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媒體人的言論失焦與自律缺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1-9-28 0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聽風看雨通三統 於 2011-9-27 16:53  四月青年社區  


近兩個月以來的輿論主流,可以說發生了雙重的逆轉。第一重逆轉,就是今年上半年,是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為核心,全面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正面經驗。而進入七月之後,以關於動車事故的鼓噪為發軔,經過郭美美事件,國內的自由派人士,藉助一個個熱點事件展開了攻擊體制現實問題的輿論反擊。由於種種原因,目前官方是取守勢的。於是,一時之間,表面看起來,似乎「拆了天安門建白宮」的「事業」,就要在輿論鬥爭中取得決定性的成功了;第二重逆轉,就是在人們思想意識的層面,恰恰有很多人被這些輿論狂潮衝擊,從對體制有些正常的疑慮,迅速轉向了體制的堅定支持者。原因很簡單:體制固然有種種問題,但起碼那些有問題的人還是可以理解的正常人。而那些批判他們的人,已經不能稱之為「理性人」了。
那些人的輿論攻勢,何以會產生這樣的實質效果,需要做全面的分析。僅從媒體圈那些掌握了相當話語權的人的作為論,則是典型的失焦和放棄自律的表現。前者的典型,就是圍繞拜登副總統訪華和駱大使到任后的一些言行的報道鼓吹,完全與美國方面的策劃發生背離;後者的典型,就是許慶亮的「微博抗日門」后,整個媒體圈的表現。下面,分別做一下分析。
如今,駱大使上任已近兩個月,而拜登副總統訪華,也是一月有餘了。出於種種考慮,中國的「精神美國人」,自然要在「國人」面前好好表現一下。但就是這些表現,暴露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是需要分析,才能看出他們的淺薄和虛妄的。
第一,想來大家應該有共識:駱大使雖為華裔,但卻是美國的政治人物。作為美國駐中國大使,他當然應該忠於美國的國家利益。我們有理由期待他對中國能相對友好,但不能指望他「愛中國甚於愛美國」。
第二,如果以忠實於美國利益的標準衡量,駱大使目前最應該做的,就是採取各種措施,特別是組織大使館所能協調的文宣力量,為說服中國繼續加大支持美國的力度,幫助美國延續其經濟地位,展開輿論公關的高潮。但是,駱大使似乎完全沒有任何作為,白白糟蹋了拜登副總統訪華的公關策劃的諸多精心策劃的創意。對此,很多人似乎完全沒有理解。這裡,就列舉一下拜登副總統訪華期間的一些公關策劃的深意所在,再比對一下親美人士的相關文字,就會知道那些人的焦點偏移到了什麼程度,自然就會清楚,駱大使是如何漫不經心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的。
首先,拜登在8月17日抵達中國,就是一個良有深意的安排。他暗示中國政府,如果能夠對美國繼續支持,美國願意在中國國民比較敏感的「對台售武」問題上,給出一個說得過去的決定,使中國政府不必因美國的原因,承受來自國民的壓力。
其次,拜登帶著自己學中文的孫女同時走出機艙亮相。這也是在向中國傳遞「面向未來」的友善的信息:對中美關係,要有一個發展的眼光,不要被一時的情況左右自己的情緒。
再次,那個著名的「拜登吃面」,被諸多親美和反美人士反覆解讀,卻不知為何都忽略了兩個重要的信息。
第一,拜登惠顧的,是一家以豬下水為主打的傳統風味小吃店。按照拜登的文化觀念,是不能吃動物內髒的。而這家店最著名的主食,就是鹵煮火燒。主打的菜品,也都是豬下水為主。距離美國大使館比較近的,有一個專營炸醬麵的「海碗居」,他為什麼要去一個距離大使館有一段距離,以豬下水為主打的店面吃炸醬麵呢?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那家店的店名,有著雙重的公關價值:姚記炒肝店。而這雙重公關價值,都和一個明星有關。這就是姚明。對於美國公眾而言,因為姚明的表現,使很多NBA的球迷,都認得了那個YAO的標識。拜登惠顧一個「姚記」的餐館,既是為在美國的「姚氏餐廳」做了廣告,也是為政府在美國公眾面前進行公關。這是對美國方面的公關價值。而更重要的,是對中國方面的公關價值。這就需要和79這個數字聯繫起來了。這就涉及到第二個重要信息:79這個數字的意義。
