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創]美國的教育與中國的教育

[複製鏈接]

184

主題

775

帖子

3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相逢_一笑 發表於 2005-5-21 1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的教育與中國的教育
來美之前,就聽說美國的教育如何成功。有70%的人是大學生,12年的義務教育。。。美國人教養好,有禮貌。總之,給人總體的印象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我中華國民望之莫及。來美之後,有幸接觸到了美國較低一級的教育,兩年制的社區大學(community college),和較高一級的教育,university。
因為一直以來比較關心教育的事情,在跟人交談中對美國的大學和中小學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此想談談自己對中美教學的一些認識,算是拋磚引玉,大家共同探討探討。

1.填鴨式教育與啟髮式教育
      說到中國的教育,大家就會不期然的想到填鴨式的教育。很多國人引以為恥的一種教育方式。我也一直覺得這種教育妨礙人的創造性。而美國的教育方式,卻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來到美國,首先發覺的是美國課堂的自由,老師的話語並不是絕對正確的。每個人都可以懷疑挑戰老師的結論。而老師也不會歧視或惱怒於這種挑戰,會跟挑戰的學生辯個明白。這種自由的方式讓學生的頭腦更活躍。每個來到美國念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美國本地學生的反應比我們快多了!

然而這種方式真的是無懈可擊,是教育的真理嗎?如果大家注意到我用引號把夢寐以求引起來就知道我會說他的壞話了。先說說美國人對教育的認識吧。到現在為止,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強記是不需要的,理解明白才是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中小學的教育當中採取的是啟髮式的教育。以數學來說吧,美國是不需要念九九決的。老師們想了很多辦法讓小學生去理解什麼是乘法。可是效果如何呢?到了中學畢業,離了計算器就什麼都不知道了。什麼叫分數,如何約分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離開了乘法,你如何去理解他的逆運算--除法呢!

這種教育的誤區何在呢?大家都經歷過孩童階段,大概都記得小時候的記憶力比現在強吧?由小孩到成年,記憶力是逐漸消減的,而理解力是逐漸增強的。因此,在記憶力強的時候卻不讓孩子記多一點的東西,卻想讓他們去理解透一些東西。似乎有點本末倒置。其實,小孩子讓他多記點東西,他慢慢的長大了就會理解更多的東西,腦子裡有存貨,就可以在平時的日常接觸中融會貫通。比如,中國家長都要小孩念九九決。在生活當中,比如吃飯時,讓小孩算算「家裡3個人,每人兩支筷子,一共多少筷子呢?」孩子就會不知不覺中知道了乘法的意義和演演算法了。離開了九九決,你如何在生活中教導孩子呢?我相信是事倍功半的。

另外,就算是到了成年,理解和記憶也是分不開的,沒有記憶何談理解呢。就算是語文,美國是不需要背誦課文的。語感的形成多半是來自生活。但生活中的句子很多是不合語法的,所以,很多人(如果不是家庭背景和社區環境好的)到了大學還是文章語病不斷,要補修語文。現在回想起來,小學跟中學時的早讀,卻是一個很好的值得保持的課目。我小學時的早讀,一三五念語文,二四六念數學。像我這樣記憶力不強的人,有時候能跟人拋拋書包還是得益於那時呢。

中國的教育是不是就不講究啟發教育呢?還是拿數學來說吧,記得小學的數學課本,每課後面都有思考題,一提多做。比如,剛學乘法是,竹子三個一堆,一共有三堆竹子,叫你用兩種或以上的方法來做。這既是啟發學生的思考,更是從一題多做中理解乘法與加法的聯繫。也為以後學分數打下了基礎。

因此,中國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學方面,我覺得還是成功的。只是難度跟強度是否需要調整,就見仁見智了。我覺得適當的降低難度和減少強度還是有好處的。在美國的父母,如果能適當的給孩子填點「養料」,對他們以後的發展還是有好處的。

