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理財工具書:一生的理財計劃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1 1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理財不是富人的專利,而是一套任何人均可學習的技術和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剛剛出生,而你收入微薄,即使每月只能擠出100元,假設年投資回報率是12%,那麼你的孩子在60歲時也能成為千萬富翁!
2009,我等你……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1 16:32 | 只看該作者
序言:


  中國當前正在掀起一股理財熱潮,理財節目、理財雜誌、理財論壇、理財培訓、理財產品以及理財機構等,風起雲湧般地在中國大地上產生。什麼是理財?為什麼要理財?怎樣去理財?正在日益為國人所關注。


  首先,理財是一種觀念。常言道:「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裡蘊涵著基本的理財觀念。有人可能會說:「我又掙不了多少錢,又有什麼財可理呢?」可是那些把企業做得井井有條的業界精英、腰纏萬貫的富家子弟,又有幾個會打理自己的個人財富呢?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意思是說即使是富有的人最後也會揮霍一空甚至窮困潦倒。投資銀行JP摩根的最新調查顯示,全球大部分超級富豪過去20年都不能守住巨額財富,「敗家率」達80%。有人把《福布斯》雜誌最新的全球400位首富排行榜與20年前的同一排行榜相比,結果發現,平均每5名榜上有名的超級富翁中,只有1名能在榜上屹立不倒。富翁破產的原因,除了財富巨大增加了管理難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使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上缺乏正確的理財方法,又不注意節約開支,隨意地揮霍,最後導致破產。


  邁克-泰森擁有一雙令對手膽寒的鐵拳,但他卻不能很好地管住自己用血汗換來的金錢。2003年8月2日,泰森向紐約曼哈頓區破產法院提出破產申請,這給他褒貶混雜的人生軌跡又增添了不光彩的一筆。事實上,泰森20年職業生涯中聚斂了3億至5億美元的財富,轉眼間卻灰飛煙滅了。


  鍾鎮濤,紅極一時的影視藝人,51歲;其前妻,章小蕙,41歲,從事廣告拍攝、時裝及設計生意。1996年香港樓市處於頂峰,當時還是夫妻的他倆,以鍾鎮濤的名義擔保,短期借款1?54億港元,「炒買」港灣道會景閣4607室等五處豪宅和其他項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樓市下滑,他們所購的項目大幅度貶值。債權人雖沒收了這些房產,但他們仍無法償清債務。由於部分貸款利率高達24%,所余本息現已滾至2?5億港元。2002年7月,法院裁定鍾鎮濤破產。大腕為何陷入財務危機?在大眾眼裡,著名體育明星和演藝明星都是住豪宅開名車的富豪一族,為什麼反而會陷入財務危機呢?事實是,不會理財使他們的生活陷入窘迫。


  國民黨前主席連戰,不僅是重要的政治人物,還坐擁數百億新台幣的資產。有意思的是,連戰父子並不像先輩那樣,通過經商做買賣發家,而是憑藉科學的投資理財方法,大膽進行金融、房產投資。經過連震東和連戰兩代人的努力,連家財產總值據估計已逾300億元新台幣。連戰父親忙於公務,其母趙蘭坤理所當然地成了連家的當家人,她不像一般婦女那樣只會把錢存在銀行,而是積極進行投資理財。台北中小企業銀行的董事長陳逢源與連震東是台南老鄉,彼此私交甚好,所以趙蘭坤便大膽地購買了「北企」的原始股票,並擔任「北企」的董事;此後趙蘭坤又陸續投資了「彰化銀行」等股票。後來,依靠這些股票,連家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趙蘭坤向彰化銀行貸款,陸續在台北購買大量的土地和房產,只租不賣,長線投資,使家族資產不斷膨脹。在1989年台灣「國稅局」的資料中,登記在連戰名下有六筆土地,約合20250坪,據台灣報刊評估,價值約200億元新台幣。幾十年下來,連家長期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達到20%以上;不考慮複利因素,連家資產在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


  錢少的時候,你可能會抱怨無財可理;錢多的時候,人們又覺得沒有時間去理財。有錢、無錢、錢多、錢少,都成了忽視理財的借口。理財並不是富人的專利。你的收入本來就勉強維持生計,除去開支所剩無幾,似乎無財可理,可是你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理財不但要開源,也要節流,錢少的人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和規劃自己的支出,花好每一塊錢,增加自己的投資知識,盡量獲得高回報率,使自己的財富增值。實際上,理財是一個觀念問題,是一種生活態度。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3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1 16:32 | 只看該作者
  理財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門學問。個人理財或者個人財務策劃在西方國家早已成為一個熱門和發達的行業,西方國家的個人收入包括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兩個部分,在一個人一生的收入中,理財收入佔到一半甚至更高的比例,可見理財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而在我們國家,理財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富裕起來的人們,產生了對於個人理財的強大現實需求,而對於如何理財又普遍缺乏知識。本書的目的就在於拋磚引玉,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從閱讀中獲得收益。


  人的一生有許多夢想,也就是有許多的人生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大多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否則就會成為泡影。因此人們期望自己的財富不斷地增值來支持自己達成心愿,這確實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人生過程。理財不是一時衝動,不是投機取巧,也不是憑藉運氣,而是每個人通過學習和實踐都可以掌握的一門學問。例如本書所闡述的關於貨幣的時間價值、家庭理財的財務報表以及現金規劃、投資理財的基本知識和各種證券投資工具的風險和收益特徵、房產規劃、教育準備金規劃、保險規劃、養老和遺產繼承以及稅收籌劃等等理財的各個方面,希望能夠給各位讀者帶來一些啟迪。


  總之,理財是一種社會實踐,是一種人生過程,是一種生活方式。朋友,當你閱讀了本書,有了理財的意識,那麼就請從今天開始投入到理財中去,在理財生活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在理財生活中學習理財方法。理財策略之一就是越早越好。只要你每日將10元錢放進瓶子內留著不用,一個月可儲存300元,每年可儲存3600元。倘若你繼續儲蓄,便會在277年後存100萬元了!不過,如果每年年底將這些存款用作投資,以過去30年美國SP500指數年平均報酬率12%計算,只需31年你便可成為百萬富翁!


  真正富有的人,除了擁有金錢上的財富外,還應擁有時間上、精神上的財富,他們應懂得利用自己的時間,去享受努力的成果。誰最懂得管理金錢,誰就是最富有的人。


  最後,把以下幾句理財金語敬贈各位朋友:


  人生需要規劃,錢財需要打理!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使用每一元錢!


  讓我們的人生變得美麗而快樂!


  不會因為沒有錢而不快樂!


  也不會因為有了錢而不快樂!


  通過正確的個人理財規劃能使我們擁有一個高品質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楊堯、黃澤華、趙蒙在編寫過程中給予了大力支持,為本書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在此表示感謝!


  由於作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差錯和紕漏,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王在全


  北京大學社會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


  2006年12月


  第一章:理財智商——改變你的財務人生


  在北京生活,要700萬元!你準備好了嗎?有人簡單地計算如下:


  1?房子。在北京,買一棟像樣點的住宅,加上裝修等至少要100萬元。


  2?車子。像點樣子的要25萬元,每月月底養車費、燃油費、修理費等1500元。假設10年換一輛車,30年下來,需要25×3 1500×12×30=129萬元。


  3?孩子。培養一個孩子至大學畢業約需要60萬元,還不算出國留學費用。


  4?孝敬夫妻雙方的父母。每人每月1000元(不含醫療費用),共計144萬元(1000元×4人×12月×30年)。


  5?家庭開支。一家三口,每月開銷4000元,需要144萬元(4000元×12月×30年)。


  6?休閑生活。旅遊、健身等一年2?5萬元,30年下來需要75萬元。


  7?退休金。退休后再活20年,每個月和老伴用3000元,共計3000元×12月×20年=72萬元。


  合計:100萬元(房子) 129萬元(車子) 60萬元(孩子教育) 144萬元(贍養父母) 144萬元(家庭支出) 75萬元(旅遊休閑) 72萬元(頤養天年)=724萬元。你會賺錢,但不一定會理財,這是一個大問題。實際上,理財是一個觀念問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反映。牛頓看到蘋果掉到地上,瓦特看見蒸汽頂開了燒水壺的蓋子,阿基米德觀察到澡盆的水外溢,蔡倫發現了不同一般的樹皮……正是他們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由此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4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1 16:33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節改變你的財務人生


  投資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


  李嘉誠,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首富,商界奇迹。


  他投資理財有三個秘訣:


  一是30歲以後重理財。「20歲以前,所有的錢都是靠雙手辛苦勞動換來的,20至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到中年時如何賺錢已經不重要,這時候反而是如何管錢理財比較重要。」


  二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如果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存1?4萬元,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平均20%,40年後財富會變成1億零281萬元。


  三是先難后易。假如你21歲開始每年投入1萬元,每年得到10%的回報,到60歲退休時,也將獲得近500萬元的回報。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億萬富翁,你需要做什麼?你只需按照下列方法去做就可以了:


  假如你的孩子剛剛出生,你打算在他(她)60歲時讓他(她)成為億萬富翁,則從現在開始每個月只需投資774?4元,每年的回報率保證在12%以上,那麼60年後他(她)的資金將積累到1億元;


  如果你現在已經給他(她)儲備了2萬元,那麼只需每個月投資574?2元,60年後他(她)也會成為億萬富翁;


  如果你現在已經有10萬元,而且每年的投資回報率12%,那麼你不但不需要再投資,而且每個月還能得到226?4元的回報,你的孩子60歲時也將成為億萬富翁。


  有的父母會說我們每個月節省不了那麼多,好吧,你每個月節省下來100元總可以了吧,如果你的年投資回報率是12%,那麼60年後也將是12913767?12元,也是一個千萬富翁。


  因此,投資理財沒有什麼特別的奧秘,也不需要複雜的技巧,觀念正確就能贏,理財只不過是要培養一種別人很難養成的習慣。


  其實理財不是富人的專利,錢多錢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自己的錢財。中國老百姓之所以現在更加重視理財,是因為過去太窮了,人們忙於維持生存,沒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理財;現在腰包鼓了,有時間思考自己剩餘的資金如何去投資,讓錢生錢。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地增長了27年。GDP、人均收入、存款餘額大幅度增長,人們富裕了,也開始出現「中產階級」、「富裕階層」等新概念。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4元、1989年的1374元、1997年的5160元增長到2005年的10493元。居民儲蓄居高不下,達16萬億。截止到2005年底,中國GDP已經超過18萬億元,人均GDP達到1700美元。中國的富人階層已經出現,10%的富裕家庭的財產佔到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例如,北京高收入家庭戶均資產已經達到235萬元(約30萬美元),其中金融資產約佔1/3,達80萬元(約10萬美元)。


  表1-1「十五」時期城鄉居民生活改善情況


  指標單位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860770384729422104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23662476262229363255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8?237?737?137?736?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G?746?245?647?245?5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恩格爾係數: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反映這個比例的就是恩格爾係數。


  富裕起來的人們開始面對買房、教育費用、醫療、保險、稅務、遺產等問題,未來眾多的不確定性,使人們產生了理財的需求。中國居民可以投資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A股、B股、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國債、企業債、企業可轉債、期貨、黃金、外匯、房地產等。面對眾多的投資品種,老百姓感到投資理財的知識十分欠缺,需要有專業的投資理財顧問為其提供服務,也急切希望提升自己的理財水平。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5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1 16:34 | 只看該作者
  國際上的一項調查表明,幾乎100%的人在沒有自己的理財規劃的情況下,一生中損失的財產從20%到100%不等。因此,作為一個現代人,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理財知識,其財產損失是不可避免的。國家景氣監測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約有70%的居民希望得到理財顧問的指導。筆者正是基於這兩個原因,才總結自己多年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告訴讀者一些理財的基本知識和理念,破除理財的神話。讓我們每一個人樹立起正確的理財觀念,積極地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理財生活中去。


  理財就是少貪一杯酒,少吸一根煙,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少花一塊可以少花的錢,理財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 FQ——理財智商,管理金錢的能力


  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面臨著諸多壓力,雖然機會到處都是,但並不代表你處處都能成功。若要真正能夠順順利利地生活,確實需要具備各方面的素質。


  IQ——智商,能使你聰明。


  EQ——情商,能使你事業成功。


  FQ——Financial Quotient,理財智商,代表你管理金錢的能力。


  理財智商


  你能否管理好現有的財富;你能否利用好這些財富,為你帶來更多的效益;你能否利用以錢賺錢的方法,讓你的財富增值;你能否留住這些財富。


  最重要的一點:這些財富能否給你帶來幸福和歡樂,而不是沉重的負擔。若要真正成為富有的人,則需要IQ、EQ和FQ三方面結合才成。


  真正富有的人,除了擁有金錢上的財富外,還應擁有時間上、精神上的財富,即他們懂得合理地運用自己的時間,科學地管理自己的金錢,並享受努力的成果。


  要成為富有的人,你還缺什麼


  要成為一個高財商的人,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財富?當然馬上就會有人說,財富不就是錢嗎?金光閃閃的黃金、厚厚的人民幣以及巨額的銀行存款。當然,我們不否認這都是財富的一種體現。而財商的精神要旨在於如何去管理金錢,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有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們不僅要學會用錢賺錢,而且要在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中體現人生的快樂,這才是理財的真諦!


  一個人要擁有高財商,必須掌握哪些知識呢?


  1?基本的財務知識


  很多優秀的人才,非常懂得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賺錢,但是卻不懂如何把賺來的錢管好,利用錢來生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財務知識。因此,理財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基本的財務知識,學會如何管理金錢、知道貨幣的時間價值、讀懂簡單的財務報表、學會投資成本和收益的基本計算方法。只有學會這些基礎的財務知識,才能靈活運用資產,分配各種投資額度,使得自己的財富增長得更快。這些在後面的章節中都會有詳細的介紹。


  2?投資知識


  除了財務知識以外,我們還要掌握基本的投資之道。現代社會提供了多種投資渠道:銀行存款、保險、股票、債券、黃金、外匯、期貨、期權、房地產、藝術品等。若要在投資市場有所收穫,就必須熟悉各種投資工具。存款的收益雖然低,但是非常安全;股票的收益很高,但是風險較大。各種投資工具都有自己的風險和收益特徵。


  熟悉了基本投資工具以後,還要結合自己的情況,掌握投資的技巧,學習投資的策略,收集和分析投資的信息。只有平常多積累,才能真正學會投資之道。不僅自己要多看多學,還可以參加各種投資學習班、講座,閱讀報紙雜誌,通過電視、網路等媒體多方面獲取知識。


  3?資產負債管理


  要理財,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有多少財可理。類似於企業的財務管理,你首先要做的是列出你個人或者家庭的資產負債表:你的資產有多少?資產是如何分佈的?資產的配置是否合理?你借過多少錢?長期還是短期?有沒有信用卡?信用是否透支?你打算如何還錢?有沒有人借過你的錢,是否還能收回?這些問題可能你從來沒有想過,但是,如果你想要具備良好的理財能力,必須從現在開始關注它們。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6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2 | 只看該作者
  4?風險的管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若不做好風險管理與防範,當意外發生時,可能會使自己陷入困境。一個人不但要了解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即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風險,而且還要了解自己的風險態度,即是否願意承受大的風險,這會隨著人的年齡等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年輕人可能願意承擔風險但卻沒有多少財產可以用來冒險,而老年人具備了承受風險的財力卻在思想上不願意冒險。一個人要根據自己的資產負債情況、年齡、家庭負擔狀況、職業特點等,使自己的風險與收益組合達到最佳,而這個最佳組合也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的。


  如何打造自己的理財智商


  FQ與IQ的不同之處在於,FQ可以通過一定的學習和鍛煉得到很大的提高,正如上面提到的,具備高FQ的人必須具有一定的財務知識、投資知識、資產負債管理和風險管理的知識。要增加這些知識,首先就是去學習,平時多瀏覽這方面的書籍和雜誌,相信一定會不斷豐富你的理財知識。


  其次,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經濟信息也很重要,比如電視、報紙、雜誌等。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這樣或那樣的理財信息,假如你給予一定的關注,並不斷地積累和總結,相信終有所獲。當然,若有機會參加理財類的培訓或研討,聽聽專家或實踐者的經驗或教訓,對於提高自己的FQ會大有裨益。


  再次,實踐出真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進行著財務的規劃和安排,隨著財富的積累,年齡和經驗的增長,我們的FQ也在不斷地提高。具備了一定的FQ后,我們參與理財的程度更深了,得到的回報更大了,更加提高了我們參與理財實踐的積極性。這樣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再到實踐的反覆過程,使得自己的FQ大大提高。應該說,沒有什麼比你自己親自參加能更有效地提高你的財商了。


