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強硬報復:中德關係亮紅燈,誰是真正傷害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11-25 16: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鼎盛軍事 錄入時間:2007-11-25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評論員 張沐)摩擦了一段時期的中德關係,最近更是接連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海內外媒體為此議論紛紛,兩國趨冷的態勢令人耽憂。近日,中國財長以「日程安排十分忙碌」無法接待為由,取消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原定於12月訪華的計劃。據悉,中國還凍結了由兩國副外長級官員每年會晤一次的戰略對話,對話內容包括經濟和人權在內的廣泛議題。中國外長楊潔篪取消了與施泰因邁爾外長參加聯大會議期間的早餐會,中德司法部的對話也取消了。德國駐華大使史丹澤稱,原定明年在廣州和成都舉行的「德中同行」活動準備工作已經中止。

  今年8月底,默克爾訪華時,中德友好關係似曾顯示出一個新的高潮。問題在於,傷害中德關係的始作俑者是誰呢?

  事緣今年9月,德國總理默克爾無視中國的抗議,堅持會見達賴。而在1996年,德國基民盟黑森州議會黨團主席科赫曾勸時任總理的科爾會見達賴,在權衡利害之後,科爾沒有答應。今次,科赫已任黑森州州長,在他的慫恿下,默克爾跨越底線接見了達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默克爾總理不顧中方多次嚴正交涉,執意會見長期從事分裂中國活動、破壞中國民族團結的政治流亡者達賴,這不僅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感情,也嚴重損害了中德關係。

  非僅如此,實際上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台後,就一改過去幾任德國政府尤其是前總理施羅德與中國友好的外交政策,對華立場轉趨強硬,她公開批評中國的人權政策以及侵犯知識產權問題嚴重。在10月23日,德國執政黨推出的亞洲戰略決議中,稱「德國和歐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貿等領域面臨中國的競爭」,還說中國「給大西洋兩岸的民主體制帶來挑戰」,建議「德國增強與印度、日本、澳洲等民主國家的關係」。言外之意是要改變前幾任德國政府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政策,並希望藉拉攏印度來制衡中國。默克爾10月29日訪印時,不斷示好且反覆強調彼此有「共同的民主價值觀」,而和中俄等國傳統友好國家則明顯疏遠。

  本來很多德國人認為德中關係不會冷淡太久,幷相信即使雙方在政治和外交上產生不快也不會影響經濟。是以德國財政部11月15日公布其財長訪華計劃取消的消息震驚了德國各界。《經濟周刊》認為,「德國希望中國政府短暫生氣後會恢復正常的期望落空了」,這對德國經濟界是一大打擊。為了民主和人權的政策,德國經濟界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金融時報》稱,德國銀行、投資機構等經濟界高層代表原本都將隨同施泰因布呂克出訪,本可以使冷淡下來的德中經濟關係再度升溫。英國《金融時報》稱,「取消財長訪華是迄今為止北京對默克爾接見達賴的憤怒所產生的最嚴重後果」,中國的立場使默克爾本就難以控制的執政大聯盟關係更加惡化。德國政府發言人試圖淡化事件影響,稱即使在達賴問題上存有分歧,德中的共同利益仍將佔主導地位。

  但是,也有《世界報》等德國媒體為默克爾打氣。《世界報》刊登為默克爾辯護的文章稱,當施羅德和希拉克在2004年春天推動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時,首先著眼的是有利可圖的訂單,施羅德的繼任者現在認識到,只在經濟或政治上關注中國都是不明智的。文章得出結論:誰現在如果屈服於不友好的聲音,那麼將來中國會實施更加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德國《金融時報》的文章稱「無論是德國的政策還是德國的經濟都不應受到北京憤怒的影響。總理要見什麼人和採取什麼外交政策得由柏林決定,而不是其他地方」。 

  德國外交官則擔心,中國抵制德國給法國造成可乘之機。根據德國大使館的一份報告,為懲罰德國,中國將加強與德國鄰國的接觸,巴黎「預計會利用德國留下的缺口」。11月底,法國總統薩科齊將訪問中國,屆時法國工業界將盤算獲得更多合同。

  《法蘭克福彙報》稱,中國接連取消各種外交會談,令執政黨內部產生裂痕:三位部長因此受到了中國方面的懲罰。《金融時報》也說「中國取消財長訪華點燃聯盟內部對默克爾中國政策的爭吵」。本月16日,社民黨議會黨團副主席科爾博對《柏林日報》公開表示,「默克爾女士迫切需要與中國進行接觸幷使關係重回正軌。」第二天,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在巴黎對記者說,我們不能任由這種發展,重建與中國的良好關係是德國的利益所在。德國媒體的文章說,北京的態度也使默克爾的執政「大聯盟」內部關係惡化,剛被任命為副總理的外長施泰因邁爾(社民黨)復公開抨擊總理接見達賴,批評默克爾「愚蠢的外交政策給德國國家利益造成損失」。施羅德上周訪華時在北京面對記者時也批評默克爾會見達賴是一個「錯誤」。默克爾在人權和民主問題上對俄中的強硬態度大大激怒了社民黨,認為默克爾背離了前社民黨總理施羅德在與俄中打交道時在這些問題上的更謹慎的道路。《南德意志報》等德媒體也批評默克爾的外交新思維「非常危險」,很可能在全球「受到強烈道德抵抗」,並削弱其國際領導地位。另外,德國的大公司也批評默克爾的對華政策,擔心中德關係變冷會影響他們在中國的生意。  

