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北京風味美食[更新中]

[複製鏈接]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特色小吃--切糕

北京街頭和經營小吃品種的攤販和小吃店,幾乎一年四季都供應切糕,尤其正三月為盛。《古都食物百詠》中介紹說:「燕市攤車賣切糕,白黃棗豆低高。涼宜夏日冬熱,一塊一沾一切刀。」據南來順飯莊擅長粘貨類製作的師傅說:「切糕原料有黃米、江米之分,餡也有紅棗和豆餡之別。」其所稱切糕,是用米、棗或豆餡成大塊,置於案板,切塊零售,故稱切糕。它用江米面加水,和均勻上籠蒸熟,然後將蒸熟的江米面沾水揉勻,用手按成厚薄相當的層片,抹上豆餡或棗泥餡,要達到四層面三層餡,層次分明,面餡分開,出售時用刀順邊往下切,放在盤內,撒上白糖。

  切糕歷史長,早在13世紀的元朝就有了。元代熊夢祥的《析津志》中說:「街市蒸作面糕,有以黃米作棗糕者,多至二三升米作一團,徐而切破,稱斤兩而賣之。」切糕的製作方與出售形式與今日幾乎沒有差別,可見切糕之古老和吃切糕之習俗的久長。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沙發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4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京味水餃

  原料:麵粉500克,三鮮(肉、魚、筍)餡適量。

  做法:

  ①將麵粉摻200克溫水,並加點鹽,拌和後用力反覆揉面,揉透揉勻,稍待片刻,才可搓條,摘胚,一般每50克摘成6-8個胚子;

  ②將胚子擀成皮,八三鮮餡包入皮子內,將邊兒捏成花邊。即可下開水鍋中煮熟,撈出,添佐料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3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5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五香魚

  原料:鯉魚500克,鹽20克,花椒10克,味精10克,大料10克,糖10克,桂皮10克,料酒100克,醬油50克,醋150克,蔥姜各50克,香油50克

  工序:

  1.將魚刮鱗,去頭,去鰭,去尾取內臟,沖洗乾淨待用。

  2.用刀順魚脊骨由頭向一破兩片,再斜刀改成小塊,用鹽、蔥姜、醋、醬油、料酒腌30分鐘入味。

  3.鍋中留油,油八九成熱時下魚,炸至金黃色時撈出待用。

  4.鍋中留底油,油熱后先下大料、桂皮、花椒煸炒片刻,再加入蔥姜,煸炒后依次加入適量醬油、料酒、醋、鹽、糖、味精(稍後放),最後下魚,加水,水量以稍低於魚量為宜。先用大火燒開,然後改用小火火靠,直至汁濃味厚。取出魚放於凈盤中。鍋內濃汁打明油,淋在魚上面即可。晾涼后入冰箱待上菜。

  注意:

  1.魚塊宜炸稍硬,煨火靠時成形不碎。

  2.武火燒開,文火慢火靠,味汁十之七八收入肉內,酥透為止。

  風味特點:口味咸鮮,五香濃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4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5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月盛齋燒羊肉

  月盛齋燒羊肉,為夏令肉製品,具有特殊風味,為北京消費者所喜愛。燒羊肉的生產已有200多年歷史,原是清宮「御膳房」的上等佳品。

  原料配方:剔骨羊肉50千克,八角茴香300克,花椒75克,丁香70克,砂仁70克,桂皮70克,黃醬5千克,鹽1.5千克,花生油5千克,香油0.75千克

  製作方法:

  1.原料整理:選用優質羊肉,按照燒羊肉所需要的部位進行裁選,切塊,以羊的前腿和腰窩為主,用水洗凈后,分別存放待用。

  2.煮制:燒羊肉煮制時,每鍋調新湯,以新湯新料煮制,並隨時加入事前配料熬好的花椒、大料水(用花椒、大料加清水5千克熬制而成),以達到寬湯使肉質更鮮。羊肉煮制好后出鍋時要注意手法,做到輕勾輕托,以保持肉塊完整,出鍋後放入特製肉屜中,涼透後進行燒制。

  3.燒制:燒制時按鍋容量大小放入油後點火,使油溫升高直到60~70℃時,放入香油,俟香油散發出香味時,將內放在鍋內烹炸,待羊肉色澤已達鮮艷金黃色時出鍋,即為燒羊肉成品。