  最後,觀念或習慣是影響FQ的最重要的因素。你也許從小就養成了揮霍的習慣,或者你已經習慣了把你的收入的大部分存入你經常去的那家銀行,或者你的收入主要花在購買化妝品或者招待朋友上,而人的這些習慣一時是很難改變的。理財的道理很多人都懂,為什麼還會弄到破產的地步呢?要找出原因,就要認真分析自己在理財上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FQ的分析:


  1?自我風險和個人性格的分析;


  2?編製個人或家庭的資產負債表;


  3?編製個人或家庭的現金流量表;


  4?制定個人或家庭的短期、中期及長期目標;


  5?設定計劃完成時間。


  因此,要獲得優良的FQ,除了學習一些必要的財務知識,掌握市場信息和總結自己的理財實踐經驗外,還必須拋棄自己的錯誤理財觀念,樹立正確的理財思想,才能真正成為理財高手。


  你是否是一個高FQ的人呢?做下面這個簡單測驗可以告訴你答案。若你非常同意以下句子,就給10分;非常不同意請給1分,然後把分數加起來,就知道自己的FQ水平了。


  1?經常進行財務規劃,計算自己資產負債的總和,分析每月的現金流量情況。


  2?對自己每月的支出進行預算,並保存信用卡消費的收據,計算每月的實際花費並檢查是否與計劃相符。


  3?儲備最少相當於六個月生活費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4?準備足夠的保障金,若有不幸發生,家庭有足夠的能力支付現有的開支和費用。


  5?每做一項投資時,你完全清楚投資項目的性質及風險的大小。


  6?投資於股票市場或外匯時,每項投資均設止損價位,並且嚴格執行。


  7?對各項投資品,例如股票、基金及衍生工具等都很熟悉且非常了解。


  8?對各種保險產品都非常熟悉,並且明白其中的細則和條款。


  9?每天都閱讀財經報道,關心財經方面的新聞。


  10?很清楚現在每項投資的預計回報和風險程度。專家分析:


  76分或以上:恭喜你!你擁有很優良的FQ,可以很有效地管理財富,對你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出很好的規劃。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7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2 | 只看該作者
  51分~75分:你有不錯的FQ,但仍然需要努力,以更有效地管理財富。


  26分~50分:對不起,你的FQ不太理想,應該從多方面著手努力,例如多閱讀財經書籍或參加理財培訓,以便增進自己的FQ。


  25分或以下:你的FQ分數太差,除不能有效地管理財富外,還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財務危機之中。建議你努力學習,把自己的FQ提升到一個理想水平。


  第二節 理財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


  個人理財規劃或者個人財務策劃在西方國家早已是熱門和發達的行業,而在我們國家卻處於剛剛起步階段。隨著人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來,民眾普遍產生了理財需求,但是對於個人如何理財普遍缺乏認知。個人理財是針對我們每個人或者家庭一輩子而不是某個階段的規劃,它包括對個人或者家庭生命周期每個階段的資產和負債分析、現金流量預算和管理、個人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投資目標確立與實現、職業生涯規劃、子女養育及教育規劃、居住規劃、退休規劃、個人稅務籌劃及遺產規劃等方面。


  個人理財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務規劃,通過不斷調整規劃來實現人生的目標。個人理財可進一步細分為生活理財和投資理財兩個部分。


  生活理財通過設計一個將個人整個生命周期考慮在內的終身財務計劃,將個人未來的職業選擇、子女及自身的教育、購房、保險、醫療、企業年金和養老、遺產及繼承以及生活中個人所必須面對的各種稅收等方面的事宜進行妥善安排,使個人在不斷提高生活品質的同時,即使到年老體弱或收入銳減的時候,也能保持自己所設定的生活水平,最終達到終生的財務安全和生活幸福。


  投資理財個人或者家庭的生活目標得到滿足以後,再去投資於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工具、黃金、外匯、不動產以及藝術品等投資品種,獲取投資回報,加速個人或者家庭資產的增長,從而促使家庭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


  理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理財的好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達到財務目標,平衡一生中的收支差距


  人生有很多夢想,很多夢想的實現需要經濟上的支撐,例如累積足夠的退休基金以安享晚年,建立教育基金為子女的將來考慮,積累一定的資金購車買房,或者積累一筆資金用於到世界各地旅遊,有些人還打算創立自己的事業,等等。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你進行財務規劃,對收支進行合理的平衡。


  實際的收支關係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1)收入與支出的數量關係


  收入-支出=0


  收入-支出<0


  收入-支出>0


  (2)收入與支出的兩個不一致性


  收支總量的不一致


  收支時間的不一致


  理財規劃的核心目的是平衡現在和未來的收支,使人的一生中的收入和支出基本平衡,不會因為某個時期缺乏收入而陷入放棄某項支出的「飢荒」。如果一個人在任何時期都有收入,而且在任何時候賺的錢都等於用的錢,那麼就不需要去平衡收支間的差異,理財規劃對這個人來說就不是必須的。可是實際上,人的一生中大約只有一半的時間有賺取收入的能力。假如一個人能活80歲,前18年基本是受父母撫養,是沒有收入的;65歲以前則必須靠自己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而退休后如果不依賴於子女,而此時又沒有工作收入,那麼靠什麼來養老呢?如果你有理財意識,在65歲退休以前這長達47年的歲月中,每個月擠出200元,購買成長性好的投資品,假設年收益率為12%,那麼,47年後會積累多少財富呢?是5453748?12元,接近550萬,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樣的話,你就可以享受比較富裕的晚年生活了。


  2?過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質


  平衡一生的收支只是理財規劃的基本目的。每個人都希望過好日子,而不僅只是滿足由出生開始到死亡為止的基本生活需求。你是否想買一幢或者一套豪華舒適點的房子?是否想開輛黑色賓士馳騁在空曠的馬路上?你是否想在周末或節假日去豪華餐廳享受溫馨浪漫的晚餐?是否想每年旅遊一次?這些都是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奢侈想法,但並不是達不到的幻想。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是理財規劃的另一個目的。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8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3 | 只看該作者
  3?追求收入的增加和資產的增值


  人們除了辛勤的工作獲得回報之外,還可以通過投資理財使自己的資產增值,利用錢生錢的辦法做到財富的迅速積累。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931年,11歲的他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62年,巴菲特與合伙人合開的公司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同期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04億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資產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而已變成巴菲特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


  從1965年-1994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4?抵禦不測風險和災害


  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問題,如生病、受傷、傷殘、親人死亡、天災、失竊、失業等,這些都會使個人財產減少。在計劃經濟年代,國家通過福利政策,幾乎承擔了城市居民生老病死的一切費用,人們的住房、養老、教育、醫療、失業等費用負擔很小。改革開放以後,居民開始越來越多地承擔以上的費用和風險。為抵禦這些不測與災害,必須進行科學的理財規劃,合理地安排收支,以求做到在遭遇不測與災害時,有足夠的財力支持,順利渡過難關;在沒有出現不測與災害時,能夠建立「風險基金」,並使之增值。


  5?提高信譽度


  常言道:「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合理地計劃資金的籌措與償還,可以提升個人的信譽,增強個人資金籌措的能力。當然,科學地規劃個人的財務也能保證自己的財務安全和自由,不至於使自己陷入財務危機。


  6?造福社會


  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正向小康邁進。老百姓在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財務安排上缺乏投資渠道和計劃,導致過於單一的投資結果,大部分居民將余錢放在銀行里,使得銀行的壓力加大。科學地規劃個人的財產,實現社會資金合理流動,將會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安全,從而給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1896年,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作為諾貝爾基金會的原始基金。但是每年頒發的獎項至少要支付500萬美元的獎金。到1953年基金會只剩下300多萬美元。也就在這一年,基金會將原來只准存放在銀行與買公債的理財方法,改變為以投資股票、房地產為主的理財方法。到1993年,基金會的總資產竟然滾動至2億多美元。表1-2理財規劃與否對各項理財行為影響的比較


  理財活動理財規劃無規劃的可能結果有規劃的預期效益收入事業規劃隨意地求職就業


  情緒性地離職跳槽


  一窩蜂地創業轉業可以學以致用


  階段性目標達成后開始轉業


  可行性評估后創業支出消費預算無計劃地消費


  信用卡刷爆后的信用危機在既定預算下消費


  進行實際與預算間的差異性分析


  逐月改善以達到目標儲蓄儲蓄規劃儲蓄成為偶然行為,有時有,有時沒有


  缺乏持續性


  缺乏前瞻性儲蓄根據長期目標來決定


  有持續性


  有前瞻性置產買房購


  車規劃僅根據短期支付能力來決定購買與否,未考慮長期承擔的能力通盤考慮買房購車計劃投資退休金與


  教育準備


  金規劃無目標地盲目投資,導致過高的投資風險


  缺乏連貫一致性的投資策略以凈值儲蓄以及風險承受度設計投資組合借貸償債規劃未規劃還款來源


  忽略借貸投資風險


  可能導致違約以未來的收入水平以及儲蓄能力決定可貸額度


  按計劃分攤還貸減輕壓力保險保障計劃視關係投保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9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3 | 只看該作者
  花大錢買小保險


