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5 郵輪行(4) 馬德里皇宮-普拉多國家博物館

[複製鏈接]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6-28 2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6-29 16:34 編輯


這片區域被稱為 Camón(封閉式觀景陽台), 因為它可以俯瞰主樓梯. 在這裡, 我們可以欣賞卡洛斯四世身著凱撒服飾的宏偉雕塑(由 Ramón Barba 1817 創作).










官方前廳, 也稱為查理四世的房間



上下為手機照片(相機照的慘不忍睹)












查理三世小房間
位於皇宮二樓. 它面向南立面, 西面是查理三世的候見廳, 東面是王座室, 北面是柱廳. 它是所謂的國王房間的一部分. 查理三世1764遷入皇宮時居住的房間之一. 拱頂上描繪了安東尼奧·拉斐爾·門斯的《圖拉真升天》The Apotheosis of Trajan by Antonio Rafael Mengs.
-
門斯當時被稱為「德國的拉斐爾」, 被許多人視為當時歐洲最重要的在世畫家. 他是理論家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的摯友, 在兩人共同探尋「普遍藝術」規則的過程中, 他為新古典主義提供了許多理論靈感—這些靈感基於解剖學、對稱性和簡潔性. 門斯是正規藝術教育和國家藝術學院的堅定倡導者, 他的許多學生後來在哥本哈根、維也納、德累斯頓和都靈的藝術學院中取得了顯赫的成就.
http://www.redjaen.es/francis/?m=c&o=255734


官方接待室
查理三世時期, 皇家佛蘭芒風俗畫掛毯由馬德里皇家織造廠織造. 天花板壁畫描繪了西班牙君主制的權力, 由喬瓦尼·巴蒂薩·提埃波羅於1776年繪製.

http://www.redjaen.es/francis/?m=c&o=255734
https://www.theartstory.org/artist/mengs-anton-raphael/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6-29 16:35 | 只看該作者

王座廳-時代傢具-鐘錶收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1 15:54 編輯









王座廳
顧名思義, 王座廳內安放著皇室王座. 它是皇宮中唯一自1737年落成以來從未改變其功能的房間, 所有裝飾均為當時的原始風格. 其中一大亮點是由羅伯托·米歇爾設計的宏偉穹頂, 被認為是整座宮殿中最精美的穹頂. 這幅宏偉的壁畫是藝術家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羅的最後作品之一, 展現了西班牙君主制的輝煌. 其餘裝飾均出自巴蒂斯塔·納塔利之手, 他設計了房間內的所有刺繡. 納塔利的裝飾與提埃波羅的繪畫相結合, 使這個房間成為西班牙洛可可藝術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此外, 房間里還展出了大部分從舊阿爾卡薩爾城堡中搶救出來的雕塑. 其中包括雅克·容赫林克創作的一系列青銅人物雕塑《行星》, 勒內·弗雷明創作的《基本美德》雕像, 以及環繞皇家寶座的青銅獅子. 這些雕塑由盧卡雕刻, 並與畫家委拉斯開茲創作的《行星》一起從義大利運來.
https://www.patrimonionacional.es/en/node/1534





鐘錶收藏
皇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藏品之一是其鐘錶收藏. 它被認為是西班牙規模最大、最精美的收藏, 也是世界最重要收藏之一, 收藏品年代可追溯到16世紀至20世紀. 一些必看的鐘錶包括「El Calvario」, 一座建於17世紀、產於紐倫堡的鐘, 以及秘魯總統於1906年贈予阿方索十三世國王的鐘, 該鐘建於1878, 採用金、銀和象牙等珍貴材料打造而成.


皇宮的時代傢具
您會喜歡參觀皇宮的原因之一是其傢具保存完好. 大部分藏品均為原件, 可追溯至宮殿建造時期, 以及各個王朝增建時期的傢具. 我們建議您仔細觀察加斯帕里尼廳、王座廳和鏡廳的傢具, 這些廳室收藏著一些最珍貴的藏品. 此外, 千萬不要錯過王冠室的「獅身人面像桌」, 這是一張帝國風格的桌子, 西班牙加入歐盟的條約以及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的退位儀式都在這裡舉行.















西班牙王室煥然一新的官方照片展現其輝煌的家族傳承
國王費利佩六世和王后萊蒂齊亞 King Felipe and Queen Letizia of Spa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6-29 18: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1 15:41 編輯





托萊多門環島
塞哥維亞街
塞哥維亞總統環島

阿爾穆德納聖瑪麗亞皇家大教堂側門





三明治 5.5 歐元








魚香肉絲
這道菜文革前吃過很多次, 離家最近的小餐館和銀錠橋兒的馬凱餐廳(三毛八和九毛九), 在後者, 不時見到一些京城知名文理科前輩; 附近還有一處文人常常相聚的地方-仿膳. 最熱鬧的地方為民族宮, 春節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團拜. "京城八百家"團拜的場所為人民大會堂(高幹病房的大字參考消息和"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 (相當於毛選增訂版/備忘錄, 內容分富多彩).

京醬肉絲
好像在國內沒吃過這道菜, 當家的示範一二.
這家小飯館距旅館150米, 去了兩次, 當家的認定味道正宗. 老闆娘的口音為標準普通話, 略帶老北京兒音和表達方式. 老闆非常健談......
歐美中餐館如果沒從國內聘請專業廚師, 能做到形似, 5-6分功力就算不錯了. 家居15英里之內沒有出彩中餐館, 以低檔隨便吃和外賣店為主. 購物中心有一家美國最大的中餐連鎖店店面, 試了一次, 實在是不敢恭維. 以前評估過這家, 博士夫妻生存掙扎, 白手起家. 上過"財富"和管理期刊. 老闆的專精可以被視為廣義的前同行, 身家逾十億美元. 原有一家廣東人開的海鮮堂食/隨便造還不錯, 疫情期間倒閉了. 實在想解饞, 就得去馬里蘭另一個縣(蒙哥馬利)或弗吉尼亞. 特區有的中餐館不時有國內廚師掌勺, 但是開車太彆扭, 一般去博物館都是停車在馬里蘭通勤地鐵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6-30 02: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1 15:35 編輯




皇家劇院(Teatro Real)
劇院歷史
起源可以追溯到1738, 即菲利普五世統治時期. 當時, 皇家卡諾斯·德爾·佩拉爾劇院(Teatro de los Caños del Peral)開幕, 上演了由約翰·阿道夫·哈塞(Johann Adolph Hasse)作曲、彼得羅·梅塔斯塔西奧(Pietro Metastasio)撰寫劇本的歌劇《德米特里奧》(Demetrio). 值得注意的是, 1814, 加的斯憲法法院從聖費爾南多(加的斯)遷至馬德里, 直至同年5月2日遷至阿拉貢瑪麗亞·多娜修道院(現為參議院宮), 該劇院一直是其開庭地點.
起源
1818年, 即斐迪南七世統治時期, 皇家劇院的修建工作正式開始. 1818, 皇家下令重建東方廣場, 並在一年前皇家珍珠劇院(Real Teatro de losCaños del Peral)原址上建造一座歌劇院, 奠基儀式由此舉行. 國王下令建造一座堪比歐洲最佳歌劇院的歌劇院. 最初的設計和建造由建築師安東尼奧·洛佩斯·阿瓜多(Antonio López Aguado)負責. 然而, 工程進展並不順利. 多次中斷, 先是資金短缺, 後來又因建築師去世, 庫斯托迪奧·特奧多羅·莫雷諾(Custodio Teodoro Moreno)接任. 直到1850年這座建築才竣工, 儘管在此期間, 該建築在1841年曾被用作眾議院的辦公場所. 從1850年11月19日起, 在伊莎貝爾二世統治時期, 以及此後的75年, 皇家劇院(El Real) 成為歐洲領先的劇院之一. 1868年革命和伊莎貝拉二世女王流亡后, 劇院更名為國家歌劇院. 1925年10月, 劇院因地基下陷而被迫關閉, 重建工作開始並持續41年. 劇院未能重新開放; 內戰期間, 劇院內部的一次彈藥爆炸以及戰後的種種困難, 導致建設工作陷入停滯. 1966年, 它作為禮堂向公眾開放, 並成為皇家音樂學院和戲劇藝術學院的所在地. 然而, 毫無疑問, 馬德里當時迫切需要一座能夠與世界頂級歌劇院相媲美的歌劇院. 最後一場音樂會由國家交響樂團於1988年10月13日舉行. 該建築的修復工作於1991年開始, 並持續了近7年, 使其恢復其作為歌劇院的原始用途.
重新開放
1997, 胡安·卡洛斯國王和索菲亞王后正式重新開放了皇家劇院, 該劇院首先由何塞·曼努埃爾·岡薩雷斯·瓦爾卡塞爾重建, 在他去世後由弗朗西斯科·羅德里格斯·德帕塔羅約重建.  
https://www.teatroreal.es/es/historia-del-teatr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ObpnzUoTM  馬德里皇家劇院 | 參觀劇院, 探索西班牙最佳歌劇院
馬德里皇家劇院
18.7萬訂閱者
5,947 次瀏覽
位於東方廣場, 皇宮對面, 被認為是西班牙最高的表演和音樂藝術機構, 也是歐洲最負盛名的歌劇院之一.
-
西班牙語解說, 英文字幕和抄本. 西班牙語母音更接近漢語拼音發音, 不過比德文的差距大-德文的5個母音與漢語拼音幾乎沒有差別. 網上西班牙語教學材料一言以蔽之; 母音發音簡單易學-每個僅一種發音, 比英語的變幻無窮容易得多(有些第一代德國/義大利移民時有混淆, 如免疫學 Immunology/謬 miù vs, 木 m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Ll_0d0EBw  西班牙語入門 | 西班牙語101
AIB
53.6萬訂閱者
10,423,960次觀看, 20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ldOBson0vw  皇家劇院
皇家劇院
47,300 訂閱者
170,080 次觀看, 2020
莉塞特·奧羅佩薩 (Lisette Oropesa) 表演了《茶花女》La traviata 第三幕中的詠嘆調 aria 告別過去 「Addio del passato」




伊莎貝拉二世(1830 生於馬德里, 1904 逝於巴黎)
西班牙女王(1833-1868). 統治時期動蕩不安, 政局動蕩, 軍事政客統治盛行. 伊莎貝拉未能回應日益增長的進步政體訴求, 私生活備受質疑, 政治上不負責任, 導致君主制的實力和威望下降, 最終在1868革命中被廢黜.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Isabella-II-queen-of-Spain




一家五星級飯店附近的計程車網點, 離我們的4星小旅館350米. 旅遊淡季馬德里旅館降價20-30%(11-3月降40-50%), 機票降價25%左右. 由於巴塞羅那是地中海郵輪樞紐港之一, 二者淡季降價均不顯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6-30 17: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1 15:33 編輯


馬德里自治區主席團
馬德里大區主席團
馬德里大區政府是指導馬德里大區政策的合議機構, 負責行政和行政管理職能, 以及在《自治法》未保留給馬德里議會的事項上行使監管權. 其總部位於太陽門廣場的皇家郵局.
伊莎貝爾·迪亞茲·阿尤索, 主席
她擁有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新聞學學位和高級研究文憑, 並擁有政治傳播與禮儀碩士學位. 她曾在西班牙和其他國家多家公司、基金會的傳播部門以及廣播電台和數字媒體工作. 2011年當選馬德里議會議員, 並在2015、2019、2021和2023的選舉中再次獲得議員資格. 2015年, 她擔任人民黨(PP)議會黨團副發言人. 在地區政府中, 她自2019年起擔任總統兼司法部副部長和馬德里大區主席.

https://www.comunidad.madrid/gobierno/institucion/equipo-gobierno


查理三世
西班牙國王







眾議院
https://www.congreso.es/en/home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 (1547 西班牙阿爾卡拉德埃納雷斯 — 1616 馬德里)
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堂吉訶德》(1605, 1615) 創作者, 西班牙文學中最重要、最受讚譽的人物. 他的小說《堂吉訶德》已被全部或部分翻譯成 60 多種語言. 該書不斷重印, 自 18 世紀以來, 對該作品的評論討論從未間斷. 同時, 由於堂吉訶德和桑丘·潘沙在藝術、戲劇和電影中的廣泛表現, 他們在形象上為更多人所熟悉, 而不是世界文學中的任何其他虛構人物. 塞萬提斯是一位偉大的實驗者. 除了史詩之外, 他嘗試了所有主要的文學體裁. 他是一位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 他的《範本小說集》(1613) 中的幾篇作品達到了與《堂吉訶德》相近的水平, 只是規模略小. 塞萬提斯出身於小貴族家庭, 但家境並不富裕, 七個孩子中排行第四. 他的父親是一位理髮師兼外科醫生, 擅長接骨、放血療法以及治療一些普通的醫療疾病. 塞萬提斯一家輾轉於各個城鎮, 人們對他早年受教育的情況知之甚少. 根據《範本小說集》中的一段話, 有人推測他曾在耶穌會士手下學習過一段時間, 儘管這種推測並非不可能但也僅是推測. 與他那個時代的大多數西班牙作家(包括一些出身卑微的作家)不同, 他顯然沒有上過大學. 可以肯定的是,他曾在某個時期熱衷於讀書. 馬德里一所市立學校的校長, 一位名叫胡安·洛佩斯·德·奧約斯的學者, 頗具伊拉斯謨主義思想傾向, 曾將一位名叫米格爾·德·塞萬提斯的學生稱為「心愛的學生」. 這發生在1569, 當時這位未來的作家21歲. 所以—如果這確實是同一位塞萬提斯—他要麼曾在這所學校當過學生兼老師, 要麼早年曾師從洛佩斯·德·奧約斯. 他發表的第一首詩, 是一首關於腓力二世年輕王后瓦盧瓦的伊麗莎白之死的詩歌, 正是在那時問世的......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Miguel-de-Cervantes




