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書8: 1-35>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125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49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4-15 22: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書8: 1-35】【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你起來,率領一切兵丁上艾城去,我已經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並他的地,都交在你手裡……。】在約書亞記第八章中記載了,神鼓勵約書亞再度進攻艾城,並且指導他們進攻艾城的戰術;以色列人在伏兵奪城后夾擊並殲滅敵人;約書亞就在以巴路山上宣讀律法上的話。首先【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你起來,率領一切兵丁上艾城去,我已經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並他的地,都交在你手裡。你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當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只是城內所奪的財物和牲畜,你們可以取為自己的掠物。你要在城後設下伏兵。』】當神執行了審判,除掉了亞干以及當滅之物以後,「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這是神鼓勵約書亞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就像祂在過約旦河之前跟約書亞說的。「你起來,率領一切兵丁上艾城去,我已經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並他的地,都交在你手裡」。這是神第三次告訴約書亞「起來」,前兩次(7:10,13)是要他停止哀傷、對付失敗的原因。這一次因神己經把艾城交在以色列民的手裡,他們只管上去攻打。「率領一切兵丁上艾城去」,就是神命令約書亞帶領大軍去攻打艾城。「交在你手裡」,這是他們得勝的保證。「你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當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就是要約書亞殺滅所有的人口(6:21)。「只是城內所奪的財物和牲畜,你們可以取為自己的掠物」。從艾城開始,神容許以色列人為自己保留戰利品。「你要在城後設下伏兵」,這是神指導他們的戰術。在耶利哥賜下得勝的是神(6:2),百姓只需要【繞城】和【呼喊】;在艾城賜下得勝的也是神,但百姓卻需要「埋伏」和「誘敵」。神做工的原則永不改變,但方式卻非一成不變,祂總是用最適合我們的方式來訓練、造就我們。

【於是,約書亞和一切兵丁都起來,要上艾城去。約書亞選了三萬大能的勇士,夜間打發他們前往,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在城后埋伏,不可離城太遠,都要各自準備。我與我所帶領的眾民要向城前往。城裡的人像初次出來攻擊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在他們面前逃跑,他們必出來追趕我們,直到我們引誘他們離開城;因為他們必說:』這些人像初次在我們面前逃跑。『所以我們要在他們面前逃跑,你們就從埋伏的地方起來,奪取那城,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必把城交在你們手裡。你們奪了城以後,就放火燒城,要照耶和華的話行。這是我吩咐你們的。』約書亞打發他們前往,他們就上埋伏的地方去,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間,就是在艾城的西邊。這夜約書亞卻在民中住宿。】「於是,約書亞和一切兵丁都起來,要上艾城去」,這是遵照神的指示。「約書亞選了三萬大能的勇士,夜間打發他們前往」,「三萬」相較於上次的三千(7:4),表示他們不再輕敵;「夜間」是為躲避敵人的眼目。「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在城后埋伏,不可離城太遠,都要各自準備」,「在城后埋伏」,就是在城西設下埋伏;「各自準備」,是指伺機攻城。「我與我所帶領的眾民要向城前往」,「所帶領的眾民」,是指主力大軍。「城裡的人像初次出來攻擊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在他們面前逃跑」,這是佯裝失敗潰退。「他們必出來追趕我們,直到我們引誘他們離開城」,「引誘他們離開城」,目的是要導致城防空虛。「因為他們必說,這些人像初次在我們面前逃跑。所以我們要在他們面前逃跑」,「像初次」,是指前次的經驗,使敵人失去戒心。「你們就從埋伏的地方起來,奪取那城」,就是趁敵人的主力遠離城時,迅速攻進城裡。「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必把城交在你們手裡」,神已保證他們必能得勝。「你們奪了城以後,就放火燒城,要照耶和華的話行。這是我吩咐你們的」。「放火燒城」,是發出信號。「約書亞打發他們前往,他們就上埋伏的地方去,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間,就是在艾城的西邊」。他們就在城后埋伏。「這夜約書亞卻在民中住宿」。是指約書亞沒有參與埋伏,而是留在約旦河谷帶領百姓。倚靠神的人,不等於什麼都不做,約書亞與神同工,反而要更加殷勤做工,「夜間打發他們前往」。他既然知道「神必把城交在你們手裡」,就更加不可懶散,而「要照耶和華的話行」。約書亞這次不再輕敵,即使對付一個小小的艾城,也要認認真真地照著神的安排去盡本分。

