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Blue Ivy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詞賞析(1-56頁)+宋詞鑒賞(57~~)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1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13 05:35 | 只看該作者
傾杯

柳永

  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聲羌笛。離愁萬緒,閑岸草、切切蛩吟似織。

  為憶芳容別後,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雲歸,高歸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簡析】
  秋暮,蘆葦叢生的小洲,水鳥落下,雁群橫列,好一派深秋江景。行舟靠岸,客子住進了村驛站,心境悲涼可知。是夜偏聞蘆笛,是關山月?是落梅風?平添幾分羈怨。笛聲過後,再來一陣唧唧蛩吟,客子更無法睡了。詞在秋聲上做文章,大有助於抒情。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396

帖子

16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2
42
moonriver1012 發表於 2008-2-13 07: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14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 》,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要詞作】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聲聲慢(尋尋覓覓)
點絳唇(寂寞深閨)
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  
憶秦娥(臨高閣)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孤雁兒(小閣藏春)
滿庭芳(小閣藏春)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
長壽樂(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與秋光)
念奴嬌·春情
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臨江仙·梅
多麗·詠白菊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行香子·七夕
點絳唇(蹴罷鞦韆)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永遇樂(落日熔金)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16 | 只看該作者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簡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它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詞的寫法別緻,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展開聯想,然後轉化為視覺形象:「綠肥紅瘦」。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象之詞,它還有一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為這首詞有一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一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裡。
  其次,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鍊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卻道」一句,寫出了「捲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通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這段評語有助於我們對這首詞的理解。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17 | 只看該作者
漁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簡析】

  這首詞在黃升《花菴詞選》中題作「記夢」。從詞的內容、情調及風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後的作品。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滿,詞中多為愛情的歌頌,離別相思與傷春悲秋的嘆息雖時有流露,但情調仍是歡快的,風格是爽朗的。南渡以後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了。作者經歷了靖康之亂,她舉家南逃,備嘗家破人亡與顛沛流離之苦。無疑,她的生活面擴大了,閱歷加深了,作品的內容也較前期豐富了。很明顯,貫穿這一時期詞創作的主線是家國淪亡與個人不幸遭遇的哀嘆。早期明快、爽朗的情調已經消失,而代之以濃厚的感傷情緒。但是,這首《漁家傲》卻與作者一貫的詞風有所不同。它藉助干夢境的描述,創造出一個幻想中的神話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熱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光明的追求。作者在夢中橫渡天河,直入天宮,並大膽地向天帝傾訴自己的不幸,強烈要求擺脫「路長」與「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後象鵬鳥一樣,磅礴九天,或者駕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駛向理想中的仙境。這首詞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詞風豪邁奔放,很近似蘇軾、辛棄疾。黃了翁在《家園詞選》中說這首詞「無一毫釵粉氣,自是北宋風格。」可見,李清 照的詞風是多樣的。
  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膽而又豐富的想象。作者創造出虛無縹緲的夢境,把天上的銀河與人間的河流聯繫起來,把閃爍的星群想象成為掛滿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這艘「飛船」駛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這的確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來之筆。這樣的詞筆出自李清照,確實是「驚人」的。
  這首詞具有闊大而又豪邁的氣度。詞中闊大的形象、闊大的志願、出自闊大的胸懷。一個漂零無依的女詞人竟渴望藉助萬里鵬風把自己映入神仙般的奇異世界。這奇異的神仙世界是詞人理想與精神寄託之所在。詞中既有李白的放浪姿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鬱頓挫,這二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終於使這首《漁家傲》成為《漱玉集》中獨具特色的詞篇。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6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17 | 只看該作者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簡析】

