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可愛的南京城~[瘋狂添加編輯中~]

[複製鏈接]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4: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C]市區遊覽點[/C][/B][/COLOR]

市區遊覽點以人文景點為主,主要景點有:明故宮遺址太平天國王府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原址鼓樓、大鐘亭、朝天宮中華門城堡等。

[B][C]玄武湖風景區[/C][/B][/COLOR]

玄武湖三面環山,一面臨城。鐘山雄峙湖東,古城瀕臨西南,富貴、覆舟、雞籠山屏列於南,秀峰塔景隔城輝映,朝陽、幕府山綿延湖北,山城環抱,沿湖名勝古迹眾多。 玄武湖古稱桑泊、秣陵湖、后湖、昆明湖等。相傳南朝劉宋年間,有黑龍出現,故稱玄武湖。北宋時王安石實施新法,廢湖為田,從此玄武湖消失。明代朱元璋高築牆,玄武湖疏浚恢復,成為天然護城河。1911年做為公園開放,1954年後,開始大規模園林建設。主要景點有:玄武湖雞鳴寺台城九華山公園等。

[B][C]秦淮風光帶[/C][/B][/COLOR]

秦淮風光帶地處南京城南,東起東水關淮清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直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秦淮河兩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風景點,一千八百年以來,這裡始終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美稱"十里珠簾"。 秦淮風光帶以內秦淮河為軸線,夫子廟為中心,具有明清風格、廟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遊、商業、服務等多功能相結合的秦淮風光帶。1990年它被選為中國旅遊勝地40佳之一。
主要景點:秦淮河夫子廟江南貢院烏衣巷瞻園等。
[B][C]江北風光帶[/C][/B][/COLOR]

江北風光雄奇壯觀,自然風貌得天獨厚。佔地6660多公傾的老山國家森林公園,群山環抱,林壑幽深,景色迷離;被譽為「江北第一游觀之所」的珍珠泉公園,山巒迭翠、泉水淙鳴,如詩如畫;國內罕見的六合桂子山石柱林,是地質旅遊必到之處。
主要景點: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桂子山 珍珠泉風景區[/COLOR]

[B][C]城西風景區[/C][/B][/COLOR]

清涼山古名石頭山、石首山,踞於南京城西隅。唐以前,長江直逼清涼山西南麓,江水衝擊拍打,形成懸崖峭壁,成為阻北敵南渡的天然屏障。吳大帝孫權在此建立石頭城,作為江防要塞,故此又有石頭城之稱。相傳諸葛亮稱金陵形勢為「鍾阜龍蟠、石頭虎踞」,這隻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今清涼山。自唐以後,長江西徙,雄觀不再。
主要景點:清涼山 莫愁湖 古林公園 烏龍潭公園 石頭城
[/COLOR]
[B][C]雨花台景區[/C][/B][/COLOR]

雨花台景區位於中華門外約一公里處,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聖地和旅遊景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主要景點:雨花台 江南第二泉 甘露井 渤泥國王墓[/COLOR]

[B][C]兩湖風景區[/C][/B][/COLOR]

兩湖指固城湖和石臼湖,前者位於高淳縣境內,后在在蘇、皖兩省交界處。兩湖水質清秀,盛產魚蝦,菱角、荷花遍及整個湖面。
主要景點:無想寺旅遊度假區 固城遺址 天生橋[/COLOR]

[B][C]沿江風光帶[/C][/B][/COLOR]

滾滾長江挾浪花而來,至南京掉頭折向東南。沿江雄峙幕府、直瀆諸山,山勢雄奇,燕子磯昂首展翅。沿江三十里,借萬里長江奔騰之勢,形成了山秀、洞幽、江深、磯奇的特色。本區主要景點有燕子磯、岩山十二洞、獅子山、幕府山、靜海寺遺址等,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遊客必到之處。
主要景點:南京長江大橋 燕子磯 三台洞 繡球公園 渡江勝利紀念碑 靜海寺[/COLOR]

[B][C]棲霞山景區[/C][/B][/COLOR]

棲霞山位於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困此得名。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撥286米,卓立天外,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形若卧龍,名為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 棲霞山馳名江南,不僅因為有一座棲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構舍利塔,還因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層林盡染,南京人尢喜舉家遊覽,民間有「春牛首、秋棲霞」之俗。
主要景點:棲霞寺 南朝陵墓石刻 千佛岩 舍利塔[/COLOR]

[B][C]中山陵景區[/C][/B][/COLOR]

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音樂 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等紀念性建築,眾星 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不僅寄託了海內外捐贈者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而且都是建築名家之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主要景點:中山陵 音樂台 藏經樓 美齡宮 光化亭[/COLOR]

[B][C]頭陀嶺景區[/C][/B][/COLOR]

頭陀嶺高425米,是鐘山第二峰,觀光索道終點站在此。此處巨岩壁立,山峰險峻,無限風光盡在其中。
主要景點:白雲亭 紫金山天文台 天堡城地堡城 紫金山觀光索道 徐達墓[/COLOR]

[B][C]靈谷寺風景區[/C][/B][/COLOR]

中山陵東約一公里處,巨木參天、流水潺潺。林海松濤中有一處幽美的風景區--靈谷公園,靈谷寺、萬工池、無梁殿、松風閣、靈谷塔、寶公塔、靈谷寺等名勝古迹掩映其間。
主要景點:靈谷寺 靈谷塔 無梁殿 三絕碑 靈谷桂園[/COLOR]

[B][C]明孝陵風景區[/C][/B][/COLOR]

明孝陵景區名勝眾多,風光秀麗,位於其正南的賞梅勝地梅花山,花開時節,暗香浮動,遊人如織;東側的紫霞湖、正氣亭、定林山莊,林壑幽深;西南的中山植物園,佳卉留芳;東南的海底世界,令人留連忘返。
主要景點:明孝陵 梅花山 海底世界 四方城[/COLOR]

[B][C]湯山風景區[/C][/B][/COLOR]

湯山文化風景區位於南京東郊17公里,該區集碑、泉、洞、湖、寺為一體,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爐,獨具特色。
主要景點:湯山古溶洞 湯山溫泉 陽山碑材 隆昌寺[/COLOR]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沙發
鬱郁惋風 發表於 2004-8-25 04:48 | 只看該作者
[C]








南京的早晨








夕陽下的南京








俯瞰南京城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中山陵[/COLOR]








[music]http://www.sy-dj.gov.cn/song/list/0117.mp3[/music]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鬱郁惋風 發表於 2004-8-25 04:53 | 只看該作者
[C]


中山陵







明孝陵







明孝陵








南京長江大橋[/COLOR]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鬱郁惋風 發表於 2004-8-25 04:56 | 只看該作者
[C]



