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碩士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好文啊!!!!

[複製鏈接]

8

主題

54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inghero 發表於 2005-8-25 18: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面對這麼多自然科學領域的青年精英,我不知道講的話會不會對大家有益,感到非常惶恐。可我並不因此怯場,因為我不過想講出內心的一個感受,題目是:「科學工作者的祖國」。

沒有什麼「美國特色」或者「中國特色」的科學知識。科學沒有國界,科學知識是人類共享的。在今天,科學家經常跨國工作,成為當前人類社會裡最國際化的一個群體,是全球化的先鋒隊。如此,科學工作者的祖國認同似乎應當逐漸淡化。然而,大家熟悉一句老話:「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那麼,今天的科學工作者還需要祖國嗎?



一.科學工作者的國家認同

科學工作者需要祖國認同嗎?這要看你是哪個國家的科學工作者。在我們這個西方人佔主導地位的時代,只要是生為中國人的科學工作者,即使自己主動想忘掉祖國,也很不容易。

我在美國讀書時有個中國大陸去的同屋,讀材料學博士,是教育部最早的公派留學生之一,是尖子里的尖子。然而,在共和國前三十年他的家庭生活非常艱難,是那時少見的城市貧民。他父親靠拉板車養活妻子和六個孩子。孩子里只有他一個念了大學。他赴美不久,就信了基督教,而且很快開始激烈批評自己的祖國,批評那管理不善,而且不信上帝的祖國。他的博士論文研究陶瓷材料,那是最尖端的材料,可他畢業后卻長期找不到工作。尖端陶瓷材料的研究,用我們的話說,是「保密行業」,不容外國人插足。儘管他不喜歡祖國,卻無法通過美國政府的「安全檢查」(security clearance)。後來,他給一家小公司做實驗員,掙的是在大學里當助教的工資,每小時不到十塊錢。再後來,他放棄了自己心愛的專業,轉行去做晶元工廠的質量檢查員,工資才隨著IT業水漲船高。那是種普通而平靜的美國生活,他卻永遠不會成為陶瓷材料專家了。

作為美國名牌大學的材料學博士,他若回祖國研究陶瓷材料,沒有security clearance的問題,他可以成為我國最出色的陶瓷材料專家。

不是大陸人的華人又如何呢?四十年前的1964年,年輕的李文和先生離開了當時令人失望的台灣,去美國讀博士學位。他很出色,畢業后在美國找到了工作,成為核專家,在美國能源部所屬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而且成了那裡受擁戴的精英科學家之一。那是美國最高級的實驗室了。李先生認同美國,熱愛這個給了他機會和富足的新祖國。在這個新的祖國,他踢足球,喜歡野外活動,還是個好丈夫,好父親。他還經常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甚至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來中國做基礎科學的學術報告,進行學術交流。他是美國人,但畢竟也是中國人。希望在自己母國的文化圈裡獲得認同和尊敬,是人之常情。他的每次北京之行,還都和美國情報機構配合,肩負了解中國核專家和核研究進展的任務,每次返回到美國都向情報機構彙報。還有報道說,他的夫人早就是美國情報機構的合作者。然而,到了九十年代後期,因為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右派掀起了反華浪潮,其中主要的指責之一是,中國竊取了美國核武器的技術。美國情報機構斷定,中國顯然已經把核彈頭微型化,而中國人不可能發明這種技術,除非是從美國偷。可他們找不到中國偷竊技術的根據。於是,華裔核科學家李文和先生就成了美國情報機構邀功請賞的替罪羊。李先生並不研究武器設計。就武器設計而言,他是個外行。在1999年底,他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捕了,而且立即被開除出了他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實驗室,還喪失了退休金。美國聯邦調查局威脅說,如果他不「承認」為中國做間諜,就要像處死羅森伯格一樣用電椅處死他(羅森伯格夫婦1951年因向蘇聯提供美國核技術機密而被捕,1953年被雙雙處死)。李文和被關押在一個單獨的牢房,牢房沒有窗戶,燈是永遠開著的,夜裡也不會熄滅。他在牢里還要戴上手銬和腳鐐,還經常挨餓。李文和自己感到,政府知道他不是間諜,也無法接觸敏感信息,所以想逼他自殺,把案子坐實。他因此早就提前聲明,自己絕不會自殺。新世紀更替的那 2000年元旦,他是獨自一人在囚室度過的。在被關押了九個多月之後,他終於被迫承認一些輕微的過錯,說明美國政府抓他有理,這樣才換取了出獄。他的「過錯」是什麼?就是把一些數據下載到個人計算機里。那些數據是公共信息,絲毫沒有敏感性,不過代表一個程序員的正常工作,實驗室里人人都這麼做。現在,李先生依然認同美國,在個人網站上發起了簽名運動,期待美國總統向他道歉,期望美國政府向他道歉,從而能賠償他失去工作的損失。然而,在他新出版的自傳里,他卻這樣寫到:



「在被囚禁的無比孤寂的日子裡,我經常想,我也許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錯誤,不該在1964年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使自己淪落到了今天的局面。獄中面壁,我不得不得出一個慘痛的結論:無論多麼睿智,無論如何勤奮工作,像我一樣的亞裔,像我一樣的華裔,永遠不會被美國社會所接受,永遠是『外國人』。」



