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做有才華的窮人:沒有人不可替代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沒有人不可替代

  危機離你有多遠

  

  

  進入21世紀,物質生活的空前繁榮使我們欣喜不已,但與此同時,有一種危機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我們處在人口增長的高峰時期,社會對商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然而,科技的高度發達卻使得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所以,在人口增長的同時,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並沒有同步增加,這就意味著許多人無法通過就業的形式來獲取生活必需的報酬。

  這種危機正在全球蔓延,身處於這個空前繁榮的社會裡,每個成年人都可以感受到其壓力。

  然而,在職場中總還是能夠找到那麼一批人,他們天真地認為,只要手中握著各類文憑和證書,就可以輕鬆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並能夠安安穩穩地吃上一輩子安生飯。能夠意識到"文憑、證書可以幫助你獲得工作,但僅僅是一份工作而已"的員工並不太多。

  還記得前些年"網路泡沫"破滅時的情景嗎?

  前幾年,由於各種媒體近乎盲目地爆炒網路經濟,一大批熱血青年認定,只要投身於電子商務就能成為富翁,於是為了七八千甚至上萬元的月薪,他們便一擁而上。是的,在這個浪潮中,有很多人淘到了一些金子,但真正清醒地認識到網路經濟實質的人並不多,能夠意識到網路經濟危機並全身而退的只有極少數。直到今天,人們一談到網路經濟,一聽到某人從事IT業,還會非常羨慕。他們都對IT業裁員成風、上市公司股票暴跌、一些大型網站被迫關張等預示危機的現象熟視無睹。

  當有人問一位網路界人士是否感覺到IT業的危機時,他回答說:"IT業是朝陽產業,不可能有危機。"

  在經歷了那一場風暴后,今天的IT產業變得成熟、理智了,但卻有許多人為此而付出了代價,尤其那些盲目跟風的職員們,一場行業的"洗牌"使他們進退失據。

  這種危機存在於每一個行業,遺憾的是,大多數員工都感覺不到危機的存在,他們為眼前的好光景所陶醉,工作中不求上進,以為搶佔了先機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

  

  那麼,究竟什麼是職業危機呢?

  簡單來說,當為能不能獲得一份工作而操心時,我們就正遭遇職業危機;當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成就感,在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里不知何去何從時,我們就處於職業危機中。

  任何人都會面臨職業危機,即使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也有被別人取代的可能。或許,整體而言,某一行業是朝陽產業,但大多數從業者都知道,任何行業都會有被淘汰者。因此,只有時刻具有危機意識才能獲得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2003年初,針對跨國公司的高層進行過這樣一項調查:如果他們可以在一夜之間將公司中的所有"無用"的員工都裁掉,那麼他們會裁掉多少?結果表明,這一比例在60%~90%。
2009,我等你……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13 | 只看該作者
第2節:缺乏危機意識的表現



  這麼高的比例意味著什麼?還有人覺得自己在行業或企業里扮演著舉足重輕、不可替代的角色嗎?

  有些員工可能為一時的榮耀而固步自封,殊不知,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里,今天你還是老闆跟前的"紅人",明天你就有可能要加入到求職大軍的行列里去了。職場的成功,不在於我們過去曾經取得了多麼令人羨慕的成績,而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獲得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而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靠的是我們的職場競爭力。

  競爭是自然界的一個普遍規律,它也存在於職場之中。因為只有競爭才能使行業進步,只有出現危機,我們才會迫使自己進步,以適應大環境的前進步伐。

  關注一下競爭對手的工作情況,看看他們是怎樣努力提高自己以避免失業的。這樣,我們就會有緊迫感,就會崩緊神經、早做準備、多做準備,以免等到危機真的降臨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我們必須正視危機,大到就業問題、職業前景、行業危機,小到薪資多寡、工作壓力、人際糾紛等,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解決。

  缺乏危機意識的三大表現

  

  