  德國外交協會中國問題專家卑斯克分析道,「中心問題不是默克爾與達賴喇嘛的會晤,這背後是德國外交戰略的轉變」。首先,默克爾公開表示願意推行美國式的「價值觀外交」,這是對施羅德以及科爾的外交政策的摒棄;其次,默克爾所在政黨的「對華新政策」違背了「中國本質」的現象,因為中國在德國亞洲政策中的中心位置是其他國家無法取代的。卑斯克認為,默克爾急需與北京建立聯繫,重新調整關係。比如像前任一樣,與北京進行直接對話,消除誤解。重獲北京信任是默克爾最緊迫的問題。如果她走出這一點,在外交上比較「仗義」的中國會「不計前嫌」。卑斯克說,所有國家在外交上都有一個親疏差別,各國利用這一點似乎也無可厚非,如果德國對中國冷淡,中國也可以找到其他的替代者,比如日本、法國等,甚至美國,關鍵還是國家利益。所以,從國家利益來看,默克爾無論如何應發展德中關係。  

  德國波恩東亞研究院學者許文敏指出,默克爾會見達賴固然是中德冷淡的觸發點,但更要看到其背後正在發生的一切: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經濟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處於一個停滯階段,老百姓的生活水準相對明顯下降,與此同時新崛起國家的產品卻大量流入。考慮到德國是個工業出口大國,它對來自中國的挑戰更敏感。政治家沒有什麼好辦法迅速推動經濟發展,將批評目標對準新崛起國家就成了平息百姓怨氣的捷徑。許文敏強調,儘管中德必然會經歷協調雙方經濟利益的階段,但不同政治家的處理方式卻會給這種調整帶來很大影響。中國取消中德財長會晤讓不少德國人感到意外,默克爾會見達賴時他們沒想到中國會如此憤怒,更沒想到兩國的疏遠會走這麼遠。 

  許文敏認為,目前在對華政策上德國主要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是以老的漢學家、知華派為代表,他們認為中國崛起是一種自然趨勢,中國是個有13億人口的國家,中國穩定了,世界不就穩定了嗎?一位波恩大學教授日前對許文敏說,中國政府做到了這一點,應該謝天謝地。如果目前的中國像30多年前的文革,西方真不知該怎麼辦。

  第二種集中於《明鏡》周刊柏林總部主任史丹格特去年出版的書籍《為財富而戰》,文章核心就是:面對中國崛起西方該怎麼辦?默克爾主張的建立跨大西洋聯盟就是該書給出的答案,因此也有人將史丹格特稱為默克爾的「政治軍師」,這種觀點也代表了德國少壯派的觀點。

  第三種以德國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桑特史萊德為代表,認為中國崛起不能以好事或壞事來形容,德國應該做的是協調與中國發展的步調,讓德國獲得好處。

  由於三種看法都有市場,因此德國的對華政策會處於一個長期的調試過程。許文敏說,德執政聯盟出現對華政策不同聲音也是正常的,在如何應對中印等新興大國崛起上,默克爾主張歐洲與美國、加拿大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幷且多年來一直在操作這項工程,而社民黨則是另一種思路。

  還要看到,默克爾之所以大搞價值觀外交,除了有一定的民意支持外,還與她個人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她出生並長期生活在原先的東德,但沒給她留下什麼好印象。她對中國宗教事務的複雜性也不瞭解,自然對中國帶有主觀偏見。默克爾出身於牧師家庭,「宗教情結」比較濃厚,對那些貌似追求「種族獨立和認同的宗教人士」懷有盲目的同情心。早在2005年,她就作為反對黨領袖(基民盟主席)和達賴喇嘛見過面,並聲稱要會見任何「宗教領袖」。  

  德國政府發言人新近表示,雖然中德關係受達賴到訪影響,但總理默克爾仍堅持自己的決定。發言人還說,德國相信德中關係將會改善,因為良好的聯繫符合雙方的利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記者會上說,希望德方儘快採取有效措施,修補由於德方錯誤做法給中德關係帶來的消極影響。他指出,德方應從兩國關係大局、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儘快採取有效措施消除德國領導人的錯誤做法帶來的消極影響,以利雙邊關係得到改善。「作為具有如此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國家,德國在處理中德關係時,不僅需要考慮中德雙方的共同利益,同時還要考慮中國同歐盟的整體關係。」劉建超表示,中方對中歐關係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重視德國在歐盟中的地位,也重視德國在歐盟中促進中歐關係發展的作用。

