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貫穿三世是如何實現的.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6-16 12: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恭請大德們參考以下一文 :


唯物論的思想,認為人一切的精神活動,完全是依附於身體而存在的,因此人死了之後,所有的精神活動也隨之停止,沒有所謂的「靈魂」,也沒有未來世──這當然是典型的斷滅論。斷滅論是以物質為中心而有的想法,所以除了少數有在探討心性的醫師以外,許多西醫看到頭腦被麻醉以後意識就無法生起,他們就很單純的認為意識是依頭腦而存在的;他們不想探究心性,只依生物物理而認定意識的根源,是很物化的。而且一般西醫熏習西方醫學久了以後,往往有職業傲慢,對於佛教的教理不樂信受,關閉了另一扇生命智慧之門。但是,意識是否真的如他們所想的那樣只依頭腦的存在而存在?事實並非如此:

  先回到斷滅論來講,斷滅論是無法成立的,因為一直都有修行人在禪定中見到自己或他人的前世;也有人在被深度催眠時,可以回憶過去世的情景,這都證明確有過去世的存在。又從許多事相中,譬如出生才五、六歲,就懂得作曲,而且後來成為大作曲家,此事在歐洲古來已有;在其他的人文、藝術方面,也常常有這種現象;又如佛門之中,數萬人精進參禪直到老死,總是無法真悟,卻有人學佛數年就悟了,並且悟得很深入,且能破邪顯正而沒有人能推翻他的證量。這些現象都顯示是往世的種子現行所致,才能做到他人無法成功的事,這就顯示人類及眾生都是有前世熏習的。

  但是頭腦只能存在一世,而且一生熏習的種子都只存在頭腦中,死後才會轉入第八識心體中而帶到未來世去;假使意識的存在完全是依頭腦而有,而前世的頭腦並未來到今生,前世所熏習的種種世間法及出世間法,也就不可能帶到今生來了!那麼前面所說的種種生來就異於常人的特殊人物現象,也就無法存在了!可是現見許多人具有前面所說的特異現象,顯然是別有一心執藏了前世所熏習的法種來到今生,但絕不會是頭腦,因為從來不曾有過頭腦來入胎的事情。由此證明頭腦只是意識生起的助緣而已,而往世所熏習的種種法都不是此世意識所曾經熏習過的,由此證明另有一個常住心存在;只有常住不斷的心,才有可能是意識生起的根源。

  人既然都有過去世,當知也有未來世:既能從前世來到今生,今生就一定可以去到未來世。過去世和未來世的色身與頭腦,和此世的色身及頭腦顯然不同。可是三世的性格,以及因果報應,卻有一種連貫性;所以有人聰明才智極高,可是一生奮鬥的結果還買不到一間公寓住;有人傻憨直心,並無世智辯聰,卻是處處得利,享福一生;有人少時出家,專心參禪五、六十年,直到老死仍然落入意識境界而無法證悟;有人壯年才開始修行,亦不出家,但是五、六年後就悟入了,而且能破邪顯正,做出別人所不能做的事,不怕得罪大師們,由此可以看出心性與過去世並無多大的差異。從這些事實,在在顯示了因緣果報的一貫性。既然人人各有前世的熏習種子在此世現行而顯示各人心性生來就不同,就已證明必有貫串三世的心存在,而不是由物質的頭腦來產生意識覺知心。

