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談談凈空」末法唸佛是唯一法門「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9 0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18 20:20 編輯

佛陀在在世時已經斷定了正法,像法和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作為一個部分佛學者(由
其是東方人)所修的凈土法門,其真實的內涵也只是佛陀所講到二十五種圓通其中之
一。但在末法時期方便法門中最方便的。

在末法時期,一般大師所講的除了按三藏佛理外,一般會有時有加上自己感性的語
言,和自我中心的精神層面,感性的語言和心理活動,不一定是壞事,只要不是自
害害人的感性,都是有他的慈悲性,最簡單的就是勸人多唸佛。至於其他的更有包括,
同情心,愛心,布施心,與人為善的心,包容心,諒解心等等。但有時候有些大師
卻忽略了有些說話不一定是理性的,如果站在佛學角度甚至會誤導他人弟子,有些
理性的說話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邏輯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考慮,是需要人用腦去
思考的。另外一種層面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層面,這個是指以個人的言行舉止
影響他人,由其是一般在佛教界已經受人囑目的佛學大師,他的一言一語都足以撼動
別人,這種精神層面當然就是包括宗教信仰,能夠使人在無奈的狀況下,心裡得到
安慰,當然這個只是暫且性的,甚至與初修佛學還離一大段路.但作為一個平凡人,
好比一個小說家,寫了一部小說,讓讀者看了流淚,歡喜,深受感動,一個家庭主
婦只要全心,用心地去做一道菜,便是美食。

但是,凈空法師所講的」末法唸佛是唯一法門「卻不是煮一道菜那麼簡單啊!
我手寫我心!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9 10: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19 10:24 編輯

三寶的光輝始終不變,佛光普照,只因眾生業力而接受多少。
佛教的衰落是從總體趨勢來說的,但不妨波動起伏,並且有局部的興盛,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分東北方品》(第438卷~440卷)授記將有五百年正法在東北方興起。

佛法修行是以解脫為要務,不是為了喜好興趣,不是為了沽名釣譽,世間所謂的名聲。衡量一個法師如何,看他的知見是否正確,是否符合佛法,對眾生是有益還是危害。而以做菜來比喻各位法師的講法非常不恰當!因為標準只有一個,就是佛陀正法律!凈空大肆傳播相似法,錯謬頗多,毀無量眾生墮大陷坑!

關於如何解脫,佛經中有清晰的答案!解脫不是一句佛號就可以解決的,任何法門乃至念佛法門都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個,但是解脫的路確是一個,就是四聖諦!

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辟支佛與諸佛的共同點,就是依靠的都是同一個法,即緣起法或者由緣起法推演出的四聖諦,比如,「得須陀洹,一切當知四聖諦;得斯陀含,彼一切皆於四聖諦如實知故;阿那含,不還此世,彼一切皆知四聖諦;阿羅漢,彼一切悉知四聖諦;辟支佛道證,彼一切知四聖諦故;若得無上等正覺,彼一切知四聖諦故。」「思惟有集之法。皆是磨滅。成辟支佛。」「當觀此五盛陰時。諸可集法。儘是滅法。觀此法已。然後成辟支佛道。」「諸往古佛。皆見此四諦。諸當來佛。亦見此四諦。」(《阿含經》)可見,一切聖者乃至成辟支佛、成佛,不同層次都依的是同一個法,即四聖諦。初果所學的四聖諦,實質上就是成佛之法,又叫大乘法,「阿難!何等為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謂八正道(四聖諦中的道諦),正見乃至正定。」「諸比丘!過去諸佛所通行之古道,古徑者何耶?即此八支聖道。即:正見乃至正定。」(《阿含經》)
  釋迦佛乃至三世諸佛,都是因四聖諦而得證無上正等正覺的,「諸比丘!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故,名為如來、應供、正等覺者。諸比丘!過去世之應供、正等覺者,如實現等覺者,皆對四聖諦如實現等覺。諸比丘!未來世之應供、正等覺者,如實現等覺者,皆對四聖諦如實現等覺。諸比丘!現在之應供、正等覺者,如實現等覺者,皆對四聖諦如實現等覺。」「我年二十有九。出家學道。三十有六。於菩堤樹下。思八聖道究竟源底。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我不得無上正真之道。皆由不得賢聖八品道。以其得賢聖八品道。故成佛道。」「正使當來佛,彌勒之等類,亦用八種道,得盡於世界。是故有智士,修此聖賢道,晝夜習行之,便至無為處。」(《阿含經》)
  四聖諦含攝一切善法,是諸佛共同宣說的最勝法義。比如,「諸佛如來語無有二。所言終不異。」「諸佛之最勝法義,即:苦、苦之集、苦之滅、苦滅之道。」「若有無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聖諦所攝。來入四聖諦中。謂四聖諦於一切法最為第一。所以者何。攝受一切眾善法故。諸賢。猶如諸畜之跡。象跡為第一。所以者何。彼象跡者最廣大故。」(《阿含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9 1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2樓 的帖子

