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Blue Ivy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上下五千年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1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4 | 只看該作者

41毛遂自薦

秦國大軍攻打趙都邯鄲,趙國雖然竭力抵抗,但因為在長平遭到慘敗后,力量不足。趙孝成王要平原君趙勝想辦法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是趙國的相國,又是趙王的叔叔。他決心親自上楚國去跟楚王談判聯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帶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國。他手下有三千個門客,可是真要找文武雙全的人才,卻並不容易。挑來挑去,只挑中十九個人,其餘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著急的時候,有個坐在末位的門客站了起來,自我推薦說:「我能不能來湊個數呢?」

平原君有點驚異,說:「您叫什麼名字?到我門下來有多少日子了?」

那個門客說:「我叫毛遂,到這兒已經三年了。」

平原君搖搖頭,說:「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口袋裡,它的尖兒很快就冒出來了。可是您來到這兒三年,我沒有聽說您有什麼才能啊。」

毛遂說:「這是因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這把錐子。要是您早點把它放在袋裡,它早就戳出來了,難道光露出個尖兒就算了嗎?」

旁邊十九個門客認為毛遂在說大話,都帶著輕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賞識毛遂的膽量和口才,就決定讓毛遂湊上二十人的數,當天辭別趙王,上楚國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談判合縱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在台階下等著。從早晨談起,一直談到中午,平原君為了說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說幹了,可是楚王說什麼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階下的門客等得實在不耐煩,可是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人想起毛遂在趙國說的一番豪言壯語,就悄悄地對他說:「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著寶劍,上了台階,高聲嚷著說:「合縱不合縱,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了。怎麼從早晨說到現在,太陽都直了,還沒說停當呢?」

楚王很不高興,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

平原君說:「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一聽是個門客,更加生氣,罵毛遂說:「我跟你主人商量國家大事,輪到你來多嘴?還不趕快下去!」

毛遂按著寶劍跨前一步,說:「你用不到仗勢欺人。我主人在這裡,你破口罵人算什麼?」

楚王看他身邊帶著劍,又聽他說話那股狠勁兒,有點害怕起來,就換了和氣的臉色對他說:「那您有什麼高見,請說吧。」

毛遂說:「楚國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萬兵士,原來是個稱霸的大國。沒有想到秦國一興起,楚國連連打敗仗,甚至堂堂的國君也當了秦國的俘虜,死在秦國。這是楚國最大的恥辱。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小子,帶了幾萬人,一戰就把楚國的國都──郢都奪了去,逼得大王只好遷都。這種恥辱,就連我們趙國人也替你們害羞。想不到大王倒不想雪恥呢。老實說,今天我們主人跟大王來商量合縱抗秦,主要是為了楚國,也不是單為我們趙國啊。」

毛遂這一番話,真像一把錐子一樣,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臉紅了,接連說:「說的是,說的是。」

毛遂緊緊釘了一句:「那麼合縱的事就定了嗎?」

楚王說:「決定了。」

毛遂回過頭,叫楚王的侍從馬上拿雞、狗、馬的血來。他捧著銅盤子,跪在楚王的跟前說:「大王是合縱的縱約長,請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塗在嘴上,表示誠意,是古代訂立盟約的時候的一種儀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當場歃了血。楚、趙結盟以後,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黃歇為大將,率領八萬大軍,奔赴趙國。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2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4 | 只看該作者

42信陵君救趙

楚國派兵救趙的同時,魏國也接受了趙國求援的要求。魏安釐王派大將晉鄙(音bǐ)率兵救趙國。

秦昭襄王一聽到魏、楚兩國發兵,親自跑到邯鄲去督戰。他派人對魏安釐王說:「邯鄲早晚得被秦國打下來。誰敢去救,等我滅了趙國,就攻打誰。」魏安釐王被嚇唬住了,連忙派人去追晉鄙,叫他就地安營,別再進兵。晉鄙就把十萬兵馬扎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按兵不動。

趙國派使者向魏國催促進兵。魏安釐王想要進兵,怕得罪秦國;不進兵吧,又怕得罪趙國,只好不進不退地停著。趙孝成王十分著急,叫平原君給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寫信求救。因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兩家是親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晉鄙進兵。魏王說什麼也不答應。信陵君沒有辦法,對門客說:「大王不願意進兵,我決定自己上趙國去,要死也跟他們死在一起。」

當時,不少門客願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個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別。侯嬴說:「你們這樣上趙國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塊肥肉扔到餓虎嘴邊,不是白白去送死嗎?」

信陵君嘆息著說:「我也知道沒有什麼用處。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侯嬴支開了旁人,對信陵君說:「咱們大王宮裡有個最寵愛的如姬,對不對?」

信陵君點頭說:「對!」

侯嬴接著說:「聽說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當初如姬的父親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給她尋找那個仇人,找了三年都沒有找到。後來還是公子叫門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報了仇。如姬為了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請如姬把兵符盜出來,如姬一定會答應。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晉鄙的兵權,就能帶兵和秦國作戰。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強多嗎?」

信陵君聽了,如夢初醒。他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應。當天午夜,乘著魏王熟睡的時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盜了出來,交給一個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兒。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別。侯贏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萬一晉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權交給公子,您打算怎麼辦?」

信陵君一楞,皺著眉頭答不出來。

侯嬴說:「我已經給公子考慮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國數一數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帶他去。到那時候,要是晉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權交出來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讓朱亥來對付他。」

信陵君帶著朱亥和門客到了鄴城,見了晉鄙。他假傳魏王的命令,要晉鄙交出兵權。晉鄙驗過兵符,仍舊有點懷疑,說:「這是軍機大事,我還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夠照辦。」

晉鄙的話音剛落,站在信陵君身後的朱亥大喝一聲:「你不聽大王命令,想反叛嗎?」

不由晉鄙分說,朱亥就從袖子里拿出一個四十斤重的大鐵錐,向晉鄙劈頭蓋腦砸過去,結果了晉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著兵符,對將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可以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獨子沒兄弟的,都回去照顧他的父母;其餘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趙國。」

當下,信陵君就選了八萬精兵,出發去救邯鄲。他親自指揮將士向秦國的兵營衝殺。秦將王齕沒防備魏國的軍隊會突然進攻,手忙腳亂地抵抗了一陣,漸漸支持不住了。

邯鄲城裡的平原君見魏國救兵來到,也帶著趙國的軍隊殺出來。兩下一夾攻,打得秦軍像山崩似地倒了下來。

秦國多少年來,沒有打過這麼一個大敗仗。王齕帶兵敗退,還有二萬名秦兵被趙兵圍困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趙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親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國春申君帶領的救趙的軍隊,還在武關觀望,聽到秦國打了敗仗,邯鄲解了圍,就帶兵回楚國去了。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5 | 只看該作者

43李斯諫逐客

秦國雖然在邯鄲打了一次敗仗,但是它的實力還很強。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進攻韓、趙兩國,打了勝仗。後來,索性把挂名的東周王朝也滅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孫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歲的太子嬴政即位。

當時,秦國的朝政大權掌握在相國呂不韋手裡。

呂不韋原是陽翟(今河南禹縣)地方的一個富商,因為幫助庄襄王取得王位,當上了相國。呂不韋當相國以後,也學孟嘗君的樣子,收留了大批門客,其中有不少是列國來的。

戰國時期有許多學派,紛紛著書立說,歷史上把這種情況稱做「百家爭鳴」。呂不韋自己不會寫書,他組織他的門客一起編寫一部書,叫《呂氏春秋》。書寫成后,呂不韋還派人把它掛在咸陽城門上,還發布告示,說誰能對這部書提出意見,不論添個字或者刪掉個字,就賞金千兩。這一來,他的名氣就更響了。

秦王政年紀漸漸大起來,在他二十二歲那年,宮裡發生一起叛亂,牽連到呂不韋。秦王政覺得留著呂不韋礙事,把呂不韋免了職。後來又發現呂不韋勢力不小,就逼他自殺。

呂不韋一倒台,秦國一些貴族、大臣就議論起來,說列國的人跑到秦國來,都是為他們本國打算,有的說不定是來當間諜的。他們請秦王政把客卿統統攆出秦國。

秦王政接受這個意見,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員,凡不是秦國人,都得離開秦國。

有個楚國來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學派代表荀況的學生。他來到秦國,被呂不韋留下來當了客卿。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驅逐的份兒,心裡挺不服氣。離開咸陽的時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給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說:「從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當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用了張儀,拆散了六國聯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業。現在到大王手裡,卻把外來的人才都攆走,這不是幫助敵國增加實力嗎?」

秦王政覺得李斯說得有道理,連忙打發人把李斯從半路上找回來,恢復他的官職,還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用李斯當謀士后,一面加強對各國的攻勢,一面派人到列國遊說諸侯,還用反間、收賣等手段,配合武力進攻。韓王安看到這形勢,害怕起來,派公子韓非到秦國來求和,表示願意做秦國的屬國。

