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2年,為該發動機而度身設計應用的車型終於發布了XJ12。XJ12堪稱是一項更為完美的成功,它在很多方面都比XJ6要出色,後者只是對原有基礎上的改進,而前者卻是徹底的革新,這是里昂斯爵士最巔峰的成就。那些價格最為高昂的跑車,其操控性能未必如它光鮮的外觀一般出色,而在確保性能絕佳的情況下,里昂斯便致力於在外觀上向最高價格的跑車看齊。他現在出產的跑車在你所能想到的各個方面,包括外型、性能、內飾、舒適度以及傳統材料的使用等等,都對其他聲名顯赫的汽車生產商們造成了極具威脅的價格競爭。毋庸置疑,XJ12的性能堪稱完美。捷豹現在可以理直氣壯地聲稱XJ12是世界上迄今生產出廠的最快的四座式跑車,其最高時速將近140英里/小時,同時在7.4秒內的啟動加速度可達60英里/小時。
XJ12中有一款稱為戴姆勒雙六型(Double-Six)於1972年9月推出(此時戴姆勒已被捷豹收購)。這一款車比原本的XJ12車身長四寸,因為捷豹的XJ12遭人非議的一個缺點就是其車尾稍顯狹窄,因此戴姆勒雙六型(Double-Six)進入市場后反映良好,所以次月,捷豹的後繼XJ12就乾脆也推出普及型的長軸距車型,叫做XJ6L和XJ12L(L指加長型)。
1972 年,71歲的里昂斯爵士退休並將捷豹移交給了Lofty England。在當時,公司已生存了50 年左右,並且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受矚目的汽車公司。里昂斯這個略微有些「專制」的人,在行業的前沿一手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商業帝國和一件廣受擁戴的產品。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商人, 也是他那個時代的最卓越的設計師之一。他的大多數設計經受了時間的考驗,同時更是他對20世紀汽車歷史發展的特殊貢獻。
1973年,新二系列的XJ車款在外觀上進行了一番改進便在法蘭克福車展上被推出了,在稍事修改之後有第三系列的XJ車款推出以承接第二系列的霸業。
同樣在法蘭克福車展上, 捷豹發布了一款新的車型樣式。這就是格外時髦的XJ 雙門跑車。基本的車身外殼經改造,成了雙門式、無窗架的結構。由於沒有了中央的窗柱用來支撐車窗,門玻璃和后四分之一窗口就能降低方位,這樣就具有了完全無柱支撐的效果。擁有這一外觀的XJ6C和XJ12C(C代表Coupe)看起來非常賞心悅目且頗具運動感。造型美觀的雙門跑車在僅生產了相當少的數量之後, 捷豹就於1977 年11月無奈地決定中斷製造這一短軸距、貝殼式的車型,而集中力量生產長軸距版本的豪華轎車。
捷豹公司為代表英國禮蘭公司出征歐洲轎車冠軍聯賽(ETC)的Broadspeed團隊,準備了兩部XJ V12跑車作為其比賽用車。儘管任用了像Derek Bell之流的頂級車手,但由於缺乏改進,該車在1976年並未取得成功。與此同時,在美國, E-Type V12在賽場上的表現卻頗具衝擊力,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Bob Tullius旗下的44小組成功地闖進由美國賽車俱樂部舉辦的冠軍聯賽和MG聯賽,以事實證明了其捷豹的E系車無與倫比的競爭實力。捷豹決定贊助在東海岸的44小組,而在西海岸則贊助一個連續幾年在MG聯賽中獲勝的車手Joe Huffaker。E-Type在其各自的區域性聯賽中稱霸長達二年之久,打破了雪佛蘭Corvette車型在這方面的霸主地位。1975 年,Tullius輕鬆地贏取了B級錦標賽冠軍。把這一歷史放到全局中來看,還是值得回味的,因為雪佛蘭Corvettes在先前的17年中贏得了14次冠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E-Type在1974年年底就停止了生產,而這種比賽的勝利恰恰證明了1961年的設計是如此之先進。當時生產出的約70,000輛最著名的跑車中有中近60%被運往美國。在美國,E-Type由原來的跑車被改裝成了更近似於大型賽車的樣子,這其中美國的法規起了決定性作用。
