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著名瀑布(強烈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去看看)

[複製鏈接]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6 04: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山之美,美在群峰競秀,參差林立,美在雲霧繚繞,虛無飄渺。水之美,美在變化萬千,或清澈似鏡,或波濤洶湧,或急流奔騰,或流水潺潺。山水相依美之至極者,則首推瀑布。

    瀑布之美在於她多姿多彩,變化萬千,步移景異,感覺良多,它或雄、或秀、或奇,各具神韻。瀑布遠看如同玉帶飄落,近觀卻似萬馬奔騰。磅礴奔放者,「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輕柔飄逸者,「飛珠散輕霞,流沫拂穹石」。直瀑飛流而下,歧瀑秀髮披肩,疊瀑婉轉如飄。晴時虹飛霓耀,雨來霧靄輕盈。瀑流或如銅鼓金鐘之聲,鏗鏘有節,或如琴聲潺潺,連綿不絕,和空谷之回聲,真如五音七律,鸞鳳和鳴。正是飛動與靜謐相合,意境與樂章相輔,至陰與至陽相容。  

    我國地域遼闊,地勢起伏多變,河流眾多,孕育了大量的瀑布。有稱為雁盪山絕勝之境的大龍湫瀑布,有號稱「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的廬山三疊泉瀑布,有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黃果樹瀑布等等,它們以多樣的風韻讓人心馳神往。


廬山瀑布群雁盪山瀑布群黃果樹瀑布群九寨溝瀑布群中雁盪山瀑布









楠溪江瀑布群銀廠溝瀑布群天柱山瀑布群鼎湖山諸瀑德天瀑布









西樵山瀑布群吊水樓瀑布壺口瀑布黃山三瀑長白瀑布









娘子關瀑布嶗山雙瀑大疊水瀑布石樑飛瀑盧崖瀑布









劍池飛瀑九鯉湖飛瀑百丈崖瀑布羅平瀑布玉龍瀑布









千丈岩瀑布神農架水簾洞瀑布井岡山瀑布群穿洞河瀑布台灣瀑布攬勝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沙發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6 04:53 | 只看該作者
[c]廬 山 瀑 布 群[/c]

    古人云:「泰岱青松,華岳摩嶺,黃山雲海,匡廬瀑布,並稱山川絕勝」。廬山之美,素享「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而廬山之美,瀑布居首。

    據考證,廬山之名,早在周朝就有了。古人對千里平川上竟突兀出一座如此高聳秀美的廬山,山上又有眾多的瀑布溪流,曾感到迷惑不解。於是,就編了許多神話故事,來解釋廬山及其泉瀑的來歷,其中秦始皇趕山塞海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

    相傳秦始皇在為自己建造陵墓的過程中,曾得到一根威力無窮的神鞭,那神鞭所到之處,山朋地裂。秦始皇將神鞭向驪山的一角抽去,只見驪山的那一角變成了一座脫離秦嶺的孤山。秦始皇再連抽幾鞭,不料把那山就趕到了長江南岸的鄱陽湖畔。此時日暮黃昏,天色漸暗,秦始皇決定暫作小憩,等第二天天一亮再趕山下海,鋪平去蓬萊神境的道路。那知當夜失去神鞭的南海觀音聞訊趕到,乘秦始皇酣醉之時,換走了神鞭。第二天,秦始皇醒來,便舉鞭趕山下海,那知山是巋然不動。秦始皇一氣之下,竟在山上連抽九十九鞭,直打得那山滿身鞭痕,汗如雨下,可仍紋絲不動地屹立在原地。秦始皇無可奈何,只得將鞭子扔下,垂頭喪氣地回京都去了。從此,那山便在鄱陽湖畔紮下了根,這就是今日的廬山。由於秦始皇抽了九十九條鞭痕,後來就變成九十九道錦鄉深谷;秦始皇扔下的趕山鞭了了,變成了龍首崖外高聳入雲的桅杆峰;那滿身流淌的汗水,也化作了群山之中的銀泉飛瀑了。

    廬山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唐朝詩人張九齡在湖口望廬山瀑布,便吟詩一首,流傳至今。詩曰:

[c]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c]

    廬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烏龍潭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

三 疊 泉 瀑 布

「五老峰北磋峨巔,龍泉三迭來自天。」這裡所指的便是廬山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三疊泉瀑布了。

    三疊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緩慢流淌一段后,再過五老峰背,由北崖口懸注於大盤石之上,又飛瀉到第二級大盤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噴灑到第三級大盤石上,形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在《紀游集》中,曾遼樣描寫三疊泉:「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三疊泉瀑布素稱「廬山第一奇觀」,故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

    然而,三疊泉瀑布的發現,在廬山眾多的瀑布中,是比較晚的。直至宋光宗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始被一個砍樵人發現,當時朱熹正在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聽說三疊泉之奇景,夢寐不忘,可年老多病,無法親自觀賞,便請人畫三疊泉瀑布圖給自己欣賞,仍然感到非常惋惜,不禁嘆曰:「未能一其下以快心目。」更令人遺憾的是曾寫出「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的唐朝大詩人李白,在太白讀書堂中隱居我年,而太白讀書堂就在屏風迭上,屏風迭下便是三疊泉瀑布跌落的九迭谷,然而,李白卻一直沒有發現,否則又該留下傳世之傑作了。



   遊人前去觀賞三疊泉瀑布,既可以由牯嶺街至五老峰傍的「青蓮寺茶場」,再循澗至屏風迭,由上向下俯視三疊泉瀑布,亦可從五老峰山麓的東風鄉帥家村,涉行10餘里山徑澗溪,過玉川門,再登鐵壁峰,直至懸崖僻徑的塘塍纖,由下向上仰觀三疊泉瀑布。當然,俯視使人有凌虛而飄飄然之感,仰觀則具有氣勢磅礴之豪壯感。遊客於鐵壁峰昂首遙望,拋珠濺玉的三疊泉瀑布,宛若白鷺群飛,雪浪翻流,又如鮫綃萬幅,抖懸長空,萬斛明珠,九天拋灑。遠踞數十步外山崖之上的觀瀑者,目睹此景,雖衣履臉發為谷風吹落的水霧盡濕,仍情不自禁地歡呼雀躍。亦許他們想品評一番,然瀑布轟然落潭之聲,使對坐說話,語不相聞。轉眼之間,瀑布又經兩次摺疊,直瀉谷底之龍潭中,出龍潭后,水流沿山澗繼續流向下游山壑之中。描寫三疊泉瀑布之美的遊記文字甚多,而以清嘉靖年間進士王世懋的《游五老三疊開先瀑部記》最為著名。其文寫道:

    「澗逐山止,而三疊泉從山南最高處冉冉旋空而降。初級如雲如絮,噴薄吞吐,流注大盤石上,水石衝激,乃始瀠洄作態,珠迸玉碎。復注二級石上,匯為巨流,懸崖直下龍潭;飄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旒,掛者如簾,散入山足,森然四垂,涌若沸湯,奔若跳鷺,其聲則蘊隆之候,風掀電馳,霆震四擊,轟轟不絕,又如昆陽、巨鹿之戰,萬人鳴鼓,瓦缶相應;真天下第一偉觀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3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6 04:58 | 只看該作者
[c]雁盪山瀑布群[/c]

    人們通常所稱的雁盪山,實為北雁盪山。它是括蒼山的余脈,坐落在浙江樂清縣境內。自古以來,人們讚歎雁盪山之美在於瀑,故素有「萬條流泉千條瀑」之稱,它與黃山奇石、廬山雲霧齊名,為我國名山風景中的「三絕」。

    雁盪山上的瀑布數量較多,僅載入志書有名稱的便有18條。下面擇其主要幾處瀑布簡述之。這些瀑布是:大龍湫、小龍湫、三折瀑、散水岩、西石樑大瀑和梅雨瀑。

大 龍 湫 瀑 布

    雁盪之美在於瀑,瀑布之首當推大龍湫了。蔡元培先生遊覽雁盪山之後,曾這樣寫道:

[c]天台之瀑一大勝,雁盪之瀑長者優。

天下之瀑十有九,最好唯有大龍湫。[/c]

    大龍湫高達190米,在我國眾多的瀑布中,亦算相當高的了,且瀑布終年不斷,四季景色不同,甚至在同一天內,亦會受到風力、晴雨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不同的景色。



    每當秋天之季,水量驟減,瀑布上端尚有如珠簾下垂、玉帶飄空,可下落幾丈后,則已化為細如粉、白如雪的一片迷濛水霧,在山風的吹拂下,水霧上下翻騰,四處飄散。據說,當山風直吹瀑布時,瀑下的碧潭之中,會出現一條銀龍在水中翻騰嬉戲,左右搖擺,上下翻滾,煞是奇特。其實這條銀龍不過是大龍湫跌入潭中,激起的道道漩渦,朵朵水花而已,只因山風的變化,才在水中翻滾彎扭起來。此時若陽光燦爛,瀑布散城的水氣煙霧之中,就會出現一條巨大的彩虹。大龍湫的景色是多彩多姿的。

    盛夏季節,雨水豐沛,大龍湫水量陡增。尤以雷雨初晴時,大龍湫之水,若萬匹野馬,從百丈崖壁上猛奔下來,震天動地,在深潭反激起丈許水柱,捲起萬朵浪花,在山風吹拂下,如橫雨飄灑,直撲面門,使人難以近觀。當年著名旅行家游經大龍湫,亦感嘆大龍湫:「轟然下搗潭中」,氣勢磅礴。

    至於陽春時節,江南多綿雨,大龍湫顯得更為嫵媚、柔美了。

    如此雄壯與秀媚兼而有之的美景,自然引得無數詩人為之吟唱,畫家為之傾倒。清代著名學者阮元在《大龍湫歌》中這樣寫道:

[c]雲煙雨雪銀河虹,玉塵冰e湖珠簾櫳。

萬象變幻那足比,若涉擬議旨非工。[/c]

    清代乾嘉時代三大詩人之一的袁枚的《大龍湫》一詩,對瀑布描述得最為生動、形象和詳盡,時人競相傳誦不已。詩曰:

[c]龍湫山高勢絕天,一線瀑布兜羅綿。

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

況復百丈與千丈,水雲煙霧難分焉。

初疑天孫工織素,雪梭拋擲銀河邊。

繼疑玉龍耕田倦,九天咳唾唇流涎。

誰知乃是風水相搖蕩,波回瀾卷冰綃聯。

分明合併忽分散,業已墜下還遷延。

有時輕舞工作態,如讓如慢如盤旋;

有時日光來照耀,非青非紅五色宣。[/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4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6 05:02 | 只看該作者
[c]黃果樹瀑布群[/c]

    黃果樹瀑布群位於貴州省黔中丘原的鎮寧、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距貴陽市約150餘公里。它是由20多個風韻各異的大小瀑布組成,其中以黃果樹大瀑布最為優美壯觀,故統稱為黃果樹瀑布群。

    提起黃果樹瀑布群,還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自古以來就流傳於當地的布依族人民中間。相傳在黃水朝天的遠古洪荒時代,大禹王治水,開挖了99條河,匯通到黃果樹。這99條河,每條有99里長,每條都繞了99個坡,拐了99道彎,流經99個村寨,淌過99個潭,形成了99座大小高低不同的瀑布,到白水河便匯成了九級連環瀑布群。每條河、每個坡、每個彎、每個寨、每個潭、每個瀑,都有99個故事,每個故事要講99天。

    當然,黃果樹瀑布群不是禹王所挖而成,而是大自然的產物。黃果樹瀑布發育在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區――華南喀斯特區的最中心部位。這裡不僅在地表上廣泛露出大量可溶性的碳酸鹽岩,而且在地下即垂向上的分佈亦占很大比例,區域地質構造十分複雜。加上這裡位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的南緣,水熱條件良好,形成了打幫河、清水河、灞陵河等諸多河流,它們向下流經北盤江再匯入珠江。這些河流對高原面的溶蝕侵蝕切割,加劇了高原地勢的起伏,形成了各種各樣絢麗多姿的喀斯特地貌。由於河流的襲奪或落水洞的坍塌等原因,形成了眾多的瀑布景觀,黃果樹瀑布群便是其中最典型最優美的喀斯特瀑布群。

    由於黃果樹瀑布群的各瀑布不僅風韻各具特色,造型十分優美,堪稱世界上最典型、最壯觀的喀斯特瀑布群,而且在其周圍還發育著許多喀斯特溶洞,洞內發育各種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著名的貴州地下世界,具有極大的旅遊觀光價值,故國務院已批准將黃果樹瀑布群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開發區域。可以預見,再過些時候,隨著黃果樹瀑布群的進一步開發,黔中南將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瀑布遊覽區之一。
下面分別簡述黃果樹瀑布群中最具特色的幾個主要瀑布,它們是:黃果樹瀑布、陡坡塘瀑布、螺螄灘瀑布、銀鏈墜潭瀑布、關嶺大瀑布、蜘蛛洞瀑布、綠湄潭瀑布、天生橋瀑布、關腳瀑布和典型的洞穴暗瀑――龍門飛瀑。

黃 果 樹 瀑 布

    黃果樹瀑布位於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關鎮西南約25公里,東北距貴陽市150公里。

    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我國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遊歷貴州,途徑黃果樹瀑布時,曾對黃果樹瀑布作了這樣的描寫: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5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6 05:04 | 只看該作者
[c]九寨溝瀑布群[/c]

    巴山蜀水,自古至今,不知迷醉了多少遊人!近年來,蜀中勝地又發現一顆五彩的風光「寶石」,這就是被人們稱為「神話世界」的九寨溝。

    九寨溝,由樹正群海溝、則查窪溝、日則溝三條主溝組成,坐落在四川省松潘、南坪、平武三縣接壤的叢山峻岭之中。因曾有9個藏族村寨聚落於此,故得其名。

    九寨溝南距成都市約400餘公里。從成都驅車北行,過郫縣和灌縣,隨後沿著岷江峽谷岸邊的盤山臨江公路溯江上行,即可到達目的地。岷江在歷史上曾被誤認為長江的正源,水勢洶湧,浪翻流急,一路之上經過不少景點:有三國時代蜀過大將姜維為抵禦曹魏而建的城堡遺跡;有斷斷續續的懸空棧道;有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雪山草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6
小魔女 發表於 2004-10-16 05:17 | 只看該作者
有目共睹!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1

積分
2
7
Atrance 發表於 2004-10-16 08:53 | 只看該作者
很有意思 thank yo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

主題

843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0577
8
掉線掉得屁屁疼 發表於 2004-10-17 07:29 | 只看該作者
呵,想不到社區還可以這樣貼圖的,又學會一招。謝謝九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9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7 07:33 | 只看該作者
[c]中雁盪山瀑布群 [/c]



    在浙江眾多山青水秀的風景中,「東甌三雁」,頗具盛名。其中北雁好峰,南雁好洞,中雁似兼有峰岩溪瀑之景。北雁盪山瀑布群,前面已有論述,中雁盪山在水景方面,在瀑、泉、溪、潭、湖、湫、澗等景觀上,並不亞於北雁盪山。尤其奔流飛瀉于山巒崖岩之中的瀑布,數量眾多,形態各異,蔚為奇觀。

    中雁盪山,原名白石山,道書上稱為白石洞天。唐以來,又有五色山、白石岩、道士岩等名稱。中雁盪山出名較晚,最早的記載是南朝劉宋永初間著名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曾寫的《白石徑為民行田》一詩。自唐以後,縣令張子容曾泛舟白湖,寫了「樹色煙輕重,湖光風動搖,百花亂飛雪,萬嶺疊青霄」詩句,初次描繪中雁盪山之優美景色,歷代雖有不少名客道士,遊歷中雁,但時至今日,中雁之名,似遠在北雁之下,但其景緻,有「峭壁奇峰,靈秀萬狀」之說,類似北雁而猶勝之。

