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熱門話題:男生都是「笨小孩」?世界流行男孩的危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1-1 0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論壇總編輯 於 2012-1-1 12:20 編輯

      男孩危機,誕生在這樣一個微妙的兩性時代——  

    這一邊,美國國務卿希拉克·柯林頓站到前總統柯林頓的前面,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從第一夫人,搖身成為阿根廷首位女總統。

  而另一邊,女性就業歧視普遍存在,家庭暴力中受害方大多為女性,「剩女」處處優秀反而讓男人害怕。

  因此,拷問「男孩怎麼了」,還不如先問問男人和女人是否正在糾結於自己的角色。

  告別狩獵和農耕,體力優勢不再為男性贏得天生的領導權,女性則步步緊逼,追求自由、解放與自己的領地。但是,現代化未能完全抹殺傳統的兩性定位,沒有人能夠容忍男性的「落後」,包括女性自己。

  於是,儘管男孩們在學校階段可能學業落後,但就業后,他們很快「鹹魚翻身」。

  男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該拷問的恐怕不是男生,也不僅僅是教育,而是我們急功近利的社會心態。

  A中的男生們

  劉昊洋跟在女生主持人的後面走上舞台,上一個節目是二重唱。按照綵排,兩位歌手下台前,應該把無線話筒交給兩位主持人,但此時出現了意外情況,歌手帶走了無線話筒,舞台上只剩下一隻有線話筒被固定在話筒架上。接下來的第一句話本來應該是劉昊洋說,可話筒沒了,他一時慌了神。負責藝術節閉幕晚會的邵老師看出了問題,驚得一頭冷汗。邵老師正著急,劉昊洋身邊的女生主持人鎮定地走到話筒架前,為下一個節目報幕,尷尬的冷場終於被打破。

  「你看,男生就是呆些。」邵老師聽到別的老師議論。「能挑出男生做主持人就不錯了。」邵老師回答他們。為了給A中藝術節閉幕晚會調選男生主持人,邵老師沒少下功夫,「女生出色的很多,男生能上台的就太少了。」老師們對男生「比較呆」的評價沒有貶義,特別是在文藝活動中,男生充當「配角」,已經成為許多中小學的「傳統」。

  不僅是文藝活動,在劉昊洋的班級上,女生不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其他表現,也總是顯得「突出」。劉昊洋成績不錯,不過,班上成績排前幾名的還是女生佔了多數,而且,在競選班幹部時,女生往往受到同學選民的青睞,班長、副班長都是女生。

  班主任鄭老師也注意到了「陰盛陽衰」的局面。鄭老師的班級一共23人,男女生比例相當。如果以三分之一學生人數作為一個成績陣營,排在第一陣營的七八個學生中,男生只有3人。「最多3人,有時候男生還要掉下去一個。」鄭老師告訴記者,成績最差的陣營里,男生倒是佔了多數。

  鄭老師班級里班幹部一共7人,只有學習委員和體育委員是男生。「當學習委員的那個男生成績好但不太愛說話,一般認為學習委員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溝通,只要輔助老師做一些工作就可以了。體育委員人高馬大,比較擅長體育。」鄭老師說,只有那些不太需要領導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工作,和體育這樣女生實在不擅長的項目上,男生才能略勝一籌。

  在這樣一個女生「強勢」的環境里,劉昊洋已經習慣了女生處處優秀的現狀。女生學習成績好,愛好廣泛,能說會道,更有「人緣」。甚至在體能上,女生也不比男生差,剛跨入高中的軍訓中,「撐不住」的不一定是女生。

  不過,與那些沒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男同學相比,劉昊洋起碼還有與女生競爭的機會,更多的男孩,在之前的考試中,就已經被淘汰了。

  A中是上海市一所普通中學,生源按片區劃分,不擇校,因此,學校男女生比例代表了升學競爭的自然結果。A中擁有初中和高中兩個學部,初中在校學生600多人,男生人數略多,佔54.46%。但到了高中階段,男生人數驟然下降,近300名高中學生中,男生只佔43.4%。

  誰淘汰了男孩

  A中男生們的處境不是特例,如今各類中小學里,女生的出色已經顯而易見。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中學里,男生比不過女生的狀況存在多年。上海一所重點高中校長告訴記者,十年前,他的學校就已經明顯出現女生人數多於男生的狀況,他一度戲稱自己快要變成「女中」校長。這些年,為了扭轉女生太多的局面,在招收「推薦生」、「自薦生」時,學校會偏向招收男生。