在1975年9月發布的XJ-S是以XJ系列為基礎發展出來的跑車型。XJS的血緣擁有悠久的歷史,跟捷豹車廠第一部出產的車子SS Jaguar 90一樣,有一點像是供大型車賽出賽用的車子,而不像是一部跑車,儘管一部分人對新車的整體外觀形象持有爭議, 但它的配置卻無可挑剔。它採用噴油式V12 發動機,使得該車的性能極其出色。6.9 秒內可完成0-60英里/小時的加速,最高時速達到了150英里/小時。該車的做工更為精細,靜音性能也大為提高,達到了高級豪華車型的標準,並將車內空調作為標配。最初,手動或自動變速都是可選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手動變速被捨棄不用了。
隨著XJ-S 的出現,44小組開創了參與Trans-AM專業車賽的先例。在1976的幾次試探性的出征顯示了捷豹在該項賽事上的潛力,接著一個針對1977賽季的完整計劃便出爐了。44小組用他們的XJ-S與眾多保時捷車型相抗衡,當時最新款的XJ-S車能達到540制動馬力, Tullius以甲級Trans-AM聯賽冠軍的戰績結束了這個賽季。第二年,Tullius開著一輛全新的配備有560制動馬力的輕便型賽車贏得了最後7站比賽並再度奪魁。XJ-S的設計師Brain??Fuerstenau也參加了1977年的比賽中最後三次賽事, 並同樣為捷豹贏取了製造商冠軍。
在1979年,XJ的第三系列在原來第二系列的基礎上得到了精細的重設,其車頂輪廓更顯平緩,玻璃區域更為擴大,使該車呈現出更為明快的線條外觀。再加上改進了的輔助設施使得車型更具時尚的視覺效果,並拓寬了後座的空間高度。這一車型樣式幾乎堪稱永恆的經典了。
1979-89 XJ40及車賽
1980年,John Egan被任命作為主席和執行總監,標誌著捷豹進入了一個新紀元。Egan在汽車行業的職業生涯始於通用汽)、其後又曾供職於凱旋汽車、Unipart(英國禮蘭汽車)以及其他公司。
在七十年代晚期,捷豹的質量相比以往有所下滑。因此,Egan眼下的首要目標就是恢復消費者對這一英國大牌的信心。他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著努力,使得捷豹的需求量又大幅度回升,在美國尤為明顯。捷豹的樣式風格幫助公司立於不敗之地,並鞏固了現有客戶的品牌忠誠度。
但是,70年代的石油危機反而為捷豹提供了又一個發展契機。捷豹在1981年宣布為V12發動機開發了一款新型的高效能汽缸蓋。這些是建立在瑞士工程師Michael May所提出的原理之上,捷豹的工程師們花了5年時間將其應用於V12發動機。這一改動的結果是耗油量大為減少,使得裝配了V12發動機的轎車和XJ-S跑車在油耗意識相當敏感的80年代佔據了極其顯著的優勢。XJ-S當時最快能達到155英里/小時,在時速維持在56英里/小時的穩定狀態下,一加侖的油可維持27英里。毫無疑問,捷豹的這款配備了自動變速的車絕對是世界上最快的車。
此時,捷豹也正在尋找一種新的六門式汽缸來取代老舊的XK配置。捷豹早有意向為V12發動機開發一個V8版本或者甚至製造一個六門式汽缸,而把發動機一分為二。但是這些想法都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所以在工程總監Jim Randle和動力部首席工程師Trevor Crisp的領導下,捷豹的工作團隊著手開發一款全新的設計。在多次試驗之後,他們決定給新的直列式六門發動機配備兩種機蓋。高性能版本會採用四個閥門的配置,而經濟型版本則採用V12的引擎蓋。
新款發動機被命名為AJ6,捷豹為此投入了超過2千1百萬英鎊的投資。其排量為3580cc,垂直傾斜度為158度。裝有24閥的引擎蓋將車子提升到了225制動馬力,與當時使用的3.4升、162制動馬力的XK發動機相比,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另外,由於新型的AJ6採用鋁製材質,其重量減輕了約30%。AJ6早先的開發意圖是為了打造一款全新的轎車車系,但按照捷豹的傳統做法,它最初於1983年9月搭載在XJ-S上。六門式汽缸的XJ-S擁有自動變速系統和5檔的手動變速箱。7.6秒內的啟動加速度可達60英里/小時,最高時速可達到145英里/小時。