【約書亞清早起來,點齊百姓,他和以色列的長老在百姓前面上艾城去。眾民,就是他所帶領的兵丁都上去,向前直往,來到城前,在艾城北邊安營。在約書亞和艾城中間有一山谷。他挑了約有五千人,使他們埋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間,就是在艾城的西邊。於是安置了百姓,就是城北的全軍和城西的伏兵。這夜約書亞進入山谷之中。】「約書亞清早起來,點齊百姓,他和以色列的長老在百姓前面上艾城去」,「點齊百姓」,就是率領「一切兵丁」出發。「眾民,就是他所帶領的兵丁都上去,向前直往,來到城前,在艾城北邊安營」。「向前直往」,就是從東往西行軍;「城前」指城門前方。「在約書亞和艾城中間有一山谷」,是指安營之處與城門之間是低谷。「他挑了約有五千人,使他們埋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間,就是在艾城的西邊」,這是第二批伏兵,目的在阻擋從伯特利來的援軍。「於是安置了百姓,就是城北的全軍和城西的伏兵」,「安置」就是派定任務。「這夜約書亞進入山谷之中」。可以引誘敵軍居高臨下追擊他們。【艾城的王看見這景況,就和全城的人,清早急忙起來,按所定的時候,出到亞拉巴前,要與以色列人交戰,王卻不知道在城後有伏兵。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在他們面前裝敗,往那通曠野的路逃跑。城內的眾民都被招聚,追趕他們;艾城人追趕的時候,就被引誘離開城。艾城和伯特利城沒有一人不出來追趕以色列人的,撇了敞開的城門,去追趕以色列人。】「艾城的王看見這景況,就和全城的人,清早急忙起來」,「這景況」是指以色列的陣容,可能因此判斷他們是烏合之眾。「按所定的時候,出到亞拉巴前,要與以色列人交戰,王卻不知道在城後有伏兵」。「按所定的時候」,就是按所定的地點或時間。「出到亞拉巴前」,就是面向約但河谷,亦即面向東邊。「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在他們面前裝敗,往那通曠野的路逃跑」,「通曠野的路」,是迦南地的東西大道,沿著下坡向東通往約但河谷。「城內的眾民都被招聚,追趕他們。艾城人追趕的時候,就被引誘離開城」。「城內的眾民」,是指留在城內的守軍;「被引誘離開城」,就是離城追趕。「艾城和伯特利城沒有一人不出來追趕以色列人的,撇了敞開的城門,去追趕以色列人」。艾城的人傾城而出,任令城門大開。因約書亞和以色列民忠心順服神的命令,神就按著應許施行大能。

【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說:『你向艾城伸出手裡的短槍,因為我要將城交在你手裡。』約書亞就向城伸出手裡的短槍。他一伸手,伏兵就從埋伏的地方急忙起來,奪了城,跑進城去,放火焚燒。艾城的人回頭一看,不料,城中煙氣衝天,他們就無力向左向右逃跑。那往曠野逃跑的百姓便轉身攻擊追趕他們的人。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見伏兵已經奪了城,城中煙氣飛騰,就轉身回去,擊殺艾城的人。伏兵也出城迎擊艾城的人,艾城人就困在以色列人中間,前後都是以色列人。於是以色列人擊殺他們,沒有留下一個,也沒有一個逃脫的,生擒了艾城的王,將他解到約書亞那裡。以色列人在田間和曠野殺盡所追趕一切艾城的居民。艾城人倒在刀下,直到滅盡;以色列眾人就回到艾城,用刀殺了城中的人。當日殺斃的人,連男帶女共有一萬二千,就是艾城所有的人。約書亞沒有收回手裡所伸出來的短槍,直到把艾城的一切居民盡行殺滅。】「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說:『你向艾城伸出手裡的短槍,因為我要將城交在你手裡『」。「伸出手裡的短槍」,就是發出攻城的信號指令,短槍在此即指揮棒。「約書亞就向城伸出手裡的短槍」,表示約書亞完全遵照神的吩咐而行。「他一伸手,伏兵就從埋伏的地方急忙起來,奪了城,跑進城去,放火焚燒」。「放火焚燒」,是發出信號。「艾城的人回頭一看,不料,城中煙氣衝天,他們就無力向左向右逃跑」。「無力向左向右逃跑」,是指他們喪失鬥志和勇氣。「那往曠野逃跑的百姓,便轉身攻擊追趕他們的人」,就是裝敗的主力部隊轉身回頭攻擊艾城的追兵。「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見伏兵已經奪了城,城中煙氣飛騰,就轉身回去,擊殺艾城的人」。以色列人因看見「城中煙氣飛騰」,「伏兵也出城迎擊艾城的人,艾城人就困在以色列人中間,前後都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兩面夾攻,艾城的人成了瓮中之鱉,任以色列人擊殺。「於是以色列人擊殺他們,沒有留下一個,也沒有一個逃脫的」。就是無一活口,全然殺滅。「生擒了艾城的王,將他解到約書亞那裡」。「生擒」就是將他交由約書亞親自處置。「以色列人在田間和曠野,殺盡所追趕一切艾城的居民。艾城人倒在刀下,直到滅盡」。以色列人在戰場上殺死了艾城所有的士兵。「以色列眾人就回到艾城,用刀殺了城中的人」。以色列人又在城中殺死了艾城所有的老幼婦孺,情況相當凄慘,都是因為他們已罪惡滿盈,敬拜偶像假神,惹動神的忌恨。「當日殺斃的人,連男帶女共有一萬二千,就是艾城所有的人」。艾城全城的人口是一萬二千人。「約書亞沒有收回手裡所伸出來的短槍,直到把艾城的一切居民盡行殺滅」。就是直到他們完成任務。這次約書亞和以色列民都用完全的順服來支取神的大能,直到徹底勝利。