韓非也是荀況的學生,跟李斯同學。他在韓國看到國家一天天削弱,幾次三番向韓王進諫,韓王就是不理他。韓非滿肚子學問,沒被重用,就關起門來寫了一部書,叫《韓非子》。他在書中主張君主要集中權力,加強法治。這部書傳到秦國,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讚賞,說:「如果我能和這個人見見面,該多好啊。」

這一回,韓非受韓王委派來到秦國,看到秦國的強大,上書給秦王,表示願為秦國統一天下出力。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還沒考慮重用韓非,李斯倒先著急起來,怕韓非奪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大王兼并諸侯,韓非肯定要為韓國打算;如果讓他回國,也是個後患,不如找個罪名把他殺了。」

秦王政聽了這話,有點猶豫,下令先把韓非扣押起來,準備審問。韓非進了監獄,想辯白也沒機會。李斯卻給他送來了毒藥,韓非只好服藥自殺了。

秦王政扣押了韓非,也有點後悔,打發人把韓非放出來,可是已經晚了。秦王政十分懊惱。正在這時候,有個魏國人繚到秦國來,秦王政找他一談,覺得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任用繚為秦國尉,後來人們稱他尉繚。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5 | 只看該作者

44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并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準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藥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裡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5 | 只看該作者

45秦王滅六國

秦王政殺了荊軻,當下就命令大將王翦加緊攻打燕國。燕太子丹帶著兵馬抵抗,哪裡是秦軍對手,馬上給秦軍打得稀里嘩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秦王政又派兵追擊,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罷休。燕王喜逼得沒有辦法,只好殺了太子丹,向秦國謝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繚討主意。尉繚說:「韓國已經被咱們兼并,趙國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縣)燕王已逃到遼東,他們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國和楚國。」秦王政聽從尉繚的計策,就派王翦的兒子王賁(音bēn)帶兵十萬人先攻魏國。魏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王建沒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賁滅了魏國,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陽。

接著,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國。他召集將領們議論了一下,先問青年將領李信,打楚國要多少人馬。李信說:「不過二十萬吧。」

他又問老將軍王翦。王翦回答說:「楚國是個大國,用二十萬人去打楚國是不夠的。依臣的估計,非六十萬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興,說:「王將軍老了,怎麼這樣膽小?我看還是李將軍說得對。」就派李信帶兵二十萬往南方去。

王翦見秦王不聽他的意見,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帶了二十萬人馬到了楚國,不出王翦所料,打了個大敗仗,兵士死傷無數,將領也死了七個,只好逃了回來。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職,親自跑到王翦的家鄉,請他出來帶兵,說:「上回是我錯了,沒聽將軍的話。李信果然誤事。這回非請將軍出馬不可。」

王翦說:「大王一定要我帶兵,還是非六十萬人不可。楚國地廣人多,他們要發動一百萬人馬也不難。我說我們要出兵六十萬,還怕不大夠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賠笑說:「這回聽將軍的啦!」就給王翦六十萬人馬。出兵那天,還親自到灞上給王翦擺酒送行。」

王翦大軍浩浩蕩蕩向楚國進攻。楚國也出動全國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築壁壘,不讓出戰。楚國大將項燕一再挑戰,他也不去理睬。

過了一段時間,項燕想:「王翦原來是上這兒駐防的。」他就不怎麼把秦國的軍隊放在心上了。沒想到在項燕不防備的時候,秦軍突然發起攻勢,六十萬人馬像排山倒海似地衝殺過去。楚國的將士好像在夢裡被人家當頭一棍子,暈頭轉向地抵抗了一陣,各自逃命。楚國的兵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軍一直打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西)俘虜了楚王負芻。

項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過長江,想繼續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戰船,訓練了水軍,渡江追擊。項燕覺得大勢已去,嘆了口氣,拔劍自殺。

王翦滅楚之後,回到咸陽。由他的兒子王賁接替做大將,再去收拾燕國。燕國本來已經十分虛弱,哪裡抵擋得住秦軍的進攻。公元前222年,王賁滅掉燕國,還攻佔了趙國最後留下的代城。

到這時候,剩下的只有一個齊國啦。齊國大臣早已被秦國重金收買過去。齊王建向來是不敢得罪秦國的。每回逢到諸侯向他求救,他總是拒絕。他滿以為齊國離秦國遠,只要死心塌地聽秦國的話,就不用擔心秦國的進攻。到了其他五國一一被秦國并吞掉,他才著急起來,派兵去守西面的邊界。

可是已經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賁帶了幾十萬秦兵像泰山壓頂一樣,從燕國南部直撲臨淄。這時候,齊王建才覺得自己勢孤力單,可是其他諸侯國已經完了,往哪兒去討救兵呢?沒有幾天,秦軍就進了臨淄,齊王建沒說的,投降了。

六國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間互相攻打,想拿別國的土地來補償自己的損失,企圖維持小規模割據的局面,給秦國以各個擊破的機會。秦國當時不但在政治、經濟上和軍事上佔了優勢,更重要的是符合統一的歷史趨勢,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時間,把六國一個一個滅掉了。

自從公元前475年進入戰國時期起,各諸侯國經過二百五十多年的紛爭,終於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王朝。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6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6 | 只看該作者

46第一個皇帝 ──秦始皇

秦王政兼并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功績,就決定採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是始皇帝。他還規定: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

全國統一了,該怎樣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呢?

在一次朝會上,丞相王綰(音wān)等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燕、楚、齊三國離咸陽很遠,不在那裡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裡去。」

秦始皇要大臣議論一下,許多大臣都贊成王綰的意見,只有李斯反對。他說:「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到後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沒法禁止。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

李斯的意見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的辦法,改用郡縣制,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下面再分縣。

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據說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見他的權力是多麼集中了。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從那時候起,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這叫做「書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業也發達起來,但是原來列國的尺寸、升斗、斤兩的標準全不一樣。從那時候起,又規定了全國用統一的度、量、衡制。這樣,各地的買賣交換也沒有困難了。

秦始皇正在從事國內的改革,沒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進來。匈奴本來是我國北部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戰國後期,匈奴貴族趁北方的燕國、趙國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黃河河套一帶大片土地奪了過去。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就派大將蒙恬(音tián)帶領三十萬大軍去抵抗,把河套一帶地區都收了回來,設置了四十四個縣。

為了防禦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徵用民伕,把原來燕、趙、秦三國北方的城牆連接起來,又新造了不少城牆。這樣從西面的臨洮(今甘肅岷縣)到東面的遼東(今遼寧遼陽西北),連成一條萬里長城。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建築,一直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徵。

後來,秦始皇又派出大軍五十萬人,平定南方,添設了三個郡;第二年,蒙恬打敗了匈奴,又添了一個郡。這樣,全國總共有四十個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為開闢了國土,在咸陽宮裡舉行了一個慶祝宴會,許多大臣都讚頌秦始皇統一國家的功績。博士淳于越卻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廢除,他認為不按照古代的規矩辦事是行不通的。

這時候,李斯已經做了丞相。秦始皇要聽聽他的意見。

李斯說:「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法令統一。但是有一批讀書人不學現在,卻去學古代,對國家大事亂髮議論,在百姓中製造混亂。如果不加禁止,會影響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採用了李斯的主張,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醫藥、種樹等書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詩》、《書》、百家言論的書籍,一概交出來燒掉;誰要是再私下談論這類書,辦死罪;

誰要是拿古代的制度來批評現在,滿門抄斬。

第二年,有兩個方士(一種用求神仙、煉仙丹騙錢的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這個情況,派人去抓他們,他們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為惱火,再一查,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來。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嚴重的四百六十多個儒生都埋了,其餘犯禁的就流放到邊境去。

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頭上,大臣們誰也不敢勸他。他的大兒子扶蘇認為這樣處置儒生太嚴厲,勸諫他不要這樣做。這一來,觸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蘇離開咸陽,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邊疆。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7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6 | 只看該作者

47博浪沙的鐵椎

秦始皇知道,他滅了六國,六國留下來的舊貴族隨時都可能起來反對他。他下令把天下十二萬戶豪富人家一律搬到咸陽來住,這樣好管住他們;他又把天下的兵器統統收集起來,除了給政府軍隊使用以外,都熔化了鑄成十二個二十四萬斤重的巨大銅人和一批大鐘(一種樂器)。他以為兵器收完了,有人想造反也造不成了。

他還常常到各地去巡視,一來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們把頌揚他的話刻在山石上,好讓後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績;二來顯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國貴族有個怕懼。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他又帶了大隊人馬出去巡視。有一天,到了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陽縣),車隊正在緩緩前進的時候,突然嘩喇喇一聲響,飛來個大鐵椎,把秦始皇座車後面的副車打得粉碎。

全部車隊一下子都停了下來,武士們到處搜查,刺客已經逃走了。

秦始皇可真發火了,立刻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國進行一次大搜查,一定要把那個行刺的人捉到。足足搜查了十天,沒有查到,也只好算了。

