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千萬別拿拖鞋等東西砸蟑螂

[複製鏈接]

258

主題

564

帖子

727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waichengtan 發表於 2009-5-25 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千萬別拿拖鞋等東西砸蟑螂





俗話說「烏
怕鐵鎚,蟑螂怕拖鞋。」,看到蟑螂在面前爬來爬去,若真的拿拖鞋用力砸下去,雖可逞一時之快,卻也得承擔染上傳染病的風險,未必划算。蟑螂早已在地球上生存數億年之久,其生命力之強韌可想而知,就算殺蟲劑噴了又噴,隨時會在廚房、洗手間甚至客廳不期而遇。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寄生蟲學科教授兼主任鍾文政提醒國人,「處決」蟑螂的方法很多,可千萬別動氣而把它砸得肚破腸流。他解釋,蟑螂是筒線蟲的中間宿主,蟑螂吃下這種寄生蟲的蟲卵後,孵化的幼蟲就在體腔內大量繁殖。


一旦把蟑螂打得稀巴爛,寄生其內的筒線蟲就會趁機外竄,污染居家環境、餐具及食物,進而導致人類的感染。筒線蟲進入人體後,會寄生在舌頭、牙床、氣管及食道等口腔周圍組織及器官,不僅牙床會潰爛穿孔,舌頭還可能被鑽來鑽去的成蟲搞得不成「舌」形。

         

提供大家一個妙招,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看到蟑螂,只要你身邊有可以『起泡泡』的東西,要馬上利用,將泡泡倒在蟑螂身上過不久,蟑螂就一命嗚呼了,像在浴室裡看到蟑螂,浴室裡有什麼可以起泡的東西呢?非常好,有沐浴乳、洗髮精、洗面乳、清潔劑馬上加水起泡,想辦法把泡沫倒在蟑大哥身上,你就可以跟他說拜拜囉!
螞蟻怕酸,蚊子怕辣,蟑螂怕香


螞蟻怕酸味

      
家裡的甜食擺沒幾分鐘,螞蟻大軍立即來襲,讓人又氣又厭!獻給各位一項無毒無污染又安全有效的妙招—— 整粒的新鮮檸檬,對切成兩半,在看得到螞蟻的地方及其動線,擠出檸檬汁,並拿著切半有果肉的那一面,沿途塗抹,神奇效果讓您再一次驗證大自然的奧妙!

蚊子怕辣味
      

蒜頭嗆退牠我家院子百花爭豔,誘使我常流連其中不忍離去,然而花多蚊子也多,叮咬得我腫包累累。一天,友人送了一袋蒜頭,媽媽留下夠用的量,其餘的分植於花壇四周,其特殊的辛辣味隱隱飄散。令人訝異的是,平日兇猛的蚊子不見了,連下雨過後會出現的超大隻蚊子,也銷聲匿跡了!所以,驅蚊除了打掃環境、清除枯枝爛葉,試植蒜頭絕對是上上之策!


蟑螂怕香味
      

神出鬼沒的蟑螂,最愛隱身於掌管我們民生大計的廚房裡。面對「打不死的蟑螂」,我的辦法是
—— 將一塊浴用香皂切成數小塊,置於容器內注入清水,擺放在蟑螂出沒的櫥櫃內,不出數日,打開櫥櫃將令您訝異於蟑螂的無影無蹤,櫥櫃內還多了怡人的香味。想要效果持續,僅須定期補充香皂容器內的清水。


119

主題

5150

帖子

606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60
沙發
宜修 發表於 2009-5-25 23:54 | 只看該作者
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650

帖子

139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90
3
marnifan 發表於 2009-5-26 0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4
kylelong 發表於 2009-5-26 11:15 | 只看該作者
學習。[本話題由 kylelong 於 2009-05-26 11:15:44 編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56

帖子

103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6
5
wd6364 發表於 2009-5-26 12:48 | 只看該作者
啊@下次吃飯前看看絕對能胃口全五了,好醜陋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96

帖子

29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9
6
winddrift 發表於 2009-5-26 12:51 | 只看該作者
筒線蟲是潮蟲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56

帖子

103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6
7
wd6364 發表於 2009-5-26 12:57 | 只看該作者
winddrift: 筒線蟲是潮蟲嗎?
研究這玩意做甚?潮蟲是白的軟軟有殼的.橢圓的很噁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96

帖子

29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9
8
winddrift 發表於 2009-5-26 13:23 | 只看該作者
wd6364: 研究這玩意做甚?潮蟲是白的軟軟有殼的.橢圓的很噁心
那上面貼的那個pic,有下卵的那個蟲子看起來像是潮蟲的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96

帖子

29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9
9
winddrift 發表於 2009-5-26 13:23 | 只看該作者
wd6364: 研究這玩意做甚?潮蟲是白的軟軟有殼的.橢圓的很噁心
不過不是白的,那我判斷錯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96

帖子

29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9
10
winddrift 發表於 2009-5-26 13:25 | 只看該作者
以前用拖鞋打死一隻潮蟲,結果它死之前/之後生了好多小潮蟲,我沒辦法,全都給打死了~~~ >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56

帖子

103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6
11
wd6364 發表於 2009-5-26 13:28 | 只看該作者
我要吐了,你太壞了,逼著我又端詳了一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56

帖子

103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6
12
wd6364 發表於 2009-5-26 13:29 | 只看該作者
這文章可能是蟑螂託人寫的,因為拖鞋砸它死最慘了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650

帖子

139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90
13
marnifan 發表於 2009-5-27 08:52 | 只看該作者
winddrift: 以前用拖鞋打死一隻潮蟲,結果它死之前/之後生了好多小潮蟲,我沒辦法,全都給打死了~~~ >0<
俺也快吐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650

帖子

139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90
14
marnifan 發表於 2009-5-27 08:53 | 只看該作者
wd6364: 這文章可能是蟑螂託人寫的,因為拖鞋砸它死最慘了嘛
哈哈哈。 已經多年沒見到過潮蟲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96

帖子

29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9
15
winddrift 發表於 2009-5-27 12:19 | 只看該作者
marnifan: 俺也快吐了
那時我有沒有8歲?哈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8

主題

564

帖子

727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27
16
 樓主| kwaichengtan 發表於 2009-5-27 14:44 | 只看該作者
人體寄生蟲學習題(供參考)

一 、名詞解釋:

1.人體寄生蟲學(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寄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活動和生存繁殖規律,闡明寄生蟲與人體及外界因素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是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門基礎學科。

2.共棲(commensalism)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稱為共棲。

3.互利共生(mutualism)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在營養上互相依賴,長期共生,雙方有利,稱為互利共生。例如,牛、馬胃內有以植物纖維為食物的纖毛蟲定居,纖毛蟲能分泌消化酶類,以分解植物纖維,獲得營養物質,有利於牛、馬消化植物,其自身的迅速繁殖和死亡可為牛、馬提供蛋白質;而牛、馬的胃為纖維蟲提供了生存、繁殖所需的環境條件。

4.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蟲卵或幼蟲在外界發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體腸道寄生的蛔蟲、蟯蟲、鞭蟲、鉤蟲等。在流行病學上,常將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土源性蠕蟲.

