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懸案分析—新疆,羅布泊,失蹤的科學家和雙魚玉佩

[複製鏈接]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總斑竹 於 2012-5-3 23:10 編輯

作者:孩子氣的神  


圖為在此次事件中失蹤的科學家【彭加木】的紀念碑。




  1980年5月8日,由政府批准,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率領一支名為「中國羅布泊考察隊」的隊伍向羅布泊進發,試圖穿越全長450公里的羅布泊湖盆。

  從5月8日到6月17日,他們採集了許多生物土壤標本和礦物化石,收集了許多珍貴的一手可靠資料。

  6月16日,科考隊因嚴重缺水缺汽油被迫停止前進。經過商議,科考隊決定就近拍電報請求部隊救援。期間隊長彭加木與科考隊其他隊員發生過爭執,他不想請求救援,因為科考隊經費有限,讓軍隊送油送水一次至少要花費7000元左右。但是最終彭加木妥協。

  6月17日上午9點,隊伍就接到部隊回電,他們同意請求,並要求提供營地坐標。

  6月17日下午1點,科考隊發現彭加木失蹤。原因是司機王萬軒到車裡取衣服時,在一本地圖冊里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僅寫一行字:

  我往東去找水井。
  彭 17/6,10:30


  自此以後,從1980年至今,中科院四次派出考察隊伍搜尋彭加木,參與人數上千,卻一直再也沒找到這位科學家。彭加木的意外失蹤成了近代中國一個非常神秘的事件。

  圖為彭加木最後遺留的信息。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沙發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15 | 只看該作者
  這個事件看似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在一次科考任務,隊長不聽勸阻獨自離開隊伍去找水,結果在沙漠中失蹤。

  可是中國每年失蹤人口不計其數,探險科考的也不是沒有,為什麼彭加木會備受關注?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彭加木其人。

  彭加木,1925年生,廣州人。南京中央大學畢業后,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專攻農業化學。新中國成立後進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當研究員,后被選為上海全國人大代表。在事發一年前他開始兼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先後15次在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羅布泊探險。

  請注意,這位科學家專攻領域是植物病毒。


  圖為彭加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3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16 | 只看該作者
  然後再讓我們來看一看事件發生地——羅布泊。

  羅布泊一聽名字大家應該就能猜出來,是個湖泊,而且曾是我國第二大的內陸湖。然而在20世紀中後期因為流入湖泊的塔里木河流量減少,羅布泊沙漠化嚴重,迅速乾涸,到70年代末已經完全乾涸。

  那裡曾經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現已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1℃。天空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穿越。

  羅布泊本身神秘莫測,就是一個類似百慕大三角的存在,為什麼呢?


  圖為羅布泊白龍堆,傳說中的雅丹地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4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16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羅布泊到底在哪裡?

  這個問題大家一看到肯定就笑了,廢話,不就是在新疆嗎,再準確點,新疆東南部。

  可是確切位置呢?誰能給個經緯度出來?中外科學家和探險家經過長年研究,卻不敢輕易下結論了。因為他們發現在乾涸前,這座湖泊是在動的!

  它不斷游移於北緯39°-40°,以及40°-41°之間,雖然只有一兩度的差距,可是湖水有時偏南,有時偏北,不停擺動,卻是真的!

  羅布泊的擺動引起了無數爭論,很多科學家給出自己的觀點。其中瑞典人斯文·赫在親自在羅布泊探險后提出一個猜測。他認為羅布泊存在南北湖區,入湖河水中攜帶大量泥沙,抬高一側湖底,就會導致湖水傾斜流入另一側。然而抬高的湖底露出水面后,又會因為風蝕再次降低。

  然而因為缺乏可靠的證據,羅布泊會動之謎仍未解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5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17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羅布泊的形狀是一隻人耳朵?


  1972年7月,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拍攝的羅布泊的照片上,羅布泊竟酷似人的一隻耳朵,令人驚悚的是,這隻耳朵相似的不僅僅是輪廓,更包括細節。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

  如果有童鞋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google earth,羅布泊大耳朵之怪異恐怖,可以說是世界絕無僅有。這也是為啥老美會特別惦記這裡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羅布泊會動只是自然作用,那麼像人耳朵又是怎麼回事?