是的,對美國而言,你李文和雖然是美國公民,卻是中國人。對中國呢,李文和是美國人。科學無國界,如果華裔科學家沒有祖國,他就痛苦如李文和先生。除非他不想成功,不想成為科學家。



二.在悲劇的祖國

大家可能會認同「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種說法。我想進一步說,在悲劇的祖國,成功的科學工作者也是悲劇。

大前天(2月23日),《參考消息》用一整版轉載了美國《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文章抨擊巴基斯坦的「核彈之父」卡迪爾汗。卡迪爾汗生於1936年。他 13 歲時,印度獨立了,祖國卻被英國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的卡迪爾汗遷至巴基斯坦,但他的家鄉卻是印度的博帕爾。博帕爾是印度中央邦的首府。順便提到,二十年前的1984年,博帕爾市發生過一起著名慘案。那裡的一家美國工廠泄漏了40噸劇毒氣體,導致3150人立即死亡,5萬人失明, 8萬人終身殘疾,150萬人受影響接受治療,占博帕爾市總人口的一半。1953年卡迪爾汗17歲,去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的D.J. 理工學院學習,不久又去歐洲學電氣工程和冶金。獲得博士學位后在荷蘭工作,從事原子學研究。1976年,當印度開始了原子彈項目,40歲的卡迪爾汗回國了,帶著他的核能知識。在他的領導下,巴基斯坦努力了二十多年,也擁有了原子彈。1998年,巴基斯坦在印度之後進行了5次公開的地下核試驗,卡迪爾汗從此成為巴基斯坦的「核彈之父」,成為祖國教科書課文里的英雄,兩次被授予國家最高勳章。而且,巴基斯坦全國各地的卡車、公共汽車背面都印上了他的肖像,他是全國知名度最高的人,比總統的知名度還高。巴基斯坦人口與俄國相當,是美國的一半,是英、法任何一個國家人口的一倍。但美國、俄國、中國、印度、可以有核武器,英國、法國、甚至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巴基斯坦卻遭到了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制裁。卡迪爾汗大概相信,原子彈能減輕穆斯林世界受到的壓迫和屈辱,所以試圖向其他穆斯林國家出售一些核技術設備。他顯然沒有成功,美國中央情報局早就盯上他了,在他的寓所,工廠和房間里都安插了間諜,甚至收買了他最親密的助手。這就是「巴基斯坦國」。很幸運,中國不是這樣的。現在卡迪爾汗已被自己國家的政府逮捕了,而且受美國情報人員的訊問。在壓力下,他不得不招供一切真相,或者編造一切美國所需要的謊言,使美國得以要挾其他國家,比如伊朗。

是的,在悲劇的祖國,成功的科學家也是悲劇。



三.在成功的祖國

1996 年,在中關村的西北方向,矗立起了一座航天城。那裡有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是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宇航中心、俄羅斯宇航中心的世界第三大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三年前,我在網路上讀到了一點北京航天城裡的故事,很感動。1998年11月21日,中國的第一艘航天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從酒泉發射中心升空,飛船的一舉一動都由北京中心遙控,從點火升空到返回著陸,成千上萬條調度命令要從這裡發出。任總調度的是一個北航畢業生,名字叫申勁松,當時只有25歲。神舟一號升空之日是他的25歲生日。一年後飛船返回時,他發現狀態有些不對,可他只有20秒鐘的時間作決定,而且決定的後果是巨大的。他作了決定,而且作對了。返回艙落地之時,申勁松沒了感覺,就是腿軟,汗從握緊的拳頭中流下來,這一天是1999年11月21日,是他26歲生日。他已經在機房中待了整整一年。到 2002年神舟三號發射升空,這個1973年出生的28歲大男孩已經連任三屆總調度了。他的工資只有1300元。事實上,整個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員都是這樣的一些青年學生,全部是我國自己培養的。到神舟三號升空,他們的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與高能物理及原子彈不同,中國的載人航天沒有胸有成竹,滿腹經綸的專家領軍撐腰,就靠剛從學校出來的這些年輕的本科生和碩士生。現在已經成為飛船軌道專家的曹雪勇是1995年北師大天文系的碩士畢業生。一進來就做軌道設計軟體。可飛船還在製造中,飛船數據還不明確。他對整個任務系統一無所知,而且沒有任何參考方案,沒有一個可用的程序、文檔。他拚命了,日以繼夜閱讀國外資料,希望能發現一點漏網的蛛絲馬跡,而且他用天文學知識來啟發自己的思路。他幾乎沒離開過機房,怕思路中斷就難以續上,每天靠速食麵填肚子。經過半年沒日沒夜的工作,他成功了。北京飛航中心這樣的例子並不少。控制軟體專家歐余軍是1995年從長沙國防科技大學畢業的,1998年開始負責遙控保障軟體的編寫。那是個決定飛船能否安全返回的關鍵性軟體,包括對飛船發送的所有指令、指令鏈和注入數據。沒有任何現成的資料可借鑒,要從零開始。中國飛船能否回得來,就全看這25歲的小夥子了。整整兩年零八個月,沒白沒黑,他把軟體做了出來。結果發現有問題,近三年的勞動成果全被推翻。他傷心得一個人躲在機房裡放聲大哭。中心的領導人認為哀兵必勝,堅持不換人。只剩下幾個月了,歐余軍成了機房裡的拚命三郎,不管什麼時候,人們走進機房都見他端坐在那裡冥思苦想,像個活菩薩。任務完成了,他的身體也垮了,得了腎積水,經常疼得滿頭流汗。這時,中國第一次飛船發射開始,一切全新,誰也不是內行,有許多軟體只有他一個人會髮指令。醫生護士把他從醫院抬到指揮大廳,邊輸液邊打鍵盤,在擔架上堅持了幾天幾夜。飛船返回后才被抬回去做手術。

