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撒下24: 1-25>

[複製鏈接]

3303

主題

3323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82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8-4 2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撒下24: 1-25】【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在撒母耳記下第二十四章,也是撒母耳記下的最後一章中記載了,大衛數點百姓得罪神;神就提出三樣災禍要大衛選擇,大衛只說:「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他相信神有豐盛的憐憫;於是耶和華就降下瘟疫。之後先知迦得告訴大衛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神就接納了大衛的獻祭。本章首先說到:【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大衛就吩咐跟隨他的元帥約押說:『你去走遍以色列眾支派,從但直到別是巴,數點百姓,我好知道他們的數目。『】「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是因為北方的支派不但積極參與了押沙龍的叛亂,並且在押沙龍失敗以後,仍然拒絕神的旨意,跟從示巴繼續叛亂(20:2)。這裡是說神「激動大衛」數點人數,而代上21:1則說:【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這表明撒但激動大衛去數點百姓,而大衛去做了,因為他心裡驕傲,神就允許這件事發生。「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這裡特地把「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分開,表明這裡的「以色列人」特指北方支派。「大衛就吩咐跟隨他的元帥約押說:『你去走遍以色列眾支派,從但直到別是巴,數點百姓,我好知道他們的數目」。「但」是最北端的城市,「別是巴」是最南端的城市,所以「從但直到別是巴」是指以色列全境;「我好知道他們的數目」,這說明大衛下令數點人數,是出於驕傲,為了炫耀國力。這和榮耀神,依靠神,完全背道而馳。所以連大衛的元帥約押聽了都知道這是犯罪得罪神。【約押對王說:『無論百姓多少,願耶和華你的神再加增百倍,使我主我王親眼得見。我主我王何必喜悅行這事呢?』但王的命令勝過約押和眾軍長。約押和眾軍長就從王面前出去,數點以色列的百姓。】「約押對王說:『無論百姓多少,願耶和華你的神再加增百倍,使我主我王親眼得見」。約押的諫言正確且有禮貌。「我主我王何必喜悅行這事呢?」約押似乎看透大衛內心隱藏的驕傲就婉言勸止。「但王的命令勝過約押和眾軍長」,可見大衛沒有接受約押的諫言。於是「約押和眾軍長就從王面前出去,數點以色列的百姓」。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他們過了約旦河,在迦得谷中、城的右邊亞羅珥安營,與雅謝相對,又到了基列和他停·合示地。又到了但·雅安,繞到西頓,來到推羅的保障,並希未人和迦南人的各城,又到猶大南方的別是巴。他們走遍全地,過了九個月零二十天,就回到耶路撒冷。約押將百姓的總數奏告於王:以色列拿刀的勇士有八十萬;猶大有五十萬。】「他們過了約但河,在迦得谷中城的右邊亞羅珥安營,與雅謝相對」。「亞羅珥」位於約但河東岸迦得谷的南面,流便支派境內;「雅謝」位於約但河東岸迦得谷的北面,迦得支派境內。「又到了基列和他停合示地。又到了但雅安,繞到西頓」。「基列」位於約但河東岸雅博河從它的中部流過,分屬迦得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境內;「他停合示地」位於約但河東岸,可能指瑪拿西半支派境內的北界黑門山一帶某處;「但雅安」位於約但河西岸,可能指迦南地的最北端的但支派支派境內;「西頓」位於地中海沿岸,亞設支派的北界。「來到推羅的保障,並希未人和迦南人的各城」。「推羅」位於地中海沿岸,西頓的南面;「希未人和迦南人的各城」,是指迦南地原住民的餘數,當時已臣服於大衛王的統治之下。「又到猶大南方的別是巴」。「別是巴」位於猶大支派境內的最南端。「他們走遍全地,過了九個月零二十天,就回到耶路撒冷」。「走遍全地」是指約但河東西兩岸,大衛王統治下領土全境;「過了九個月零二十天」,猶太人的曆法每個月三十天,故總計二百九十天。「約押將百姓的總數奏告於王:以色列拿刀的勇士有八十萬;猶大有五十萬」。「拿刀的勇士」表示僅計數【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民26:2)。「約押和眾軍長」,用了「九個月零二十天」來數點百姓,表明當時四境平安,並沒有準備戰爭的需要。