大學以後的教育,還是美國式的教育好,特別是碩士和以上的。美國的教育從小就教導學生敢於懷疑權威,藐視權威。這在研究領域是很重要的。很多研究生初到美國,都不會做研究,做的不如美國的學生強,跟國內學習過於迷信權威有一定的關係。美國的教育,還有一樣是很好的是教你辯證的看問題。比如,一篇研究報告,除了科學家的在該領域的知名度之外,你還要研究它數據的來源是否正確,最重要的一點,他背後的金主(給錢他做研究的人)是否會因這篇報告而得利。比如說手機公司給錢研究使用手機是否對人腦造成傷害。而結果是沒有任何傷害,你就要注意,更加謹慎的對待這個研究了。


2.題海戰術有用嗎?
      我覺得要分開來說,文科,題海戰術是沒有用處的。像我們語文歷史的那種死記硬背對做學術是沒有幫助的。相反,在美國,(論壇里有一篇說美國的孩子寫作文的)這種教育才達到學語文的真正要求: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不是口號式的作文和死記文學知識可比擬的。

但是理科,題海還是有用的(當然,題海多到苦海無邊也是不好的,什麼事都得有個度)。理科並不是單純的感性認識,很多理論,只有習題做多了才會更加理解其在各方面的應用和和其他定理定義之間的聯繫。比如說物理,單純的圓周運動公式是很容易記的。但是,當你遇到習題的時候,如果你不真正理解圓周運動,很多時候根本就不可能死套公式來解題。任何東西由生疏到純屬都要通過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叫練習。如果大家還記得中學課本有篇課文叫《賣油翁》的故事,就應該清楚這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其實在很多領域都使用的。記得在美國學real analysis時,說到uniform continuous。教授說這是一個看似很容易的概念,如果直接問你們被定義,是很容易的。但是很多人到畢業了,甚至當了研究生,當你換一個方法問他,他就會迷糊,證題時經常出錯。也就是說,如果題做多了,就會更清楚這個定義的意義了,不是嗎?

3.A- 是恥辱和B是優秀
      唯有讀書高,是幾百年以來中國人的共識。新移民的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是很注重成績的。很多人都會看不慣美國人竟然不留孩子作業。嘲笑美國不懂教育。我也覺得這樣不好,就像我上面說的一樣,但是在我們嘲笑別人之時,我們可否有想過我們是否有做對了呢?孩子拿了個A- 就有可能被罵得狗血臨頭,讓孩子覺得A-是恥辱。然而,在老外的眼裡,B就是Good。美國人更注重的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兼顧課外活動。很多移民家長,把子女的課外活動要求看成是浪費時間。千方百計的阻止孩子進行課外活動,只有在對升學有幫助的課外活動才會忍痛答應。對孩子成績要求過高,會造成孩子的壓力過大,形成心理的不健康。這裡給大家講一個讓人心痛得真事。

去年,大概也是這個時候吧。****大學 有一名三年級女生被三個黑人強姦了。那三個黑人是外校足球隊的隊員,來****打球。比賽完后,遊盪到學校宿舍碰巧這女孩子只有一人在,她同屋外出未歸。然而,但這三個黑人離開后,她並沒有報警,忍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傷痛完成他明天要交的論文。因為她教授說過不接受任何原因的遲交。她父母對她的學習要求很嚴,她不想那個A- 讓父母失望(大家看看,這叫什麼啊)!結果,當天晚上她同屋回來見她情緒不對,細心盤問才知道情況,她們立刻報警。但是,已經晚了,那三個黑人的律師就拿這個原因,說她是自願的,要不然,她怎不立刻報警呢?這件事,在當年的世界日報有報道,僑界也想給與幫助。但是她父母與孩子還小為由,要法庭立令禁止任何消息的發布。結果現在也不知道官司如何。僑界是否能給與幫助。
(為了孩子,我們就不要太過逼迫他們了。凡事,過了度就不好了!)