普拉多國家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又稱普拉多博物館)
最初是一座科學館, 如今是西班牙最具標誌性和聲望的藝術博物館之一, 收藏著世界上最豐富的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藝術品, 涵蓋了從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到畢加索時期的藝術作品. 博物館收藏了超過兩萬件藝術品, 包括版畫、素描、油畫、雕塑和歷史文獻. 普拉多博物館與其說是繪畫博物館, 不如說是畫家博物館. 在這裡, 您可以欣賞到畢加索、薩爾瓦多·達利、委拉斯開茲、埃爾·格列柯、胡安·德·胡安內斯、巴托洛梅·貝爾梅霍、耶羅尼米斯·博斯、弗朗西斯科·戈雅和倫勃朗等眾多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藏品
哈維爾·波圖斯
普拉多博物館高級策展人 西班牙繪畫(至1800)
普拉多博物館於1819年開館, 當時展出的畫作全部為西班牙藝術家的作品, 因為博物館從一開始就明確致力於提升西班牙繪畫的影響力並弘揚其價值. 這一目標始終未變, 因此「西班牙繪畫部(至1800年)」收藏了2,800多幅創作於12-19世紀初的西班牙繪畫作品. 這些藏品對西班牙繪畫史的主要篇章, 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藝術家和流派進行了相對詳細的概述. 該館藏包含西班牙許多重要畫家的眾多重要作品, 數量之多、意義非凡, 數量之廣, 包括胡安·德·弗蘭德斯、佩德羅·貝魯格特、路易斯·德·莫拉萊斯、蘇巴朗、科雷亞·德爾·維瓦爾、胡安·德·胡安內斯、埃爾·格列柯、馬伊諾、里貝拉、委拉斯開茲、蘇巴朗、阿隆索·卡諾、佩雷達、穆里略、路易斯·梅倫德斯、巴約、帕雷特以及戈雅. 普拉多博物館的藏品幾乎在所有藝術家作品中都位居前列. 尤為重要的是委拉斯開茲的作品, 博物館擁有48件, 占其已知作品總數的近40%, 並囊括了他的大部分傑作. 博物館還收藏了弗朗西斯科·戈雅的130幅畫作, 其中包括掛毯畫的漫畫系列和「黑色繪畫」系列等經典作品, 以及大量的傑作. 對於想要全面了解戈雅繪畫藝術的人來說, 普拉多博物館的參觀之旅不容錯過. 除了這些與同一藝術家相關的作品系列外, 博物館還提供了西班牙主要繪畫流派演變的完整視角. 這當然包括宗教畫、靜物畫和宮廷肖像畫. 其中一些作品出自同一藝術家之手, 例如埃爾·格列柯為阿拉貢聖母瑪利亞學院創作的祭壇畫、維森特·卡杜喬為埃爾·保拉爾修道院創作的組畫、路易斯·梅倫德斯為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自然歷史館創作的靜物畫, 以及前面提到的「黑色繪畫」. 其他展覽則展出不同畫家的系列作品, 例如馬德里麗池宮(Buen Retiro Palace)王國大廳的裝飾作品, 由當時宮廷頂尖藝術家通過競賽共同創作, 其中包括委拉斯開茲(Velázquez)、馬伊諾(Maíno)、卡杜喬(Carducho)、佩雷達(Pereda)和蘇巴朗(Zurbarán). 1800之前西班牙繪畫藏品在博物館底層7個展廳、主樓和二樓的29個展廳以及南區(Ático Sur)的10個展廳展出. 作品按時間順序排列, 同時也突出了與其他民族流派和傳統的聯繫. 例如, 佩德羅·貝魯格特(Pedro Berruguete)作品與早期尼德蘭畫家的作品相鄰, 埃爾·格列柯(El Greco)的作品靠近威尼斯畫家的作品, 里貝拉(Ribera)的作品與法國卡拉瓦喬派的作品共享一個展廳, 委拉斯開茲的《紡紗工》與魯本斯的《綁架歐羅巴》相鄰. 主樓層的戈雅展廳緊鄰十八世紀國際畫家畫作.
視頻: 西班牙繪畫藏品
狂熱藝術家
安傑利科、弗拉韋登、羅吉爾·范德埃爾·博斯科·弗蘭德斯、胡安·德杜雷羅、阿爾貝托·拉斐爾·蒂齊亞諾、韋切利奧·迪·格雷戈里奧·埃爾·格雷科·魯本斯、佩德羅·巴勃羅·里貝拉、何塞·德·委拉斯開茲、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和倫勃朗·哈門斯. 詹巴蒂斯塔·范·賴恩·提埃坡羅·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盧西恩特斯.
https://www.museodelprado.es/coleccion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 1746出生於西班牙, 1828逝世於法國)
一位西班牙藝術家, 其繪畫、素描和版畫反映了當時的歷史巨變, 並影響了19世紀和20世紀的重要畫家. 他的蝕刻系列作品《戰爭的災難》(1810-1814)記錄了拿破崙入侵的恐怖. 他的繪畫傑作包括《赤裸的瑪哈》、《著衣的瑪哈》(1800-1805) 和《1808年5月3日》(1814).
傳記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盧西恩特斯1746年出生於西班牙北部村莊豐德托多斯. 後來全家搬到了薩拉戈薩, 戈雅的父親在那裡從事鍍金工作. 戈雅大約14歲時, 師從當地畫家何塞·盧贊. 后前往義大利繼續學習藝術. 1771年回到薩拉戈薩后, 他為當地大教堂繪製了壁畫. 這些作品秉承了洛可可裝飾傳統, 奠定了戈雅的藝術聲譽. 1773, 他與薩拉戈薩藝術家弗朗西斯科·巴耶的妹妹何塞法·巴耶結婚. 兩人育有眾多子女, 但只有一個兒子—澤維爾—活到了成年. 1775-1792, 戈雅為馬德里皇家掛毯工廠繪製圖案. 這是他藝術發展中最重要的時期. 作為掛毯設計師, 戈雅創作了他的第一批風俗畫, 即描繪日常生活場景的畫作。這段經歷使他成為了一位敏銳的人類行為觀察者. 他還受到了新古典主義的影響, 當時新古典主義正逐漸取代洛可可風格。最終, 對皇家收藏中委拉斯開茲作品的研究, 使他形成了更為自由、更具自發性的繪畫技巧. 與此同時, 戈雅也獲得了他的第一個大眾認可. 他成為了西班牙貴族的肖像畫家. 1780被選入聖費爾南多皇家學院, 1786年被任命為國王御用畫家, 1789年成為宮廷畫家. 1792年的一場重病使戈雅永久失聰. 由於失聰與世隔絕, 越來越專註於自己的幻想和創造, 以及對人類的批判性和諷刺性觀察. 他發展出了一種大膽、自由的新風格, 近乎漫畫式的. 1799年, 他出版了《隨想曲》(Caprichos), 這是一系列諷刺人類愚蠢與弱點的蝕刻畫. 他的肖像畫人物刻畫深刻, 展現了戈雅眼中的人物. 在宗教壁畫中, 他運用了寬廣自由的風格和宗教藝術中前所未有的樸實寫實主義. 戈雅1795-1797擔任皇家藝術學院繪畫總監, 並於1799年被任命為西班牙首任宮廷畫家. 在拿破崙入侵和1808-1814的西班牙獨立戰爭期間, 戈雅擔任法國宮廷畫家. 他在《戰爭的災難》中表達了他對武裝衝突的恐懼, 這一系列以現實主義風格描繪戰爭暴行的蝕刻畫, 描繪了戰爭的殘酷. 這些作品直到1863年才出版, 那時戈雅已經去世很久了. 西班牙君主制復辟后, 戈雅因服務法國而獲得赦免, 但他的作品並未受到新國王的青睞. 他曾被傳喚到宗教裁判所, 解釋他早期創作的《裸體瑪哈》肖像畫, 這幅畫是當時西班牙藝術中為數不多的裸體畫之一. 1816年, 他出版了以鬥牛為主題的蝕刻畫《鬥牛》. 1819-1824, 戈雅隱居在馬德里郊外的一所房子里. 擺脫了宮廷束縛, 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創作於自家牆壁上的《黑色繪畫》中, 戈雅表達了他最黑暗的想象. 類似的噩夢般的氛圍也縈繞在他諷刺的蝕刻畫《歧異》(Disparates)系列中, 這一系列也被稱為《箴言》(Proverbios). 1824, 在試圖恢復自由政府的嘗試失敗后, 戈雅自願流亡法國. 定居波爾多並一直在那裡創作, 直到1828年去世. 如今, 他的許多傑作都收藏在馬德里普拉多藝術博物館.
https://www.museodelprado.es/col ... f-84fa-12db60780812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Francisco-Goya


博物館售票處


普拉多博物館
格列柯
古代聖多明各
埃爾·格列柯.聖多明各埃爾安蒂果
普拉多國家博物館 馬德里
2025年2月18日 - 6月15日
臨近 15 日, 普拉多博物館之友基金會的朋友們, 在維拉新埃瓦中央畫廊, 以分散的方式, 向聖多明各修道院教堂展示了新的希臘風格. 安蒂戈德托萊多.
https://www.museodelprado.es/act ... 8-00b3-1e20206146a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7-1 15: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2 17:51 編輯


柏拉圖
這幅側面肖像畫及其配對的亞里士多德 Plato(E314) 在進入腓力二世的收藏之前, 曾由人文主義者、西班牙駐威尼斯大使、提香之友迭戈·烏爾塔多·德·門多薩(Diego Hurtado de Mendoza, 1503-1575)收藏. 作為古典研究和哲學的精妙象徵, 這兩位哲學家經常被用作書房和圖書館裝飾的靈感來源.
文森佐·格蘭迪及其工作室
藏品編號 E000305
作者 應為文森佐·格蘭迪
標題 柏拉圖
日期 1525 - 1550
技法 雕刻
材質 大理石
尺寸 高: 60厘米; 寬: 50厘米; 深: 7厘米; 重: 12.4公斤
出處 迭戈·烏爾塔多·德·門多薩收藏; 皇家收藏
1525 - 1550 大理石
041室
-
附簡介和圖片的文物/字畫 7,780 件, 在展 1793 件. 精品/極品100多件, 大幅高清照片須付費下載. 剛剛發現一層, 部分"分類名家精品/皇家寶藏" 高清中幅可以下載.