  產品特點:金黃色,光亮,外焦里嫩,無膻味,食而不膩,瘦而不柴,脆嫩爽口,餘味帶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5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6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宮廷御膳「老唐烤雞」

  據故宮博物院清史專家朱家晉考證,明末清初,北京民間有一種色澤晶瑩、醇香四溢、風味獨特的烤雞被選為皇宮御膳,御膳官以烤雞作房主唐氏的姓定了菜名,稱之為「老唐烤雞」。

  「老唐烤雞」第九代傳人唐國興,近年在丹東重振祖業,不久就受聘於北京中華新技術公司再獻絕技,受到中外好評。1985年,四川省秀山縣城西油廠在北京出席新成果展覽會期間,與中華新技術公司達成技術轉讓協議。唐國興夫婦親帶老湯到秀山縣傳授絕技,1985年底首批產品應市,經有關部門品嘗,一致公認「老唐烤雞」整體成型美觀,色、香、味均屬上乘,不愧為傳統名餚。

  製作方法:「老唐烤雞」製作精細考究,選用嫩壯公雞,除去內臟,放入配有砂仁、肉桂、白芷等20多味名貴中藥的陳年醪湯中,煮至八成熟撈出,在雞膛內均勻塗抹適量的蜂蜜、香油,然後入爐烤熟。

  質量標準:成品烤雞呈桔紅色,皮脆里嫩,食而不厭,具有健脾開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健腦益智,舒筋活血,壯骨強身等功能,成為宮廷常備佳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7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復順齋醬牛肉

  復順齋是清康熙年間創辦的劉家老鋪,每當醬牛肉出鍋時,肉香四溢,味飄街外,吸引顧客尋味而來,爭相購買,一飽口福。

  製作方法:

  1.選料:復順齋使用的牛肉,要選用內蒙古六歲草牛的前腿、腹肋、胸口、腱子等部位的精肉。這些部位的特點是瘦嫩相宜,兩面見油,製成醬牛肉后,肉質鬆軟,油而不膩,營養豐富。

  2.輔料:煮肉時用的輔料,是在同仁堂藥店選購,或從產地採購的丁香、砂仁、豆蔻、白芷、肉桂等優質調味料。這些輔料買進后,按一定比例進行配方,然後再加入黃醬、食鹽、大蔥及老湯煮制。

  3.調醬配料:復順齋的工藝過程要求嚴格。先將鮮牛肉洗凈,切成1千克左右重的長方塊,然後將黃醬兌水攪成稀粥狀,放入食鹽,並用細羅過一遍,排除醬渣。將中藥佐料配齊研成粉末,裝入縫好的布袋內備用。

  4.緊肉:製作時先「緊肉」后醬制。緊肉就是把水燒開后,將切好的牛肉和醬汁一起放入鍋內,煮2小時左右,將肉撈出,清除渣沫,叫做「緊肉」。

  5.醬制:然後用牛骨墊底再把肉堆碼在鍋內,放入輔料袋,用竹板和水盆壓鍋。先用旺火煮1小時,再用文火煮,邊煮邊兌老湯,這樣持續12小時方可出鍋。在文火煨時,要隨時察看火侯情況,翻2次鍋。醬制好的牛肉要刷上一層湯汁,經過冷卻即為成品。

  產品特點:色澤油潤褐紅,肉質嫩爛鬆軟,入口醇香不膩,餘味濃郁悠長。適合老人、嬰兒和病人食用,是補養身體之佳品。下酒佐餐,外出旅遊,家庭待客,無不適宜,均是難得的美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7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芥末墩兒

  「芥末墩兒」是北京春節傳統風味小菜,也是滿族人民世代相傳的一種家常風味小吃。

  原料配方:大白菜數棵芥茉、白糖、醋適量

  製作方法:

  1.將大白菜剝去老皮敗葉,橫刀切成6~7厘米高的菜墩兒。

  2.隨後把它一個個分幾次放在漏勺內,用湯勺不斷舀起正在沸滾的沸水澆在菜墩上,一直澆到白菜開始變軟,即一層層碼在瓦盆內,碼一層,撒一層芥末,芥末上撒白糖和少許醋。

  3.這樣一層層碼好、撒好,最後用棉墊子把瓦盆蓋嚴封實,約五六天即可食用,吃多少取多少,既方便又好吃。

  產品特點:黃白色,又甜又酸又脆又辣,沖鼻通氣,爽口解膩,滋味絕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8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8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蘿蔔乾