我為什麼要講他們,因為北京飛航中心就在中關村科技園區旁邊,他們的同學、朋友在那裡每個月掙萬元以上。可在飛航中心,申勁松一千多元的工資還意味著日以繼夜的辛勞。甚至一個月才能和在城裡工作的妻子見一面。申勁松是這樣說的:



「如果單從掙錢的角度,很多事情都幹不成了。外面的誘惑確實很大,但我既然幹了這個,就要認認真真地干。這個機遇不是每個人都能遇上。對一個人來說,一輩子能趕上一次就非常難得了。」



在這篇網路文章之後,有個跟貼,也很有意思。跟貼的作者回憶說:



「92 年畢業前,酒泉來人,希望我們這些學控制的人去那裡工作,並且明確說是為了宇宙飛船工作。可我們當時想的都是出國,考研,對此漠不關心。在動員大會上,許多人插科打諢,胡言亂語,嘲弄帶隊的軍官。學校也沒起正面作用,只是應付了事,找了幾個拿不到學位的差生和來自邊疆地區的學生糊弄軍隊。十年了,我們這些人出了國,成了所謂洋博士,土博士,可老實說,都是行屍走肉,所學所用都在為外國人牟利,而且我們的所謂『成果』在他們面前是如此的淺薄、渺小、微末。是那些當年被我們嘲弄和不理解的同學們真正在為祖國奉獻著,我真不知道將來見面時如何面對他們。我們是逃兵。」



為中國宇宙飛船事業獻身的這群年輕人「成功」嗎?也許成功,也許不成功。也許有些將來成功,有些連將來也不算成功。我想起了我國兩彈一星的元勛之一任新民院士。他生於1915年,是安徽人。他在美國讀了機械工程學博士,然後去一所美國大學當講師。如果沒有新中國的建立,他也許就這樣生活下去了,過一種平靜的美國生活。1949年,像那個時期的許多留美學生一樣,34歲的任新民先生也趕回來建設新中國,為祖國出力。他很快就成為我國遠程導彈的材料專家,負責設計製造了「長征一號」,就是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衛星的那枚火箭。1985年,任先生70歲了,因為得到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的貢獻才為人所知。 1995年,他 80歲了,得到了「全國優秀工作者」稱號。在他85歲時,國家向他頒發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和「航天獎」。然而,他說,「航天事業是集體的事業,個人的作用很小,很小。」是啊,我記得其他著名的兩彈一星元勛也說過類似的話,而且舉出了很生動的例子。任新民院士今年90歲。在他70歲以前,沒什麼人知道他的所謂「成功」。

成功的或者所謂「不成功的」,他們都獲得了成功,因為他們的祖國成功了,祖國是科學工作者們最堅強的後盾。他們推動了共和國的進步,他們與共和國一道前進。人民會忘記很多事情,但將永遠尊敬和記住這樣一群人:他們為祖國生死攸關的重大事業當了螺絲釘。這些人不屈不撓,忠貞愛國,延續了關於中華民族的偉大神話,成為我國精神遺產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們從此懂得,即便那些所謂「不成功」的科學工作者,他們與共和國重大進步聯繫在一起的業績,也會博得同胞們永恆的紀念,為世世代代的中國科學工作者樹立榜樣。



四.什麼是科學工作者的祖國?

我今天談的題目是「科學工作者的祖國」。祖國是個抽象概念,比起薪水,工作環境,僱主的名聲,乃至北京戶口,祖國似乎是個虛無縹緲的概念。

然而,中國的科學界向來有愛國主義傳統。中國的科學就是為挽救國家危亡而興起的,「科學救國」是中國第一批科學工作者們的動力。我國的進步依賴科學。沒有科學,沒有現代科學精神的普及,沒有用科學精神取代迷信和蒙昧,沒有普及科學精神的現代教育,就沒有我們貧弱的國家今天走向強大、富裕。祖國靠科學工作者,科學工作者背靠祖國,於是撐起了祖國這棟大廈。這大廈也給科學家們帶來榮耀。數學家陳省身和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落葉歸根,只是這兩者之間相互依存關係的象徵。世界上得到諾貝爾獎的人有數百成千,但做為中華民族優秀分子的代表而贏得諾貝爾獎,那榮耀屬於一個復興中的古老文明,屬於億萬中國老百姓那期待的眼睛。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個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裡?祖國就在你面前,就在你的學位論文里,就在你的實驗室里,就在你每天就餐的食堂,就是你每天面對的同學、老師、同事。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當我們未來的科學家工程師們去廟裡算命,買飯不排隊,甚至加塞兒,那就是國家落後的原因。如果念書只是為了自己出人頭地,不惜踩著別人往上爬,就不善與人合作,就會偷懶,走歪門邪道,就抄襲、剽竊、造假數據,甚至會把國家的科研經費「洗」出來給自己買汽車房子。這樣,我們的國家就落後,就貧困。