紅瑪瑙鷹頭杯 (極品)
公元323 - 公元321. 鑽石、琺琅、祖母綠、黃金、紅寶石、紅瑪瑙.
079B室
此杯與O44相似, 由三塊瑪瑙碎片和五個琺琅金托組成. 杯身為一塊古老的石塊, 邊緣飾寬大金托, 上面裝飾著琺琅彩繪的黑白葉狀圖案, 葉狀圖案由藍色絲帶花彩連接. 托上飾黑白琺琅鷹頭, 鷹喙呈金黃色, 兩顆紅寶石為眼睛. 杯身由一個厚實的球形凸起支撐, 杯柄通過另一個較小的相同圖案的托座與杯底連接. 杯底周圍環繞著一條藍色直絲帶, 絲帶間穿插半圓形圖案並與葉狀圖案交織在一起. 三個托座上鑲嵌著紅寶石、祖母綠和鑽石. 它原本有一個帶翼龍形的手柄, 由金琺琅製成, 同樣鑲嵌著珍貴寶石, 於1918年被盜. Verlet 認為它可能屬於銀匠 Josias Belle. 這件器皿最初裝飾29顆紅寶石、相同數量的鑽石和20顆祖母綠. 其中, 16顆紅寶石、7顆祖母綠和3顆鑽石至今仍存. 用作手柄的帶翼龍圖案與O-44類似, 於1918年被盜. 在路易十四藏品中, 唇口和手柄的動物造型裝飾也曾出現. 鑒於大量器皿的底座風格相似, 且有現存的文獻記載這些底座曾被改動, 可以推測這組底座是17世紀最後十年為路易十四及其兒子同時製作的. 這與「葉飾」(feuillage)風潮的興起不謀而合, 宮廷中掀起了這股風潮, 例如字母組合畫家路易·魯珀特(Louis Rupert, 約1672-1676年活躍於巴黎)的作品, 以及貝蘭(Bérain)和丹尼爾·莫羅(Daniel Morot)的緞帶圖案中直線和曲線的運用. 莫羅在南特敕令頒布后, 與許多同胞一樣被驅逐出境, 但他對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在低地國家的傳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
普拉多博物館收藏了胡安·洛朗·米尼耶(Juan Laurent y Minier)拍攝的攝影作品《紅瑪瑙杯, 金銀鑲嵌, 鑲珍貴的寶石和毛, 十六世紀, 弗朗索瓦二世統治時期, 約1879》. 普拉多博物館, 編號HF0835/24.
貝勒, 約西亞斯 - ?
皇家收藏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5-aa6f-cf41ee2470dc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y-artes-decorativas  皇家寶藏

柏拉圖半身像
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圖書館長廳
未署名, 但幾乎可以肯定出自路易·弗朗索瓦·魯比利亞克(Louis Francois Roubiliac)工作室.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其服飾細節, 與魯比利亞克的第三版(BarberTerracotta 等)的蒲柏半身像非常相似.
-
路易-弗朗索瓦·魯比利亞克 (Louis-François Roubiliac, 1702 年 8 月 31 日受洗, 法國里昂 — 1762 逝世, 英國倫敦) 與約翰·邁克爾·里斯布拉克 (John Michael Rysbrack) 是 18 世紀英國最重要的晚期巴洛克雕塑家之一.
-
借一張照片, 博物館的尺寸看不清楚.
https://bathartandarchitecture.b ... g-room-trinity.html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Louis-Francois-Roubiliac
-
弗朗西斯科·戈雅·盧森特斯 (821幅) Goya y Lucientes, Francisco de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20Francisco%20de@en

戈雅與盧西恩特斯, 弗朗西斯科·德·豐德托多斯, 薩拉戈薩(西班牙), 1746 - 波爾多(法國), 1828
戈雅與盧西恩特斯, 弗朗西斯科·德·聖芭芭拉
約1772
布面油畫
034號房間
聖芭芭拉是一位公元三世紀的基督教殉道者, 她被囚禁在一座塔樓中, 后被其父親迪奧斯科羅斬首, 以懲罰她不願結婚和拒絕皈依異教. 戈雅描繪了這位聖女的各種象徵, 右手拿著聖體匣, 左手拿著象徵殉道的棕櫚葉. 她戴著公主般的王冠. 塔樓在她身後, 畫面右側邊緣則描繪了她殉道的場景. 戈雅在訪問義大利后不久創作了這幅作品, 展現了他從古典雕塑和十七世紀義大利古典主義繪畫中汲取的靈感。這記錄在他的義大利筆記本中, 他研究了頭部和構圖.
這幅 152 KB, 曲徑通幽, 歐洲特色. 大概要用幾天才可漸入佳境.

安德羅斯島 The Andrians 提香 Titian
1526
畫中描繪的是希臘安德羅斯島上的一場酒神節. 酒神節是為紀念羅馬酒神巴克斯而舉辦的盛宴. 酒神巴克斯眷顧這座島嶼, 島上的一條溪流流淌的不是水, 而是酒. 畫中描繪了一幅以大海為背景的理想化風景. 在盛宴上, 島上眾神和居民飲酒作樂、載歌載舞. 畫面右上角, 可以看到一位因飲酒而沉睡的裸體女子. 她是一位仙女, 仙女是古希臘和羅馬的自然女神. 這位女子的姿勢與著名的阿里阿德涅雕塑相似, 阿里阿德涅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 神話是關於神靈、英雄以及特定民族或文化傳統的故事集錦. 畫作中央是一位身著紅裙女子, 一些專家認為她代表的是提香深愛的維奧蘭特. 畫家在她的領口處簽了名, 女子旁邊是一張樂譜, 上面寫著一首老歌的歌詞. 歌詞寫道, 喝酒後不再喝酒的人, 根本不懂喝酒的滋味. 這首歌鼓勵人們喝酒讓自己陶醉. 提香創作這幅畫的靈感來源於羅馬作家菲洛斯特拉圖斯對一幅著名古畫的描述. 這幅畫裝飾著義大利費拉拉公爵阿方索·德·埃斯特宮殿中的阿拉巴斯特羅侍從室.

極品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f-8db0-2803fa21730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7-1 20:26 | 只看該作者

彼得·保羅·魯本斯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2 17:49 編輯


萊爾馬公爵 Duke of Lerma 騎馬肖像
1603 布面油畫
P003137
彼得·保羅·魯本斯
日期
1603
油, 帆布
290.5 x 207.5 厘米
萊爾馬公爵收藏; 皇家收藏, 1635; 費利佩四世贈予卡斯蒂利亞海軍上將的禮物; 1800, 德尼亞侯爵; 1878, 梅迪納塞利公爵之家; 1909, P.P. 康德·德·加維亞 (Conde de Gavia) 收藏馬德里卡布奇諾, 博物館, 1969.
028展室
費利佩三世的寵臣, 德尼亞侯爵兼第一代萊爾馬公爵弗朗西斯科·德·桑多瓦爾·羅哈斯, 在畫中擔任西班牙軍隊的統帥. 身著半盔, 騎著一匹白馬, 手持權杖. 他頸間聖詹姆斯騎士團的扇貝形紋章是這幅肖像中唯一的裝飾元素, 背景中的騎兵戰鬥更強化了其鮮明的軍事風格. 這幅作品創作於1603, 即魯本斯首次訪問西班牙期間, 展現了他早期肖像畫的力量與活力, 以及他捕捉人物個性的嫻熟技巧. 他在此展現了公爵在強大政治地位下的傲慢與自豪. 魯本斯的構圖以提香的《米爾貝格的卡洛斯五世肖像》(P00410)為藍本, 描繪了公爵面朝前方, 向觀者走來. 這幅畫營造出濃郁的巴洛克風格, 人物身影周圍的棕櫚樹更添魅力. 魯本斯憑藉這幅畫作, 為後來的馬術肖像畫奠定了基礎, 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尤其是在范·戴克和加斯帕·德·克雷耶的作品中. 萊爾馬公爵失勢后, 這幅畫作被納入皇家收藏, 但後來被費利佩四世贈予卡斯蒂利亞海軍上將. 它輾轉於數位貴族手中, 最終於1969年被普拉多博物館收藏.
彼得·保羅·魯本斯 Rubens, Peter Paul
西根, 威斯特伐利亞(德國), 1577 - 安特衛普(比利時), 1640
在17世紀的歐洲, 沒有哪位畫家能像魯本斯一樣, 將藝術天賦、社會地位和經濟成就以及高超的文化修養融為一體. 雖然主要從事繪畫創作, 但也創作了大量版畫、掛毯、建築、雕塑和裝飾品的設計作品. 他的作品題材廣泛, 涵蓋神話、宗教和歷史題材, 也包括肖像和風景畫. 畫作風格誇張但又不失細膩, 展現出高超的技藝, 以及對構圖和人物心理的敏銳感知. 魯本斯在世時的成功, 既源於他的作品能夠喚起人們對古代的懷舊之情, 並與同時代人共同擁有這種懷舊之情; 也源於他巧妙地在歐洲文化根基受到質疑的時代, 為他們塑造了一個誇張的自我形象. 普拉多博物館收藏的魯本斯畫作數量最多, 也是最精美的之一, 幾乎全部來自西班牙皇室收藏. 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博物館、倫敦國立美術館、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和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也收藏著他的重要作品......
-
博物館網還有魯本斯生平的長段子, 估計是為研究者用的, 哪位有興緻可以讀一下, 就在同一詞條中. 幾乎全部魯本斯畫作均同源; 皇室狩獵行宮整體裝潢. 魯本斯故居都沒有這麼多成套大幅.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1-9499-d4e389d0de64

彼得·保羅·魯本斯
西根, 威斯特伐利亞(德國), 1577 - 安特衛普(比利時), 1640
老揚·布魯蓋爾(揚·「天鵝絨」·布魯蓋爾)
布魯塞爾(比利時), 1568 - 安特衛普, 1625
《聽覺》
1617-1618, 木板油畫.
083號展廳
這組以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為主題的畫作是彼得·保羅·魯本斯和老揚·布魯蓋爾最成功的合作作品之一. 魯本斯將人物置於布魯蓋爾創作的宏偉宮廷場景中, 以此作為這些感官寓言的背景, 創作出一系列極具質感和美感的作品. 這一主題在佛蘭德斯繪畫中被廣泛運用. 通過聽覺感知的音樂是這幅作品的主角. 維納斯在丘比特的伴奏下彈奏著七弦琴歌唱. 她身旁的雄鹿象徵著聽覺, 因為它熱愛音樂, 常常卧下聆聽. 前景人行道上, 左側是一幅豐富的靜物畫, 描繪了樂器和樂譜; 右側是狩獵的鳴叫聲. 房間牆壁上的圖畫強化了聽覺的象徵意義:《繆斯的音樂會》、《俄耳甫斯用音樂馴服野獸》、《天使報喜》和《牧羊人的報喜》, 這些圖畫都位於古鋼琴頂部.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f-b132-fe450e71e0f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Five_Senses_(series)  五感寓言組畫
-

馬德拉佐與阿古多 Madrazo y Agudo, José de, 何塞·德·桑坦德(西班牙)
盧西塔尼亞人首領維里阿圖斯之死(草稿)
約1807, 布面油畫
064號房間
這幅馬德拉佐在羅馬創作的大型布面油畫作品(也在此房間展出)的草稿, 展現了最終構圖與作品之間的諸多差異. 馬德拉佐在草稿上部為帳篷留出了更多空間, 後來又縮小了帳篷的面積. 人物和風景也存在差異, 最右側的營地被他放大了.

《盧西塔尼亞人首領維里亞圖斯之死》
1807, 布面油畫
64展廳
這幅巨幅油畫傳統上被認為是何塞·德·馬德拉索的傑作, 也是西班牙新古典主義最具代表性的畫作. 自1819年普拉多博物館當代藝術家畫廊開幕以來, 它一直在其中展出. 因此, 它在19世紀的官方圈子裡, 以及西班牙藝術史學界, 至今仍享盛譽. 這幅作品是在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特許下, 在羅馬創作的. 這幅畫作是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大型油畫作品中的第一幅, 這些場景描繪了伊比利亞半島人民如何抵抗侵略.
何塞·馬德拉索和阿古多 Madrazo y Agudo, José de (401)
馬德拉索與阿古多, 何塞·德·桑坦德(西班牙), 1781-1859
作為19世紀西班牙傑出藝術家奠基人, 何塞·德·馬德拉索與阿古多是西班牙新古典主義的偉大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他在西班牙社會的卓越地位以及他對聖費爾南多學院培養的幾代畫家的深遠影響, 使他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人物. 在馬德里師從格雷戈里奧·費羅(1742-1812)進行初步學習后, 馬德拉索於1801年獲得國王查理四世的資助前往巴黎訪問. 他的同胞、政治家佩德羅·塞瓦洛斯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使他有機會師從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 馬德拉佐在新老師的指導下, 對古典世界的欣賞日漸加深, 他一直跟隨老師學習到 1803. 那一年, 他創作了受大衛啟發最大的作品之一《耶穌在亞那家》(P3912), 這幅畫在馬德里宮廷大受歡迎, 以至於他的津貼被延長到涵蓋他在羅馬的一段時間, 在那裡他與安格爾(1780-1867)取得了聯繫。抵達羅馬一年後, 他創作了《盧克麗霞之死》, 這幅畫也是新古典主義風格. 在那裡, 馬德拉佐策劃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藝術項目, 包括一系列以古代歷史為主題的大型油畫. 事實上, 他只創作了其中一幅作品《盧西塔尼亞人首領維里阿圖斯之死》(P004469), 這幅作品體現了他對古希臘模特的崇拜。這幅作品幾乎可以肯定是最著名的西班牙新古典主義繪畫, 並很快成為愛國主義和自由的偉大象徵之一—自其誕生以來, 它就被永久陳列在普拉多博物館, 並因此備受推崇. 1808年, 馬德拉佐因效忠查理四世(反對波拿巴)而入獄, 為了維持生計, 他開始為居住在羅馬的西班牙及國際貴族繪製肖像. 這些畫作反映出他與安格爾的淵源, 尤其是對傑出的卡里尼公主(馬德里自治區成員)的描繪. 1813年, 仍在義大利的他被任命為聖路加學院院士, 並創作了《神聖與世俗之愛》(P06951), 在這幅畫中, 他軟化了新古典主義的語言, 轉而採用更傳統的學院派風格。1818, 查理四世和他的妻子瑪麗·路易絲在流亡中去世, 馬德拉索回到馬德里, 擔任皇家室內畫家和聖費爾南多學院院士. 從那時起, 他的藝術生涯幾乎完全與肖像畫聯繫在一起, 儘管他也創作了一些歷史畫, 包括1836年大隊長的《襲擊蒙特弗里奧》(塞哥維亞, 阿爾卡薩爾宮). 在他回到西班牙后創作的肖像畫中, 1821年的《騎馬的費迪南七世》(P3295) 和受浪漫主義啟發的《曼努埃爾·加西亞·德拉普拉達》(1827, 馬德里, 聖費爾南多學院)因其重要性和圖像學而脫穎而出.由於與古董藝術市場的關係以及皇家石印事業的開展, 馬德拉索的社會知名度和地位在他回到西班牙后迅速提升. 在皇家藝術學院擔任繪畫教授兼助理院長期間, 他開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教學方法更新項目. 由於學院中最保守派的反對, 這些努力花了近二十年才取得成果. 1850年維森特·洛佩茲去世后, 他被任命為首席室內畫家, 這標誌著他在學院藝術生涯的巔峰. 同年, 他還擔任了普拉多博物館館長, 但在去世前不久辭去了該職位(G. Navarro, C., 載於: El siglo XIX en el Prado, 普拉多國立博物館, 2007, 477-478).
他在普拉多博物館的自畫像被編目為 P04470.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c-a130-3ef0523f4a9f
++
永久陳列文物精品目錄
時間軸
1800年前的西班牙繪畫
1800年前的義大利和法國繪畫
佛蘭德斯繪畫和北方畫派
19世紀繪畫
版畫、素描和照片
雕塑和裝飾藝術
畫框
普拉多擴展版畫
女性視角
這部分均有高清中幅照片, 比較容易系統下載圖片和歸類介紹.