  違約投保難獲理賠以生活保障需要來投保


  出險后能及時獲得賠償稅收稅收規劃繳了本不用繳的稅


  未善用免稅額度


  未利用節稅工具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善用基金、保險、信託等避稅工具整體面全方位規劃只考慮短期目標,忽略教育基金或退休金等長期項目考慮中長期目標


  確保退休后財務獨立,以過有尊嚴的晚年資料來源:《理財規劃實務》,台灣金融研訓院,1994年,第17頁。


  你可能不太願意理財的原因


  1?不願意儲蓄,財務緊張


  這種人通常都是「月光族」,他們習慣於超支,而且是負債纍纍,往往是真正的「負翁」。所以他們就沒有錢用於儲蓄、投資,永遠沒有辦法達到自己的財務目標。


  2?拖延、不關心或者沒有在意


  尤其是年輕人,認為自己有的是時間來為退休或子女教育基金做準備,不必現在馬上行動。拖延,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3?缺乏理財知識


  有些人因為缺乏理財知識而從未進行過任何的理財規劃。


  中國投資者的特點


  1?受中國傳統文化和習俗的影響


  ——節儉而愛儲蓄,有很高的儲蓄率;


  ——受封建小農意識的影響,社會信用意識不強;


  ——喜歡實業投資,而不喜歡虛擬投資;


  ——在財富形態上,偏愛硬資產,如房地產、珠寶等,忽視軟資產,如股票、期貨等;


  ——重教育投資。


  2?受傳統社會制度的影響


  ——長期以來個人財產權得不到嚴格的保護,降低了人們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創造財富的願望;


  ——對外人充滿戒心,不願露財,不願意把錢交給專門的理財顧問進行管理。


  美國人查理斯?卡爾森調查了170位美國的百萬富翁,總結了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行動步驟:


  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現實生活中六成以上的人連成為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沒邁出。


  第二步,制定目標。不論任何目標,要有計劃,堅定不移地去完成;


  第三步,把錢用於買股票或基金上。


  第四步,不要眼高手低,選擇績優股而不是高風險股。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使投資成為習慣。不論投資金額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若干年以後,就足以使你的財富超越美國2/3以上的人。


  第六步,堅持就是勝利。調查顯示,3/4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5年以上,將近4成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8年以上。


  第七步,把國稅局當成投資夥伴,合理利用稅收籌劃。


  第八步,控制財務風險。富翁大多過著很乏味的生活,工作固定,穩定性是他們的特色。


  第三節個人理財主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個人理財的主要內容


  1?投資規劃


  投資是指投資者運用自己擁有的資本,用來購買實物資產或者金融資產,或者取得這些資產的權利。目的是在一定時期內獲得資產增值和一定的收入預期。我們一般把投資分為實物投資和金融投資。實物投資一般包括對有形資產,例如土地、機器、廠房等的投資。


  金融投資包括對各種金融工具,例如股票、固定收益證券、金融信託、基金產品、黃金、外匯和金融衍生品等的投資。


  2?居住規劃


  「衣食住行」是人最基本的四大需要,其中「住」是投入最大、周期最長的一項投資。房子給人一種穩定的感覺,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感覺自己在社會上真正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買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很多人辛苦一輩子就是為了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買房前首期的資金籌備與買房后貸款償還的負擔,對於家庭的現金流量及其以後的生活水平的影響可以延長到十幾甚至幾十年。


  3?教育投資規劃


  「一定要對人力資本、對教育進行投資,它帶來的回報是強有力的。變化的中國需要增加人力資本投資。」2000年,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北大一次演講中爆出教育投資回報率高達30%時,很多人開始領略到這項投資的魅力。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有經濟學家把家庭對子女的培養看作是一種經濟行為,即在子女成長初期,家長將財富用在其成長上,使之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當子女成年以後,可獲得的收益遠大於當年家長投入的財富。1963年,舒爾茨運用美國1929年~1957年的統計資料,計算出各級教育投資的平均收益率為17?3%,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在一般情況下,受過良好教育者,無論在收入或是地位上,確實高於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同齡人。從這個角度看,教育投資是個人財務規劃中最具有回報價值的一種,它幾乎沒有任何負面的效應。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0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3 | 只看該作者
  4個人風險管理和保險規劃


  保險是財務安全規劃的主要工具之一,因為保險在所有財務工具中最具防禦性。保險不僅可以積累現金價值,還可以提供償債能力,當投保人發生風險且沒有時間在未來的歲月中繼續增加收入以償債的情況下,保險是唯一可以立即創造錢財的工具。保險也被形容成一種買時間的理財工具。


  5個人稅務籌劃


  個人稅務籌劃是指納稅行為發生以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涉稅事項做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稅和遞延納稅目標的一系列籌劃活動。美國開國元勛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只有兩件事情無法避免:一是死亡,二是納稅。」雖然納稅是每一個公民的法定義務,但納稅人總是希望儘可能地減少稅負支出。稅收規劃與投資規劃、退休規劃和遺產規劃一樣,是整個財務規劃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稅務規劃的首要目標就是確保通過各種可能的合法途徑,來減少或延緩稅負支出。


  6?退休計劃


  當代發達的醫療科學技術和極為豐富的物質文明帶給人類的最大好處,是人類的健康與長壽。目前中國人已經把「人生七十古來稀」,變成了「七十不老,八十正好」。美國人則喜歡用「金色的年華」來形容退休后的生活。事實上,許許多多老人進入60歲之後仍然身體健康,最新的生命科學技術有望使人類的壽命更加延長。在21世紀,人人可望長壽,「百歲老人」將不再稀罕。那麼,如何過一個幸福、安全和自在的晚年呢?這就需要較早地進行退休規劃。可以選擇銀行存款、購買債券、基金定投、購買股票或者購買保險等以獲得收益。以基金定投為例,若每月投資500元,基金每年的回報保持12%,假定你現在30歲了,投資到65歲為止,那麼35年後的本息合計為3215479?7元,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若你40歲了才開始以上投資,那麼65歲時的本息和是939423?3,相差二百多萬元,因此投資是越早越好。


  人口研究的數據顯示:2030年前後,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總數約為4億左右,相當於現在歐盟15國的人口總和。到2050年,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總數為4?5億,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總數為3?35億。我國贍養率越來越高(贍養率=退休職工數÷在職職工數),預計2005年~2010年,我國的贍養率將達到國際臨界點25%,2040年~2045年贍養率將超過45%。7?遺產規劃


  遺產規劃是將個人財產從一代人轉移給另一代人,從而實現個人為其家庭所確定的目標而進行的一種合理財產安排。


  遺產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幫助投資者高效率地管理遺產,並將遺產順利地轉移到受益人的手中。


  無論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一個人總不可能永遠不死。怎樣才能使你的財產最大限度地留給你的後人呢?當已經進入了重病期的時候,又怎樣來保證後續的治療費用呢?又有誰來為你的配偶和子女做好以後的安排呢?遺產規劃正好可以幫助你,給你一生的財產規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理財的範圍


  理財可以說是圍繞著一個「錢」字做文章,我們用這個「錢」字來表達理財的範圍,可以概括為:賺錢(收入)、用錢(支出)、存錢(資產)、借錢(負債)、省錢(節稅)、護錢(信託保險)。


  1?賺錢


  收入通常包括兩種——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


  工作收入指運用個人資源所產生的收入,包括薪金、傭金、獎金、自營事業所得等。


  理財收入指運用貨幣資源所產生的收入,包括利息、房租、股利、資本利得等。


  概念一:多種收入來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在20世紀70年代,一個家庭需要幾個收入來源才足以維生?一個就夠了。現在,很多家庭都有兩個收入來源,如:一份是固定工資,另一份是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如果沒有兩個以上的收入來源,很少有家庭還能生活得非常安逸。而未來,即使有兩個收入來源可能也不足以維生了。聰明的您,應該想辦法讓自己盡量擁有多種收入來源。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1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4 | 只看該作者
  富有的人很早就知道這個概念。如果其中一種收入來源出了問題,他們會有其他的收入來源來維持原來的生活水平。概念二:擁有多次持續性收入