  至於貫串三世的心,共有二個,一個是能夠受熏持種、記錄業行的心,那就是第八識心;另一個,就是表現習氣和執著性的心,那就是第七識末那。由於有這二個識的存在,才能夠有因果報應和前後世性格的一貫性。假使意識單依五勝義根的頭腦就可以出生,則所有人的智愚健衰就應該都一樣,都依色法頭腦而生意識故。假使說是基因有異而致各人心性果報有所不同,這也說不通,因為依照基因存在的或然率來看,將會使得每一種人都會不斷出現在人壽百年的循環週期中,那就應該每一百年中都會有貝多芬、柴可夫斯基、耶穌等世間俗人及世間聖人出現,也應該每百年就會有佛陀出現於人間,因為基因都已被遺傳下來了。若是純由頭腦作為意識出生的因緣,則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同卵雙胞胎子女,基因相同,應該心性與福德都相同,可是卻明明有很大的不同,單是心性的差異就很使人覺得詫異了。所以事實是:頭腦只是意識出生的許多助緣之一,不是唯一的助緣,更不是意識出生的因緣。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8-18 05:46
I have been thinking about this for a long time.  This is a reasonable approach.  But, I think there should be more, a lot more than that.  Think about if there are limited numbers of souls in this world?  Can we reincarnated into other species?  If not, there is more and more human beings coming to this world.   Where are these souls coming from?  (That is not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an ant's soul to become a human being soul in the turn of next life).  I can only imagine there are more Earth like worlds exist in time/space and we share the pool of souls and advancing to become what I call "Complete Unity" stage (或稱成正果).  I believe to live/living is a stage of learning through time and we gather up knowledge, feeling, wisdom and cast all them together into 受熏持種、記錄業行的第八識心 and 另一個,就是表現習氣和執著性的心,那就是第七識末那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if we do that hard enough, we will carry them to the next life unconsciencously.  Bit by bit, we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of accumulation.  From the very low life forms of bacteria working to the way up to be human beings that we are now and on way to become 佛緣, a complete form, it can takes numous of trials of lives and thousands of years, if not millions.  (To make it more complicated, time may not be a measuring device here because time/space is not layout as flat and continous, there maybe other space and time in the existance that we can not understand.  Because time and space can be created in a sense that will mess up our universal laws.   Our souls maybe able to jump between these space/times boundaries.)   Think about that, we will discuss if we have 緣.   (對不起中文字不太好打)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8 06:39 | 只看該作者
人既然都有過去世,當知也有未來世:既能從前世來到今生,今生就一定可以去到未來世。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6-16 12:30

沒有任何一法能從前世來到今生,同理也沒有任何一法能從今生去到來世。生命現象的本質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不是某種載體在流轉。其實,唯識的知見早在佛陀的時代就被佛陀本人破斥了,中阿含201經對此有十分詳細的論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Djogchen 發表於 2010-8-18 09: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0-8-18 09:42 編輯

回復 3# Dhammapala

Palla大師
請引述中阿含201,好讓玄奘法師的所有功德化為烏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匿名  發表於 2010-8-18 09:50
輪迴與業,在印度的文明中,是自《奧義書》以來,詮釋生命現象的兩個重要觀念(真心梵我論、業感輪迴說)之一,這是說:「生命在無限的相續中,依自己的行為,創造自己未來的身分。」這樣的觀念,不但成為印度傳統文化的一部份,而且為佛陀(佛教)原則上所接受,並且隨著佛教的傳播,深遠地影響著現代的許多人,印順導師在其《印度佛教思想史》中,稱之為「業感的輪迴說」。

我,在印度《奧義書》的思想裡,有「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常識的分別我見」、「哲學的、宗教的分別我見」、「俱生的我見」、「俱生的我慢」等多重含義,但在中文的翻譯上,都同樣地翻譯成為我,這是中文上比較不容易清楚表達的。如果簡要地歸納,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代名詞的「我」,與哲理上的「真我」。而真我,即含有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內涵。佛法所主張的無我,主要的,是在否定此真我的存在,不管是早先佛陀時代所常說的人(有情)無我,或是後來大乘佛教所重的(一切)法無我(空)。這是佛法所不共於外道的核心教說,也是佛教三法印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般接受業感輪迴說的人,很容易就會進一步地進入到「是誰(什麼東西)在輪迴」這一層問題。《奧義書》主張:在生命的輪迴中,有個真我為輪迴的主體,稱為「真心梵我論」。真心梵我論的確能滿足多數人根深蒂固,尋求歸宿感的需要,而成為一時的風潮。然而,依《雜阿含第369經》的描述,佛陀以及過去六佛,都是洞察了生命的緣起(順、逆觀察十二緣起),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緣起就成為佛教與其他外教不共的特質,也是佛陀正覺之後,教化眾生的一大重心。依緣起的主張,必然會歸結到主宰與真我的否定、無我的結論。而佛法依緣起中道所主張的無我,否定了常人所習慣的依靠,這是一般人所難以理解的。如依《雜阿含第58經》的描述,佛陀的時代,就有比丘(異比丘)在佛陀說法時,心裡面有這樣的疑問:「若無我者,作無我業,於未來世誰當受報?」《中阿含第62經——頻鞞娑邏王迎佛經》也描述有摩竭陀人在佛陀說法時,暗自裡想:「若使色、覺(受)、想、行、識無常者,誰活?誰受苦、樂?」