南京二橋







夫子廟







夜幕下的南京城更美麗  南京夜景(一)






南京夜景(二)






南京夜景(三)[/COLOR]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鬱郁惋風 發表於 2004-8-25 05:00 | 只看該作者
[C]



南京夜景(四)






南京夜景(五)







南京夜景(六)







南京夜景(七)







南京夜景(八)[/COLOR]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鬱郁惋風 發表於 2004-8-25 05:03 | 只看該作者
[C]



湖南路廣場








鼓樓噴泉









湖南路













南京二橋[/COLOR]










[/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7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25 | 只看該作者

朝天宮

朝天宮位於水西門莫愁路東側的冶城山上。朝天宮古建築群佔地面積約七萬餘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江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文廟建築群。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曾在此設立冶鍊作坊煉製兵器,故名冶山。其後歷代帝王在此建寺廟宮殿,名稱更迭,歷經興廢。明朝建都南京后,在此建朝天宮,作為朝廷舉行盛典前練習朝廷禮儀的場所,也是官僚子弟襲封和文武官員學習朝見天子的地方。朝賀天子禮儀錶演是南京市博物館的專家學者在國內著名的明史專家指導下,按照明朝的程式編排的。共有6場11項程序,即駕幸、進表、傳制、進見、樂舞昇平、還宮。演員陣容達250人,其中文武舞百戲、丹陛大樂和中和韶樂等,聲勢浩大,氣勢磅礴。
南京和北京各有朝天宮一座。南京朝天宮 在江蘇南京市水西門內。相傳該處原為吳王夫差所築之冶城,晉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宮,五代吳王楊溥於其地建紫極宮。宋大中祥符(1008~1016)間,改名祥符宮,續改天慶觀,元元貞(1295~1296)間,改額玄妙觀,尋升大元興永壽宮。①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建,易今名。②前有三清殿,後有大通明殿,另有飛霞閣、景陽閣等。內有習儀亭,為文武官員演習朝賀禮儀之所。清乾隆二十九(1764),皇太后發帑重修,為金陵道觀之最。咸豐(1851~1861)中被毀,同治四年(1865),於舊址改建孔廟,並遷雞鳴山江寧府學於此。③北京朝天宮 在北京市皇城西北阜成門內。原址為元之天師府,明宣德八年(1433),詔仿南京朝天宮改建而成。成化十七年(1481)重修。該年所立之《御制重修朝天宮碑》云:「洪武甲子(1384),即皇城(金陵)西北建朝天宮,規模宏敞,視他觀宇特異。凡遇朝廷三大節令(指元旦、冬至、聖壽節――引者注),百官預習禮於此。……及宣宗章皇帝踐祚之八年,因仿南京之規,亦於皇城西北建朝天宮。……嗣是以至於今日,又五十載矣,殿宇畫像,不得不敝者。……遂命官一一新之。以成化庚子(1480)二月為始,至辛丑(1481)六月訖工。首三清殿以奉天尊,通明殿以奉上帝,次普濟、景德、總制、寶藏、佑聖、靖應、崇真、文昌、玄應九殿,以奉諸神。又萬歲、東西具服殿,以伺駕幸之所。祠、堂各二。鐘樓、鼓樓二。碑井亭五(疑為「三」――引者注):紫虛、朝天、玄都。門三,並蓬萊真境牌樓。他若道錄司、齋堂、方丈、諸羽流棲息、廚浴、倉庫、廂房,通數千間。神座、階道以石,周圍垣牆以土,崇深廣大之觀,金碧輝華之飾,既堅且美,實完實足,較之前有加矣!」④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引明憲宗詩曰:「禁城西北名朝天,重檐巨棟三千間。」⑤可見其規制之宏偉壯麗。清于敏中等《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二云:「朝天宮本元代舊址,盛於明嘉靖時,……考《名山藏》所紀,其崇奉與大高玄殿相埒。」⑥「天啟六年(1626)六月二十日夜,朝天宮災,……十三殿齊火,不以次第及,燼不移刻,無所存遺」。⑦此後再無興復。《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二云:「今阜成門東北雖有宮門口、東廊下、西廊下之名,其實周回數里,大半為民居矣。西廊下有關帝廟,乃土人因其餘址而葺之者,然止大殿三楹。殿前甬道,綿亘數百武,砌石斷續,猶見當時規制。宮後向存舊殿三重,土人呼為獅子府,蓋即元天師府也,今皆廢。」⑧上述二處朝天宮現皆為歷史遺迹。

    明孝陵為朱元璋的陵寢,始建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工程前後延續達32年。而真正埋葬朱元璋本人及馬皇后和46位妃嬪(一說殉葬宮女數十人,46妃陪葬)的玄宮,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定論。由於史書早已失載,缺乏必要的工程檔案資料;民間還有朱元璋葬於南京朝天宮或北京萬壽山之說,所以幾百年來,朱元璋究竟葬於何處,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不解之謎。而孝陵地面陵宮建築,除方城、明樓、享殿和享殿前門的基址大體保存外,其它建築也早已蕩然無存,不知所在南京南京朝天宮「六朝風采」名列全國十大陳列精品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公布了全國首屆「十大陳列精品」,這是新設的全國陳列藝術最高獎。南京市博物館舉辦的「六朝風采」陳列榜上有名。 「六朝風采」為我國第一個展示六朝文明的大型專題陳列。南京市博物館利用六朝古都得天獨厚的文物優勢,精選文物珍品300餘件,分經濟與生活、科學與技術、思想與文化三大部分,成功地再現了「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六朝風采。該展布陳大膽創新,合理運用高科技手段,達到了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為讓廣大南京市民進一步了解六朝文化,國慶期間(10月1日至4日),該陳列展將在朝天宮免費向社會開放。[/COLOR]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8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28 | 只看該作者

鼓 樓



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清時康熙皇帝南巡曾登臨四望,次年,地方官在鼓樓基座上樹碑建樓,並更名為「碑樓」,故有「明鼓清碑」之稱。南京鼓樓公園施工中發現一處古代遺迹,經南京市博物館考古專家發掘考證,此遺迹為明初鑄鐘遺址。該遺迹位於鼓樓西側約100米處的一高崗上,距地表約3米,保存較完整。遺迹內出土了大量爐渣、銅渣、燒土塊、木炭灰、板瓦,以及各種陶、瓷器碎片。從出土文物看,這處遺迹建於明代早期,距今已有600年。有史料記載,明代鐘樓在鼓樓西側(今鼓樓東側的大鐘亭為清代遷移),與這處遺址位置相符。國慶期間,南京鼓樓公園亮化出新工程正式竣工,每天晚上7點至10點還向市民免費敞開大門,成為南京市中心首家「夜花園」。據了解,該公園亮化出新工程共投資百萬餘元,對公園的古建築進行整修,同時安裝了120多盞進口照明燈、 21盞泛光燈以及2000多米長的輪廓燈。節日里,該公園擺放了1萬多盆鮮花,同時還舉行「慶國慶書畫展」,成為節日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大鐘亭