  國內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大耳朵」實測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照片上的大耳朵形狀其實就是羅布泊在不同滯水期積聚的湖濱鹽殼在太陽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輪廓。鹽殼中以氯化物為主的鹽分高度集中並生成了光譜反射性極強的晶體物質,並在衛星照片上呈現出了一道道色調較淺的耳輪線。

  綜上所述,會動還有人耳朵的不一定是人,還可能是羅布泊。



  圖為大耳朵羅布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6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17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城市憑空消失了?

  還是之前提到的瑞典人斯文·赫定,這貨於20世紀初開始在中國新疆探險。
  第一次探險羅布泊時沒經驗,乾糧設備什麼的都帶齊全了就是沒帶水,結果差點渴死。不過之後他痛定思痛,發明了在冬季攜帶冰塊進入羅布泊。

  1900年3月28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赫文一行在羅布泊沙漠途中,他雇傭的當地維吾爾族農民去尋找丟失的斧頭,突然遭遇沙塵暴。結果意外發現沙子下面埋著一座古城,赫文淚流滿面,自己終於不是在中國做無用功了——無故消失的樓蘭文明終於重現天日。

  據史記記載,直至唐朝時,樓蘭還是個非常興旺的國家。為什麼會突然憑空消失?
  這也是羅布泊最著名的千古之謎。

  有人會說了,前面的也就罷了,但是這一條跟我國偉大的科學家有神馬關係啊?別急,請大家注意,赫文發現樓蘭文明的時間,1900年。而彭加木出生是在此次事件發生的25年後,由此我們可以試著推測一下,樓蘭古國的發掘被外國人發掘也許也是讓彭加木關注羅布泊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此次科考是否跟中科院企圖探索樓蘭文化也有一定的關係,我們可以暫時保留意見,在心裡默默打個問號。


  圖為樓蘭古國廢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7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18 | 只看該作者
  第四,神馬?這不是第一次有人失蹤了?

  羅布泊難入難出,又充滿神秘元素,所以膽大的探險者不止彭加木和赫文,古往今來,前來試圖解開它秘密的人不計其數。

  敦煌也是羅布泊的一部分,唐僧就曾在自己的《大唐西域記》里寫過「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著則死,無一全者」,有的人甚至渴死在離泉水只有幾步之遙的地方,讓人無法理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8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18 | 只看該作者
  這裡有一份不完全的近代羅布泊附近失蹤死亡人口的記錄:

  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卻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飛機本來是西北方向飛行,為什麼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事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里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時失蹤,國家出動了飛機、軍隊、警犬,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地毯式搜索,卻一無所獲。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輛客貨小汽車去羅布泊找水晶礦,一去不返。兩年後,人們在一陡坡下發現3具卧乾屍。汽車距離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蘭農場職工3人乘一輛北京吉普車去羅布泊探寶而失蹤。後來的探險家在距樓蘭17公里處發現了其中2人的屍體,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汽車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徒步孤身探險中失蹤。當直升飛機發現他的屍體時,法醫鑒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於偏離原定軌跡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終乾渴而死。死後,人們發現他的頭部朝著上海的方向。(余純順就是上海人)

  1997年,甘肅敦煌一家3口在父親的帶領下,前往樓蘭附近尋寶,結果一去不復返,最後3人屍體被淘金人發現。
  同年,昌吉有4個人開著大卡車,到羅布泊南岸的紅柳溝找金礦,結果沒有了消息。1998年,有人在紅柳溝附近找到了4具屍體和一部爛車。

  2005年末,敦煌有人在羅布泊內發現一具無名男性屍體,當時據推測該男子是名「驢友」,法醫鑒定其並未遇害。這具屍體被發現后,也引起了國內數十萬名「驢友」的關注,更有人在網際網路上發出了尋找其身份的倡議,最後在眾人的努力下,終於確定了該男子的身份,並最終使其遺骸歸回故里。經查明,該男子是2005年自行到羅布泊內探險,但為何死亡,卻一直是個謎……

  2007年,有一具乾屍被發現,曾一度被懷疑是彭加木,但DNA檢測否定了這個推測。


  圖為07年劉先生髮現疑似彭加木乾屍的照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9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19 | 只看該作者
     好了,了解完羅布泊的情況,我們可以繼續往下看了。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次科考隊的任務和起因到底是什麼?