  缺乏職業危機意識的明顯表現之一就是辦事拖拉、效率低下。

  有些員工在上司把工作交辦下去很久,到了預定時間還總是沒有辦法完成,而且總是一拖再拖。有為數不少的員工喜歡把工作放到最後期限到來之前再做,於是,由於趕工工作質量無法保證。

  有的員工缺乏時間觀念,對待工作總是延遲或半途而廢,而且老是開會遲到或錯過重要會議。如果要他們購買東西或收集信息,他們一般都需要被提醒很多次,結果還會出錯或收集一些缺乏時效性的"廢料"。

  "等一會兒再做,我現在正忙著呢",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拖延的借口。其實,有些員工在說這些話時,手頭上正干著無關緊要的事情,如電話聊天,或上網娛樂,或打遊戲。有些員工讓"辦事拖拉"這種惰性成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工作方式了。因此,他們總是明日復明日,結果終身碌碌無為。

  一個資歷淺但有效率的員工往往會比一個資歷深但拖延成性的員工更容易獲得領導的信賴和倚重。辦事拖拉不是無傷大局的壞習慣,而是足以讓我們抱負落空、幸福遭受破壞的"敵人"。

  

  缺乏熱忱敬業的職業精神也是沒有職場危機意識的一種表現。這樣的員工不知道每天上班是為了什麼,工作時常常感到茫然,沒有激情和熱情。上班時無精打采,下班后卻生龍活虎。工作對他來說是"雞肋",而休假才是目標,周末就是把他們從漫長的五天"牢獄生活"中解脫出來的最開心的時光。

  因為對工作投入的熱忱非常低,不把心思放到工作上去,於是事事都讓他感到棘手、頭痛,從而精力衰退和情緒低落。有的員工在被要求完成一件任務時,感覺自己就像是用雙手推動一堵牢固的城牆,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似乎比登天還難。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3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16 | 只看該作者
第3節:切莫得過且過



  一些員工對工作失去熱情,根本原因在於他們認為自己付出太多而得到薪水太少,於是他們便陷入了被動地接受工作的困境中,當被迫地接受任務時,情緒自然難以高漲起來。

  一個整天無精打採的員工必定是缺乏工作熱情的人,至少對目前的工作,他是不喜歡的。於是,他們也就在這種工作狀態中喪失了機會。

  

  心胸狹窄、斤斤計較、自私自利是缺乏職業危機意識的第三個表現。

  許多員工把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分得清清楚楚,在工作中表現出一副例行公事的態度,覺得一份報酬一份付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許多員工認為,在一個崇尚等價交換的社會裡,自己給公司提供智力和體力,公司給自己發工資,是情理之中的事。

  於是,有的員工日益變得心胸狹窄、自私自利。這不僅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同時也扼殺了自己的創造力和責任心。這種類型的員工問自己最多的問題是:"公司和老闆能為我做點什麼?"、"我要如何做才能讓自己得到的好處最多呢?"、"我付出的辛苦對得起我的工資就行了,對吧?"。他們會認為盡自己的能力完成分配的任務,對得起自己的薪水就可以了。

  有的員工自認為在工作中已經投入了很多,可是還沒能馬上獲得回報,於是心有不甘,心想既然不能升職,又不能加薪,還不如忙裡偷閒,反正這樣做也不會被扣工資或被開除。於是,他便有可能拖延怠工,以免把工作提前完成了會再攬上新任務。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漸激烈、企業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人們素質的不斷提高,斤斤計較型員工會逐漸遭到淘汰。


  你會是被替代的那一類嗎

  
  儘管如今的競爭日趨激烈,但公司里仍會有這樣一些員工,他們對待自己的工作總是不能盡職盡責,而是抱著"混"的態度。儘管經常能看到身邊許多同事都積極上進、努力工作,但他們卻仍然"我行我素,超然物外";老闆和上司都急著出業績、見效益,但這些彷彿與他們無關。有些員工甚至認為,只要每個月能把工作"混"過去,把工資拿到手,把公司老闆和上司都糊弄了,就是自己的一種本事。

  這難道真的是一種本事嗎?大好時光就這麼不經意從身邊溜走,而自己卻一事無成,這樣的工作又有什麼意義?