  作為上海某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理科班的競賽尖子生,小盧2011年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開學伊始,他得知,這一屆3300多名本科新生的男女生比例接近2:1——而根據一份學生自行上傳到清華校內BBS上的清單,1991年2032名新生中,男女比例為4.22:1。不光女生總體數量在上升,原先男生一統天下的院系,如建築學院,女生也不再是「稀有物種」,甚至出現持平局面。早幾年就有女生髮現,清華校門口的飾品店順勢多了起來。

  環顧其他綜合性大學、理工科大學,女生的比例也是逐年提高。同濟大學(微博)一位退休教師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同濟大學工科專業,女生堪稱「熊貓」,有的班級甚至被叫做「光頭班」,到現在,一般一個班級里女生至少佔三分之一。

  再回看高校人才的輸出口——高中,尤其是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陰盛陽衰」的現象似乎更加明顯。過去「女少男多」的差距約4到6個百分點,2011學年開學后,上海部分重點高中班級男女生比例竟相差10%—20%。

  據媒體在2011年新學期開學後作的調查,七寶中學2011年錄取的高一新生共481人,女生271名,男生210名;位育中學高一年級某班級39名學生中,男生僅16名;復旦附中高一某平行班,男生不到三分之一。有校長感嘆,以前是女生「略勝一籌」,現在是比例嚴重失調。學生幹部中,要選個男幹部「比以前難許多」。

  男孩都去哪兒了?記者看到A中初中部2011年中考升學情況統計,統計顯示,升入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俗稱重點高中)的22人中,女生13人,男生9人。同時,進入中專職校的63人中,女生27人,男生36人。也就是說,A中初中部成績最好的學生中,女生佔多數,成績最差的學生中,男生佔多數。初中階段的男生,有一部分因為中考的淘汰,而不能進入普通高中。

  在中國現狀下,進不了普通高中,意味著一個學生很難再有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此,在普通高校里,女生人數多於男生的現象,也正在蔓延。2009年被高校錄取的上海高中生里,不論「一本」、「二本」還是「高職高專」,女生人數都要多於男生。A中校園裡的光榮榜上,張貼著2011年高考成績最優秀的學生照片,10多名進入重點高校的學生展露著他們青春的笑容,不過,放眼望去,榜單上女孩子人數又一次佔了上風。

  學校階段的陰盛陽衰,很可能已經延續到成人後直到婚戀階段。如今大城市中「剩女」盛行,如果女性要求自己的丈夫必須要比自己優秀,而學業又與職業、社會地位相關,那麼,製造「剩女」的根源,也許可以追溯到男生的學業危機。

  世界性「男孩危機」

  這樣的情況並非中國特有,在十多年前,國外學者已經注意到這種現象,並把它命名為「男孩危機」,男孩的「學業危機」是「男孩危機」里最明顯的一個表現。

  20世紀末,西方學者出版了一系列討論「男孩危機」的著作,在很多國家,男孩不如女孩的情況讓學者們感到焦慮。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人類學教授萊昂內爾·泰格則,在《男性的衰落》一書中寫道:「……似乎看來男學生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的確是成績欠佳,而女生的表現卻正變得越來越好。當然,這沒什麼不好。然而,問題仍然擺在那裡:男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學者很早就發現,不僅是考試製度,現代教育的教育方式,對於男孩的天性來說,是一種束縛。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學校中『紀律問題』的主要根源,在於教師必須常常花大部分時間抑制學生的身體活動,這些活動使學生不把心思放在教材上。學校很重視寧靜;鼓勵沉默,獎勵呆板一律的姿勢和運動;助長機械地刺激學生的理智興趣的態度。教師的職責在於使學生遵守這些要求,如有違反就要加以懲罰。」

  在每個人的記憶里,應該都有一個班上最搗蛋的同學,而這個最讓老師頭痛的同學,恐怕十有八九是男生。男生的生理特徵,決定了他們更喜歡體育活動、動手實踐、挑戰和觀察,但現代學校教育,需要學生安靜、服從、按部就班。

  學業危機,只是男孩危機的一個表現,事實上,不論體質還是心理健康,男生的水平都在下降。一份1985年-200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0年間,中國城市和鄉村男生,肺活量、速度、耐力、下肢爆發力、力量素質等指標,全都在下降。

  男生都是「笨小孩」?