這個行刺的人名叫張良。張良的祖父、父親都做過韓國的相國。韓國被滅的時候,張良還年輕。他變賣了家產離開了老家,到外面去結交英雄好漢,一心想替韓國報仇。

後來,他交上一個朋友,是個大力士。那個大力士使用的大鐵椎,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相當於現在的六十斤)。兩個人商量好,準備在秦始皇出外巡遊的時候刺殺他。

他們探聽到,秦始皇要經過博浪沙,就預先在那裡樹林隱蔽的地方埋伏起來。一籌秦始皇的車隊經過,大力士就把鐵椎砸過去。哪兒知道這一椎砸得不準,只砸了一輛副車。

張良失敗以後,隱姓埋名,一直逃到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總算躲過了秦朝官吏的搜查。他在下邳住了下來,一面鑽研兵法,一面等候報仇的機會。

張良是怎樣開始學兵法的呢?有一個離奇的傳說。

有一次,張良一個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橋上,看見一個老頭兒,穿著一件粗布大褂,坐在橋頭上。他一見張良過來,有意無意地把腳往後一縮,他的一隻鞋子直掉到橋下去了。

老頭兒轉過頭來,很不客氣地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

張良很生氣,簡直想動手揍他一頓。可是再一看,人家畢竟是個老頭兒,就勉強忍住了氣,走到橋下,撿起那隻鞋子,上來遞給他。

誰知道那老頭兒竟連接也不接,只把腳一伸,說:「給我穿上。」

張良想,既然已經把鞋撿上來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子給他穿上。

那老頭兒這才微微一笑,站起來走了。

這一下真把張良愣住了,心想這老頭兒可有點怪。他盯著老頭兒的背影望著,看老頭兒往哪兒去。

老頭兒走了里把地,又返了回來,對張良說:「小夥子不錯呀,我很樂意教導教導你。過五天,天一亮,你到橋上再來見我吧。」

張良聽他的口氣,知道是個有來歷的人,趕緊跪下答應。

第五天,張良一早起來,就趕到橋上去。誰知道一到那邊,老頭兒已經先到啦!他生氣地對張良說:「你跟老人家約會,就該早一點來,怎麼反叫我等你呢?」

張良只好認錯。那老頭兒說:「去吧,再過五天,早一點兒來。」說完就走了。

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見雞叫,就跑到大橋那邊。他還沒走上橋,就見到那老頭兒。

老頭兒瞪了張良一眼說:「過五天再來吧。」

張良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趕到橋上,靜靜地等著天亮。

過了一會兒,只見那老頭兒一步一步地邁過來了。他一見張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說:「這才對了。」說罷,從袖裡掏出一部書來文給張良,說:「回去好好地讀,將來就大有作為了。」

張良再想問他,老頭兒不再多講,頭也不回地就走了。

等到天亮,張良趁著晨光,拿出書來一看,原來是部相傳是周朝初年太公望編的《太公兵法》。

打那時候起,他就刻苦鑽研兵法,後來成了一個有名的軍事家。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8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6 | 只看該作者

48沙丘的陰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東南一帶去巡視。隨他一起去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趙高。他的小兒子胡亥要求一起去。秦始皇平時挺喜歡他小兒子,當然答應了。

秦始皇渡過錢塘江,到了會稽郡,再向北到了琅邪(今山東膠南縣)。從冬季出發,一直到夏天才回來。回來的路上,他感到身子不舒服,在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南)病倒了。隨從的醫官給他看病、進葯,都不見效。

到了沙丘(今河北廣宗縣西)的時候,秦始皇病勢越來越重。他知道病好不了,吩咐趙高說:「快寫信給扶蘇,叫他趕快回咸陽去。萬一我好不了,叫他主辦喪事。」

信寫好了,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出,秦始皇已經咽了氣。

丞相李斯跟趙高商量說:「這兒離咸陽還很遠,不是一二天能趕到。萬一皇上去世的消息傳了開去,恐怕里裡外外都會發生混亂;倒不如暫時保密,不要發喪,趕回咸陽再作道理。」

他們把秦始皇的屍體安放在車裡,關上車門,放下窗帷子,外面什麼人也看不見。隨從的人除了胡亥、李斯、趙高和五六個內侍外,別的大臣全不知道秦始皇已經死了。車隊照常向咸陽進發,每到一個地方,文武百官都照常在車外奏事。

李斯叫趙高趕快派人把信送出去,叫公子扶蘇趕回咸陽。趙高是胡亥的心腹,跟蒙恬一家有冤讎。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準備假傳秦始皇的遺囑,殺害扶蘇,讓胡亥繼承皇位。胡亥當然求之不得,完全同意。

趙高知道要干這樣的事,非跟李斯商量不可,就去找李斯說:「現在皇上的遺詔和玉璽都在胡亥手裡,要決定哪個接替皇位,全憑我們兩人一句話。您看怎麼辦?」

李斯吃了一驚,說:「您怎麼說出這種亡國的話來?這可不是我們做臣子該議論的事啊!」

趙高說:「您別急。我先問您,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嗎?您的功勞比得上蒙恬嗎?您跟扶蘇的關係比得上蒙恬嗎?」

李斯楞了一會,才說:「我比不上他。」

趙高說:「要是扶蘇做了皇帝,他一定拜蒙恬做丞相。到那時候,您只好回老家。這是明擺的事兒。公子胡亥心眼好,待人厚道。要是他做了皇帝,您我就一輩子受用不盡。您好好考慮考慮吧。」

經過趙高連哄帶嚇地說了一通,李斯怕讓扶蘇繼承皇位以後,自己保不住丞相位置,就和趙高、胡亥合謀,假造了一份詔書給扶蘇,說他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又說將軍蒙恬和扶蘇同謀,都該自殺,把兵權交給副將王離。

扶蘇接到這封假詔書,哭泣著想自殺。蒙恬懷疑這封詔書是偽造的,要扶蘇向秦始皇申訴。扶蘇是個老實人,說:

「既然父皇要我死,哪裡還能再申訴?」就這樣自殺了。

趙高和李斯急急忙忙催著人馬趕路。那時候,正是夏末秋初,天氣還很炎熱,沒有多少日子,屍體已經腐爛,車子里散發出一陣陣臭味。

趙高派人去買了一大批鹹魚,叫大臣們在每輛車上放上一筐。車隊的周圍的鹹魚氣味,把秦始皇屍體的臭味掩蓋過去了。

他們到了咸陽,才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舉行喪葬,並且假傳秦始皇的遺詔,由胡亥繼承皇位。這就是秦二世。

二世和趙高葬了秦始皇以後,做賊心虛,怕篡奪皇位的事泄露出來。趙高攛掇胡亥殺害自己的兄弟和大臣,把十二個公子和十個公主都定了死罪,受株連的大臣更是不計其數。過了一年,趙高又用詭計唆使二世把那個同謀的李斯也逮捕起來殺了。趙高自己當了丞相,獨掌大權。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9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7 | 只看該作者

49大澤鄉起義

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建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徵集了民伕幾十萬;為了開發南方,動員了軍民三十萬。他又用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阿房音ē páng)。到了二世即位,從各地徵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伕,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這座墳開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面蓋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墳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然後把秦始皇葬在那裡。

安葬完了,為了防備將來可能有人盜墳,還叫工匠在墓穴里裝了殺人的設備,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讓一個人出來。

大墳沒完工,二世和趙高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那時候,全中國人口不過二千萬,前前後後被徵發去築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公元前209年,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著九百名民伕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去防守。軍官從這批壯丁當中挑了兩個個兒大、辦事能幹的人當屯長,叫他們管理其他的人。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是個貧苦農民。

陳勝年青時候,就是個有志氣的人。他跟別的長工一塊兒給地主種田,心裡常常想,我年青力壯,為什麼這樣成年累月地給別人做牛做馬呢,總有一天,我也要干點大事業出來。

有一次,他跟夥伴們在田邊休息,對夥伴們說:「咱們將來富貴了,可別忘了老朋友啊!」

大夥兒聽了好笑,說:「你給人家賣力氣種地,打哪兒來的富貴?」

陳勝嘆口氣,自言自語說:「唉,燕雀怎麼會懂得鴻雁的志向呢!」

陳勝和吳廣本來不相識,後來當了民伕,碰在一塊兒,同病相憐,很快就成了朋友。他們只怕誤了日期,天天急著往北趕路。

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的時候,正趕上連天大雨,水淹了道,沒法通行。他們只好扎了營,停留下來,準備天一放晴再上路。

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被徵發的民伕如果誤了期,就要被殺頭。大夥兒看看雨下個不停,急得真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陳勝偷偷跟吳廣商量:「這兒離漁陽還有幾千里,怎麼也趕不上限期了,難道我們就白白地去送死嗎?」