  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後所寫,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
  上片與秋涼情景。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雲愁永晝。」這「薄霧濃雲」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凄寂。次三句從夜間著筆,先點明節令:「佳節又重陽」。隨之,又從「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徵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下片寫重九感懷。首二句寫重九賞菊飲酒。古人在舊曆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這兩句寫的是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間的關係來說,這下片寫的是結果。
  早年,李清照過的是美滿的愛情生活與家庭生活。作為閨閣中的婦女,由於遭受封建社會的種種束縛,她們的活動範圍有限,生活閱歷也受到重重約束,即使象李清照這樣上層知識婦女,也毫無例外。因此,相對說來,他們對愛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體驗也更細膩一些。所以,當作者與丈夫分別之後,面對.單調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來抒寫自己的離愁別恨了。這首詞,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從字面上看,作者並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但這種感情在詞里卻無往而不在。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地運用了烘雲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並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東籬』,本來是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採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於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裡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裡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設問手法也是詞中值得注意的藝術特點之一。明茅映在《詞的》中說:人們「但知傳誦結語(指「人比黃花瘦」句),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魂』。」這話是很有見地的。「莫道」一句,實際上可以與賀鑄《青玉案》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帶有反詰與激問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環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論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物。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7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18 | 只看該作者
漁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簡析】

  這首詞在黃升《花菴詞選》中題作「記夢」。從詞的內容、情調及風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後的作品。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滿,詞中多為愛情的歌頌,離別相思與傷春悲秋的嘆息雖時有流露,但情調仍是歡快的,風格是爽朗的。南渡以後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了。作者經歷了靖康之亂,她舉家南逃,備嘗家破人亡與顛沛流離之苦。無疑,她的生活面擴大了,閱歷加深了,作品的內容也較前期豐富了。很明顯,貫穿這一時期詞創作的主線是家國淪亡與個人不幸遭遇的哀嘆。早期明快、爽朗的情調已經消失,而代之以濃厚的感傷情緒。但是,這首《漁家傲》卻與作者一貫的詞風有所不同。它藉助干夢境的描述,創造出一個幻想中的神話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熱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光明的追求。作者在夢中橫渡天河,直入天宮,並大膽地向天帝傾訴自己的不幸,強烈要求擺脫「路長」與「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後象鵬鳥一樣,磅礴九天,或者駕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駛向理想中的仙境。這首詞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詞風豪邁奔放,很近似蘇軾、辛棄疾。黃了翁在《家園詞選》中說這首詞「無一毫釵粉氣,自是北宋風格。」可見,李清 照的詞風是多樣的。
  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膽而又豐富的想象。作者創造出虛無縹緲的夢境,把天上的銀河與人間的河流聯繫起來,把閃爍的星群想象成為掛滿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這艘「飛船」駛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這的確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來之筆。這樣的詞筆出自李清照,確實是「驚人」的。
  這首詞具有闊大而又豪邁的氣度。詞中闊大的形象、闊大的志願、出自闊大的胸懷。一個漂零無依的女詞人竟渴望藉助萬里鵬風把自己映入神仙般的奇異世界。這奇異的神仙世界是詞人理想與精神寄託之所在。詞中既有李白的放浪姿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鬱頓挫,這二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終於使這首《漁家傲》成為《漱玉集》中獨具特色的詞篇。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8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18 | 只看該作者
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①。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者次第,②怎一個、愁字了得!


【註釋】

  ①將息:休養。
  ②者次第:這許多情況。

【簡析】

  這首詞層次清晰,語意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既控訴了金朝統治者發動掠奪戰爭造成的災難。又對南宋五朝的偏安政策有所遣責,它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9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23 | 只看該作者
點絳唇

【宋】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
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0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24 | 只看該作者
訴衷情

【宋】李清照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
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
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1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24 | 只看該作者
憶秦娥

【宋】李清照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
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2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25 | 只看該作者
南歌子

【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
涼生枕簟淚痕滋,
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舊時天氣舊時衣,
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25 | 只看該作者
臨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
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雕零,
試燈無意思,
踏雪沒心情。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26 | 只看該作者
孤雁兒

【宋】李清照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通道、掃跡難留。
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26 | 只看該作者
滿庭芳

【宋】李清照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通道、掃跡難留。
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6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27 | 只看該作者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註釋】

  玉簟(dian)秋:指時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簡析】

  此詞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相比起來,范詞較平實,李詞較靈活,她以"眉頭:、"心頭"對舉,以"才下"、"卻上"相應,便形成一條動蕩起伏的感情流波。然而紅花需有綠葉相扶,沒有前文的鋪墊烘托,這三句不可能如此精彩。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7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32 | 只看該作者