皇家寶藏展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7-2 15:49 | 只看該作者

1800年前的西班牙繪畫 傑作/亮點 Masterpieces / Highlights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3 15:12 編輯


佚名
原罪, 維拉·克魯斯·德·馬德魯埃洛隱修院(塞戈維亞)
十二世紀. 壁畫, 現轉制於畫布.
051C展室
維拉·克魯斯·德·馬德魯埃洛隱修院 Hermitage 的壁畫於1947年被轉制於畫布上, 並在普拉多博物館進行了重建, 其布局儘可能忠實於原作. 小教堂牆壁上裝飾著天使、使徒 Apostles 和福音場景 evangelical scenes. 正面兩個聖經主題. 穹頂中央: 四位天使托著聖父. 左側: 天使報喜 Annunciation、香爐天使、聖馬太和聖路加. 右側: 聖馬可、手持捲軸的天使、福音傳教士聖約翰(?)、香爐天使、手持書卷的天使、聖主教。拱門: 該隱(或梅爾基塞德)和亞伯向十字架上的羔羊獻祭、亞當的創造和原罪. 左牆: 《六使徒》、《抹大拉的瑪利亞為主的腳施藥》、《法師對聖母子朝拜》. 右牆: 《四使徒》. 畫中人物的造型是典型的羅馬式風格, 既不具體積感, 也不具深度感. 他們被幾條簡單的輪廓線 contours 框起來, 劃分出各自的空間. 這位藝術家的風格一直被認為與《塔赫爾大師》非常相似. 在這幅描繪原罪的畫作和《創造亞當》(P007285)的畫作之間, 一棵棕櫚樹的圖案格外醒目. 這可能是因為它與生命之樹以及伊甸園的東部位置(創世記 2:8)相呼應, 而這棵樹據說就起源於此. 通過棕櫚樹和色彩的運用, 畫作將墮落前的創世伊甸園與墮落後的伊甸園區分開來, 後者以知識之樹為代表, 知識之樹被描繪成枯萎的. 其因人類的不服從而造成的衰敗, 以色彩呈現, 反映了人們對與死亡之樹相關的古代故事的理解. 這一主題也出現在其他卡斯蒂利亞風格的布景中, 例如聖米格爾·德·戈爾馬斯教堂和聖鮑德利奧·德·貝爾蘭加教堂的布景. 鑒於死亡之樹主題在拜占庭藝術中的流行, 這些藝術家的義大利-拜占庭血統似乎越來越確定.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1-9955-c564b06fb650

佚名
《獵兔記》, 聖鮑德利奧隱修院, 卡西利亞斯·德·貝爾蘭加(索里亞)
約1125. 壁畫, 後轉制於畫布.
051C展室
在這幅《獵兔記》中, 獵人騎在馬上, 手持三叉戟, 驅趕著三條獵犬, 驅趕象徵著情慾的野兔, 將它們引向他為它們設下的陷阱. 這幅畫作屬於一組六幅畫作, 最初計劃用於裝飾11世紀莫扎拉布風格的聖鮑德利奧小教堂的牆壁. 這些畫作的室內建築風格與教堂的風格相呼應. 這些畫作是1926年從教堂移除的23塊碎片的一部分, 這些碎片被轉制於畫布上, 準備運往美國並分發給波士頓、印第安納波利斯、辛辛那提和紐約修道院藝術博物館. 1957年, 其中六幅殘片作為無限期臨時借展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被帶到普拉多博物館. 它們屬於北牆庵身下層世俗裝飾—《獵兔》(P007265)和《獵鹿》(P007268)—以及唱詩班樓座正面的《大象》(P007264)、《熊》(P007263)、《士兵》(P007266)和《帷幕》(P007267). 其餘兩層包括《新約》中的場景: 上層是基督的誕生和童年, 中層是他的公共生活和受難. 起初, 不同繪畫之間的主題和形式差異表明了不同的日期. 世俗作品表現出更具動態的態度, 擺脫了羅馬式時期典型的宗教作品的靜態和圖形方式. 儘管如此, 與其他類似的羅馬式繪畫(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 相比, 這些作品仍被認為是當代作品, 由位於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邊境的同一圈子的兩個工作室創作, 並且屬於一個整體作品群, 在這些作品中, 世俗場景充滿了神聖的象徵意義(從羅馬式到文藝復興的西班牙繪畫, 普拉多博物館, 2010, 6) ......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2-be37-5a1d0231bed8

胡安·羅德里格斯·德·托萊多 Rodríguez de Toledo, Juan
托萊多, 1395 - 1420
參見作者檔案
桑喬·德·羅哈斯大主教祭壇畫
1415 - 1420. 松木板蛋彩畫.
050室
這是一幅大型哥特式祭壇畫. 其中央面板描繪了聖母懷抱聖子, 在他們身後, 四位天使托著錦緞背景, 另有四位天使演奏著樂器. 聖本篤和聖伯納德, 兩位本篤會修士, 守護著桑喬·德·羅哈斯大主教(聖母正在為他佩戴主教冠)和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一世, 聖子正在為他加冕. 上方面板描繪了教皇, 兩側分別描繪了天使長加百列和聖母瑪利亞, 兩端分別描繪了以賽亞和大衛. 祭壇畫的第二部分包含多個場景: 中央區域的《耶穌受難圖》、《基督與聖師們》、《耶穌降生圖》和《三博士朝聖圖》; 右側區域則為《聖母瑪利亞第五次痛苦圖》、《聖葬圖》和《降入地獄圖》. 部分場景的顏料已大量脫落. 第一部分包含: 中央面板左側的《瞧!這個人圖》、《鞭笞圖》和《耶穌背十字架圖》, 右側為《耶穌升天圖》、《五旬節圖》和《聖額我略彌撒圖》. 祭壇台上的十八個聖徒頭像和尖頂上的羅哈斯家族紋章, 構成了祭壇畫的裝飾畫. 總而言之, 這是普拉多博物館收藏的義大利風格哥特式祭壇畫的典範. 豐富的場景在哥特式時期較為常見, 在此期間, 祭壇畫也變得越來越複雜. 這些場景的描繪簡潔明了, 易於信徒理解. 這幅畫作是為巴利亞多利德的聖貝尼托教堂製作的, 由於與羅德里格斯·德·托萊多署名的其他畫板相似, 因此被認為是他的作品.
胡安·羅德里格斯·德·托萊多
托萊多, 活躍於1395年 - 托萊多, 活躍於1420
西班牙畫家, 卡斯蒂利亞義大利-哥特式風格的代表人物. 托萊多大教堂聖布拉斯禮拜堂的壁畫中, 描繪了一位主教殉難 martyrdom 的場景. 該教堂由大主教佩德羅·特諾里奧創建, 其墓地就位於此, 壁畫創作於1395-1396. 羅德里格斯·德·托萊多的簽名由此而來. 這位畫家無疑出生於托萊多, 其作品對義大利藝術有著強烈的依賴, 佛羅倫薩畫家斯塔尼納將義大利藝術融入了托萊多畫派. 在這些聖布拉斯禮拜堂畫作中, 羅德里格斯·德·托萊多展現出的義大利風格, 遠勝於他多年後創作的其他作品, 如巴利亞多利德考古博物館藏於1940由桑切斯·坎通(Sánchez Cantón)認定為他的作品的《聖母》, 以及為巴利亞多利德聖貝尼托·埃爾雷亞爾修道院(現為普拉多博物館)主祭壇創作的《大主教桑喬·德·羅哈斯祭壇畫》. 正如波斯特(Post)1933指出的那樣, 普拉多博物館的這幅祭壇畫在技術上不如托萊多壁畫那麼精湛, 但在製作上卻更為精細. 幸運的是, 普拉多祭壇畫的委託人桑喬·德·羅哈斯(畫中帶他的家徽)的身份已得到確認. 他擔任帕倫西亞主教直至1415, 之後被任命為托萊多大主教, 並一直擔任該頭銜直至1422去世。畫中描繪的君主是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一世, 卡斯蒂利亞王子, 他率軍攻佔安特克拉, 主教也出席了攻佔儀式. 這幅作品最初是為巴利亞多利德的聖貝尼托修道院設計的, 一直保留在主祭壇後方, 直到1537年由阿隆索·貝魯格特(Alonso Berruguete)重新建造. 目前尚無關於其日期的可靠信息. 尚不清楚桑喬·德·羅哈斯是在擔任帕倫西亞主教期間(1412-1415)下令製作這幅祭壇畫, 還是更合乎邏輯的說, 從 1415 年起就在托萊多製作, 畫家羅德里格斯·德·托萊多 (Rodríguez de Toledo) 已在托萊多開設了他的工作室(Silva, P. in: E.M.N.P., 2006, 第五卷, 1889-1890).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the-collection/spanish-painting

貝爾梅霍, 巴托洛梅 Bermejo, Bartolomé
科爾多瓦(西班牙), 1468 - 巴塞羅那, 1501
聖多明各·西洛斯登基為主教
1474-1477. 油畫板.
051A展室
這幅標誌性的畫作原本是西洛斯聖多明各教堂(達羅卡)的中央面板. 雖然畫作的面部和身體姿態主要體現出一種令人著迷的僧侶氣質, 但對華麗主教法衣 (斗篷 pluvial cope、主教冠 mitre、聖書和權杖 crozier)的精細刻畫, 以及巨大寶座的鍍金微結構, 都體現了受佛蘭德斯風格啟發的繪畫幻覺主義. 這種虛構與現實的驚人對比, 在寶座的彩繪結構與祭壇畫獨立的窗飾和尖頂之間的對比中得到了體現. 聖人兩側是一些色彩鮮艷的女性形象, 象徵著神學和基本美德. 這些形象喚起了聖人的道德完美, 並有助於定義西班牙哥特式繪畫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巴托洛梅·貝爾梅霍
這位科爾多瓦裔西班牙畫家, 文獻記載中被稱為卡德納斯(Cárdenas)、魯伯斯(Rubeus)和貝爾梅霍(Bermejo). 埃利亞斯·托爾莫(Elías Tormo)認為他「是西班牙原始畫家中最傑出的」, 符合流動藝術家的典型特徵. 盡​​管沒有文獻記載但鑒於其油畫技藝精湛, 學者們似乎無可否認他曾接受過佛蘭德斯的訓練, 這與彼得·克里斯蒂斯(Petrus Christus)和德克·鮑茨(Dirk Bouts)的作品息息相關. 關於他的最早記錄是在瓦倫西亞. 1468, 他與圖斯領主安東尼奧·德·胡安(Antonio de Juan)簽約, 創作了一幅聖米迦勒祭壇畫, 該畫作的中央面板至今仍保存完好(現藏英國盧頓胡奧維爾納收藏館). 他鮮明的藝術個性在此展現: 極其精準的描繪性現實主義、恢弘的構圖、豐富的色彩以及敏銳的裝飾感. 從 1474 起, 他住在達羅卡 (薩拉戈薩), 在那裡創作了兩幅祭壇畫: 一幅是《聖多明各德西洛斯》, 這幅未完成的祭壇畫, 其中央面板完全由他親手製作, 現保存在普拉多博物館, 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另一幅是《聖恩格拉西亞》, 其中央面板分佈在波士頓、達羅卡、畢爾巴鄂和聖地亞哥. 至少在 1477-1481, 他在薩拉戈薩有記錄, 與畫家馬丁·貝爾納特合作創作了作品, 後者對米格爾·西梅內斯等畫家的影響顯而易見. 他從薩拉戈薩返回瓦倫西亞, 在那裡創作了《蒙特塞拉特聖母祭壇畫》(義大利阿奎泰爾梅大教堂), 大約 1482-1483, 這幅畫的側板由羅德里戈·德·奧索納創作. 1486年, 早在巴塞羅那, 他就與海梅·於蓋(Jaime Huguet)競爭繪製聖瑪利亞德爾瑪教堂的管風琴門. 1490年, 路易斯·德斯普拉(Luis Desplá)牧師委託他繪製《彼達》(La Piedad, 現藏巴塞羅那大教堂博物館). 這幅畫也是他的傑作之一, 以其令人心碎的悲情構圖、捐贈者的肖像以及華金·亞爾薩(Joaquín Yarza)認為的「西班牙繪畫中最非凡的風景畫之一」而聞名, 畫中描繪的動物充滿象徵意義(蝴蝶象徵著復活, 蝸牛象徵著埋葬和復活, 瓢蟲象徵著聖母瑪利亞). 1495, 他為巴塞羅那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創作了漫畫, 並於15世紀末去世. 他創作了多部重要性不一的作品,其中四部現藏於西班牙藝術學院 (Institut Amatller d'Art Hispànic) 和加泰羅尼亞國立藝術博物館 (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巴托洛梅·貝爾梅霍 (Bartolomé Bermejo) 被認為是十五世紀后三十年阿拉貢王朝時期最偉大的畫家, 也是佛蘭德斯影響最深遠的代表人物)Borrás Gualis, G.M.,《普拉多國立博物館百科全書》, 2006, 2, 492-493).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e-86f5-71dfe6672db1