吳廣說:「那怎麼行,咱們開小差逃吧。」陳勝說:「開小差被抓回來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一樣是死,不如起來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強。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夠了。聽說二世是個小兒子,本來就挨不到他做皇帝,該登基的是扶蘇,大家都同情他;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立過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條好漢,現在也不知道是死了還是活著。要是咱們借著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會來響應我們。」

吳廣完全贊成陳勝的主張。為了讓大夥兒相信他們,他們利用當時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計策。他們拿了一塊白綢條,用硃砂在上面寫上「陳勝王」三個大字,把它塞在一條人家網起來的魚肚子里。兵士們買了魚回去,剖開了魚,發現了這塊綢子上面的字,十分驚奇。

到了半夜,吳廣又偷偷地跑到營房附近的一座破廟裡,點起篝火,先裝作狐狸叫,接著喊道:「大楚興,陳勝王。」全營的兵士聽了,更是又驚又害怕。

第二天,大夥兒看到陳勝,都在背後點點戳戳地議論著這些奇怪的事,加上陳勝平日待人和氣,就更加尊敬陳勝了。

有一天,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跑去激怒軍官,跟他們說,反正誤了期,還是讓大家散夥回去吧。那軍官果然大怒,拿起軍棍責打吳廣,還拔出寶劍來威嚇他。吳廣奪過劍來順手斫(zhuó)倒了一個軍官。陳勝也趕上去,把另一個軍官殺了。

陳勝把兵士們召集起來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個名堂。王侯將相,難道是命里註定的嗎!」

大夥兒一齊高喊說:「對呀,我們聽您的!」

陳勝叫弟兄們搭個台,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寫了一個斗大的「楚」字。大夥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翻秦朝。他們公推陳勝、吳廣為首領。九百條好漢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臨近的農民聽到這個消息,都拿出糧食來慰勞他們,青年們紛紛拿著鋤頭鐵耙到營里來投軍。人多了,沒有刀槍和旗子,他們就砍了許多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竿。就這樣,陳勝、吳廣建立了歷史上第一支農民起義軍。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作「揭竿而起」(揭,音jiē,就是舉起的意思)。

起義軍打下了陳縣(今河南淮陽)。陳勝召集陳縣父老商量。大家說:「將軍替天下百姓報仇,征伐暴虐的秦國。這樣大的功勞,應該稱王。」

陳勝就被擁戴稱了王,國號叫做「張楚」。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0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17 17:27 | 只看該作者

50劉邦和項羽

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以後,各地的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沒有多久,農民起義的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陳勝派兵遣將分頭去接應各地起義,他們節節勝利,佔領了大批地方。但是因為戰線長,號令不統一,有的地方被六國舊貴族佔了去。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

陳勝派出周文率領的起義軍向西進攻,很快攻進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逼近秦朝都城咸陽。秦二世驚慌失措,趕快派大將章邯(音hán)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了出來,編成一支軍隊,向起義軍反撲。原來的六國貴族各自佔據自己的地盤,誰也不去支援起義軍。周文的起義軍孤軍作戰,終於失敗。吳廣在滎陽被部下殺死。起義后的第六個月,陳勝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殺害了。

陳勝、吳廣雖然死了,可是由他們點燃起來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處燃燒。在南方的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

聲勢更大。

在會稽郡起兵的是項梁和他的侄兒項羽。項梁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楚國被奏國大將王翦攻滅的時候,項燕兵敗自殺。項梁老想恢復楚國。他的侄兒項羽身材魁梧,又挺聰明,項梁親自教他念書識字。可是項羽才學了幾天,就不願學下去。項梁又教他學劍,項羽學了一陣子,也扔下了。

項梁很生氣,可項羽滿不在乎地說:「念書識字有什麼用處?學會了,不過記記自己的名字;劍學好了,也只能跟幾個人對殺,沒什麼了不起。要學,就要學打大仗的本領。」

項梁聽他的口氣不小,就把祖傳的兵書拿出來,給他學。項羽一聽就懂,可是略略懂得個大意,又不肯深入鑽下去了。項梁本是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因為跟人結了冤讎,避到會稽郡吳中來。吳中的年青人見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當老大哥看待。項梁也教他們學兵法,練本領。

這回兒,他們聽到陳勝起義,覺得是個好機會,就殺了會稽郡守,佔領了會稽郡。不到幾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隊伍。因為這支隊伍里大都是當地的青年,所以稱為「子弟兵」。

項梁、項羽帶著八千子弟兵渡過江,很快打下了廣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市),接著又渡過淮河,繼續進軍。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義隊伍來投奔項梁,和他們聯合起來。

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由劉邦帶領,來投靠項梁。

劉邦本來是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在秦朝統治下,做過一名亭長(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長是管理十里以內的小官)。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驪山去做苦工。他們一天天趕路,每天總有幾個民伕開小差逃走,劉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這樣下去,到了驪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伕們黃鸌?詰厴閑菹ⅰK?源蠹宜擔骸澳忝塹芥晟餃プ隹喙ぃ?皇搶鬯酪彩潛淮蛩潰瘓退悴凰潰?膊恢?濫哪昴腦虜拍芑叵紜N蟻衷詘涯忝欠帕耍?忝親約喝フ一盥釩桑 ?

民伕們感激得直流眼淚,說:「那您怎麼辦呢?」

劉邦說:「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兒是哪兒。」

當時,就有十幾個民伕情願跟著他一起找活路。劉邦同十幾個民伕逃到芒碭(音máng dàng)山躲了起來。過了幾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縣縣裡的文書蕭何和監獄官曹參(音shēn)知道劉邦是個好漢,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們來往。

趕到陳勝打下了陳縣,蕭何和沛縣城裡的百姓殺了縣官,派人到芒碭山把劉邦接了回來,請他當沛縣的首領。大家稱他沛公。

劉邦在沛縣起兵以後,又招集了兩三千人,攻佔了自己的家鄉豐鄉。

接著他帶了一部分隊伍攻打別的縣城,不料留在豐鄉的部下叛變。劉邦得到這個消息,要回去攻打豐鄉,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別處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正好張良也帶著一百多人想投奔起義軍。兩人遇在一起,很談得來。他們一商量,覺得附近的起義隊伍中,只有項梁聲勢最大,決定去投奔項梁。

項梁見劉邦也是一個人才,就撥給他人馬,幫助他收回豐鄉。從此,劉邦、張良都成了項梁的部下。

陳勝、吳廣等主要起義領袖死了以後,由於各地起義的領導權都落在舊六國貴族手裡,彼此爭奪地盤,鬧得四分五裂。秦國的大將章邯、李由,想趁機會把起義軍一個個擊破。

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城召開了會議,決心把起義軍整頓一下。為了擴大號召,項梁聽了謀士范增的意見,把流落在民間的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找了來,立為楚王。因為楚國人對當年楚懷王受騙死在秦國,一直為他抱不平。為了提高號召力,大家把他的孫子仍稱作楚懷王。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51
中國雄 發表於 2008-4-24 14:38 | 只看該作者
支持, 很好, 前面LZ貼上的我已看完, 請問後面的什麼時候能看到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2
NYLASH 發表於 2008-5-3 05:22 | 只看該作者

巨鹿大戰

項梁在整頓了軍隊以後,接連打了幾個勝仗,打敗了秦朝大將章邯。項羽、劉邦帶領另一支隊伍,殺了秦將李由。項梁驕傲起來,認為秦軍沒有什麼了不起,放鬆了警惕。章邯重新補充了兵力,趁項梁不防備,發動了猛烈的反撲。項梁在戰鬥中被殺了。項羽、劉邦也只好退守彭城。

章邯打敗項梁,認為楚軍大傷元氣,就暫時撇開黃河以南這一頭,帶領秦軍北上進攻趙國(這個趙國不是戰國時代的趙國,而是新建立起來的一個政權),很快就攻下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歇逃到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

章邯派秦將王離把巨鹿包圍起來,自己帶領大軍駐紮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他還在棘原和巨鹿之間修築了一條糧道,給王離軍運送糧草。

趙王歇幾次三番派人向楚懷王求救。當時,楚懷王正想派人往西進攻咸陽。項羽急於想為叔父報仇,要求帶兵進關。

懷王身邊有幾個老臣暗地對懷王說:「項羽性子太暴躁,殺人太多;劉邦倒是個忠厚人,不如派他去。」正好趙國來討救兵。楚懷王就派劉邦打咸陽,另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帶領二十萬大軍到巨鹿去救趙國。

宋義帶領的大軍到了安陽(今河南安陽東南),聽說秦軍聲勢浩大,就命令楚軍停了下來,想等秦軍和趙軍打上一陣,讓秦軍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進攻過去。

宋義按兵不動,在安陽一停就是四十六天。項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裡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里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他還下了一道命令:「將士中如有不服從指揮的,就得按軍法砍頭!」

這道命令明明是針對項羽的,項羽氣得要命。這時候已經是十一月的天氣,北方天冷,又碰著大雨。楚營里軍糧接濟不上,兵士們受凍挨餓,都抱怨起來。

項羽說:「現在軍營里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自己喝酒作樂,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裡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將士們大多是項梁的老部下,宋義在將士中本來沒有什麼威望。大夥見項羽把他殺了,都表示願意聽項羽指揮。