【大衛數點百姓以後,就心中自責,禱告耶和華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耶和華啊,求禰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大衛早晨起來,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迦得,就是大衛的先見,說:『你去告訴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有三樣災,隨你選擇一樣,我好降與你。『於是迦得來見大衛,對他說:』你願意國中有七年的飢荒呢?是在你敵人面前逃跑,被追趕三個月呢?是在你國中有三日的瘟疫呢?現在你要揣摩思想,我好回復那差我來的。『大衛對迦得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祂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大衛數點百姓以後,就心中自責,禱告耶和華說」,「心中自責」表示他命令數點百姓的動機不正。「我行這事大有罪了。耶和華啊,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大有罪」是指他行這事出於自己的驕傲,大大得罪了神。「大衛早晨起來,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迦得,就是大衛的先見,說」,在大衛自覺有罪、向神認罪后,神就差遣先知迦得宣告對大衛的刑罰。「你去告訴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有三樣災,隨你選擇一樣,我好降與你』」。「三樣災」都是不謹守遵行神的誡命所當受到的咒詛。「隨你選擇一樣」就是讓大衛自己抉擇。「於是迦得來見大衛,對他說:『你願意國中有七年的飢荒呢?是在你敵人面前逃跑,被追趕三個月呢?是在你國中有三日的瘟疫呢?現在你要揣摩思想,我好回復那差我來的。『大衛對迦得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祂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大衛沒有直接從神要降下的三樣災中選擇一樣,而是說:「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祂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大衛知道神比人更為仁慈。

【於是,耶和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自早晨到所定的時候;從但直到別是巴,民間死了七萬人。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滅城的時候,耶和華後悔,就不降這災了,吩咐滅民的天使說:『夠了!住手吧!』那時耶和華的使者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那裡。大衛看見滅民的天使,就禱告耶和華說:『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做了什麼呢?願禰的手攻擊我和我的父家。』】「於是耶和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自早晨到所定的時候,從但直到別是巴,民間死了七萬人」。可見這是一場非常大的瘟疫,不到一天,「民間死了七萬人」。「從但直到別是巴」,是指從以色列的最北方到最南方,代指整個以色列。瘟疫可能從北方開始,到了便雅憫支派和猶大支派之間的耶路撒冷結束。因此瘟疫影響的範圍可能在北方的支派,神是公義的,祂絕不會濫殺無辜,因瘟疫而死的人很可能都屬於押沙龍叛亂之後、繼續參加示巴叛亂的北方支派。「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滅城的時候」,就是瘟疫即將來到耶路撒冷的居民的時候。「耶和華後悔,就不降這災了,吩咐滅民的天使說:『夠了,住手吧!『」神「後悔」是用擬人的方式來表達神的憐憫,所以「三日的瘟疫」,現在只是「自早晨到所定的時候」,瘟疫之災就結束了。「那時耶和華的使者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那裡」。「耶布斯人」是耶路撒冷的原住民;「亞勞拿的禾場」,又名「阿珥楠的禾場」(代上21:28),是一處私有的打穀場,位於耶路撒冷城東側的摩利亞山上。「大衛看見滅民的天使,就禱告耶和華說」,通常世人看不見天使,除非蒙神開靈眼才能看見(王下6:17)。「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作了什麼呢?願你的手攻擊我和我的父家」。在大衛禱告之前,神已經憐憫百姓「不降這災了」。但大衛「看見滅民的天使」,並沒有聽到神吩咐天使「夠了!住手吧!」所以繼續禱告。因大衛目睹國人受瘟疫之苦,就從內心深處傾吐出對神的哀求,寧願為臣民受罰,不要使國中無辜的「群羊」受苦。