  關於男孩「落後」的原因,有很多分析,有的甚至追究到男性基因的悲劇宿命。男性擁有Y染色體,與女性的X染色體相比,Y染色體脆弱、不穩定、易變異,且難以修復。有人計算Y染色衰亡的速度,預言男性將最終消失。

  這樣的解釋或許「聳人聽聞」,不過從生物學角度看,男性生理上的「落後」,從一出生就已經表現出來。有一項研究認為,一名剛出生的女嬰的身體機能,已經與出生6周左右的男嬰不相上下。

  一些家長能夠接受嬰幼兒期的男孩比女孩落後的現實,然而,一旦將孩子送進學校,一夜之間,家長們似乎就忘記了男孩女孩之間的差別。

  由於大腦結構的不同,女性在語言能力上普遍比男性更強,在偏重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的現代學校教育中,女性很容易表現出優勢。在上海市楊浦區某中學理科實驗班的面試中,面試老師發現,女生們普遍表達自如、辭彙豐富,而男生大多內斂、緊張。面試過後,女生很容易給面試老師留下較好的印象。

  男孩的晚熟不僅表現在身體機能上,與同齡女孩相比,男孩的心智發育也更晚,自控能力更差,因此,他們更容易成癮。A中班主任鄭老師告訴記者,他班級里成績較差的男生,普遍存在沉迷電腦遊戲的問題,沉迷遊戲的後果,不僅是影響學習成績,也限制了他們與其他同學溝通的能力。「他們只有在遊戲這個話題上能夠互相溝通,久而久之,這些男生變得越來越沉默,或者僅僅在一個小圈子裡交往。」

  不管是家長、學校還是整個社會,似乎都很難接受男孩更加脆弱的現實,通常的觀念中,男孩總是被看作更聰明、情感上不那麼敏感,因此男孩不需要更多的關注。男生暫時「落後」的現象,很容易被家長和教育者忽略,而層層淘汰的考試製度,很可能讓那些「開竅」較晚的男生,錯失各種機會。

  對於這一點,A中楊校長有過切身的體會。她曾教過一名男生,成績在年級中排倒數。由於喜好滑板,這名男生交了不少外國朋友,英文極好。初中畢業后,這名男生被家人送到美國讀書,門門成績得A。在楊校長的印象中,不少剛進校成績不好的男學生,在受到教師督促和鼓勵后,往往能成為「黑馬」,她發現,男生成績不好的原因,大多是精力耗費在學校學習以外的興趣上。

  現代教育忽略了男生與女生的不同,男生的學業危機,正是這種不同被忽略后的結果。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教授岳龍,關注男孩危機已經有很長時間,他認為,忽略性別差異去追求教育公平的過程,很可能製造出新的不平等。岳龍提出「因性施教」的概念,教育者眼中的學生,不應該只是「學生」這樣一個抽象籠統的概念,「學生」中必須有男生和女生。

  岳龍在調研中發現,一些教學環節中,男生的「落後」很可能是教師造成的,而教師的行為並非故意,而是缺少性別教育觀念所致。岳龍曾在一個小學班級聽課,他發現,老師提問次數最多的,是坐在前三排、教師左手邊的學生,這個班級前三排女生人數比較多,因此,女生被提問的機會大大多於男生。

  課後,岳龍向老師指出這個現象,這名老師自己也很驚訝,沒有想到無意識的習慣,竟然造成如此大的差別。岳龍說,「因性施教」並不難,教師如果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再掌握一些技巧,就可以讓男生和女生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潛能,進而得到真正的平等教育。

  男孩危機背後

  現代教育體系中,男生為什麼顯得更「笨」? 2010年出版的《拯救男孩》一書,第一次在中國公眾中引發關於「男孩危機」的討論。作者在書中指出:男孩危機其實是教育危機。

  《拯救男孩》的作者之一李文道向記者解釋說,目前的教育對於男孩來說更不利,相比而言,女生更容易適應目前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某重點高中校長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某一年中考試題較難,男生升學人數會多一些,試題簡單,則女生多。楊校長解釋說,所謂簡單的試卷,往往比的就是誰細心,而男生在挑戰難題時,容易體現出爆發力。