項羽把宋義被處死的事,派人報告了楚懷王。楚懷王雖然很不滿,也只好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殺了宋義以後,先派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做先鋒,渡過漳水,切斷秦軍運糧的道,把章邯和王離的軍隊分割開來。然後,項羽率領主力渡河。

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乾糧,把軍隊里做飯的鍋子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鑿沉了(文言叫做「破釜沉舟」,釜就是鍋子),對將士說:「咱們這次打仗,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越打越勇。一個人抵得上十個秦兵,十個就可以抵上一百。經過九次激烈戰鬥,活捉了王離,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當時,各路將領來救趙國的有十幾路人馬。可是他們害怕秦軍強大,都紮下營寨,不敢跟秦軍交鋒。這回兒,聽到楚軍震天動地的喊殺聲,擠在壁壘上看。他們瞧見楚軍橫衝直撞殺進秦營的情景,嚇得伸著舌頭,屏住了氣。趕到項羽打垮了秦軍,請他們到軍營來相見的時候,他們都跪在地下爬著進去,連頭也不敢抬起來。

大家頌揚項羽說:「上將軍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沒有第二個。我們情願聽從您的指揮。」

打那時候起,項羽實際上成了各路反秦軍的首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3
NYLASH 發表於 2008-5-3 05:26 | 只看該作者

劉邦進咸陽

秦軍在巨鹿打了敗仗,可章邯還有二十多萬人馬駐在棘原。他上了一份奏章,向朝廷討救兵。二世和趙高不但不發救兵,反而要查辦章邯。章邯怕趙高害他,只好率領部下向項羽投降了。

章邯投降的消息到了咸陽,秦王朝內部也發生了混亂。

那時候,秦朝的權完全操在趙高手裡。趙高害死了李斯以後,知道大臣中有人不服他。有一次他牽著一隻鹿到朝堂上,當著大臣們對二世說:「我得到了一匹名貴的馬,特來獻給陛下。」

二世雖然是個糊塗蟲,是鹿是馬還分得清。他笑著說:

「丞相別開玩笑,這明明是頭鹿,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綳著臉說:「怎麼不是馬?請大家說說吧。」

二世就問大臣們。不少人懂得趙高的用意,就附和著說:

「是匹好馬呀!」

也有的害怕趙高,不吭聲:只有少數大臣說是鹿。

沒過幾天,那幾個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找個借口辦了罪。

打那以後,宮內宮外大小官員都害怕趙高,再沒有人在二世面前說趙高的不是了。

公元前206年,劉邦的人馬攻破了武關(今陝西丹鳳縣東南),離咸陽不遠了。二世嚇得直打哆嗦,連忙派人叫趙高發兵去抵抗。趙高知道不能再混下去,就派心腹把二世逼死。

趙高殺了二世,召集大臣們對他們說:「現在六國都已恢復了,秦國不能夠再掛個皇帝的空名,應該像以前那樣稱王。我看二世的侄兒子嬰可以立為秦王。」這些大臣不敢得罪趙高,只好同意。

子嬰知道趙高殺害二世,想自己做王,只是怕大臣們和諸侯反對,才假意立他為王。他和他兩個兒子商量好,到即位那天,子嬰推說有病不去,趁趙高親自去催子嬰的時候,就把趙高殺了。

子嬰殺了趙高,派了五萬兵馬守住嶢關(今陝西商縣西北)。劉邦用張良的計策,派兵在嶢關左右的山頭插上無數的旗子,作為疑兵;另派將軍周勃帶領全部人馬繞過嶢關正面,從東南側面打進去,殺死守將,消滅了這支秦軍。

劉邦的軍隊進了嶢關,到了灞上(今陝西西安市東)。秦王子嬰帶著秦朝的大臣來投降了。子嬰脖子上套著帶子(表示請罪),手裡拿著秦皇的玉璽、兵符和節杖,哈著腰等在路旁。

劉邦手下的將軍主張把子嬰殺了,但是劉邦說:「楚懷王派我攻咸陽,就因為相信我能待人寬厚;再說,人家已經投降,再殺他不好。」說完,他收了玉璽,把子嬰交給將士看管起來。

這樣,秦始皇建立起來的強大的王朝,僅僅維持了十五年,就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滅亡了。

劉邦的軍隊進了咸陽,將士們紛紛爭著去找皇宮的倉庫,各人都揀值錢的金銀財寶拿,鬧得亂鬨哄的。只有蕭何不希罕這些東西,他先跑到秦朝的丞相府,把有關戶口、地圖等文書檔案都收了起來,保管好。

劉邦在將士陪同下,來到了豪華的阿房宮。他看見宮殿這麼富麗,幔帳、擺設兒好看得叫人睜不開眼睛。還有許許多多的美麗的宮女。他在宮裡呆了一會,心裡迷迷糊糊的簡直不想離開了。

這時候,他的部將樊噲(音kuài)闖了進來,說:「沛公要打天下,還是要當個富翁呀?這些奢侈華麗的東西,使秦朝亡了,您還要這些幹麼?還是趕快回到軍營里去吧!」

劉邦不聽他的話,說:「讓我歇歇吧。」

恰巧張良也進來了,聽到樊噲的話,對劉邦說:「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樊噲的話說得很對呀,希望您聽從他的勸告。」

劉邦是一向很信任張良的,聽了他的話,馬上醒悟過來,吩咐將士封了倉庫,帶著將士仍舊回到灞上。

接著,劉邦召集了咸陽附近各縣的父老,對他們說:「你們被秦朝的殘酷的法令害苦了。今天,我跟諸位父老約定三條法令:第一,殺人的償命;第二,打傷人的辦罪;第三,偷盜的辦罪。除了這三條,其他秦國的法律、禁令,一律廢除。

父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不必驚慌。」

劉邦還叫各縣父老和原來秦國的官吏到咸陽附近的各縣去宣布這三條法令。

百姓聽到了劉邦的約法三章,高興得了不得。大夥兒爭先恐後地拿著牛肉、羊肉、酒和糧食來慰勞劉邦的將士,劉邦好言好語地勸他們把這些東西拿回去,他說:「糧倉里有的是糧食,不要再讓你們費心了。」

打那時候起,劉邦的軍隊在關中的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印象,人們都巴不得劉邦能留在關中做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4
NYLASH 發表於 2008-5-3 05:27 | 只看該作者

鴻門宴

項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後,想趁著秦國混亂,趕快打到咸陽去。

大軍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紛紛議論說:「咱們的家都在關中,現在打進關去,受災難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是打不進去,楚軍把我們帶到東邊去,我們的一家老小也會被秦朝殺光。怎麼辦?」

部將聽到這些議論,去報告項羽。項羽怕管不住秦國的降兵,就起了殺心,除了章邯和兩個降將之外,一夜之間,竟把二十多萬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裡。打那以後,項羽的殘暴可就出了名。

項羽的大軍到了函谷關,瞧見關上有兵守著,不讓進去。守關的將士說:「我們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論哪一路軍隊,都不準進關。」

項羽這一氣非同小可,命令將士猛攻函谷關。劉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項羽就打進了關。大軍接著往前走,一直到了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駐紮下來。

劉邦手下有個將官曹無傷,想投靠項羽,偷偷地派人到項羽那兒去密告,說:「這次沛公進入咸陽,是想在關中做王。」

項羽聽了,氣得瞪著眼直罵劉邦不講理。

項羽的謀士范增對項羽說:「劉邦這次進咸陽,不貪圖財貨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現在不消滅他,將來後患無窮。」

項羽下決心要把劉邦的兵力消滅。那時候,項羽的兵馬四十萬,駐紮在鴻門;劉邦的兵馬只有十萬,駐紮在灞上。雙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懸殊。劉邦的處境十分危險。

項羽的叔父項伯是張良的老朋友,張良曾經救過他的命。項伯怕仗一打起來,張良會陪著劉邦遭難,就連夜騎著快馬到灞上去找張良,勸張良逃走。

張良不願離開劉邦,卻把項伯帶來的消息告訴了劉邦。劉邦請張良陪同,會見項伯,再三辯白自己沒有反對項羽的意思,請項伯幫忙在項羽面前說句好話。

項伯答應了,並且叮囑劉邦親自到項羽那邊去賠禮。

第二天一清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和一百多個隨從,到了鴻門拜見項羽。劉邦說:「我跟將軍同心協力攻打秦國,將軍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沒有想到能夠先進了關。今天在這兒和將軍相見,真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哪兒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撥,叫您生了氣,這實在太不幸了。」

項羽見劉邦低聲下氣向他說話,滿肚子氣都消了。他老老實實地說:「這都是你的部下曹無傷來說的。要不然,我也不會這樣。」

當天,項羽就留劉邦在軍營喝酒,還請范增、項伯、張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項羽使眼色,並且舉起他身上佩帶的玉玦(音jué,古代一種佩帶用的玉器),要項羽下決心,趁機把劉邦殺掉。可是項羽只當沒看見。