  假設您已經決定要讓自己多擁有一種收入來源,您所想到的第一個方式可能會是找一份兼職的工作。但是,這並不是我所說的那種收入來源。我想您一定不願意再把自己的時間花在幫別人賣命上吧?您要的應該是一種可以屬於您自己的收入來源。


  財務收入來源可以分為兩種:單次收入和多次持續性收入。多次持續性收入是一種循環性的收入,是一種不管您在不在場,有沒有進行工作都會有金錢持續流進您口袋裡的收入來源。


  您每個小時的工作能得到幾次的金錢給付?如果您的答案是只有一次,那麼您的收入來源就屬於單次收入。最典型的就是工薪族,工作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不工作就沒有。自由職業者也是一樣,比如計程車司機,出車就有收入,不出車就沒有;演員,聽起來不錯,但也是演出就有收入,不演就沒有;還有很多企業的老闆,他們本人必須親自工作。他們的這些收入都叫單次收入。


  多次持續性收入則不然。它是在個人創業初期要努力和付出,但是當這個事業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后,有一天即使你不做了,還會有一套制度來保障你,可以憑藉以前的付出而繼續獲得穩定的經濟回報。


  第一種方式就是版稅。第二種方式就是銀行存款。存款到了一定規模,不用上班靠利息也能生活。第三種方式是投資理財。就是通過購買股票、基金、外匯、房地產等項目使你的財富升值。第四種就是特許經營。就像麥當勞、肯德基的老闆即使什麼都不做,每個月也能夠獲得全球所有加盟店營業額的4%作為權益金——因為你使用了它的管理模式,它可以重複性地獲取管理費用。


  富人的秘密,不在於他們擁有較多金錢,而是在於他們擁有時間自由。因為他們的收入來源都是屬於持續性收入,所以他們有時間可以將金錢花在他們想花的地方上。2?用錢


  一生的支出包括生活支出和理財支出。


  生活支出包括衣食住行育樂醫療等家庭開支。


  理財開支包括貸款利息支出、保障型保險費支出、投資手續費支出等。


  3?存錢


  當期收入大於支出產生儲蓄。儲蓄就是資產,也就是幫你用錢生錢,產生投資收益。


  4?借錢


  當現金收入小於現金支出就會出現借錢的行為。包括消費負債、投資負債、自用資產負債。


  5?省錢


  合法的少繳或延遲納稅,包括所得稅、財產稅和財產轉移的節稅規劃,可以使您最有效地發揮貨幣時間價值的作用。


  6?護錢


  預先通過保險或信託安排,使人力資源或已有財產獲得保護,或者發生損失時可以獲得理賠來彌補損失。


  第二章 個人理財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神奇的貨幣時間價值


  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當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貨幣比未來獲得的等量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眾所周知,今天一元錢的價值大於一年後一元錢的價值。首先是因為現在的一筆錢存到銀行或者買成國債,一年後起碼可以有利息收入。其次,通貨膨脹的因素。當人們進行投資或者借出資金時,肯定要考慮物價因素,通貨膨脹率越高,人們要求的回報就應該越高,以抵補物價上漲的風險。例如銀行的年利率是5%,若通貨膨脹率是10%,那麼你將錢存在銀行的實際收益率是-5%。因此你的收益不僅取決於銀行利率,還取決於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率越高,人們要求的回報率越高,才能得到補償。再次,投資總有各種不同的風險,投資的風險越大,回報率就必須更高才能吸引投資者。若購買債券的收益率是5%,購買股票的預期收益率也是5%,那麼人們就不會去買股票,因為股票的風險大於國債。除非股票能夠提供高於國債的回報率,比如可能會得到20%的回報,人們才有可能去購買股票。


  利息


  利率(interest rate)是資金的使用價格,是資金的借入者(債務人)為在一定時期內使用資金而支付給借出者的一種利益補償。由債權人讓度給債務人使用的初始資金稱為本金。債務人為使用本金而付出的代價是利息,通常表示為單位時間內(多以年計)一定本金的百分比。利率一般有單利與複利之分。單利指以本金為基數計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滾動計算下期利息。你今天存到銀行1000元,10年後能得到多少本息呢?假定年存款利率是3%,則10年後的本息和是:1000×(1 3%×10)=1300元。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2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4 | 只看該作者
  複利經過一定時間(通常為1年)將所生利息加入本金,逐年滾動計算利息的方法。


  例如你還是存入銀行1000元,若按照複利方法計算,10年後的本息和是多少呢?按照公式,本息和(F)=P(1 r)n=1000(1 3%)10=1343?9元


  按照單利還是複利計算,在長期存款中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你現在已經30歲了,正在考慮60歲退休后的養老問題,你打算每個月從你的收入中拿出300元進行投資,一直持續到你60歲退休。如果這300元是存入銀行,假定30年零存整取的利率是12%,不考慮其他,單利計算的結果是:


  3600×(1+12%)×30=120960元


  如果按照複利計算:300×(1+1%)360+300×(1+1%)360-1+……=1048489?24元,相當於單利法的8?7倍。因此,在回報率一定的前提下,採用單利還是複利,對於最後的結果有很大的影響。


  投資實務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利率給定的情況下,一筆投資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翻倍。所謂的「七十二法則」就是「以1%的複利來計息,經過七十二年以後,你的本金就會變成原來的一倍」。這個公式好用的地方在於它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年報酬率為5%的投資工具,經過約14?4年(72÷5)本金就變成一倍;利用報酬率12%的投資工具,則僅需六年左右(72÷12),就會讓一塊錢變成二塊錢。


  因此,如果今天你手中有100萬元,運用了報酬率為15%的投資工具,你便可以很快知道,經過約4?8年,你的100萬元就會變成200萬元。


  同樣的道理,若是你希望在十年內將50萬元變成100萬元,就該找到報酬率至少在7?2%以上的投資工具來幫助你達到目標;想在七年後本金加倍,投資率就應至少為10?3%才行。


  雖然利用七十二法則不像查表計算那麼精確,但也已經十分接近了。因此如果你手中少了一份複利表時,記住簡單的七十二法則,或許能夠幫你不少的忙。使投資翻倍的時間長度利率(%)七十二律準確值41817?67514?414?2161211?9710?2910?24899?01107?27?271266?121844?19 現值與貼現


  一個簡單的利息問題包括以下四個基本量:你初始投資了多少錢、你投資時間的長度、投資的回報率、投資結束你獲得了多少本息和。眾所周知,一年後的一元錢和現在的一元錢,其價值是不同的。一年後的一元錢價值較低,而現在的一元錢可以存入銀行,等一年後可以獲得超過一元的償付。下面我們介紹現值和終值的計算:


  1?複利終值和現值的計算


  假設利率為5%,你準備拿出1萬元進行投資,一年後,你將得到10500元。10500元就是投資結束時獲得的價值,被稱為終值。


  利息收入:(10000×5%)=500


  本金投入:(10000×1)=10000


  全部收入:10500


  算式為:10500=10000×(1 5%)


  假設利率為5%,你想保證自己通過一年的投資得到10萬元,那麼你的投資在當前應該為95238?1元。這95238?1元就是必須投入的初始資金價值,它被稱為現值,即100000=95238?1×(1 5%)。


  假設年利率為12%,今天投入5000元,6年後你將獲得多少錢?用單利計算的結果怎樣?複利計算的結果怎樣?


  用複利計算是:5000×(1 r)t=5000×(1 12%)6=9869?11元


  用單利計算是:5000×(1 t×r)=5000×(1 6×12%)=8600元


  複利和單利計算之間的差異為:9869?11-8600=1269?11元


  例如:假設你三年後需要2萬元來支付讀研究生的學費,投資收益率是8%,今天你需要拿出多少錢來投資?


  已知終值(2萬)、利率(8%)、投資時間(3年),那麼現值是:


  20000=現值×(1 8%)3


  現值=20000÷(1 8%)3=15876?64元


  例如:假設你現在21歲,每年收益率10%,要想在65歲時成為百萬富翁,今天你要一次性拿出多少錢來投資?


  1000000=PV×(1 10%)44


  PV=1000000÷(1 10%)44=15091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3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5 | 只看該作者
  當然,我們忽略了稅負和其他因素,但是現在你需要的是籌集15091元!案例1


  富蘭克林死於1790年。他在自己的遺囑中寫道,他將分別向波士頓和費城捐贈1000元,捐款將於他死後200年贈出。1990年時,付給費城的捐款已經變成200萬,而給波士頓的已達到450萬。請問兩者的年投資回報率各為多少?