  還有一些員工是上司和老闆讓他干多少他就干多少,認為老闆就給那麼點錢,自己不值得付出太多。如果上司給自己講大道理,他們就會裝"傻",說自己已經儘力了。他們為此費盡心思,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所花掉的精力和"聰明智慧"要比真正干工作花掉的還要多。他們覺得,自己並沒有好好上班,卻能夠糊弄住公司,能把薪水拿到手就是一種成就。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4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21 | 只看該作者
第4節:不要總為自己找借口



  這一類員工最容易被公司裁掉,我們稱其為"得過且過"的職員。

  "得過且過型"的員工主要分為以下兩類。第一類是"真傻"和懶惰的員工,他們對生活的要求其實也挺高的,也想過上舒服的日子,但是他們就是不願意付出,不想動腦子,不願意多動手,他們一有時間寧可多去玩玩,他們覺得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時間,以後再努力也不晚。

  第二類是"裝傻"的員工,他們其實很聰明,有能力,並且也有想法,但是,由於他們認為老闆給他們的薪水與他們的付出不能划等號,於是,他們逐漸地對工作能拖則拖、能推則推,實在推不了的,就草草完成了事。

  有時候,他們也是為了一份虛榮心,認為儘可能少地付出卻獲得了比別人多得多的回報,是能力強的體現,最能表現自己的優越,最能顯示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其實,他們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如果得過且過,那麼他們很快就將面臨被替代的危險,裁員名單上他們必定位居前列。

  這些員工以為把老闆和公司的錢糊弄到手是一種聰明,佔了別人的大便宜就是一種成功,這種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因為,當員工以為把薪水"混"到自己的錢包是佔了莫大便宜,那麼,他們就肯定不知道,糊弄工作的同時迅速流失掉的是自己的青春。到頭來,吃虧最大的人只能是自己,不是老闆和公司,更不是那些認真工作的人。我們應該明白,老闆的錢花出去了還可以賺回來,但青春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更現實的問題是,老闆完全可以從人才市場上輕鬆找到很多比那些"得過且過"的員工更優秀、更便宜的人才。

  得過且過的員工的行為包括以下幾類。

  (1)挑肥揀瘦。有集體任務時他們專挑肥揀瘦,總是找輕鬆的事情來做,一點兒虧也不能吃,老想混水摸魚。

  (2)推卸責任。遇到問題時他們愛推卸責任,犯了錯誤時從不願意主動承認,常常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3)表裡不一。他們說話做事常常口是心非,愛撒謊,不講信用,說過的話當開玩笑。

  (4)眼高手低。他們對瑣碎的工作毫無耐心,一心只想著做"大事"。

  (5)自欺欺人。他們認為別人多付出真笨,不做多於報酬的事情才是聰明之舉。

  (6)善找借口。他們凡事找借口不找原因,自我設限,轉嫁過失。

  不要總為自己找借口

  

  

  在職場中總有這樣的員工,他們總愛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為什麼做不到上司交辦的事情,非常喜歡把工作中出現的困境歸罪於別人。有些員工甚至在執行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借口,以備自己萬一做不好時推卸責任。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5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22 | 只看該作者
第5節: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找借口是一種可悲的行為,是對惡劣的工作態度和不稱職的工作能力的一種掩飾。這種員工總是能找到層出不窮的借口來為自己推脫。長此以往,別人都在提高,他自己卻始終無法勝任自己的崗位,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歲月流逝,錯過各種機會。

  或許那些五花八門的借口真的能夠給人帶來暫時的開脫吧,不然的話,何以有那麼多的員工熱衷於此道呢?

