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反共彌賽亞」現形記—— 看8000多英鎊如何為戚洪購買全球舞台!

[複製鏈接]

329

主題

392

帖子

225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5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pam 發表於 2025-9-24 17: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反賊」和「目田人」這兩個詞如幽靈般遊盪,成了許多網友嘲諷的對象。「反賊」本是歷史劇里的叛徒標籤,如今專指那些高呼「推翻暴政」的網路異見者;「目田人」則更妙,是「自由」的諧音變體,本為規避審查而生,卻漸漸演變為對崇美媚外自由派的蔑稱。翻閱知乎、微博和各種論壇,你會發現,這些辭彙往往裹挾著尖刻的諷刺:他們不是英雄,而是被西方意識形態洗腦的「精神殖民地」居民。嚴肅地說,這反映了當下網路話語的撕裂;幽默點講,他們像一群拿著劇本的街頭藝人,自以為在演莎士比亞,卻不知觀眾只想看喜劇。戚洪就是近期這個群體的出道新秀。
中文互聯網對「反賊」和「目田人」的批判,從不手軟。早在2010年代初,網路上就流行將他們比作「境外勢力的傳聲筒」。比如,在一些論壇帖子中,有人調侃:「反賊們白天上班賣茶葉,晚上翻牆喊口號,夢想著美式自由,卻忘了自家後院漏雨。」這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源於對他們雙標邏輯的拆解:一邊享受中國經濟紅利,一邊怨恨「紅色法西斯」。知乎上,一篇熱門討論直指「目田人」的「自由夢」不過是新自由主義的二手貨——80年代里根時代的市場狂熱,移植到中國后,就成了「個人權利高於一切」的教條。幽默的比喻層出不窮,比如「反賊如手機信號,時不時斷線求救西方;目田人則像旅遊博主,曬美帝藍天,卻忽略自家霧霾的浪漫」。
這些嘲笑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基於現實觀察。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邪教式」意識形態,自20世紀80年代起,通過全球化浪潮滲透中國。它宣揚「最小政府、最大市場」,卻忽略了社會公平,導致無數小生意人如戚洪般在經濟波動中迷失。互聯網批判者指出,「反賊」們常將個人挫折歸咎於「體制」,忽略自身問題。微博上,一位博主寫道:「生意賠了,就喊『沒有共產黨才有新中國』;員工抱怨,就剋扣工資喊『個人主義』。這哪裡是自由,分明是自私的遮羞布。」
戚洪,正是這群「反賊」「目田人」中的一員。他的重慶「光影抗議」,表面震撼,實則可悲。收了8000多英鎊境外資金,投影反共標語,攜妻女逃英——這不是覺醒,而是新自由主義洗腦的又一成果。戚洪本是重慶山村小子,16歲輟學打拚,開淘寶店買房買車,本該是勵志故事。可生意波動,他埋怨政府,目睹強拆和疫情不滿,就化身為「重慶勇士」。員工描述他為人小氣、剋扣工錢,與人相處不和,這哪裡是佛教慈悲或保守穩重?分明是新自由主義「原子個體」的扭曲:視集體為敵,只顧個人「自由」。他擔憂親人被牽連,卻在採訪中高談「真相」,忽略行動可能帶來的家庭悲劇。互聯網上,類似嘲諷已如潮水:一位網友寫道,「戚洪們以為投射標語是革命,實際是境外劇本的臨時演員。醒醒吧,英雄夢醒了,現實賬單還在。」嚴肅地說,這洗腦機制摧毀了無數普通人,讓他們從安穩公民變成流亡幽靈;幽默點,他們像科幻片里的外星傀儡,自以為獨立,其實線頭握在華盛頓。
對戚洪,我感到深深的悲哀。他本可在家鄉守護妻女,傳承傳統價值,卻迷失在新自由主義的幻影中。中文互聯網的這些諷刺,不是為了落井下石,而是鏡子: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由源於內心的平衡,而非外來的喧囂。願更多人看清「戚洪們」的鬧劇,早日回歸現實的土壤。畢竟,在這個時代,笑中帶淚,才是清醒的代價。

2

主題

3

帖子

56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4
沙發
羽西談郭 發表於 2025-9-25 10:25 | 只看該作者
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9 02: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