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撒上14: 1-25>(一)

[複製鏈接]

3216

主題

3236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07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6-5 1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撒上14: 1-52】【有一日,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對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說:『我們不如過到那邊,到非利士人的防營那裡去。』但他沒有告訴父親……。】在撒母耳記上第十四章中記載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因信靠神、並且有神的同在,他與身邊拿他兵器的少年人,二人一同英勇前行,最後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大獲全勝!而掃羅卻冒失叫眾人起誓不進食,以致他們困憊無力繼續殺敵。掃羅因眾人吃帶血的肉,築壇獻祭求神赦罪;掃羅用掣籤發現約拿單違背誓言吃蜜,但眾民保他不死;最後講到掃羅平生戰績以及對他家族的概述。本章首先說到:【有一日,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對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說:『我們不如過到那邊,到非利士人的防營那裡去。』但他沒有告訴父親。掃羅在基比亞的盡邊,坐在米磯侖的石榴樹下,跟隨他的約有六百人。在那裡有亞希突的兒子亞希亞,穿著以弗得。(亞希突是以迦博的哥哥,非尼哈的兒子,以利的孫子。以利從前在示羅作耶和華的祭司。)約拿單去了,百姓卻不知道。約拿單要從隘口過到非利士防營那裡去。這隘口兩邊各有一個山峰:一名播薛,一名西尼;一峰向北,與密抹相對,一峰向南,與迦巴相對。】「有一日,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對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說」,「拿他兵器的少年人」,就是為君王或將軍拿盾牌、武器的隨從。「我們不如過到那邊,到非利士人的防營那裡去。但他沒有告訴父親」,「那邊」指密抹隘口的北邊,非利士人在那裡安營;「防營」就是前衛營,前哨站。「掃羅在基比亞的盡邊,坐在米磯侖的石榴樹下,跟隨他的約有六百人」,「基比亞的盡邊」是指基比亞的郊外;「米磯侖」是基比亞郊外某處禾場。「在那裡有亞希突的兒子亞希亞,穿著以弗得。(亞希突是以迦博的哥哥,非尼哈的兒子,以利的孫子。以利從前在示羅作耶和華的祭司。)」。「亞希亞,穿著以弗得」,以弗得是大祭司的祭司服,故表明他就是當時的大祭司。「約拿單去了,百姓卻不知道」,「去了」就是到非利士人的防營那裡去。「約拿單要從隘口過到非利士防營那裡去。這隘口兩邊各有一個山峰,一名播薛,一名西尼」。「隘口」指峽谷的通道;「過到非利士防營」,就是從峽谷南面的西尼峰,先爬下峭壁,然後穿越過峽谷隘口,再爬上北面播薛峰的峭壁,到達敵營。這樣約拿單與隨從需要嫻熟的攀岩技巧和極大的勇氣。「一峰向北,與密抹相對,一峰向南,與迦巴相對」,「密抹」是非利士的大本營所在地(13:16);「迦巴」是以色列人在此地安營。

【約拿單對拿兵器的少年人說:『我們不如過到未受割禮人的防營那裡去,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拿兵器的對他說:『隨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隨你,與你同心。『】「約拿單對拿兵器的少年人說:『我們不如過到未受割禮人的防營那裡去,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未受割禮人的防營」,是指非利士人的防營;約拿單認定是「耶和華使人得勝」,所以他所注意的不是「人多人少」,而是神的同在。這是何等的信心!「拿兵器的對他說:』隨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隨你,與你同心』」。「隨你的心意行」,就是由你作主。「與你同心」就是同意你做的決定。「約拿單說:『我們要過到那些人那裡去,使他們看見我們。他們若對我們說:』你們站住,等我們到你們那裡去『,我們就站住,不上他們那裡去。他們若說:』你們上到我們這裡來『,這話就是我們的證據;我們便上去,因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我們手裡了。『】「約拿單說:』我們要過到那些人那裡去,使他們看見我們」。這是故意在敵人面前暴露行蹤。「他們若對我們說:『你們站住,等我們到你們那裡去,我們就站住,不上他們那裡去」。這是根據對手的反應,來查看神的旨意。「他們若說:』你們上到我們這裡來,這話就是我們的證據,我們便上去,因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我們手裡了」。對手若不阻止他們過到那邊,就顯明神的旨意是要借他們的手打敗非利士人。在正常情況下,非利士人應該要求約拿單留在原處,而不是讓他們爬上懸崖接近自己,因此約拿單用反常的情況作為神開路的證據。