佩德羅·貝魯格特 Berruguete, Pedro
帕雷德斯·德納瓦, 帕倫西亞(西班牙), 1445 - 馬德里?1503
聖多米尼克主持火刑
1491-1499. 油畫.
057B室
在可移動的講台上, 聖多米尼克和其他六位法官主持了一場火刑, 一些阿爾比派異端正在接受審判, 這體現了他傳記中一個著名的情節. 在他旁邊, 另一個人舉著帶有花十字的旗幟, 這是聖多米尼克的標誌. 一些被告已被焚燒, 而前景中的另外兩人正等待著輪到他們, 他們身穿「sanbenito」(一種被宗教裁判所定罪者穿著的斗篷)和胸甲, 胸甲上寫著「被定罪的異端者」. 在背景中, 還有其他人等待著聖多米尼克的審判. 舞台和人物的布置體現了貝魯格特在新構圖趨勢方面的現代性, 這幅畫也展現了他圖像敘事的能力. 這一場景構成了天主教君主時代卡斯蒂利亞的一部宏偉編年史. 人物身著十五世紀風格服飾, 栩栩如生, 可信度近乎軼事, 例如, 在聖人下方睡覺的人. 這件神器來自阿維拉聖托馬斯修道院的聖器收藏室. 為了創作阿維拉聖托馬斯修道院祭壇畫中的循環圖像, 托馬斯·德·托爾克馬達可能允許佩德羅·德·貝魯格特使用道明會聖徒傳說的彩繪手抄本, 該手抄本由該修會的許多團體所擁有. 它可能為祭壇畫的創作提供了起點, 畫家遵循專制僧侶的指示, 對圖像進行了各種修改, 旨在賦予這些聖徒傳記式的循環以宗教裁判所式的意義.
佩德羅·貝魯格特是西班牙第一位偉大的文藝復興畫家, 也是 16 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雕塑家阿隆索·貝魯格特的父親. 據信貝魯格特曾師從費爾南多·加列戈或科蘭托尼奧, 並於 1474 年左右在烏爾比諾(義大利)公爵宮中費德里科·達·蒙特費爾特羅的「畫室」工作。他回到西班牙為托萊多大教堂 (1483-99) 創作作品, 然後搬到阿維拉繼續為那裡的大教堂工作, 直到去世. 貝魯格特的畫作以優雅、莊重為特色, 並結合了對空間和氛圍的深刻感受。其風格往往兼收並蓄, 融合了佛蘭芒、西班牙哥特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 但絕不模仿. 這種影響的融合體現在他的傑作—阿維拉聖托馬斯修道院的主祭壇畫(1499-1503)中. 這些描繪阿維拉聖托馬斯生平場景的面板, 融合了奢華的裝飾和金色裝飾, 描繪簡潔流暢.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b-b2e8-001728590173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Pedro-Berruguet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7-3 15: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4 15:03 編輯


聖凱瑟琳
費爾南多·亞涅斯·德拉·阿爾梅迪納 Yáñez de la Almedina, Fernando
約1510, 油畫
052C展廳
這幅畫作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肖像畫之一, 也是亞涅斯·德·拉·阿爾梅迪納最著名的作品. 這兩點都歸功於這幅作品在普拉多博物館的展出, 自1946年入藏以來, 它一直是博物館16世紀西班牙繪畫展廳中不可或缺的標誌性作品之一. 根據雅各布·德·拉·沃拉吉內的《黃金傳說》, 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是一位年輕、睿智、賢惠、熱愛上帝的公主. 這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拒絕嫁給馬克西米利安皇帝, 因此遭受了漫長的殉道, 包括雙乳被切除、輪刑和斬首. 這個傳說的不同情節被細緻地描繪出來, 通常以敘事的方式呈現, 讓信徒們能夠追隨聖凱瑟琳的英雄事迹. 這種在哥特時期臻於完美的表現形式在整個十六世紀的西班牙一直延續至今, 但亞涅斯完全採納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新模式, 他選擇在描繪聖凱瑟琳時摒棄敘事元素, 僅通過她的象徵物來展現: 斬首的寶劍、象徵殉道的棕櫚葉以及暗示其智慧的書籍. 他的作品塑造了一個莊嚴而寧靜的人物形象, 與列奧納多·達·芬奇的作品有著直接的聯繫. 人物雕塑般的豐腴體態以強勁的垂直線條為特徵, 與她手臂和諧的舞動優雅地相映成趣, 這是亞涅斯的一大特色, 他從佩魯吉諾那裡汲取了這種風格. 整個人物形象構思清晰, 清澈寧靜的光線將她捕捉在一個永恆的瞬間, 更突顯了這一點. 與女性模特一樣, 背景中的建築也在其他場景中重複出現. 這幅畫取材於佛羅倫薩的模型, 展現了聖人身處的皇室環境, 強化了人物的宏偉氣勢, 並定義了構圖和空間. 畫中尤為突出的是聖人華麗的服飾, 義大利和西班牙元素的巧妙融合令人驚艷, 從飾大號庫法體和內斯傑字母、腰間系著奢華腰帶的摩爾式束腰外衣, 到鑲嵌著華麗文藝復興時期吊墜的奪目珍珠頸鏈, 應有盡有. 這幅畫作應創作於費爾南多·亞涅斯從義大利學成歸國后, 於瓦倫西亞創作, 創作時間應為已知時期. 由此可知, 該畫作的創作年代應在 1505-1510. 1946, 西班牙政府從卡薩-阿爾古丁侯爵藏品中購得這幅畫.
費爾南多·亞涅斯·德拉·阿爾梅迪納
約1489-1536
這位被埃利亞斯·托爾莫 (Elías Tormo) 視為「西班牙最精緻的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藝術家於 1575 年在《西班牙人民關係》中首次被提及, 名為亞涅斯先生 「licenciado Yáñez」, 來自阿爾梅迪納 (Almedina) 村. 他還出現在埃爾南多·德·阿維拉在其《繪畫藝術》中編製的畫家名冊中, 並於 1590 被迭戈·德·維拉爾塔收錄. 他出生於1475左右, 被認為是「費蘭多·斯帕格諾洛(Ferrando Spagnolo)」的畫家, 曾於1505年與列奧納多·達·芬奇合作創作未完成的《安吉里之戰》(Battle of Anghiari). 他還受到其他畫家的影響, 包括波拉尤洛(Pollaiuolo)、拉斐爾(Raphael)、菲利皮諾·利皮(Filippino Lippi)和佩魯吉諾(Perugino), 以及丟勒(Dürer)的版畫等等. 他的名字出現在1506年瓦倫西亞大教堂聖科斯梅和達米安祭壇畫的合同中, 該合同中僅存一幅聖母憐子圖. 這份合同促成了1507年瓦倫西亞大教堂主祭壇背板的製作. 亞涅斯被認為是傑出作品的作者, 其中包括《聖凱瑟琳》(現藏普拉多博物館)...... 1511-1514, 受聘設計瓦倫西亞大教堂的主管風琴, 在巴塞羅那短暫停留後, 1516返回瓦倫西亞, 負責裝飾教堂的小型管風琴。1518-1521回到家鄉, 在那裡他的名字一直是「埃爾南迪亞涅斯」. 在那幾年裡, 他創作了一幅畫作, 題為《聖達米安》(現藏普拉多博物館)和一幅《聖家族》(現藏布宜諾斯艾利斯格雷瑟收藏館), 署名為「埃爾南迪亞涅斯」(Hernandiañez), 創作於1523. 1525, 他的作品首次在昆卡被記錄下來, 並為該大教堂的騎士小堂創作了《耶穌受難祭壇畫》. 他有四個兒子, 在阿爾梅迪納, 他的創作一直被記錄下來, 直到1537, 他全身心投入到那裡創作現已失傳的主要祭壇畫. 在此期間, 他肯定還創作了《聖安妮、聖母》、《聖伊麗莎白》、《聖約翰與聖嬰》(現藏普拉多博物館). 他獨特的風格使他成為16世紀最偉大的西班牙畫家之一. |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7-9192-9b07f59d8aeb