整天的學習,使得孩子沒有任何的時間跟外界接觸。最後,造成了高分低能的情況。全面是美國公司考慮的重要指標,而不是成績全A的學生。我認識一些成績很好的ABC,到畢業了還不能找到工作。而他們的同學,成績比他們差的早就找到工作了。究其原因,社會活動少,有的甚至沒有打過暑期工。在面試時放不開,被刷了下來。另外在美國,很多公司如果有員工推薦你,他們是優先考慮的。所以,社交圈子的寬度就有可能影響到學生是否能很快申請到工作。公司招收員工是整體考慮的,美國是很重視個人的領導才能的,如果你是學生幹部,俱樂部的主要成員,他們會更加想要。

教育是一個永恆的問題,沒有最好的,也沒有最壞的。我們只能儘力做到最好。
這裡想提一句:放手讓孩子獨立吧,溫室里的花是脆弱的。

送上一首張學友的歌
曲名:恕難從命     歌手:張學友     專輯:Amour

成日提示我應該那樣做 你設計令我依葫蘆
成日提示我應該這樣做 你恕我做不到

* 完全明白你不想我外鶩 怕我去後有天迷途
但你明白到溫室照料下 我永遠難長高

# 讓我闖闖 考考我實力 他朝歸家會認路
讓我闖闖 闖闖這現實 未曾受過傷來日我怎可自豪
(願憑自信心拿著信心做戰刀)

願你明白到溫室太寂寞 我有我理想的前途
願你明白我終於要自立 我信我做得好
[music]http://www.coolhot.cn/680/wanli/xy1/09.mp3[/music]
自信 會讓你更漂亮 自信 會讓你更堅強 自信 會讓你更有魅力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5-21 21:47 | 只看該作者
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比國內要強,這點沒人否認。所以,全世界的人都來美國留學。

我本人留學的經歷,也可以說明一些。記得一起讀學位的同學中,有中國人,有美國人。我們中國留學生,考試會比美國人強,但討論和口頭表達,比不上他們。除了語言因素,這和我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方式也有關係。我們在國內,基本是老師照本宣科,辯論的機會很少。

美國的小學教育,也和國內不同。我家小朋友,回到家裡,很少有作業要寫。數學學校教得很少,但小朋友的動手和閱讀能力很強,一年級,就要讀書寫小報告。

在美國我也遇到過ABC。有一位男孩,26歲,是美國名校外科住院醫。他成績不錯,但人特別靦腆,很不適合在外科這樣的臨床科目,和TAEM裡面的人打交道。後來,他QUIT一年,改了專業。

中美教育各有利弊,如果能相互補充,最好了。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8

主題

966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3
意浮 發表於 2005-5-26 11:57 | 只看該作者

初中二讀書的兒子的一堂辯論

從我和友人及小孩們的經驗,我覺得基礎是在小學打的。中學里學的知識對日常生活已經很有幫助,也已足夠。如果以為我們的初、高中基礎紮實,理由是出國后很快就能適應,就會忽視國內教育的一個本質缺陷。

從學識上,國外只教基本,不強調偏題怪題,但強調各個科目的融會貫通。在公司里和我共事的美國同事,大部份數理化不怎麼樣,但也有個別幾個相當拔尖,心算也快得驚人。因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題,不必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而美國課堂的教育就讓學生化繁為簡,得出個大概數字便可。小學生也還是要背乘法表的。老師印好100道數學數字習題,要求學生們在規定的時間裡做完。開始是純加法、純減法、加減混合、再到乘法。美國的教育界也還在不斷改進之中,總是有人批評高中畢業生不能適應勞動市場的實際需求。

國內則要求學生練習大量題目,大量回家作業。國外的初、高中也有不少回家作業。可是其形式不是讓學生做大量課本或課外讀物上的習題。國外最花費時間的功課就相當於我們研究生和大學生做畢業論文的雛形。老師給同學們一個題目,讓大家去查資料,寫報告,總結。其規格和形式,引用註明等等,初一就教了。還有英文課上的大量閱讀和寫作,如寫一篇二十頁的短篇科幻小說,讓學生自由發揮,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建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這點上,國內如果不是沒有就是很遲才讓學生接觸。而我最不習慣的就是國內的小學要求小學生上課聽老師講話時還要兩手放在身後或身旁。我在新加坡上小學時就不是這樣。我在廣東農村教小學時也沒有這樣要求我的學生,而且他們有的還要邊上課邊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小學是基礎,我們是要培養未來的發明家、科學家、至少是敢說敢做的為社會進步作貢獻的公民,而不是唯唯諾諾,只會聽上級指示,對下屬卻唯我是尊,聽不進反對意見的「人民公僕」。在國外,大家公認的最佳教育方案是因材施教,即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增減不同的課程和份量。但由於師資和經費的缺乏,很難實現。我們的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而每個人生下來就是不一樣,想法和目標也不同。西方強調「我就是我,是和別人不同的我」,東方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大家步調一致」。這應該是互補互成的。