  上海大同中學高一年級組長魏薇指出,高中女生學業強勢現象與高中選拔制度有關。畢業考和中考合卷后,為了讓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生順利畢業,題目的難易區分度不明顯,且依靠記憶內容較多,這方面女生細心刻苦,就佔了優勢;而男生心理發育晚,自控能力較差,偏文的學科設置又使得他們在創造性領域發揮空間小,因此在這輪篩選中,有潛質的男生便不容易凸顯。

  李文道解釋說,「男孩危機」傷害的不僅是男孩,在男孩危機的背後,是整個社會和教育的急功近利心態,在這樣的環境中,男孩顯得「落後」,而女孩則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岳龍在論文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家長和學校教育所關注和追求的,實質上是要男女學生都向著男性成功的標準和方向去努力。這也意味著,女生必須要做出超強的意志努力,改變自己的自然本性去適應既定的男性規則和標準。」岳龍認為,「男孩危機」背後的實質是,無論當下的教育評價還是社會評價,都無視兩性的差別,用同樣的標準要求男性和女性。

  現代教育和社會評價的改變,是世界各國「男孩危機」出現的背景,不過,「男孩危機」在中國還有著獨特的原因。中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的結構,使得家長對孩子抱有強烈的期待,不管這個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家長的眼中,女孩也必須有優秀的學業成績、強健的體魄、特長和豐富愛好,長大后,她要有一份好工作,要有自己的事業和社會地位。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女孩們必須時時繃緊神經,不能在任何競爭中失敗。

  「因性施教」實驗

  在上海等城市,一些中學已經開始試驗男女分班,目的是讓男生和女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早在10年前,市八中學就開始探索「男女同校實行男女分班」的第三種辦學模式,在新入學的高一年級9個班中選擇4個班級進行分班教學,一個男生班,一個女生班,兩個混合班。學校教師團隊據此開展了《構建按性別編班的辦學模式,促進男女學生和諧發展》的試驗和專題研究,當時獲得媒體很大關注。

  據統計,實施分班后,市八中學女生班和男生班,語、數、外、理、化等課程的平均分,與另兩個混合班相比,高出8至30分不等。不少畢業學生尤其男生的家長也發表體會,覺得孩子在思維方面有了很大突破,為人處事方面老練許多,性格上變得堅強。

  大同中學校長盧起升告訴記者,接下來學校可能會開設例如男子拳術、中國象棋、男子電聲樂團等男生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號召力和頑強意志。盧起升認為,很多國家擁有優秀的男子中學,等到今後條件成熟,上海也可以在基礎教育階段嘗試創辦男子中學。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因性施教」的觀念。反對的聲音認為,男女分班違背了男女平等的教育原則。因此,媒體對於學校男女分班實驗的關注,也讓盧起升表達倍感壓力,他擔心強調男女不同的教育,會被扣上性別歧視的帽子。

  追溯歷史,上海市第八中學前身是「清心女子中學」,過了陸家浜路,對面就是清心男中(現上海市市南中學)。1953年,清心女中更名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學,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男女兼收,學校遂改為上海市第八中學。目前,上海以性別組校的名校僅有市三女子中學。男女分校的傳統曾出現在很多國家的歷史上,但因為男女分校被認為不便於男女生之間的交流,影響性格塑造,現代教育大多廢棄了這樣的設置。

  在學者看來,男女分班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方法。他舉例說,如果男女分班,語文課上,那些表達能力稍差、原本很少得到提問機會的男生,可以得到更多表達的機會;而物理課上,原本可能動手能力稍差的女生,也能有更多時間參與實驗。

  在國外,男女分班教學也有先例。英國艾薩克斯的一所綜合中學在1994年實施了男女分班教學。一般英國中學生認為最難的科目是「英文」,1996到1999年間,這所中學男生在英國中學會考中,「英文」拿A到C的比例增加了26%,女學生也增加了22%。男女分班的支持者表示,男生在整班都是男生的狀況下比較容易專心,如果班上有女生,男生們在上課時就會玩過頭。

  2006年夏天,美國聯邦教育部做出決定,放寬對公立學校男女分班教學的限制,男女分班教育議題,再度引起全美各地的關注和討論。據統計,1998年單一性別班級在全美只有4個,至2006年已有32個州的至少223所公立學校設置了這類班級。有教師認為,在通常由一方佔據優勢的學科上,另一方的學生較少有出頭的機會。

  研究人員曾在佛羅里達州的伍德沃德小學展開實驗,把四年級學生分成兩個班級,一個是單一性別,一個是混合性別,經過兩年學習后讓他們接受全面考核。結果在混合性別班級內,只有57%的女孩和37%的男孩通過考試,而在單一性別班級內,則有多達75%的女孩和86%的男孩過關。

  危機了沒?