胡安·德·弗蘭德斯
荷蘭, 1447 - 西班牙, 1514
《耶穌受難》
1509 - 1519, 油畫
057展室
帕倫西亞大教堂的文獻揭示了這幅《耶穌受難》的原始位置—該大教堂主祭壇畫的中央一排—以及它的作者: 胡安·德·弗蘭德斯. 文獻還提供了1509(這位佛蘭德畫家受委託繪製)-1944(大教堂管理層出售)這幅畫板的信息. 這些文獻還表明, 帕倫西亞大教堂目前的主祭壇畫(包含雕刻和繪畫)是由迭戈·德·德薩主教(1443-1524)委託為當時的主教堂(現為聖幕教堂 Tabernacle chapel)創作的. 當時, 祭壇上不應該有任何繪畫, 而是雕塑家費利佩·比加爾尼 (Felipe Bigarny, 1498-1524) 的雕刻和佩德羅·德·瓜達盧佩 (Pedro de Guadalupe) 的建築元素. 當新任帕倫西亞主教胡安·羅德里格斯·德·豐塞卡 (Juan Rodríguez de Fonseca, 1451-1524) 決定將大教堂的主教堂移至現址(以前的唱詩班后廳)時, 祭壇畫尚未完工. 這個新空間一直延伸到中央殿的拱頂, 增加的高度需要改變新祭壇畫的尺寸. 擴建的決定伴隨著將雕塑和繪畫結合起來的想法, 由於這位主教對佛蘭德斯繪畫很感興趣—他曾代錶王室出使尼德蘭—他決定聘請胡安·德·弗蘭德斯 (Juan de Flandes), 後者曾是天主教徒伊莎貝拉的宮廷畫家. 這位藝術家從薩拉曼卡遷居帕倫西亞, 1504年王後去世后, 便在那裡設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甚至有可能是應主教的命令而為. 1509, 豐塞卡主教與胡安·德·弗蘭德斯簽訂了一份合同, 創作十一幅畫作. 合同規定了十一幅畫作的尺寸和主題, 順序如下:《耶穌受難記》、《通往髑髏地之路》The Road to Calvary、《基督的埋葬》、《復活》The Resurrection、《不許碰我》Noli me tangere、《花園中的痛苦》、《彼拉多面前的基督》、《瞧!這個人》、《通往艾瑪烏斯之路》、《基督的誕生》和《天使報喜》. 這清楚地表明了豐塞卡對《耶穌受難記》以及與其相鄰的另外兩幅畫作—《埋葬》和《通往髑髏地之路》—的重視. 胡安·德·弗蘭德斯在帕倫西亞大教堂主祭壇畫中央面板上描繪耶穌受難的歷史圖像時, 選擇了雷奧稱之為「盛大奇觀」 iconographic/grand spectacle 圖像類型, 這種類型非常適合面板的大尺寸和橫向版式, 無疑也是畫家客戶的首選. 在此, 他將這種類型精簡至其基本元素, 這是這位佛蘭德斯畫家慣用的手法, 在他職業生涯後期創作的這幅作品中更是體現了這種手法, 因為人物體量較大, 因此構圖上人物數量較少. 在畫面中央, 與畫面表面平行的平面上, 胡安·德·弗蘭德斯描繪了被三枚釘子釘在十字架上的主人公, 這與13世紀以來盛行的圖像風格相符. 基督看起來毫無生氣, 頭戴荊棘冠冕, 傷口鮮血直流。藝術家對情感層面的執著體現了他力求使圖像儘可能動人的努力. 然而, 正如早期佛蘭德斯畫家—至少從胡安·德·弗蘭德斯所學的傳統—梅姆林、范·德·韋登和范·艾克父子, 甚至范·德·古斯—中頗為常見的那樣, 他並沒有像其他畫家那樣, 真正描繪出基督身上衣服被撕破后的血跡. 覆蓋在畫板頂部天空之上的烏雲—在這裡, 它部分遮住了左側的太陽和右側的月亮—讓人想起對觀福音書  Synoptic Gospels (馬太福音 Matthew 27:45; 馬可福音 15:33 和路加福音 23:44)中所描述的黑暗, 據說在基督受難的正午到正午之間, 也就是正午到下午三點之間, 黑暗籠罩了地球. 遮蔽太陽的烏雲籠罩著髑髏地,它在這幅構圖中佔據了畫面頂部的一大片區域, 如同梅姆林在呂貝克的《格雷韋拉德三聯畫》中一樣。這無疑表明胡安·德·弗蘭德斯在這幅普拉多博物館藏品《耶穌受難》中描繪的正是耶穌受難的那一刻. 基督死在十字架上, 完成了人類的救贖. 梅姆林和其他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中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但在這裡, 事件發生得更晚一些, 遊行隊伍已經離開各各他, 前往耶路撒冷, 十字架周圍只剩下基督痛苦的親屬和門徒. 在他的右邊是聖母瑪利亞、聖約翰、抹大拉的瑪利亞和兩位瑪利亞; 在他的左邊是皈依基督教的人們, 他們帶著既驚訝又虔誠的表情, 將目光轉向他們的救世主.
他是一位為天主教徒伊莎貝拉服務的佛蘭德畫家, 在伊莎貝拉於 1504 年去世后仍留在卡斯蒂利亞. 自 1496 抵達卡斯蒂利亞宮廷以來, 他一直被稱為胡安·德·弗蘭德斯或胡安·弗拉門戈, 人們試圖將他與一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佛蘭德畫家聯繫起來, 但未能成功, 這些畫家的風格不詳. 他的訓練背景也不詳; 然而, 通過對其作品的分析, 可以確認, 雖然他一定熟悉雨果·凡·德·古斯、德克·鮑茨和胡斯托·德·甘特的畫作, 但在他前往卡斯蒂利亞宮廷之前, 他的風格取決於 1490 年代的布魯日畫派, 儘管他表現出明確而獨立的個性, 但風格受梅姆林和熱拉爾·大衛的藝術主導. 胡安·德·弗蘭德斯早期為卡斯蒂利亞宮廷創作的作品, 明顯偏愛淺色調, 對光線和風景極為敏感且技法十分細緻. 然而1504之後, 尤其是在帕倫西亞居住期間(1509-1519), 作品中的人物變得更大, 數量更少, 強調錶情和對比. 他的技法變得粗獷起來, 畫面表面的修飾在他早年在卡斯蒂利亞時並不明顯. 1496成為皇家畫家后, 他完成了眾多委託創作, 例如為米拉弗洛雷斯修道院創作的《施洗者聖約翰祭壇畫》(1496-1499)以及幾幅據說是他創作的肖像畫, 其中包括一幅可能是阿拉貢的凱瑟琳的公主肖像, 現藏於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 1504年王後去世后, 胡安·德·弗蘭德斯決定留在卡斯蒂利亞, 他不得不調整自己的風格以適應客戶需求以及他被委託的新工作類型. 1505 前往薩拉曼卡, 受委託為研究教堂創作祭壇畫. 1509年底前前往帕倫西亞, 並簽署了為大教堂主祭壇畫創作繪畫的合同. 他去世時這幅畫尚未完成, 但在此期間, 他還完成了其他一些作品, 這些作品因其風格特徵而被歸於他之手, 與有文獻記載的作品相同, 例如帕倫西亞聖拉薩羅的主祭壇畫, 普拉多博物館保存了其中的四塊面板.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5-ab29-7ea521e7afce

路易斯·德·莫拉萊斯
巴達霍斯(西班牙), 1510 - 阿爾坎塔拉? (西班牙), 1586
聖母子
約1565, 板面油畫
052C展室
這幅畫是莫拉萊斯最具特色、最著名的畫作之一, 不僅因其精湛技藝、樸實家居風格以及看似溫情脈脈的主題, 也因為它是這位畫家自首次入駐普拉多博物館以來一直持續展出的作品之一. 1916, 皇家信託委員會接受了其最活躍、最慷慨的成員之一、巴塞羅那金融家兼收藏家巴勃羅·博斯·巴勞(1862-1915)的非凡藝術遺產, 這幅畫作也因此被納入普拉多博物館館藏. 博斯從阿維拉一位執事的繼承人手中購得了這幅畫作, 當它被懸挂在這位加泰羅尼亞金融家位於馬德里的家中時, 其精緻和品質引人注目. 我們對其最初的出處一無所知, 但這幅畫作製作精良, 據信是受某位知名人士委託創作的, 他們想要莫拉萊斯最常被重複創作的構圖之一, 這一點從其已知的眾多版本中可見一斑. 這些版本大多版式較小, 以聖母瑪利亞和聖嬰的半身像為中心. 而這幅版本則展現了更為豐滿的聖母, 端坐, 懷抱聖嬰. 聖母凝視著聖嬰, 頭部向右傾斜, 神情專註; 聖嬰背對著觀者轉身面向母親, 抬起頭, 用另一隻手撩起母親身上薄薄的面紗, 探向母親胸部. 嬰兒擺動的雙腿凸顯了他的躁動, 與母親的安詳相映成趣, 母親的大手伸向包裹耶穌遺體的布料. 耶穌的手伸入聖母瑪利亞的深紅色衣裙, 將這一場景轉化為一幅強有力的圖像, 描繪了哺乳聖母瑪利亞這一在基督教藝術中源遠流長的主題. 正如路易·雷奧所指出的, 這種肖像畫的發展極其豐富多樣, 細緻入微, 始於拜占庭繪畫並在中世紀廣泛傳播. 西方藝術中曾多次出現聖母瑪利亞哺乳或袒露乳房的形象, 但在16世紀, 由於被認為是不雅或不合適的, 這種形象逐漸消失. 這幅作品的構圖靈感源自莫拉萊斯在其最豐富的作品中確立的聖母坐像, 始於 1546 在馬德里聖奧古斯丁教區教堂創作的《聖母子與小鳥》, 其中尤以薩拉曼卡的《聖母子與嬰兒聖約翰》和瓦倫西亞-德阿爾坎塔拉的《聖母子與施洗者聖約翰和福音傳教士聖約翰》為甚. 聖母坐在前景中, 呈金字塔形, 單膝向前, 頭部微微傾斜. 里斯本古代藝術博物館收藏著一幅複製品, 除了聖母的長袍是深紅色之外, 與普拉多博物館的複製品幾乎一模一樣。這兩幅畫可能出自同一模型. 事實上, 加亞·努尼奧認為普拉多的這幅畫是較小版本的放大版. 出於風格原因, 我們將這幅作品納入其中的核心部分應創作於約1560-1565(文本摘自Ruiz, L.:《神聖的莫拉萊斯》, 普拉多國立博物館, 2015, 96-98).
路易斯·德·莫拉萊斯 (約1509 出生於西班牙巴達霍斯 — 1586 逝世於巴達霍斯) 是一位畫家, 他是西班牙第一位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家, 被認為是西班牙最偉大的本土風格主義畫家. 他因其充滿情感的宗教畫而被人們銘記, 這為他贏得了綽號並極大地吸引了西班牙民眾. 莫拉萊斯可能曾在巴達霍斯師從佛蘭芒畫家埃爾南多·斯圖米奧或在塞維利亞師從佩德羅·德·坎帕尼亞. 他從 1546 年開始在巴達霍斯工作, 偶爾離開接受委託, 但一生都住在那裡.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召他協助裝飾埃斯科里亞爾教堂, 他畫了一幅《背負十字架的基督》, 但這幅畫並未得到國王的讚賞, 被移至馬德里聖赫羅尼莫教堂. 莫拉萊斯一直致力於創作畫板, 其主題多與基督受難相關, 例如《瞧!這個人》和《聖殤》(1560-1570)以及《聖母子》。其中最著名的或許是為阿羅約德爾普埃爾科教堂(1563-1568)繪製的20幅以基督生平為主題的畫板. 他的所有畫作都以細緻入微的技法和痛苦的禁欲主義為標誌. 他的作品既展現了佛蘭德斯的影響, 也融合了倫巴第達芬奇派畫家的一些技法特徵; 這使得學者們相信他可能曾遊歷義大利. 他至今仍是一位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 代表著他那個時代和民族的風貌.
-
博物館的藝術家生平長達數頁, 只好選大英博物館的段子. 畫作的段子亦然, 不過難得在博物館見到如此詳盡的西班牙/天主教藝術介紹.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c-aa89-c0ce698dc8bf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1&pEnd=1573-1-1 時間軸-小幅重要畫面集錦-歷史回顧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Luis-de-Morale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1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7-4 15: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5 17:04 編輯