下邊換了個版本.==宋詞鑒賞

賀新郎

  螢  


  池館收新雨。耿幽叢、流光幾點,半侵疏戶。入夜涼風吹不滅,冷焰微茫暗度。碎影落、仙盤秋露。漏斷長門空照淚,袖衫寒、映竹無心顧。孤枕掩,殘燈炷。練囊不照詩人苦。夜沈沈、拍手相親,?兒痴女。欄外撲來羅扇小,誰在風廊笑語。競戲踏、金釵雙股。故苑荒涼悲舊賞,悵寒蕪、衰草隋宮路。同磷火,遍秋圃。

  這是一首詠物詞。從詞的內容上看,他在游揚州隋故苑時,見到了螢火蟲,而引起了他的弔古傷今之情。

  詞的上片,「池館收新雨。耿幽叢、流光幾點,半侵疏戶。」新雨後的池館,螢光照亮了幽暗的草叢,點點螢火,從門隙中照了進來。這是開門見山的手法,首先點出了螢光。「入夜涼風吹不滅,冷焰微茫暗度。」「入夜」句化用李嘉祐詠螢詩「夜風吹不滅」。涼風吹不滅螢火,清冷的光焰在深暗處漸漸變得模糊了。「微茫」,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的樣子。在這個幽凄的環境中,不覺勾起了對往事的傷悼。「碎影落、仙盤秋露。漏斷長門空照淚,袖衫寒、映竹無心顧。」這裡用了兩件往事,一是「仙盤秋露」,一是「漏斷長門」。「仙盤」句,指漢武帝曾作金承露盤。「漏斷」句,指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后居於長門宮。這兩件事,與螢火似不相關,詞人用「碎影落」把二者串聯起來。這是說,他似乎看到了點點碎影映入了仙盤中的秋露;螢火照耀著陳皇后的淚珠。陳皇后衣衫單薄,流螢映竹的幽影她也沒有心情去欣賞。對這兩件事懷古的幽思,增加了詞的藝術感染力。末二句,「孤枕掩,殘燈炷。」這又回到了現實,在漫漫長夜中,孤枕遮掩殘燈的光炷,使人墮入了凝愁。

  下片,首先寫他長夜吟詩,和?兒痴女們的嬉戲。「練囊不照詩人苦。夜沉沉、拍手相親,?兒痴女。欄外撲來羅扇小,誰在風廊笑語。競戲踏、金釵雙股。」「練囊」用車胤囊螢夜讀典。這是說夜深了,囊螢不能照映出他內心的痛苦。筆頭一轉,說他在黑夜正在難堪的時候,傳來了?兒痴女拍手相親的聲音。他們在欄干外面拿著輕巧的羅扇在撲流螢。風廊里傳來陣陣笑聲,他們把雙股金釵扔到地上,模仿踏百草的遊戲。孩子們的遊戲,並不能減輕他內心的痛苦。他說:「故苑荒涼悲舊賞,悵寒蕪、衰草隋宮路。同磷火,遍秋圃。」「故苑」,原來的意思指隋煬帝時洛陽的螢苑。大業十二年隋煬帝在景華宮徵求螢火數斛,夜出遊山而放之,光遍岩谷。杜牧《揚州》詩:「秋風放螢花,春草鬥雞台。」附會為隋煬帝游揚州時事。「隋宮」指揚州西北隋煬帝所建的隋苑。羅隱寫揚州詩云:「幾年行樂舊隋宮。」這是說,當年的隋苑,隨著歷史的飄失而成了悲涼的往事,詩人感慨萬千,當年繁華的隋宮,於今遍地荒草,鬼火冷焰,敗落不堪。末三句是全詞重點,突出了詠螢懷古的主題,寓意深遠而含蓄。薛礪若的《宋詞通論》對這首評價甚高:「古今詠螢之作,當以此篇為最工婉矣。其幽索柔細之筆,何殊碧山詠蟬、賦紅葉諸作!」這與一般的詠物詞比,確有獨到功夫,內涵宕盪,用典自如,表現了藝術造就之深。此詞收入《絕妙好詞》。