仁兄你說的是「理」,我說的是「事」!「解脫不是一句佛號就可以解決的,沒錯」
但反過來「唸佛一句也可以把你的心」凈「下來,那就沒有所謂正和邪

三歲說得,八十卻行不得,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9 1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2樓 的帖子

奉勸仁兄你多讀」華嚴經「這樣可以讓你『事理圓融」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5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2-1-19 14:32 | 只看該作者
他不須要你奉勸,他的見地是非常中肯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9 2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5樓 的帖子

見地中肯是修道的一種成就,,但過份偏於文字般若,有時會未必可以達到了解諸法實相,唐代
高僧「悟達」五歲已經會悟出萬物無常的道理,吟誦出一首五言詩:--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支空
唯餘一朵在 ,明日定隨風

近在咫尺的花草樹木,都一樣可以令人悟出真理,不一定要閱讀經藏的文字般若的。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7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19 22: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19 22:32 編輯

回復 Djogchen 3樓 的帖子

念佛不能解脫的話,我們念佛幹什麼。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講念佛可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大勢至菩薩在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無生就是不生不滅,進入八地不動地,破我執和法執。真正對境不起心,心不動,就不生,沒有生就沒有滅,這是對待。四果阿羅漢還有涅磐法執。「心開」就是見法身。華嚴經普賢菩薩提倡念佛,起信論馬鳴菩薩提倡念佛。為何那麼多的已經見性的大德提倡念佛,甚至修禪已見性的大德,也念佛或者提倡念佛。念佛有事持和理持。事持就可以到一心不亂,到極樂世界在佛的坐下修行。理持實際就是參禪。不少大德就是走這條路,來果法師和廣欽和尚就是走這條路,事持到一心不亂得念佛三昧后,再理持。
現在人心浮躁,很容易就自己知道的那點,就以為是徹底的了,唯我獨尊,甚至有的連佛法的門還沒有進,還沒能很好把握佛法內涵,就很肯定的否定別人。現在網路充斥各類對佛法一知半解的觀點。在自己還沒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前很容易被誤導。所以學佛過程中多看經論以及已見性的大德的書為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8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9 2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7樓 的帖子

多看經書與執著文字般如是兩回事,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9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19 2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8樓 的帖子

如果能夠得文字般若,那就很高的智慧,能夠指導自己修行,對經書能夠理解正確了,也就達到了佛經的作用。離實相般若就近了。問題是文字般若前,實際上大家討論的還只是停留在文字般若前。執著文字般若和錯誤理解佛經是兩回事。前者是有法可執。後者是從文字的遮掩義去理解佛法,也就是用對立去理解佛法,也就是不是這樣,就是那樣。更糟糕的是有些連文字本身的意義也理解錯。
看經書是找到修行的方向以及如何修行,只是手指,不是月亮。但方向錯了,或者不知如何修行,那就永遠見不到月亮,證不到實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0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0 00: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9樓 的帖子

我的主題是」末法念佛是唯一法門「那你認為這是前者亦或是後者?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1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0 00: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19 11:21 編輯

回復 發菩提心 9樓 的帖子



這個主題我由開始到現在暫時都沒有引述任何佛經,所以前者仍然連手指也看不到,更不要說甚麼月亮
後者只有引述楞嚴經的一段以探測一下這手指:--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
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
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
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
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
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
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2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0 03: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0 03:41 編輯

回復 Djogchen 10樓 的帖子

我甚至念佛是否適合我自己都回答不了,何況是大家這麼大的範圍。我自己都是在試了幾種辦法,才聽從祖師的建議,覺得念佛比較適合自己。不過很多祖師說念佛比較好,也不是說絕對甚至唯一。理解大德的話不能從絕對的角度,有些大德說得很極端,也是因為強調,不是絕對。佛法沒有絕對,那些大德那麼高的修為,當然知道這點。第一如果你不想去極樂世界,不想這輩子解脫,那麼不一定要念佛。第二,如果你以往生是修別的法門的,佛號種子不多,佛號不一定能念下去,也不一定適合。第三,歷史上有不少不是念佛成就的,雖然有些成就后提倡念佛。第四,我想祖師的意思是我們現在的人識心很重,生活比較複雜,特別現在信息量這麼大,心整天都在往外跑,妄念又多又重,參禪難以起疑情,即使起了疑情,也難以保持,更做不到整天疑情控制自己。心太粗,難以觀。就是說,別的法門,很難到高的境界。第五,現在聖人少,其他辦法修持過程中歧路多,沒有聖人指點,不容易成就。念佛相對簡單,修持過程里歧路少,不管什麼,一句佛號持到底。第六。虛雲和尚說,念佛具足六波羅蜜,一句佛法,念久了,打成一片,一心不亂,只要具足信願,這輩子就可以了生死,不需要見性,歷史上才幾個人堅性,可見見性多難。第七,一句佛號,可以在生活里修持,不管什麼,有妄念也好,沒妄念也好,高興也好,不高興也罷,都可以佛號不斷,不需要專門時間,念久了就自己成功。這點是其它法門不容易做到的。總之,說念佛是唯一法門,就有點說過頭了。但強調念佛比較適合,那就是很多祖師大德的觀念。必有其理由。不過,如果你碰到有很高成就(實際的成就,而不是吹出來的)的人指點,或者其它法門你修起來得心應手,我想也不一定要念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3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0 04: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12樓 的帖子