1979年,不論對美國,還是拜登個人,都是其「對華關係」的重要一年。這一年,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全面試水。美國為首的西方,也開始了向紅色中國全面敞開各個領域的進程。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訪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這一巨大成就,其實是吃當時在野的共和黨留下的老本。民主黨政府,必須做出一些具體的成績,才能使若干政治家得到個人的資本。為了這一目標,也為了平衡《與台灣關係法》造成的芥蒂,美國決定開啟與中國在安全技術領域的全面合作。拜登當年首次訪華,就是和當時的中央軍委領導人商談具體事宜。那時不滿40歲的拜登,是和鄧小平、葉劍英對話的。而那時的習近平,還是軍委秘書長的秘書,一位正團級軍官。如今,經年初胡主席訪美時雙方商定,已經是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也是候任的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對等邀請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並建立兩國副總統和副主席互訪的機制。這次訪華,不論對拜登個人,還是中美關係,都有著一些特別的意味。
拜登在一個「姚記」的餐館,花費79元用了一頓午餐,其真實的意圖,應該是提示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要記住你們改革開放的起點——1979年,也要看到你們的改革開放成功的標誌性人物——姚明成功的平台何在。最後的結論自然就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固然是中國政府領導中國人民奮鬥的成果,但這個成果是需要一個平台的。這個平台,只能由美國來提供。姚明的成功,就是這個邏輯的最明顯的體現。因此,今天的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不應該只是念叨著什麼「美國欠每個中國國民平均5,700元人民幣」,不應整日追問「美國能否保證國債不貶值」,而是應該有一個發展的、歷史的眼光,表現出一個大國的胸懷,繼續堅持「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判斷,「動搖不得」,使美國早日結束經濟困難,繼續為中國提供實現「美國夢」的平台。否則,就是既沒有「良心」也缺乏「遠見」。
最後,就是拜登對四川的訪問。那裡不僅有都江堰地震災區的美國援助資金新建的學校,也在12年前,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發生了「燒(美國駐成都領事)館事件」。拜登的到訪,並在據信是當年的「縱火青年」的母校的四川大學發表充滿善意和「建設性」的演講,顯然也是為某種文宣活動提供素材的。
綜合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拜登訪華的公共策劃,用足了一切歷史和現實的元素。如果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應該可以作為經典案例,列入公關策劃教科書。但是,再看一下中國親美「公共知識分子」們的那些對於美國副總統「親民廉潔」的肉麻吹捧,就足以看出,那些親民媚美的言論,完全是一種無組織的狀態。也就是說,此時的美國,需要中國國內的代言人表現出德國足球隊的戰術素養和紀律性。而他們真正表現出的,卻是中國足球隊的技術水平和非洲球隊的組織性。這樣的結果,不僅不能實現美方的主要意圖,事實上還把很多人給忽悠到了對美國和某些文人都極度反感的陣營里。對此,駱大使是要負相當責任的。