    大鐘亭在鼓樓。鐘鼓樓永遠是捆綁在一起湧入我們腦海的,暮色黃昏時的鐘鼓齊鳴,一直是揮之不去的關於遙遠年代的記憶,那些年代充滿了清茶,字畫,長衫,以及黃卷青燈,夢幻一樣的感覺。現在的大鐘亭在高樓的環繞下,蜷縮成了一方小小的園地,亭內亭外早已隔成了兩個世界,外面的是喧鬧的現代都市,裡面是清茶幽香,青煙繚繞,迴廊曲折,鬱鬱蔥蔥,,古色古香,於鬧市中獨保一份純粹於自然。坐落大鐘亭這一時代園林中的天茗茶樓,自然條件因而顯得額外得天獨厚。它良好的定位,裝潢又切合了大鐘亭的氛圍,茶樓和鍾亭相應而生,交相呼應,自是能夠吸引熱愛古典文化氛圍的人到這裡小酌,到這裡品茗。天茗茶樓是典型的仿古建築,頗有林苑感覺,三間兩進的是達官豪宅的遺風,青瓦白牆又使它淡雅,幾乎是初一看見,就讓我想起了「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這句千古名句。小小的院落里都是些美麗的樹,再向遠處,是由淡藍及深藍的天空,雲彩如水波蕩漾過般漸次散開。與視覺的開闊對應的是樓內的寧靜的氣氛,這裡沒有喧囂,沒有大呼小叫,到這裡的人們都是為了體會一種鬧中取靜的感覺,當身心打開了,完全的沐浴在時光的河流中,對人生也就多了一些感悟,一些傷感的甜蜜的感覺。而暮靄沉沉、夕陽西下時,一杯香茗,對飲美景,該是何等享受。天茗茶樓老闆很注重店內的文化氛圍,畢竟茶是從遠古走來的,中國獨特的文化,是和書畫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的有機的整體。所以,天茗茶樓內隨處可見古文對聯或是古字畫,詩意濃郁的天茗給人以輕鬆自在的感覺,在這裡與朋友相聚,暢談快事,該是何等愜意。有空去天茗看看,會有不同的感覺的。[/COLOR]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9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31 | 只看該作者

明故宮


南京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個全國統一王朝的皇宮,在今中山路南北兩側。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慶(南京)后,改集慶路為應天府。朱元璋為做皇帝,「命劉基等卜地定作新宮」,最終選定這塊地當「鍾阜龍蟠」、「帝王之宅」的風水寶地。相傳朱元璋徵發軍民工匠20萬人,填燕雀湖「改築新城」。工程始於公元1366年,歷時一年建成,壯麗巍峨,盛極一時。

    這座朱元璋的宮殿,由皇城與宮城兩部分組成,合稱皇宮。皇城在外,圍護著宮城。據當今學者考證,皇城範圍東起今南京機電學校與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線,西至竺橋、逸仙橋以東,南到光華門,北至佛心橋一帶。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公里,周長9公里,呈凸字形。皇城開有六道門:正南為洪武門,正對著都城正陽門(今光華門);東南為長安左門,外為長安街(今八寶街);西南為長安右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玄武門。宮城又稱大內,俗稱「紫禁城」,開有六道門:正南是午門(今午朝門),東南為左掖門,西南為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正北是北安門。在皇城與宮城之間還有兩道門,南為承天門,北為端門,與洪武門、午門處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明故宮內的南北中軸線,由南向北,對皇城與宮城作一次巡禮。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門進,到承天門中間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橋,名叫「外五龍橋」,橋下就是外御河。在洪武門至外五龍橋之間的御道兩側,是明朝中央官署區。御道西側是高級軍事指揮機構,包括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錦衣衛、旗手衛、欽天監等;御道東側是中央高級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以及翰書院、詹事府、太醫院等。在承天門與端門之間的御道兩側是廟社區,東邊設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廟,西邊則是祭祀神靈的社稷壇,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門。

    進入午門,又有五座石橋,稱「內五龍橋」,橋下為內御河。過了橋就是奉天門,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華蓋和謹身三大殿。三大殿的東側有文華殿和文樓,西邊有武英殿和武樓,統稱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鑾殿,是朱元璋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後來北京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建造的。三大殿之後,是皇帝與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處在中軸線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左有柔儀殿(東宮),右有春和殿(西宮),兩殿相對。東北角為東六宮,西北角為西六宮。在春和殿西側還有御花園。「前朝」與「后廷」相結合,組成「朝廷」。

    整個明故宮,殿宇重重,樓閣森森,雕樑畫棟,萬戶千門,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曾作為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皇宮,長達54年之久。直到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明故宮才正式結束王朝皇宮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仍十分重要。

    這麼一座富麗堂皇、壯麗崇宏的皇宮建築,又怎樣走向衰敗、破落以至毀滅的呢?有不少人認為是毀於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戰火中,這種說法不盡全面。實際上早在明代與清初,南京明故宮就已屢遭破壞,它的衰毀是有一個過程的。

    首次災難降臨於明初建文年間。朱元璋死後,他的孫子建文皇帝朱允繼承皇位,引起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的不滿,便以進京誅滅奸臣為名,向南京進兵。經四年戰爭,於公元1403年攻入南京,結果「都城陷,宮中火起」,燒毀了奉天殿等宮殿,建文帝與后妃也被燒死(一說是逃往南方)。朱棣即皇帝位,年號永樂,是為明成祖。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將都城北遷,南京明故宮漸趨冷落。此後數百年間,風吹雨打,自然損壞也很嚴重。如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擊中起火。憲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大風拔太廟樹,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門獸吻」。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秋七月,暴風雨,江溢,郊社陵寢宮闕城垣皆壞」。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的弟弟朱由崧逃往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延時,明故宮已相當破敗,以致朱崧只能在南京「即皇帝位於武英殿」了,因為金鑾寶殿已蕩然無存。