  中科院給出的說法是,科學家彭加木總共三次進入羅布泊地區,目的是調查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

  這個說法當然很籠統,但不要急,我們慢慢分析。彭加木第一次進羅布泊的時間是1964年3月,那時他和幾個科學工作者採集了水樣和礦物標本,經過分析,他們發現了一種可能性,羅布泊很可能又一種極其稀缺的資源——重水。

  重水,又稱氧化氘,我們不用細究它的分子式或者成分。只要記住它比水重所以叫重水。重水很像水,但在天然水中含量極其微小,只佔0.015%

  那麼重水是做神馬用的呢?為神馬彭加木會那麼關注它?我們來度娘一下:
  重水主要用作核反應堆的慢化劑和冷卻劑,用量可達上百噸。重水分解產生的氘是熱核燃料。

  也就是說,它是用來製造核(不管是核能源還是核武器)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0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20 | 只看該作者
  為了防止核武器的擴散,重水的生產和出售在很多國家都受到限制,包括中國。而提煉重水本身又是件十分費錢耗資源的事情,因而在六十年代初的中國,羅布泊存在天然重水這個可能性無疑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誘惑。

  而另一方面,彭加木對於新疆的興趣似乎一直有增無減。1954年,彭加木29歲,還是青年才俊一表人才。然而他卻主動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積極要求赴新疆考察。

  在給郭沫若的信中,他曾這樣表示:「我志願到邊疆去,這是夙願。……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

  可見他對探險新疆這份事業的痴迷和他的決心。


  圖為彭加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1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21 | 只看該作者
  然而第二年在他剛滿30歲時,卻突然有個晴天霹靂打到他頭上。他被查出患有縱隔惡性腫瘤,被迫回上海治療。可這樣可怕的疾病並未將彭加木打倒,他一邊做治療一邊依舊在關注新疆,只要病情稍有好轉就返回邊疆。

  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出來,彭加木是個意志頑強、決心堅定、並且不怕艱難困苦的人。


  在39歲完成第一次羅布泊探險后,等到第二次他已經54歲。為什麼中間會間隔15年之久呢?lz因為資料不足,稍微揣測一下,彭加木雖然非常想親自去羅布泊,但身體狀態不夠好。還有就是之前提到過的,直至70年代,羅布泊才真正乾涸,使穿越這個地區成為可能。

  然而這一次的任務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2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30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可能知道央視有部挺有名的紀錄片,叫《新絲綢之路》。為什麼叫「新」絲綢之路而不直接叫絲綢之路呢?因為這一部是在2005年左右拍攝完畢的,而早在1979年,央視就曾與日本合資,拍了一部叫《絲綢之路》的紀錄片。相比較那部而言,這一部05年的自然是新的。

  而1979年那次拍攝之旅,就有彭加木的參與。

  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日兩國電視台CCTV和NHK合作,組成《絲綢之路》紀錄片的攝製組,前往羅布泊實地拍攝。作為中外媒體第一次進入這個神秘地區,中央似乎非常重視,在電視工作者進入之前,命令地理學和考古學者先行進入,當做先遣隊伍進行探路。

  按照官方說法,彭加木被劇組聘請為部隊,他的探險隊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輔助紀錄片攝製的先行軍,但只起輔助作用,開路而已。


  圖為70年代末拍攝的紀錄片《絲綢之路》的光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3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30 | 只看該作者
  官方提供的說法很簡單,然而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對比第一次彭加木第一次在羅布泊的科考,我們可以提出很多問題。比如說,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彭加木既然在這裡查找到存在天然重水的證據,按理說這裡很可能就是一個具有戰略資源的關鍵地區。但是為什麼中央不派彭加木去趕緊尋找發掘天然重水,反而在時隔15年之後,突然找剛剛恢復邦交的日本人過來大搖大擺地拍攝紀錄片?