到了佛滅百年(約—三○年),印度佛教開始分化,進入到部派佛教時期。在這以後的兩百多年間,各部派對生死輪迴、業報流轉過程等問題,持續得到多數論師的關注,而論究從死到生如何轉移,中間是否存在某種狀態?這個狀態的性質又是如何?這樣,多數的部派,都不免涉入了探求一切法「自性」(自體之本性、各自具有的體性)有、無的形而上哲學領域,以及「本識」思想的開發與論辯。這些思想的發展,並且繼續影響往後大乘三系思想的開展。

佛陀對於生命從死到生的描述,在漢譯的《阿含經》中,有幾種不同的翻譯:最常用的是「識」,其他的有「異陰相續」、「與(餘)陰相續生」、「神識」、「識神」、「精神」或「神」、「香陰」、「意生身」等,但在南傳的巴利文《尼柯耶》中,與之相對應的經文中譯(高雄元亨寺譯本),則只使用「識」(《S二二‧八七——跋迦梨》、《M‧三八——愛盡大經》)、「心」(《S五五‧二一——摩訶男》)、「康達婆」(《M‧三八——愛盡大經》)等。不過在漢譯《阿含經》中,對「識」、「神識」、「神」,乃至「香陰」是什麼,也沒有特別作進一步的描述與解說,或許當時更注重的,是從死到生驅動力(集)的探討,以及更關注於如何止息這個驅動力的修行方法(道)吧!

部派時期的論師們,或依據《阿含經》等傳承經典與禪修體驗,開始出現「細心」說,來進一步解說心的微細狀態。然後繼續發展出「假名我」、「根本蘊」、「集起心」、「不可說我」、「窮生死蘊」、「有分識」、「根本識」等說法,乃至於後期大乘的(雜染)阿賴耶識,與(清淨)如來藏說等不同的思想體系。這些說法與思想體系的建立,都或多或少是為了生死輪迴而立論的。

不論用怎樣的名稱,建立怎樣的立論體系,總是在適應不同根性眾生的理解(契機),而最後目的,則當期望將之引導進入趣向解脫的修行(契理)。讓我們再回頭來看佛陀對「誰當受報?」「誰受苦、樂?」的回答:佛陀在《雜阿含第58經》,以五蘊「無常、苦、非我、非我所」回答異比丘;在《中阿含第62經》,以「眾生因緣會相連續」回答摩竭陀人。佛陀的回答,沒有直接說明誰在受業報,表面上看來,好像答非所問,其實,佛陀是直接從問題的根本錯誤處——我見,來著手糾正的:在過去的生命裡,沒有一個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內涵,不管稱他是我、真我、靈魂、實我、自性等的;在當下的生命中也沒有;就是將來從死(這一期生命)到生(下一期生命)的過程中也不會有。在生命流轉的任何時空裡,經由蘊、處、界的交互作用,不斷地有新的業力生成,舊的業力消逝、潛存。業力,是「經驗的反應」,「生活的遺痕」,也可以理解為「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主要是在自己的心、意、識中作用,乃至從此世(生)至他世(生),不斷地消長、變化著。若就積聚、記憶的作用,說是心;若就對來生愛染、執取的作用,說是識(有取識)。但不管怎麼說,這當中,不存在任何恆常、不變的部分,可以視為真我的。所以,佛陀會在《中阿含第201——嗏帝經》,呵責嗏帝比丘「今此識,往生不更異」的說法了。