    中雁盪瀑布群,主要有龍潭瀑、水簾瀑、石門瀑、梅雨瀑、浣紗瀑、馬尾瀑、鍾潭瀑、連珠瀑、雙龍瀑等數十處,在此主要簡述其中的梅雨瀑、連珠瀑和雙龍瀑。其它瀑布,景色亦各具特色,值得一游。

梅 雨 瀑

    中雁盪山有東、西兩T景區。東T長約5華里,共有七折,自東北而至西南,在T口而墜入鍾潭。東T以水流曲折、瀑泉爭鳴、龍潭幽深而見長。清代文人林啟亨曾作詩讚東T之景,詩曰:

[c]玉甑高寒碧落邊,此間又遇好林泉。

彎環似訝前無路,幽邃偏疑別有天。

溪水綠分翡翠艷,T流白濺雪花鮮。

離奇怪石難名狀,石婦龍街尚宛然。[/c]

    梅雨瀑即在幽深曲折的東T之中。東T流經三個曲折后,驀然翻崖而下,形成瀑布。其高達30~40米,寬約20餘米,懸空飄散,水霧瀰漫,狀若盛夏之梅雨,故名梅雨瀑。

    梅雨瀑之下,有一大水潭,日光斜照之時,五彩繽紛,奪人眼目,取名為梅雨瀑。潭之四周,石岩環立,潭中之水,深不可測。上承飛瀑,下出平崖,常年不涸,潭上左右,皆為石壁斗立,惟開其前,為T之四曲。遊人外來,沿兩涯而入,至此則無法再前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0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7 07:35 | 只看該作者
[c]楠溪江瀑布群[/c]



   楠溪江是甌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全長145公里,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的永嘉縣境內。楠溪江風景區佔了楠溪江全長的三分之一。風景區內主要有8條小溪流:大楠溪、小楠溪、鶴盛溪、孤山溪、花坦溪、古廟溪、陡門溪和五P110溪。眾多的溪流,加上陡峭起伏的地勢,為楠溪江瀑布群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條件。

    楠溪江之美,在於水美、岩奇、瀑多、村古。瀑布之多,當不下百餘處。具有觀賞價值的較大瀑布,就有50多處。若深入山區,再逢雨季,瀑布恐難計其數了。

    在此,擇錄楠溪江瀑布群的主要幾個,它們是:百丈瀑、石門瀑、騰溪諸瀑、連缸瀑、三折瀑、七T瀑等。

百 丈 瀑

    又名虎穴百丈瀑。瀑高124米,僅次於大龍湫瀑布,號稱「浙江第二瀑」。

    百丈瀑崖面內凹,三面陡立,形勢雄壯且幽秀。瀑布自高崖下飄然落下,揚揚洒洒,舞姿優美。瀑下水潭,深不見底,瀑布跌處,白浪翻滾,迷濛一片。瀑聲似吼,如雷貫耳。

    四季雨水多寡不一。瀑布之水,亦時大時效,其形態亦呈各樣:或者萬馬奔騰,銀河倒瀉,江海翻落,氣勢恢宏,或者素連懸掛,秀媚飄揚,猶似含羞少女,清麗無比。百丈瀑之景,堪稱楠溪江一絕。

石 門 瀑



    又名九T瀑,或石門台九T瀑。

    石門台九T瀑,在2公里長的溪流中,數次跌水,形成9條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瀑布,具有相當的觀賞價值。因處峽窄山高,水急石多之地,林木蔥蘢,雜草叢生,奇峰點綴,異石危立,更添無窮野趣。

    從上而下,第一級在陶公洞北約2公里處,至T口跌水,落差約10米,寬約2米,可謂是九T瀑之首了。第二級,落差亦約10餘米,瀑下有一碧清水潭。至第三級,林木甚密,瀑布掩蔽在綠蔭叢中,形態難見,真容難辨。只聽見水聲咆哮,氣勢不凡。瀑布約從10餘米的高崖上跌落深潭。石門潭第四級及第五級,均高10米左右,下有深潭。

    自第六級起,石門瀑在此分支。瀑布從高達10餘米的崖壁落下,中受一頑石阻隔,分瀑布為左、右兩支,流至下部,瀑布又散而復聚。

    至第七級,瀑布沿一傾斜懸壁飛瀉下來,高達30多米。跌落瀑下深潭,濺起水珠無數,霧煙瀰漫,倍感清涼。瀑潭四周,綠樹成蔭,不見天日,西側有奇峰兀立,或挺拔秀麗,或雄渾博大,相映相襯於飛瀑碧潭,景色奇趣。融雄奇、險峻、清幽、秀麗於一體,便是第七級瀑布的特色。

    石門瀑之第八級,自石門台流出即遇巨石及陡坡(高約8米)之阻,分成兩股后,向下流去。至最後一級,即第九級時,瀑布下跌過程中,遇凸出岩石,形成四疊,下有深潭,高達40米左右。

滕 溪 諸 瀑



    滕溪以瀑見長。由於藤溪所在區域,植被茂密,水量集中,地表岩石多節理,形成無數岩坎及20多處大小瀑布。其數量與形態,均可與石門台九T瀑媲美。此外,還有打鼓瀑,五星瀑,連缸瀑,三折瀑,橫虹瀑,打鑼瀑,杯盞瀑,龍搶瀑等等,瀑雖不大,但景色各有千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1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7 07:37 | 只看該作者
[c]銀廠溝瀑布群[/c]

    銀廠溝位於四川省彭縣九峰山釜腹地帶,距成都市約100餘華里。它是一條由西北向東南方向蜿蜒錯落的「V」形大峽谷,全長約20公里。銀廠溝自然風景區內,山高古深,瀑泉爭鳴,樹木蔽日,怪石嶙峋,風光旖旎。銀廠溝之南北有天才、長年、仙人、青龍、朱雀、火焰、背光、元武、白虎等九座4000餘米高的山峰,俗總稱為九峰山,更為銀廠溝增添雄奇之景。故遊人讚歎銀廠溝之風光,兼備泰岳之雄奇,華山之險峻,黃山之奇峰,峨嵋之深秀,更具匡廬、雁盪之飛瀑。銀廠溝風景,尤以飛泉瀑布為最佳。



    從銀廠溝口的大海子至長河壩的短短14公里的盤山公路兩側,可見到10多條落差不等的瀑布,其中落差達50米以上的大瀑布,就有7處,這些瀑布各有特色,自成一景,遊人至此,嘆為觀止!銀廠溝瀑布不愧為西蜀的一座天然瀑布公園。

    銀廠溝瀑布群中,以溝中段即從小海子往上至長河壩一段遊覽線上,景點最多,瀑布最佳,其中具代表性的有百丈瀑,落虹瀑、冷風崖瀑布、三疊瀑、珍珠簾瀑等。

    百丈瀑是因廠溝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瑰麗的一個瀑布。它位於長河壩下游,奔騰不息的長河之水至此,遇著一個壁立的懸崖,河水從崖上翻落跌下,墜落途中又受阻擋,形成一個三疊之瀑。瀑布灘面甚寬,水量亦充沛,巨量的瀑布之水體從上而下,擊石入潭,發出的轟鳴聲,響徹山谷。跌水濺激起的浪花水霧,高達數十米,景色十分壯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句,用在百丈瀑上,真是恰到好處。

    從百丈瀑上行不遠處,便又可看見一個姿態嫵媚多變的瀑布,這便是落虹瀑。落虹瀑是一個兩級瀑布,第一級在銀廠溝峽谷的上方,第二級則位於銀廠溝之中,高約90餘米,寬達10多米。落虹瀑從絕壁上跌落而下,被分割為三股水流,宛若三條素白潔凈的簾幕飄懸在高崖山谷之中。每當天氣晴朗,陽光燦爛,雲霧消散之際,落虹瀑左側的幻影崖上,會出現一條半圓形斷斷續續的彩虹,若隱若現,神秘莫測,為落虹瀑倍添神采,故被遊人稱譽為「神光」,是銀廠溝風景中的一大奇觀。