5.間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間宿主,幼蟲在其體內發育到感染期后經中間宿主感染人。如絲蟲、旋毛蟲、血吸蟲、華支睾吸蟲、豬帶絛蟲等。在流行病學上,將間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生物源性蠕蟲。

6.寄生(parasitism)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後者給前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這種生活關係稱寄生。受益的一方稱為寄生物(parasite),受損害的一方稱為宿主(host)。例如,病毒、立克次體、細菌、寄生蟲等永久或長期或暫時地寄生於植物、動物和人的體表或體內以獲取營養,賴以生存,並損害對方,這類過寄生生活的生物統稱為寄生物;而過寄生生活的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和單細胞的原生生物則稱寄生蟲。

7.生活史:寄生蟲完成一代的生長、發育、繁殖及宿主轉換的整個過程。包括寄生蟲感染階段侵入人體,移行到寄生部位,並繼續發育、繁殖,通過不同途徑排出體外,在外界或中間宿主和媒介昆蟲體內發育為感染階段的全部過程。如:肝吸蟲的感染階段為囊蚴,被人食人後在十二指腸脫囊為童蟲,移行至肝膽管,發育為成蟲,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經過在第一、第二中間宿主體內的發育,最後發育為囊蚴。

8.寄生蟲病的地方性流行:寄生蟲病的流行有明顯的地方性,影響地方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①自然因素(如氣候條件,多數寄生蟲病流行與分佈在溫暖、潮濕的地方)、②生物因素(如與中間宿主或媒介節肢動物的地理分佈有關,血吸蟲病的流行與中間宿主釘螺的地理分佈相符合)和③社會因素(如人群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肺吸蟲病流行於生吃或半生吃石蟹或蜊蛄的地區,鉤蟲病流行在用新鮮人糞施肥的農作物地區)。

9.寄生蟲病的季節性流行:寄生蟲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影響寄生蟲病季節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有:①溫度和濕度的影響,使大多數寄生蟲感染主要在溫暖潮濕季節;②由醫學節肢動物傳播的寄生蟲病的傳播季節與其節肢動物出現的季節一致,如間日瘧原蟲流行在嗜人按蚊和中華按蚊等傳瘧蚊種出現的季節;③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因季節而異,如春夏季田間操作多,易感染鉤蟲病。急性血吸蟲病常出現在夏季,因生活和生產活動接觸疫水而感染。

人獸共患病:有的寄生蟲寄生在人體,又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動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動物),人和動物體內的寄生蟲可互為傳染來源,在人與脊椎動物之間自然傳播的寄生蟲病叫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如旋毛蟲病和血吸蟲病均為人獸共患寄生蟲病。

10.幼蟲移行症:有些動物體內寄生的蠕蟲幼蟲侵人非正常宿主(包括人體)內,發育受阻,不能發育為成蟲,但可在人體或脊椎動物體內長期移行,破壞組織,引起疾病。如斯氏狸殖吸蟲可引起皮膚和內臟幼蟲移行症。

11.帶蟲者:有些人雖然體內有寄生蟲寄生,但無臨床癥狀,而用常規的實驗診斷方法卻可檢出,並可成為傳染的來源。帶蟲者是否出現癥狀與感染的蟲數、人體的免疫狀態和營養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如許多蛔蟲感染者表現為帶蟲狀態。   

異位寄生:有些寄生蟲在主要寄生部位以外的組織或器官內寄生,並造成損傷。如衛氏並殖吸蟲主要寄生在肺,也可寄生在皮下和腦等部位。   

12.隱性感染  機會致病寄生蟲感染人體后,通常不出現臨床癥狀,而用常規的實驗診斷方法又不易查出病原體的一種寄生現象。如健康人群中弓形蟲和卡氏肺孢子蟲感染多為隱性感染。

13.機會致病:某些寄生蟲在宿主體內通常處於隱性感染狀態,但當宿主免疫力低下時,可出現異常增殖與致病力增強。如剛地弓形蟲、卡氏肺孢子蟲、隱孢子蟲。

14.腸阿米巴病: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侵人腸壁吞噬紅細胞和組織細胞,引起腸阿米巴病。急性期表現腸壁組織壞死、潰瘍,病人出現腹疼、腹瀉、排粘液血便、次數多、味極腥臭的典型阿米巴痢疾。慢性期由於組織破壞和癒合常同時存在,纖維組織增生明顯,使得腸壁增厚,形成局部包塊______阿米巴肉芽腫,病人腹瀉和便秘癥狀交替出現。  

15.腸外阿米巴病:主要有阿米巴肝膿腫和阿米巴肺膿腫。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在腸壁內侵入靜脈,隨血流到肝臟,大量繁殖並破壞溶解組織形成肝膿腫。肺膿腫多數是因肝膿腫內滋養體穿破橫膈、進入胸腔侵人肺而引起的,少數也可因血循環播散而致。

16.旅遊者腹瀉:藍氏賈第鞭毛蟲呈世界性分佈,滋養體主要寄生於人體的小腸上部,引起腹疼、腹瀉和吸收不良等癥狀,此病在旅遊者中多見,故稱旅遊者腹瀉。

17.紅細胞外期:瘧原蟲在肝細胞內的發育叫紅細胞外期。人四種瘧原蟲在肝細胞內均進行裂體增殖,其發育時間因種而異。間日瘧原蟲不同地理株的紅細胞外期發育時間不完全相同,可能與遲髮型子孢子<進入肝細胞后,呈休眠狀態)和速髮型子孢於(進人肝細胞后,迅速發育繁殖)的存在有關。

18.紅細胞內期:瘧原蟲在紅細胞內進行裂體增殖的發育過程叫紅細胞內期。紅細胞內裂體增殖周期為環狀體+滋養體+裂殖體+裂殖子一環狀體。其裂體增殖周期因種而異,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為48小時,三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分為72小時和36___48小時。

19.複發:經過抗瘧治療或免疫作用,殺滅所有紅細胞內期瘧原蟲,瘧疾發作停止,在未經按蚊傳播感染的情況下,遲髮型子孢子在肝細胞中形成的休眠體,經較長時間休眠後進行裂體增殖,來自肝細胞的裂殖子進入紅細胞內發育,引起的發作稱為複發,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可引起複發。

20.再燃:急性瘧疾患者由於抗瘧治療不徹底,或由於機體產生免疫力,消滅大部分紅細胞內瘧原蟲而停止發作,在一定條件下,由殘存在紅細胞內的少數瘧原蟲大量增殖,經數周或數月,在無再感染情況下,再次引起發作稱為再燃。四種人瘧原蟲都可引起再燃。  ,

21.帶蟲免疫:感染瘧原蟲后,誘導人體產生一定的保護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可殺傷體內的瘧原蟲而減輕致病,但體內原有的寄生蟲不能徹底消滅,體內仍存有少量瘧原蟲,並對再感染的瘧原蟲有一定的抵抗力,無瘧原蟲免疫力就消失,這種免疫現象稱帶蟲免疫。

22.速殖子:在中間宿主有核細胞內營分裂的弓形蟲集合體,一般為數個至十多個蟲體,由宿主細胞膜包繞,其內蟲體叫速殖子。

23.幼體增殖:為吸蟲幼蟲無性增殖的一種方式。吸蟲的毛蚴在淡水螺體內發育為胞蚴。一個胞蚴能形成許多個雷蚴,一個雷蚴能分化發育為很多尾蚴。幼蟲數量的大量增加是由於胞蚴和雷蚴體內的胚細胞團分化發育增殖形成。這種現象稱為幼體增殖。例如一個華枝睾吸蟲的毛蚴在淡水螺體內經發育增殖,形成許多尾蚴由淡水螺體內逸出。  

24.幼蟲移行症:斯氏狸殖吸蟲侵人人體大多不能發育為成蟲而保持童蟲狀態;並在人體內移行造成皮膚和/或內臟幼蟲移行症。童蟲侵入不同的部位而使患者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如胸膜炎、腦膿腫、癲癇以及皮下包塊等。

25.蟲卵肉芽腫:日本血吸蟲蟲卵沉積在門脈系統以外的組織、器官形成蟲卵肉芽腫引起的損害稱為異位損害,所患的疾病稱為異位血吸蟲病。異位血吸蟲病常導致肺、腦的損害。

26.伴隨免疫:人體感染蠕蟲.后能夠產生一定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對再感染的童蟲有殺傷作用,但對體內已寄生的成蟲無作用。體內無寄生蟲就無免疫力,這種現象稱為伴隨免疫。呻口日本血吸蟲感染人體產生的免疫即為伴隨免疫。     