    清軍平定江南以後,將明故宮改為八旗兵駐防城,設置將軍、都統二衙門於其中,還從太平門至通濟門加築城牆予以隔離,明故宮建築遭到很大破壞。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到達江寧(南京),見到殘破不堪的「明時故宮」大為感慨,作《過金陵論》一文寫道:「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殘壁矣!......頃過其城市,閭閻巷陌未改舊觀,而宮闕無一存者,睹此興懷,能不有吳宮花草、晉代衣冠之嘆耶!」可見此時的明故宮已經是「宮闕無一存者」,相當荒涼了。到了清咸豐、同治年間,由於太平軍與清軍的作戰運動,明故宮又經受了一次較大的破壞,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構件基礎外,「樓台金粉已沉銷,......月落宮垣春寂寂」,只剩下一片殘垣碎瓦、蛇鼠出沒的廢墟。1911年,英國人法雷斯還從明故宮遺址中拆走七塊石刻和三對石獅,運往下關揚子飯店進行裝飾。到了1929年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安葬中山陵,新建了中山東路和逸仙橋,明故宮遺址被中分為南北兩部分,僅存午朝門與地下柱礎等少量遺迹了。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荒寂多年的明故宮遺址又重獲新生。南京剛一解放,劉伯承、陳毅等同志即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座談,徵求保護意見。與會者一致認為這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明朝皇宮遺址,應該予以保護,因此決定將約350個石柱礎就地深埋,埋入路北側中軸線及其兩側;將中山東路北側約60萬平方米的地闢為南京軍區教練場進行保護;並將當年被英國人法雷斯劫至下關揚子飯店的石雕運回遺址重加修整。1956年10月,明故宮遺址被公布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市政府正在規劃論證新的保護利用明故宮遺址的方案,以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COLOR]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0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32 | 只看該作者

中華門城堡

位於南京市中華路南端,是南京城的南大門。城堡高21.5米、東西寬118.5米、進深129米,佔地16500多平方米。城門分4道, 每兩道之間的空地稱作瓮城。每道城門除置有鐵皮包嚴的木質大門外,城門兩邊還有石槽,石槽內嵌有千斤閘,戰時如木質城門被敵軍攻破,可從城上放下千斤閘以阻止敵軍前進或退卻。城堡上下還設有27個藏兵洞,可埋伏士兵3000多人,以對付困在瓮城中的敵軍。今千斤閘雖已毀壞,但從城上石槽仍能看出當年設計的機關原理。

    對外的第一道城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原建有廡殿式重檐筒瓦頂的鏑樓,但毀於1937年侵華日軍的炮火,現尚存台基殘跡;中層為磚石結構,朝內一排7 個藏兵洞,洞內設茶室,經營旅遊紀念品;下層中間為瓮城甬道,兩側各有3 個藏兵洞。二至四道城門為二層結構,上面有木質城樓,下層為磚石結構。瓮城的東西兩側各建有一條寬11米的斜坡式登城馬道,供守軍騎馬上城,馬道下的外側還各有一排7 個小藏兵洞。

    整個城堡構思奇巧,建造精良,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技藝,是研究城垣建築史、都城史和古代戰爭史的珍貴實物。[/COLOR]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1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35 | 只看該作者

太平天國天王府


位於南京城東長江路292號,是明清王府官邸,太平天國天王府的遺址,明代是稱此園為"煦園",是一做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園林。天王府原為朱元璋所建的漢王府,清王朝把這裡闢為兩江總督署衙門。1853年3月,太平軍定都南京,5月開始在原兩江總督衙門的基礎上修建天王府,隨即以原兩江總督署為中心,擴建為天王府。至11月,不慎失火,夷為平地,1854年2月再次破土動工。 1864年7月,湘軍曾國荃部攻陷天京,放火燒了天朝宮殿,中心建築五間八架的「金龍殿」與西花園內的石舫等等保留了下來.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以此作為臨時大總統辦公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天王府又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府。

    天王府分為太陽城和金龍城兩部分,周圍約有10里,有「宮垣九重」。公元1864年天京陷落,建築大部被毀。清同治九年(1870年)又重建兩江總督署,有正宅、廳樓、亭閣等1189間。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此處為臨時大總統府所在地。1948年改為國民政府總統府,直至1949年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51年在此建立「太平天國起義一百周年紀念碑」。西花園、石舫、水榭等基本布局依舊,成為國內外遊客到南京必游之處。[/COLOR]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2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37 | 只看該作者

紅山森林動物公園


紅山森林動物公園位於中央門外南京城北的紅山,和燕路南側。東眺紫金山,西靠南京火車站,南臨玄武湖,北望墓府山,佔地68公傾。園內地形起伏,曲徑通幽。樹叢中分佈著鳥類區、猛獸區、靈長類區、大型食草動物區和大型動物表演場、動物攝影場、兒童動物園、獅虎山等37個場館,依山就勢,布局奇巧。 全園佔地87公頃。全園分五大景區:壯觀閣景區(秋園)、鹿苑景區(夏園)、臘梅園景區(冬園)、杏花村景區(春園)、北入口景區。這裡林木幽深,青翠蔥鬱,四季景象,各具特色,是南京目前陸地面積較大的公園,也是展示六朝遺風的專類園。園內有按六朝石刻複製的仿古石雕,分三列對稱陳設,最前面一對是石獸辟邪,高3米;第二列是一對神道墓闕,又稱華表,高6米;第三列是神道碑。
住慣了鋼筋水泥的房子,過慣了日夜暄囂的都市生活的人們,可曾想過何時來放飛一下自己的心情,傾聽一下花兒細語、樹兒呢喃,就到紅山來吧!這兒有一塊凈土,有一片人與動物共有的天堂,這就是佔地面積54畝的野生動物放養區。這裡地形起伏、雪松密布、綠草如茵,不僅環境優美,其面積之大在國內也算少見。
想去和鴕鳥比比個子嗎,看看它為何會是陸地上賽跑的佼佼者?想去和白黃占 鹿 說話,問問它的家鄉在哪裡嗎?想去和梅花鹿談談心,看看它與你記憶中的樣子還相同嗎?想去探望一下野兔,看一看它與你家裡養的小白兔有什麼不一樣嗎?還記得兒時的花手絹嗎?還記得那愛與你比美的孔雀公主嗎?來吧,帶上你最美的心情和最美的笑容來看一看它,追尋一下「雀之靈」的舞蹈的靈感和靈又將何去何從?