的確,我們的家,我們的國家,落後、貧窮,很多地方不如別人的家。在一個遍地小農的國家,我們好不容易建設起了強大的工業,實現了工業化,卻發現我們夜晚的天空沒有了閃亮的星斗,我們城市裡的空氣骯髒得令人窒息,茂密的森林變成了荒原;遼闊的草原變成了黃沙。空氣髒了、水不夠了、能源枯竭了、生物多樣性正在被迅速扼殺。如此,綠色的中國變成了黃色的中國,黃色的中國又正在變成灰色的中國??到處都是扼殺生命的工業化學污染。我們終於有了充足的食物,卻沒有了任何可以稱為「安全」的食品。於是,工業化了,我們的國家卻還是發展中國家,看不到成為發達國家的希望。不僅如此,我們的制度不合理,給國家帶來光榮的宇航科學家卻只得到勉強糊口的工資。豈止是這樣,我們還有很多普通公民受了很多委屈,冤屈不能改正,正義不得伸張。

然而,正因為如此,我們全體公民,特別是肩負著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科學家、工程師們,要一起來努力,要用我們大家的手把這座房子撐住。

別人的房子再好,那是別人的家。我們的房子再破,也是我們自己的家。我們的家是我們的依託,也是我們父母和兄弟姐妹們的依託。這房子再簡陋,也能給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一份終極的歸屬感,給我們溫暖和安全。為了撐住我們的這座簡陋的房子,為了把這座簡陋的房子變成堅固舒適的廣廈,為了一個工業的而且是綠色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們要時刻準備著,準備吃虧,甚至做出犧牲,正如那些航天城裡的年青人。

我們不如人,我們承認,我們沒有必要否認。但知恥而後勇,我們勇敢,我們不屈不撓。我們如愚公移山,前赴後繼地努力,努力把國家建設成最好的家。這就是祖先留給我國精英們的忠誠精神。

忠誠是什麼?忠誠是:成不了一顆引人注目的茂密大樹,就成為樹底下的一粒泥土。這不是中國普通民眾所固有的精神,這是精英才有的精神。正是我國的這種精英文化孕育了我們民族的希望和未來。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你的國家落後,貧困,所以出色的你在外不受尊重。你的國家先進、富裕、強大,你沒有成名成家,但你永遠不敗,因為這國家的成功有你一份,你與國家共同進步。

然而,畢竟「科學無國界」啊。人們會說,你潘維講的這許多,不是狹隘民族主義嗎?不,不是。我講兩個道理。第一,中國人口佔世界五分之一強,加上海外的華人,大概接近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國的進步是對全人類進步的巨大貢獻。中國的貧困落後問題解決了,解決第三世界貧困落後問題的能力就會有決定性的提高,全世界的貧困落後問題也就接近於解決了。第二,科學無國界,但高科技有國界。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封鎖高科技,以保持他們對落後民族的壓迫、剝削。中國的進步,中國的科技進步,就是打破高科技的國界限制,就是對「科學無國界」的真正實踐,就是給全世界被壓迫、被侮辱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希望。因此,祖國的進步是中國科學工作者的神聖使命,這使命屬於世界,屬於全人類,是人類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我講了許多,概括起來有四個內容。第一,來自被壓迫民族的科學工作者註定有祖國,不管他自己承認還是不承認。第二,在悲劇的祖國,成功的科學家依然是悲劇。第三,祖國的成功,是科學工作者成功的依託,是科學無國界的真正希望。第四,在你們這些年青的科學工作者身上,全體中國老百姓寄託了熱誠的期待,期待著你們勤奮、誠實、忠誠。



五.作為結尾的四個故事

我想講四個故事來結束我的發言。至於解讀這些故事與科學工作者的關聯,那就請諸位年青的科技精英們見仁見智吧。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19世紀美國的Sacramento市。那裡是加利福尼亞州的首都,是淘金熱的中心,也是華人聚居的地方,有很多華人到那裡去淘金。那裡有一條大河,叫Sacramento River,河上有橋。一天,滿清政府有位領事,是一位武官,正在過橋。他身後有兩個美國農民,或者美國礦工,也在過橋。兩人看著這個中國官員穿著滿清花花綠綠的官服,腦後拖著長辮子,很好玩,打賭這個中國外交官會不會游泳。於是兩人一使勁,就把這位官員扔進了Sacramento 河。他不會游泳,淹死了。然後,什麼也沒有發生,也不會發生什麼,就像這件事從來不曾發生一樣。那個時候,中國人並不認同「中國」。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1900年。八國聯軍只有兩萬個士兵,卻打敗了中國軍隊,佔領了北京城,太后逃到西安去了。結果是,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這個數字是按照當時中國戶部的人口統計得來的,也就是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幼,一人賠一兩白銀。這筆錢摺合成八國各自的貨幣支付。八國之中,美國「損失」(出力)較小,僅分得賠款中的7.3% ,即四億五千萬兩中的三千三百萬兩,估算為美元兩千四百五十萬元。後來,美國政府方面承認,其半數賠償要求屬於「虛報」,故將該款之近半,即一千二百萬美元,交還中國,條件是用於興辦西學。那時的一千二百萬美元是很值錢的。今天在美國買棟房子要五十萬;那時候,只要幾百元。1867年,美國僅支付了七百二十萬美元就從俄國買下了阿拉斯加。國會當時還嫌貴,差點就否決了。四億五千萬兩白銀能買多少個阿拉斯加?能買4***個。阿拉斯加比整個中國東北還大,是美國最大的黃金、石油、和魚產品生產基地。庚款自1902年起付,38年後的1940年付清,其間年利率為4%,總共支付了將近十億兩。在1900年之前,中國剛剛賠完日本,是甲午中日戰爭的賠款,兩億兩白銀,價值20個阿拉斯加。到了這個時候,中國人想不認同中國也難。

