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詞賞析(1-56頁)+宋詞鑒賞(57~~)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4: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宋詞簡介

宋詞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由於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裡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拍節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裡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餘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後主被俘虜之後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境界,給後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儘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並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於抒發感情,所以「詩盲志,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一定根據的。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傑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里解助出來,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遊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裡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象「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於接受。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有詞牌。詞牌的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製的詞牌。詞發展到後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 本帖最後由 Blue Ivy 於 2008-2-21 04:55 編輯 ]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1 | 只看該作者

蘇軾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 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 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 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 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 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 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 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主要詞作】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行香子·過七里灘
永遇樂(明月如霜) 西江月·重九
滿江紅(江漢西來) 滿江紅·懷子由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念奴嬌·赤壁懷古
洞仙歌(冰肌玉骨) 浣溪沙(山下蘭芽浸溪)
西江月(頃在黃州)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昭君怨(誰作桓伊三弄)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望江南(春未老)
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阮郎歸(綠槐高柳咽新蟬)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2 | 只看該作者
水龍吟

【宋】蘇軾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①。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③。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

【註釋】


  ①從教墜:任楊花墜落。②有思:即有情。③綴:連接。
【簡析】
  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這般紅麗!倒影芙蓉池的樓台,搖漾著動人的金碧,春晚的風,吹動飄拂的柳,含怎樣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飾戴的細巧青細?然而,時光畢竟已流過七載,故園依舊,良月好侶卻已零散!過片的讚美由此化為惋嘆,朱顏已老的詞人,已再無心情賞景主。於是斜陽漸隱,金翠的樓台上,只剩下這位落拓歸客的身影,坐對著暮靄四起的黃昏……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2 | 只看該作者
永遇樂
蘇 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註:□(糹+沈去掉三點水)

【簡析】
  詞人蒞臨徐州,宿於唐代名妓關盼盼的燕子樓。是夜,明月皎潔如霜,好風清涼如水,此為大景,以靜襯托夜之深。魚跳曲港,露瀉圓荷,此為小景,以動反襯夜之靜。如此靜夜,自能夢遇佳人。然三更鼓響,一片葉落,忽然驚醒,於是悵然若失,起而尋夢上征融情入景,若夢若醒,亦真亦幻,給人以惝恍迷離之感。下片由人亡樓空,直抒感慨,把故園之思,今昔這感、人生如夢之嘆,打成一片。他從自己今日憑弔燕子樓,推想到他日後人又將憑弔自己所建的黃樓,一種人生須臾、榮枯無常的感慨襲上心頭,使他深有"古今如夢,何嘗夢覺"之慨。看來,這燕子樓的一夢,也不特是艷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3 | 只看該作者
滿江紅
蘇 軾

  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雲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6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3 | 只看該作者
江 城 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註釋】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於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後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這裡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將生死並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於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王氏死後葬於蘇軾故鄉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千里孤墳」,兩地睽隔的後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凄涼」,生者心傷。「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 里」,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凄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隻好乞諸於夢中相會了。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以進為退,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後果。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的衰老。設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因為十年之後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夜來幽夢忽還鄉」。就全詞來講。本篇的確是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小軒窗,正梳妝」,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彷彿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心裡滿是蜜意柔情。然而,緊接著詞筆由喜轉悲。「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里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裡說起,只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涌流。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於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著去盡情描 述。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結尾三句是夢后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如果聯繫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麼,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么?本篇在藝術上值得注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於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後,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並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與吐屬自然這樣的特點。另一特點是想象豐富、構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象,並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一的藝術整體,緊緊圍繞「思量」、「難忘」四 字展開描寫。全片語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瀾起伏。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的悲喜,末三句述夢后的喟嘆。情節,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曲折變化之能事。再一特點是語言爽快,純系白描。由於這是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詞作,語言也極其樸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的痕迹。這樣質樸的語言又與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錯使用相結合,使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凄厲,恰當地表現出作者心潮激蕩、勃鬱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種古詩和律詩所難以產生的內在的節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蘇軾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是蘇軾首創。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佔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以及南宋吳文英的《鶯啼序》前後輝映,相互媲美。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7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4 | 只看該作者
洞仙歌

【宋】蘇軾

  餘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餘,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①淡,玉繩②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換。

【註釋】


  ①金波:月光。②玉繩:星名。③不道:不覺。
【簡析】
  夏夕自炎,玉人自涼,連水殿上偶來的風,也帶著縷縷池荷的清香。夜已三更,庭戶無聲,仰聽疏星時流的河漢,似也已波靜浪歇----詞人的胸際了無塵俗之氣,創造的詞境正如此清馨。於是見"一點明月",喚起花蕊夫人,在與蜀主攜手中,共對沉沉夜天。夜如何"的啟問,問得神情宛然;屈指盼西風的企待,又帶著幾多"流年暗換"的悵惘。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8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4 | 只看該作者
西江月
蘇 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9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5 | 只看該作者
浣溪沙
蘇 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註釋】