為了方便說明與理解,對愛染有餘的眾生,從死到生的過程,說是以某種狀態的生命形式銜接相續、流轉輪迴,也並無不可。只要能認識到這個狀態,不存在實在、常住、獨存的內涵,在任何時空下,都是隨順因緣,無常無我的,那麼即使稱他是「神識」、「假名我」、「根本蘊」……等等,似乎也都無妨了。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
Djogchen 發表於 2010-8-18 10: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Guest from 99.227.40.x

」隨順因緣「沒有一個主體過渡,那就很容易做成」A做業,B受用,B做業,C受用的
場面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7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8 1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Guest from 64.105.172.x

謹以我所學, 所知, 所信談一下遊客兄所提的 issues :

1)佛法所說有情眾生是無量無邊的, 並不是limited, 我們所居的地球只是無量世界海的一粟, 因此你概念上的靈魂當然也無量無邊. 別的世界的有情如果和我們地球的眾生有共業因緣, 也是會到這裡來 and vice versa.

2)佛法談到六道輪迴, 因此當然可以 reincarnate into other species.

3)我所認識的佛法談到每個有情身上都有相同的法身,ant的身上也有,ant之所以成ant是因為果報流注的現象讓它有那種低劣的身識, 但它的法身在【體】上是和所有非ant的有情相同, 平等平等。但是據我所學, ant直接轉生人類的機會應很渺小, 它在ant的業報受完後應還會轉生至比它那ant業報較輕的species, 全依它自己的業報.

4)你提到時間, 不過我的觀念認為時間其實只是眾生覺知心的一種虛相法, 因為佛法也提到法界沒有一個開始, 也沒有結束, 我所了解及相信的佛法提到成佛的時間要很久很久, 但我無所謂, 因為我對時間的觀念也許和你不同.

5)另你所說的universal laws, 在我的概念也和你不同, 你所認知的現象界只存在和你有同業共分的有情的意識心中, 是以你人類的覺知本位去思考, 例如你所說的時間, 人間的幾年可能才等於天界的一天, 無色界中的意識心入於無想定中幾個剎那可能人間己流轉過數十萬年.

最後關於七, 八識, 你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不過因為是我回您的貼所緣起, 我必須也以一個教徒的身份告訴你, 如果不相信放下即可, 不要出言或為文誹謗, 經上告訴我們謗如來藏法成一闡提人, 永斷善根. 您相應否, 是您的因緣, 但我必須告訴您我所相信的事, 以免變成我害你 :

【關於三轉法輪之唯識正理,分為兩門來說︰在虛妄唯識門裡面顯說「無我」,在真實唯識門,則顯說無我性的「真我」。虛妄唯識門顯說「無我」就是處處告訴我們:眾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要以什麼為因?要以什麼為緣?然後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識,才有眾生的五蘊我,才有見聞覺知的「我」。「眾生我」是由色法開始的,這個色法以如來藏為因,以過去世意識意根所造作淨染諸行所成的業種為緣,加上父母為緣、四大為緣,所以生起我們的色身;有了色身以後,才有我們見聞覺知的心。這就已經是告訴我們:我們人以為真實不壞的「我」,其實是假我,是由藏識因及種種緣而假合形成。虛妄唯識門就是告訴我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虛妄的,不是真實不壞的,所以虛妄唯識門宣說一切法無我--當然包括眾緣所假合而成的離念靈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實不壞性的假我,不是常住不壞的真我。

