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遊覽區,千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灕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灕江一水相連。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絕聞名中外。桂林灕江風景區遊覽勝地繁多,在短期內只能擇其主要景點進行遊覽,其中一江(灕江)、兩洞(蘆笛岩、七星岩)、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具有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旅行社組織的桂林兩日游,一般是第一天游獨秀峰、疊彩山、伏波山、七星岩和蘆笛岩;第二天起由灕江去陽朔。
獨秀峰 在桂林市區王城內。它平地拔起,孤峰獨秀,人們常用「南天一柱」來形容它的挺拔。由於它在朝霞和夕陽輝,猶如巨人披上紫跑,腰系金帶,故又名紫金山。從西麓拾級而上,登306級石階即可到達峰頂,在此俯瞰,桂林數十里奇山秀水一覽無餘。故遊覽桂林的遊客,一般先遊覽獨秀峰,鳥瞰一下桂林全貌。獨秀峰山麓還有讀書岩(岩即洞)、月牙池等景點。讀書岩相傳為南北朝文學家顏延之讀書處。 疊彩山 在桂林市北部,面臨灕江,遠望如匹匹彩緞相疊,故名。相傳過去山上多桂樹,所以亦名桂山。又因山麓有奇特的風洞,人們稱它為風洞山。疊彩山是市內風景薈萃之地,包括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鶴峰。上山,一路古木參天,山色秀麗、與園林建築疊彩亭、于越亭、秀山書院、仰止堂等相融成趣。頂峰拿雲亭是觀景的好去處,古人讚美這裡是「江山會景處」。山上石刻很多,太極閣的摩崖造像和石刻,藝術價值很高。
伏波山 在桂林是東北伏波門外,東枕灕江,孤峰挺秀,風景迷人,有「伏波勝景」之稱,由遇阻回瀾之勢。伏波山主要名勝有唐代摩崖石刻、還珠洞、試劍石等。東麓的還珠洞分上下兩層,互相連通,上洞曲折高朗,壁上多唐代造像。下洞臨水伏波,明朗開闊,洞中有試劍石。試劍石乃是天然的鐘乳石,它與地面間有一間隙,彷彿被劍砍過一樣,故名之。試劍石旁有石凳,石桌,石前有伏波潭,潭水如鏡,遊人在此欣賞景別有一番樂趣。
七星岩 在市東普陀山西側山腰,原是地下河,現為以洞景制勝的風景遊覽點。洞內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高出中層8到12米;下層是現代地下河,常年有水;中層距下層10至12米。供人遊覽的中層,猶如一條地下天然畫廊,遊程長達800米,最寬處43米,最高處27米。洞內鐘乳石遍布,洞景神奇瑰麗,琳琅滿目,狀物擬人,無不維妙維肖。主要景點有石索懸錦鯉、大象卷鼻、獅子戲球、仙人曬網、海水浴金山、南天門、銀河鵲橋、女媧殿。景物奇幻多姿,絢麗奪目。
蘆笛岩 在桂林市西北7千米處的光明山上,因洞口長有蘆荻草,其可制牧笛而命名。蘆笛岩是一個地下溶洞,深230米,長約500米,最短處約90米,其遊程雖比七星岩短,但景色卻比七星岩更奇。蘆笛岩內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玲瓏多姿,景象萬千,由此所組成的雄偉「宮殿」、高峻「山峰」、擎天「玉柱」、無邊「林海」無不雄奇瑰麗,耀眼奪目,因此蘆笛岩享有「天然藝術宮」之美稱,與七星岩並列為「桂林兩大奇洞」。蘆笛洞內景點有獅嶺朝霞、石乳羅帳、青松翠柏、盤龍寶塔、雲台攬勝、簾外雲山、原始森林、琉璃宮燈、遠望山城、幽景留聽等。
灕江 是舉世公認的世界第一流風景勝地。人們到桂林游灕江,主要是從桂林乘船順流而下至陽朔這83千米的水程。這一帶峰巒聳秀,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兩岸景色猶如百里錦繡畫廊。沿途主要景點有象鼻山、穿山、鬥雞山、精品上,凈瓶山、磨盤山、冠山 、綉山、 仙人推磨、畫山、黃山倒影、螺螄山、碧連峰,書童山等。這裡的景色無比秀美,單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別有一番情趣。那水裡的山,比岸上的山更為清晰;而且因為水的流動,山也彷彿流動起來。山的姿態,也隨著船的位置,不斷變化。灕江景色之奇還在山光水色之變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黃昏,各有其姿,變化萬千。尤其是在春雨迷濛的早晨,江面向浮動一層輕紗般的白蒙蒙的雨絲,這時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種朦朧之美。
畫山是灕江中的名山,峭壁面江而立,由於長年風雨剝蝕,岩石輪廓明顯地出現許多層次,這些輪廓線條層次的明暗及色彩的變化,彷彿壁上有很多駿馬,遊人至此,都會一一數品。
興坪為灕江畔一古鎮,此處絕壁,碧水灣灣,青水逶迤,景色如畫。鎮前有深潭,清澈而不見底。鎮後山上有株古榕,干粗數圍,枝丫婆娑,濃蔭如蓋,別有情趣。
陽朔 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稱。陽朔的碧蓮峰東瞰灕江,山腰有風景道、迎江閣、鑒山樓等遊覽點。沿風景道可觀遠山近水及歷代摩崖石刻;登迎江閣的畫窗,一窗一畫,窗窗皆景;再登鑒山樓,可飽覽陽朔的奇山秀水。鑒山樓附近崖壁石刻很多,其中一個「帶」字特別引人,據說內含「一帶山河,少年努力」等筆意。在陽朔縣城7千米處有榕蔭古渡,這裡的一株千年古榕,樹大數圍,盤根錯節,濃蔭蔽天,蔚然壯觀。附近山水風光旖旎,可多停留觀賞。
資料來源於網路
[/COL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