    再隨我去看一看青山環抱下的水禽湖,它似乎只想靜靜地隱身山中,大概是湖中的主人願意過安靜的生活,你只需順條小道拾級而下,就可以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了,想不到湖邊的山坡上還有奔流而下的人工小瀑布。湖中正在暢遊的有許多小動物,不過最顯眼的就是黑天鵝和小天鵝。黑天鵝姿態優美,動作輕巧,不愧為「水中舞蹈家。小天鵝倒更喜歡在湖中央的陸地上曬太陽,它周身雪白,與黑天鵝形成鮮明對比,瞧它們活得多自在。別羨慕,你也可以活得那麼自在!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坐在小坡的椅子上,任憑秋風吹落頭上的枝葉,感覺落葉紛飛的瀟瀟秋意,接受秋日高陽的微微沐浴,你可曾感到自己根本就是大自然的孩子,就象這陽光、大樹、落葉和水禽,或象這山、這水、這風,一切都是如此的渾然一體,自然和諧。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3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39 | 只看該作者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原為清兩江總督端方建造的一座花廳,辛亥革命時做為孫中山先生的辦公室。在這裡再現了孫中山80多年前在此從事革命活動的歷史瞬間。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后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917年,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被推舉為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1919年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擔任總理。1921年,非常國會又於廣州議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再舉護法旗幟。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復任大元帥。同年接受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實行合作,以推進國民革命。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

南京長江路292號煦園的西面,有一幢小巧的西式平房建築,在綠樹、芳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靜謐、端莊、凝重、典雅,這裡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的辦公處舊址,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首義,取得了起義的勝利,給清王朝統治敲響了喪鐘。隨後,革命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波及全國,各省紛紛宣布獨立。脫離清王朝宣布光復的17省的45名代表,由漢口移師南京,就建立新政府及政府總統人選等,問題進行激烈的爭論。12月29日,17個省(每省1票)代表舉行公決,孫中山眾望所歸,以16票當選。孫中山風塵僕僕地從上海趕到南京,於1912年1月1日晚10時整,在南京正式就任臨時大總統,並莊嚴地宣讀了總統誓詞:「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同時,改號國為「中華民國」,以代表漢、滿、蒙、回、藏的五色旗為國旗,定於公元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1月3日,又選舉了黎元洪為副總統,由九個部的總長、次長組成了內圖。1月28日,又成立了參議院,作為政府立法機構。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權的誕生。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的辦公地點就設在該處。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后,勵精圖治,廢除了一系列封建文縟節以及《大清律例》等法律、條規,以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義,簽署、頒布了「臨時約法」等三十餘件有關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的法令、法規,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歷史影響。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遜位。14日,孫中山在此向參議院提出辭職咨文。3月,南北議和代表唐紹儀專程來南京,與孫中山商議臨時政府改組事宜。4月1日,孫中山讓位,剛剛誕生才91天的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軍閥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孫中山在此工作時間雖短,但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在革命中產生的南京臨時政府,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權,揭開了中國民主革命嶄新的一頁,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處,原為清兩江總督端方建造的一座花廳,坐北朝南,面闊7間,中間有個設計精七的亭形拱式門斗,由大門而入為穿堂,原為衣帽室,現陳列著孫中山的坐像。其右側3間,分別為小會議室兼會客室、大總統辦公室和總統臨時休息室;左側3間為一個大會議室,內閣會議及高級軍政聯席會議均在此舉行。現在,根據原工作在孫中山身邊的人回憶,按原樣製作一套人物模型復原陳列,再出了孫中山先生80多年前在此從事革命活動的歷史瞬間。步入其間,給後人以教育和啟迪。在煦園內,還保存著一幢二層中式木桔構小樓,這是孫中山先生當年擔任臨時大總統期間的起居室原址,室內陳設簡樸、整潔,體出了孫中山先生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天下為公」的思想境界。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4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42 | 只看該作者

玄武湖


玄武湖,位於南京東北,三面環山,一面緊靠古老的南京城桓,湖周長約15公里。湖水來自鐘山北麓,匯入青溪故道,流至秦淮河。湖光山色,景緻迷人。

    玄武湖最早叫桑泊。東漢末年秣陵尉蔣子文死難於中山之陰,葬於湖畔。孫吳時孫權為避祖父孫鍾名諱,改稱鐘山為「蔣山」,玄武湖為「蔣陵湖」。又因孫權常在此湖訓練水師稱為「練湖」。劉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對玄武湖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治,把挖出來的湖泥堆積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島。其中最大的為「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合稱「三神山」,這或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環洲和櫻洲的前身。劉宋元嘉二十三年,湖中出現「黑龍」遂改稱玄武湖。「玄武」在我國古代神話中通常是指北方之神,與代表東方的青龍,代表西方的白虎,代表南方的朱雀,和稱為「四神」。宋神宗時候,為了解決荒年平民的生活問題,將玄武湖泄水為田,玄武湖幾乎消失,后是經重新疏浚改田為湖,可惜湖的面積比原來大為縮小。 玄武湖今天的面貌大體上形成於明朝。明太祖營造南京城時,借用玄武湖為天然護城河,致使此湖不再直通長江,僅靠一個大樹根水閘與金川河相通。面積大大縮小,約為六朝時的三分之一左右,整個明朝期間,玄武湖一直屬於禁區,出因公事經批准外,一般官員都不準隨便進入。民國初年,國民黨政府曾把玄武湖改名為「五洲公園」,解放后,又改為玄武湖公園。玄武湖的五洲中,梁洲是風光最佳處。

玄武湖全園面積472公頃,其中陸地104公頃,水面368公頃,湖水清澈如鏡,碧波蕩漾,湖面上分佈著五塊綠洲:環洲、櫻洲、梁洲、翠洲、菱洲,故有「五洲公園」之稱。湖中有五洲,環洲位於湖西南,因形屈曲似環、抱櫻洲於內而得名。洲上遍植垂柳,微風拂來,宛如煙雲繚繞,故有「環洲煙柳」之稱。從環洲向東,經過小橋抵櫻洲,因洲上遍植櫻桃得名,有「櫻洲花海」之譽。從環洲越芳橋是梁洲,洲上樹木繁茂,名勝古迹眾多,從梁洲過翠橋至翠洲,這裡綠草如茵,佳木繁多,構成了「翠洲雲樹」的清雅特色。菱洲位於玄武湖的中心,有「菱洲山嵐」之美譽。

    玄武湖四季景色各異,特別是玄武湖之秋,泛舟湖上,穿行於綠葉紅荷之間,停船於垂柳塔影堤畔,盡情欣賞玄武湖的迷人風光,令人流連忘返。

      今天的玄武湖開發建設規模不斷擴大,1994年興建了高樂夫俱樂部,以及一座適型新穎獨特、兼有餐飲、娛樂、高級商務洽談的高爾夫會館,為玄武湖又添一景。

    玄武湖公園水、陸、空交通獨具特色,水面上有快艇、水上火車等,陸地上有法國式小火車,空中有環湖觀光列車,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

    玄武湖公園以成為一顆耀眼的「金陵明珠」,她正以正以日新月異的面貌,熱情歡迎海內外遊客的到來.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5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43 | 只看該作者