我對唸佛法門不熟悉,"唸佛一句可得解脫是沒可能的"那只是從字面上的邏輯性的推測,
當然是不實在的,實在的就是如楞嚴經所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但
正如你所說:現代人現在信息量這麼大,心整天都在往外跑,妄念又多又重,簡單
一句唸佛就應該好像那個故事裡那個打鐵師父一樣打一下鐵就唸一聲佛,到了臨終時
就解脫了。但現代的凈土宗一些人士卻不是那麼想法,我曾經聽過凈空法師弟子的
錄音帶,他們的滿懷希望去唸佛是求帶業往生,而並非求解脫。這種思想在當今凈土
宗里一直是這麼散發在他們的心弦。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4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0 04: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19 15:34 編輯

回復 發菩提心 12樓 的帖子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那為何佛陀在二十五圓通之中不推薦念佛法門而特別推
薦觀世音的「耳根圓通經』?這並非是佛陀在佛法上有高低的分別,而是針對根
基不同的人而定,在」雜阿含經「九一五篇里有提到的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5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0 04: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13樓 的帖子

一般可以認為證道,見性了證了初果就解脫,解脫不是個嚴格的詞。如果指托離六道輪迴,那麼要證三果。或者到極樂世界也解脫。帶業往生,不是凈空法師一個人說,這是經書古德都這樣說,因為去極樂世界只需信願,信願決定是否能去極樂世界,不需要見性,念佛的功力決定品位高低。其實即使證了初果,也還是有業。凈土說的帶業往生是強調往生不需要證道,信願就夠了,是講往生的條件。而解脫是目的,不想解脫,要去極樂世界做什麼。是兩個概念。凈土思想的觀念簡單化就是:OK,輪迴太苦,但又沒能證道,加上因果律,業報要還,阿彌陀佛慈悲,提供一個地方,將自己修到對境不起心,再入娑婆還業報。而實際上所有這些都是在你的如來藏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6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0 06: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15樓 的帖子

「解脫」這個名詞是應該是印度教的專有名詞,亦即是佛教的涅盤,一般佛教徒都把
它解作「不再輪迴」的意思,如楞嚴經所說念佛法門只是最終去到「三摩地」而未
到「涅盤」所以仍然是「帶業」這樣說法那就圓滿了凈土宗「帶業往生」的概念!


我對凈土宗不大熟悉,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有錯誤,請予更正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7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0 07: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15樓 的帖子

可知道,阿含經和楞嚴經的「念佛」與現今凈土宗的「唸佛」的意義大有不同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8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0 07: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0 07:55 編輯

回復 Djogchen 16樓 的帖子

這些探討比較深入,所以我也不敢說我肯定對,只提供我的一些想法。
1.解脫是指心不被系住。菩薩能夠無所住而生其心,說明不被外境所系住。念佛念到無生忍,就是不生不滅,當然心不被系住,所以不應該理解為涅磐,涅磐就不起現行了,而菩薩還要度眾生。
2.念佛如果理解最終到三摩地,那麼就無法理解你引用的楞嚴經講的大勢之菩薩說「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所以我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念佛的方法:要都攝六根,佛念相繼,才能入念佛三昧(三摩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9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0 07: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14樓 的帖子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我記得看過一位大德講到這點,為何文殊菩薩推薦觀世音的耳根圓通,而不是大勢之的念佛。我提供下面幾個想法
1.我們歷代的祖師很有智慧,但為何沒有形成專門的觀音法門。而是禪宗和凈土。
2.文殊菩薩強調的是從耳根下手,因為耳根最厲。「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而念佛法門實際是從「聞」下手,從事持的聽出聲念佛的念佛聲和默念的念佛聲相,到理持的反聞聞性。
3.佛法修持法門沒有高低之分,不同的是眾生的根基適合哪一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0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0 08: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18樓 的帖子


這討論的確很深入,以下我的見解也並非一定對

(1)我的理解是菩薩就算到了十地也未出三界,所以再次回來度眾生,六祖所悟的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真心,並非念佛心,-涅盤是修鍊成佛,出三界,所以----涅
盤,真心,,菩薩,是三個不同概念。

(2)我的理解是如入無生法忍,念佛心也應該沒有了,所以大勢至菩薩在「以念佛心」
前面加上「我本因地」,把「念佛心」由「果」轉為「因」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10: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