范增看項羽不忍心下手,就借個因由走出營門,找到項羽的堂兄弟項莊說:「咱們大王(指項羽)心腸太軟,你進去給他們敬酒,瞧個方便,把劉邦殺了算了。」

項莊進去敬了酒,說:「軍營里沒有什麼娛樂,請讓我舞劍助助興吧。」說著,就拔出劍舞起來,舞著舞著,慢慢舞到劉邦面前來了。

項伯看出項莊舞劍的用意是想殺劉邦,說:「咱們兩人來對舞吧。」說著,也拔劍起舞。他一面舞劍,一面老把身子護住劉邦,使項莊刺不到劉邦。

張良一看形勢十分緊張,也向項羽告個便兒,離開酒席,走到營門外找樊噲。樊噲連忙上前問:「怎麼樣了?」

張良說:「情況十分危急,現在項莊正在舞劍,看來他們要對沛公下手了。」

樊噲跳了起來說:「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著劍,左手抱著盾牌,直往軍門衝去。衛士們想攔住他。樊噲拿盾牌一頂,就把衛士撞倒在地上。他拉開帳幕,闖了進去,氣呼呼地望著項羽,頭髮像要往上直豎起來,眼睛瞪得大大的,連眼角都要裂開了。

項羽十分吃驚,按著劍問:「這是什麼人,到這兒幹麼?」

張良已經跟了進來,替他回答說:「這是替沛公駕車的樊噲。」

項羽說:「好一個壯士!」接著,就吩咐侍從的兵士賞他一杯酒,一隻豬腿。

樊噲一邊喝酒,一邊氣憤地說:「當初,懷王跟將士們約定,誰先進關,誰就封王。現在沛公進了關,可並沒有做王。他封了庫房,關了宮室,把軍隊駐在灞上,天天等將軍來。像這樣勞苦功高,沒受到什麼賞賜,將軍反倒想殺害他。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將軍擔心哩。」

項羽聽了,沒話可以回答,只說:「坐吧。」樊噲就挨著張良身邊坐下了。

過了一會,劉邦起來上廁所,張良和樊噲也跟了出來。劉邦留下一些禮物,交給張良,要張良向項羽告別,自己帶著樊噲從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劉邦走了好一會,張良才進去向項羽說:「沛公酒量小,剛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雙,獻給將軍;玉斗一對,送給亞父(「亞父」原是項羽對范增的尊稱)。」

項羽接過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卻非常生氣,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劍來,砸得粉碎,說:「唉!真是沒用的小子,沒法替他出主意。將來奪取天下的,一定是劉邦,我們等著做俘虜就是了。」

一場劍拔弩張的宴會,終算暫時緩和了下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5
NYLASH 發表於 2008-5-3 05:27 | 只看該作者

蕭何追韓信

項羽進了咸陽,殺了秦王子嬰和秦國貴族八百多人,還下命令燒阿房宮。跟隨項羽進關的五十多萬兵士,誰沒受過秦朝的壓迫?他們見了豪華的阿房宮,想到他們過去受的罪,心裡燃燒起報仇的火苗。項羽一聲令下,大夥兒就放起火來。

這場火一直燒了三個月,把阿房宮燒成一堆瓦礫。

項羽原來是楚國的貴族,趁著農民起義的機會,參加了反秦戰爭。滅了秦朝以後,他不可能為廣大農民著想。他決定重新劃分封地,把統一了的中國又弄得四分五裂。

當時名義上的首領還是楚懷王。項羽把他改稱為義帝,表面上承認他是帝,實際上只讓義帝頂個虛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聽他主張。他把六國舊貴族和有功的將領一共封了十八個王,自稱為西楚霸王。春秋時期不是有霸主嗎?項羽自稱霸主,等於宣布他有權號令別的諸侯,諸侯都得由他指揮。到了第二年,項羽乾脆把挂名的義帝殺了。

分封諸侯以後,各國諸侯就都分別帶兵回自己的封國去,項羽也回到他的封國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在十八個諸侯中,項羽最忌的是劉邦。他把劉邦封在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關中地區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將章邯等人,讓他們擋住劉邦,不讓劉邦出來。

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著人馬到封國的都城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去。

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

漢王急壞了,真像突然被人斬掉了左右手一樣難過。

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說:「你怎麼也逃走?」

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

蕭何說:「韓信。」

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好幾迴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趕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漢王。

韓信到了南鄭,漢王也只給他當個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法被抓了起來,差不多快要被砍頭了。幸虧漢王部下一個將軍夏侯嬰經過,韓信高聲呼喊,向他求救,說:「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壯土?」

夏侯嬰看韓信的模樣,真是一條好漢,把他放了,還向漢王推薦。漢王派韓信做個管糧食的官。

後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跟他談了談,認為韓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還幾次三番勸漢王重用他,但漢王總是不聽。

韓信知道漢王不肯重用他,趁著將士紛紛開小差的時候,也找個機會走了。

蕭何得到韓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腳,立即親自騎上快馬追趕上去,追了兩天,才把韓信找了回來。

漢王聽說蕭何追的是韓信,生氣地罵蕭何說:「逃走的將軍有十來個,沒聽說你追過誰,單單去追韓信,是什麼道理?」

蕭何說:「一般的將軍有的是,像韓信那樣的人才,簡直是舉世無雙。大王要是準備在漢中呆一輩子,那就用不到韓信;要是準備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準備怎麼樣?」

漢王說:「我當然要回東邊去。哪能老呆在這兒呢?」

蕭何說:「大王一定要爭天下,就趕訣重用韓信;不重用他,韓信早晚還是要走的。」

漢王說:「好吧,我就依著你的意思,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說:「叫他做將軍,還是留不住他。」

漢王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

蕭何很高興地說:「這是大王的英明。」

漢王叫蕭何把韓信找來,想馬上拜他為大將。蕭何直爽地說:「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禮貌。拜大將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鬧著玩似地叫他來就來。大王決心拜他為大將,要擇個好日子,還得隆重地舉行拜將的儀式才好。」

漢王說:「好,我都依你。」

漢營里傳出消息,漢王要擇日子拜大將啦。幾個跟隨漢王多年的將軍個個興奮得睡不著覺,認為這次自己一定能當上大將。

趕到拜大將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將竟是平日被他們瞧不起的韓信,一下子都楞了。

漢王舉行拜將儀式以後,再接見韓信,說:「丞相多次推薦將軍,將軍一定有好計策,請將軍指教。」

韓信謝過漢王,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後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

打那以後,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6
NYLASH 發表於 2008-5-3 05:49 | 只看該作者

霸王烏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韓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垓音gāi)。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完了。他想帶領一支人馬衝殺出去。但是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得重重疊疊。項羽打退一批,又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層;這兒還沒殺出去,那兒的漢兵又圍了上來。

項羽沒法突圍,只好仍回到垓下大營,吩咐將士小心防守,準備瞅個機會再出戰。

這天夜裡,項羽進了營帳,愁眉不展。他身邊有個寵愛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見他悶悶不樂,陪伴他喝酒解悶。

到了定更的時候,只聽得一陣陣西風吹得呼呼直響,風聲里還夾著唱歌的聲音。項羽仔細一聽,歌聲是由漢營里傳出來的,唱的凈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還真不少。

項羽聽到四面到處是楚歌聲,不覺楞住了。他失神似地說:「完了!難道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嗎?怎麼漢營里有這麼多的楚人呢。」

項羽再也忍不住了,隨口唱起一曲悲涼的歌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音zhuī)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歌的意思是:「力氣拔得一座出,氣魄能壓倒天下好漢,時運不利,烏騅馬不肯跑。馬兒不肯跑有什麼辦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麼辦?」)

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也跟著唱起來。霸王唱著唱著,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侍從也都傷心得抬不起頭。

當夜,項羽跨上烏騅馬,帶了八百個子弟兵衝過漢營,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漢軍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連忙派了五千騎兵緊緊追趕。項羽一路奔跑,趕到他渡過淮河,跟著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兒。

項羽來到一個三岔路口,瞧見一個庄稼人,就問他哪條道兒可以到彭城。那個庄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願給他指路,哄騙他說:「往左邊走。」

項羽和一百多個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對頭,跑到後來,只見前面是一片沼澤地帶,連道兒都沒有了。項羽這才知道是受了騙,趕快拉轉馬頭,再繞出這個沼澤地,漢兵已經追上了。

項羽又往東南跑,一路上,隨從的兵士死的死,傷的傷。到了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東南),再點了點人數,只有二十八個騎兵。但是漢軍的幾千名追兵卻密密麻麻地圍了上來。

項羽料想沒法脫身,但是他仍舊不肯服輸,對跟隨他的兵士們說:「我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歷過七十多次戰鬥,從來沒打過一次敗仗,才當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這裡被圍,這是天叫我滅亡,並不是我打不過他們啊!」

