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海外生活體驗骨感現實 澳洲投資移民猛刮迴流風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10-9-2 2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09-02 新移民報

  在國內的北京上海或者沿海地區,中產之間的問候早已從「你吃了嗎?」變成「你移民了嗎?」。近年來,我國移民的數量整體持續呈上升趨勢。2010年6月 16日,國務院僑辦宣布,海外華僑華人的數量已超過4500萬,絕對數量穩居世界第一。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美國國務院今年5月的數據顯示,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全美投資移民申請1100件,獲准955件。其中七成來自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此外,除了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主流移民目的國,近年來,不少南美、歐洲、東南亞等較小的國家也成為中國大陸移民的新寵。但由於文化差異和相關原因,龐大的海外移民的新生活並非傳說中的那麼美好。

  在澳洲,據移民局最新數據統計,中港台合計迴流已接近5000名,排名全世界移民迴流的第二名!而最近澳洲聯邦大選,不斷收緊的移民政策更是讓新移民感受到陣陣涼意,不斷增加的住房成本和生意成本,讓新移民們頗感沉重。新移民迴流的態勢,正在成蔓延之勢。

  

  澳洲這個地方,毫無疑問是居住的理想國度,地廣人稀,物產豐富,風光優美。許許多多的中國移民在這裡紮根,他們之中不乏成功人士。一位在澳洲已經度過了十四年的老華僑張先生對記者說:「澳洲這個地方多好啊,叫我去別的地方我都不去,美國也不去。我想世界上除了中國,就只有澳洲有這麼豐富的物產資源了,想吃什麼就有什麼。」

  但是,能否充分地享受澳洲的天賦物產,還要取決於心態、實力和英語能力。澳洲的工業和製造業並不發達,2000萬人口的市場也不大,尤其是人工奇貴,什麼都得自己干。這對拿163簽證的這批新移民來說,無疑是個嚴峻的考驗。作為富裕中國的既得利益者,這批人中的大多數在國內都已經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先生太太在中國都是翹腳老闆。當他們在澳洲經歷了幾個月或者半年的了解試探后,發現自己並不能夠完全適應傳說中的美好的移民生活,不少人就腳底抹油準備回溜了。

  哪些人想迴流呢?這些163們是在什麼樣的狀況和心態下萌生回國的念頭呢?與國內傳說中的這批先富起來的的投資移民群體相比,真實的投資移民的海外生活又是怎樣的呢?請看本報記者的最新報道-----

  文化差異  心理落差難克服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移民迴流速度不斷加快,「新移民迴流」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移民局數據顯示,自二〇〇〇年以來,已有三萬多中國大陸移民迴流。

  2006-2007年度,中國移民澳大利亞的人數遠超過其它國家,達21820名。 澳大利亞的中國新移民數量持續增長,其中新南威爾士州的人數最多,為10039名,墨爾本次之。

  據澳大利亞移民部2010年7日發表最新資料顯示,海外出生移民迴流人數,若以中港台三地合計(4916名),已趕過英國(3783名),直追排名第一的紐西蘭(5714名)。而且澳洲出生的香港移民第二代,年內也有1328名迴流香港。

  

  當地媒體報道,海外出生移民迴流,有58.5%在澳洲居住5年以上,但也有19.2%顯著比例只在澳洲居住兩年或不足2年便永久離開。

  Bblinda顯然還沒有適應在澳大利亞的生活,今年四月與先生一起從福建移民到墨爾本。在中介的幫助下花40萬買了一個小生意,天天和老公起早貪黑的打理。姣好的面容好久沒有去做過護理了,面龐有些發乾和發粗。她對記者說:「申請辦理移民的時候,無論如何沒有想到在澳洲會這麼辛苦,自己的店開業有二個月了,但自己真的不能習慣這邊的生活。」她說,她和先生在國內有兩個超市,自己已經多年沒有具體管理超市裡面的生意了,一直都是由老公和自己的妹妹在經營打理。但到了這邊后,一切都得自己干,從進貨到銷售,到店裡的衛生,剛開的店,目前看要賺錢還需要等一段時間。下班后回家還得幫助兒子,兒子離開自己多年的同學老師,語言也還沒有過關,兒子不喜歡墨爾本孤獨的生活,回家就是打遊戲,也沒有以前在國內那麼開朗和喜歡與父母交流了。「我現在是騎虎難下,雖然還沒有買房,但生意已經投入了好幾十萬的澳幣,兒子光學習英語,就已經是上萬澳幣了,現在房租沒每周500元,儘管有些積蓄,但這樣的狀態,還真的是我和先生出來之前沒有 想到的。尤其是兒子的狀況,他一心想回去。我現在已經和先生商量好,下個月我會先帶兒子回國,先生留守在這邊再看看。如果生意能出手,就是虧點也算了,好在國內的超市還在,這邊實在不行,就只有全家撤退了。

  很多163移民出國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高素質,有較好的經濟實力人士,來到澳大利亞后只能幹飯館,報攤一類的小生意,心理很難一下子適應那麼大的落差,越呆就越覺得失落。「生活怎麼可以越過越落後呢」北京新移民王先生這樣告訴《新移民》記者。王先生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我在國內的時候怎麼說也是管理過百八十號人的,雖然說生意做得不大,但至少在中國走到哪裡還是被人尊敬的。到這裡來賣薯條,整天竄上竄下買材料,每天到店裡最早,晚上回家最晚。我們在國內哪裡過過這樣的日子呀?整天弄得一身魚腥味,滿手是油,看著家人跟我一起受苦真的不想呆下去了,要不是為了孩子,我現在馬上就買機票回國」。