27.毛蚴孵化法:為血吸蟲病的一種病原學診斷方法。血吸蟲病患者的糞便經水洗沉澱,將沉澱物置於三角燒瓶中,在20___300C的清水中經4___6小時的孵育,蟲卵中的成熟毛蚴孵出,在三角燒瓶的頸部用肉眼或放大鏡可觀察到乳白色呈直線運動的毛蚴。    ,

28.尾蚴性皮炎:禽類或獸類血吸蟲侵人人體皮膚引起的皮膚變態反應性疾病。局部皮膚出現丘疹、蕁麻疹、瘙癢。

29.圓葉目絛蟲:包括鏈狀帶絛蟲、肥胖帶絛蟲、細粒棘球絛蟲等。圓葉目絛蟲的頭節上有吸盤,孕節無子宮孔,成節與孕節的形態差別大,孕節脫落隨糞便排出。圓葉目絛蟲只需一個中間宿主。

30.囊蟲病:是由鏈狀帶絛蟲的囊尾蚴寄生在人體的不同部位而引起的疾病。依寄生部位分為皮下和肌肉囊蟲病、腦囊蟲病、眼囊蟲病。主要臨床表現是皮下結節、頭痛、癲癇、視力障礙等。囊蟲病是由食入鏈狀帶絛蟲卵引起的寄生蟲病。

31.棘球蚴砂:從囊壁的胚層上脫落的原頭蚴、生髮囊及子囊,懸浮於囊液中,統稱為棘球蚴砂。

32.夜現周期性: 絲蟲成蟲寄生於淋巴系統產微絲蚴,微絲蚴在人的外周血液中周期性出現,白天滯留於肺微血管內,夜晚則出現在外周血液中,微絲蚴在外周血液中的晝少夜多現象稱為微絲蚴的夜現周期性。兩種絲蟲的微絲蚴在外周血中出現的時間略有不同:班氏吳策線蟲微絲蚴為晚10點至次晨2點,馬來布魯線蟲微絲蚴為晚8點至次晨4點。

33.絲蟲熱:絲蟲感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的同時多伴有突然發熱、寒戰、全身不適、頭痛、乏力、四肢酸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稱為絲蟲熱。

34.醫學節肢動物:凡通過騷擾、刺螫、吸血、寄生及傳播病原體等方式危害人類健康的節肢動物均稱為醫學節肢動物。例如:蚊在夜間吸血,同時還傳播瘧疾、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所以蚊為醫學節肢動物之一。

35.機械性傳播:病原體在醫學節肢動物體內、體表時,無形態和數量的變化,但保持活力,節肢動物對病原體只起攜帶、傳遞作用。例如:蠅傳播痢疾、傷寒和霍亂等。

36.生物性傳播:病原體必須在節肢動物體內進行發育、繁殖或完成生活史中某一個環節后才具感染性,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給人。例如:蜱傳播森林腦炎。

37.蟲媒病:傳播疾病的節肢動物稱為傳播媒介或病媒節肢動物,由病媒節肢動物傳播的疾病稱為蟲媒病。例如:蚊傳播的流行性乙型腦炎

37.變態:昆蟲從卵發育到成蟲的整個過程中,其形態、生理和生活習性上的一系列變化稱為變態,如蚊蠅的生活史發育過程。

38.全變態:越冬蠅蛆病某些昆蟲生活史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各期的形態、生理及習性截然不同,如蚊、蠅等。

39.半變態:某些昆蟲生活史分為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若蟲體小,其形態、生活習性與成蟲很相似,僅生殖器官未發育成熟,如虱、臭蟲等。

40.孵化由卵發育為幼蟲稱為孵化,如蚊、蠅等。

化蛹最後一個幼蟲齡期發育為蛹的過程稱化蛹。如蚊四齡幼蟲在水中發育為蛹。

41.羽化:由蛹發育為成蟲的過程叫羽化。如蚊蛹在水中變為成蚊飛離水面。

42.家棲性:家棲性雌蚊吸血后需尋找陰暗、潮濕、無風的場所棲息,消化胃血準備產卵。如果吸血和棲息均在室內,稱為,如淡色庫蚊。

43.半家棲性:雌蚊在室內吸血、在室外棲息稱為半家棲性,如中華按蚊。

44.野棲性:雌蚊吸血和棲息均在室外進行稱野棲性,如大劣按蚊。

45.蠅蛆病:蠅幼蟲寄生於人體組織和器官引起的疾病稱蠅蛆病。根據幼蟲寄生的部位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眼:主要由羊狂蠅幼蟲寄生引起。②皮膚蠅蛆病:主要由紋皮蠅和牛皮蠅的幼蟲寄生引起,此外綠蠅、金蠅等蠅種的幼蟲侵入皮膚創傷處寄生,可引起創傷蠅蛆病。③口腔、耳、鼻咽蠅蛆病:由金蠅、綠蠅和麻蠅等蠅種幼蟲引起。④泌尿生殖道蠅蛆病:由麻蠅、綠蠅、金蠅等幼蟲寄生引起。⑤胃腸道蠅蛆病:由家蠅、廁蠅、金蠅、麗蠅等蠅種幼蟲寄生引起。

46.二宿主蜱:在一個宿主體上,幼蟲發育為若蟲,而成蟲在另一個宿主體上寄生。如殘緣璃眼蜱。

47.三宿主蜱:幼蟲、若蟲、成蟲每個發育階段都更換宿主。如全溝硬蜱。

48.多宿主蜱:幼蟲、各齡若蟲和成蟲以及雌蜱每次產卵前需尋找宿主吸血,每次吸飽血離去。通常軟蜱都屬多宿主蜱。

49.蜱癱瘓:有些硬蜱在叮咬宿主過程中,其唾液中含有神經毒素,可導致宿主運動性神經纖維傳導障礙,引起肌肉麻痹現象,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稱為蜱癱瘓。

50.感染階段  寄生蟲侵人人體,並在體內能繼續發育或繁殖的階段叫感染階段。只有達到感染階段,才能感染人。如肝吸蟲的感染階段是囊蚴,人只有食人含活囊蚴的淡水魚才被感染,其他階段即使進入人體,也不能存活和建立感染。

   

  二、問答題

1.寄生蟲生活史有哪兩種類型?舉例說明。

2.寄生蟲對宿主可造成哪些危害?

3.宿主對寄生蟲可造成哪些影響?

4.舉例說明宿主的類型及概念。

5.醫學寄生蟲的主要侵入途徑有哪些?舉例說明。

6.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主要有哪些?

7.影響寄生蟲病流行有哪些因素?

8.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有哪些?