[ 本帖最後由 Blue Ivy 於 2008-2-21 04:37 編輯 ]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8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34 | 只看該作者
法曲獻仙音

  趙聞禮  

  花匣么弦,象奩雙陸,舊日留歡情意。夢別銀屏,恨裁蘭燭,香篝夜閑鴛被。料燕子重來地,桐陰瑣窗綺。倦梳洗。暈芳鈿、自羞鴛鏡。羅袖冷,煙柳畫闌半倚。淺雨壓荼蘼,指東風、芳事餘幾。院落黃昏,怕春鶯、驚笑憔悴。倩柔紅約定,喚取玉簫同醉。

  這是一首戀情詞,寫戀人別後深閨獨處的相思之情。詞牌又名《越女鏡心》、《獻仙音》。

  上片首三句「花匣么弦,象奩雙陸,舊日留歡情意。」「么弦」,小弦。「奩」,同匳,用象牙制的奩。「雙陸」,古代的一種賭博器具。這是說用花匣子裝著小弦琴,用象牙製品收藏著賭博的器具。這是寫他們生活的華貴。人已經走了,只留下這些東西勾引起對往日生活的留戀。「夢別銀屏,恨裁蘭燭,香篝夜閑鴛被。」「篝」,這裡作燈解。別後空對銀屏,我不願意再銀燭高燒了,這是兩人相歡時的情意,點著燈光,照耀著孤獨的被子。「料燕子重來地,桐陰瑣窗綺。」我想當飛燕再來時,那時梧桐的陰影會緊遮窗帘了。

  下片寫別後的憔悴。「倦梳洗。暈芳鈿、自羞鴛鏡。」寫戀人別後,百無聊賴,梳妝打扮也沒有心情了,釵鈿之類的東西,也失去了光彩,簡直不敢對鏡自照了。「女為悅己者容」,既然戀人走了,還有什麼心情打扮呢!「羅袖冷,煙柳畫闌半倚。」詞人刻劃出了一個痴情的少女,斜靠畫闌,面對多情的煙柳,由於站立太久,連手臂都凍涼了。接著描寫這個女人所處的環境,突出她的惜春的情懷。「淺雨壓荼蘼,指東風、芳事餘幾。」細雨正吹打著荼蘼花,東風呀!你到了春殘花盡的時候了。這是寫物,也是借物自況。「院落黃昏,怕春鶯,驚笑憔悴。」這兩句還是寫自然環境。已經到了黃昏的時候,我又擔心黃鶯兒驚訝地笑我為什麼如此憔悴。這兩句纖穠而典雅。司空圖用過形象的語言解釋什麼是纖穠說:「柳陰路曲,流鶯比鄰。」在曲折的柳陰路上,並列的黃鶯在歌唱。這就是纖穠的意境。他解釋什麼是典雅:「眠琴綠陰,上有飛瀑。」琴眠於綠陰之上,沒有人去彈奏,然而好像聽到了聲音,像來是高山上瀑布。這兩句刻劃出了黃昏時的寂寥環境,並沒黃鶯鳴叫,而她又怕黃鶯嘲笑她的相思之情,所以又是非常典雅的。末二句結尾,「倩柔紅約定,喚取玉簫同醉。」這個結尾很奇妙,請落花為我約定,吹起玉簫,讓我們陶醉在簫聲中吧!用擬人的手法,把落花當作有情的伴侶,而且能與她「同醉」,表現了詞人奇特的想象力。趙聞禮可以說是一個抒情的能手。(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9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36 | 只看該作者
意難忘

  何夢桂  

  避暑林塘。數元戎小隊,一簇紅妝。旌旗雲影動,簾幕水沈香。金縷徹,玉肌涼,慢拍舞輕颺。更一般,輕弦細管,孤竹空桑。風姨昨夜痴狂。向華峰吹落,雲錦天裳。波神藏不得,散作滿池芳。移彩鷁,柳陰傍。拚一醉淋浪。向晚來、歌闌飲散,月在紗窗。