第三個故事大家都熟悉。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之後半個世紀,到1950年,我國人口依然是四億五千萬,但是把美國軍隊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了。這是中國自1840年以來打贏的第一場對外戰爭,而且是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作戰,而且是在外國的領土上作戰。那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最明顯標誌。為了別人能平等地對待自己的民族,為了一份尊嚴,這就是像任新民院士那樣的科技精英們回歸祖國的理由。

第四個,也是我要講的最後一個故事。有一位國民黨將領,從大陸敗退到台灣后,因為是敗軍之將,不被重用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他辭職去了南非,做點小生意過日子。那時南非與台灣關係密切,都自稱是反共的堅強堡壘。與美國一樣,那時候的南非還奉行種族隔離政策,比美國還嚴格。黃種人是有色人種,在公共汽車上必須坐後排座,前排的座位屬於白種人。四十年前, 1964年10月17日,這位先生乘公共汽車,上車后他習慣地往車後面走。司機對他說,你可以坐前排了,不用去後面了。老先生非常詫異,說:「我是中國人。」司機說,「我知道,我看出來了。」老先生說,「那,我不就應該坐在後面?」司機說,「難道你沒看今天的報紙?昨天中國爆炸了原子彈。能造出原子彈的民族當然是優等民族。從今天起,中國人都可以坐前排座。」老先生一下子就愣住了。過了一會兒,他淚流滿面地說,「這車我不坐了,我下車走路。」紅色中國為他掙來了前排座,掙來了一個民族整體的尊嚴,卻永遠斷絕了他跟著蔣介石反攻回到大陸的希望,也就永遠斷絕了他回歸故鄉的希望??至少在那個時候他是這樣理解的。

是啊,認同祖國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情,那裡面摻雜著無數個人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委屈與失望。是啊,家很醜陋,但那是我們自己的家。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沙發
空手 發表於 2005-8-25 20:11 | 只看該作者
selected stories, desn't make any sence, because they could be good stories and could be bad stories. different combination could be made for different purpose.


心無所寄的中國人?為什麼老百姓活得總是這麼累?!         
       
       
作者:今世軒

人生二字,時常被人們掛在嘴上。然而什麼是人生?人生應該如何度過?若細追究起來,又感到其空洞與渺茫。

是啊,人生究竟應該如何度過?本身是見仁見智,無法定義的事情,人也只有通過自己的生命軌跡去書寫自己的人生。然而現在的中國人卻不能不在忙碌中停下腳步,思索一下,梳理一下,因為當今的中國人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或者說中國人現在處於一種心無所寄託的狀況。

回望四周,你與中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交談,出現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累」!

應該說人生是苦的。但是累卻只能是肌體和心理的。一夜安枕,人便可以修復疲勞,煥發生機,這肌體的累便沒有了。認清自己的能力,找到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或者放下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這心裡的累也便可以消除了。

然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會參不透這個累字訣,而讓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步履蹣跚哪?正是因為中國人現在處於一種心無所寄託的狀況。

處在大變革的時代,所有的不確定因素,讓人們變得終日忙忙碌碌卻惶恐不安。不僅僅是人的無法填滿的欲壑讓他們變成這樣,不信你去問問,70%左右的人只是在尋找一種平凡安寧的生活,只是在為自己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在忙碌。

然而一套擁擠的住房已經讓他們將債務背到了20年以後,子女的教育又讓他們把從牙縫中擠出的錢全部掏空,甚或又欠了一筆親友債。這時,已在暮年的雙親又讓他們在精神體力金錢上再次透支。如此的艱辛,對他們來說僅僅換來了糊口。如果此時的他們再因為工作的壓力,環境或食品的污染也倒了下來。。。。。。

一幅幅畫面,疊加在他們的眼前,心頭,除了累字還能是什麼?當然,從社會學家來說,這個累字其實就是在精神壓力下的亞健康癥狀了。

那麼在這種狀況下,人們會有什麼反應哪?體現在生兒育女上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丁克家庭,別把這種現象說成當代年輕人不願意承擔責任。要知道人是有思想有理智的,付出便求回報,現在的很多丁克家庭,正是在迴避生命無法承受的重量。而第二種表現便是過度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看看現在孩子的書包,看看孩子周末的日程表,便能感覺到這種沉重的壓力已經到了何種程度。