參考答案:

1.  寄生蟲生活史有直接型和間接型兩種類型。  

    直接型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其蟲卵或幼蟲在外界發育為感染階段,直接感染人,如寄生在人體腸道中的寄生蟲鞭蟲和鉤蟲等。

間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間宿主,其幼蟲在中間宿主體內發育為感染階段。如寄生在人體組織內的寄生蟲華枝睾吸蟲、絲蟲等。

2.  寄生蟲對宿主造成的損害有:①奪取營養、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寄生蟲為生長、發育和繁殖,需從宿主奪取大量營養物質,有些寄生蟲可造成腸壁損傷,影響營養的吸收,可致宿主營養不良,甚至產生疾病。如蛔蟲可引起營養不良,嚴重者可造成發育障礙。②機械性損傷:寄生蟲壓迫所寄生的部位和附近的組織、器官,阻塞腔道及破壞細胞。如肝棘球蚴壓迫附近肝組織;蛔蟲造成腸梗阻;瘧原蟲破壞紅細胞。③毒素作用:寄生蟲的代謝產物和其它產物均有毒性作用,造成宿主損傷,如溶組織內阿米巴分泌蛋白水解酶,破壞腸粘膜,形成腸潰瘍。④免疫病理:寄生蟲體內及體表的許多成分、線蟲的蛻皮液、絛蟲的囊液和寄生蟲的代謝產物等均為抗原物質,可誘導機體產生變態反應,造成免疫病理損害。如蠕蟲感染引起的蕁麻疹;瘧原蟲引起的免疫溶血;血吸蟲引起的腎小球腎炎;血吸蟲卵引起的肉芽腫。

3.  宿主對寄生蟲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方面:①宿主的飲食和營養狀況影響寄生蟲病的發生。如低蛋白飲食有利於阿米巴病的發生;全身營養狀況差,即使有少量鉤蟲寄生,也可引起鉤蟲病。②宿主影響寄生蟲的主要表現是免疫反應(包括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表現為免疫系統識別和清除寄生蟲的反應。先天性免疫受遺傳因素控制,人體對許多寄生蟲具有先天性不感受性;大多數寄生蟲感染均可刺激宿主產生抵抗力,限制許多寄生蟲的感染,如血吸蟲等。

4.宿主的類型有終宿主、中間宿主、保蟲宿主和延續宿主。

  終宿主  寄生蟲成蟲或有性階段寄生的宿主叫終宿主。如華枝睾吸蟲成蟲寄生在人體肝膽管內,人是華枝睾吸蟲的終宿主。

中間宿主  寄生蟲幼蟲或無性階段寄生的宿主叫中間宿主。如果寄生蟲有一個以上的中間宿主,依發育的先後順序分別命名為第一中間宿主和第二中間宿主。如衛氏並殖吸蟲的幼蟲階段先後寄生在川卷螺和石蟹、蝲蛄體內,所以川卷螺是第一中間宿主,石蟹和蜊蛄是第二中間宿主。

保蟲宿主  有些寄生蟲除了寄生在人體外,還能感染動物,人和動物均是這些寄生蟲的正常宿主,這些動物在流行病學中起貯存和保蟲作用,故稱保蟲宿主。如感染衛氏並殖吸蟲的犬和貓均為衛氏並殖吸蟲的保蟲宿主。

轉續宿主  有些蠕蟲幼蟲進入非正常宿主仍保持幼蟲階段,雖能存活,但不能繼續發育為成蟲,如遇正常宿主可正常發育,這種非正常宿主稱延續宿主。如蛇、鳥、豬等為曼氏迭宮絛蟲的延續宿主。

5.人體寄生蟲主要侵入途徑有:①經口感染,如布氏薑片蟲囊蚴和鏈狀帶絛蟲囊尾蚴均經口感染。②直接經皮膚感染,如血吸蟲尾蚴和鉤蟲絲狀蚴均直接經皮膚侵入人體。③經醫學節肢動物感染,如瘧原蟲子孢子和絲蟲絲狀蚴經感染的蚊蟲叮咬進人人體。④接觸感染,如陰道毛滴蟲和疥蟎可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傳播。⑤經胎盤感染,如瘧原蟲和弓形蟲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6.寄生蟲病流行有季節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特點。季節性和地方性特點的參考答案同名詞解釋中的第5和第6題。

自然疫源性  在荒漠地區(包括原始森林),有些寄生蟲在脊椎動物(主要是野生動物)之間傳播,這些寄生蟲病不需要人的參與,而在自然界存在,但人偶然進入該地區,則可從脊椎動物通過一定途徑傳播給人。

7.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因素有:①生物因素,如有些寄生蟲(衛氏並殖吸蟲和日本血吸蟲等)的中間宿主存在是這些寄生蟲病流行的必需條件。②自然因素,如溫度、濕度和雨量等氣候條件可直接影響寄生蟲在外界和媒介昆蟲體內的發育,進而影響寄生蟲病的流行。在新疆、青海、內蒙等寒冷地區沒有鉤蟲病的流行,而在淮河及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該病流行廣泛,危害嚴重。③社會因素,如經濟狀況、居住條件、醫療衛生、防疫保健、人口流動以及人們生產和生活習慣等,都制約寄生蟲病的傳播。人們在疫水中游泳、洗衣等就可造成日本血吸蟲的感染。

8.對寄生蟲病的防治應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①控制與消滅傳染源:治療病人和帶蟲者,加強對感染動物的控制或消滅。②切斷傳播途徑:消滅和控制中間宿主及傳播媒介;管理糞便,防止糞便污染食物、水和環境;注意個人衛生、飲水衛生、飲食衛生,改變不良的生活和生產習慣。③保護健康人群,預防感染: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加強防護措施;有些寄生蟲可採取預防服藥、預防接種,以預防感染。

 

阿米巴

1.舉例說明醫學原蟲的生活史類型有哪幾種?

2.簡述溶組織內阿米巴造成的燒瓶樣潰瘍。

3.如何用病原學方法診斷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檢查時應注意什麼?

4.人體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都會出現臨床表現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

1.醫學原蟲的生活史類型有以下三種:

(1)完成生活史只需要一種宿主,通過接觸或中間媒介的機械性攜帶而傳播。如溶組織內阿米巴。  

    (2)完成生活史需一種以上脊椎動物作為宿主。如弓形蟲完成生活史需要終宿主貓和中間宿主人或鼠等。

    (3)完成生活史需要在吸血昆蟲體內發育、增殖至感染階段。如杜氏利什曼原蟲完成生活史,需要在白蛉體內發育增殖后,通過叮咬注人人體。

2.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過程是一種複雜的現象。有毒株滋養體粘附腸粘膜,在接觸部位釋放細胞致病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細胞致病因子破壞接觸的腸粘膜細胞(靶細胞),滋養體部分或全部吞噬這些靶細胞和紅細胞,蛋白水解酶可溶解組織細胞,破壞腸粘膜。早期病變主要發生在淺表的腸粘膜,壞死區極小。急性期滋養體大量繁殖,並可穿破粘膜肌層,在疏鬆的粘膜下層繁殖擴展,溶解破壞組織,形成口小底大的燒瓶樣潰瘍。

3.挑取少許病人的粘液血便,用生理鹽水塗片法檢查活動的滋養體,如發現吞噬紅細胞的滋養體,即可確診為阿米巴痢疾。檢查時應注意:

(1)送檢糞便必須新鮮、及時並注意保暖。若在外界放置半小時以上,滋養體就會失去活動力。

    (2)取材容器必須潔凈,瓶內如有化學藥品或糞尿相混,都會影響滋養體的活力,甚至死亡。

1.         4.  人體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大多數為無癥狀帶蟲者,少數出現阿米巴痢疾或者阿米巴肝膿腫等疾病。這是因為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與蟲株的毒力、蟲體寄生的環境及宿主的免疫功能狀態有關。四核包囊進人人體后,基本過程是包囊___腸腔內滋養體___包囊,此時人體呈帶囊狀態。只有當人體抵抗力下降,以及腸壁組織發生損傷或腸功能紊亂時,滋養體才侵入腸壁,破壞組織細胞,造成腸壁組織壞死,形成潰瘍,病人出現腹瀉、腹疼、排粘液血便、次數多、味極腥臭的典型阿米巴痢疾。侵入腸壁的滋養體也可隨血流到肝臟等組織器官大量繁殖,形成阿米巴肝膿腫等疾病。

 

鞭毛蟲

杜氏利什曼原蟲造成人體全血貧血的原因:

  杜氏利什曼原蟲造成人體全血貧血,即各類血細胞都減少,貧血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脾臟腫大可引起脾功能亢進,血細胞在脾內大量被破壞,血液內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都減少。   

    (2)骨髓有感染的巨噬細胞浸潤,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

    (3)免疫溶血

    ①患者的紅細胞表面附有杜氏利什曼原蟲的抗原。

    ②蟲體代謝產物中有1-2種抗原與人的紅細胞抗原相同。

因此機體針對杜氏利什曼原蟲產生的抗體可與紅細胞結合,在補體參與下溶解紅細胞。

 

 

孢子蟲

1.闡述瘧疾發作及其周期性。   

2.解釋瘧原蟲引起貧血的原因。

3.評述用厚、薄血塗片診斷瘧疾的優缺點。

4.簡述瘧原蟲引起肝脾腫大的原因。

5.如何用病原學診斷瘧疾患者?