    冷風崖瀑布,又稱珍珠瀑布。瀑布從高約30多米的崖壁驀然翻落跌下,形成寬約5米的瀑水,像一條白色巨龍,直瀉下來。遠遠望去,冷風崖瀑布,若匹練遙掛,銀河倒瀉,鮫綃萬幅,翻空涌雪,聲吼如雷,氣勢不凡。

    銀廠溝風景區內,除上述三瀑外,其它尚有許多瀑布,均自有風韻,各成特色。

    銀廠溝瀑布群,將隨著時間的轉移,漸漸為世人熟知,成為一個繼九寨溝之後的四川又一個風景佳境。

    銀廠溝除瀑布以外,尚有碧潭溪流,嶙峋怪石及原始森林等景緻。



    其中堪稱雙絕的大小龍潭,是銀廠溝諸碧潭中的代表。大龍潭位於上索橋西北約一公里處,湍急的金河水在此積聚,形成巨大寬闊的一泓清水,碧綠深藍,惹人喜愛。潭邊有一白色巨石,形似龍頭,取名龍門。大龍潭四周,青山環繞,林木蔥蘢,倒映潭中,湖光山色,令人迷醉。從大龍潭上行約兩公里,即至小龍潭。五道河在此凌空跌入潭中,騰起陣陣水霧,迷濛一片。小龍潭四周布滿巨石,潭水從石縫間湧出,浪花翻滾,水霧層層,即使盛夏時節,潭邊氣候也是涼爽宜人。

    銀廠溝地處亞熱帶,雨量豐沛,地表起伏大,溪流眾多。多清澈溪流及暗河,每當洪季又變得奔騰咆哮起來。其中較為罕見的是金河上游有一段暗河,北來的金河水被一巨大溶洞(龍口)吞沒,伏流約一華里后,又從龍尾處冒出地表。龍口與龍尾之間的龍背上,峰巒青蔥,環境幽雅,形成「龍口探幽」之景。

    「滿天星」是銀廠溝風景區中的一處怪石景點。其大者如牛、小者如球,參差嵯峨,錯落有致,陽光之下,若繁星點點,故得名滿天星。另外,在海會橋下,有兩巨石佇立河心,類似廬山之「枕流」石。但此處一塊取名為「傘石」,形似一把張開的雨傘;另一塊取名為「聽濤石」,酷似一個蹲坐念佛的和尚。此外還有許多奇特的石頭及山岩,如卧牛石、慧心石、萬卷經、飛來石、青獅戲象、劍跡山、佛面崖、小洞天等。

    銀廠溝風景區,目前尚鮮為人知,保存有較完整的原始森林。除大量天生的松、杉、樺、箭竹外,還有銀杏、楠木等珍稀樹種。原始森林中,有大量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其中有熊貓、野羊、群猴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2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7 07:39 | 只看該作者
[c]天柱山瀑布群[/c]



   天柱山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境內,山麓近處距縣城不過二、三華里。潛水繞山之西北向東南流,皖水繞山之東北向西南流,至縣南平坦處匯合過懷寧入江。

    天柱山體,形勢險峻,大部分為中生代花崗岩組成。由於天柱山峰奇、石怪、泉瀑洞崖,各具姿態,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一座聞名遐爾的名山。

    天柱山風景主要以峰石著名,然亦有不少瀑布景觀,現擇其要而錄於下:

    雪崖瀑,又稱瓊陽泉。為江家坂馬峽九井河中遊河道上的一處跌水。源於天柱山的河水向下奔流,一跌而成激水,自激水再下流一里許,河水又從崖上跌落,水流層層跌落,相激濺起水花雪濤,又因崖石近於白色,故得其名。當河水大時,雪崖瀑水勢湍急,轟聲如雷;而河水枯小時,雪崖瀑變成了細薄水層,濺起的水花,如碎玉摧冰,晶瑩透澈,十分秀氣。雪崖瀑可算是天柱山諸瀑中,最多姿多彩的一個。

    沿九井河再向下行,河水又一次跌落,此為第三激流,名賀坂泉。賀坂泉下又一次散瀉,即成梁公泉。河水至馬峽谷口,又迴轉奔瀉而下,形成龍潭瀑。龍潭瀑分成兩支飛瀉而下,若雙龍戲水,噴雲吐霧,蔚為奇觀。現代有人作《九井觀瀑》詩一首,贊此地景色。詩曰:

[c]懸崖絕P115出雲低,翠竹蒼松入谷迷。

九曲奔流天上下,風雷長在畫橋西。[/c]



    大龍潭飛瀑亦是天柱山飛泉之一。其高數十丈,闊十餘丈。遊人翻過大關至水吼嶺,聞山嶺左側有水聲轟響,數里之外亦能聽見,走近一觀,方知是一白闊丈余之瀑布,這便是大龍灘瀑布。

    天柱山還有兩瀑,一曰黑虎泉瀑布,遊人由三尖嶺大路登山,遠望白水彎北峭壁間,白練百丈,懸空而掛落者,即是黑虎泉瀑布。另一瀑名龍井瀑,其位於龍井關,瀑布高達百餘丈,是天柱山東山區的天然勝景。

    最後,天柱山水簾洞瀑布亦值得一提。在天祚宮右有四井崖。四井崖下有一洞,洞門高丈余,洞外即為龍潭四井。梁公泉從洞口飛落而下,有如垂簾,形成優美奇特的水簾洞瀑布。清代文人王風沼曾作《水簾洞觀瀑》一詩,讚美水簾洞瀑布之奇妙景色。詩曰:

[c]山有窩兮水有濱,名山覽勝超囂塵。

就中結屋極奇特,洞門澹蕩晴湖春。

晴春匹練浮朝日,暄旃餉骶黨觥

輕煙漠漠一簾重,滴瀝飛泉韻瑤瑟。

岩棲真與仙游同,耳畔謖謖生長風。

蒼松森森百千尺,一泓乳竇穿蒙茸。

品概亭亭孰可況,逸情自昔凌雲上。

鳴皋孤鶴遺跡傳,昭明高閣遙相望。

君不見山川錦繡霞更妍,螺盤千髻翠逾鮮。

又不見龍眠佳氣諸峰繞,別有幽人慊素緣。[/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3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7 07:40 | 只看該作者
[c]鼎湖山諸瀑[/c]

    鼎湖山在肇慶市東北18公里處,遊人從廣州出發,可乘江輪溯西江而上,經三榕峽、大鼎峽和羚羊峽等西江三峽,直抵肇慶市。

    鼎湖山,包括鼎湖、三寶、鳳來、蓮花、白雲、雞籠、伏虎、青獅等10多座山峰。因山之頂有湖,湖水碧清潔凈,四季不涸,故舊稱鼎湖山為頂湖山。后因民間傳說,黃帝曾在此鑄造過鼎,所以現在都習慣稱之為鼎湖山了。鼎湖山不僅山峰奇秀,更有泉瀑深藏,山水之景甚秀。故有人云:「桂林家家曉,鼎湖勝二樵」,二樵即是「南粵名山數二樵」的東樵羅浮山和西樵山。鼎湖山亦以其「鼎湖幽勝」之美名,被列為嶺南四大名山之一。



   遊人觀賞鼎湖山諸瀑,可先至後龍山,這裡有許多瀑布深藏,其中以飛水潭瀑布最為壯觀著名。遊人登上潭頂的觀雪亭,由此觀瀑,只見溪水翻崖降落,若白練垂掛。那瀑布向左側奔突而下,被巨石阻擋,瀑布分成三股,噴雪吐霧,轟然而下。那主瀑,像一條玉龍天降,驀然跌入深潭,激起無數水花雨霧,四處飄散。把飛水潭附近變成了一個清潔小世界。遊人至此,暑氣頓消,確有「清涼來無暑氣」的感受。在炎熱季節,會游泳的人可以解衣脫鞋,跳入飛水潭中暢遊一番。此情此景,用蘇東坡的詩句「願從琴高生,腳踏赤鯇公,手持玉芙取,跳入清冷中」來描繪十分貼切。1917年,孫中山先生曾與愛國華僑共游鼎湖山,在飛水潭中游泳,並題寫了「眾生平等,一切有情」的木匾。62年後,孫夫人宋慶齡又為此親筆題書:「孫中山游泳處」。潭邊崖壁還有章太炎的題寫「滌瑕盪垢」四個大字。在崖壁還刻有一詩,現仍清晰可見。詩曰:

[c]危亭激賞奔雷勢,萬轉千回認主流。

便使征途多曲折,不隨渣滓共沉浮。[/c]



    沿山徑繼續前行,只見滿目濃碧,溪流淙淙,瀑布相連,水氣迷濛。幾乎每登高几十米,就可見到一處瀑布,由於山勢和水潭形狀各異,瀑潭之名形象貼切:有的叫白鵝潭、有的叫躍龍潭、有的叫水簾洞等等。遊人來到水簾洞前,但見一個圓圓的碧潭,四周懸崖如削,好像進入了一個天井。這裡,平時很少能照射到陽光。水簾瀑布便從崖壁的一個缺口處飛瀉而下,由於飛流傾注之處,有岩石向外突出,故而形成了一排繡球綴玉般的水簾。晶瑩透明,惹人喜愛。水簾後面,是一條狹長的通道,恰好可以容身。穿過迷迷濛蒙的水霧,順著環繞水潭的小徑,鑽進洞內,方見洞中亦有雪珠冰花,四處激起,遊人頓感周身涼徹!

    遊覽飛水潭瀑布等鼎湖山諸瀑后,不禁使人想起清代詩人袁枚的觀瀑詩,詩曰:

[c]石磴迂迴千萬曲,似帶如環往而復。

秋深隔樹笠帽涼,松蔭覆地衣裳綠。

溪聲漸大人聲小,高岩瀑布飛難了。

萬丈狂濤五到本,轟雷制電忘昏曉。[/c]

    詩人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了飛水潭瀑布的美麗景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4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7 07:41 | 只看該作者
[c]德天瀑布[/c]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山區,靠近中越邊境的大新縣境內,有一座聞名南國的瀑布--德天瀑布。從大新縣城驅車西行,約三小時即可到達德天瀑布。

    德天瀑布發育於歸春河的上游,自北南流的歸春河被聳峙在江心的浦湯島所阻擋,使河水激石咆哮,奪路而下,於是形成高達50餘米的瀑布。遠望德天瀑布,只聞水聲轟鳴,響如滾雷。巨大的跌水分成數股飛瀉直下,水花四濺,煙霧溟濛,在陽光下,色彩繽紛,蔚為壯觀。

    瀑布景觀,隨河水流量的多寡而變化,河水有季節變化,瀑布亦因而有四季景色。春天來臨,崖草泛青,山花吐蕊,木棉花盛開,歸春河兩岸一片紅霞,不是秋色,勝似秋色。在紅花萬朵叢中,德天瀑布猶如一匹銀色素潔的白練,輕盈歡快地舞蹈著,夏季,則山洪始發,洪流滾滾,水聲隆隆,如萬馬奔騰,鳴金擊鼓,震撼山谷。此時,若解衣脫鞋,躍入水中遊玩,看眼前之飛舞銀龍,噴吐著水珠雲霧在自己體上頭頂,不僅消暑避炎,而且若置仙境之中,其樂無窮。金秋季節,河谷山地上,梯田片片金黃,天高雲淡,水清沙少,瀑布激起的水珠撲面而來,再回望兩岸秋色,層林盡染,百鳥爭鳴,使人陶醉。冬季降臨,瀑布經冬而消瘦,只見德天瀑布消失往日之雄壯氣勢,而變得嫵媚清秀,潺潺碧水,輕曼跌落,飄飄揚揚,四處拋灑,霓虹隱現,宛若神話世界一般。
在德天瀑布下面水潭的一側,有兩塊礁石在激流中峙立著,它們的樣子恰似兩隻小天鵝在水中翻波追逐,盡情遊戲呢!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美麗的仙女,因羨慕人間的歡樂,一起下凡到德天瀑布處滌絲,她們被瀑布之美景所深深吸引,再也不願回到天上去了,於是就化成了兩隻美麗的天鵝,定居在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5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8 06:16 | 只看該作者
[c]西樵山瀑布群[/c]



    「南粵名山數二樵」,位於南海縣的西樵山便是其中之一,它距廣州近70公里,是個群峰疊翠的古火山,有大小山峰72座,瀑布28處,景色甚為優美秀麗。

    西樵諸瀑中,以「飛流千尺」的大雲瀑最為著名。它位於白雲洞深處,危崖凌空,地勢峻險。瀑布自峭壁飛瀉下來,如匹練懸空,銀河潰決,飛花堆雪,蔚為奇觀。雲瀑之頂,有一峰傲立,摩崖大書「飛流千尺」四字。字體穩重,筆法遒勁,頗見功底。更使大雲瀑聲振南國。

    與「飛流千尺」合稱西樵山四大名泉的「玉岩珠坑」、「雲岩飛瀑」和「雲路鐵泉」,景色各呈佳妙。「玉岩珠坑」位於西樵山之「碧玉洞」,是西樵山的第一大瀑。在珠、玉兩峰之間,泉水飛瀉奔出,噴吐著陣陣煙霧,撒拋著萬斛玉珠,景色奇美。「雲岩飛瀑」在西樵山東面的「噴玉岩」,岩壁上飛水成簾,琮琮bb,清韻悅耳。水簾入潭,激濺起團團雲霧雨煙,構成一幅迷人的山水畫。「雲路鐵泉」在西樵中部的「錦岩」鐵泉峰之下,水石亦頗清秀。

    除上述四瀑外,西樵山還有龍涎瀑、雲外瀑、左垂虹瀑、右垂虹瀑等20多處瀑布,共組成西樵山28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6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8 06:17 | 只看該作者
[c]吊水樓瀑布[/c]

    在我國東北,有個聞名全國的瀑布,一個是吉林的長白瀑布,另一個則是黑龍江境內的吊水樓瀑布。

    吊水樓瀑布,又稱鏡泊湖瀑布,它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西南,從牡丹江市向南經古城寧安,再向西行抵達東京城后,從這裡一直行駛30公里,便可抵鏡泊湖的北湖頭了。

    鏡泊湖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湖,民間有「紅羅女」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它東有老爺嶺,西靠張廣才嶺,鏡泊湖就像一面明鏡,鑲嵌在兩座山嶺之間。湖面延綿百餘里,又稱為百里長湖,兩岸峰巒迭翠,林木蔥蘢,湖面明靜碧綠,湖岸港灣眾多。兼具湖光山色之美的鏡泊湖,素有珍珠門、道士山、大孤山、小孤山等八景。
吊水樓瀑布,是來到鏡泊湖旅遊的人的必游景點。它實際上是同墜入一潭的兩個瀑布,其高約20~25米,寬達42米左右。由於吊水樓瀑布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瀑布,所以,四季中以冬夏之鏡,風韻尤殊。每當夏季洪水到來之時,鏡泊湖水從四面八方漫來聚集在潭口,然後驀然跌下,像無數白馬奔騰,若銀漢倒懸墜落,其轟聲如雷,數里之外便可聽到;其勢之磅礴,近觀令人膽戰心驚。那濺激起來的團團水霧,漫天飄灑,遊人站立在觀瀑亭上,可欣賞到水霧煙雲之中霓虹隱現,甚為奇觀。那兩條翻騰滾躍的瀑布,宛若兩條出海入潭之蛟龍,噴雲吐霧,把鏡泊湖弄得更具神奇色彩了。而當寒冬臘月,北國大地一片白茫,鏡泊湖水已凍結起一層厚厚的冰,陽光照射在湖面上,正如照在一面銀鏡上一半,閃出耀眼的光芒。儘管湖面已結冰,然而湖水仍在冰層之下流動著、聚集著,臨近深潭時,依然翻崖跌落,狀若一匹白練,從崖頂掛落,形成冬季的吊水樓瀑布景觀。當然,銀裝素裹下的吊水樓瀑布,沒有像夏天那樣磅礴的氣勢,更多的是秀麗瀟灑的風采。