  例如,一些營銷人員,常常會使用這樣的借口:"我有什麼辦法呢,公司產品的知名度太低了"、"我們的產品價格定得太高了,我能賣得出去嗎"、"我真的儘力了,可是競爭對手太厲害了"……

  一些管理人員常常用這樣的借口:"我的同事實在太笨了,做不好在所難免"、"這些人沒法溝通,這些規定不能執行下去,我又有什麼辦法呢"、"如果不是太忙了,我一定會把工作做好的"、"我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我在等指示呢"……

  有些員工在工作中不順心時,通常會認為:"上司和老闆真是有眼無珠,像我這麼有能力的人才都沒有發現"、"如果我的學歷再高些,就一定不會受這種罪了"、"都是同事無能,關我什麼事呢"……

  這些員工的心思都花在了找借口上,他們從來都沒有挑戰困難的勇氣,遇到難於處理的問題時,總是想方設法地繞過去,或者推卸給同事。他們以為這樣做才是聰明人,妄想憑藉一些小伎倆在職場上一帆風順。

  

  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讓我們來深入分析一下這種做法。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眼考慮。

  (1)老闆和同事並不是傻瓜。也許一時的僥倖可以矇混過關,但如果事事都想矇混,總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倒霉的會是誰呢?

  (2)勇敢地承擔起份內的責任不僅是一種職業道德,也是一種做人的準則。天底下沒有不犯錯誤的人,但在做了錯事後能夠主動承認錯誤的人卻並不多。更進一步,當責任是集體的時,你也應該主動站出來,和大夥兒一起擔負起責任。身在職場,你必須明白,只有敢於負責的員工才最有可能得到提升的機會,因為老闆絕對不會授權給那些遇事退縮、不能勇於負責的人。

  (3)要誠實地對待自己和別人。記住,撒謊是自毀前程的"最好途徑"。說一套、做一套的人是不會有人喜歡的。如果有人對你也是說一套做一套,你有何感想呢?你是否願意用自己的坦誠去與別人的虛偽來交換呢?

  (4)如果你真的想做大事,就必須從小事做起。所謂"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還是試著把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好,並同時積累經驗吧。不會走路就想著跑的人會摔得很慘的。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6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23 | 只看該作者
 (5)困難不可能因逃避而消失。即使你今天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借口把困難推卸給了同事或老闆,但是你總不能推卸一生吧。所以,遇到困難時,應該是先找辦法解決而不應想著找借口逃避。

  如果你不能努力提高職場競爭力,早日勝任你的本職崗位,那麼被人替代將是不可避免的。

  
  你的價值決定你是否被淘汰



  任何時候、任何領域,只有有價值的東西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運。身在職場,只有表現出了自己在公司里的價值,你才不會被解僱。

  許多人考取了一大堆證書,卻忽略了對自己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些證書是不能體現你的這方面能力的。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企業更重視員工過去做過些什麼、有沒有經驗、能否適應多方面需要。因此,學生也好,員工也好,都要培養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以凸顯自己的職業價值。

  在繼續談論個人價值的體現前,先看一則故事。

  

  一位技術非常高的木匠年老了,想退休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便向老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老闆很捨不得他走,便問他可不可以再為自己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但人們很快看出來,老木匠的心思已經不放在建築房子的工作上了,因為他這次做的活很粗糙。

  房子建好時,老闆把這所新房子的大門鑰匙交給了老木匠,說:"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給你的。"老木匠大感意外,而且羞愧得無地自容。

  

  

  

  其實事情往往如此,我們如何對待公司和老闆,公司和老闆也就如何對待我們。我們為別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最終體現了我們的價值。

  一個企業要想贏利,惟一途徑就是為顧客創造價值。是的,只有讓顧客先獲得了相應的利益,我們才會獲得相應的報酬。其實,作為員工的情形也是與此相似的。

  每一位員工都應該認識到,公司和老闆不僅僅是我們的顧客和消費者,還是我們的合作者和朋友。我們和老闆之間不光是交易關係,還是一種合作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我們只有以"雙贏"原則作為工作指導,通過互利互惠才能謀得共同發展。