6.結合瘧原蟲生活史,解釋間日瘧原蟲的潛伏期。

7;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主要容易感染哪些寄生蟲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不易發病)?各如何

  作病原學診斷?

8.為什麼剛地弓形蟲感染多為隱性感染?轉為急性弓形蟲病的條件有哪些?

9.剛地弓形蟲感染普遍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

1.發作原因  紅細胞內期成熟裂殖體脹破被寄生的紅細胞,其中裂殖子、瘧原蟲代謝產物、紅細胞碎片和變性的血紅蛋白等進入血流,被巨噬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吞噬,刺激這些細胞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與瘧原蟲代謝產物一併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引起體溫調節紊亂而發熱。

    體溫升高數小時,血流中的致病物質已被吞噬或降解,內源性致熱原不再產生,刺激體溫調節紊亂的因素消失了,體溫調節機能恢復正常,機體通過大量出汗,體溫恢復正常。

    發作的周期性  紅細胞內期成熟裂殖體脹破被寄生的紅細胞,裂殖子逸出,迅速進入新的紅細胞,在紅細胞內繼續進行裂體增殖,經環狀體、滋養體和裂殖體;再脹破被寄生的紅細胞,再次引起發熱,如此循環,形成典型的周期性發作。

    瘧原蟲發作周期與紅細胞內裂體增殖周期所需時間一致。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紅細胞內裂體增殖周期為48小時,故隔天發作一次;而三日瘧原蟲為72小時,三日發作』一次;惡性瘧原蟲為36___48小時發作一次。

2.瘧疾發作可引起貧血,發作次數多、病程長、貧血越嚴重。瘧原蟲造成的貧血原因有:

  ①瘧原蟲直接破壞紅細胞,瘧原蟲每發作一次就破壞大量紅細胞,以惡性瘧原蟲破壞紅細胞最重;②瘧原蟲感染可造成脾腫大,引起脾功能亢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強,大量吞噬被瘧原蟲感染的和正常的紅細胞;③免疫溶血,如瘧原蟲感染的紅細胞自身抗原暴露,產生自身抗體,溶解紅細胞e:粘附在紅細胞膜上的抗原抗體複合物激活補體,溶解紅細胞;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紅細胞生成障礙,加重貧血。

3.薄血塗片中瘧原蟲形態典型,易辨認,但診斷時發現瘧原蟲較難,費時間。

   厚血膜上發現瘧原蟲容易,省時間,但瘧原蟲形態不典型,不易辨認。

4.瘧原蟲引起肝脾腫大的原因主要有:①瘧原蟲及其代謝產物刺激巨噬細胞增生;②瘧原蟲代謝產物刺激肝脾充血;③瘧疾反覆發作,纖維組織增生。

5.取末梢血,製備厚、薄血塗片,瑞氏或姬氏染色,油鏡觀察。血塗片中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均可見環狀體、滋養體、裂殖體和配子體。惡性瘧原蟲可見環狀體和配子體。

6.潛伏期  由瘧原蟲子孢子侵人人體到瘧疾發作之前所需時間稱潛伏期。包括子孢子侵入肝細胞及紅細胞外期的發育和數代紅細胞內裂體增殖所需時間的總和。潛伏期長短主要取決於瘧原蟲的種、株的生物學特性。

7.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主要容易引起弓形蟲病、隱孢子蟲病和卡氏肺孢子蟲病。

    弓形蟲病病原學診斷   

    (1)塗片染色  取急性期患者的體液、腦脊液、羊水和胸水經離心后,取沉澱物塗片;或取血液和骨髓塗片染色;或採用活組織穿刺物經姬氏染色后,鏡檢弓形蟲滋養體。

    (2)動物接種  從患者獲取的材料,腹腔接種小白鼠,盲傳2___3代后,從腹腔滲出液中檢查滋養體。

    隱孢子蟲病病原學診斷  從糞便中檢查卵囊,檢查方法多用糞便直接塗片染色法,

    常用改良抗酸染色法(用光學顯微鏡檢查)和金胺___酚染色法(用熒光顯微鏡觀察)。

    卡氏肺孢子蟲病病原學診斷:①痰液和支氣管分泌物塗片、染色鏡檢,但陽性率低,應用支氣管沖洗術可提高檢出率;②經皮穿刺肺活檢,支氣管鏡肺活檢,或開胸肺活檢,這些方法雖可靠,但對病人損傷大。

8.人是剛地弓形蟲的中間宿主,人群對弓形蟲普遍易感,但弓形蟲是機會致病寄生蟲,所以免疫功能正常者大多無明顯癥狀,可不致病,為隱性感染。轉為急性弓形蟲病的條件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或後天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以及長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製劑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等。

9.剛地弓形蟲感染普遍的原因有:

    (1)剛地弓形蟲中間宿主廣,對宿主選擇性不強,人和動物都能感染。

    (2)弓形蟲可在中間宿主與終宿主之間,以及中間宿主與中間宿主之間傳播。

    (3)弓形蟲感染階段多,如卵囊、包囊、假包囊和滋養體,所以感染人體的機會多。

    (4)包囊在中間宿主內存活時間長,卵囊和包囊對外界抵抗力強。

    (5)感染方式簡單,主要經口感染。   

吸蟲

1.華枝睾吸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哪些?哪種方法的檢出率高?

2.簡述衛氏並殖吸蟲對人的致病機理。

3.闡述血吸蟲蟲卵肉芽腫的形成機理及日本血吸蟲蟲卵肉芽腫的特點。  

4.日本血畈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哪些?慢性及晚期血吸蟲病患者宜採用何種病原學診

  斷方法?為什麼?

5.簡述血吸蟲病的防治原則。

6.毛蚴孵化法為什麼只能用於診斷血吸蟲病,而不能診斷其他吸蟲病?

7.哪些吸蟲不寄生在腸道,但可在糞便中檢查到這些蟲卵?為什麼?

參考答案

1.華枝睾吸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①糞便直接塗片法。由於華枝睾吸蟲蟲卵小,此法

  易漏檢。②加藤法。③糞便水洗沉澱法,檢出率較高。④十二指腸引流法。因華枝睾吸

  蟲成蟲寄生於肝膽管中,蟲卵隨膽汁流人十二指腸。用十二指腸引流法檢出率高。此法

  常用於糞檢陰性的病人。

2.衛氏並殖吸蟲對人的致病可引起:①肺部的病變。成蟲在肺組織中移行及代謝產物的作

  用,病人肺部出現膿腫、囊腫,囊腫內容物被排出或吸收后,肉芽組織纖維化形成瘢痕。

  患者出現胸痛、咳嗽、咳鐵鏽色痰十全身癥狀有低熱、食欲不振、消瘦。②其他組織器

  官的病變。肺吸蟲童蟲及少數成蟲移行於肺以外的組織、器官引起的病變,包括:A.腹

  型患者出現腹痛、腹瀉、血便等。B.腦脊髓型患者表現為頭痛、癲癇、偏癱。C.皮下包

  塊型病人出現遊走性皮下包塊、結節。

3.蟲卵中的毛蚴分泌可溶性蟲卵抗原(Sm),透過卵殼釋放到周圍組織中,巨噬細胞吞噬、

  處理這些抗原,並將抗原信息傳遞給T淋巴細胞使其分化增殖為致敏T淋巴細胞。致敏T

  淋巴細胞再次接觸可溶性蟲卵抗原時,釋放多種淋巴因子,吸引淋巴細胞、巨噬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纖維母細胞聚集在蟲卵的周圍形成蟲卵肉芽腫。日本血吸蟲蟲卵肉芽腫