    吊水樓瀑布的美,並不僅僅在於其本身的形態優美,而且還在於其上游有鏡泊湖襯托著它。吊水樓瀑布的形成亦與鏡泊湖的歷史密切相關。那還是在非常非常遠的史前洪荒時期,大約距今8300~4700年前,在今天的寧安縣境內,地殼運動十分強烈頻繁,火山連續爆發了5次,從10個火山口流出了大量的岩漿,阻塞了滔滔奔騰的牡丹江水。冷卻后的岩漿堆積在牡丹江河道上,像一座大壩一樣把牡丹江攔腰截斷了。壩上遊河段便形成了火山堰塞湖――鏡泊湖,湖水又通過熔岩壩的一些斷裂縫隙,滲硫出來,跌落崖壁,於是便形成吊水樓瀑布。鏡泊湖由於是由牡丹江被阻塞而形成的,故其形狀仍保留一些河道的特點,它不像一般的湖泊,或呈圓形,或呈半圓形等,而是像一條寬窄相間的綢帶一般,嵌在群山之中。其長達45公里,最寬僅6公里,最窄處不足1公里,上游有來水進入,出水可通過吊水樓瀑布,向下游流去。

    遊覽吊水樓瀑布的季節,以夏季為好。因為這時江南正當炎熱高溫,酷暑難熬之時,鏡泊湖一帶卻是一個清涼且清靜世界。七、八、九月份,江南一帶氣溫高達30度左右,而此地只有17度左右,相差10多度呢!17度左右的氣溫,與人體感覺最舒適的18度至20度左右的氣溫,是十分接近的。而且,鏡泊湖一帶全年風力的最低點,亦在夏季,平均最大風速也只有每秒一米左右,全年平均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時間裡,是沒有風的。因此,鏡泊湖通常不起哪怕是很小的波瀾,平靜如鏡的湖面,倒映翠綠的層林迭巒,無論在陽光直射下,還是在晨曦斜陽里,或是在皓月當空、清輝如練的月夜裡,鏡泊湖和吊水樓瀑布,都是一個令人陶醉的世外仙境。人稱這裡的山、這裡的水和這裡的風像輕柔多情的三姐妹,悄無聲息地浸潤感染著每一個來這裡遊覽的人,使他們不見而神往,一見則鍾情。亦許正是這裡那種獨有的嬌嬈柔情的山水風月,才孕育出了松花江畔那嫵媚多情的冰城少女;還是嫵媚多情的冰城少女,感化了牡丹江的滔滔江水,使它變成如此溫柔靜美了呢?誰亦不知道。反正遊人只要一見著迷人的景色,不是欲罷不能,而是完完全全地被她迷住了,柔靜之美,可謂美之至境。鏡泊湖恰是這種少有的至境。

    相伴吊水樓瀑布的景觀,不僅僅是柔靜的鏡泊湖,還是奇特的地下熔岩洞景觀和地下森林景觀。地下熔岩洞是由火山口噴發時,熔岩的流動、堆積、冷卻、收縮而形成的。這裡的熔岩洞穴,像一條地下隧道,長達數公里,高只有3餘米,寬約5米,洞穴內有各種熔岩景觀,按其形狀,人們起了許多名稱:如熔岩乳石、熔岩花、熔岩瀑布以及熔岩蜂窩等等,千姿百態,琳琅滿目。地下森林,指的是生長在火山口的森林,因火山口陷落凹入地面,火山口中生長的森林,從火山口四周岩牆上觀看,宛若生長在腳底下一般。其實這些樹木高達50~60米,有的甚至可達百米左右。俯視地下森林,只見百丈深壑之中,岩壁嶙峋,青苔遍附,荊棘叢生,花草風美,樹木蔥蘢,一派生機勃勃、神奇壯麗之絕妙風景。這種獨特的地下森林景觀,除吊水樓瀑布附近一帶的火山口以外,其它火山口中亦甚為罕見。此外,地下森林之內,飛禽如鷹、雕、杜鵑、棒錘鳥等,有100餘種,走獸如東北虎、金錢豹、野豬、黑熊、馬鹿、獐子、狍子等,有數十種,遊人至此,宛若進入了一個天然的動物園之中。

    的確,吊水樓瀑布以其優美的造型,以及周圍獨特的三大奇景――火山堰塞湖鏡泊湖、地下熔岩洞穴和火山口地下森林,不僅僅在東北,是名副其實的佼佼者,乃至在全國諸瀑布中,亦可算是頗具特色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7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8 06:19 | 只看該作者
[c]壺口瀑布[/c]

     萬里黃河之上,有一個華夏文明的大瀑布,這就是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西瀕陝西省宜州縣,東臨山西省吉縣,位於兩省的交界處。黃河流經這一帶地區,漸漸束窄,兩岸由於河床下切而呈峽谷。壺口峽谷底寬約250~300米,谷底以上百餘米處,崖岸陡立,在龍王坡以上,谷形則寬展平坦,壺口峽谷宛若谷中之谷。黃河在龍王迪以上,河道寬度與峽谷寬度基本一致,而至龍王迪以下,河水在平整的谷底沖蝕出一道深槽,其寬不過30~50米。黃河在寬闊的河槽中突然奔放叢束窄到深槽之中,不禁傾瀉而下,形成瀑布。「懸注瀠旋,有若壺然」,《禹貢》上亦記載道:「蓋河旋渦,為一壺然,故名」。壺口之名由此而來。從平面上看瀑布全景,它的確像一個巨大的壺口,翻滾傾注著滔滔黃河之水。



    壺口瀑布的高度一般在15米至20米之間,雖然在我國眾多的瀑布中,高度不算很大,然而,壺口瀑布的水量卻是我國瀑布之中最大的。巨量的河水,似銀河決口,大海倒懸,萬馬奔騰似地寫下,那氣勢,那聲響,當是華夏國土上最為雄壯的奇觀了!數里之外,便可聽到壺口瀑布之轟聲,瀑布激起的團團水煙雲霧,遠遠即可看見。倘若走到壺口瀑布的附近岩石上,則覺大地強烈地顫抖著,山谷回蕩著轟轟的雷鳴般聲響。彷彿在河水的巨大衝擊之下,大地山谷已覺得無法抵抗,任憑河水肆虐,沖刷岩石,帶走泥土,惟有恐懼地抖動著,不停地發出呻吟。

    壺口瀑布風光,隨四季而變換。春季之壺口瀑布,上游冰雪開始消融,所謂「桃汛」來臨。時值桃紅柳綠之際,風和日麗,遠山開始披上一層淡淡的翠綠,然而,上游的冰凌仍不時飄浮而下,匯聚在壺口瀑布的上游寬闊的河道,繼而傾瀉跌下,如山崩地裂,瓊宮驚傾,激起玉屑冰晶,四處拋灑。此時之水色山光,顯得格外嫵媚。而當夏季來臨,黃河進入洪訊時期,河水水位急聚抬高,反而減低了瀑布的原有落差,從而使壺口瀑布變成了一灘急流。這一現象與瀑布通常在洪季更顯得氣勢磅礴的特性不盡相同,此時去觀賞瀑布,則無法見其本色。秋高氣爽,北雁南飛,秦晉高原萬里無雲。登高願望,壺口瀑布的來形去勢,一目了然,不禁令人感到心曠神怡。每當日出,瀑下煙霧,折射成道道彩虹,環跨天穹,色彩繽紛,若「桃浪兩飛翻海市,松崖雷起倒蜃樓」之夢幻景象。而當大雨滂沱,或陣陣秋雨之後,黃河壺口瀑布,若黃龍騰雲駕霧而來,只見風雨煙霧,瀰漫天空,天地水三體一色,故有「四時霧雨迷壺口,兩岸波滔撼孟門」的詩句。至於數九寒月,秦晉高原往日的黃色大地頓然消失,而披上了素裹銀裝,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真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派北國風光,此時之壺口瀑布,亦變成一匹白練,尤其令人神往。河水凍結,人畜來往無阻。

