記者:什麼是過去和現在奧巴馬政府面臨的最艱難挑戰?

  盧沛寧:我不知道什麼是最艱難的挑戰,但我會說最重要的挑戰是,我們這一年半來一直有的挑戰,就是經濟。我們上台時,正是美國經濟最差的時刻,最弱的時候,甚至到達大蕭條邊緣。當奧巴馬上任的第一個月,我們損失75萬個工作,GDP跌了6%,上任的第一季,總統說,在所有想工作的人有工作做前,他不會休息。所以我們第一焦點就是經濟與創造就業,那是我們會繼續做的,直到就業數據好轉。

  記者:所以你對他競選連任,有多少信心?

  盧沛寧:就像民調一樣,我們不花很多時間想著連任,總統是被選來做事的,他就在做事,他有信心,我們對他也有信心從事這些工作。美國人民會支持他做這些,他曾這麼說,他寧可當一個成功的一任總統,比當一個失敗的連任總統好,他並沒聚焦在連任,他聚焦在美國人民所需要的事物上。

  

  七、盧沛寧:第一次與溫家寶對話時我有點結巴


  解說:盧沛寧祖籍河南,他的父親盧正陽與母親王大成都出生在中國,並在1949年戰亂時去了台灣,最後兩人在1950年代末期,分別到美國念書後在紐約相識而結婚。從此在美國定居,並育有兩個孩子,也就是盧沛寧以及他的哥哥盧沛霖。從小盧沛寧就學習中文,定期上中文學校,直到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后,他還特別選上中文課程。也因為家庭與台灣有淵源,所以盧沛寧從小就去過台灣,但直到2009年7月當時43歲的盧沛寧,才真正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他的身份是美國政府代表,他說他永遠忘不了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面的那一刻。

  記者:你對自己的中國之旅感覺如何?

  盧沛寧(美國總統助理兼內閣秘書):我第一次去中國是去年7月,與能源部長朱棣文,商務部長駱家輝,沒有意外的,我們三人都是美國華人,訪問的主因是加深美中間能源議題合作。這次旅程背後,有很重要的政策目的,但對我個人來說,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中國,我父母都是在中國大陸出生,移居台灣,然後來到美國念書,所以對我來說,這是很特別的經驗。第一次去中國,就以政府代表身份前往,有機會見溫總理,有機會與溫總理對話,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記憶,我會長久記得的。

  記者:你後來對媒體說,當你初次與溫總理會面時,都結巴了?

  盧沛寧:是的。

  記者:為什麼?

  盧沛寧:有趣的是,美國這邊總是有人引領對話,行程總是駱部長,或朱部長輪流引領,駱部長正好是引領與溫總理會面的人。會面到一半時駱部長開始開玩笑,突然把話題轉向我,他說:溫總理,這是盧沛寧,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盧沛寧你有沒有什麼話要跟總理說?駱部長事先沒跟我說好,所以我一開始有點結巴,稍候我感謝總理,與他的政府熱情款待,能到那裡是我們的容幸。

  八、盧沛寧談上海世博會:中國人民令人敬佩

  解說:盧沛寧第二次訪問中國是在今年7月,距離上次出訪中國正好滿一年,他的身份是上海世博中心美國國家館日的總統特使團成員。盧沛寧透露,這次是他主動向奧巴馬錶示要去的,因為他對上海世博的盛況早有耳聞。

  記者:你第二次是與總統訪中?

  盧沛寧(美國總統助理兼內閣秘書):沒有,我那次沒去,第二次去中國是上個月,去上海世博。

  記者:你看到些什麼?

  盧沛寧:我們在世博花了一天,有機會去看中國館,澳大利亞館、德國館,當然還有美國館,然後與李保東大使,共進美好的午餐,他是代表團的領導,然後還有機會去看上海,那真的是非凡城市。

  記者:跟美國城市相比,上海有多非凡?

  盧沛寧:上海在世界城市裡是很獨特的,走進上海,看到上海的發展、投資與城市的活力,你可以看到中國,在經濟上的投入,是美到令人窒息的城市,很美的城市。世博也一樣的驚人,中國人民很令人敬佩,中國政府也是,他們造就出如此驚人的博覽會。我不只對中國館印象深刻,對整個世博的設計也是世博的訊息很重要,就是永續,尋找改善環境的方法。

  記者:為什麼總統派你去中國?  