  原料配方:青蘿蔔100克食鹽5千克五香面500克

  製作方法:

  1.將青蘿蔔洗凈去掉鬚根,樅切成粗條,然後放入缸內,放一層青蘿蔔撒一層鹽。

  2.隔一天後倒缸一次,並用手揉搓蘿蔔條,以排出辛辣氣味。

  3.3天後取出晾曬,並時加翻動,曬至三成干時收起,放入缸內。

  4.將五香面拌入蘿蔔條內,然後將蘿蔔條按實,上面壓上重石。

  5.以後每天取下重石,將蘿蔔條繼續按實,7天後即成。

  產品特點:醇香可口,略帶甜味,質脆且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9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8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酒皮八件(京式)

  原料配方:

  皮料:特製粉40千克白砂糖粉2千克熟豬油18千克黃酒5千克乾麵4千克碳酸氫銨適量

  餡料:白糖餡4.5千克核桃仁200克

  山楂餡4.2千克核桃仁200克山楂300克

  玫瑰餡4.25千克核桃仁200克玫瑰250克

  葡萄餡4.2千克核桃仁200克葡萄乾300克

  棗泥餡4.5千克核桃仁200克

  椒鹽餡:白糖1.4千克熟標準粉1.4千克芝麻仁300克花椒10克食鹽50克

  豆沙餡4.3千克核桃仁200克

  青梅餡4.3千克核桃仁200克

  製作方法:

  1.和皮、製劑:先將糖、水、油、面和適量碳酸氫鈉依順次投入和面機混合攪拌,並緩慢放入黃酒,攪拌至勻。然後將和好的麵糰切成塊,揉成圓條狀,用頂鐘頂出定量小劑,進行「打劑」,即將其擀成長圓狀,上下端交錯疊成三層,轉90°角,再擀成長條狀,從上端輕輕捲起,成長圓柱狀備用。

  2.制餡:將炒制的餡進一步揉搓,加入果料折勻。然後將其切成長條塊狀,用頂鐘頂出定量餡劑,以備包餡時用。餡軟便應適宜。

  3.包制:迅速取打好劑的面卷一小塊,用左手從兩端向上摺疊按平,擀成面片,進行包餡。注意製劑和包餡時,麵皮不能泄勁,應制好儘快使用。小酒皮八件塊小,可採取餡劑、掐餡時的方法包制。皮、餡重量之比為6∶4。皮餡軟硬適當,才能使成品不崩臉。包餡時因面勁較大,系口不易封嚴,可先緩緩勁,分兩次封嚴系口。

  4.成型:將包制好的半成品捏成杏、桃等各種形狀,八種餡的生坯印以不同戳記以便區別。

  5.烤制:棗泥、椒鹽、青梅和澄沙四種為白臉品種,不需熗臉。其餘如白糖細餅、山楂細餅等四品種需熗臉。一般用爐口溫度180℃,爐中溫度220℃,出爐溫度210℃烤制,烘烤時間約12分鐘。烤制時應注意上、下火型的調整,上火火力不宜太強,防止製品表面出黑泡。烤熟然後出爐冷卻,即為成品。

  質量標準:

  形態:八種形狀不同,不鼓頂,不崩臉。

  色澤:熗臉的呈棕黃色,不熗臉的呈乳白色,臉上均有紅戳或噴紅。

  組織:皮稍有層次,皮餡均勻,不偏皮,無大空洞,無雜質。

  口味:綿酥、松疏細膩,有黃酒及各種果料香味、無異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0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8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杏仁乾糧(京式)

  原料配方:

  特製粉46千克熟豬油26千克白砂糖26千克蛋黃4千克杏仁5千克桂花3千克碳酸氫鈉、碳酸氫銨及水均適量

  製作方法:

  1.配料:將麵粉和糖分別過羅過篩,雞蛋磕開分出蛋黃、蛋清,杏仁去皮切碎備用。

  2.調製麵糰:先將雞蛋、白砂糖、碳酸氫銨和水放入和面機內進行攪拌,待充分溶化混勻,即放入熟豬油、桂花和碎杏仁繼續攪拌,直到攪拌成均勻的乳狀液,再加入麵粉和碳酸氫鈉調製成軟硬適宜的酥性麵糰,但調製時間不宜過長,調勻即可,以防麵糰上勁。