真實唯識門則告訴我們:阿賴耶識不是真實「我」,因為阿賴耶識中含藏了許多導致有情生死輪迴的種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變易生死之中。由於阿賴耶識含藏了無明種、業力、煩惱種,令有情輪迴生死,所以說阿賴耶識不是真實的「我」,說阿賴耶識非真。然後在這真實唯識門中,又宣說阿賴耶識中本來具足了能令有情解脫分段生死的體性--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由於阿賴耶是本有的這個涅槃性,所以佛門中人可以依此涅槃而修斷煩惱,成就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由此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體性,能令佛門中人斷除無始無明中的一切所知障隨眠而成究竟佛道。阿賴耶具足了如此的特性,所以證得阿賴耶識的人,可以依憑阿賴耶的證驗,及深入了知祂的體性,而具足解脫慧與般若慧;具足了這二種慧,就斷盡了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這時的阿賴耶識便改名為無垢識,也就是佛地的第八識--真如--真正的真如。

所以真實唯識門所說的阿賴耶識是說:阿賴耶是雙具有性與空性,雙具生死輪迴性與涅槃解脫性,雙具染污性與清淨性;若不入佛門修證解脫道,則阿賴耶識成為眾生輪迴之因;若入佛門修學解脫道,則阿賴耶識即成解脫輪迴之因。若不入佛門修證佛菩提道,則阿賴耶識永遠不能轉變成佛地真如,則是虛妄識;若能進入佛門修證佛菩提道,則阿賴耶識其實正是未來佛地真如之體,則是真相識,是真正之「我」;所以因地的祂是虛妄性又非虛妄,如此非虛妄非不虛妄而成就中道。

這就是說:唯識種智中,虛妄唯識門所說的五蘊無我、十二處無我、十八界無我,展轉所生一切法也都無我,說蘊處界及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這就是顯說「無我」。唯識種智中,真實唯識門所顯說的「我」,則有四種顯說,那就是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以及真常唯心。

什麼是業感緣起?就是說十方三世一切有情,在世間造了善惡業以後,一切善業種子及惡業種子都記存在阿賴耶識中,將來便由這些業種,引生善報以及惡報,名為業感緣起。世間俗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即是業感緣起--由善惡業之種子感應而有未來之順違果報。譬如有人學佛以後開始修集福德,慈濟布施、買物放生;或者供養三寶,護持正法,乃至為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而出頭摧邪顯正,都是善業淨業,未來必定感生良善果報:這種由善淨業而引生良善果報之現象,名為業感緣起。

緣起不一定是令人厭惡的,也有正面的現象與事實,也就是說:作了善業,必定生於三善道,受用世間快樂;生於三善道之後,如果志得意滿,侵欺眾生,不考父母公婆,忤逆師長,誹謗正法及諸賢聖,乃至諸佛,捨壽之後,就墜入三惡道中,受盡種種不如意境界,乃至地獄中種種慘不忍睹之刑罰,歷經多劫受生於餓鬼畜生道,展轉報盡才能重回人間受生,這都是業感緣起。

十方三界有情,由於造作種種善業惡業,無量劫來不知應斷我見我執,所以捨報之後,又重新受胎於三界之中,這就是業感緣起。★業感緣起的意思,是說一切有情所造的一切善惡業,都會一直潛藏在各人的第八識中,隨著有情世世轉生而遇緣現行,所以龍樹菩薩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但業感緣起並非全部是貪染的、惡劣的,也有正面的、善美的,譬如各位修三福淨業、護持正法,來世必得可愛異熟果報,不論世間法或修學佛道上,都必順心如意。然而眾生的業感緣起,通常是負面的--違背眾生心之所樂,這是由於眾生不瞭解業感緣起,為求一時之離苦及愛樂,而造作惡業;由此惡業而感應生起未來世的長時受苦,這就是業感緣起。