  有人認為商業都是利己的。是的,生意場中每一個人都是以贏利為出發點的,但是,當我們越想獲得利潤,我們就越應該向顧客提供真正的實惠,真正讓他們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價值。一件商品,如果過了包換期,也許就不能退換了,但是對於一位沒有價值的員工,老闆完全可以把他淘汰出局。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過:"只有盡職工作,為顧客提供更多的服務才能獲得收益;否則根本無收益可言。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企業只需擔心一點,那就是它們的贏利會多得讓人無法相信。"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7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23 | 只看該作者
第7節:我們能為公司做些什麼



  企業如此,企業員工的價值也同樣如此。無論是生產車間里的普通工人,還是活躍在市場第一線的銷售人員,或者是一名總經理,他們都是憑藉自己的價值來獲得報酬的,而提供報酬的是他們的老闆。因此,員工們必須把目光多放在如何為老闆創造價值、增加收益上。

  當向老闆提供價值並讓其受益時,員工們是在為公司和老闆創造財富,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創造財富。如果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對老闆不負責,最終只會使自己一事無成。

  洛克菲勒在回憶自己創業經歷時說:"年輕時我為老闆打工,一般人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而我每天會工作16個小時。這除了對公司有好處外,我個人的收益更大,這樣我就可以比別人多贏一些。美國經濟競爭如此激烈,多付出一點就顯得更重要了。只要肯努力一點,就可以多贏一點。"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種情況,一些非常聰明、學歷很高的員工,卻未能受到老闆的重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成為了平庸者甚至失敗者。究其原因,就是他們總是在想辦法如何少做一點兒工作,或只做自己認為與報酬相當的工作。

  其實,態度決定了一切。工作的態度要比能力和學位更加重要。因此,無論我們面對任何老闆,我們都應該想辦法多做一些事情;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儘可能增加其價值,並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

  不要以為自己付出的比獲得的要多,其實,我們努力多一點並不會失去什麼,反而讓我們有了從平庸中脫身、成為優秀者的可能。歸根到底,努力的最大贏家還是我們自己。

  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價值,我們才能擺脫被職場淘汰的命運。

  我們能為公司做些什麼

  

  

  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就職演說里有一句經典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應該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這句經典名言同樣是我們在職場乃至生活中獲得成功的基本準則。

  在企業里,如果不想被別人替代,我們就有必要經常問自己:"不要問我們的公司和老闆能為我們做些什麼,而應該問我們能為公司和老闆做些什麼。"

  肯尼迪總統的這句話道出了許多人沒能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為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數人更關心自己的利益,關心自己能否獲得足夠的支持和幫助。在職場中,也很少有員工會問自己:"我能從為公司提供什麼,我能為同事做點什麼,我能為下屬做點什麼。"甚至在家庭里和在朋友間相處時,也沒有多少人會問自己"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從別人那裡獲得是很合情合理的。

  如果在生活中,我們把"我能從朋友那裡得到什麼好處"作為自己的行為指導,後果是失去了好朋友。然而,若我們在公司里工作時,總是用"公司能為我提供些什麼好處"作為做事的出發點,那麼我們是很容易被別人取代的,其後果就是,我們將面臨失業。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8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23 | 只看該作者
第8節:常挪的樹長不大


  在職場里,要想不被別人取代,並取得事業的成功,我們必須經常問自己"我能為公司提供點什麼呢",而不是首先問"公司和老闆能給我什麼呢"。當我們作為"商品"要獲得老闆和公司這些"顧客"去認可時,就必須考慮到他們的需求。

  要想讓自己不被別人替代,我們應該為我們的公司和老闆提供"物超所值"的價值和服務。我們必須清楚,我們需要"顧客"遠超過"顧客"需要我們。

  在職場里,我們要學會站在老闆和公司的立場上去考慮,經常問自己:"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這樣我們就會自發去干工作,而不是讓工作趕著我們,從而為自己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愉快的工作環境。