其實這些孩子的父母,是在巷戰中,在與左鄰右舍同齡兒童的遊戲里成長起來的,他們也有一顆充滿了童趣記憶的心,然而沉重的現實壓力,卻讓他們牢牢的壓抑了對子女的憐惜,而向他們的子女不斷的加壓。然而天然的父子之情,在他們拿起孩子的書包的時候,在深夜裡看到兒女挑燈夜讀的時候,不自覺地泛了起來。於是無微不至的生活關懷,就成了父母能夠給與子女的唯一的慰籍。

饒是這樣,教育學家猶在指責當代兒童高分低能,生活自理能力差。

慘烈的競爭,讓這群孩子不堪負重,於是自殺,殺人,早戀等等事件,不時見諸報章。

在「當代孩子到底是怎麼了」的質疑和驚呼聲中,人們是否意識到在孩子幼小的肩膀上,已經扛起了父輩的壓力?

本來,應試教育在中國自隋唐以來,已經有了千年的歷史。「學而仕則優」,也早已被讀書人奉為準則。但是,當莘莘學子經過了激烈的競爭,高昂的學費后,卻又面臨著失業的尷尬。中國的高等教育似乎不僅沒能化解壓在孩子父輩身上的壓力,反而又成了橫鯁在社會咽喉上的一根硬刺。

於是,在網際網路上,又泛起一股懷舊的思潮,對政府的種種指責聲,甚而有人開始全盤否定改革開放。

走回頭路嗎?當然不能,因為計劃經濟下的效率低下及浪費問題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回到那種狀態必將葬送中華民族騰飛的夢想。

既然是一條不可能走的回頭路,那麼為何還有這麼多人神往哪?細究起來,還是那句話中國人現在處於一種心無所寄託的狀況。

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來,中國人象「五四運動」開始時一樣,又一次砸碎了過去三十年來所信奉的哲學和價值觀。然而所不同的是:那一次,在砸碎了舊觀念的同時,舉起了科學民主的大旗,在這面大旗的感召下,無數的革命先行者,進行了不懈的奮鬥和探索,在「振興中華」的征程中,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戰場上,取得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政權。
把一切交給黨,黨也會無微不至的關懷我,便成了1949年到1979年這三十年來國人的信念和心靈寄託。

這時的中國人,因為舊中國的苦痛及戰亂的傷口尚未撫平,因為閉關鎖國,因為對百年來列強所強加給我們的屈辱的記憶,所以當時的人們對祖國的建設,有著百倍的幹勁和衝動。

那時的中國人,雖然人均教育費用和醫療費用都很低,但是與解放前相比已經有天壤之別,足以讓當時的人們感到安全和滿足。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人的痛感也被喚醒了。讓我們看看到底是哪些事情讓當今的國人覺得了痛――

「下崗」,城市人最先感到的痛。

效率提高了,技術更新了,競爭加劇了,於是已經步入中年的男男女女們,卻在經驗最豐富,家庭負擔最沉重的時候,失去了工作。他們不願離去,因為他們曾經把火熱的青春獻給了企業,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學習新技術的黃金期,因為他們需要一份工作來完成自己對家庭的責任。然而,殘酷的現實是:因為他們生不逢時,因為他們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市場競爭的要求。而這一批人中,很大一部分是下鄉知青。他們在年輕時就被邊緣化。被城裡人視為「鄉下人」,又被「鄉下人」視為來農村過渡一下的城裡人。一如現在一些「掛職幹部」。

這批人在剛剛落實了政策返城后不久,便首當其衝的成為了企業改革中的「冗員」而被裁減。

「房改」城鄉人共同的痛。

隨著福利分房的終結,隨著各級地方政府的大搞城市建設,隨著土地供給方式的變更,而讓各級地方政府美美的嘗到土地出讓的甜頭后,房地產市場在全國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由於各級地方政府對擴大城市規模情有獨鍾,於是在這一房地產開發熱潮中,已經簽訂了幾十年不變的土地承包合同的農民,也在被迫以低價(購買價和出售價相差十幾甚至幾十倍,應該歸類為典型的官倒了吧)喪失土地后,與下崗工人一併成為下崗農民。更有一批無良的官員,不僅以低價購地,還長期拖欠農民的土地補償金。

說完了農民,再來看看各級地方政府大搞特稿的舊城改造,危房改造,棚戶區改造,在這一過程中,由於情況複雜,只能採取一刀切。無法逐戶了解你的家庭情況和實際承受能力,如果你拿到手上補償金還不能就地買到原有拆遷房面積的一半時,便只能請你去郊區購房,如果還不夠,就去借錢買房,當然還可以去租房嗎,但是政府現在可不再提供公房出租了。如果你不及時搬遷,便會被某些政府官員稱為:「釘子戶」,「無賴」之類的人了。

對待「釘子戶」,「無賴」之類的人,拆遷公司和開發商向你祭出了象徵著國家公平的機器:一紙訴狀將你告到法院,稱你妨礙了國家建設,拆遷公司和開發商在交納了一定金額的保證金后,便可以合法的強制拆遷了。