  又比如說,假如我們大膽推測一下,事實恰好是顛倒過來的。如果說拍攝紀錄片才是一個幌子,一個次要的任務,而彭加木的先遣部隊才是真正的主力軍,去執行屬於自己的主要任務呢?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彭加木非要依靠這麼一個幌子才能進行自己的探險活動?


  圖為05年紀錄片《新絲綢之路》海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4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31 | 只看該作者
  在這裡,lz需要提到四次事件和一個人。

  前三次事件可以合併為一類,就是從1900年到建國的五十年間探險者登陸羅布泊的歷史記錄,除去瑞典人斯文·赫定(抱歉lz前面一時疏忽,把他錯誤地略寫成了「赫文」)在1900年發現樓蘭的記錄外,1900年——1949年的出現在羅布泊的考古探險活動如下:

  1906年和1914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到樓蘭進行大規模的考古。他將樓蘭遺址逐個編號,初次揭開樓蘭古文明全貌。斯坦因除獲取大量文物外,最主要的是他發掘了兩具樓蘭男性頭骨,並經英國人類學家基恩證實為歐洲白種。

  1908年,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隊橘瑞超到達樓蘭,發現「李柏文書」。李柏文書是前涼西城長史李柏寫給焉耆國王的書信。它為研究中原政府經營西域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1927年,斯文·赫定組織中瑞西北考察團再次樓蘭之行。考察隊員伯格曼在孔雀河的一個支流找到一大批樓蘭古物,併發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著華貴,被稱為「樓蘭女王」。這片被伯格曼稱為「小河」的廢墟,從此又神秘消失於沙海,在此後的幾十年中,中外考古學家多次想找到「小河」,未果。

  這三次探險記錄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羅布泊的探索和樓蘭古國的發掘工作,全是老外在做。


  圖為瑞典人斯文·赫定。這貨最享譽內外的成就就是發現了樓蘭遺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5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32 | 只看該作者
  而第四次事件,才是最重大的事件。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樓蘭成為軍事禁區。原子彈的爆炸,象徵著我國軍事力量進入了又一個發展階段,顯示了我國的科研力量和科研工作者刻苦鑽研、百折不撓的精神……等等,我們好像遺漏了神馬。

  神馬?樓蘭成為軍事禁區?!!

  這地方不是才剛剛發現了古城遺跡嗎?怎麼尼瑪接著就成軍事禁區了?官方到底是神馬意思?難道不讓老外發掘了,就乾脆連自己也不發掘了嗎?

  而隨著樓蘭成為軍事禁區,羅布泊也許因為離樓蘭近,也成為軍事禁區。總之原因很莫名,官方几乎沒有詳細提及,只是說因為那裡氣候嚴峻,又是無人區,所以最適合當做軍事基地。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圖為64年原子彈爆炸地點和羅布泊的衛星圖,圖略小,lz渣字忽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6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33 | 只看該作者
  1964年10月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這句話看上去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如果有童鞋還記得lz在之前提過的關於彭加木的兩點,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巧合。第一,他第一次羅布泊探險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可以製造核武器的重水;第二,他第一次進羅布泊的時間是1964年3月。

  1964年3月,1964年10月。沒錯,彭加木第一次進入羅布泊,正好就是在我國的核武器——原子彈爆炸的半年前。

  而隨著這個事實的浮出水面,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得出另一個結論,早在彭加木和其他的探險者進入羅布泊之前,這個地方早已被官方關注。官方進入這裡的時間,恐怕比彭加木這一批國內科學家還要早,大概是50——60年代。


  聲明:上圖原子彈爆炸地點不具有參考價值,資料來源不權威,請慎重採納。請大家與lz共建和諧家園。


  圖為64年原子彈爆炸的官方新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7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33 | 只看該作者
  回到前面,第二次羅布泊探險,彭加木之所以跟絲綢之路攝製組一同前行,最直接的原因是羅布泊被禁了,只有攝製組獲得了進入羅布泊軍事禁區的許可。