    要盡情地領略壺口瀑布之氣勢,當下到河床谷底,蹲到一孔道的半當中,此時再抬起頭來,眼前是一幅多麼壯麗的畫面:黃河之水,若自天上降落下來,跌落到頑石之上,濺起無數的水珠,眨眼之間便化成了縹縹緲緲的雲霧,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道道絢麗的彩虹,橫跨蒼穹。河水隨後又沖落進偏西的一個深槽,奔騰著流向下游。此情此景,恰如「湧來萬島排山勢,卷作千雷震地聲。」「映日彩虹連山水,滿天風雨不見雲」。

    若再靠近瀑布,可發現在壺口瀑布的「壺嘴」正中,有一塊閃亮的石頭,似乎在瀑布的急流之中,隨水流而上下浮動著,其形狀像一隻玩水的烏龜,故稱為「龜石」。它又像一顆明珠,兩側滾滾跌下的兩瀑宛若兩條游龍,龍騰而珠躍,形成了一幅極其生動形象的雙龍戲珠的圖畫。對於這塊奇異的石頭,曾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有的說是當年禹王治水時,「先壺口,次孟門,後龍門,依次鑿時,引水而下」,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這塊奇石,就是治水時,開鑿壺口時留下的「寶石」;亦有的傳說此石是女媧補天時遺留下的「神石」;還有的說是伏羲和庖羲兄妹倆成親時的「媒石」,並引出了下面一段傳說:

    遠在很久很久的荒蠻時代,有一年,洪水爆發,泛濫成災,除了伏羲和庖羲兄妹倆人倖存下來之外,世上其他的人都被這洪水吞噬了。兄妹倆逃到兩個露出水面的山頂,眼看著人類滅絕的悲慘景象,不禁傷心落淚,痛苦萬分。為了人類的繼續繁衍,兄妹倆必須結婚,以傳後代。然而,兄妹倆怎麼能結成夫妻呢?於是便想出了一個「隔溝滾磨」的方法。就是各自拿起一塊磨石,同時從山頂拋落下去,看它們是否能滾在一起,若滾合在一起,則可以配成夫妻;若兩石分開,則不能成婚。那知天意難違,只見兩塊石頭,從山上翻滾而下,如雷似電,飛快地匯合在一塊,併發出巨大的聲響,迸發出道道金光,轉眼之間,化為一塊光亮的青石,這塊青石,便是壺嘴正中之「龜石」,兄妹倆所站立的兩座山,分別取名「人祖山」和「庖山」。從此,兄妹倆隨天意融合在一起,人類從瀕於絕滅的困境中掙脫出來,代代相傳,生存不息,伏羲和庖羲成為人類最早的祖先。

    從現代意義上講,這傳說與其說美麗動人,不如說是愚昧荒唐。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壺口瀑布似乎又是華夏子孫所蘊蓄著的無限的內在力量的象徵。壺口是黃河的著名天塹,壺口瀑布是萬里黃河之上唯一的一座瀑布,它與雄偉多姿的龍門和號稱「九河之蹬」的孟門合在一起,組成「黃河三絕」。

    那麼,這氣吞山河得壺口瀑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任何一個瀑布的形成和發育,是與其所在河流的發育演化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壺口瀑布亦不例外,它與黃河河道的發育十分不開的。在地質時期,壺口之下龍門地區曾發生過強烈的地殼構造運動,產生了斷裂,並沿斷裂面發生了顯著的相對位移,形成走向東西的斷層。自北南流的黃河,流經斷層時,便產生了瀑布急流。瀑下河床由三迭系砂岩夾薄層頁岩組成,質地並不十分堅硬,故日漸被沖蝕,形成深槽。同時,砂岩傾角較緩,只有三、四度,幾乎近於水平,亦是形成壺口瀑布的重要條件之一。

    在瀑布的強烈衝擊下,不盡瀑下沖蝕出極深的槽潭,且瀑崖亦隨之而漸漸後退,這種現象在地貌學中,稱為溯源侵蝕。據估計,在溯源侵蝕的作用下,瀑布每年以3~4厘米的速度,向上游後退著,孟門的石島,就是這種侵蝕作用留下的殘存部分。如果按這一速度推算,壺口瀑布在孟門附近時的時代是距今10萬年至7.5萬年之間。傳說「鯉魚跳龍門」的故事,說的是鯉魚逆水而上游,若能跳過黃河龍門者,便可化而為龍,騰雲駕霧,翱翔在九天之上。如果再按每年3~4厘米的溯源侵蝕速度估算,那麼在一、二百萬年之前的時候,如今的壺口瀑布該在下游65公里之遙的龍門,這樣看來,鯉魚跳龍門之傳說,也就有些事出有因了。

    黃河壺口瀑布,在陝西被稱為「奇m詭之絕景」,然而因地處窮山僻壤,交通不便,車輛難抵,遊人極少。看來,興建一定的旅遊設施,改善目前的交通不便狀況,是將壺口瀑布開闢成理想的觀瀑旅遊勝地的關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8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8 06:35 | 只看該作者
[c]黃山三瀑[/c]

    位於安徽省境內的黃山,以怪石、奇松、雲海、溫泉為其「四絕」,加上湖、瀑、溪、潭,爭奇鬥豔,使得黃山成為「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揚名天下。

    黃山,秦朝時稱黟山,唐朝天寶年間始改今名。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山修身煉丹,故的名黃山。黃山的具體位置在太平、歙縣、休寧和黟縣四縣接壤地帶。黃山之絕,在於其囊括華夏其它名山景色於一身:泰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岳之煙雲,匡廬之飛瀑,雁盪之巧石,峨嵋之清涼,黃山莫不兼而有之。尤其是從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對黃山、廬山等我國東部山地的第四紀冰川遺跡的考察,證實了黃山曾有冰川發育的說法,至今在黃山的一些地方仍隱約可見當年李四光發現的冰川遺跡。可以說,黃山不僅具有極高的旅遊價值,同時具有相當的科學價值。

    早在1000多年前,唐朝有位「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大詩人李白,就作詩讚美這天下奇山,其詩曰:「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可算游遍神州,遊覽黃山後,他這樣讚歎道:「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將黃山推崇到了頂點!自古至今,究竟多少詩人、畫家、攝影家,登臨黃山,恐是難計其數了。

    一山之景,僅有山石之奇是不夠的,還當有溪瀑穿流其間,給全山添上生機。黃山之水景,美在泉、溪、瀑、潭,瀑布之美,在於三瀑,即九龍瀑、百丈瀑和人字瀑。此外,黃山還有五龍潭瀑布和雲谷小瀑布等多處瀑布。正如明代詩人謝室的《入黃山》所描繪的那樣:

[c]入山千萬曲,曲曲皆清溪。

絕溜掛青壁,晴光含翠微。[/c]

    古人評價黃山三瀑,兼有匡廬三疊泉瀑布和嵩山九龍湫瀑布之美,清代著名學者施閏章有詩為證:

[c]匡廬三疊天下溪,嵩岳九龍稱神奇。

何如此地獨兼并,咫尺眾壑蟠蛟螭。[/c]

    那麼,黃山三瀑,究竟有多少「稀」、「奇」之處呢:

九 龍 瀑



    九龍瀑是黃山三瀑中最為壯麗的一條瀑布。它位於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在雲古寺和苦竹溪一帶,九龍瀑匯聚了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的山泉溪流,壯大了聲勢,分成9折而從懸崖上飛流直下。每一折,便跌水一次,下面便成一水潭,水潭滿溢再繼續下跌,形成第二折和第二潭,如此盤旋摺疊共達9次,故得九龍瀑之名。