  

  剛來墨爾本七個月的小林在國內的時候也算是「千金大小姐」了,從來沒進過廚房,沒買過菜做過飯,洗衣機都不會用,到了這裡來從頭開始學,她告訴記者:「自己在國內經歷了一些事情,頭腦一發熱就決定投資移民出國。當時根本沒有想到出國以後是這個樣子的。哪裡知道這裡的生活會那麼辛苦呀。剛買房子那天我看著空空的房間真不知道怎麼下手。雖然來的時間不長我真的由好多好多的感觸,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我一定不來澳大利亞」。

  盲、聾、啞,英語是最大的障礙

  記者採訪的新移民中絕大多數人都會提到語言問題,對於許多人來說三四十歲了才開始學習一門從來沒接觸過的語言,著實不容易。在一個陌生的國度可能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情況。武女士是去年七月來的墨爾本,丈夫和孩子都在國內,她一個人在澳大利亞坐「移民監」。直到現在她也不能單獨開車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她說: 「不認識路,很多街道長得都一樣,英文單詞也有相似的。就是走錯路了都不知道怎麼問路。買菜吃飯只能去華人的商店,整天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開始那半年真的那種難過無法形容」。記者繼續問,那你現在感覺好些了嗎?她笑得很靦腆,說:「現在遇到的華人多了,朋友也多起來了,我經常到教會走走,他們還有免費的英文班,我多多少少也要學點英語否則真的無法生活呀」。武女士說,在教會裡認識了很多和自己有相似經歷的朋友,他們在這裡的生活也很無聊很痛苦,因為語言不好,活動範圍很小。「澳大利亞的電視來來去去就那四五個頻道,全部都是英文節目,聽不懂,看也看不明白,今年裝了個衛星電視,好多了。不然,以前一到晚上真不知道該做什麼好」。

  從北京來的王先生出國前是一家大醫院的主刀大夫,出國後由於語言的關係根本找不到工作,一身的本事無處施展。夫人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兩年多了,全家已經拿到 PR。這次他辭掉工作過來,為了滿足移民局規定的拿到PR后必須累計在澳大利亞待滿2年的條件。王太太對《新移民》記者說:「他剛來那半年,簡直像熱鍋上的螞蟻,整天都在我面前轉來轉去的,不知道做什麼。脾氣也變得很暴躁,我們都不敢跟他說話。現在性格開朗多了,也基本上習慣了。我們家孩子偶爾教教他一些基本的英語,現在自己上街購物,吃飯絕對沒問題」。王先生顯得還是很留戀國內的生活,覺得 「這裡不是個長久呆著的地方」,他很無奈看著孩子說「我們這些父母為了孩子真的付出很多呀」。

  

  買房住房生意成本飆升   不得不迴流

  由於近年來大量的163移民的湧入,許多地方的房價和生意被炒得很熱。尤其是KEW以及周邊的地區,房價簡直可以用飆升來形容。張女士剛剛拿到PR,家住 PLC附近,「當初也是出於財產安全和子女成長的考慮移民來了這裡。在她學校附近買了房子,兩年前買的到現在已經漲了2倍,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而相比之下,很多人都因為移民成本越來越高選擇了回國。Tim夫婦倆來墨爾本已經快一年了,本來打算在這邊買房子,買個小生意移民過來。倆人剛結婚不久,雙方家庭都不錯,近年來國內移民大鼓敲得人心惶惶,他們也決定出來看看,要是情況好就移民過來。

  Tim告訴《新移民》記者,「花那麼大的成本弄個移民又怎麼樣?這個地方真不適合年輕人呆,我們打算年底就回國」。而上海來的BILL 李一家,先生太太都是過50歲的人了,在上海是個國內知名冷氣品牌的代理,為了即將上大學的女兒今年三月舉家來到墨爾本,現在依然租房在東區。太太告訴記者,她和先生準備要回上海了:「這邊的房子一點不比上海便宜,主要的還是生意被華人炒得太高了。願意做的生意,沒有50萬澳幣根本拿不下來,而人工這麼貴,我們一把年齡了,也真的受不了什麼都要自己乾的這個辛苦了。英語也不懂,開車也不會,感覺自己完全是個廢物,而這種感覺恐怕對我和先生的身體都沒有好處。現在上海多好呀,我的機票已經買好了。女兒就讓她自己在這邊,我和先生等於花了20多萬的旅遊費到澳洲做了個半年游」。

  澳大利亞商業投資移民協會會長陳海波針對目前163迴流的趨勢,告訴記者:「中國同胞移民海外,確實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在申辦移民時,全家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除資金外,還要學習必須的生存技能,比如英語,比如開車,甚至是基本的家務。因為在國內,投資移民都屬於絕對中產,人工又很便宜,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親自動手了。但在國外,尤其是澳洲這樣的國家,什麼都需要親歷親為。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文化,要想真的能在澳洲有一個幸福的家園,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沙發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11-2-19 13:01 | 只看該作者
no one invite you, you made the decisio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7: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