第二種緣起名為賴耶緣起。賴耶緣起是說眾生所造一切善惡業,以及所熏習的一切善染法、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不論是什麼法,都落在阿賴耶識之中所集藏。由於阿賴耶集藏你所造作熏習的一切業種以後--你的無明種也集藏、業種也集藏--那你因為阿賴耶識,就有了三界的生死輪迴,於三界生死輪迴之中,往世所造業種,以及所熏無漏法種,就會一一遇緣現行;這些無明種、業種,及無漏法種淨業法種,都由各人的阿賴耶識集藏,隨著各人的轉生而帶到未來世去,一世一世遞傳不滅;除非遇緣現行受報,否則業種將會永遠存在各人的阿賴耶識中,等著緣熟時現行受報;這種阿賴耶識集藏一切法種不滅、遇緣而起的現象,就是賴耶緣起。換句話說:眾生所造的一切善惡業種,以及八識心王的一一種子,以及眾生因不明實相、不知解脫道,而熏習種種外道邪見和我見我執所成的無明種,都集藏在阿賴耶識中,因緣成熟便會現行。

賴耶緣起就是一切法的緣起,離開阿賴耶識,就不可能有一切法的緣起緣滅;所以,一切世間法的緣起緣滅,包含一切有情蘊處界的緣起緣滅,都是以阿賴耶識為因,乃至佛法中所說解脫道之蘊處界緣起性空之正理,以及佛菩提道之實相般若與一切種智,都依阿賴耶識而起,這就是賴耶緣起;阿賴耶識集藏八識心王之一切種子(功能差別)故,阿賴耶識無始劫來恆不斷滅而集藏有情所造一切業種以及所熏一切無明種故。

但是,賴耶緣起之正理,在此末法時期,已經無人能修能證;雖然有人講解唯識學時會說到賴耶緣起的道理,但卻無力親自證實祂。更嚴重的是密宗的應成派中觀,堅決否定阿賴耶識,不承認有這個第八識,使得佛法墮入斷滅論、無因論中;譬如印順法師和達賴喇嘛都否定第八識,不承認有第八識。印順法師認為有情眾生造業以後,業已經過去了,業過去以後,不須有第八識執持業種,業種自己能去至未來世而起現行,所以他們應成派的一切中觀師,都認為不須有阿賴耶識執持自己所造的業種,這種觀念是邪見,墮入外道無因論中,不是佛法。這種邪見有很多的過失,我的書中已經舉出許多較大的過失,加以分析辨正;這裡只舉出一個較大的過失來說:

業行完成而成就業種以後,如果不是由各人的第八識執持集藏,則業種如何可能存在而不滅失?若不是由各人的阿賴耶識自己集藏,那就表示他人所造的惡業善業有可能於未來世在自己身上現行受報,那就變成修福修淨業的人,一生勞苦所修的福德與功德,都可能唐捐其功,對自己無益亦無果報;可能別人前世所造惡業會在自己此世身中受惡報,也可能自己前世所修善業會在別人此世身中受福報,那就因果錯亂、無因無果了。如果說業的種子不須由各人的阿賴耶識集藏,而自然存在虛空,由虛空所持,那也是有大過失的;且不說虛空只是名詞,因待色法而建立,單說眾生日日造業熏習虛空(假設虛空是實有法,是能執持業種)而只有少數人在修淨業、在熏習淨業,那麼虛空中的貪染及種種之惡業種必定越來越多,無明我見邪見的熏習也必定越來越多,請問:「眾生每天在熏習這麼多業種,虛空中的無明什麼時候才能斷得盡?」

但是,你不用 耽心,因為虛空中沒有業種及無明,因為每個人的業種及無明都由自己的第八識所執藏,別人熏習的一切染業種子與你無關。你只要斷你自己的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你就可以成就解脫果,就可以成就究竟佛果。所以別人的業種和無明與你不相干,所以你吃飯你飽,他不肯吃飯他就挨餓,跟你無關,那大家就可以安心向道;這個就是講賴耶緣起--一切業種和無明都依附於各人阿賴耶識而集藏,遇緣而現起。