  對於費城的年回報率,有以下算式:


  1000=2000000÷(1 r)200


  (1 r)200=2000?00


  r=3?87%?


  同理我們可以得到波士頓的年投資回報率為4?3%?2?年金終值和現值的計算


  如果你採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一台電視機,期限36個月,每月月底支付400元,年利率為7%,那麼你能購買一台價值多少錢的電視機呢?


  PV=4000?07÷121-1(1 0?07÷12)36=12954?59元


  如果你想買一輛價值25000元的二手車,首付10%,其餘部分銀行按12%的年利率給你貸款60個月,你的月供是多少?


  你借貸的總額是90%×25000=22500,這是貸款的現值,月利率為1%,連續計複利60次:


  22500=C×{1-\[1÷(1 1%)60\]}÷1%


  =C×{1-0?55045}÷1%


  =C×44?955


  C=22500÷44?955=500?50元(每月)


  例如你今後3年的學費是每年20000元,每年年底支付。你今天將一筆錢存入年複利率為8%的銀行賬戶,這筆錢應該是多少才能正好支付你今後三年的學費?


  PV=20000÷(1 8%) 20000÷(1 8%)2 20000÷(1 8%)3


  =18518?52 17146?77 15876?65


  =51541?94元


  例如你現在已經40歲「高齡」了,才想起考慮養老問題,也想在65歲時成為百萬富翁。如果你的投資年複利率為10%,從現在(年底)開始每年投資一筆等額款,直至65歲。這筆等額款為多少?


  100萬元=C×\[(1 10%)25-1\]÷10%


  C=1000000÷98?34706=10168?07元


  如果你的投資年複利率為20%,這筆等額款為


  100萬元=C×\[(1 20%)25-1\]÷20%


  C=1000000÷471?9811=2118?73元


  第二節你到底能夠承擔多少風險


  本節關於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承受度的討論參見:《FQ理財專家》,林一鳴著,香港經要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3月。


  若一項行為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結果而不可以事前預測,即存在風險。你的收入每月1000元,還要養活妻小,你能夠進行股票或者地產投資嗎?你把辛辛苦苦積攢的小金庫投到了股票上,你能夠容忍你的股票跌到多少?是10%還是可以血本無歸?每個人或家庭承受風險的程度不同,這取決於你的年齡、家庭狀況、職業、性別等。


  影響投資風險承受度的因素


  1?年齡


  如果我們把一生中可用來投資的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過去的儲蓄,另一部分是未來的儲蓄,以40年工作期作為累積儲蓄的年限。年齡愈大者,過去儲蓄的部分越大,未來的儲蓄部分越小。過去的儲蓄累積為現在的資產,是現在承受風險的部位;未來的儲蓄可當作現在的資產的價值折現后往下攤平的本錢。


  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過去的儲蓄少,表示現在承受風險的部位低;未來的儲蓄部分大,表示可往下攤平的本錢多,因此可以承擔較高的風險。而將要退休的年長者,承擔風險的部位低,無法承擔高風險。因此,退休理財以固定利息或保本型投資工具為主,不宜承擔太高風險。


  年齡與投資股票比例:以100歲為人的一生來計算,30歲可以將70%的錢用於投資股票,30%的錢用於存款;而到50歲可以將50%的錢投資於股票,50%用於存款。


  冒險型投資者可以在原有比率的基礎上再加上20%;


  積極型投資者可以在原有比率的基礎上再加上10%;


  保守型投資者可以在原有比率的基礎上再減去20%;


  消極型投資者可以在原有比率的基礎上再減去10%;


  穩健者則維持在原有比率不變。


  如20歲的積極型投資者可以將90%的錢投資於股票,80歲的保守型投資者的資產應該100%放在銀行里。2?資金需要動用的時間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4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5 | 只看該作者
  資金需要動用的時間離現在越遠,愈能承擔高風險;若短期內就要使用的錢,則不宜做高風險的投資。經濟周期波動、利率的複利效果等因素只有在長期的投資中才能產生大的效果,而對短期投資的意義不大。


  (1)理財目標的彈性


  理財目標的彈性愈大,可承擔的風險也越高。若理財目標時間短且完全無彈性,則保本保息應是最佳選擇。例如將風險高、收益大的投資項目所得用於旅遊計劃,若成功,就好好旅遊一下;若失敗,最多不去旅遊。彈性比較大,容易承受較高風險。


  (2)投資人主觀風險偏好


  每個人的冒險性格天生就有高低之分,可以承受風險的程度也不一樣。「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是極高的修養。


  風險承受度也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考查:


  風險承受能力個人或家庭可以承受風險的能力,這與年齡、性別、家庭狀況等有關。如一個結婚的人以及有孩子的家庭,風險承受能力會比單身的人低。


  風險承受態度你是怎樣看待風險的,屬於冒險型的、積極型的、穩健型的?中性的還是保守型?不同風險類型的人在進行投資的時候選擇的投資組合會有很大差異。例如保守型的人可能把錢全存到銀行,而冒險型的人可能將大部分積蓄都投放在股票上。


  和信企業集團是台灣排名前5位的大集團,由和信企業集團會長辜振甫和台灣信託董事長辜濂松領軍。外界總想知道這叔侄倆究竟誰比較有錢。有錢與否其實與個性有很大關係。辜振甫屬於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屬於急驚風型。辜振甫的長子——台灣人壽總經理辜啟允非常了解他們,他說:「錢放進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來了,但是放進辜濂松的口袋就會不見了。」因為辜振甫賺的錢都存到銀行,而辜濂松賺到的錢都拿出來投資。結果是:雖然兩個人年齡相差17歲,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資產卻遙遙領先於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如何去理財。 風險承受能力測驗


  這是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研製的一個測驗題:


  1?你的年齡為


  A?25歲或以下;B?26歲到35歲;C?36歲到45歲;


  D?46歲到55歲;E?56歲到65歲;F?66歲或以上。


  2?你的婚姻狀況


  A?單身;B?已婚;C?離婚。


  3?你有多少個孩子


  A?沒有;B?一個;C?兩個;D?三個;E?四個以上。


  4?你的教育程度


  A?小學;B?中學;C?專科或中專;D?大學或以上。5?若把你所有的流動資產加起來(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等),減去未來一年內的非定期性開支(例如結婚、買車等),約等於你每月薪金的多少倍?


  A?20倍以上;B?15?1到20倍;C?10?1到15倍;


  D?5?1到10倍;E?2?1到5倍;F?2倍以下。


  6?你估計五年後的收入會較現在增長多少?


  A?50%以上;B?30?1%到50%;C?20?1%到30%;


  D?10?1%到20%;E?0?1%到10%;F?收入不變或下降。


  7?你平均每月的支出占收入多少?


  A?100%以上;B?80?1%到100%;C?60?1%到80%;


  D?40?1%到60%;E?20?1%到40%;F?20%以下。ABCDEF11486420212063179420402465151296306181410520702481218專家分析:


  81分或以上:由於你沒有多少財務上的負擔,可以很輕鬆地接受高於一般的風險,以賺取較高的回報。


  61~80分:你只有少量財務上的負擔,能夠接受較高水平的風險,對於比平均風險略高的投資項目均可以接受。


  41~60分:你接受風險的能力屬於一般水平,可以接受普通程度的風險。


  21~40分:由於你個人負擔較一般人為重,故此接受風險的能力亦屬於偏低,不可接受太高風險的投資項目。


  20分以下:你接受風險的能力屬於極低水平。因為你擁有沉重的負擔,投資組合中應取向低風險型投資項目。


  風險承受態度測驗


  1?某大企業想邀請你任職公司部門主管,薪金比現在高20%,但你對此行業一無所知,閣下是否考慮接受這個職位?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5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6 | 只看該作者
  A?不用想便立即接受;B?接受職位,但卻擔心自己未必能應對挑戰;C?不會接受;D?不肯定。


  2?你獨自到國外旅行,剛巧碰到一個十字路口,你會選擇冒險試行其中一條路線,還是向其他人問路?


  A?自己冒險試行;B?向他人問路。


  3?你去看魔術表演,魔術師邀請觀眾上台參與表演,你會否立刻上台?


  A?會;B?不會;C?視情況而定。


  4?你認為買期指會比買股票更容易獲取利潤:


  A?絕對是;B?可能是;C?可能不是;D?一定不是;E?不肯定。


  5?若你需要把大量現金整天攜帶在身的話,你是否會感到非常焦慮:


  A?非常焦慮;B?會有點焦慮;C?完全不會焦慮。


  6?你於上星期用50元購入一隻股票,該股票現在升到60元,而根據預測,該只股票下周有一半的機會升到70元,另一半機會跌到50元,你現在會:


  A?立即賣出;B?繼續持有;C?不知道。


  7?同樣的情況,你於上周用50元購買的股票現在已經跌到40元,而你估計該只股票有一半的機會於下周回升到50元,另一半機會繼續下跌到30元,你現在會:


  A?即刻賣出;B?繼續持有;C?不知道。


  8?當你作出投資決定時,以下哪一個因素最為重要?