【當日,迦得來見大衛,對他說:『你上去,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大衛就照著迦得奉耶和華名所說的話上去了。亞勞拿觀看,見王和他臣僕前來,就迎接出去,臉伏於地,向王下拜,說:『我主我王為何來到僕人這裡呢?』大衛說:『我要買你這禾場,為耶和華築一座壇,使民間的瘟疫止住。』亞勞拿對大衛說:『我主我王,你喜悅用什麼,就拿去獻祭。看哪,這裡有牛可以作燔祭,有打糧的器具和套牛的軛可以當柴燒。王啊,這一切,我亞勞拿都奉給你』;又對王說:『願耶和華你的神悅納你。『】「當日迦得來見大衛,對他說:『你上去,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這「壇」指燔祭壇。「大衛就照著迦得奉耶和華名所說的話,上去了」。「上去」因禾場位於耶路撒冷城東側的摩利亞山上,比大衛城略高。「亞勞拿觀看,見王和他臣僕前來,就迎接出去,臉伏於地,向王下拜」。「臉伏於地」是尊敬的姿態。「說:『我主我王為何來到僕人這裡呢?』大衛說:『我要買你這禾場,為耶和華築一座壇,使民間的瘟疫止住』」。雖然神已經垂聽他的禱告,並且已經吩咐滅命的天使住手,但大衛仍然需要為自己所犯的罪獻祭。「亞勞拿對大衛說:『我主我王,你喜悅用什麼,就拿去獻祭」,亞勞拿樂意付上代價,有分於王的獻祭。「看哪,這裡有牛,可以作燔祭;有打糧的器具和套牛的軛,可以當柴燒」,「打糧的器具和套牛的軛」,主要部分是用木頭制的,所以可當柴燒。「王啊,這一切我亞勞拿都奉給你』」。「奉給你」含有奉獻的意思。「又對王說:『願耶和華你的神悅納你』」。「悅納」是指所獻的祭蒙神悅納。神親自指示大衛在摩利亞山築壇獻祭,表明祂在對付罪的同時,早已預備好了人與祂和好的方法。「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是天使要執行公義、準備滅城的地方,也是神主動施恩、停止降災的地方。現在神指示大衛在這裡「為耶和華築一座壇」,作為自己被神赦免和神施恩典的記號。後來所羅門在這裡建了聖殿(代下3:1)。

【王對亞勞拿說:『不然。我必要按著價值向你買;我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獻給耶和華我的神。』大衛就用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了那禾場與牛。大衛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獻燔祭和平安祭。如此,耶和華垂聽國民所求的,瘟疫在以色列人中就止住了。】「王對亞勞拿說:『不然,我必要按著價值向你買,我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獻給耶和華我的神』」。大衛說:「我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獻給耶和華我的神」,因為他知道,「白得之物」不必付出順服的代價,祭物獻上了,人的心還留著,所以在神的眼裡毫無價值。「大衛就用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了那禾場與牛」。「五十舍客勒銀子」,約摺合575公克的銀子。「大衛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獻燔祭和平安祭」。「燔祭」指整個祭物須在祭壇上經過火燒,使馨香之氣上升,全部獻給神;「平安祭」表明獻祭者對神的感恩,虔敬與奉獻,並藉此顯明神與人及人與鄰舍的和諧關係。「如此耶和華垂聽國民所求的,瘟疫在以色列人中就止住了」。「耶和華垂聽國民所求的」,並不是垂聽了他們的認罪悔改,而是悅納了他們借著「燔祭和平安祭」,所表明的全然奉獻、與神相交的心志。因為在百姓認罪悔改之前,神已經停止降災了,所以神並沒有指示大衛獻上贖罪祭,而是讓他獻上「燔祭和平安祭」作為回應。「瘟疫在以色列人中就止住了」,指得瘟疫的人逐漸痊癒了。《撒母耳記下》就結束在這裡。但願我們在了讀撒母耳記下之後,都能從大衛的身上,以及從整個《撒母耳記》中看見神作工的法則,並要知道在神的公義之外,還有恩典和慈愛,只要我們真心悔改,仍能得到潔凈和赦免。但因所犯的罪應得的刑罰是不能免去的,因此我們就要敬畏神,遠離罪惡!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