  3.成型:將調製好的麵糰迅速分成約10克的小塊,放入杏仁形狀的模子里,按平磕出,使生坯呈杏仁狀,再將其以適宜間距碼入烤盤。注意在成型時,不宜再揉搓麵糰,防止麵糰因溫度升高、油脂遊離、麵糰上勁而造成製品滲油或硬化。

  4.烘烤:將盛有生坯的烤盤送入爐溫為170~180℃,出爐溫度為210~230℃的烤爐中烤烤約10分鐘,即可出爐冷卻,爐溫應穩定、前低、后高、以防攤裂不勻。為便於冷卻,一般烤盤交錯重疊碼放,隨後包裝入庫。

  質量標準:

  色澤:表面為棕黃色,底面麥黃色,火色均勻。

  形態:呈杏仁狀,不粘,表面有自然裂紋,塊形整齊。

  組織:酥鬆、棉軟,內部呈均勻小蜂窩,不青心,無雜質。

  口味:清香利口,有入口即化之感,具有杏仁香味,無異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1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19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都一處燒賣(北京風味)

  1738年除夕夜,乾隆皇帝微服私訪到正陽門外大街,店鋪多已關門,唯見一處燈光輝煌,即去便餐小酌,興之所致,回宮后即書匾一塊,賜「都一處」號差人送上。自此,都一處大名遠揚,其風味燒賣也幾乎盡人皆知。

  原料配方:

  富強粉500克清水200毫升豬瘦肉500克蝦仁100克海參50克蘭片100克醬油50克姜10克芝麻油75克料酒25克味精5克鹽5克

  製作方法:

  1.把麵粉倒在鋁盆內,加入沸水200毫升(冬季加水量稍多些;夏季稍少些),用擀杖攪勻。稍晾。揉成麵糰。上案子,搓成長條,揪劑子40個。

  2.把劑子逐個按扁,刷上少許花生油,以保證劑子不裂、不粘,外表光滑。案子上撒滿面片(鋪面,上屜蒸熟的干白麵粉),用走槌先把劑子擀成扁圓片,再用左手按住走槌一端,右手邊往前轉圈擀,邊向下搓壓,使麵皮出花褶,一張皮擀好應出花22~24個,直徑10厘米左右。

  3.把500克肉剁成肉末,海參切小丁,蝦仁、蘭片剁細了,姜剁成末,加入醬油、料酒、鹽,兌入涼水200毫升左右(勻成3次兌入),充分攪拌均勻,攪時用筷子向一個方向攪轉,不可亂攪,以保證餡鮮嫩、上勁。把3次兌入的水都攪進去,餡變稠糊時,加進芝麻油繼續攪打,攪勻為止。

  4.左手托住燒賣皮,右手拿尺板撥入25克餡,撥在正中間。用左手五個手指向上一攏,攏成如小石榴狀,開花張嘴,露出一點餡心。

  5.籠屜內鋪屜布,布上刷少許油,擺入燒賣,稍有間隔,蓋嚴,用旺火蒸7分鐘左右即成。

  註:都一處燒賣早年一說為「梢麥」,取其狀如麥梢之意。燒賣餡心可隨意變化。如豬肉大蔥、豬肉韭菜、豬肉白菜等。肉與菜各半,鹹淡口味最佳。高級一些的餡心按季節時令選配,但都用豬肉。燒賣熱吃佐蒜泥、醋、就小米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2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20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京味香辣蘿蔔絲

  特點:甜、辣、香、脆。

  製法:

  1.將新鮮青蘿蔔洗凈,切去根須(個大的可一切兩瓣),入缸腌制,一層蘿蔔一層鹽,上壓石塊。隔兩天倒缸1次,倒3次為止,3周后即可腌透。

  2.將蘿蔔在原湯中洗凈,取出切成細絲,放入清水中浸泡約1天,泡出鹽分及異味,撈出榨水(10千克蘿蔔榨到約4千克左右)。

  3.將大蒜、鮮姜搗碎,和醬油、辣椒面、白糖、糖精、香精混合,加入蘿蔔絲中浸泡,第二天倒缸1次。食用前加入炒好的芝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3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20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醬黃瓜

  特點:色澤褐綠,醬香濃郁。

  製法:

  選頂好帶刺鮮黃瓜,洗凈入缸。一層黃瓜一層鹽,頂部壓重石。連續1周每天翻缸1次,1--2周即腌好(腌缸放陰涼通風的地方,避免日晒和高溫,防止黃瓜發熱發黑)。將腌好的黃瓜取出,放入清水中浸泡5小時以上,中間換水2次。然後取出稍壓水分,裝進布袋(每袋2千克),放入黃醬中腌制,每天早、中、晚各打扒1次。春、冬季5天出缸,夏、秋季3天出缸。出缸后瀝干醬汁,放入面醬中繼續腌制,每天早、中、晚各打扒1次。春、冬季5天出缸,夏、秋季4天出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4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20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芝麻涼糕、涼糕

  涼糕、芝麻涼糕均屬均糕類中的一個品種,大多在夏季食用。

  涼糕的製法:把江米淘凈蒸熟,晾涼。用一塊案板,用涼水沖一下,鋪上一層揉碎的熟江米飯,抹上一層豆餡,共鋪三層熟江米飯,兩層豆餡,第三層用濕屜布蓋在上邊,用手拍平,撤去屜布,撒上青紅絲,出售時用刀沾上水順邊往下切,放入盤內,撒上白糖即成。芝麻涼糕也用蒸熟的江米飯,用屜布包起揉碎,分兩塊,一塊鋪在案板上,抹上豆餡,上面再覆一層江米飯,用濕屜布蓋上,用手拍平。與涼糕不同的是它是一層餡,第二層上面撒芝麻仁,要撒滿面,再撒各種果料,售時與涼糕的方法一樣,用刀切裝盤,撒白糖。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清涼爽口,甜糯醇香。

  此外還可以用上述原料做成芝麻卷糕。用屜布沾濕鋪在案板上,將一塊揉碎的熟米飯拍成薄片,當中放豆餡,將屜布捲起來,打開屜布將做好的卷糕粘上芝麻仁放在案板上,撒上白糖果料即成。特點與芝麻涼糕基本相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5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21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盆兒糕

  盆兒糕是用一種特製的底部帶眼的瓦盆蒸出來的小吃。

  過去賣盆兒糕的攤販在家準備好盆兒糕用的原料:將棗兒蒸熟,芸豆煮熟,再帶上濕米面(最好用江米或黃米浸泡后磨出的濕面),然後生一個煤爐,推著小車就上市了。製作時,在瓦盆內先鋪一層棗,然後均勻地撒上一層濕米面,再鋪一層芸豆,再撒一層濕面,最上面撒一些桂花。用鍋放水,端在煤爐上,然後把盆架在鍋內,用旺火蒸,待熟了,將盆反扣倒出來,從中間切一刀成兩個平月形,摞起來,蓋上濕布,澆上涼水,用手摁一下,就可以賣了。買主要多少,按賣切糕的樣子,現賣現切。

  據張次溪先生的《天橋小吃》中說:「天橋的盆兒糕用豌豆製作,原因是豌豆較易得味,惟因價值較貴關係,頗有以黃豆代替豌豆者。無論豌豆、黃豆,均富有滋養料,所以此項零食,最易受人歡迎。至於用盆兒糕替代午、晚兩餐一類人家,多系從街頭浮攤購買回家,切成碎塊,用香油炸得,外加白糖,因售價較廉,比之自煮米飯麵食,便宜省事,是為盆兒糕易於暢銷之絕大主因也。」

  好吃不貴的盆兒糕現似乎已無處可售。如自家愛吃,不妨用鋁蒸鍋按上述方法炮製。帶眼的瓦盆實際上是一種蒸具,故可用各種蒸鍋替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6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22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天橋的小吃

  到天橋逛的人,一個是象買點日用百貨;一個的目的是看以看各種民間藝術;再一個就是到天橋的吃食攤上品嘗一下物美價廉的風味食品。

  在天橋的零星食物中,「豆汁兒」可算是個大買賣了。說起豆汁兒,可是咱北京的一個特產了。豆子上磨碾,隨碾隨兌水,碾完后,細的成了豆漿,粗的做麻豆腐。而稀的就是豆汁兒了。

  汁兒之妙:一在酸,酸里有種餿豆腐的怪味;二在燙,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灌;三在鹹菜的辣,辣的舌尖發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

  雖說豆汁兒是極具北京特色的小吃,但現在絕大多數北京人是喝不慣它的了。而爆肚卻是深受歡迎的小吃之一。

  天橋的爆肚攤子大致喝豆汁兒攤差不多。不過灶上不是煮豆汁的大沙鍋,而是小鐵鍋。爆肚的原料是羊肚兒。有散蛋、麻肚、肚仁等區別。爆肚的作料有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辣椒油等。把爆肚擱開水裡過一下馬上就撈出來,風味獨特。關鍵是火候,火大了再撈出來,就成猴皮筋兒了。