  顯然,只有雙方認清國際大局勢和維護共同的利益,堅持平等友好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珍惜多年來的和平友好關係,才能中德關係重新走上良性發展的健康道路。

來源:中華網

9

主題

113

帖子

5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53
沙發
午夜太陽 發表於 2007-11-25 17:53 | 只看該作者

事實上

中國根本就沒把德國當回事,要不制裁得也不會這麼狠。最關鍵是德國人讓中國人恨的是訪華的時候說一套好聽的,回頭在國內就來另一套。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是中國人最痛恨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愛在他鄉 發表於 2007-11-25 19:24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4
11nn93n9 發表於 2007-11-26 00:11 | 只看該作者
一方面傷害中國的利益,還想同時從中國得到更多的利益,想的太美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557

帖子

1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0
5
我愛台灣 發表於 2007-11-26 00:14 | 只看該作者
相互尊重是最起碼的!
如果德國不尊重中國, 漠視中國人的民族感情, 中德關係就不會有好果子!
儘管中德關係倒退中國也會付出經濟利益的代價, 但民族根本利益至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52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1
6
狂飆 發表於 2007-11-26 01:32 | 只看該作者
從中方的施手修復應放到這個老娘兒們下台之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1316

帖子

26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2673
7
東方邪 發表於 2007-11-26 02:35 | 只看該作者
德國人太拿自己當回事了.
他們算老幾?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沒有他們.
歷史上,他們對人類做的惡太多.
西藏自古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國沒有對西藏進行種族滅絕,反而解放了那裡的生產力,提高社會文化. 歐洲人對美州的土著進行的就說屠殺,在非洲和亞洲呢?
他們是一群強盜的後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219

帖子

25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1
8
xwangm 發表於 2007-11-26 02:4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我愛台灣 於 2007-11-26 00:14 發表
相互尊重是最起碼的!
如果德國不尊重中國, 漠視中國人的民族感情, 中德關係就不會有好果子!
儘管中德關係倒退中國也會付出經濟利益的代價, 但民族根本利益至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87

帖子

6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61
9
henry12st 發表於 2007-11-26 06:20 | 只看該作者

光說德國了,別忘了加拿大

加拿大人實際上比德國還壞,在接待達賴方面的規格可不比德國差。儘管加拿大不值一提,但這等帳千萬不要忘了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795

帖子

32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3
10
Jxzsheng 發表於 2007-11-26 06:43 | 只看該作者
這老娘們德智太差。EQ太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795

帖子

32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3
11
Jxzsheng 發表於 2007-11-26 06:44 | 只看該作者
其實IQ也不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12
小辣辣 發表於 2007-11-26 07:3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enperu 於 2007-11-26 04:57 發表
"總理要見什麼人和採取什麼外交政策得由柏林決定,而不是其他地方。"——中國要見什麼人和採取什麼外交政策,得由北京決定!這是對等的,沒什麼好奇怪的!!!


事實上達賴不是一個單純的宗教領袖.  更多的是一個政治人物, 他所要求的高度自治. 實際上是要恢復舊西藏以農奴製為基礎的政教合一政權.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94

帖子

23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2
13
ibrma 發表於 2007-11-26 08: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94

帖子

23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2
14
ibrma 發表於 2007-11-26 08:09 | 只看該作者
相互尊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403

帖子

1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7
15
jhyuan003 發表於 2007-11-26 08:50 | 只看該作者

西方人骨子裡希望我們過的不好!得提防他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07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23
16
bang 發表於 2007-11-26 09:34 | 只看該作者
西方列強唯恐天下不亂,恨不得把中國一口氣吞下去,那忍看中國和平崛起! 也許他們正在重溫200年前的舊夢呢。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主題

3746

帖子

86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61
17
fsspider 發表於 2007-11-26 10:18 | 只看該作者
是德國人先挑釁的,不要忘了這點。
網路上好多文章搞得德國跟怨婦似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基督天主神 發表於 2007-11-26 10:19 | 只看該作者

這些制裁都太虛了。

也就是一些政客在報紙上扯淡而已。
真要制裁就取消它幾十億歐元的合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4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19
anyihui 發表於 2007-11-26 10:35 | 只看該作者
一個更年期女人就把德國給中國的美好印象搞沒了。這娘們有本事。不過加入聯合國就更沒把握了。本來中國可能礙於其前任打下的中德關係不好明著說反對,現在正好合了我意,我們可以明確反對的德國加入聯合國, 。加拿大?雖然那是發達國家,但只是政治上的二流國家,不要當回事就是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4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20
anyihui 發表於 2007-11-26 10:54 | 只看該作者
如果細心就會發現,中國國內媒體對德國的產品的態度已經在轉向。明顯的力爭就是中國青年報連續多期發表文章批評大眾汽車質量、合作態度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2: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