  如果我們採納官方的所有資料,綜合其他事實,可以先隨意提出一些扯蛋的解釋,(大家先看一看就好,要淡定,因為資料還沒上完):

  第一種,彭加木早在第一次羅布泊探險中就已發現天然重水,並且通知官方,官方組織大規模採集,並應用於10月份原子彈爆炸的實驗。彭加木的任務在第一次就圓滿完成,所以第二次有其他任務。(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二種,彭加木第一次發現的重水證據實際上是官方在做核試驗和核武器時不小心遺留下來的。畢竟羅布泊那時還沒幹,有化學成分被倒入河水並匯流入羅布泊,被彭加木檢測到也不是不可能。這樣一來就烏龍了。

  第三種,官方自己在羅布泊下一盤很大的棋,不想帶彭加木玩,但彭加木和他的探險隊老愛往那湊,官方只好另出奇招。一方面限制他去羅布泊的機會,另一方面派人監視他。

  第四種,彭加木是官方的眼線,用來監視日本人(……)。

  第五種,官方跟彭加木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各做各的。這次跟攝製組來純粹是彭加木自己的滿腔熱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8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34 | 只看該作者
  而第六種可能性,恰恰也是在日後被人討論最多也最引人關注的一種,就是官方在這裡的這些年,突然發生或者發現了什麼事情,很可能是某種無法用常理解釋的狀況,自己感覺已經無法控制了,所以直接用一顆原子彈搞定。而搞定之後,等待一切都平靜下來,就急需彭加木等各類科學家前往羅布泊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根源。

  這個說法可以解釋為什麼彭加木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探險的時間挨得這麼緊(1979和1980年),而lz在一開始就提到的,彭加木的專攻領域——生物化學和植物病毒,也讓後人因此產生了很多微妙的聯想,提出了特別多的假設,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就是所謂的「羅布泊病毒說」。

  但是這個可能性屬於證據最少的一種,所以不急,我們把它往後放,別忘了lz剛才拋出來四個事件和一個人物。四個事件全說完了,不過還有那一個人,lz壓根還沒來得及提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19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36 | 只看該作者
  這個人,就是彭加木的同事,夏訓誠。

  夏訓誠生於1934年,地理學家,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理系。正好比彭加木小了9歲。然而命運好像冥冥之中在看著這批想要進入羅布泊的人們,夏訓誠和彭加木都作為顧問,參與了1979年那次絲綢之路攝製組的探險,後來他自己也坦言甚至包括後來彭加木1980年那次,他也差點跟著去了,但也是那麼一個差點,夏訓誠沒去成,如今還在安享晚年。

  從對夏訓誠的採訪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當時中國科學家痛心疾首的心情。他說,當時他們這支隊伍出發時,在路上帶的最多的書籍資料都是老外寫的,當斯文·赫定和斯坦因這些傢伙寫關於羅布泊與樓蘭的文獻寫了快接近一人身高那麼厚時,中國人對自己祖國土地的了解居然還是一片空白,實在是太諷刺了。


  圖為地理學家夏訓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20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3:36 | 只看該作者
  當時有一種說法,樓蘭、絲綢之路、羅布泊在中國,但它的研究在國外。

  夏訓誠回憶,彭加木先生就跟我講,他說,這是中國的土地,怎麼都是外國人在這裡說三道四,沒有中國人呢?

  這也是夏訓誠開始和彭加木打算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固定的羅布泊科考隊的原因。他們下定決心是在帶領攝製組考察即將結束的時候,夏訓誠描述,在營地里兩人都興奮地睡不著覺,彭加木對他說:「就算死在羅布泊,我也要用肉身為羅布泊增加一點中國的有機質。」

  於是一語成讖。

  這句話成了他的經典名言,而另一句想必大家更熟悉,好像是在《感動中國》的解說詞里曾經出現過:「我彭加木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路來的勇氣,我要為祖國和人民奪回對羅布泊的發言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6 14: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