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究竟有多大?看看普通中國人是怎麼看待航母的(圖)
正在改造中的航母平台,改造完成後,將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
國際在線報道:上周,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首次披露,中國正在利用一艘廢舊航母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這艘航母平台被認為是正停泊在北部海濱城市大連某港口的「瓦良格」號。
根據相關媒體披露的信息,不少中國百姓都了解了原名為「瓦良格」的航母平台的「前世今生」——這艘廢舊航母是1998年從烏克蘭購入的,是由前蘇聯設計的常規動力航母,目前正在大連造船廠進行修繕改造,已被塗裝成中國海軍艦艇常用的銀灰色。
不少中國的「軍迷」爭相來到大連,想要一睹其風采。剛剛參加完高考的李銘是山西陽泉人,他自謙為「半個」軍事迷。在他看來,中國國防部披露航母信息,正體現了中國軍隊的自信和透明。談到中國是否應該擁有航母時,他表示:「應該有啊,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只有中國沒有航母!」
按照李銘的理解,民眾的「幸福指數」里應該包括安全感。「我覺得軍事應該服務於人民,有這個需要的時候,就應該公布。『幸福指數』我覺得就應該包括安全感。」
世界首艘航母「百眼巨人」號1918年誕生於英國,那是一艘被改造過的巨型客輪。時至今日,全球共有20餘艘大小不等、性能各異的航母正在服役。其中,還不包括某些國家的「准航母」。美國目前擁有領先全球的航母技術,其11艘航母均為核動力,所掌握的飛機彈射起飛技術更是獨步全球。俄羅斯、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等國也擁有著較為成熟的航母設計及製造技術。
而中國目前正在改造中的航母平台來自前蘇聯,在1998年,那艘曾經廢舊了的「瓦良格」號被中國公司購買后,於2002年3月輾轉抵達了位於大連的港口。來到中國前,「瓦良格」早已失去了動力,連內部的電子設備都被拆卸一空。而據專家分析,成功改造該航母平台無異於另造一艘新艦。談到對於該航母「國籍」的認同,李銘這樣說:「現在造好以後開出去,開出去沒人說是烏克蘭的,(別)人都說是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單說上邊那些東西,比如說它那些雷達、防禦(裝備)都是咱中國的。中國也是在進一步探索。」
年屆六旬的王建設是大連本地人,31日下午,他攜老伴來到了眾多軍迷口口相傳的某「觀測點」。當親眼目睹到正在改造中的中國首艘航母時,王建設歡呼雀躍了起來。他告訴記者:「(航母)應該有,太應該有了!那是一種國家強盛的表現啊!我們的事我們要自己做主。」
這位對祖國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著高度關注的老人,也一直關注著中國的國防建設,並因此迷上了各種武器裝備。早在幾年前他就攜老伴參觀過位於廣東深圳的「明斯克」航母軍事主題公園。深受丈夫影響的老伴安郁代女士,也深深地為航母平台「棲身」大連而自豪。「有這個機會航母(能)到大連來,我覺得挺榮幸的。」研製一艘航母與擁有一艘航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後者較之前者的範圍寬泛許多,所涉及費用也更為巨大。
據介紹,擁有一艘航母所需費用涵蓋了前期論證、預研、設備研製、艦船設計、建造、試驗、使用、維修、後勤保障、升級換代直至退役報廢等航母的「全壽命」、全過程。因此,對於一艘排水量達到6.7萬噸的大型艦隻而言,接受改造並承擔相應的科研試驗和訓練任務花費不菲。
對此,安郁代毫不猶豫地告訴記者,願意為航母納稅。「納稅給這個航母,我覺著值得!與王建設夫婦一樣,宮先生也是大連人。他的關注點並不在國外輿論熱炒的航母出海時間上。作為一名曾在北京服役過的老軍人,他更關心各項技術的可靠性。「這個東西(即出海時間)不要太快,按部就班地來唄1不過,宮先生告訴了記者最近幾日觀察的心得——「瓦良格」的「甲板上乾淨了,不像以前工棚那麼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