段子太長, 超過字數限制了, 只好另起爐灶.
++

埃爾·格列柯 El Greco (多米尼克·狄奧托科普洛斯)
希臘克里特島坎迪亞, 1541 - 西班牙托萊多, 1614
《手放在胸前的貴族》
約1580, 布面油畫
008B室
這幅半身肖像畫由阿爾科公爵遺孀捐贈給菲利普五世, 後者曾擔任侍從、侍從官和騎兵統帥. 阿爾科公爵在埃爾帕多的休閑莊園中收藏了一組六幅埃爾·格列柯的紳士肖像, 其來源現已不明. 這組肖像畫後來成為現藏於普拉多博物館的埃爾·格列柯肖像畫的主要藏品. 這幅畫是埃爾·格列柯在西班牙創作的最早作品之一, 也是六幅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幅. 畫中人物約30歲, 身著1570年代末的西班牙服飾, 戴著一條窄窄的白色皺領 ruff, 皺領一直延伸到耳後, 勾勒出頭部輪廓. 在黑色絲綢緊身上衣(一種男士短款貼身衣, 常見於14-17世紀)映襯下, 他放在胸前的右手和鍍金劍柄 hilt 格外醒目. 左臂彎曲的方式暗示著他正用左手握住並遞出這把入鞘的武器, 而這隻左手對觀者而言是隱形的. 人物輪廓被樸素的珍珠灰色背景勾勒, 而下方紅棕色預備層則在表面清晰可見. 由於這幅畫作早期曾在普拉多博物館展出, 它成為埃爾·格列柯最著名作品之一. 珍貴寶劍的加入, 莊嚴而華麗的右手姿態(這在藝術家的世俗作品中並不常見, 但在宗教作品中卻相當常見), 他佩戴的半隱藏式徽章, 以及最重要的, 在畫中人與觀者之間建立的直接聯繫, 使這幅人物成為卡斯蒂利亞乃至西班牙騎士的標誌性形象. 這幅畫在藝術和文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興趣, 這也解釋了隨之而來的各種各樣的解讀和認定, 儘管所有這些解讀和認定都集中在畫中人物作為典型 quintessential 西班牙貴族的身份上, 導致了在整個20世紀伴隨這幅畫的一些有些陳詞濫調的 clichéd 觀點, 在這些觀點中, 畫中人物被認為是一位基督教騎士, 憂鬱而嚴肅 melancholy and austere, 是其階級和時代的傲慢代表. 人們一度認為這幅畫可能是埃爾·格列柯的自畫像, 因為畫中手勢被認為是他自豪的自我肯定的宣言. 畫中人物的具體名字曾被提出, 包括米格爾·德·塞萬提斯和菲利普二世的秘書安東尼奧·佩雷斯. 毫無疑問, 最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將此人物與蒙特馬約爾侯爵三世胡安·德·席爾瓦·德·里貝拉聯繫起來. 胡安·德·席爾瓦·德·里貝拉與埃爾·格列柯同輩, 被菲利普二世任命為托萊多城堡的軍事指揮官和王室首席公證人, 這一職位可以解釋畫中宣誓時莊嚴的手勢. 無論如何, 《手放在胸前的紳士肖像》是同時代肖像畫的典範, 其形式上與哈布斯堡王朝引入的宮廷肖像畫相似, 哈布斯堡王朝對人物的描繪極其簡潔, 正面描繪並在樸素的背景上給予強烈的照明.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例子, 尤其是威尼斯畫派, 埃爾·格列柯的技巧和構圖與威尼斯畫派最為相似. 這些相似之處包括手勢, 這是一種極具表現力的修辭手法, 有助於傳達人物內在性格, 這種手法在其他威尼斯和中歐肖像畫中也常見. 無論有沒有這些相似之處, 埃爾·格列柯都能夠充分地在這幅肖像畫中注入一種在可見與隱藏之間非凡的形式張力.
這個博物館常規使用一些不常見辭彙, 大概相當於英語的10,000-15,000辭彙量範圍. 美國有些思想庫也不時用些艱澀難懂的詞(俗稱大詞-古代/拉丁, 希臘和法國等詞源). 問過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 眾口一詞; 從中學開始廣泛涉獵, 樂此不疲. 私立中小學和著名文理學院必讀書目略見一斑.
-
埃爾·格列柯
希臘藝術家
又名: 多米尼克·提奧托科普洛斯
最後更新: 2025年6月2日 • 文章歷史
出生: 1541, 克里特島坎迪亞(伊拉克利翁)
逝世: 1614, 西班牙托萊多(享年73)
流派/風格: 文藝復興藝術 威尼斯畫派 文藝復興
埃爾·格列柯是西班牙繪畫大師, 其極具個性的戲劇性和表現主義風格曾令同時代人感到困惑, 但在20世紀重新獲得人們的讚賞, 他還是一位雕塑家和建築師.  
早年生活與作品
埃爾·格列柯的《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詳解:《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使西班牙托萊多的一個當地傳說永垂不朽.  
埃爾·格列柯從未忘記自己是希臘後裔, 他通常用希臘字母在畫作上署名, 署上自己的全名: 多米尼克斯·西奧托科普洛斯. 然而, 他通常被稱為埃爾·格列柯(「希臘人」), 這個名字是他在義大利生活時獲得的, 當時義大利人習慣用出生地或城市來指代一個人. 然而, 冠詞(El)的奇特形式可能是威尼斯方言, 或者更有可能來自西班牙語. 由於他的家鄉克里特島當時是威尼斯的屬地, 而他是威尼斯公民, 因此他決定前往威尼斯學習. 具體學習年份已不可考; 但人們推測他的創作時間是1560(當時他 19 歲)-1566. 在威尼斯, 他進入了當時最偉大畫家提香的工作室. 人們對埃爾·格列柯在義大利的歲月知之甚少. 1570, 紅衣主教亞歷山德羅·法爾內塞的彩圖師朱利奧·克洛維奧寫了一封信, 請求在法爾內塞宮為「一位來自坎迪亞的年輕人, 提香的學生」提供住宿. 1572, 法爾內塞官員從羅馬寄給同一位紅衣主教的信中提到了「這位希臘畫家」. 此後不久, 1572年9月18 日, 「多米尼克·格列柯」向羅馬的聖路加行會繳納了會費. 這位年輕的藝術家在羅馬待了多久不得而知, 因為他可能在 1575-76 返回威尼斯, 然後前往西班牙. 埃爾·格列柯的某些作品描繪的是老人面容, 例如義大利的《基督醫治比斯開人》, 完全是16世紀威尼斯文藝復興風格. 除了《possilind》(約1570)之外, 這些作品沒有表現出任何拜占庭文化遺產的影響. 人物置於深空之中, 以及對盛期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背景的強調, 在他早期的畫作中尤為明顯, 例如《基督潔凈聖殿》(可能創作於1570年之前). 埃爾·格列柯作為肖像畫家的非凡天賦, 最早的證據出現在義大利的朱利奧·克洛維奧(1571-72)和文森西奧·阿納斯塔吉(約1575)的肖像畫中.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6-a79c-5de2b15a1da6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l-Greco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us/dictionary/english/ruff
皺領
一種寬大而硬朗、帶有許多褶皺的衣領, 盛行於16和17世紀的歐洲.

桑切斯·科埃略, 阿隆索 Sánchez Coello, Alonso
貝尼法羅·德爾瓦爾斯, 瓦倫西亞(西班牙), 1531 - 馬德里, 1588
伊莎貝爾·克拉拉·尤金妮婭公主
1577, 布面油畫
055展室
這位公主(1566-1633)是菲利普二世的女兒, 她被描繪成氣質優雅、姿態優雅的四分身姿, 與當時宮廷肖像畫家普遍採用的類型學相符. 身著白金色相間的長裙, 尖領和尖袖, 頭戴羽毛頭飾, 佩戴眾多珠寶、寶石和珍珠. 她左手拿著手帕—這是女性肖像畫的慣例—右手放在扶手椅上, 象徵著她在宮廷中的崇高地位. 這幅作品展現了桑切斯·科埃略對安東尼奧·莫羅創作的宮廷肖像畫的借鑒, 凸顯了他捕捉珠寶和織物細節的才能. 這幅作品的簽名和日期鐫刻在房間後方窗戶的凹處, 扶手椅上方. 這些簽名和日期在1990年普拉多博物館為藝術家展覽進行的技術研究中被記錄下來. 當時對簽名和日期的解讀將這幅畫作的創作時間推定為1579. 然而, 通過研究安妮·德·迪特里希斯坦(Anne of Dietrichstein)的一封信(信中她告知母親奧地利的安妮正在為其母親瑪麗亞皇后準備一組肖像畫)以及對藝術家簽名的比較古文字學 palaeographic 分析, 將創作時間推定為1577. 在大多數帶有桑切斯·科埃略簽名的作品中, 藝術家都用拉丁文書寫自己的名字, 只是書法略有變化. 在 1577 系列作品中, 他沿用了同樣的模式: 在建築元素上簽名—在費迪南親王(皇家赤足公主, 國家遺產, 編號 00612111)的畫作中, 他在柱腳上簽名; 在迭戈·菲利克斯王子(列支敦斯登博物館, 維也納)和伊莎貝拉·克拉拉·尤金妮婭公主的畫作中, 他在窗戶開口上簽名—他選擇了 bastarda 字體, 這是一種人文主義風格的大臣官邸式小寫書法, 由於費迪南親王的書寫老師塞維利亞人弗朗西斯科·盧卡斯的論文《行政藝術》(Arte de escreuir)於 1577 年出版, 這種字體在 16 世紀最後二十五年成為標準化字體. 將費迪南親王和伊莎貝拉·克拉拉·尤金妮婭畫作上的簽名進行比較, 可以清楚地確認兩者都帶有日期 1577. 前述安妮·迪特里希斯坦的信表明, 她特別關注強調伊莎貝拉·克拉拉·歐亨妮公主, 不僅讚美她的美貌, 也讚美她發育良好、品德高尚. 1577, 公主即將年滿11歲, 即將達到法定結婚年齡(12歲). 她與表兄魯道夫二世(1576登基為皇帝)的婚約岌岌可危. 早在她出生前, 就有人提議與她訂婚, 而瑪麗亞皇后自1570年起就一直在追求這樁婚事.
克魯茲·梅迪納, 瓦內薩·德,《費利佩二世宮廷宮殿及遺物: 普拉多博物館奧地利遺物及 「不知名女士」遺物》. 普拉多博物館通訊, 2019-2021, 69-84.
十歲時, 阿隆索·桑切斯·科埃略隨家人移居葡萄牙, 在那裡開始了他的藝術學習. 葡萄牙國王若昂三世發現了他的才華, 並於 1550 資助這位年輕藝術家前往佛蘭德斯完成學業. 在那裡, 桑切斯·科埃略為格蘭韋拉樞機主教工作, 也是安東尼斯·莫爾·范·達斯霍斯特的弟子. 1552 左右回到里斯本后, 他可能開始為里斯本王子若昂·埃馬紐埃爾和他的妻子唐娜·胡安娜工作, 胡安娜的兄弟是西班牙菲利普二世. 王子死後, 胡安娜回到西班牙, 在她哥哥不在的情況下統治國家. 1555 年左右, 桑切斯·科埃略前往當時位於巴利亞多利德的西班牙宮廷, 遞交她兒子, 即未來的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安的肖像. 他留在巴利亞多利德, 為腓力二世的繼承人查爾斯王子繪製了第一批肖像. 約1560, 他與出身銀匠世家的路易莎·雷納爾特結婚. 同年, 腓力二世任命他為室內畫家, 他擔任該職位直到1588年在馬德里去世. 1561 隨宮廷遷往馬德里。桑切斯·科埃略的職業生涯專註於肖像畫, 但也創作宗教作品, 包括為塞哥維亞埃斯皮納爾教堂創作的祭壇畫(1574-1577)和為埃斯科里亞爾大教堂創作的幾對聖徒像(1580-1582). 桑切斯·科埃略是西班牙繪畫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是第一個將肖像畫帶到半島的人, 他效仿了安東尼斯·莫爾, 以哈布斯堡家族的肖像為原型進行創作. 他的一些畫作曾被收錄於菲利普二世統治時期建立的最重要的肖像畫廊, 其中包括埃爾帕多宮和阿爾卡薩宮的畫廊, 可惜的是, 這兩座畫廊分別於1604和1734毀於火災. 如今, 他的作品被收藏於普拉多博物館、西班牙皇家基金會(包括德斯卡爾薩斯皇家修道院)以及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的博物館和收藏機構(從格列柯到戈雅: 普拉多博物館珍藏, 龐塞藝術博物館, 2012, p. 92),
他在普拉多博物館的自畫像被編目為 P002511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c-90a1-3ab1f65b7487

埃爾·格列柯(多梅尼科斯·狄奧托科普洛斯)
坎迪亞,克里特島(希臘),1541年 - 托萊多(西班牙), 1614
埃爾·格列柯(多梅尼科斯·狄奧托科普洛斯)
《聖三一》
1577 - 1579, 布面油畫
008B展室
這幅作品曾是聖多明各老修道院(托萊多)主祭壇畫的頂峰. 這是埃爾·格列柯抵達西班牙後接到的第一份委託, 此外還有位於底層的《聖母升天》(現藏芝加哥藝術學院)以及四幅較小的油畫: 施洗者聖約翰和福音傳教士聖約翰的全身像, 以及兩幅聖伯納德(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聖本篤(P000817)的長半身像. 《聖三一》上方是一幅木版畫《聖容》(私人收藏). 三位一體必須在相當高的地方觀看, 這部分解釋了人物的透視感、紀念性和雕塑感, 這是埃爾·格列柯早期在托萊多時期的典型特徵. 耶穌死去的形象部分由天父支撐, 坐在雲寶座上, 身邊有鴿子—聖靈的象徵—陪伴, 周圍是一群天使, 這是埃爾·格列柯早期在西班牙時期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它基於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的作品, 其中結合了兩個中世紀晚期的肖像畫: Compassio Patris(永恆的父親抱著耶穌的屍體)和恩典的寶座, 其中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 變成了一種男性的聖母憐子圖. 這兩個肖像畫都保持了相同的聖體聖事和救贖象徵意義, 即天父奉獻和接受他兒子的犧牲, 以便人類能夠獲得救贖. 雖然構圖靈感源自丟勒, 但這幅畫的構思卻展現了埃爾·格列柯對義大利繪畫精髓的吸收, 尤其是米開朗基羅在描繪基督形象時所運用的英雄氣概. 作品的另一個基本元素是色彩的運用. 埃爾​​·格列柯在此僅使用了一種受威尼斯畫派和羅馬矯飾主義影響的色調. 基督單調蒼白的軀體格外突出, 瀰漫著雲彩的灰燼色調. 在這尊顯眼的人物兩側, 天父和天使隨從的長袍都呈現出絢麗的色彩: 藍色、胭脂紅、綠色、紫色和黃色, 最終以金色的天空為頂點, 襯托出聖靈雪白的面容.
前邊已經有簡要介紹, 後邊爭取每位主要藝術家, 每種流派僅選一幅畫介紹, 否則出行前又寫不完了.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1-b72b-b047eeea033c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l-Greco