於是四處告貸,負債購房就成了你唯一的選擇了。

「教育體制改革」,一劑開始嘗到苦味的葯。

姑且不說九年義務教育到十二年中等教育中的擇校費,贊助費,只說目前的大學擴招吧。如果說企改和房改是在舊基礎上改革而難免留有遺憾,那麼教改那?不應該先規劃后實施嗎?看看現在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各國立,和半國立半民辦的大學,以及中專變打轉,大專變本科;看看各學院大同小異的課程設置;看看各院校忙於走穴的教授吧。

許許多多的學子和家長在耗盡時間和金錢后,在懷揣著形形色色的證書後,在懷揣著對美好明天的嚮往中,卻在社會這所大學中不斷受挫。

「中國需要的是具備和擁有高等或中等專業技術型的人才」。一些學者的聲音冒了出來。我們不禁要問:「早幹什麼去了?」不要再來攻擊中國人的浮躁和功利了。他們只是一個個平頭老百姓,既沒有戰略的高度,也無法預測社會的走向,他們只能選擇隨潮流而動。
我不敢想象,當一批批從大學校門走出,在經受了十幾年的求知壓力后,在一次次的就業無望后,在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下,在滿含著對父母無限的愛憐和愧疚后,這一群精力充沛的青年男女會有什麼樣的衝動?

股票試點中的「替罪羊」―股市散民

哪些篤信政策而去股市中淘金的股民,他們不僅承擔了上述種種的痛苦,還額外的把多年的積蓄也留在了股市。為國企改革和市場的規範,被動的替國家承擔著改革的成本,替那些無良的企業向市場繳納一筆筆巨額罰款。

還有那將要被槍斃卻還在試行的醫改。。。。。。

這些問題,壓在普普通通的百姓心中,無法排遣,無處宣洩,積年累月,便匯成了一個累字。而對改變命運也便只有一個錢字了。當迅速發財成為了所有國民的奮鬥目標時,我感到了一陣陣的顫慄。

請無論如何給他們一個希望,請無論如何給他們一個信仰,請無論如何給他們一個關懷。要讓他們的心有所寄託。

別讓纍堆積成怨,別讓百姓看不到希望和出路,別讓他們成為改革的受害者和試驗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01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66
3
ozone 發表於 2005-8-26 08:40 | 只看該作者
那演講是誰做的?
文中說:「1996 年,在中關村的西北方向,矗立起了一座航天城。那裡有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是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宇航中心、俄羅斯宇航中心的世界第三大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我去過航天中心多次,還不至於不知道它在哪裡,恐怕他連中關村在哪兒都不知道吧,至於說是世界第三大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我看還是有差距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01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66
4
ozone 發表於 2005-8-26 08:50 | 只看該作者
至於那個寫軟體的小夥子的故事,更是胡編,這位院士根本不了解航天部做項目的操作程序,基本上是無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01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66
5
ozone 發表於 2005-8-26 08:54 | 只看該作者
通篇的胡說八道,呵呵,真要能見到這位演講者,會毫不留情的問問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6
空手 發表於 2005-8-26 10:58 | 只看該作者
樓主把帖貼在這裡,自有他的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54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8
7
 樓主| kinghero 發表於 2005-8-26 11:21 | 只看該作者
不會告訴你北京航天城在哪裡的,沒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54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8
8
 樓主| kinghero 發表於 2005-8-26 11:32 | 只看該作者
潘維

簡介:

潘維,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政治學系1996年博士,研究方向:國際關係理論、世界政治理論、中國與美國政治。
文章標題  
○關於「中國的和平崛起」  
○穩定兩岸關係  
○漫議全球化  
○什麼是國際恐怖主義  
○慎評李慎之先生  
○全民公決的歷史流變與邏輯困境  
○民主迷信與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  
○法治與未來中國政體
○二次海灣戰爭及德、法「反水」的原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54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8
9
 樓主| kinghero 發表於 2005-8-26 11:46 | 只看該作者
我發這個帖子,只是希望所有的中國人,如果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人,能夠為我們的國家復興盡自己的力,不要只會心無所寄,也不要只是置身事外。只要你是黃頭髮,黑眼睛,祖籍是中國的人,別人就不會認為你是其他國家的。我說的到底對不對,只有諸位在外邊的仁兄知道。還是那句話,別人的房子再好,那是別人的家。我們的房子再破,也是我們自己的家。我們的家是我們的依託,也是我們父母和兄弟姐妹們的依託。這房子再簡陋,也能給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一份終極的歸屬感,給我們溫暖和安全。為了撐住我們的這座簡陋的房子,為了把這座簡陋的房子變成堅固舒適的廣廈,為了一個工業的而且是綠色的中國,中國人都要時刻準備著,準備吃虧,甚至做出犧牲,估計這句又要找人筆伐了。可中國再不好,也是中國人的,也必須由中國人來把她建設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10
空手 發表於 2005-8-26 13:00 | 只看該作者
the majority rule should be applied for something under such a great reason like for the nation or for the people. the most of people take advantages or a few people take advantage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01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66
11
ozone 發表於 2005-8-26 13:38 | 只看該作者
演講寓意不錯,只是這種方式似乎有點落伍。國內現在的一代人每天面對的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儘管人人都會為過去那些愛國精英的事迹感動,但是殘酷的現實又是另一回事。當今社會能為科學獻身的有嗎?時代畢竟不同了。

中國當然要靠中國人自己去建設好,別人誰會去建設它呢?自己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出不了也沒什麼,只要別去毀也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12
空手 發表於 2005-8-26 14:16 | 只看該作者
I am wondering what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in China think, to sa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193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77
13
channels 發表於 2005-8-27 21:54 | 只看該作者
One country can only be strong and powerful when there are people ready to sacrifice for i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01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66
14
ozone 發表於 2005-8-28 12:22 | 只看該作者
True, you look at Japanese, that's how Japan became strong and powerful.