第三、講真如緣起,就是說這個真心阿賴耶識,眾生是個個本具。但是裡面有無明和業種,還有種種無漏法種等,你如果把業種修除掉,把一念無明的根本煩惱修除掉以後,三界生死的現行也就斷了--從此以後不再受生,祂就成為異熟識、庵摩羅識,這個時候就改名叫做第九識,其實還是同一個識。你再把剩下的那些種子隨眠修除,又將無始無明的無明隨眠、也就是塵沙惑全部斷盡,斷盡以後--達到最後的一分也全部斷盡的時候,祂就成為佛地真如,就改名為第十識,又名無垢識,也就是真如,可是祂還是第八識。這個佛地真如是從因地的阿賴耶識修行轉變清淨而成,你不修行轉變祂的內涵,就不能成為佛地的真如,你用功去修行就可成就,這就是真如緣起。

所以,真如緣起才是真正的佛法,真如緣起才能成就中道的真實義,為什麼呢?因為真如非修行非不修行能得--你不修行就不能證得佛地真如;你修行也不能得,因為真如之體阿賴耶識,是你本來就有的,不是修行以後變來的;祂的清淨性也是本來就有,所以非因修得;但是你如果不參禪求悟,你就不能證得。所以真如非因修行而得,非不修行而能得,這叫作真如緣起--依第八識阿賴耶識而修佛法。

第四是真常唯心:真常唯心就是明心的人證得阿賴耶識以後,漸漸了知佛菩提道之二主要道,他就開始悟後起修,去斷除煩惱障的現行,成就解脫果而不取證;另一方面則是跟隨善知識修學般若的別相智及一切種智,一分一分斷除所知障的隨眠;在進入初地通達位的時候開始,在修除「修所斷的所知障隨眠」時,也同時作意修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第八地起,任意除斷煩惱障習氣種子。直到最後身菩薩位,斷盡最後一分極微細的所知障隨眠與煩惱障習氣種子,到達最後究竟佛道,這叫做真常唯心。

真常唯心為何叫做真常?因為你的第八識裡面所藏一念無明種子現行的現象全部斷了,一念無明的習氣種子也已經斷盡了,第八識裡面無始無明的所有粗細一切隨眠也全部斷了,那你第八識所含藏的所有種子統統存在佛地金色身的真如裡面,究竟清淨究竟圓滿,永遠不再接受新的熏習,也就統統不再變異了。從這個時候起,真如的內涵種子是恆常不變的,所以說變易生死已經斷盡,這樣,你的第八識才是真正的常。真正的常才可以說是究竟真實的「我」,才是真正的如,這叫做真常唯心。

真實唯識就是講這四門,這就是說:你已經斷盡煩惱障的習氣和現行,你也斷盡所知障的一切隨眠,這樣也就是佛地的常樂我淨,因為真如種子已經不再熏習變異了,是常;常所以是樂,真正的樂、才能夠說是「我」。有變異就是無常的法,無常的法當然是無我;無常當然是苦,苦怎麼會是「我」?苦當然不願意是「我」,誰願意是苦的「我」呢?然後,這樣斷盡煩惱障的習氣種子和所知障的一切隨眠,第八識究竟清淨,前七識當然也就永遠不與染法相應,究竟清淨;這樣的第八識才是真實的「我」,這叫做真常唯心。所以真常唯心正是真實的佛法,太虛大師這個說法才是正確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8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8 1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Dhammapala

Dhamapala 兄,你這不正就是佛陀所大力破斥的【斷見】,小心謗佛謗法,不過可能您無所謂,因為您不信因果, 關於阿含,我倒可以提出一籮筐的証據佛陀說有本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匿名  發表於 2010-8-18 11:08
回復 6# Djogchen


another example of complete wrong views. how could one who has understood the dependent origination clearly has such a view? Did you see the connection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and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proclaimed by the ancient Buddha, and how such doctrines give ris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non-self" or "anatta"? If you have such understandings, the questions you raised here and the ultimate "self" that confuses such people like WilliamLye will not arise. Please read the abhidhamma pitaka to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actually the ancient buddha is teaching.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10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8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Djogchen
正是這麼說, 作惡多端也無所謂,反正緣起飄來飄去,我殺人別人受, 別人布施我得果. 真正違反阿含正教的說的【異陰"相續"】,所謂不同的五陰,其實是相續的事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1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8 11: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0-8-18 11:46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Dhamapala 兄,你這不正就是佛陀所大力破斥的【斷見】,小心謗佛謗法,不過可能您無所謂 ...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8 10:35