  的特點為:·①蟲卵肉芽腫的體積大;②其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和很多漿細胞,常出

  現嗜酸性膿腫;③蟲卵的周圍有抗原抗體複合物,稱何博禮現象。這是由於宿主組織中

  蟲卵數量多,抗原濃度大,漿細胞產生的大量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    』

4.血吸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①糞便直接塗片查蟲卵。②糞便水洗沉澱法查蟲卵。③

  毛蚴孵化法。如糞便水洗沉澱法陰性,·再用此法做進一步檢查。④腸粘膜活組織檢查。

  慢性及晚期血吸蟲病宜採用腸粘膜活組織檢查進行病原學診斷。由於慢性及晚期血吸蟲

  病患者發病時間長,結腸腸壁的蟲卵肉芽腫纖維化,腸粘膜潰瘍部位纖維組織增生形成

  瘢痕,使沉積在腸壁中的蟲卵脫落進入腸腔的機會少,因此糞便檢查難以檢出蟲卵。而

  用乙狀結腸鏡或直腸鏡取病變組織查蟲卵,其檢出率高。

5.血吸蟲病的防治應採取以滅螺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包括:①治療病人、病牛,主要

  用吡喹酮治療。②管理好水源和糞便,防止糞便污染水源,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③

  消滅釘螺。滅螺是血吸蟲病防治的一個重要環節,應因地制宜,反覆查滅。滅螺藥物有

  五氯酚銨、氯硝柳胺等。④加強個人防護。在生產和生活中,避免血吸蟲感染。

6.血吸蟲病患者糞便中的蟲卵為成熟毛蚴。蟲卵在外界清水中,20___30『C的條件下經4___6

  小時可孵出毛蚴。毛蚴呈直線勻速運動,用肉眼或放大鏡可觀察。因此用毛蚴孵化法可

  診斷血吸蟲病。其他幾種吸蟲不能用此法診斷,這是由於肝吸蟲病人糞便中的蟲卵雖含

  有毛蚴,但需被赤豆螺等淡水螺吞食后才能孵出。衛氏並殖吸蟲卵和布氏薑片吸蟲卵的

  內容物均為卵細胞和卵黃細胞,需經數周才能發育為毛蚴,且在實驗室難以完成。    ,

7.華枝睾吸蟲、衛氏並殖吸蟲、日本血吸蟲的成蟲均不寄生於腸道,但糞便中能查到蟲卵。

  華枝睾吸蟲成蟲寄生於肝膽管中,蟲卵隨膽汁進入腸腔,經糞便排出。衛氏並殖吸蟲成

  蟲寄生於肺臟,蟲卵隨痰咽下進入消化道排出。日本血吸蟲成蟲寄生於腸系膜靜脈,蟲

  卵沉積在結腸壁使腸粘膜組織壞死脫落進入腸腔,隨糞便排出。

 

絛蟲

1.鏈狀帶絛蟲與肥胖帶絛蟲相比,哪個對人的危害大?為什麼?

2.為什麼患豬帶絛蟲病的病人應及時治療?

3.比較鏈狀帶絛蟲和肥胖帶絛蟲生活史的異同點。

4.哪幾種絛蟲的蟲卵相似?如病人糞便中發現了帶絛蟲卵,應考慮患有何種寄生蟲病?

5.棘球蚴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6.裂頭蚴侵入人體有哪些途徑?

參考答案:

1.鏈狀帶絛蟲對人的危害大。這是由於鏈狀帶絛蟲不僅成蟲寄生於人體腸道,而且其囊尾蚴能夠在人體的不同部位寄生,特別是寄生在一些重要的組織、器官,如腦、眼的囊尾蚴可引起嚴重的損害。肥胖帶絛蟲成蟲寄生於人的小腸,囊尾蚴不寄生於人體,因此,肥胖帶絛蟲對人的危害小。此外,鏈狀帶絛蟲和肥胖帶絛蟲寄生於人小腸均可引起腸粘膜的損傷,由於鏈狀帶絛蟲的頭節上有頂突和小鉤,對腸粘膜的損傷較大,故鏈狀帶絛蟲引起的消化道癥狀較為明顯。

2.豬帶絛蟲病的患者易於出現囊蟲病,這是由於:①自體內感染:即嘔吐時孕節反流到胃中感染。②自體外感染:患者因不良衛生習慣,誤食自己排出的蟲卵。因豬帶絛蟲病患者可導致患者本身及他人患囊蟲病,並可感染豬造成豬帶絛蟲的流行,因此豬帶絛蟲病患者應及時治療。

3.鏈狀帶絛蟲與肥胖帶絛蟲的異同點有:①成蟲均寄生於人的小腸,人是這兩種絛蟲的唯一終宿主。②鏈狀帶絛蟲的中間宿主為人和豬,肥胖帶絛蟲的中間宿主僅為牛。③鏈狀帶絛蟲的感染階段有2個,即蟲卵和囊尾蚴,人食入蟲卵導致囊蟲病,食哦囊尾蚴導致豬帶絛蟲病。肥胖帶絛蟲的感染階段為囊尾蚴,人食入牛囊尾蚴可患牛帶絛蟲病。

4.鏈狀帶絛蟲、肥胖帶絛蟲和細粒棘球絛蟲的蟲卵相似,都呈圓球形,胚膜上有放射狀條紋,內含六鉤蚴。這些蟲卵在顯微鏡下不易鑒別。豬帶絛蟲病和牛帶絛蟲病患者的腸道有成蟲寄生,孕節中的蟲卵可隨糞便排出。因此,如果在病人的糞便中發現有帶絛蟲卵,可考慮病人患有豬帶絛蟲病或牛帶絛蟲病,但還需查孕節的子宮側枝數或頭節才能確診是哪種絛蟲的感染。細粒棘球絛蟲的成蟲寄生在犬、狼體內而不寄生於人體,因此,人的糞便中不會出現細粒棘球絛蟲卵。

5.棘球蚴對人體的危害有:

    (1)機械性損害  棘球蚴不斷地增大,壓迫周圍組織、器官,使得組織細胞萎縮、壞死,引起臟器的機械性壓迫癥狀。如壓迫膽道,可出現黃疽;寄生於肺臟,可引起咳嗽、胸痛。

     (2)變態反應  棘球蚴破裂后,囊液外溢,由於棘球蚴液具有很強的變應原性,可使患者產生變態反應,如大量囊液進入血液,可引起嚴重的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3)合併症  棘球蚴囊壁破裂,囊液溢出,原頭蚴、生髮囊及子囊可發育為新的棘球蚴,造成繼發性感染。

6. 裂頭蚴侵入人體有以下三種途徑:

    (1)局部貼敷生蛙肉為主要侵入途徑。用生蛙肉敷貼在傷口或膿腫上,蛙肉中如有裂頭蚴,可自傷口或正常的皮膚、粘膜侵入組織。

    (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或豬肉:民間有用吞食活蛙治療瘡癤或疼痛的習慣,或吃未煮熟的蛙、蛇、豬肉,肉中如有裂頭蚴,可穿過腸壁進人腹腔,並移行到達全身各部位。

    (3)誤食感染性的劍水蚤,或原尾蚴直接從皮膚、粘膜侵入感染。

 

線蟲

1.    簡述蛔蟲病流行廣泛的原因。

2.    比較似蚓蛔線蟲與毛首鞭形線蟲的生活史。

3.    簡述鉤蟲引起人體貧血的機理。

4.    簡述鉤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及其優缺點。

5.    簡述旋毛形線蟲對人的致病經過。

6.    簡述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對人的危害有何異同。

7. 試述象皮腫形成的機理。

8. 絲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哪些?檢查時應注意什麼?

