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巫婆的唯物論陷阱(一)

[複製鏈接]

14

主題

24

帖子

57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巫婆的唯物論陷阱(一)
——客觀實在論的惡性循環


故事:

從前有個小村莊,村莊里有個老巫婆,依靠坑蒙拐騙混生活。

一個電閃雷鳴的日子,巫婆在家裡向小孩變魔法,一頭驢走過窗口,小孩沒見過這種動物,就問:「窗外走過的是什麼呀?」巫婆說:「就是獨立於你意識之外的窗外的東西。」小孩一頭霧水!

休息日,村民們聚集在草坪上聽巫婆談天說地。

「今天給諸位上一堂哲學課。」巫婆表情詭異,皮笑肉不笑,睿智狀、奸詐狀混雜一體,她用怪聲怪氣的聲音開始出題:

「你們可知道,你們本身、以及你們生活的世界是由什麼組成的嗎?」

人們望望天,望望地,看看自己,餘光越過高山、掃過羊群,人們想起奪命的泥石流,想起撲向羔羊的大灰狼,人們從小就聽大人說過,這一切在自己出生前就存在,在自己死後依然存在,這些都是不受自己支配的、獨立於自己意識之外的東西,但就是不知道這些東西是由什麼組成的,或者有什麼共同點。

巫婆見人們一個個百思不解的樣子,抓住機會公布答案:「告訴你們一個天大的秘密!組成這個世界的就是物質。」

「哇!是物質呀!」小孩天真地嘆道。

「那麼,什麼是物質呢?」大家緊接著都問了同一個問題。

「物質就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巫婆做出上帝傲視寰宇表情,大有振聾發聵的意思。

「哦,我終於明白了!」正當人們緊鎖眉頭的時候,村中的那個名字叫「劣凝」的侏儒,雖然不久前腦袋受了重傷,但竟率先領悟了!

「說說看,你是怎麼弄明白的。」巫婆和村民都露出吃驚的表情。

「很簡單的,你們想想看,我們自己、和我們所知道的這些在我們意識之外的、客觀地、並且實實在在地存在的東西,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物質,是不是?而物質又是什麼呢?就是獨立於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

「哇!講得太好了!你真是聰明絕頂啊!」巫婆興奮地舉起雙手握緊拳頭用力搖著。

村民們被繞得七葷八素,雖然都有腦梗的感覺,但出於對巫婆權威的一貫崇拜,都熱烈地鼓起掌來。


評論:

看出巫婆的詭計了嗎?

很明顯,巫婆和村民原來的問題就是「獨立於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是什麼?」

巫婆回答「是物質。」

村民又問「物質是什麼?」

巫婆回答「是獨立於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

兜了一個圈子,循環於「客觀實在就是客觀實在」的同義反覆中,這是邏輯上典型的惡性循環,完全沒有解決問題。

為什麼這樣荒唐的物質定義竟然蒙蔽了人們很多年呢?

回望事情的緣起,原因一目了然。

遠古至今的一般發問者,即便是蒙昧初開的原始人,都很清楚「你、我、他」的區別,不用任何高深的理論,就能分清什麼是自己,什麼是觀察和研究的對象。通常人們詢問「自己本身、以及生活的世界根本上是什麼」的時候,潛意識已經確立了一個前提,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自己是認識的主體,世界的一切包括自己本身是認識的對象,即客體,同時,經驗和常識已經讓自己確信,認識的對象獨立於自己的意識之外。

正是在明確了這樣的主客體關係的前提下,人們提出了客體的性質問題。當然,這個問題對於古人和近現代人都是難題,於是巫婆出來攪局了。

她偷偷把客體的性質問題,換成了主客體關係問題。本來應該回答客觀實在的東西是什麼,她卻回答對象是否客觀實在,變成了物質存在方式的解答,答案也就成了「物質是獨立於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

本來,這對於發問者是已經確定的前提,本身不成問題;但巫婆大肆忽悠,把前提變成了問題,然後再把前提偷換到結論的位置上,暗中完成同義反覆的惡性循環,手段隱蔽,因此讓很多人稀里糊塗咽下了這個毒果。

明白了吧?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2: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