  不過,一些學者提出「男孩危機」是一個偽命題,這種觀點認為,在目前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處於弱勢的仍然是女性。

  學業上的暫時落後,就意味著「男孩危機」嗎?2011年,還是高中生的李申儒撰寫了調查報告《男孩視角的「男孩危機」研究》,他用大量的調查和統計數據證明,男生學業上落後於女生,已經是一個客觀的現實。但是,時隔一年,如今正在日本留學的李申儒,對於「男孩危機」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李申儒認為,學業危機並不是「男孩危機」的核心,因為男孩們學業上暫時落後的局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扭轉,「男孩」們最嚴重的危機,是缺乏應有的勇氣和責任感。

  來自大同中學的一些數據也許可以說明,男孩的學業危機的確存在,但可能僅限於某一個階段。大同中學高二年級教師仇璋瑛查看成績排名表后發現,排名年級前20%的學生中女生佔多數,但取最拔尖的10個學生看,還是男生稍多。「高中是個轉折期,高一高二階段男生或許不具備明顯優勢,但到了高三,部分男生後勁很足,他們不是缺乏優勢,只是顯現得比較晚。」

  復旦附中副校長吳堅曾向媒體介紹,該校連續幾屆的高三畢業班,能被北大、清華、復旦等名牌大學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男生佔60%到65%,女生反而不見有多大的優勢。華師大二附中(微博)2011屆畢業生中,考取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港大的學生共有183人,其中男生佔到約65%。

  「我不太贊同『危機』的說法,事情沒那麼嚴重。」 上海市大同中學教師王菲認為,不能把問題完全歸結於現行教育制度。「以前的社會誘惑少,現在孩子接觸的信息豐富、玩的東西也多,相對來說女生自控能力好,表現慾望強,所以投入相同的教育精力,女生更容易產出回報。」

  正如李申儒所看到的,除了學業上的暫時落後,「男孩危機」更體現為男孩們缺少社會公認的「男子氣概」。

  關於男孩們的「男子氣概」,女生們最有發言權。大同中學理科班學生、擔任年級自管會主席的李奕說:「有些男生在姿態和外觀上確實有女性化的表現,或者說心理上呈現中性化,這可能與家庭教育中母親等女性長輩管得多有關。」

  李奕把男生們過於「溫柔」的特點,甚至歸結到城市文化上,她覺得,身邊很多男士,都像動畫片中的「灰太郎」。社會文化的「中性化」傾向,滲透到了學校。A中鄭老師發現了這樣的現象,過去,追求時尚幾乎是女生的專利,她們喜歡看時尚電視節目和雜誌,喜歡明星。但現在,男生們也有同樣的愛好。

  男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該拷問的恐怕不是男生,也不僅僅是教育,而是我們急功近利的社會心態。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沙發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1-1 02:38 | 只看該作者
男孩危機確實存在。在美國也可以看的很清楚。亞裔女孩各方面都很出色,亞裔男孩相比之下就遜色不少。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8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9
3
bonk 發表於 2012-1-2 01:42 | 只看該作者
女孩學習好是因為乖乖女聽話,並不說明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1035

帖子

673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5
4
borninheaven 發表於 2012-1-2 06:30 | 只看該作者
哪來的世界流行男孩的危機 ?!這社會基本上還是男人的社會,別過分誇張稍有點改善的平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249

帖子

256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倒騰醬油的小販

Rank: 4

積分
2564
5
城市達人 發表於 2012-1-2 15:54 | 只看該作者
還是男孩強!
女孩現在顯得強是因為過去太弱了。本來一個班級里沒有女孩就不正常,但是當時反而習慣了。現在女孩多了些,就覺得男孩笨了,呵呵,那隻不過是正常了。
胡吃胡喝,不能胡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1-2 23:15 | 只看該作者
所謂「男孩危機」,美國主流媒體已經講了多年。美國大多數的大學女生比男生多出不少,以至於在錄取時要給男生優待才能保持校園的男女平衡。當然到了職場,男孩依然佔優。這很多是女孩要生孩子,養孩子,常常無心戀戰。這一點也在逐漸地改變。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