  盧沛寧:如你所說,我是美國政府里最高階的華人之一,我想這很重要,另外,他會派我去,是我自己要求要去的,這是我一直很想去的行程,從一些國務院負責計劃的朋友,我聽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一定要親眼目睹,還有排隊的問題,如果我以遊客身份去,可能得大排長龍。

  記者:你認為現今美中關係如何?

  盧沛寧:美中現在有著交交織的關係,有許多共同利益,許多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我想很重要的是,兩國關係是越緊密越好,我坦承我不是中國專家,許多在這座建築內(白宮),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的人,比我還懂,但如我說的,兩國關係越緊密越好。

  記者:你認為未來關係會如何?

  盧沛寧:我希望會往好的方向走,我想兩國缺一不可。

  

  九、母親分享盧沛寧成長經歷:念大學時他很懂事


  解說:鳳凰衛視也獨家專訪了盧沛寧的母親王大成,分享盧沛寧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及不少感動人的片段。  

  解說:首度接受電視專訪的王大成,有著與盧沛寧父親盧正陽,迥然不同的家庭背景,王大成父親也是就就是盧沛寧的外祖父,王任遠曾經擔任台灣司法行政部部長,相當於今天台灣的法務部部長,掌控台灣最高司法行政機關。王任遠還曾擔任國民黨在大陸時期的第一屆立法委員,代表天津。出身於法學世家,對盧沛寧後來就讀哈佛攻讀法律有相當影響,事實上,盧沛寧的哥哥也是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  

  記者:您兩個孩子都上哈佛大學的法學院,這是很不簡單的事,您是怎麼辦到的?  

  王大成:其實說起來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人家一般來講,因為我當初跟我先生的經濟來講,他是在政府機關做事,能夠在那時候一起供兩個大學生,而且又是哈佛大學的,實在是很不容易,因為他們兩個中間只差11個月半,從頭到尾有七年的時間需要我們兩個供。但是一開始我跟我先生就講,只要孩子有這個能力,不管他們要去哪裡,我們都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教他們、供他們,我們也真的做到了。

  我們家講老實話,我們當初並不是很寬裕的,因為不像現在的小孩子上大學就有車子,他們兩個在大學的時候,他們兩個大學整整四年,沒有一個人有車子的,有汽車的,雖然他們都是在外地念書。所以我們每次都是送他上學然後我們中間去看他,然後他們兩個在那邊,要不然就坐普通的公共汽車要坐什麼,他們有什麼要回家的時候,我們先票子都給他們買好,就像他們那時候在哈佛大學的時候,先把他送去,馬上就買回來的票子,這樣子。

  我記得有一次我先生是很好,他每次我們隔一陣子我們兩個就要開車去波士頓看他一下,那時候Chris(盧沛寧)他也知道我們經濟不是那麼好,所以他就覺得自己大了。但是他在哈佛大學他也沒辦法,他沒有獎學金,也沒有什麼太多機會打工,因為功課也很忙。

  但是他因為覺得他自己大了,所以他就除掉我們平常給他零用錢,他從來不講他不夠錢花。但是我先生是很好,覺得孩子很大了,你不能說當面給他,他又不要。所以我先生每次臨走時,都把錢塞到他那個教科書里。等我們回到一半路上,他打電話給他講,你到你的書裡面去翻,第幾頁我給你放了些什麼東西在裡面,他都是用這種方法讓小孩子又不覺得很大了跟父親要錢,又不覺得說是丟他的面子,所以這個事情我就覺得很難忘,這件事。

  十、盧沛寧:不能與父親分享成就是我一生的遺憾

  解說:盧沛寧的父親盧正陽早年失去雙親成為孤兒,在11歲那年因為戰亂去了台灣,1950年代申請到美國田納西大學獎學金后輾轉來美求學,鳳凰衛視在專訪時提供了一張盧沛寧從來沒有見過的,他父親年輕時的照片,令他驚喜不已,他也因此娓娓道來他父親赴美求學時的那段漫長旅程,並訴說自己對父親的無盡思念。

  記者:實際上我準備了一張很特別的照片,我想這是你的父親?很年輕,就在他來美國前拍的。

  盧沛寧:你怎麼找到這照片的?