【惟獨城中的牲畜和財物,以色列人都取為自己的掠物,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約書亞的話。約書亞將艾城焚燒,使城永為高堆、荒場,直到今日;又將艾城王掛在樹上,直到晚上。日落的時候,約書亞吩咐人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丟在城門口,在屍首上堆成一大堆石頭,直存到今日。】「惟獨城中的牲畜和財物,以色列人都取為自己的掠物,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約書亞的話」。因神在以色列民攻打艾城前吩咐說:「城內所奪的財物和牲畜,你們可以取為自己的掠物」。「約書亞將艾城焚燒,使城永為高堆、荒場,直到今日」。就是使艾城成為廢墟。「又將艾城王掛在樹上,直到晚上」,就是將艾城的王殺死後屍首懸掛示眾(申21:21-22)。「日落的時候,約書亞吩咐人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丟在城門口,在屍首上堆成一大堆石頭,直存到今日」。經歷了第一次攻打艾城的失敗教訓,約書亞處處謹慎,即使是這個細節,約書亞也沒有忽略順服,在日落的時候吩咐人把艾城王的屍首取下來,因為【屍首不可留在木頭上過夜】(申21:23),乃是神的命令。【那時,約書亞在以巴路山上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築一座壇,是用沒有動過鐵器的整石頭築的,照著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話,正如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眾人在這壇上給耶和華奉獻燔祭和平安祭。】「那時,約書亞在以巴路山上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築一座壇」,「以巴路山」是陳明咒詛的山(申21:29);「築一座壇」即築祭壇。「是用沒有動過鐵器的整石頭築的,照著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話,正如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沒有動過鐵器」,是指不可切割、研磨和鑿劈,用意在保持渾然天成,避免人工的玷污(出20:25),這「正如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眾人在這壇上給耶和華奉獻燔祭和平安祭」。「燔祭」指整個祭物須在祭壇上經過火燒,使馨香之氣上升,全部獻給神;「平安祭」表明獻祭者對神的感恩與奉獻。

【約書亞在那裡,當著以色列人面前,將摩西所寫的律法抄寫在石頭上。以色列眾人,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和長老、官長,並審判官,都站在約櫃兩旁,在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利未人面前,一半對著基利心山,一半對著以巴路山,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華僕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隨後約書亞將律法上祝福咒詛的話,照著律法書上一切所寫的,都宣讀了一遍。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話,約書亞在以色列全會眾和婦女、孩子,並他們中間寄居的外人面前,沒有一句不宣讀的。】「約書亞在那裡,當著以色列人面前,將摩西所寫的律法抄寫在石頭上」。這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以色列眾人,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和長老、官長,並審判官,都站在約櫃兩旁,在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利未人面前」。這說明以色列人真的是完全遵守了神的吩咐。「一半對著基利心山,一半對著以巴路山,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華僕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這記載在申命記27:12-13。「隨後約書亞將律法上祝福咒詛的話,照著律法書上一切所寫的,都宣讀了一遍」。「祝福咒詛的話」,記載在申命記27:14-26。根據摩西的吩咐,以色列六個支派的人要站在基利心山上為百姓祝福,另六個支派的人則站在以巴路山上宣布咒詛。「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話,約書亞在以色列全會眾和婦女、孩子,並他們中間寄居的外人面前,沒有一句不宣讀的」。至此,在應許之地的莊嚴立約儀式圓滿完成,神的信實再次被印證。不僅是以色列百姓參加了祝福與咒詛的宣言,連寄居其中的外邦人也參加了。神要以色列人這個時候宣告神對他們說的祝福和咒詛的話,就是要他們再一次溫習他們和神所立的約,忠心地履行他們對神的承諾,聽從神一切的誡命,好叫他們能夠得到神所要給他們的一切福氣。同時,因為他們這時已經來到迦南人的中間,神更是要提醒他們:不要離開神和神的法則,不要受迦南人的影響,學他們的樣子,免得也像迦南人一樣會受到神的懲罰。而約書亞順服神的旨意,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摩西的吩咐,忠心順服聖約,活在神的話語里,這樣神必賜福他。為此,願我們今天也都要遵行神的命令,要聽從神的話,並且要愛神,遠離罪惡,如此我們也必蒙神賜福!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7 05: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