  A?保本;B?穩定增長;C?抗通脹;D?短期獲利;E?獲取高回報。


  9?哪一個因素最不重要?


  A?保本;B?穩定增長;C?抗通脹;D?短期獲利;E?獲取高回報。ABCDEF11511062110311054752035037601377014780371013997420專家分析:


  81分或以上:你是一位冒險型投資者,對任何有賺錢機會的項目都會勇於參與,喜歡追尋冒險的刺激感。


  61~80分:你是一個進取型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項目有信心,能夠接受較高水平的風險。


  41~60分:你是一個穩健型投資者,願意接受一般程度的風險,目的是獲取穩健的收益。


  21~40分:你是一個保守型的投資者,忍受風險的程度比一般人低,投資時不願意碰運氣,也不願意冒風險。


  20分以下:你是一位無風險型投資者,不願意接受任何風險,願意做無風險的投資。


  風險承受能力與態度的相互配合


  不知你是否是一個愛冒風險或是可以冒險的人?你可以用下面的公式進行計算。


  分數=風險承受態度-風險承受能力


  高於21分或以上:你風險承受的態度比你風險承受的能力高,說明你雖然敢於冒險,但最好做好風險管理,或投資一些低風險的產品。


  高於6分到20分:你風險承受的態度比你接受風險的能力略高,應該增加一些低風險的投資。


  相差5分以內:兩者基本吻合,保持現有組合。


  低於6分到20分:你風險承受的態度較能力略低,事實上你有頗強的承受風險的能力,可以在組合中增加一些風險較高的投資,以獲得更好的回報。


  低於21分或以下:態度和能力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你心理上不願意接受風險,會錯過不少的投資機會,你應該增加一些高風險的投資。張先生是一名律師,40歲,已婚,且有一個孩子,是一個中產階級。張先生愛冒風險,在他的投資組合中,擁有市值70萬元的股票,30萬元的股票型基金,另外有數萬元的銀行存款。張先生應該如何設計自己的投資組合呢?


  根據張先生的個人資料,電腦評估的結果是:


  風險承受能力:46分——穩健型投資者;


  風險承受度:70分——進取型投資者。


  兩者相差較大,應該調整戰略。在投資組合中增加低風險的投資,比如:購買國債20萬元、債券型或貨幣型基金20萬元、定期存款15萬元、活期存款5萬元、股票型基金20萬元、保險10萬元、股票10萬元。


  李先生是一位大學教授,手頭現在有50萬元的現金,打算進行為期一年的投資,他打算從以下投資中選擇一項:


  1?銀行定期存款,年利率1?5%;


  2?購買國債,年利率2?5%;


  3?一年期100%的保本基金,根據基金公司以往的業績估計,可能5%的機會獲得20%的回報,25%的機會獲得5%的回報,70%的機會是保本。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6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6 | 只看該作者
  哪項投資更好?


  保本基金的預期回報率=20%×5% 5%×25% 0%×70%=2?25%


  所以,購買國債最合算。


  1?你對金錢的慾望有多強烈?


  你向朋友要了一株樹苗,種在花園裡,在你想象中,它在幾年後會長成什麼樣子?


  A?開花絢麗的樹;B?結滿果實的樹;C?茂盛挺拔的樹;D?枯死了。


  答案:


  A?重視美形、美感,屬於唯美派。清心寡欲,不貪婪,對家財多不大在意。


  B?物慾熏心,是現實主義者。愛生財,無長遠計劃,善於搶短線,謀取眼前利益。


  C?穩健、紮實,是理想派。穩紮穩打,計劃周詳,不冒險,不躁進,不做寅吃卯糧的事。


  D?憑直覺行動,不請教,不磋商,好一意孤行。對金錢的慾望很強烈,但不知努力,只做一日暴富的美夢。2?你會成為大富翁嗎?


  你期盼已久的新房要裝修了,你會在哪一部分投入最多?


  A?淋浴室的浴缸、馬桶;B?卧室的床;C?客廳的沙發、開關;


  D?廚房和梳理間。


  答案:


  A?你是那種最有可能成為大富翁的人,儘管你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大富翁,你的財運不錯,總能找到賺錢的門道。


  B?你有上流社會的品位,天生好命。即便你成不了大富翁,也是衣食無憂。


  C?你要學會把握你天生的財富運,不過可別一直偷懶,放棄進財的機會。


  D?你看起來很像大富翁,可惜偏偏不是,但改變一下你的工作態度,也可能會有轉機。


  第三節生命周期與理財規劃


  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財方法


  每個人的際遇不同,人生目標也有很大的差別。在我們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以前大多是依靠父母供養,雖然有些年輕人也許有一定的收入,但是父母的供養還是我們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從學校畢業以後的人生,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事業起步者;2?新婚人士;3?為人父母;4?事業有成;5?準備退休。


  為什麼我們要分析人生不同的階段,作為我們理財規劃的依據呢?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與人生階段密切相關,而且資產負債水平也與人生階段有密切關係。表2-1可以看到每個人生階段的不同特徵。


  表2-1人生不同階段的特點


  人生階段 年齡範圍 特徵


  事業起步者 20—25 剛參加工作,收入不高,但沒有財務和家庭負擔,可承受較大風險。


  新婚人士 26—35 經濟上會以家庭為中心,穩定為主,財務開支變大,例如買車、購房等。


  為人父母 30—40 孩子成為生活的重要部分,開支大增,要建立教育基金,考慮未來的教育開支。


  事業有成 40—50 事業達到高峰,人生進入穩定階段,累積的財富投入到穩定增長的項目中。


  準備退休 50—60 集中準備退休生活,累積足夠的退休金以安享晚年。


  1?第一階段——事業起步者


  雖然離開學校已有些日子了,但對當時的生活仍然十分嚮往,那時輕鬆自如,無憂無慮,我們是父母辛勤賺錢的消費者,真的像花公款一樣瀟灑!但是一畢業,情況完全轉變,人生掀開新的一頁。收入不高,負擔也不多,工資升幅快。這一階段,我們鼓勵你早儲蓄,可考慮每月定期儲蓄一筆資金,養成定期儲蓄的好習慣。


  不少年輕人有個錯誤觀念,認為自己年輕,可以投資冒險,虧了可以從頭再來。我們奉勸你不要投機過度,不要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態度,端正自己的投資態度;分散風險,適當投資;多閱讀有關投資的書籍,豐富自己的投資知識;總結投資經驗,才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


  消費時不要圖虛榮,刻意追求名牌。及時行樂,將來如何生活?難道要當孤獨的老太婆?還是收垃圾的窮老頭?


  假如你每月儲蓄2000元,開始投資的年齡為20、30、40、50歲,每年的回報率8%,到60歲時金額是多少呢?代入年金終值計算公式:


  FV=C(1 r)T-1r


  C=2000,r=8%÷12=0?6667%,T在你20歲時為40×12=480,30歲時=30×12=360,以此類推,計算FV即60歲時的收益。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7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6 | 只看該作者
  開始年齡 60歲時收益


  20 6982016


  30 2980719


  40 1178041


  50 365892


  因此理財是越早越好,年輕時開始儲蓄,就算每月的金額很少,退休時所得的回報還是相當可觀的。


  起步者的理財策略


  風險承受能力:中至高


  資產值:低


  負債值:低


  理財策略:多學習、運用各種理財工具,努力做好分析;雖然可冒險,但要量力而行;避免過度消費;開始儲蓄,積少成多。


  2?第二階段——新婚人士


  結婚可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當你在婚禮上說「我願意」,那種喜悅是無法形容的。新婚固然幸福,但也必須為將來理財。


  婚後的十年是一生中最充實、最忙碌、最多事的一個階段。第一次買車、第一次購房、第一次請保姆、第一次買保險、第一次有小孩、第一次替孩子選學校、第一次搬家……支出大幅度上升。


  新婚人士要解決好以下問題:


  (1)居住:租還是買?每個人情況不同,環境也在變化,應該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


  (2)未來目標的確定:估計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定下目標,分清輕重,逐步達到。