參考答案

1.成蟲產卵量大,每天每條雌蟲可產卵24萬個,對外界環境污染嚴重,似蚓蛔線蟲生活

史簡單,蟲卵在外界環境中不需要中間宿主,直接發育為感染期蟲卵,由於受精蛔蟲卵卵殼蛔甙層的保護作用,蟲卵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另外,由於糞便管理不當、用人糞施肥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不良的飲食和衛生習慣等,導致蛔蟲病的廣泛流行。

2.似蚓蛔線蟲和毛首鞭形線蟲的生活史過程基本相同,其主要的相同點為:①人為終宿主;②生活史簡單,蟲卵均能在外界環境直接發育為感染期蟲卵;③感染階段為感染期蟲卵,④感染方式為經口感染。兩者的主要區別是:①蛔蟲成蟲寄生在小腸,鞭蟲成蟲寄生在盲腸;②鞭蟲幼蟲在體內不需經過組織移行即可發育為成蟲;蛔蟲幼蟲在體內需經組織移行后才能發育為成蟲,其移行途徑為:幼蟲侵入腸粘膜或粘膜下層→入血→肝→右心肺、肺泡→支氣管→咽喉部→胃→小腸。

3.鉤蟲引起人體貧血的機理為:

    (1)鉤蟲有口囊,咬附腸粘膜吸血,吸血時分泌抗凝素,使血液不易凝固。

(2)鉤蟲引起慢性失血  ①鉤蟲利用口囊吸血及血液迅速自消化道排出;②咬附部位粘膜傷口滲血;③鉤蟲經常更換咬附部位,造成新舊傷口的失血;④過敏性腸粘膜大出血。

    (3)鉤蟲寄生造成腸粘膜出血點、潰瘍,導致營養吸收功能障礙。

    (4)貧血還與宿主的健康和營養狀況有關。

4.鉤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

    (1)直接塗片法  方法簡便,但感染較輕者容易漏診。

    (2)飽和鹽水漂浮法  較直接塗片法複雜,但檢出率遠較前者高。

    (3)鉤蚴培養法  需時長,但檢出率高,可鑒別兩種鉤蟲的蟲種。

5.根據旋毛形線蟲的生活史,將旋毛蟲對人的致病經過分為三期:

(1)侵入期  主要為脫囊幼蟲侵入腸粘膜發育為成蟲的時期。幼蟲鑽人腸壁發育為成蟲,以腸絨毛為食,引起周圍組織廣泛炎症,局部充血、水腫、出血及潰瘍,患者往往表現為腹痛、腹瀉、噁心和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2)幼蟲移行期  發生在感染后2~6周,幼蟲經血循環移行至全身肌肉,引起血管炎、肌炎。患者表現為變態反應及全身中毒癥狀,肌肉酸痛,尤以腓腸肌、肱二頭肌明顯;幼蟲移行至肺,損害肺毛細血管,產生局灶性或廣泛性肺出血、肺水腫;幼蟲侵入心肌,可導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3)成囊期  發生在感染后一個月,蟲體周圍形成紡錘形囊包,輕症患者急性癥狀消退,但肌痛可持續數月之久。嚴重患者出現惡病質、水腫、虛脫、毒血症和心肌炎等,甚至死亡。

6.馬來布魯線蟲主要寄生在人體的上、下肢淺部、淋巴系統;班氏吳策線蟲除寄生於上、下肢淺部淋巴系統外,多寄生於深部淋巴系統。其致病既有相同處,又有不同之處。相同點為:①兩者均可引起急性期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和丹毒樣皮炎;②兩者均可引起上、下肢象皮腫。不同點為:班氏吳策線蟲可引起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陰囊象皮腫、睾丸鞘膜積液和乳糜尿等癥狀,而馬來布魯線蟲感染者卻沒有這些癥狀。

7.急性期炎症反覆發作,淋巴管內皮細胞增生,管壁增厚,局部可出現增生性肉芽腫。此反應不斷進行,可引起淋巴管壁顯著增厚,管腔狹窄,導致淋巴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如阻塞在淺表淋巴結、淋巴管,阻塞部位以下淋巴管內壓增高,導致淋巴管曲張甚至破裂,淋巴液外流,因淋巴液中蛋白質含量高,刺激局部纖維組織增生,導致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增厚、變粗、變硬而形成象皮腫。象皮腫形成后,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使病變處皮膚汗腺、毛囊及皮脂腺功能障礙,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導致局部炎症或慢性潰瘍以及纖維組織增生,加重象皮腫。

8.絲蟲的病原學診斷方法主要是查血,若血液中有微絲蚴即可確診,由於微絲蚴有夜現周期性,應注意采血時間,一般以晚上9點以後為宜。具體方法有:

    (1)新鮮血滴檢查法  此法可用作篩選病人,但不能鑒別蟲種。

    (2)厚血膜塗片  檢出率高,且可鑒別蟲種。

    (3)海群生白天誘出法  多用於夜間取血不方便者,但易漏診。

    (4)微絲蚴濃集法  陽性率較高。

 

醫學節肢動物

1.醫學節肢動物對人的直接危害包括4個方面:

    (1)吸血和騷擾  例如蚊和臭蟲在夜間吸血使人不安。

    (2)毒害作用  蜱吸血時將毒液注入人體引起蜱癱瘓。

    (3)致敏作用  節肢動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皮殼等異性蛋白均可成為致敏原,引起宿主過敏反應。例如:疥蟎寄生於人體可引起皮疹和瘙癢等過敏反應。

    (4)寄生  某些節肢動物本身可作為病原體寄生於人體。例如:蠅蛆、疥蟎和蠕形蟎均可寄生於人體,引起寄生蟲病。

2.醫學節肢動物的生物性傳播方式有以下4種:

    (1)發育式  即病原體在節肢動物體內只有形態變化,無數量改變。例如:絲蟲幼蟲在蚊體內的發育。

    (2)繁殖式  即病原體在節肢動物體內無形態變化,只有數量的增加。例如:鼠疫桿菌在蚤體內的增殖。

    (3)發育繁殖式  病原體在節肢動物體內既有形態變化,又有數量的增加。例如:瘧原蟲在蚊體內的發育。

    (4)經卵傳遞式  病原體在節肢動物體內增殖后侵入卵巢,再經卵傳遞給下一代。如恙蟎傳播恙蟲病。

3.病媒節肢動物的判定依據有:

    (1)生物學證據  節肢動物是當地的優勢種或有相當高的種群密度,與人關係密切。

    (2)流行病學證據  節肢動物的地理分佈與其傳播的蟲媒病的分佈相一致,季節消長與疾病的流行季節相一致。

    (3)自然感染的證據  在疾病的流行區和流行季節,從可疑的節肢動物體內分離出所傳播疾病的病原體,或查到病原體的感染期。

    (4)實驗感染的證據  用實驗方法對節肢動物進行人工感染,病原體能在節肢動物體內繁殖,並能傳染給易感的實驗動物,或完成感染期的發育。

4.對醫學節肢動物應採取綜合防制的原則  治理環境,使之不利於醫學節肢動物的生存和繁殖;使用天然或合成的藥物毒殺或驅避醫學節肢動物,進行化學防制;利用捕食性生物和致病性生物進行生物防制,另外還可採取遺傳防制和法規防制。

 

昆蟲綱

1.簡述蚊生活史。

2.蚊主要能傳播哪些寄生蟲病?簡述其機理。

3.在蒼蠅的形態結構與生活習性中,哪些與傳播疾病有關?主要通過什麼方式傳播疾病?