  還有扒糕和涼粉,這兩種東西常在一起賣。扒糕是白薯面做的,涼粉是綠豆做的,把原料熬成液體,曬在碗里,那涼水一鎮就成坨了。涼粉是成塊的,扒糕是圓坨的,吃時打成碎塊,外加醋、青醬、椒油、咸胡蘿蔔一拌,嘿,這味道就別提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7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22 | 只看該作者
京特色小吃--北京松花蛋拌豆腐

  製法:

  (1)北豆腐入開水焯過,俟冷,切為小骰子塊,加少許鹽。

  (2)松花蛋(要腌得較老的),亦切成骰子塊,與豆腐同拌。

  (3)老薑在蒜臼中搗爛,加水,潷去渣,淋入。不宜用薑末,亦不加醋。

  特點:清淡爽口,耐人回味,佐酒佳肴。

北京特色小吃--炸響鈴

  原料:豆腐皮,豬裡脊肉,紹酒,精鹽,味精,雞蛋黃,甜麵醬或蕃茄醬,話椒鹽,熟菜油作調料。

  做法:

  ①把豆腐皮切成方形。用紹酒、精鹽、味精和雞蛋黃與豬肉拌成陷;

  ②將肉陷在豆腐皮上,卷包成筒形,將圓筒切成段,豎在盤中;油燒至五成熟,將豆腐皮卷投入。當捲筒炸至金黃,撈出裝盤,配椒鹽即可食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8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23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炸響鈴

  原料:豆腐皮,豬裡脊肉,紹酒,精鹽,味精,雞蛋黃,甜麵醬或蕃茄醬,話椒鹽,熟菜油作調料。

  做法:

  ①把豆腐皮切成方形。用紹酒、精鹽、味精和雞蛋黃與豬肉拌成陷;

  ②將肉陷在豆腐皮上,卷包成筒形,將圓筒切成段,豎在盤中;油燒至五成熟,將豆腐皮卷投入。當捲筒炸至金黃,撈出裝盤,配椒鹽即可食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9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23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軟炸裡脊

  原料:

  豬裡脊肉200克,雞蛋4個,味精2克,料酒30克,干澱粉30克,鹽少許,香油10克,花椒鹽1碟,大油1000克。

  做法:

  ①將裡脊肉洗凈,切成長4、寬2厘米的薄片,放在碗內,加鹽、味精、料酒拌勻,腌漬入味;

  ②將蛋清倒入碗內,用筷子順一個方向連續抽打起泡沫,直到能立住筷子為止,再加干澱粉,乃順同一方向攪拌均勻,製成蛋泡糊;

  ③炒鍋上火,放入大油,燒至五成熟,將腌漬好的裡脊肉分片粘上蛋泡糊後放入,用筷子輕輕翻動,大約5分鐘炸熟撈出裝盤。淋上香油即成。可蘸花椒鹽食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0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23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炒肝兒

「炒肝兒」是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而成,白水雜碎以切成段的豬腸、肝、心、肺加調料用白湯煮就,由於不講究佐料,製作簡單,日久不受歡迎。於是店主將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兒」,一時間在京味小吃中別樹一幟。

  名炒肝兒,其實以豬肥腸為主,豬肝只佔1/3。製作方法是先將豬腸用鹼、鹽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凈后再煮。開鍋后改用文火燉,鍋蓋蓋好使腸子熟透而不跑油。爛熟后切成5分長的小段,俗稱「頂針段」」再將鮮豬肝洗凈,用刀斜片成柳葉形的條。

  佐料是在熬熱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後放入生蒜,蒜變黃時立即放入適量的黃醬,炒好置於罐中備用。此外還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湯。原料、佐料備齊后,始製作炒桿兒。先將熟腸段放入沸湯,再放入蒜醬、蔥花、芡同「姜」末和口蘑湯,然後將生肝條放入鍋中,以澱粉勾芡,最後撒上一層砸好的蒜泥即成。

  會仙居的炒肝兒出名后,北京四九城的小飯館、小吃店都相繼添了炒肝兒,市面上也出現了以炒肝兒為說詞的俏皮話,如責罵人時說:「你這人怎麼跟炒肝兒似的,沒心沒肺。」;諷刺互相殘害的人與事則說:「豬八戒吃炒肝,自殘骨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