  當面對家人和朋友時,我們也要經常問自己:"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當我們能夠這樣想並真正在生活中為他們多付出一點后,我們會發現家人和朋友都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我們也將變得更加快樂。

  那些經常問自己"我能為公司和老闆做些什麼",並在工作中切實付出的員工,根本不用擔心沒有發展和獲得回報的機會,更不用擔心失業。經常問自己"我能為公司做些什麼呢?",就是在思考正確的問題和做正確的事。

  

  整天考慮著"公司能為我做些什麼,老闆會提供給我什麼"的職員,在工作中肯定不會有高效率和愉快的心情,從而工作也不可能做好。其實,有這種想法的員工,完全可以設身處地換一種角色來思考,把自己想像成為公司的老闆,當看到員工這樣的表現、了解到員工那樣的想法時,你會作何種感想呢?

  沒有做出令老闆滿意的工作,老闆卻繼續留用我們時,我們應該感謝老闆,因為他給了我們改正的機會。

  我們必須認清楚一個事實,在職場中,普通員工已經遠遠供大於求了,我們所面臨的競爭在所難免。為了使自己不被淘汰,我們要儘可能使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

  "不要問公司能為你做些什麼,而應該問你能為公司做些什麼",當我們真的這樣做了之後,我們會發現,給予他人的越多,我們獲得的就越多,我們被別人替代的機率將會越來越低。


  頻繁跳槽不是好辦法
 

  有一些員工,特別是剛剛工作不久的員工,往往抱著"下一份工作會更好"的心態,一旦遭遇挫折,就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很容易產生另謀高就的想法。於是,他們視跳槽為最好的解脫辦法。但是,新公司、新工作還是有許多讓他們感覺不滿的地方,最讓他們感覺失望的是,老闆和上司並沒有把他們當成重要的人才來對待。當在新公司遇到挫折后,跳槽的念頭便又重新浮現出來。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9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24 | 只看該作者
第9節:頻繁跳槽的原因



  這種頻繁跳槽現象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意氣用事,感情衝動。錯誤地估計了就業形勢和就業環境現狀,在未弄清楚自己適合幹什麼工作之前就一走了之。

  (2)急於求成,見異思遷,總認為"新"的要比"舊"的好。

  (3)斤斤計較,金錢至上。心裡想的、口中說的都是金錢和待遇,總是就此與老闆討價還價。難拒引誘,不顧道德。有的員工受到利益的引誘,或為了"報復"原單位對自己的輕視,試圖帶走原單位的商業秘密,以為如此可以得到更多的金錢利益。

  

  事實上,很多老員工都知道,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跳槽都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而是萬不得已之時才會做出的舉動。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這個不應該輕易使用的方法,隨隨便便就拿出來用了。

  出走並不能解決問題,跳槽不是好辦法。很多問題需要溝通,需要協商解決,關鍵是員工必須主動。員工必須把自己的想法及時告訴給上司和老闆,以免因溝通不暢而造成誤解。如果我們工作兢兢業業,甚至重付出、輕回報,那麼不用我們說,老闆也會給我們提高待遇,給我們相應回報,因為老闆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應是我們工作的原則。既然選擇了一家公司,我們就應該為做好工作而努力,而不能總計較自己的付出是否與收入對等。要知道,被員工們認為是最差勁的公司也有很多有利於員工成長的東西,而大家公認最好的公司或最成功的企業也有其不足之處。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企業,只有不斷追求完美的企業。

  跳槽到一個新環境,我們需要付出得更多。離開一個熟悉的環境,融入新環境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時間的。有一句諺語說得好:"常挪的樹長不大。"而"下一份工作會更好"在很多情況下只是美好的願望而已。

  頻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損害的是公司和老闆,但從更深層次來看,對員工傷害更深。因為跳槽者個人資源的積累和自身能力的培養都必然大打折扣。