4.蚤的哪些生活習性與傳播疾病有關?

5. 虱主要傳播哪些疾病?簡述其機理。

    參考答案:

1.蚊的生活史發育為全變態型,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蚊4個時期。雌蚊產卵於水中,在適宜溫度下,卵孵化為幼蟲並以水中浮游生物為營養,經3次蛻皮而發育為蛹,蛹不食但能動,常棲息於水面,經2___3天的發育羽化為成蚊,成蚊飛離水面,進行交配、吸血和產卵。

2.蚊可傳播的寄生蟲病主要有:

    (1)瘧疾  傳播瘧疾的媒介是按蚊屬的蚊種,在我國主要有中華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當蚊叮咬瘧疾病人時,可將血內的雌、雄配子體吸入胃內,兩種配子體可進一步發育為雌、雄配子,並在蚊胃腔中進行配子生殖形成合子,數小時后合子又發育成動合子並在胃彈性纖維膜下形成卵囊,卵囊進行孢子增殖形成大量子孢子,子孢子進入血腔,最後到達唾腺管,當雌蚊再次叮咬人時,子孢子隨唾液注入人體造成感染。

    (2)絲蟲病  在我國傳播絲蟲病的媒介主要有淡色庫蚊、致倦庫蚊、中華按蚊與嗜人按蚊。當雌蚊叮咬血中帶有微絲蚴的病人時,可將微絲蚴吸人蚊胃,微絲蚴脫去鞘膜,穿過胃壁經血腔進入胸肌進一步發育為臘腸狀蚴,經2次蛻皮后成為絲狀蚴,絲狀蚴進入蚊血腔到達蚊下唇,當蚊再次叮咬人時,幼蟲自下唇逸出,經傷口或正常皮膚侵入人體造成感染。

3.在黑熱病傳播媒介白蛉的生活史及生態特點中,有利於對其防制的是:①出現季節較短,約3~5個月。②生活史周期長,需6~8周,產卵量少,一般一年只產一次卵。③飛翔能力弱,活動範圍小,約30m以內。④對殺蟲劑敏感,較少產生耐藥性。此外黑熱病病人治癒后可獲得終身免疫,從而減少了傳染源的作用。上述特點均有利於對黑熱病的防治。

4. 蚤與傳播疾病有關的生活習性是:①雌、雄蚤均吸血,吸血頻繁,一日常吸血數次,有邊吸血、邊排糞便的習性。②蚤成蟲對宿主體溫變化敏感,當宿主發病體溫升高或死亡后體溫下降時,蚤常離去再尋找新宿主。③蚤後足發達,善跳,故有一定活動範圍。以上特點有利蚤傳播疾病。

5.虱主要可傳播以下疾病:

    (1)流行性斑疹傷寒  當虱叮咬病人後,病原體普氏立克次體則侵入虱胃上皮細胞內,並大量繁殖,數日後細胞破裂,病原體隨虱糞便排出。當虱再次叮咬人時,虱糞便污染皮膚傷口;或虱被擠碎后病原體逸出,經皮膚傷口侵入人體造成感染。

    (2)戰壕熱  虱叮咬病人時將病原體五日熱立克次體吸入胃內,病原體在虱胃腔內或胃上皮細胞表面繁殖,並不侵入細胞內,病原體隨糞便排出。如果虱再次叮咬人,虱糞便污染皮膚傷口,病原體侵入造成感染。

    (3)回歸熱  虱叮咬病人後,病原體俄拜氏疏螺旋體從虱胃中進入血腔中大量繁殖,如果虱被擠碎,則病原體逸出,經皮膚傷口侵入人體造成感染。

  11.蜚蠊主要通過體表或體內攜帶多種病原體以機械性傳播方式傳播疾病,病原體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細菌性痢疾、傷寒、脊髓灰質炎、肝炎及腸道寄生蟲病。此外蜚蠊還可作為某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如美麗筒線蟲、東方筒線蟲、念珠棘頭蟲和縮小膜殼絛蟲等。蜚蠊為雜食性昆蟲,人和動物的食物、排泄物及垃圾均可為食;常棲息於室內溫暖、潮濕與食物、水靠近的場所;白天隱匿,夜間四處活動。以上特點有利於傳播疾病。

 

蛛形綱

1.簡述硬蜱與軟蜱生活史、生態習性的異同。

2.簡述硬蜱與軟蜱對人的危害。

3.簡述疥蟎生活史、生態特點及致病機制。

4.簡述蠕形蟎致病機理及診斷方法。

  參考答案:

    1.軟蜱與硬蜱生活史都有卵、幼蟲、若蟲、成蟲4個時期,其不同點歸納如下:

    (1)硬蜱大多數種類生活在野外,如林區、草原等處。軟蜱常生活在宿主巢穴附近。

    (2)硬蜱若蟲只有1齡,而軟蜱則有數齡,如乳突鈍緣蜱有3___6齡。

    (3)硬蜱各期只吸血1次,吸血時間長,一般需幾天至1周。雌蜱1次把卵產完。軟蜱成蟲一生需吸血多次,吸血時間短,數分鐘至1小時,雌蜱一生產卵多次。

    (4)硬蜱種類有一宿主蜱、二宿主蜱、三宿主蜱。軟蜱種類為多宿主蜱。

    2.硬蜱主要傳播的疾病有:

    (1)森林腦炎  病原體為森林腦炎病毒,主要傳播媒介是全溝硬蜱,病原體在媒介體內可經卵傳遞。

    (2)新疆出血熱  病原體為病毒,主要傳播媒介是亞東璃眼蜱。病原體在媒介體內可經卵傳遞。

    (3)萊姆病  病原體是伯氏包柔螺旋體,主要傳播媒介為全溝硬蜱。

    此外,某些硬蜱唾液中含有神經毒素,當其叮咬人時毒素注入人體,導致運動性神經纖維傳導障礙,引起肌肉麻痹,稱蜱癱瘓。

    軟蜱主要傳播蜱媒回歸熱,病原體為伊朗包柔螺旋體和拉氏包柔螺旋體,主要傳播媒介是乳突鈍緣蜱與特突鈍緣蜱。病原體在媒介體內可經卵傳遞。

3.疥蟎的生活史可分為卵、幼蟲、I期若蟲、Ⅱ期若蟲和成蟲5個時期。它寄生在人體皮膚表皮角質層間,嚙食角質組織,逐漸形成隧道。雄蟲與第二期雌若蟲在宿主皮膚表面進行交配,雌若蟲則鑽入皮內蛻皮為雌蟲,並在皮內隧道中產卵。

    疥蟎作為病原體在人皮內寄生引起疥瘡,其寄生部位常在人體皮膚薄嫩處,如指縫、腹股溝、乳房下等處,嬰兒可波及全身,疥蟎在人表皮角質層深處挖掘形成隧道,由於蟲體的機械性刺激,代謝物、分泌物及死亡蟲體的作用引起過敏反應,劇烈的瘙癢是最突出的癥狀,夜間更為加劇,影響人睡眠。如果抓破又可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

4.近年的研究表明,蠕形蟎屬條件致病蟎,人的自然感染較為普遍,但只有極少數人有明顯癥狀。蠕形蟎寄生於人體毛囊深部或皮脂腺中,其機械刺激和代謝物、分泌物及死亡蟲體可引起機體過敏反應,使毛囊孔擴大,上皮角化過度,阻礙皮脂腺外溢,出現蠕形蟎皮炎。對蠕形蟎皮炎的確診,常用擠脂法,即用痤瘡壓迫器擠壓患部皮膚,將擠出物置於玻片上,再加一滴液體石蠟使其透明,鏡下觀察蟲體形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7 0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