【二人就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見。非利士人說:『希伯來人從所藏的洞穴里出來了。』防兵對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說:『你們上到這裡來,我們有一件事指示你們。』約拿單就對拿兵器的人說:『你跟隨我上去,因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裡了。』約拿單就爬上去,拿兵器的人跟隨他。約拿單殺倒非利士人,拿兵器的人也隨著殺他們。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起頭所殺的約有二十人,都在一畝地的半犁溝之內。於是在營中、在田野、在眾民內都有戰兢,防兵和掠兵也都戰兢,地也震動,戰兢之勢甚大。】「二人就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見。非利士人說:『希伯來人從所藏的洞穴里出來了」,「希伯來人」這個稱呼是非利士人對以色列人含有藐視意味的稱呼。「防兵對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說:』你們上到這裡來,我們有一件事指示你們『」。「指示你們」就是讓你們知道。「約拿單就對拿兵器的人說:』你跟隨我上去,因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裡了『」。約拿單至此滿心相信神將要借著他們的手施行神跡奇事。「約拿單就爬上去,拿兵器的人跟隨他。約拿單殺倒非利士人,拿兵器的人也隨著殺他們」,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單是攀爬峭壁便消耗了不少的精力,他們還能殺倒以逸待勞的非利士防兵,一方面說出他們的勇敢,另一方面也說出神的同在。「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起頭所殺的,約有二十人,都在一畝地的半犁溝之內」。「一畝地的半犁溝」,相當於一對牛在半天內所耕的地,摺合約二千平方公尺。「於是在營中、在田野、在眾民內,都有戰兢,防兵和掠兵也都戰兢」。「防兵」指衛兵或哨兵;「掠兵」指破壞兵。這是指敵營內各處的軍民,都因突髮狀況而驚駭顫抖。「地也震動,戰兢之勢甚大」,與此同時,神也觸發地震,增大聲勢,風聲鶴唳,使得敵營軍民的驚駭顫抖達於頂點,以色列人就大大得勝。這次神興起約拿單和他的隨從,又使用地震,好讓百姓認識到得勝不是根據「人多人少」,也不是倚靠掃羅作王的領導能力,而是完全倚靠神。

【在便雅憫的基比亞,掃羅的守望兵看見非利士的軍眾潰散,四圍亂竄。掃羅就對跟隨他的民說:『你們查點查點,看從我們這裡出去的是誰?』他們一查點,就知道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沒有在這裡。那時神的約櫃在以色列人那裡。掃羅對亞希亞說:『你將神的約櫃運了來。『】「在便雅憫的基比亞,掃羅的守望兵看見非利士的軍眾潰散,四圍亂竄」。「守望兵」是專門偵查監視敵情的士兵;「軍眾潰散,四圍亂竄」,是指敵軍各自向著四面逃竄。「掃羅就對跟隨他的民說:『你們查點查點,看從我們這裡出去的是誰?』」掃羅發命查看是誰前去攻擊敵營。「他們一查點,就知道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沒有在這裡」,經查獲知約拿單和他的隨從兩人不在營內。「那時神的約櫃在以色列人那裡。掃羅對亞希亞說:『你將神的約櫃運了來』」。掃羅想要通過大祭司以弗得上的烏陵和土明,在神面前求問約拿單和他隨從兩人的安否,以及求問神能否趁機加入攻擊敵營。【掃羅正與祭司說話的時候,非利士營中的喧嚷越發大了;掃羅就對祭司說:『停手吧!』掃羅和跟隨他的人都聚集,來到戰場,看見非利士人用刀互相擊殺,大大惶亂。從前由四方來跟隨非利士軍的希伯來人現在也轉過來,幫助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以色列人了。那藏在以法蓮山地的以色列人聽說非利士人逃跑,就出來緊緊地追殺他們。那日,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得勝,一直戰到伯·亞文。】「掃羅正與祭司說話的時候,非利士營中的喧嚷越發大了。掃羅就對祭司說:『停手吧!』」「喧嚷越發大」,表示敵營失去控制,一片混亂;「停手吧!」掃羅本來要求問神,但看見非利士營的混亂,使他滿有把握地認為不必再求問神,可以倚靠自己的判斷投入戰鬥。「掃羅和跟隨他的人都聚集,來到戰場,看見非利士人用刀互相擊殺,大大惶亂」。「來到戰場」就是加入戰役;「用刀互相擊殺」是指敵人自相殘殺;「大大惶亂」,是指敵人驚慌之狀大極了。「從前由四方來跟隨非利士軍的希伯來人,現在也轉過來幫助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以色列人了」。「希伯來人」是指變節或被迫幫助非利士軍的以色列人雇傭兵;現在他們「轉過來」了。「那藏在以法蓮山地的以色列人,聽說非利士人逃跑,就出來緊緊地追殺他們」。因此「那日,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得勝,一直戰到伯亞文」。「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得勝」,就是說整個戰役的勝利都是因為神的同在。「一直戰到伯亞文」,非利士人的大本營本來就設在密抹西面的伯亞文(13:5),後來一部分移師攻擊並佔領密抹,如今密抹的殘軍回頭往伯亞文逃走,可能與留在伯亞文的非利士軍聯合企圖頑抗,但兵敗如山倒,故再往西逃走,以色列軍追擊直到亞雅侖。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14: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