桑切斯·科坦, 胡安
奧爾加斯, 托萊多, 1560 - 格拉納達, 1627
靜物: 野味、蔬菜和水果
1602, 布面油畫
008A展室
儘管胡安·桑切斯·科坦涉獵了多種繪畫流派, 包括肖像畫和宗教構圖, 但他對西班牙繪畫的主要貢獻在於靜物畫的創立, 這被認為是最具西班牙特色的流派. 然而, 這種說法過於簡化, 沒有考慮到這一流派在西班牙所實現的多種可能性. 莊重、私密、魔幻的純粹、神秘的強度、簡潔中的優雅或象徵性的謙遜, 這些特質曾被用來描述17世紀初的西班牙靜物畫. 眾所周知, 桑切斯·科坦是布拉斯·德·普拉多的弟子, 後者是一位傑出畫家, 尤其以靜物畫聞名. 義大利靜物畫家卡里奧·安東尼奧·普羅卡奇尼、潘菲洛·內武隆, 尤其是費德·加利齊亞, 也是這位西班牙畫家作品中的重要參考. 桑切斯·科坦描繪了一個幾何形的石質空腔, 可能是用於儲存新鮮食物的櫥櫃. 黑色背景強烈地凸顯了所選元素, 這些元素繪製得一絲不苟, 並被投射出強烈陰影的側光有效地照亮. 蘋果和檸檬、胡蘿蔔和蘿蔔、鷓鴣 partridge 和小鳥, 以及一株美麗的薊 thistle, 以和諧的圖案排列, 營造出一種完美的幻覺: 視覺上侵入日常生活, 在桑切斯·科坦的筆下, 達到了一種暗色調主義的境界, 預示著卡拉瓦喬風格. 這幅靜物畫創作於1602, 這在此類繪畫的創作中可謂是相當早期的. 這幅畫作創作時期與畫家在托萊多的時期相吻合, 當時他正處於創作發展的巔峰, 一年後他離開了備受讚譽的工作室, 以俗人的身份加入了加爾都西會. 1603 他整理了自己的財產清單, 其中包括一幅畫著薊花和鷓鴣的畫布. 這幅畫是其他作品的原作, 由胡安·德·薩拉薩爾創作. 描述似乎是指這幅畫, 這段簡短的文字中包含了兩條有趣的信息: 首先, 靜物畫的收件人是胡安·德·薩拉薩爾, 他是一位細密畫家, 和桑切斯·科坦一樣在埃斯科里亞爾工作, 並擔任他的法定遺囑執行人.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細節是, 這幅作品與其他作品無關. 這清楚地表明, 重複元素和構圖模式是常見的做法, 可能是為了滿足顧客的要求, 而顧客並不關心原創性的概念.
這幅畫作曾屬於塞巴斯蒂安·加布里埃爾親王藏品. 普拉多博物館於1991年從他的一位後裔埃爾納尼公爵手中購得了這幅畫.
鬥雞靜物畫
1600/03
胡安·桑切斯·科坦(西班牙, 1560-1627)
胡安·桑切斯·科坦的少數靜物畫描繪了淺壁龕中常見的食物, 其昏暗的內部空間令人聯想到西班牙家庭的食品儲藏室. 壁龕上的農產品以及懸挂在上方的榲桲 Quince、捲心菜和獵禽, 排列得精準無誤, 幾乎達到了數學上的和諧. 這幅作品是藝術學院藏品中最早的歐洲靜物畫. 桑切斯·科坦在1603年後停止創作這些樸素的構圖, 轉而致力于格拉納達的西多會修道院的工作,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直到20世紀才被重新發現, 部分原因是德國學者奧古斯特·L·邁耶(1885-1944)的努力, 他幫助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西班牙藝術的批判興趣並曾擁有這幅畫作.
-
榲桲
植物
又名: 長果榲桲、普通榲桲
最後更新: 2025年5月23日 • 文章歷史
榲桲: 普通榲桲(Cydonia oblonga)的果實, 榲桲通常過硬且澀, 不適合生吃但可以烘烤或製成蜜餞。
榲桲是薔薇科(Rosaceae)的一種小喬木或灌木, 因其可食用的果實而種植, 榲桲是榲桲屬的唯一成員, 原產於伊朗、土耳其, 也可能包括希臘和克里米亞半島。這種果實香氣濃郁, 生吃時略帶澀味但可以製成極佳的蜜餞, 常用於為燉蘋果或烤蘋果增添風味和酸味, 煮熟後果肉會呈現粉紅色, 為果凍和蜜餞增添誘人的色澤, 榲桲屬植物為多分枝灌木或小喬木, 葉片完整, 有小托葉 stipules (葉柄兩側的小葉狀突起), 其花朵大而單生, 白色或粉紅色, 與梨或蘋果的花朵相似, 但萼片 (calyx/葉狀萼裂片leafy calyx lobes)  多葉, 子房多細胞, 果實為金黃色仁果, 形狀可能為圓形、扁平狀或略呈梨形, 榲桲曾是家庭果園中的常見品種, 但如今已基本失寵。在美國東北部和歐洲, 榲桲的商業化產量已大幅下降, 但在土耳其和亞洲部分地區, 它仍然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 榲桲在冬季明顯的地區生長旺盛, 在籬笆邊生長良好, 幾乎不需要照料, 榲桲易感染一種名為火疫病的細菌性病害, 這種病害對薔薇科的其他水果也是一種嚴重的危害, 這些樹木也容易受到侵襲蘋果和梨的介殼蟲的侵害, 因此應接受相同的休眠噴霧處理以控制這些害蟲,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0-ad73-3841988e7f4d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84709/still-life-with-game-fowl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nt/quinc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085
1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7-5 15:50 | 只看該作者

愛奧尼雕塑畫廊 The Ionic Sculpture Gallery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7-5 22:59 編輯


畫廊的作用
私人畫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 最初是作為發現和欣賞各種珍貴藏品的空間而出現的, 其核心理念是展示財富和最高水平的博學. 這種概念的二元性從古代一直延續到19世紀, 並貫穿了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 反映了西方對收藏的興趣. 普拉多博物館的這個畫廊也體現了同樣的二元性. 赫爾墨斯-安提諾烏斯的鎏金銅半身像與哈德良在蒂沃利別墅收藏的羅馬埃及人物雕像形成了對話, 體現了巴洛克時期對東方風格的欣賞. 同時展出的還有從荷馬到西塞羅的希臘羅馬文化中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物肖像, 其中一些曾為外交官何塞·尼古拉斯·德·阿扎拉的收藏, 他是西班牙啟蒙運動的關鍵人物. 所有這些藏品均採用珍貴且永恆的材質雕刻而成, 包括描繪波西利波石窟等令人回味的風景的硬石鑲嵌物, 這些作品通常由那些通過壯遊與古典世界建立起幾乎初次接觸的個人所獲得. 這種奢華的氛圍在精美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例如裝飾馬德里哈布斯堡皇宮畫廊的斑岩花瓶, 其材質與帝國的概念息息相關.
肖像迷戀
這裡展出的雕塑與各個時期私人畫廊的雕塑作品有著顯著的共通之處. 它們涵蓋了漫長的時間跨度, 而肖像是它們的主線之一, 它表達了永恆公式的有效性. 因此, 埃及等古代文化特有的標準化圖像與希臘羅馬世界的個性化圖像建立了對話; 從最理想化到最人性化的描繪, 應有盡有. 神與人通過他們臉上鮮活的可識別特徵共存, 並繼續充當著一面鏡子, 忠實地反映西方文化. 此次展覽旨在創造對比: 繆斯面容的精緻與老年男子面容的嚴肅形成對比; 美杜莎冰冷的目光與達契亞囚徒的尊嚴形成對比; 女性髮型的細緻刻畫與動物形象的逼真描繪形成對比. 文藝復興時期的紀念章作為建築裝飾的復興, 代表了與古代錢幣相關的鮮活而持續的傳統與紀念章之間的最佳結合, 旨在使傑出人物永垂不朽, 並賦予他們一張可識別的面孔. 在彩繪肖像畫廊和聖物教堂中, 陳列著聖人的半身像以示崇敬, 也體現了這種結合.


母牛
未展出
羅馬大理石雕件, 描繪的是一頭公牛, 其身上帶彩色斑塊, 可能是彩繪遺迹, 以及一頭母牛, 均可追溯至奧古斯都統治時期, 最初來自瑞典克里斯蒂娜的收藏. 這些雕塑在被西班牙國王和王后購得之前, 曾被利維奧·奧德斯卡爾奇王子收藏. 王子的藏品有一項顯著特徵: 由於其栩栩如生的外形, 狗看到它們就會狂吠: 「一頭母牛和一頭古老的公牛, 小於真人大小, 由一位技藝精湛的雕塑家雕刻於大理石基座上, 雕刻得如此逼真, 以至於一些狗初次見到時都會沖著它們狂吠.」
公牛
白色大理石, 公元40 - 100  
羅馬雕塑家
藏品編號 E000111
作者 佚名
標題 母牛
公元20 - 60
技法 雕刻工藝
材質 白色大理石
尺寸 高: 80厘米; 寬: 126厘米;深: 38厘米; 重: 357.8公斤
系列 瑞士克里斯蒂娜收藏<br />費利佩五世系列
出處
皇家收藏(瑞典克里斯蒂娜的收藏; 卡德納爾·阿佐利諾; 利維奧·奧德斯卡爾奇上校, 布拉恰諾公爵; 費利佩五世上校, 拉格蘭哈德聖伊爾德豐索, 帕拉西奧雷亞爾)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4-8ca2-d01e6bb5a9ab


歷史與建築
愛奧尼雕塑館
維拉紐瓦大樓
普拉多國家博物館對位於一樓中央展廳旁的北愛奧尼風格展廳進行了建築翻新, 以提升其永久藏品中雕塑和裝飾藝術的可見性. 翻新后的展廳將展出56件傑出作品, 涵蓋從古埃及、羅馬時代到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作品. 此次改造重現了亞歷杭德羅·蘇雷達(Alejandro Sureda)1881年構思該展廳用於雕塑展覽的理念. 新的展覽方案將精選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 為參觀者提供更全景、更完整、更具啟發性的藝術視角, 並呈現從古埃及到巴洛克時期的藝術概覽. 北愛奧尼風格展廳的翻新工程由普拉多博物館美國之友組織在恩格基金會(The Engh Foundation)的贊助下提供支持。入選的56件作品以雄辯的語言進行了再現, 其風格和手法都源自重要的歷史藏品, 跨越了2000多年的歷史. 肖像是該畫廊的主要主題之一.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museum/ionic-gallery

佚名
繆斯·尤特佩 The Muse Euterpe
130 - 150, 白色大理石
後殿
這座大理石雕像與其他七座(編號: E000068、E000041、E000040、E000062、E000061、E000038、E000069) 於約1500年在蒂沃利的哈德良別墅出土, 當時它們裝飾著學院劇院(或稱奧迪恩劇院)的舞台. 它們製作於哈德良皇帝統治末期(約公元130), 由兩家羅馬工坊複製公元前二世紀的希臘模型. 約1670, 它們被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1626-1689)購得並在其羅馬宮殿展出. 後來, 它們被菲利普五世獲得, 並於 1725 年抵達聖伊爾德豐索宮 (塞哥維亞). 埃爾科萊費拉塔 (1610-1686) 修復了繆斯女神像, 他根據當時的身份賦予了她們新的屬性和頭部. 只有忒耳普西科瑞的身份被正確識別. 手持克里斯蒂娜王后肖像的繆斯女神被變成了墨爾波墨涅, 儘管她實際上是喜劇繆斯女神塔利亞, 這從她手上的喜劇面具可以看出; 卡利俄珀無緣無故地被恢復為烏拉尼亞. 由於缺乏屬性, 其他繆斯女神的原名已無法辨認. 她們現在以巴洛克時期的名字展出. 繆斯女神是宙斯和摩涅莫緒涅的女兒, 最初她們一起用美妙的聲音向奧林匹斯山的眾神歌唱, 或為詩人和女巫提供神聖的靈感. 直到公元前一世紀, 每位繆斯才開始與特定的藝術產生聯繫. 她們在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博物館中受到崇拜, 現代「博物館」一詞也由此而來.
瑞典克里斯蒂娜收藏; 伊莎貝爾·德·法爾內西奧收藏
出處
約1500年發現於蒂沃利; 羅馬瑪達瑪別墅; 羅馬克萊門特七世收藏; 羅馬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收藏; 羅馬布拉恰諾公爵利維奧·奧德斯卡爾奇收藏; 皇家收藏(伊莎貝拉·法爾內塞和費利佩五世收藏; 塞哥維亞聖伊爾德豐索拉格蘭哈皇宮, 第四件, 1794年, s.n.)
s.n./Sine Nomine –拉丁語中意為「沒有名字」, 有時用於出版或學術背景.  -AI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6-3228-1c2399aab2d6

佚名
頭戴常春藤花環的男孩
公元115 - 公元100, 白色大理石
033號房間
這尊晚期希臘化時期的頭像鑲嵌在半身像上, 虎皮將人物變成了年輕的狄俄尼索斯. 常春藤花環上可能還覆蓋著另一個青銅花環, 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身份, 儘管其髮型並非酒神雕像慣用造型. 這尊頭像可能是羅馬住宅中裝飾的所謂「啞巴僕人」之一.
皇家收藏(羅馬, 利維奧·奧德斯卡爾基上校收藏或馬德里皇家宮殿).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7-caec-24e095bd4110

佚名
卡克斯的雙赫爾墨斯像
公元50 - 公元25, 白色大理石
暫無展出
皇家收藏

https://www.museodelprado.es/en/ ... 8-5331-1b1abf833c8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6 06: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