雞鳴寺


南京雞鳴寺 ――南 朝 首 剎 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位於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雞籠山東接九華山,北臨玄武湖,西連鼓樓崗,山高62米,因山勢渾圓似雞籠而得名。雞籠山背湖臨城,滿山濃蔭綠樹,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風景綺麗。雞鳴寺寺址所在,三國時屬吳國后苑之地,早在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闢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才使這裡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同泰寺與台城(宮城)隔路相對,整個寺院依皇家規制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盛極一時,無愧於「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之譽。由於皇帝的尊祟,同泰寺儼然如當時南方之佛教中心,天望高僧達摩從印度來建康時,就居於此。 梁武帝經常到寺里說法講經,聽眾逾萬,並曾先後四次捨身到同泰寺為僧,脫下皇帝龍冠莽袍,穿上僧衣,在寺中過起僧人生活,人稱為「皇帝菩薩」。梁大同三年(538年),同泰寺浮圖因雷擊起火,釀成寺內大火,這座龐大的寺院只有瑞儀和柏堂兩個大殿倖存,其餘皆化為灰燼。 「侯景之亂」后,同泰寺荒蕪多年,直至922年楊吳時,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時稱凈居寺,建有涵虛閣,后又改稱圓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寶寺。至明初時,這裡只有一座小小的普濟禪師廟。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興建寺院,盡拆故宇舊屋,加以拓展擴建,題額為「雞鳴寺」。后經宣德、成化年間的擴建和弘治年間為時六年的大修,寺院規模擴大到佔地一古余畝,常住寺僧有百餘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別具風格,共建有殿堂樓閣、台房宇達三十餘座,遠遠望去,儼然一華麗祗園。 清朝康熙年間曾對雞鳴寺進行過兩次大修,並改建了山門。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院,並為這座古剎題書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為了迎早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憑虛閣,作為駐蹕行宮,乾隆也這座古寺題寫了匾額和楹聯。清咸豐年間,毀於兵火。同年間重修,僅有房屋十餘間,中間是小院,前面是正殿。至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資修建了觀音樓,樓內供著普渡眾生、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有趣的是,雞鳴寺的觀音與眾不同,為一尊倒坐觀音菩薩像(面朝北而望),佛龕上的楹聯道明原因:「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雞鳴寺從今又稱為觀音閣、觀音樓。光緒二十年(1894年),兩江總督張之洞又將殿後經堂改建為「豁蒙樓」,並手書匾額。 1958年雞鳴寺改為尼眾道場。「文化大革命」期間,雞鳴寺遭到嚴重破壞。1979年,政府為了保護名勝古迹,落實宗教政策,決定重建雞鳴寺1983年以來,在方丈宗誠法師領導卞。 寺廟修復了頭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豁蒙樓、景陽樓、韋殿、彌勒殿、志公台、念佛堂、藥師佛塔、藏經樓、法堂、客堂、至今早等,1985年雞嗚寺即重新對外開放,隨後又逐步修了大山門、毗盧寶殿、鐘樓、鼓樓、放生池等建築。自開放以來,雞鳴寺溝通了與港台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聯繫,常有佛教使吞訪問該寺,交流佛教文化,增進彼此了解。 修復后的雞鳴寺幽凈古樸,煥然一新。由雞鳴寺路左側循石級緩步而上,一座黃牆洞門迎面而立,洞門正中「古雞鳴寺』,四個金字熠熠生輝,這就是雞鳴寺山門。步入山門,左為施食台(志公台)。由施食台往前為彌勒殿,其上為大雄寶殿和觀音樓,殿內供奉著兩尊由泰國贈送的釋迦牟尼和觀音餾金銅坐像,並新塑了觀音應身像三十二尊,供奉於殿內。 大雄寶殿之東為憑虛閣遺址,西為塔院。塔院內全部採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藝,青石鋪設地面,一座七層八面的藥師佛塔拔地而起。此塔為1990年重新建造,是雞鳴寺歷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約44米,外觀為假九面,實為七級八面。斗拱重檐,銅剎筒瓦,在陽光照耀之下,塔剎金光溢射四方。 塔身建有內梯外廊,宏麗壯觀,映帶霞輝。此塔被稱為消災延壽的藥師佛塔,含國泰民安和為香客、遊人消災延壽的祝禱之意。寶塔南面正門上額題「藥師佛塔」四個大字,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的手跡。北門門額上鐫刻有「國泰民安」匾額,為南京市市長所題。塔內供奉有藥師佛銅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於北京雍和宮,1972年由趙朴初向國務院提請、經周總理批准送給南京靈谷寺,靈谷寺維修時,將該佛像暫存市文管會,寶塔建成后,又從文管會迎奉於塔內。塔內每層中間還有四個佛龕,為明代金絲楠木雕,原為北京中南海舊物,每個龕內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藥師佛像。 觀音樓左側為豁蒙樓,樓甚軒敞。豁蒙樓東即為景陽樓,樓上有對聯一副云:「雞籠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陽樓故址;玄武湖邊,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舊觀。」這兩座名樓為供人憑欄遠眺之處,今已分別闢為茶座和素餐館,為遊客提供良好的服務,使遊客得以一面品茗就餐,一面臨窗賞景,情景至雅。 雞鳴寺集山、水、林、寺於一體,環境十分幽雅。寶剎莊嚴,銅佛閃耀,寺內樓閣參差,殿宇輝煌,浮圖聳空,香火繚繞,遊客不絕。佛殿建築精美佛像莊嚴;宏觀則山明水秀寺優美濃蔭碧翠留人步;登宏塔而俯瞰則群峰拱挹;煙嵐蓊鬱。東抗鍾阜,西接北極,下瞰台城,俯臨玄武,山色湖光,湖中梟雁,歷歷可數。每當春秋之交,仁立塔上,放目遠眺,荷花萬頃,紅綠相間,如漢宮晚妝,美不勝收。每當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九日、九月十九日,即觀音菩薩誕生、成道,出家紀念日,五、六萬善男信女前來朝山敬香,人流如潮,幽凈的寺院熱鬧非凡。 1996年6月8日,雞鳴寺方丈宗誠老師太安詳圓寂。一年來,雞鳴寺30多位尼眾,在省、市佛協和當家師的領導下,佛事活動如期進行,並修繕了鼓樓、韋馱殿、東西廂房。她們表示要繼承和發揚老師太艱苦創業、以寺為家精進修。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6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45 | 只看該作者