  本篇寫的是作者「謝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並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現在,不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意識活動來體驗一下這首詞的構思過程。
  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籟籟」之聲傳來耳際,並好象有什麼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些少三句,農村的季節特點,村中的勞動生活以及農村的貧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觸並形象地折射出來。
  下片寫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睏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並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一的畫面。「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於口渴而急於到農民家裡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徵。看來,蘇軾似乎並沒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農民的距離並不太遠。讀這樣的詞,會使人感到真實、親切,可以嗅到當時農村生活的氣息。這首詞與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寫作者路途中的片斷感受,其重點並不在於要反映農村的貧困面貌。由於災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悅之情較前首也濃厚得多了。
  這首詞注重詞句的錘鍊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有的評論家認為這兩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裝」,其實,作者的目的在於強調「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響,併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寫下落的形態。正因這兩字放在「句首」,才說明作者是從「簌簌」聲中得知棗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響」、「漫」、「敲」等字也均用得靈便而貼切。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0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5 | 只看該作者
定風波
蘇 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簡析】
  驚破起調的"穿林打葉"之音,顯示這來襲的風雨具何等聲勢!但從沙湖(黃州東南三十里處)道上現身的詞人,卻"竹杖芒鞋"、吟嘯而來,表現著怎樣一種閑庭信步的瀟灑。"誰怕"一語的反問,因了"莫聽"、"何妨"的襯映,顯得氣度從容人,由此展出披蓑煙雨的隱逸之思,就更有了遇禍不驚、笑對蒼茫的風神。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1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6 | 只看該作者
水調歌頭①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③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⑤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⑥


--------------------------------------------------------------------------------

【註釋】


  ①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 長圓。」 
  ⑥嬋娟:美麗的月光。
【簡析】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畦徑獨辟,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是蘇詞的代表作之一。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2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7 | 只看該作者
鷓鴣天

【宋】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簡析】
  正宜從身披斜陽,杖藜徐步於村舍古城間的遷謫之客心上體會。遠處有明麗的山巒,聳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巔;近處則秀竹叢叢,遮隱了村舍院牆。移步間秋草衰黃、蟬聲喧亂,然後欣喜地發現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飛水天的白鳥之影,聞映照綠漣的紅荷幽香……濃淡相襯的著色,動靜相對的勾勒,給畫面帶來了何其支人的韻致!流連在其中的詞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曠閑。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8 | 只看該作者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 軾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也作:楓落吳江冷)。




【簡析】
  這首詩寫於宋元豐五年?1082年 。蘇軾因與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見不合,出補外官。他看到當時地方官吏執行新法擾民,心中不滿,發泄於詞中,因而激怒新黨,被捕入獄,歷時百餘日。出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暫居定慧院。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在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08 | 只看該作者
阮郎歸

【宋】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
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洗沉煙,
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
小荷翻,
榴花開欲然。
玉盆縴手弄清泉,
瓊珠碎卻圓。





【簡析】
  初夏特有的韻味,從一伴活潑少女的感覺中傳寫,便多了幾分情性。愜意的晝眠,忽被落棋之聲驚醒,本有些惱,揉揉眼睛,卻見碧紗窗下,飄縷縷沉得之煙;窗外的槐柳綠影,傳陣陣新蟬之鳴,不禁又喜從心生。於是便挎盆出門,痛痛快快享受泉流洗沐的清涼。看雨後的小荷,隨溪流翻動得多歡!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愈見得紅麗如燃。伸縴手玩弄瀉池的流泉,那就更有味啦,連濺落荷葉的碎滴,也一粒粒圓轉如珠!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10 | 只看該作者
行香子·過七里灘

【宋】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6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10 | 只看該作者
西江月·重九
蘇 軾

點點樓頭細雨,
重重江外平湖。
當年戲馬會東徐,
今日凄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
且教紅粉相扶。
酒闌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間今古。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7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10 | 只看該作者
滿江紅·懷子由作
蘇 軾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宦遊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髮。

  一尊酒,黃河側。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8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11 | 只看該作者
念奴嬌①·赤壁懷古②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④。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⑤。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⑥

【註釋】

  ①又名《百字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縣,蘇軾所游為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
  ③千堆雪:流花千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又作「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小喬為喬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為赤壁之戰十年前事。 
  ⑤「笑應我多情早生華髮」的倒裝。 
  ⑥酹: 以酒灑地,用以敬月。

【品評】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雲」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 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閑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破。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9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11 | 只看該作者
浣溪沙
蘇 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註釋】

  詞人遠謫黃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寫清泉寺的風光,下片情景生情,迸發一段坦蕩、樂觀、令人奮發的議論。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20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12 | 只看該作者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蘇 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7 14: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