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佛陀的空觀看佛教理論的自相矛盾
來源:網際網路 整理:歸正(基督教網)主編
引用片段:佛教是從一開始就錯了,它的理論基石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是不能自圓其說的。要是光有緣起性空,而不要有輪迴之說,可能問題還會少一點。反正都是緣起的,生前死後也都讓緣去定好了,而不要非說是去輪迴.既然是緣定的,那麼就可輪迴,也可不輪迴,可存在,也可不存在,隨緣就是了,是無常的,無法預知的。
中國的哲學家馮友蘭說過一句話:「研究哲學不能單研究哲學家所提出來的哲學理論的內容,研究哲學要挖根,去思想寫這些哲學的動機是什麼。」
同樣的行為,可能背後的動機是很不一樣的.而不同的動機,有時就決定了不同的行為價值.所以,動機是很重要的。比如:有人請我吃飯,可能純粹是因為喜歡和我一起吃個飯,為了開心.而有的人,可能是想在我面前擺個闊氣.還有的人,可能又是別的原因.反正,同樣的吃個飯,背後的動機可以很不一樣。而決定我去不去吃的因素,就是動機了.我能接受的,喜歡的動機,我就去.我不喜歡的,就不去。
好了,對佛教理論的產生,也是要去了解在這一套理論背後的動機是什麼?一般的說法是,佛陀為了離苦,悟出了這套理論.真的是這樣的嗎?看看,下面這些話,那可是佛教自己說的:
緣起論,是佛教特有的教義,歸納起來,有四個重要的論點:第一個論點是無造物主。佛教既承認「諸法因緣生」,就否定有個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這是釋迦牟尼對當時的「種姓制度」進行批判的新思想。釋迦牟尼反對有一個絕對第一因的血統論,他主張「四姓平等」。
緣起論的第二個重要論點:無常。佛教認為,宇宙間一切現象都是相互依存,沒有永恆的實體的存在,所以任何現象都是無常,都表現為剎那生滅的。佛教無常學說,主要是為反對當時婆羅門教主張宇宙有個最高的主宰叫做「梵」的是永恆常住的理論而提出的。
緣起論的第三個重要論點:無我。婆羅門教主張宇宙間的最高主宰是「梵」,「自我」(靈魂)是梵的化身。佛教為反對婆羅門的這個理論而提出了「諸法無我」,也就是不承認有一個造物主。
看清楚了吧!!!佛陀提出的緣起論,無常,無我,可以說是沖著婆羅門教而來的,是對婆羅門教的教義不滿,是為了反對它而提出的。
動機講得夠明白了!!以這種動機產生的思想,可以說,它不是以真理為目的的,因它根本就不是以求真為動機的.它只是為了反對和抗衡別的思想.它的產生在當時當地,有它的意義和歷史原因.所以,連佛陀都沒說他說的就是真理。
所以,只要能和婆羅門教唱反調,佛陀的目的就達到了.至於這些理論真不真,對佛陀來說,並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但過了那特定的條件,這種思想和理論,就是很值得懷疑它再生存下去的價值了,這是很明顯的了.但一般人根本就不去看到這一層面,只要能利用的就拿來利用,不合適的就拿來改改,加工加工.只是連本來的就不是真理了,更不要說加工后的是啥玩意了!!
佛陀就獨創了緣起性空,但光有這點是不夠的.怎辦呢?好笑的是,他一面反對"神創論",提出緣起.一面又把人家"神創論"里的輪迴論拿來用.豈不知,緣起性空是無本體的,而輪迴論是有本體的.把兩個完全不同體系的東西,硬放到一起去.從此,無窮無盡的問題就來了。
所以,佛教是從一開始就錯了,它的理論基石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是不能自圓其說的.要是光有緣起性空,而不要有輪迴之說,可能問題還會少一點.反正都是緣起的,生前死後也都讓緣去定好了,而不要非說是去輪迴.既然是緣定的,那麼就可輪迴,也可不輪迴,可存在,也可不存在,隨緣就是了,是無常的,無法預知的。
要不就是不要講性空,這個"空"字是給整個體系帶來了最大問題的,一方面說無主宰,是緣起的.可一方面又不能接受無主宰,還要修行來主宰自己的命運.這就註定了整個佛教教理的混亂和自相矛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