台 城


台城位於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後,東端與明都城相接,西端為一斷壁,這 段城全長253.15米,外高20.16米,下以條石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磚高12.8米。由於這裡距六朝時代的建康宮不遠,後人 通常稱之為台城。台城為六朝時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後宮禁城,位於都城中部略偏東北,在今東南大學一帶,是東晉和南朝諸代政治、軍事和思想文化 的統治中心,代表了「六朝金粉」的興衰。當時皇宮的規模很大,僅東晉的宮內大小殿宇就有三千五百多間,至南朝四代,更是重樓四起,殿閣櫛比, 以後台城在歷史上屢遭破壞。梁大同十二年(546年)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台城,陳太建十二年(580年)隋兵南下,活捉陳後主於胭脂井中,到了五代十國,楊吳先後三次築金陵府城,台城被徹底廢除。台城雖無跡可尋,但卻名揚天下,「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歷史文人墨客 來到金陵,總忘不了去台城憑弔一番,留下了不少難忘的詩文

  台城是東晉、南朝皇帝辦公居住的宮城。唐代著名詩人韋莊曾在此憑弔:"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詩句膾炙人口。世事滄桑,古台城早已蕩然無存。據專家考證,台城在今東南大學一帶,後人據韋詩將玄武湖之柳與台城連在一起,並將雞鳴寺后的一段明城牆附會為台城。台城至太平門段城牆長1.7公里,登臨城上,東眺鐘山龍蟠蒼翠,北賞玄武十里煙柳,南觀九華塔影婆娑,西覽雞鳴黃牆青瓦,古剎鐘聲蕩氣迴腸。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7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46 | 只看該作者

九華山公園

[九華山公園] 位於城東。九華山是鐘山余脈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北隔明城牆,毗鄰玄武湖,臨湖一側陡峻如削,象一隻傾覆的行船,古稱覆舟山。山中有寺,山頂有塔,山畔有湖,山下有城。

  南京九華山公園將重新修繕三藏塔,並將在塔前建一座3米高的唐朝玄奘法師的石像,與原來的「西行取經圖」珠聯璧合,使三藏塔成為市區內的一大歷史風景名勝。唐代高僧玄奘,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宋朝金陵天禧寺和尚可政法師從陝西得到其頂骨,迎回金陵,在天禧寺東崗建石塔,歸瘞頂骨。明代又專門建了三藏塔,但毀於清代。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想把唐僧頂骨盜走,激起極大民憤。後來汪偽政府在九華山建了一座三藏塔,將唐僧一半頂骨安入進去。後來由於日本投降,唐僧的另一半頂骨也僥倖留了下來,解放后收藏在靈谷寺玄奘法師紀念堂內。目前九華山三藏塔因年久失修,避雷針等均已有破殘。此次該公園在旅遊專家的建議下,投資10餘萬元,修繕該塔,並以花崗岩為原料,修建一座歷史上真實唐僧的塑像一座。

  南京九華山公園投資500萬元,建設專業體育公園,工程將於6月 5日開始施工,8月底落成。據介紹,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九華山公園將在九華山北面的懸崖開闢一個攀岩場地,分自然攀岩和人工攀岩兩種,高度均在15米以上,國家登山協會已同意在此舉辦第八屆攀岩錦標賽。公園內還將建設落差20米、長120米的飛降索,離地面20米、由兩根鋼纜組成的「牽引橫渡」,專供滑板和小輪自行車愛好者練習的V形台等,北方盛行的「拓展」運動設施也將在此落成,它綜合了跑、跳、攀爬等運動,非常刺激。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8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48 | 只看該作者

秦淮河


從歷史上看來,文明總是從有水的地方來的。且不說生命本身是從水從來,看幾個文明古國,哪個又離的開水呢?正如同黃河之於中國、恆河之於印度、尼羅之於埃及……或者縮小到城市範圍看,如同嘉陵江之於重慶、府南河之於成都、松花江之於黑龍江、湘江之於長沙、珠江之於廣州……

    秦淮河對於南京就是這樣的河,是南京城和南京人的源頭,想想作為一個南京人這麼久,連秦淮河自哪兒來也不問問,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於是在年後的一天來到通濟門,秦淮河在通濟門分兩支,一隻繞道南城牆外向西流,稱為外秦淮河;另一隻通過東水關進了南京城,這才有了「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繁庶秦淮。通濟門這兒秦淮儼然是個工地,並不好看,但想想一來可能是在治理秦淮河,二來它可是夫子廟一帶逶迤秦淮的源頭,心下對它也就有了幾份親切。

  南京城內的秦淮源自通濟門,卻美在夫子廟。河水並不幹凈,有些發黑,顯得怪沉重的,似乎連盪幾道波紋都那麼費勁,可在夫子廟、得月台、文德橋、石壩街、烏衣巷、朱雀橋、秦淮人家及長長的走廊之間不知怎麼就顯得美起來了。年後的夫子廟人格外的多,走在人群中好象年還沒過去似的,老老少少都出遊來了,還有賣雨花石的,賣小吃的,賣小工藝品的,當然,最多還是賣花燈的,各式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花燈讓孩子走不動路,常見的的畫面是這樣的――小孩子左手提著盞小小的花燈,右手正拿著吃的往嘴裡放,大人們則是滿面的笑意……

  除了岸上人多,河裡的人也不少,坐著畫舫或是小船在泮池裡隨波蕩漾的,大大小小的船兒象是在開碰頭會,大船還象個樣子,有幾份古意;有的小船就有幾份「今趣」了,它有個頂,看上去象是輛開在水上的夏利,很好玩。船兒一會兒穿過文德橋,一會兒鑽過朱雀橋,來來回回的,好不快活。看著這些快樂的人兒和船兒,心情是不會不快活的,這長長的秦淮,給古老的南京帶來不只是富庶、便利、金粉煙水氣,還有數不盡的快樂。

  秦淮河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全長約110公里,是南京地區的主要河道古名----淮水,本名「龍藏浦」。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壠為瀆,入於江,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弔,詠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漸復甦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但到了近代,由於戰亂等原因,河水日漸污濁,兩岸建築多被毀壞,昔日繁華景象已不復存在。1985年以後,江蘇省、南京市撥出巨款對這一風光帶進行修復,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 集古迹、園林、畫舫、市街和民俗於一體。早在六朝時代,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已是繁華的地區,十里秦淮兩岸是貴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薈萃的地方。隋唐之後,一度冷落。明清又再度繁華,富賈雲集,青樓林立,畫舫凌波,成為江南佳麗之地。秦淮風光最著名的是盛行於明代的燈船。河上的船,不論大小,都一律懸挂著彩燈,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燈船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對此就有很好的敘述。經過修復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古建築群、白鷺洲、中華門城堡,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遊船和沿河景觀,可謂集古迹、園林、畫舫、市街、河房廳和民俗民風於一體的旅遊線,極富情趣和魅力。