    天氣晴朗時,峽靜水緩,瀑細如線,潭色澄明,從高處眺望,就像一串綠珠嵌在山谷崖壁之間,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銀光,奪人眼目。而當一場大雨之後,九龍瀑的景觀完全與往常不一樣了,那飛瀉而下的9折瀑布,宛若9條玉龍從天而降,每入一潭,便噴雲吐霧一番。9條游舞之勝景,不禁令人讚嘆不已:「直看九派飛流下,消入蒼茫化作煙」,亦有人以為九龍瀑可與廬山飛瀑媲美:「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明代詩人黃汝亨則對九龍瀑作了更生動的描繪:

[c]九道寒冰瀉遙嶺,蒼苔凝翠芙蓉冷。

白日時聽雷雨聲,丹崖倒掛蛟龍影。[/c]

    的確,這種9跌9激、曲折盤旋的宏偉氣勢,在我國其它名山中的瀑布景觀中,是較難見到的。這裡再引用一副描繪九龍瀑的對聯,對聯中那富有想象力的詞句,令讀者叫絕。聯文是:

[c]九匹白練出奇觀,連續奔騰,遠觀如八駿驊騮添赤兔;

三嶺松濤鳴爽籟,抑揚起伏,乍聽似千軍健卒赴疆場。[/c]

百 丈 瀑



    百丈瀑位於青潭峰和紫雲峰之間,沿著千尺懸崖垂落而下,宛若一匹白練懸掛眼前,甚為壯觀。

    百丈瀑在大水和小雨時,景色各異。枯水季節,百丈崖細流涓涓,如輕紗縹緲,素幔舒捲,稱為百丈泉。泉上為瀑布水源,下為百丈潭。洪水季節,尤其是大雨初霽時,當山風將飛瀑吹離岩壁,好像無數條潔白綢帶在空中舞動,美妙多姿,令人讚不絕口。清代畫家查士標有兩句詩:「倒掛蒼崖百丈寒,界破青山一匹練。」將百丈瀑的優美景色準確地描繪了出來。

    百丈瀑附近還有百丈台,台上建有觀瀑亭,是觀瀑的最佳處。觀瀑亭上有胡志明的親筆題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19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8 06:37 | 只看該作者
[c]長白瀑布[/c]

   位於我國東北的吉林省長白山,不僅以著名的天池而聞名全國,而且還以長白瀑布的瑰麗景色聲震遐邇。

    長白山主峰白雲峰,山勢險峻巍峨,是一個活火山口,至今仍有地熱外溢,山頂積水成湖,形成白頭山天池或稱長白山天池,它是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的河源湖泊。天池從北面缺口――閥門流出后,便稱為乘槎河(又稱天河),夾流在天豁峰與龍門峰之間,全長1250米。乘槎河盡頭,遇陡崖而墜落,便形成高達68米的長白瀑布。



    《安圖縣誌》中記載了長白瀑布的氣勢,說它「經峭壁百尺奔流下注,遠望如白練懸空,近視浪花翻滾,似雨雪交加。」人們曾這樣歌詠乘槎河之下的長白瀑布。

[c]天池水,雲中游。

溢漫牛郎渡,乘槎問鬥牛。

吻別牛郎渡,飛瀑落九洲,

舉世無雙,天際第一流![/c]



    長白瀑布,隨山勢而傾瀉,粗壯時若大海倒懸,天河決口,雪濤滾滾,氣勢磅礴;消瘦時又如匹練懸掛,悠然飄揚。長白瀑布由於落差大,瀑布落入底下幽谷深潭時,濺激起數丈高的水柱白浪,似雪堆崩飛。升騰起雲霞雨煙,揚揚洒洒,四處灑逸。若走近瀑布,由於長白山天池之水較冷冽,瀑布激起的煙雲亦寒氣襲人。身置一片迷離之中,不覺是天上還是人間,那紛紛撲面而來的雨霧,將渾身上下灑得濕漉漉一片,亦把太陽遮蔽得朦朧失色。沐浴其中,心曠神怡,樂趣非筆墨能所及也!

    面對這虹飛霓橫之美景,五彩繽紛之瀑布,無數詩人畫家和攝影師為之吟詩作畫,掀下快門。《安圖縣誌》中,曾有這樣的詩讚長白瀑布:

[c]白河兩岸景清幽,碧水懸崖萬古留。

疑似龍池噴瑞雪,如同天際掛飛流。

不須鞭石渡滄海,直可乘槎問鬥牛。

欲識林泉真樂趣,明朝結伴再來游。[/c]

    作為長白山第一勝景的長白飛瀑,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年四季水流不息。要知道,這在海拔2100多米的高緯地區(北緯四十二度),是非常少見的。隆冬季節,天池湖面封凍,但湖水從冰層底下溢流出來,進入乘槎河,乘槎河河床坡度大,地勢險,水流湍急,不易凍結,因此長白瀑布即使在嚴冬臘月里,亦能翻雲作霧。

    長白山勝景除長白瀑布外,還有風景優美的洞天瀑和白河瀑布。在岳樺陰翳的長白山東麓山地苔原帶下緣,還有一個落差為20多米的著名瀑布――岳樺瀑布,它位於三道白河的上游。另外,還有緊江上游梯子河上的三級瀑布――梯河瀑布。每當春夏之交,冰雪融化,瀑布懸落千丈有餘,與長白瀑布遙遙呼應:「一北一西,恍如雲飛天表,白練騰空,亦天然之勝景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98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75
20
 樓主| 孤獨九劍 發表於 2004-10-18 06:39 | 只看該作者
[c]娘子關瀑布[/c]



    娘子關瀑布,位於山西省東部平定縣城東北40公里,因位於太行山的著名關隘娘子關附近,故得名。娘子關是晉冀兩省的交界處,扼踞三晉東面門戶和交通咽喉要道,形勢十分險要,素有天險之稱。

    離娘子關城堡東門約300米,就可至妒女祠和娘子關瀑布了。

    妒女祠,創建於何年何月,已無法考證,現在妒女祠因年代久遠,已經坍廢。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當年曾四處逍遙雲遊,足跡遍天下,來到娘子關妒女祠,曾作《平定道中》一首,詩曰:

[c]雨後春流瀉黛脂,李P127作頌托微辭。

行人飲馬來偷見,一陣花飛妒女祠。[/c]

    妒女祠前即為娘子關一帶的最大瀑布――水簾洞瀑布。由於娘子關附近地下水源極為豐富,泉眼甚多。水簾洞瀑布,就是一個方圓20米的巨大泉眼中湧出的水流,因無積水盆地,翻滾起來的泉水沒有地方容納,於是從旁邊一個數十丈高的陡峭的澗壁上直瀉下去,匯入桃河,形成水簾洞瀑布。明代喬宇有《瀑布泉詩》,這樣詠此泉瀑景觀:

[c]回頭形勢接綿山,為看懸泉數往還。

石乳下通滄海底,浪花高疊翠峰閑。[/c]

    尋幽靜小徑可下到桃河河谷,再抬頭仰看水簾洞瀑布,只見瀑布宛若一匹白練從天飄然而降落於桃河河谷。瀑布在下跌過程中,時而急流而下,時而又為頑石所阻,水石相激,濺起浪花無數,四處飄灑散漫,並迸發出雷鳴般的聲響。若再繞道去對岸山腰觀賞水簾洞瀑布,則又可見到水簾洞瀑布的另一番景象了。那被水煙雲霧籠罩得一片迷濛的峽谷,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了道道七彩霓虹,橫跨峽谷,絢麗多姿,蔚為奇觀。在中原大地上,一般很少能欣賞到瀑布爭流、泉溪爭鳴的清麗秀幽景色,然而,娘子關的水簾洞瀑布卻具備了這些當地一帶少有的嫵媚景觀。難怪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晚年遊覽娘子關,特別寫下了這首讚美水簾洞瀑布的長詩《游天懸泉》。詩曰:

[c]詩人愛山愛澈骨,十月重來犯冰雪。

懸流百里行不前,但覺飛湍醒毛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