  (3)收支預算:作好每月的收支記錄。


  (4)投資取向:決定理財的投資目標。


  新婚人士的理財策略


  風險承受能力:中


  資產值:低


  負債值:中至高


  理財策略:設定好未來目標,計劃好資源分配;作好預算,建立理財大計;小心用錢,量入為出;夫妻協調,互相配合。


  3?第三階段——為人父母


  養兒育女是人生的一個重要任務。當今社會,把一個小孩撫養成人,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除了費心費力外,各種開支,比如參加補習班、興趣班,教育經費高得驚人。


  進入中年之後,各種開支逐步增加,供房、老人、孩子……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就算是節衣縮食,也要讓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


  由於通貨膨脹和費用增加,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費用較低,隨著他(她)年齡的增長,所需要的費用會越來越多,因此,要想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從孩子一出生就必須進行規劃。


  為人父母的理財策略


  風險承受能力:中


  資產值:中到低


  負債值:中至高


  理財策略:控制消費、量入為出;為子女建立教育基金,越早越好;家長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如何管好錢,用好錢;購買保險,以備不時之需。在這裡,要涉及一個公式——投資的實際增長率:


  投資的實際增長率=(1 名義投資增長率)÷(1 通貨膨脹率)-1


  例如:張太太希望為女兒儲備教育基金,以供她十年後上大學之用,如果今天上大學的費用是50000元,投資基金的回報率是10%,通貨膨脹率是5%,實際投資回報率=(1 10%)÷(1 5%)-1=4?76%。若十年後費用不變,則今天的投資額應為:50000÷(1 4?76%)10=314062元


  4?第四階段——事業有成


  四十歲前是人生積累經驗的時期,四十歲后將是鞏固的階段。經過二十年辛勤忙碌,你在事業上已經有一定的高度,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就是讓財富獲得穩定的增長。工作收入穩步增長,而儲蓄和投資收入也能不斷上升,此時你就應該對你的退休作出計劃。另外,孩子已經長大,父母已經退休,你或許有時間進行旅遊,同時要做好身體保健和檢查。


  事業有成者的理財策略


  風險承受能力:低至中


  資產值:中至高


  負債值:低至中


  理財策略:在每月的收入中,從儲蓄和投資得到的收益比例將會增加;更依靠錢賺錢帶來的收入;加快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應騰出更多的時間享受人生;做好保險計劃,特別是健康保險計劃。5?第五階段——準備退休


  「養兒防老」,今天來看不太現實,並不是兒女不孝,而是因為子女本身已經負擔沉重,因此應該早做退休打算。隨著人的平均壽命的延長,人的退休生活將要佔到整個人生的三分之一。準備退休者的理財策略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8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12 13:17 | 只看該作者
  風險承受能力:低


  資產值:高


  負債值:低


  理財策略:由於即將退休,所以應為未來準備好大部分退休金;若退休金尚未足夠,應儘快改變策略,調整計劃;投資回報將成為收入的主要來源;計劃好退休生活,享受一個安樂的晚年。綜上所述,理財必須根據人的生命周期的各階段目標進行合理的計劃和安排。有關人生不同階段理財規劃的優先順序,可參見表2-2


  人生階段 理財目標 理財規劃優先順序


   1.租賃房屋 1.職業規劃


   2.滿足日常支出 2.現金規劃


  事業起步者 3.償還教育貸款 3.大量投資規劃


   4.儲蓄 4.大額消費規劃


   5小額投資積累


   1。購買傢具、房屋 1.急用款項規劃


   2.子女智力開發及營養 2.房產規劃


   3.減少債務 3.保險規劃


  新婚人士和 4.建立應急基金 4.現金規劃


  為人父母 5.增加收入 5.大額消費規劃


   6.購買保險 6.稅務規劃


   7.建立退休基金 7.子女教育規劃


   8.儲蓄


   1.購買房屋、汽車 1。子女教育規劃


   2.子女教育費用 2。保險規劃


  事業有成 3.分散投資 3.投資規劃


   4.增加收人 4.退休規劃


   5.購買保險 5.現金規劃


   6.養老金 6.稅務規劃


   1.提高投資收益穩定性 1.退休規劃


   2.養老金 2.投資規劃


  準備退休 3.保險財產安全 3.稅務規劃


   4.資產傳承 4.現金規劃


   5.資產傳承規劃


  理財價值觀


  (一)你是哪種類型的投資者


  在理財規劃上,我們把決定理財目標優先順序的主觀效用函數,叫做理財價值觀。


  在家庭理財上,最先滿足的現金流量有三項:


  1?日常生活基本開銷:一定要先填飽肚子,才能再考慮其他理財目標。


  2?已有負債的本利攤還支出:消費貸款、房屋購置貸款等。


  3?已有保險的續期保費支出。


  以上三種支出合計為固定支出或義務性支出。收入高於義務性支出的部分就是選擇性支出。哪些支出能給個人帶來的效用較高就會偏向該支出,這是以現金流量方向衡量的理財價值觀。


  選擇性支出可以選擇現在消費,提升當前的生活質量,使其高於基本水準。也可以選擇儲蓄,當作支應未來消費的財源。未來消費可以按照人生三大理財目標:購屋、子女教育與退休來劃分,由此可以劃分出四種典型的理財價值觀,分別以「螞蟻族」、「蟋蟀族」、「蝸牛族」、「慈愛的烏鴉族」命名。


  1?螞蟻族——先犧牲后享受


  特點是高儲蓄率。這類人如同螞蟻,為了準備過冬而辛勤勞作,一輩子忙忙碌碌。他們不注重眼前享受,努力賺取高收入,將選擇性支出投向儲蓄,維持高儲蓄率,迅速積累財富,期待未來的生活品質能得到提高。後果可能是人生苦短,在青春時過於苛求自己,沒有時間享受生活。


  2?蟋蟀族——先享受后犧牲


  猶如那隻夏天整日唱歌嬉戲、嘲笑螞蟻不會享受的蟋蟀,到了冬天因無糧而餓死。蟋蟀族的價值觀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注重眼前享受,將大部分選擇性支出用於現在的消費上,只顧提升當前的生活水準,未來靠政府或兒女,只要不餓死就好了。


  3?蝸牛族——背負不嫌苦


  蝸牛族泛指對擁有自己的房子心理效用高的一族,他們為了擁有房子不惜節衣縮食,哪怕高額負債,收入扣除房貸后所剩無幾、生活水平一般也在所不惜。義務性支出以房貸為主,對於沒有房子的他們來說,儲蓄的重要目標就是購房。


  4?「慈愛的烏鴉」族——一切為兒女著想


  現在的消費投在子女教育上的比重偏高,或儲蓄的動機是以獲得子女未來接受高等教育儲備金為首要目標者,就像烏鴉媽媽擔心小烏鴉挨餓受凍的心情。由於太多投資於兒女教育,自己留下不多的退休金會影響未來的生活水準。


  (二)理財價值觀與投資策略


  以上四種價值觀的理財方式的差異也是比較大的。


  螞蟻族先犧牲后享受,注重退休后的生活品質,因此靠儲蓄就能完成理財目標。但也不能太保守,也應投資於一些收益較為穩定的基金或股票,或者購買養老保險,達到個人收益最大化。


  蟋蟀族是先享受后犧牲,這部分人要注意在及時享樂的同時,不要忘了老有所養,要有一定的儲蓄投資計劃及保險計劃,以能夠在晚年做到財務獨立。


  蝸牛族以購買房屋作為最主要的理財目標,然而,如果在這一目標上耗用太多的資源,必將影響其他目標的實現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這部分人要充分考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還貸能力,還要注意購買房屋保險。


  慈愛的烏鴉族以子女教育成長作為最重要的人生目標,這部分人要注意留一些資源給自己。對於花費較大的子女教育項目要做好長期準備。應該投資於一些中長期的收益比較穩定的金融產品。


  表2-3不同理財價值觀與理財方法的比較


  螞蟻族——先犧牲后享受


  順水推舟完成儲蓄美夢


  投資——穩定的基金或股票


  保險——養老保險或投資性保險


  蟋蟀族——先享受后犧牲


  喚起需要,強迫最低額儲蓄


  投資——穩定基金或股票


  保險——基本需要的養老保險


  蝸牛族——為房子節衣縮食


  以基金準備購房


  投資——中短期看好的基金


  保險——房產保險


  慈愛的烏鴉族——為兒辛苦為兒忙


  以基金準備兒女教育基金


  投資——中長期表現好的基金保險——子女教育年金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32
19
kenxxr 發表於 2007-7-17 11:04 | 只看該作者
GOOD!學習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1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20
k1843 發表於 2007-7-24 12: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5: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