  千百年來,秦淮河哺育著古城南京,「錦銹十里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夫子廟附近的河房是綺窗絲幛,十里珠簾,燈船之盛,甲於天下。許多名勝古迹、歷史掌故、風流韻 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我國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廟地區茶樓飯店,街邊小吃,滿目皆是,形成獨具秦淮傳統特色的飲食集中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夫子廟地區有七家點心廟製作的,因其工藝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著稱,經專家鑒定南京秦淮區風味小吃研究會於1987年9月正式命名這八套秦淮風味名點小吃為「秦淮八絕」現推薦給廣大遊客。

「一絕」為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豆、雨花茶;
「二絕」為永和園的開洋乾絲、蟹殼黃燒餅;
「三絕」為奇芳閣的麻油乾絲、鴨油酥燒餅 ;
「四絕」為六鳳居的豆腐澇、蔥油餅;
「五絕」為奇芳閣的什錦菜包、雞絲麵;
「六絕」為蔣有記的牛肉湯、牛肉鍋;
「七絕」為瞻園麵館的薄皮包餃、紅湯爆魚面;
「八絕」為蓮湖甜食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五色糕團。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19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49 | 只看該作者

夫子廟


即是孔廟,夫子廟是孔廟的俗稱,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 地方。始建於宋,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以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牆為照壁,全長1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 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 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另外廟東 還有魁星閣。,由於時代要求,孔廟現已成為群眾 文化活動場所。1985年修復夫子廟古建築群,周 圍茶肆、酒樓、店鋪等建築也都改建成明清風格,夫子廟建築群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臨 河的貢院街一帶則為古色古香的旅遊文化商業街。同時按歷史上形成的廟會的格局, 復建了東市場、西市場。 這裡供應的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不下200種.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八,這裡舉行夫子廟燈會,熱鬧非常. 夫子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可以遠溯到六朝時期,明清兩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爭奇壯舉勝,風味獨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散落民間的風味小吃發掘整理,在繼承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絕」為代表的秦淮風味小吃。小吃供應干稀搭配,葷素相間,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圍,使餐飲過程同時成普文化欣賞的過程,體現了飲食和文化的精美結合,對中外遊客產生著久遠的吸引力。目前風味小吃已達200多個品種,經濟效益顯著,成為夫子廟旅遊經濟的重要支柱和這一地區的特色文化。近年來,相繼引進了肯德基、麥當勞等西洋快餐,保留了一些夜市大排檔,形成了中西餐合璧、高中低檔共存的餐飲新格局。今日夫子廟已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食中心」。   獨領風韻的夫子廟美食街   夫子廟美食街建成於1997年,總投資1.5億元,位於夫子廟南端,東起平江府路,西止來燕路。建築造型各異,高低錯落有致,青磚小瓦,粉牆坡屋,古樸典雅,與夫子廟古建築群融為一體。內部設施一流,頗具現代氣息。仿古花崗岩路面兩側鑲嵌著彩色廣場磚,菱形的花壇、迴繞的長廊、花園式的廣場、古典式的矮架路燈,營造出溫馨而優雅的氛圍。沿街座落著晚晴風味軒、晚晴茗軒、金陵春酒樓、夫子廟康樂城、秦淮人家、白鷺賓館等一批知名餐飲娛樂企業,薈萃了海內外美食精品。結合美食街建設,建成了展示六朝文化的王謝古居,恢復了烏衣巷,形成了新的景觀區,拓展了夫子廟景區範圍。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主題

1606

帖子

74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7
20
 樓主| 一劍飄飄 發表於 2004-8-25 06:51 | 只看該作者

江南貢園


江南貢院陳列館,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江南貢院始建於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佔地不大,后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鼎盛時期規模居全國各貢院之冠,與北京順天貢院並稱為「南圍」和「北圍」。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鄉試、會試於此。永樂年間,京師遷往北京后, 明清兩代仍作鄉試考場。僅清一代,科考共舉行了112科,其中在江南貢院 鄉試中舉, 后經殿試考中狀元者江蘇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計58名,佔全 國狀元總數的51.78%。 明清兩代名人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張騫、陳獨秀等皆出自於此。

    陳列館尚存一批原江南貢院遺留的珍貴文物及寶貴史料,現有東西號舍 八排四十間,其中東部號舍是舉辦「模擬江南鄉試」的場所,中外遊人可以 著古裝、入號舍、答考題,感受科舉考試之苦澀、中舉之喜悅。陳列館還展 出科舉文物、圖片一百餘件,錄像室播放科舉考試程序等電視片。 現在,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已經成為研究中國科舉制度的場所,收藏科 舉文物史料的機構,深受中外人士的讚許。復建后的「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仍保留有「明遠樓」、「貢院碑刻」等很重要歷史古迹。「明遠樓」共三層,該樓為江南貢院的中心,也是最高的一座建築。「明遠」二字取自「大學」中「慎絡追遠,明得歸厚矣」之意,愛國主義者林則徐在擔任江南貢院建臨期間還發明了創造了信炮和號燈制度,有效的保證了考試秩序。 明遠樓兩側是碑廊,陳列著省級文物,明清貢院碑刻二十餘塊,它們銘刻著江南貢院的歷史,是貢院興衰的歷史見證。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我國偉大的諷刺文學家。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歲的吳敬梓離開故鄉全椒,移家南京,寓居於秦淮水亭。隨著接觸面的廣泛,進一步拓寬了他的視野,他看到:「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貴而驕人代傲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在歷經世態炎涼、看透八股取士的腐朽性之後,吳敬梓以庄諧兼擅的妙筆,在南京創作了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積十年之餘,終於成書。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文人,秦淮區委、區政府在古桃葉渡遺址旁規劃復建了秦淮水亭,成立了吳敬梓故居陳列館。 陳列館位於南京清溪河與秦淮交界處,毗鄰古桃葉渡,名為秦淮水亭。該館共佔地800平方米,分南、北兩部分。南半部分為古桃葉渡遺址, 因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在此迎接過愛妾桃葉而得名,千百年來,歷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詩賦詞、幽思懷古,留下許多優美詩句和生動民間傳說;北半部分為吳敬梓故居,陳列著各種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反映了吳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斷,成為研究吳學的又一陣地。
本站跟貼法則1: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不錯,趕緊再跟上一貼表示支持 本站跟貼法則2:如果你發現這個貼子很爛,繼續跟上一貼提出批評 本站跟貼法則3:What? 弄了半天你還沒註冊啊~~,趕緊到倍可親上註冊ID吧~~ 本站跟貼法則4:註冊好ID后請繼續參照跟貼法則1、2執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