與此同時,XJ-S的改進版也得以推出。這就是XJ-S的摺疊敞篷跑車版,也是自捷豹 E-Type車時代終結之後的第一部敞蓬車。它保留了原有車型的測梁、頂梁和一個十字形橫桿以外,帆布敞篷還有兩個提升裝置,可以將車頂的蓋板和後座聯結起來。在當時,政府頒布的安全規則認定XJ-SC是兩人座跑車。
1982年後期,44小組被指定繼續設計研製一款應用V12發動機的競賽型跑車,用來參加在美國舉辦的國際汽聯大賽。該車被命名為XJR-5, 它最顯著的特點是鋁製整流式單體橫造結構。和一般採用后懸掛的車不同,該車特別採用了裝在車體中部的發動機。令人驚異的玻璃纖維車身,再飾以白底綠色條紋,極其惹眼。XJR-5在亞特蘭大公路賽上首次露臉便奪得第三名的成績,並在1983年的這項賽事中一舉奪魁。接著,尤其令英國賽車迷高興的是,XJR-5又在Mosport和Pocono站的比賽中奪得了勝利。在隨後的一個賽季,XJR-5參加了法國勒芒精英賽,可惜第一輛車由於輪胎破裂而退出了比賽,而另一輛在進行到18個小時的時候還跑在前六位,但遺憾的是,由於變速箱的故障,最終也無功而返。
回到英國,一股新的力量出現在賽場上。賽車手Tom Walkinshaw準備駕駛XJ-S去參加1982年在澳大利亞舉辦的賽事,並且打算製造一組賽車去參加歐洲轎車錦標賽。第一個賽季在銀石賽道進行的旅行者大獎賽中包攬了前二。
1984年賽季對Tom Walkinshaw來說是個不錯的階段,他又為自己的團隊添置了第三部XJ-S。車隊以一連串的勝利稱霸歐洲賽車錦標賽,Tom Walkinshaw也在賽季末拿到了歐洲冠軍。由於他們的強勁勢頭,Tom Walkinshaw賽車小組被指派了一項新任務:接受全世界的挑戰,為捷豹第六次贏得勒芒車賽的桂冠。保時捷和藍旗亞這樣的車隊有著良好的基礎,但是英國的方程式賽車隊在底盤的設計方面是全球領先者。Tony Southgate, 一個前大獎賽冠軍車的設計者被請來設計新的XJR-6。當時的大獎賽冠軍車就是利用了「地面效應」的原理使得汽車在高速度的狀態下「吸附」在路面上,而Southgate的設計就充分利用了這點。這部車的確非同尋常,因為其後輪用輪罩覆蓋以達到上述效果。
1985 年2月, 里昂斯爵士在家中安詳的去世了,他已經活著看到他心愛的公司回到了早年的獨立狀態。其貢獻是巨大而輝煌的,五十年來,他就是捷豹的代名詞,他在汽車的發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是無法估量的。
在7月,XJ-S敞篷車開始提供V12發動機的配置,數月後新的XJR-6在Mosport公園首度亮相。
1985年底44小組推出了全新的XJR-7,1986年在家鄉贏得了四場比賽中的兩場,同時他們還獲得了原廠車錦標賽的冠軍。Tom Walkinshaw賽車小組在當年的賽季中表現出色,還贏得了銀石賽道1000公里賽的勝利,此時已和世界冠軍僅相距一步之遙。
在考文垂,工程師們已經開始研究XJ系列的新一代車型了。關於車型樣式,捷豹諮詢了若干家享有盛名的義大利專業機構,但最終是由Bob Knight首創了XJ40的原始模型, 它的開發背景是因為XJ系列自1968年以來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歷史,雖然廣受消費者青睞,但仍難掩飾衰老之色,所以改款壓力隨之顯見,所以在會推出XJ6十八年後的新接班人XJ40。業界對捷豹的新設計及其主要競爭對手進行了大量式樣上的診斷性評價。新設計在和捷豹的競爭對手的較量中毫不費力就贏得了大把的贊成票,但最難擊敗的汽車卻是自產的XJ6第三系列,捷豹從診斷性評價中了解到捷豹車內部所採用的傳統材料的重要性。而美國人則更加直接,他們堅持認為捷豹的吸引力就在於其手工製作的皮革內飾和核桃木面板——英國的精巧工藝成就了捷豹!
Bob Knight在又一個10年的開始的時候退休了,Jim Randle接管了工程部,為捷豹車設計了一款全新的懸掛系統。其原型出爐后在各種極端惡劣的天氣狀況下測試了超過550萬英里的總車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