其實,從駱大使的角度考慮,他的這種怠工是可以理解的。美國駐中國大使,和此前的商務部長比較,完全不是一個層級的位置。對於布希、洪博培這樣的有進一步企圖心的政治家,這是一個刷經驗值的位置。對於駱家輝這樣在政壇很難謀得商務部長以上的位置的華裔政治家,這就是一個意興闌珊的位置了。對個人而言,唯一現實的考慮,就是向基辛格學習,在中國建立廣泛而深厚的上層人脈,為自己下野后,通過旋轉門機制,謀取商業利益進行布局。以美國的國家利益論,把他留在商務部長的任上,在對中國的博弈過程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把他調整到大使的位置上,說明美國決策層對中國已經選擇了妥協的態度。這是由中美兩國現實的實力地位的變化決定的,美國對中國的態度的變化。在這個背景下,駱大使的不作為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但是,中國的某些文人,從來不善於,或者說不屑於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分析問題,又樂於把美國的政治人物塑造,甚至主觀臆想成沒有任何個人利益考慮,只是從抽象的「民主制度與專制制度的鬥爭」的唯一角度來決定自己言行的「意識形態機器」。於是,真正良有深意的拜登副總統的公關策劃,被他們發揮到了一個偏得離譜的方向,使得一大批人在他們的輿論狂潮中認清了他們「屁精」的本質,徹底厭棄了他們的說教。而駱大使作為一位公眾人物,在「短時間過一下普通人生活」的心理需要的驅使下,搞了一些「親自下館子,排隊買燒餅」的事情,也能在中國的網路空間引起一陣輿論的狂潮。中國親美媚美的文人的失焦,實際體現的是他們思想的淺薄和幼稚。因為這些人的淺薄和幼稚,倒使得中國的體制內真正需要輿論監督的某些人,可以毫無壓力地繼續混下去了。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關於副總統和大使先生在中國引起的輿論狂潮,集中體現了美國的衰落。這種衰落,就如此直接地反映在了話語權領域的適得其反的無組織狀態。
上面是對於「精神美國人」們失焦的分析。下面,就要分析一下,今天的媒體圈裡掌握話語權的人,是如何缺乏自律的。這個缺乏自律的典型事件,就是許慶亮的「微博抗日門」。許慶亮背後的勢力,顯然在對全體中國媒體圈進行一次「指鹿為馬」的「立場考察」。結果,應該既是他們滿意,也使他們沮喪。前者是因為,在該事件發生后,已經過了一個星期,除了不指望廣告,靠著發行就可以盈利的《環球時報》發表了一篇短評,其它的媒體和門戶網站,沒有對此發表任何評論。如此挑戰每一個有起碼民族意識的中國人的最核心的是非觀的言論,居然沒有媒體敢出來批評,說明這些媒體的主要負責人,都很忌憚許慶亮背後的資本的力量,為了自己在媒體圈裡的生存和發展,他們只能選擇「敢怒不敢言」,連在網上爆料,支持一下網民批判許慶亮的勇氣都沒有。比之什麼「民主自由,輿論監督」,這才是今天中國媒體人最大的政治正確。因此,資本的力量,是大可為此欣慰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應該沮喪:中國歸根結底還是由政治權力控制著主要的經濟資源和市場發展空間。對資本而言,最核心的需要,還是把共產黨的這個控制權奪到自己手裡。以現在的實際力量對比論,資本卻是需要媒體幫助自己進行一些宣傳鼓動,通過發起某種「可控民主運動」的冒險,完成這種控制權的「平穩過渡」。但是,媒體圈在這次測試中的表現,態度上固然令資本滿意,卻徹底喪失了自己在公眾中的公信力。如此,再怎麼「政治正確」,這些媒體人也只能理直氣壯地向資本索取更多的利益,卻無法發揮資本希望其發揮的作用。那麼,這種情況發生的背景是什麼呢?對此,體制和民眾,包括廣大網路上的「野生五毛」,應對的態度和策略又應該如何呢?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媒體人,最初是靠著受眾市場的認同,取得媒體地位的。但是,他們形成媒體地位的過程,也是中國的民營資本迅速發展,外國資本大舉進入的過程,而共產黨的各級組織中,也有了大批的資本利益的自覺不自覺的同情者和代言人。相對而言,分管經濟的領導,和資本的力量走得更近一些。
因此,在這個過程完成後,資本的力量和媒體的話語權的力量完成了合流。在這之後,那些掌握了媒體的話語權的人,其實已經不需要考慮市場的反應了。只要能為掌握資源的勢力代言,受眾市場的觀感如何,他們是不必在意的。當然,為了爭取到受眾市場的關注,他們必須發出一些極端的言論,才能迎合資本的需要或者掌握資本的勢力的情感的宣洩的需要。