他把僅有的二十八人分為四隊,對他們說:「看我先斬他們一員大將,你們可以分四路跑開去,大家在東山下集合。」

說著,他猛喝一聲,向漢軍衝過去。漢兵抵擋不住。紛紛散開,當場被項羽殺死了一名漢將。

項羽到了東山下,那四隊人馬也到齊了。項羽又把他們分成三隊,分三處把守。漢軍也分兵三路,把楚軍圍住。項羽來往衝殺,又殺了漢軍一名都尉和幾百名兵士。最後,他又把三處人馬會合在一起,點了一下人數,二十八名騎兵只損失了兩名。

項羽對部下說:「你們看怎麼樣?」

部下都說:「大王說的一點不錯。」

項羽殺出漢兵的包圍,帶著二十六個人一直往南跑去,到了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恰巧烏江的亭長有一條小船停在岸邊。

亭長勸項羽馬上渡江,說:「江東雖然小,可還有一千多里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過了江,還可以在那邊稱王。」

項羽苦笑了一下說:「我在會稽郡起兵后,帶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們沒有一個能回去,只有我一個人回到江東。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還有什麼臉再見他們呢。」

他把烏騅馬送給了亭長,也叫兵士們都跳下馬。他和二十六個兵士都拿著短刀,跟追上來的漢兵肉搏起來。他們殺了幾百名漢兵,楚兵也一個個倒下。項羽受了十幾處創傷,最後在烏江邊拔劍自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7
NYLASH 發表於 2008-5-3 05:49 | 只看該作者

大風歌

垓下決戰後,漢王劉邦得到了最後的勝利,建立了一個比秦朝更強大的漢王朝。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正式即了皇帝位,這就是漢高祖(西漢紀年從公元前206年劉邦稱漢王時算起)。

漢高祖建都洛陽,後來遷都到長安(今陝西西安)。從那時候開始的二百十年,漢朝的都城一直在長安。歷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西漢」,也叫「前漢」。

漢高祖即位不久,在洛陽南宮開了一個慶功宴會。他對大臣們說:「咱們今天歡聚在一起,大家說話用不到顧忌。你們說說,我是怎麼得天下的?項羽又是怎樣失天下的?」

大臣王陵等說:「皇上派將士打下城池,有封有賞,所以大家肯為皇上效勞;項羽對有功的和有才能的人猜疑、妒忌,打了勝仗,不記人家的功勞,所以失去了天下。」

漢高祖笑了笑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成功失敗,全在用人。坐在帳帷里定計劃,算得准千里以外的勝利,這一點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給前方運送軍糧,這一點我比不上蕭何;統領百萬大軍,開戰就打勝仗,攻城就能拿下來,這一點我怎麼也趕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代的豪傑。我能夠重用他們,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項羽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所以被我滅了。」

大家都佩服漢高祖說得有道理。後來,人們就把蕭何、張良、韓信稱做「漢初三傑」。

在楚漢戰爭中,有些帶兵的大將立過大功,漢高祖不得不封他們為王。這些諸侯王有的雖然不是舊六國貴族,但是都想割據一塊土地,不聽漢朝政府的指揮。其中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功勞最大,兵力也最強。漢高祖對他們確實不放心。

有個原來在項羽手下的將軍叫鍾離昧,漢高祖正在緝拿他,韓信卻把他收留下來。

第二年,有人向漢高祖告發韓信想謀反。漢高祖問大臣該怎麼辦,許多人主張發兵消滅韓信。只有陳平反對。陳平說:「韓信的兵比咱們精,他手下的將軍又比咱們強,用武力去對付他,是很危險的。」

後來,漢高祖採用了陳平的計策,假裝巡視雲夢澤,命令受封的王侯到陳地相見。韓信接到命令,不能不去。到了陳地,漢高祖就叫武士把韓信綁了起來,要辦他的罪。

有人勸漢高祖看在韓信過去的功勞份上,從寬處分。

漢高祖才免了他的罪,取消他的楚王封號,改封為淮陰侯。

韓信被降職以後,心裡悶悶不樂,常常推說有病,不去朝見。

過了幾年,有一個將軍陳豨(音xī)造反,自稱代王,一下子就佔領了二十多座城。

漢高祖要淮陰侯韓信和梁王彭越一起討伐陳豨。可是兩個人都推說有病,不肯出兵。漢高祖只好自己去討伐陳豨。

漢高祖帶兵離開長安后,有人向呂后告發,說韓信和陳豨是同謀,他們還想裡應外合,發動叛亂。呂後跟丞相蕭何商量了一個計策,故意傳出消息,說陳豨已經被高祖抓到,要大臣們進官祝賀。韓信一進宮門,就被預先埋伏好的武士拿住殺了。

韓信被殺不到三月,漢高祖滅了陳豨,回到洛陽,又有彭越的手下人告發彭越謀反。漢高祖聽到這個消息,派人把彭越逮住,下了監獄。後來因為沒有查到彭越謀反的真憑實據,就把他罰做平民,遷送到蜀中去。

彭越在到蜀中去的路上,正好遇到呂后,就向呂后哭訴他實在沒有罪,苦苦央告呂后在漢高祖面前替他說句好話,讓他回自己的老家。呂后一口答應,把彭越帶回洛陽。呂後到了洛陽,對漢高祖說:「彭越是個壯士,把他送到蜀中,這不是放虎歸山,自找麻煩嗎?」

漢高祖聽了呂后的話,就把彭越處死。

淮南王英布一聽到韓信、彭越都被殺,乾脆也起兵反了。他對部下說:「皇上已經老了,自己一定不能來。大將中只有韓信、彭越最有能耐,但他們都已經死了,別的將軍不是我的對手,沒什麼可怕的。」

英布一出兵,果然打了幾個勝仗,把荊楚一帶土地都佔領了。漢高祖只好親自發兵去對敵。

他在陣前罵英布說:「我已經封你為王,你何苦造反?」

英布直言不諱地說:「想做皇帝啰!」

漢高祖指揮大軍猛擊英布。英布手下兵士弓箭齊發,漢高祖當胸中了一箭。幸虧箭傷還不太重,他忍住創痛,繼續進攻。英布大敗逃走,在半路上被人殺了。

漢高祖平定了英布,路過他的故鄉沛縣住了幾天,邀集了故鄉的父老子弟和以前熟悉的人,舉行了一次宴會,請他們一起喝酒,無拘無束地快樂幾天。

他在快樂當中,想起過去自己怎樣戰勝了項羽,又想到以後要治理好國家,可真不容易。別說一些諸侯不肯安分守己,就是邊境上也常常發生麻煩,哪兒去找勇士幫他守衛呢?

想到這裡,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8
NYLASH 發表於 2008-5-3 05:54 | 只看該作者

白登被圍

自從在秦始皇統治時期打敗匈奴以後,北方平靜了十幾年。到秦滅亡之後,中原發生了楚漢相爭,匈奴就趁機一步一步向南打過來。

漢高祖的時候,匈奴的冒頓單於(音mòAdúchánAyú,冒頓是人名,單於是匈奴王)帶領了四十萬人馬包圍了韓王信(原韓國貴族,和韓信是兩個人)的封地馬邑(今山西朔縣)。韓王信抵擋不了,向冒頓求和。漢高祖得到這個消息,派使者責備韓王信。韓王信害怕漢高祖辦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頓佔領了馬邑,又繼續向南進攻,圍住晉陽。漢高祖親自趕到晉陽,和匈奴對敵。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著大雪,氣候特別冷,中原的兵士沒碰到過這樣冷的天氣,凍壞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凍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漢朝的軍隊和匈奴兵一接觸,匈奴兵就敗走。一連打贏了幾陣。後來,聽說冒頓單於逃到代谷(今山西代縣西北)。

漢高祖進了晉陽,派出兵士去偵察,回來的人都說冒頓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殘兵,連他們的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勢打過去,准能打勝仗。

漢高祖還怕這些兵士的偵察不可靠,又派劉敬到匈奴營地去刺探。

劉敬回來說:「我們看到的匈奴人馬的確都是些老弱殘兵,但我認為冒頓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來,陛下千萬不能上這個當。」

漢高祖大怒,說:「你膽敢胡說八道,想阻攔我進軍。」說著,就把劉敬關押起來。

漢高祖率領一隊人馬剛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突然四下里湧出無數匈奴兵來,個個人強馬壯,原來的老弱殘兵全不見了。漢高祖拚命殺出一條血路,退到平城東面的白登出。