我最近旁聽了在初中二讀書的兒子的一堂辯論。老師給他們這對安排了一個題目:「中國的一胎化政策是合理的」。我怕自己翻譯得不準確,其英文原文是「China's one child law is justified.」。

我兒子是正方,另一位女同學是反方。整堂課就是他們兩人按照辯論程序和時間規定,一來一往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論據,向對方提問,回答對方質詢,最後各自發表總結髮言。校長親自作裁判。由於這個題目恰恰與我們有關,所以我很仔細地聽,也覺得很有趣味和啟發。同學們接到課題后,就各自去收集資料,定下大綱。評分則根據好幾個方面,如準備的充分,舉例的多寡,眼神的顧盼,手勢的應用等等。

我是在新加坡上的中、小學,我們學校就沒有這樣的課。雖然,我參加的課外社區的赤道藝術研究會也曾舉辦過辯論會,題目如「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但沒有系統地教導和規範如何進行辯論。所以,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堂受益良多的旁聽課。而法庭上檢方和辯方的發言也是按照類似的程序。所以,我認為西方教育出來的高中畢業生比較容易融入社會和工作,而且不少學生在高中上學時已經在暑假期間去打工,很早就接觸社會了。而國內的高中畢業生只是溫室的花朵。而我自己,連初中都還沒畢業就隻身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所以充其量也只是一撮草。
意猶未盡,浮想聯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4

帖子

29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9
4
5m21 發表於 2005-5-26 23:24 | 只看該作者
都不是絕對的啊  我出來之前都告訴我要多交際啊什麼的 來了以後倒是交際多了 恨不得天天聚會 一放假就出去玩 結果就是朋友一大堆成績超級差 還是多考兩個A來的實惠些 現在有INTERNET了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在查資料能力的差距也小多了 第一次寫報告我還傻胡胡的去圖書館 後來發現老外也照樣上GOOGLE 照樣COPY-PASTE 天下烏鴨一般黑 天下學生一般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9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
5
雲泳 發表於 2005-5-26 23:55 | 只看該作者
現在讀研容易了,那麼讀博就更不難了。很多時候,學位並不能說明太多東西,起決定作用的是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41

帖子

7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76
6
johndoe23 發表於 2005-5-27 11:57 | 只看該作者
後來發現老外也照樣上GOOGLE 照樣COPY-PASTE 天下烏鴨一般黑 天下學生一般壞
---------------------------------------
這不抄,周末的餃子誰來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主題

775

帖子

3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7
 樓主| 相逢_一笑 發表於 2005-5-28 12:1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水影兒:同意你的意見。我們以前一直說數理化可以提高人的思維能力,但是忽略了語文辯論上的培訓,一種與人交流的培訓。

意浮:謝謝你的不同見解,基本同意你的想法,大家的思路應該是一樣的。但有幾點想跟你討論討論。等寫完了再跟帖。

5m21:交際與不停的遊玩是兩碼事,交際廣的人不是一定要經常出去玩的。酒肉朋友在實際困難是沒有幫助的。copy 出來的文章是沒有用的,就象雲泳說的那樣,起作用的是人。

雲泳:同意你的觀點。

johndoe23:餃子是可以買的^_^. 又是stereotypes,很多人出國前都聽說老外很老實,不會說大話。
自信 會讓你更漂亮 自信 會讓你更堅強 自信 會讓你更有魅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41

帖子

7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76
8
johndoe23 發表於 2005-5-28 22:02 | 只看該作者
我沒說老外,買的餃子不好吃。老美別的不會,就會白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