這些人所代表的階級或曰群體,他們所期待的「制度變革」,在今天的中國,成功的希望是越來越渺茫的。於是,他們進行不負責任的感情宣洩的衝動就越來越強烈,自律自己言論的意識卻越來越淡薄,終於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我相信,媒體人的主流,是有基本的是非觀和起碼的民族立場的。但是,得罪了某些大腕,實際就是得罪大腕背後的勢力,會直接導致媒體的「廣告收入」下降,自己難以在這個行業生存。因此,對這種言論,就只敢選擇沉默,或者隱身上網,參與一些批判甚至「爆料」活動。
對於這種狀況,消極的應對,就是為網路對這些言論的批判,打開一個更大的空間。比較「積極」的應對,就是以共產黨掌握的經濟資源和媒體的管理權力,招安一些「輿論造反派」。重慶日報和騰訊共建大渝網,就是一個成功範例。而近年薄熙來每年都要和一些重要門戶網站對話,今年連凱迪網總編都被邀請,且對重慶頗有讚詞。當然,那個讚詞,第一有些特別的意味,第二也表示了對某些現象的「憂患」。但只要把凱迪網主編放到肯定「重慶模式」的媒體人士清單上,在意識形態鬥爭中的意義就是很大的。
當然,這種招安帶來的「轉變」,是有很多隱患的。真正積極的應對,還是加大力度,重建全民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還是那句話:要相信大多數媒體人是有基本的是非和立場的。但是,如果不給他們一定的資源,實際就是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逼良為盜」。前些年,為了使改革開放有一個寬鬆的思想輿論環境,基本是壓制了一些比較「保守」的思想的宣傳。至於扶持,就更不可能了。當然,這也和當時的經濟實力有關。十年前,印刷精美的宣傳藏獨和某功的印刷品,是可以免費派送的。而《人民日報海外版》,且不論水平怎麼樣,是沒有經濟實力派送的。
如今,在經濟上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同時,南方系也已經從單純發泄一些不健康的情緒,轉向公然為某些自認為羽翼豐滿的政治經濟勢力向共產黨叫板,牟取更大利益服務。只要他們能發出足夠聳動的聲音,在博弈中完成代言的任務,是可以不必考慮公眾觀感,而以「獨立清醒,不同流俗,不阿附體制」自詡的。因此,現在既有能力,也有必要在意識形態鬥爭中投入一些資源,以市場化手段,國際化運作,不僅在國內擊退那些鼓噪所代表的利益訴求,而且可以爭取到國際的話語權,對中國經濟實力向全球的推進,也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
這是媒體市場化發展的下一個趨勢。不論騰訊網還是凱迪網,真正的後台老板,是要密切注意,及時跟進這樣的趨勢的。如許慶亮這樣的「南方製造」的「大腕」,在老闆眼裡也就是一個隨時可以被犧牲掉的瘋狗而已。倒是一些年輕人,由於對一些問題理解不深,很容易被這種「指鹿為馬」的表象誤導。一旦做出錯誤的選擇,再轉化為言行,實際就是堵死了自己的路。
所以,與其一味指責什麼「文傻」,不如向那些「文青」們傳遞一些正確的信息。至於那個「指鹿為馬」的把戲,沒有必要太「重視」。否則,只會加大他們的籌碼。
總之,借用本人的一篇文章的題目,對於有基本良知的媒體人士,包括一些成長期的網站,今天的形勢,也是「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只要能有思想的穿透力,再提出正面的意識形態論述,是完全可以把握住這次機會的。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基礎上的堅定信心。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9-28 11:1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媒體的信譽和官場一樣的糟糕。所以飽暖和寒心可以很輕易的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