  這是一首描寫貴族的避暑生活的詞。他當過宮廷侍臣,他是有這方面的生活的。詞的上片,一開頭就點明主題。「避暑林塘」,開門見山,點出主旨。筆鋒一轉,就描寫了這支不平常的避暑隊伍。一支紅妝小隊,旌旗遮天,雲隨影動。簾幕之外的水面,也帶來了濃郁的香味。「金縷徹,玉肌涼,慢拍舞颺。」「金縷」,「金縷衣」,曲調名,宋人藉此有「金縷曲」詞牌。這裡泛指詞曲。這三句說,金縷曲唱得高入雲霄,美人的肌膚都感到涼意了,輕歌曼舞,飄飄欲仙。「更一般,輕弦細管,孤竹空桑。」「桑」,《詩經》有桑中篇,屬於愛情詩。「桑林」,是殷代天子之樂。這裡似乎泛指樂名。這三句是說:再加上輕弦細管,管樂奏起了愛情之曲。

  下片,寫水上之游。「風姨昨夜痴狂、向華峰吹落,雲錦天裳。波神藏不得,散作滿池芳。」下片的首句叫過片,詞人以擬人的手法,稱風為姨。他發揮了想象的翅膀說,華山頂上美麗的雲彩,被風吹落了,水裡的波神又不敢隱瞞,使滿池都變得芬芳。這種神奇的想象,為全詞增添異彩。「移彩鷁,柳陰旁,拚一醉淋浪。」把船兒移動到柳陰之下,於是盡情地喝酒吧!「移彩鷁」既照應了首句「避暑林塘。」上下片必須銜接貫穿,是不能割斷詞意的。下片中的「波神」、「彩鷁」,顯示了在水上消暑之樂。詞的結尾也很美:「向晚來,歌闌飲散,月在紗窗。」整天避暑生活該結束了,晚來歌盡酒殘,月亮已照到紗窗之上。這裡沒有明說要回去了,在字裡行間卻點明了這層意思。全詞雖沒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但也反映了貴族生活的一個畫面。(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60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1 04:38 | 只看該作者
步蟾宮

  鍾過  

  東風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鬢。花開猶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水邊珠翠香成陣。也消得、燕窺鶯認。歸來沈醉月朦朧,覺花氣、滿襟猶潤。

  這是一首描寫春遊的詞。「東風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鬢。」「酴釄」,《輦下歲時記》:「長安每歲清明賜宰臣以下酴釄酒,」夏初開白色花。「潘鬢」,潘岳《秋思賦》云:「斑鬢髮以承弁兮」,「弁」帽子,即是說,帽子戴在斑白的頭鬢上。後人以「潘鬢」作為鬢髮斑白的代稱。這兩句是說,東風又給酴釄花報信了,苦惱的是我的頭髮已經斑白了。「花開猶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這兩句是全詞警句。看來很平淡,可是意味深長。花同十年前一樣,可是人已不如十年前俊美了。這是接承上句「愁成潘鬢」中「愁」的原因所在。詞的開頭很重要,詞家所說的「發端要工」,像花園的大門,一推開便能發現佳境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覽無餘。這首詞以「造境」發端,先造出一個切合主題的環境,然後依景生情,帶出詞的主體部分。這是由酴釄花帶出了他的愁,年華消逝,他已不是十年前的舊人了。

  下片「水邊珠翠香成陣」,張炎認為「過片不可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要接得緊密、自然。下片的首句寫水邊花香成陣,與上片「又送酴釄信」恰相承接。「也消得、燕窺鶯認」。寫他享受了鶯飛燕舞的自然風光。「燕窺鶯認」是這首詞的「詞眼」。「歸來沈醉月朦朧,覺花氣,滿襟猶潤。」說他春遊歸來時,人已半醉,而月色朦朧,襟袖間仍然是一縷縷余香,令人陶醉。這個下片,不僅緊接上片,而且能出新意。特別是結尾:「覺花氣,滿襟猶潤。」他作到了「意盡而詞不盡」,餘味無窮。從詞的章法上來說,這是一首妙詞;但從詞的內容上來說,顯得有些單薄。(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7 14: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