  從職業角度看,一個人一生中難免要調換幾份工作,但做出轉換前,必須考慮到這種轉換是在整個人生規劃的範圍內做出的調整,而不是盲目的跳槽。可能新工作會使工資待遇有所提升,但若跳槽的出發點不是"為了個人能力和價值的提高",而只是為了多一些金錢上的收入,那便是得不償失了。當感到自己懷才不遇時,正確的態度是:立足於現實,調整好心態,將現有的工作做得更好,甚至最好。

  更重要的是,一個頻繁跳槽的人,在經歷了多次跳槽后,會不自覺地養成一條習慣:當工作不順時想跳槽,人際關係緊張時想跳槽,想多掙幾個錢時想跳槽,甚至沒有任何理由也想跳槽,似乎一切問題都可以用跳槽來解決。這些人卻不想一想,如果換工作可以解決問題,為什麼換了那麼多還不行呢?這種做法其實是一種逃避,他們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在遇到障礙時,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挺身而出克服困難,而不是通過跳槽來逃避。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0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7 15:29 | 只看該作者
第10節:要麼適應要麼被淘汰



  要麼適應,要麼被淘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界進化的法則。在動物世界里,暴力競爭是他們獲取食物的主要手段。有人說:"如果狒狒擁有核武器的話,世界會在一周之內被摧毀。"螞蟻更是把殺戮、衝突、殊死搏鬥當做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美國東部的一些城鎮就是觀察"螞蟻戰爭"的好地方。在路邊、草坪,到處都可以看見大量的棕黑色螞蟻在拼搏戰鬥。參戰螞蟻數以千計,分屬不同集團,戰場通常就是數平方英尺的草地。

  現代社會的職場競爭並沒有動物同類競爭中常見的那種血腥場面,但從事物的本質來說,職場競爭仍是十分殘酷的。我們耳聞目睹了太多因行業過分競爭而破產的企業經歷;我們也見過了太多小公司被大企業吞併的事實。當然,最令我們震撼的還是越來越龐大的失業隊伍。

  也許有人說,我在這個公司里失去了位置,但卻可以另謀高就,別的公司也許會有一個美好前程在等著我呢。應該說,許多員工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忽視了一個事實,他們忘了,職場競爭是以勝任力為前提的。職場里,一切以競爭力作為衡量員工職業能力的標準,如果不能適應,那麼就將被淘汰!

  

  自然界的"末位淘汰"定律講的是同類之間的競爭。一隻獅子每次只吃一隻羚羊就足夠了,因此獅子追逐羚羊群時,羚羊們就展開了一場"末位淘汰"競爭,跑得最慢的那隻就是獅子的美餐。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實行了"末位淘汰制"。這些企業每年都對員工進行綜合評估,按照一定的比率淘汰不適合的員工,同時也不斷補充新員工,從而保持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末位淘汰制"可以使員工時刻保持競爭狀態,時刻具有危機意識。它不是簡單的人員淘汰,而是充分地考慮了員工的努力程度。它使企業員工在整個考核年度中,熟知自己的工作職責和業績標準,可以依據自己制訂的具體目標,並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把握自己的命運。"末位淘汰制"的壓力最終會轉變成員工工作的動力。

  生活在競爭與壓力中的我們不需要做行業中最優秀的那一個,事實上這也很難做到,因為最優秀的員工只有一個。我們只需要與那些處在相同位置、做著相同事情的人競爭。在一個企業中,如果我們是最優秀的員工,那麼即使所有的人最終都將被裁掉,我們也是最後一個。

  

  "變革"是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式,我們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弱者面對新環境、新問題時,會茫然無措、坐以待斃;強者總能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和行動。"變革"是客觀事實,而"適應"則是一種主觀反應。生存需要適合的環境,但個體力量的弱小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徹底改變大環境,因此個體生存需要的是對環境的適應。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5 02: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