  記者:我想你父親的朋友將照片交給了一個人。

  盧沛寧:太棒了。

  記者:我知道你的父親沒能活到看到這一幕,但他一定對你感到驕傲,如果他還在世,你會想跟他說什麼?

  盧沛寧:我沒有一天不想念我的父親,當然父母都是,他們做出重大犧牲,來到這國家,讓他們自己受教育,讓我有機會能來到這個位置,我擁有的一切都是我父母給的,我對政治與歷史的熱愛,是父親帶給我的。我爸第一次帶我去見我們的眾議員,那時我只有十歲,他跟我討論政治。

  儘管我有今天成就,但令人感傷的是,他沒能在這兒見到這一切,我記得我第一次帶我母親來白宮共進午餐時,我們兩個人都回想起我父親,我母親說你爸一定會為你感到驕傲。我覺得我很幸運,我能成功是他們建立的,以及他們的重大犧牲。

  這張照片提醒我,我的父親是個孤兒,他跟一群學校團體從中國大陸去台灣,然後他從台灣來到美國上大學。他來到這裡的大學,努力讀書,與我母親結婚養育家庭,他做這一切是為了給我和我哥提供機會。

  

  十一、盧沛寧母親:奧巴馬的熱情擁抱讓我難忘


  解說:對王大成來說,因為盧沛寧的關係能與奧巴馬見面,是她人生十分榮耀的時刻,她至今仍記得奧巴馬見到她的時候,給她的那個熱情擁抱。

  記者:您跟奧巴馬接觸的經驗是什麼?

  王大成:我見過他兩次,那都是比較正式的場合,有一次是一個聚餐的時候,Chris說要帶我去,我說好我們去。奧巴馬一見到我先給我一個擁抱,到現在我還沒有忘記。我說Chris給我照相,你怎麼沒把那個照下來?他說太快了沒來得及,我就覺得他是天生做總統的人才。

  記者:我知道他後來有邀請您到白宮去吃飯,後來也有聊到他的父親,當時說你們兩個蠻感傷的,他爸爸沒有機會看到這一幕,您可以提一下他父親,你們當時聊了一些什麼嗎?

  王大成:因為我先生講老實話是很苦的一個人,他從頭到尾他想回他的家鄉,直到他生病的前一年,我一直跟他講,我說你要不要去一下,因為你那麼想去。因為他知道我喜歡旅行,他一直跟我講,你去我不去,這樣不要兩個人的花費,但是最後我覺得他一定要回他的家鄉看一看。

  所以終於我們真的很辛苦帶著他回去看了一次他的家,沒有真正到他的老家,他的老家是很鄉下一個地方,就是在開封、在鄭州這些地方,所以他回來以後他馬上就垮下來了,他的希望就已經達到了,這些事情都是Chris親眼看到的。而且他很難過。他說假如爸爸要知道我去多高興,他一定很高興,他只要想到有好的事,他都願意跟他父親分享這樣子。

  十二、盧沛寧母親:尊重兒子選擇支持他棄法從政

  解說:盧沛寧從哈佛大學畢業后,加入知名律師事務所,在那兒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目前從事律師的凱瑟琳·湯普遜,儘管當時工作令人稱羨,但盧沛寧在工作五年後毅然辭去律師工作,投入政界,淡入國會眾議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律師,從此走上政治這條路。

  記者:那您後來,包括為奧巴馬工作,後來進了白宮這段故事,您有什麼想法?

  王大成:想法我當然是很驕傲,我為他驕傲我自己也覺得很榮幸,當然作為母親來講也有好也有壞,我真的見他的機會比較少了,我們常常一起吃飯,尤其他沒結婚的時候,他會跑到我家裡來,幫我做這個幫我做那個,我的電腦有問題了,他來幫我搞。現在講老實話我沒有辦法去麻煩他這個,而且他事實上也沒時間了,不過想想孩子大了嘛,這個也是我當初跟我先生兩個人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有自己的天下,他們的成就,因為我們做不到,希望他能夠做到。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