But it is sad for our Chinese, especially nowdays, who wants to sarcrifice ? very rar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7
15
月懶西樓 發表於 2005-8-29 05:47 | 只看該作者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一有帖子說起愛國,說起中國的好,說起為這個國家做出些貢獻就會引來這麼些非議。我想問問那些人,美國在建國50年的時候有中國建國50年時候的成就嗎?英國呢?法國呢?哪個發達國家建國50後有中國今日之成就?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養活了13億人口,建立了自己的工業基礎?有誰說的出來給我站出來說!
不錯,這個國家的確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也走過一些彎路,甚至是錯誤的路線,是讓許多人為此付出了很大的犧牲,但是,這不能成為你仇視她的理由,反之,這正是我和我這樣的愛國者去建設她,去為之付出一生的理由!
兩口人過小日子尚且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國,多少家在裡面啊,可能做到事事周全,一點問題都沒有嗎?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那麼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就真的完了,真的不可救藥了!
我想問問你們,你們在國內所面臨壓力,所遭遇的情況,是在國內的每個公民都面對的,那麼你在抱怨以外還做了什麼?有沒有做什麼真正可以改變局面,真正可以給老百姓以最實際的實惠的事情?
很多的人在抱怨,抱怨中國的教育體制,抱怨只有高考一條路,我是做遠程教育的,我和我的同事,以及我的同行,在用我們的工作為教育多元化在盡我們的努力。我們做了,並且我們做到了,我們建立了遠程教育的中國標準。你們除了抱怨還做了什麼?為這個國家做了什麼?如果沒有做,憑什麼向國家索要回報?
我在國有公司,總共22個人,一個項目下來,11個研發人員,兩人開刀,一人吐血。這都是累出來的,我們的年收入還不到市政府公布的本市行業平均收入的一半。還是個內地城市,本市行業平均收入不過人民幣六萬元。不是我們不要回報,而錢絕不是唯一的回報,我們要的回報是你們永遠得不到的,我們的成果成為了國家標準的組成部分,甚至成為了國際標準的組成部分。這你能得到嗎?從現在到將來,有無數的中國人將因我們所做的工作受益,乃至改變他的一生。這種回報你能得到嗎?我能拍著胸口底氣十足的說,我為這個國家做了些好事,這你能說嗎?你敢說嗎?
每一個工作崗位,只要是踏踏實實的,盡心儘力的去做了,就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不錯,這個國家是有那麼些人,利用權利去博取金錢。但是,我同樣堅信,必然有那麼一群人,兢兢業業的工作在監察、反貪的崗位上,他們必定也會象每一個愛國者一樣對待他們的工作,能讓正義伸張。如果我連他們都不能信任,連我的同胞都不能信任,那我憑什麼去相信外國人能來改變這些現象?
那些鄙視我的,無法理解我的,我不指望你能理解。回去問問你自己,你背棄了你的祖國,你以身為華人為恥,那麼你還有什麼你所熱愛的嗎?你還有什麼是你的信仰的支柱?你除了自己還擁有什麼嗎?你真的為你所棲身的國度接納和理解嗎?你又真的理解他們的文明嗎?你背棄了你的祖國,那麼就在外面老老實實的夾起尾巴做你的喪家犬,若是敢呲牙咧嘴的回過頭來想咬一口。借現在央視播的《抗戰》的主題歌里的一句歌詞:坑了咱的,永遠記著他;欺了咱的,死也不饒他,死也不饒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01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66
16
ozone 發表於 2005-8-29 08:05 | 只看該作者
恐怕james2000看了會和你開戰了,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17
allenjsau 發表於 2005-8-29 10:11 | 只看該作者
故事很感人,也羨慕那兒的工作氛圍.但感人的事聽多了,也有點麻木了,因為實際上更多的是武大郎開店,或任人唯親.這也是許多人要出國的原因之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54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8
18
 樓主| kinghero 發表於 2005-8-29 10:11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對於罵祖國的人,沒必要和他們動肝火,對自己的祖國都沒有親近感和認同感,他們在哪裡都只能是失敗者,呂布的下場就是他們最好的寫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19
空手 發表於 2005-8-29 18:36 | 只看該作者
[QUOTE=OZONE]True, you look at Japanese, that's how Japan became strong and powerful.
But it is sad for our Chinese, especially nowdays, who wants to sarcrifice ? very rare.[/QUOTE]
       
幾次回國都聽到,說是現在就好象是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圈地,血汗工資,只要老百姓能挺過這一關,中國就好了,可那些當官,精英們又有幾個肯做犧牲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54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8
20
 樓主| kinghero 發表於 2005-8-30 12:18 | 只看該作者
所以中國的未來還要靠我們自己去建設,如果當年老人家跑到蘇聯去指揮革命,49年會有新中國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5: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