不接受唯識,就叫【斷見】?問題是唯識卻是【常見】,你打算咋辦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2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8 1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正是這麼說, 作惡多端也無所謂,反正緣起飄來飄去,我殺人別人受, 別人布施我得果. 真正違反 ...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8 11:29

我建議你將雜阿含335經細心參究一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13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8 12: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Dhammapala

這問題我們以前就交流過嘛,唯識怎會是常見 ? 常見是指梵,我,是緣生法的第六意識, 唯識的第八識非梵,非第六意識我,非五陰十八界我,非三界我,非斷非常,非男非女,非Dhammapala非
WILLIAMLYLE, 絕不是你所指意識常見的常,兄所說並非事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14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8 1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 Guest from 99.227.40.x
建議您使用中文發帖,佛法浩翰,我努力以中文閱經寫文,還深深發覺自己還有嚴重的文字障,怎會是您隨意引用西洋一些一神教或全無身心實証的所謂學者考証的東西所能對談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8 15: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0-8-18 15:56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這問題我們以前就交流過嘛,唯識怎會是常見 ? 常見是指梵,我,是緣生法的第六意識, 唯識 ...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8 12:30

你這叫「換湯不換葯」。名相不同,內裡別無二致。把雜阿含335經、中阿含201經這兩篇開示認真讀一讀吧。
如果我料得不錯,你該是蕭平實居士的弟子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6
Djogchen 發表於 2010-8-18 2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 Guest from 99.227.40.x

希望這位仁兄翻譯成中文,以作指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17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9 09: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Dhammapala
我是很多人的弟子, 所有宣揚佛陀正法的都是我的老師, 包括您, 你的那篇」 婦女於宗教熱情中應保護自巳」 我不知巳傳給多少人看, 上面一律寫著 From Dhamapala. 不過你現在談的都是佛法根本, 例如你反對因果說, 反對有情生命延績的可証性, 這都是我所學所信的佛法所嚴重破斥的邪說, 我必需以護法護教的責任來回應, 不然我真不知道我身為一個佛弟子的知見在那裏. 可能你對我所說也是抱相同想法吧.

你我所說的大相徑庭, 但真理只會有一種, 不是你對就是我對, 既然如此, 就讓有緣看到的朋友各憑福德因緣, 自惜法身慧命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8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9 11:27 | 只看該作者
例如你反對因果說, 反對有情生命延績的可証性, 這都是我所學所信的佛法所嚴重破斥的邪說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19 09:02

我沒有反對因果說,只是不同意把因果和因緣混為一談;至於生命延續,我也沒反對,只是不同意用唯識的觀點去詮釋它,因為那是一種『命異身異』的邪見。中阿含二○一經裡的嗏帝比丘所宣說的今此識,往生不更異比中國玄奘法師的去後來先作主公早了一千多年,是佛教界最早的唯識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9
Djogchen 發表於 2010-8-19 22: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8# Dhammapala


   老兄如果你真心要弘揚佛法,我建議你還是深入淺出好,」去後來先作主公「、」今
此識,往生不更異「這些深奧的字句,以我這種愚輩,丈八摸不著金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0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19 2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老兄如果你真心要弘揚佛法,我建議你還是深入淺出好,」去後來先作主公「、」今 ...
Djogchen 發表於 2010-8-19 22:25

老兄,你可能不知道嗏帝比丘宣說今此識,往生不更異,佛陀是如何訶責他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03: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