冒頓單於派出四十萬精兵,把漢高祖圍困在白登山。周圍的漢軍沒法救援,漢高祖的一部分人馬在白登,整整被圍了七天,沒法脫身。

高祖身邊的謀士陳平打發了一個使者帶著黃金、珠寶去見冒頓的閼氏(音yānAzhī,就是匈奴的王后),請她在單於面前說些好話。閼氏一見這麼多的禮物,心裡挺高興。

當天晚上,閼氏對冒頓說:「我們佔領了漢朝地方,沒法長期住下來,再說,漢朝皇帝也有人會來救他。咱們不如早點撤兵回去吧!」

冒頓聽了閼氏的話,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將包圍網撤開一角,放漢兵出去。

第二天清早,天正下著濃霧,漢高祖悄悄地撤離了白登。陳平還不放心,叫弓箭手朝著左右兩旁拉滿了弓,保護漢高祖下山。

漢高祖提心弔膽走出了匈奴的包圍圈,快馬加鞭,一口氣逃到廣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劉敬放出來,說:「我沒聽你的話,弄得在白登被匈奴圍了起來,差點兒不能和你見面了。」

漢高祖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沒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長安。以後,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叫漢高祖大傷腦筋。他問劉敬該怎麼辦?劉敬說:「最好採用『和親』的辦法,大家講和,結為親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過日子。」

漢高祖同意劉敬的意見,派劉敬到匈奴去說親,冒頓同意了。漢高祖挑了一個宮女所生的女兒,稱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冒頓就把她立為閼氏。

打那時候起,漢朝開始採取「和親」的政策,跟匈奴的關係暫時緩和了下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9
NYLASH 發表於 2008-5-3 05:57 | 只看該作者

白馬盟

漢高祖晚年的時候,寵愛了一個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如意,被封為趙王。漢高祖老覺得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生性軟弱,怕他將來幹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說話做事很像自己。因此,想改立如意為太子。

他曾經為這件事跟大臣們商量過,但大臣們都反對,連他一向敬重的張良也幫著呂后。請了當時很有名望的四個隱士叫「商山四皓」(皓,音hào,就是白髮老人的意思),來輔佐太子劉盈。漢高祖知道沒法廢掉太子,就對戚夫人說:「太子有了幫手,翅膀已經長硬了,沒有法子改變了。」戚夫人也傷心得沒法說。

漢高祖在討伐英布的時候,胸部中了流箭。後來,傷勢越來越厲害。有一次,有人偷偷地對他說:「樊噲(呂后的妹夫)和呂后串通一氣,只等皇上一死,就打算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漢高祖大怒,立即把陳平和將軍周勃召進宮來,對他們說:「你們趕快到軍營,立刻把樊噲的頭砍下來見我。」

那時候,樊噲正帶兵在燕國。陳平、周勃接受了命令,兩人私下商量說:「樊噲功勞大,又是皇后的妹夫,咱們可不能隨便殺他。這會兒皇上發火要殺他,以後萬一後悔起來,怎麼辦?」

兩人商量了一陣,把樊噲關在囚車裡,送到長安,後來果然被呂后釋放。

漢高祖病重了,他把大臣召集在他跟前,又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馬,要大臣們歃血為盟。大夥兒當著高祖的面,歃了血,起誓說:「從今以後,不是姓劉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侯。違背這個盟約的,大家共同討伐他。」

大臣們宣了誓,漢高祖才放下心。

漢高祖病越來越重了。他叫呂後進去,囑咐後事。

呂后問他:「陛下百年之後,要是蕭相國死了。誰可以接替他?」

漢高祖說:「可以讓曹參接替。」

呂后又問:「曹參以後呢?」

漢高祖說:「王陵可以接替。不過王陵有點戇直,可以叫陳平幫助他。陳平有足夠的智謀,但是不能獨當一面。周勃為人厚道,辦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但是將來安定劉家天下的,還是靠周勃。」

呂后再問下去,漢高祖搖搖頭說:「以後的事,就不是你能夠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死去。呂后把消息封鎖起來,秘密把她的一個心腹大臣審食其(食其音yìAlī)找去,對他說:「大將們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他們在先帝手下已經不大甘心。如今先帝去世,更靠不住,不如把他們都殺了。」

審食其覺得這事不好辦,就約呂后的哥哥呂釋之做幫手。呂釋之的兒子呂祿把這個秘密消息泄露給他的好朋友酈寄,酈寄又偷偷地告訴他父親酈商。

酈商得知這消息,趕忙去找審食其,對他說:「聽說皇上去世已經四天。皇后不發喪,反倒打算殺害大臣。這樣做,一定激起大臣和將軍們的反抗,天下大亂不用說,只怕您的性命也保不住。」

審食其嚇住了,忙去找呂后。呂后也覺得殺大臣這件事沒有把握,就下了發喪的命令。

大臣們安葬了漢高祖,太子劉盈即位,就是漢惠帝。呂后就成了太后。

漢惠帝的確是個老實無能的人,一切聽他母親呂太後作主。呂太后大權在手,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她最痛恨的是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她先把戚夫人罰做奴隸。又派人把趙王如意從封地召回長安。

漢惠帝知道太后要害死弟弟如意,親自把如意接到宮裡,連吃飯睡覺都和他在一起,使呂太后沒法下手。

有一天清晨。漢惠帝起床出外練習射箭。他想叫如意一起去,如意年輕貪睡,漢惠帝見他睡得很香,不忍叫醒他,自己出去了。等惠帝回宮,如意已經死在床上。惠帝知道弟弟是被毒死的,只好抱著屍首大哭一場。

呂太后殺了如意,還殘酷地把戚夫人的手腳統統砍去。挖出她的兩眼,逼她吃了啞葯,把她扔在豬圈裡。

漢惠帝瞧見戚夫人被太后折磨得這個樣子,不禁放聲大哭,還嚇得生了一場大病。他派人對太后說:「這種事不是人幹得出來的。我是太后的兒子,沒有能力治理天下。」

打那以後,漢惠帝就不願再過問朝廷的政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0
NYLASH 發表於 2008-5-3 06:02 | 只看該作者

蕭曹兩相國

漢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國蕭何病重。漢惠帝親自去探望他,還問他將來誰來接替他合適。

蕭何不願意表示意見,只說:「誰還能像陛下那樣了解臣下呢?」

漢惠帝問他:「你看曹參怎麼樣?」

蕭何和曹參早年都是沛縣的官吏,跟隨漢高祖一起起兵。兩個人本來關係很好,後來曹參立了不少戰功,可是他的地位比不上蕭何。兩個人就不那麼和好。但是蕭何知道曹參是個治國的人才,所以漢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贊成,說:

「陛下的主意錯不了。有曹參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曹參本來是個將軍,漢高祖封他長子劉肥做齊王的時候,叫曹參做齊相。那時候,天下剛安定下來,曹參到了齊國,召集齊地的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問他們應該怎樣治理百姓。這些人說了一些意見,但是各有各的說法,不知聽哪個才好。

後來,曹參打聽到當地有一個挺有名望的隱士,叫蓋公。曹參把他請了來,向他請教。這個蓋公是相信黃老學說的(黃老就是指黃帝老子),主張治理天下的人應該清靜無為,讓老百姓過安定的生活。

曹參依了蓋公的話,儘可能不多去打擾百姓。他做了九年齊相,齊國所屬的七十多座城都比較安定。

蕭何一死,漢惠帝馬上命令曹參進長安,接替做相國。曹參還是用蓋公清靜無為的辦法,一切按照蕭何已經規定的章程辦事,什麼也不變動。

有些大臣看曹參這種無所作為的樣子,有點著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幫他出點主意。但是他們一到曹參家裡,曹參就請他們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總是把話岔開,弄得別人沒法開口。最後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麼也沒有說。

漢惠帝看到曹相國這副樣子,認為他是倚老賣老,瞧不起他,心裡挺不踏實。

曹參的兒子曹窋(音zhú),在皇宮裡侍候惠帝。惠帝囑咐他說:「你回家的時候,找個機會問問你父親:高祖歸了天,皇上那麼年輕,國家大事全靠相國來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這麼下去,怎麼能夠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親怎麼說。」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時候,就照惠帝的話一五一十跟曹參說了。

曹參一聽,就上火了,他罵著說:「你這種毛孩子懂得個什麼,國家大事也輪到你來嚕囌。」說著,竟叫僕人拿板子來,把曹窋打了一頓。

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責打,非常委屈,回宮的時候當然向漢惠帝訴說了。漢惠帝也感到很不高興。

第二天,曹參上朝的時候,惠帝就對他說:「曹窋跟你說的話,是我叫他說的,你打他幹什麼?」

曹參向惠帝請了罪,接著說:「請問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個更英明?」

漢惠帝說:「那還用說,我怎麼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參說:「我跟蕭相國比較,哪一個能幹?」

漢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說:「好像不如蕭相國。」

曹參說:「陛下說的話都對。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蕭相國。高皇帝和蕭相國平定了天下,又給我們制訂了一套規章。我們只要按照他們的規定照著辦,不要失職就是了。」

漢惠帝這才有點明白過來。

曹參用他的黃老學說,做了三年相國。由於那時候正在長期戰爭的動亂之後,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辦法沒有給百姓增加更多的負擔。因此,當時有人編了歌謠稱讚蕭何和曹參。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蕭規曹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7 14: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