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人」是高鐵動車的最大短板
[列印本頁]
作者:
Hanxin
時間:
2011-7-31 20:58
標題:
「人」是高鐵動車的最大短板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11-8-1 21:00 編輯
2011-07-28 第 1742 期
今日話題 為何人類反成高科技的阿喀琉斯之踵?
「人」是高鐵動車的最大短板7.23動車事故令舉國矚目,相形之下,同樣死傷慘重的京珠高速客車事故受到的關注就少得多。這無疑是因為比起可自由選擇的汽車,鐵路是一種全國統一的、其安全只能依賴於鐵路當局的交通工具。也因為,動車乃至高鐵是人們眼中的高科技產物,高科技怎麼能夠不靠譜?…
雖然現在事故調查結果還沒有公布,但從上海鐵路局主管電務工務的副局長第一時間被撤職、以及網上流傳的調度記錄來分析,事故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電務人員未遵守操作規定所致。即,這是一場人為因素占很大程度的慘痛事故。這個結果雖然不意外,事故也已經無法挽回,但將來有沒有辦法避免這種人為造成的事故呢?
鐵路工人是保障鐵路安全的重要依靠
日本核危機讓多國陷入核恐慌
歷史上的核事故,幾乎都是「操作失誤」
原子能利用是人類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但伴隨著巨大的利用價值,其可怕的潛在危害也讓人類頭疼不已。為此,科學家們開發了種種先進的技術、完美的處理程序來防備核輻射、核污染。然而,先進的技術、程序卻往往仍然要人來操作,迄今為止的核事故,幾乎都與人為的「操作事故」有莫大關係。
以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為例,事故是在核電站人員進行一項實驗時發生的。然而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粗暴違反操作規程:反應堆的反應區內至少應有15根控制反應的控制棒,而在事故發生時只有8 個,在這種情況下,核電站人員在實驗之前還先切斷了這個自動保護系統,以致實驗時,反應堆仍在繼續工作。
而福島核事故,雖然直接原因是海嘯的高度超過了設計範圍。但不管是在地震前還是地震后,東京電力公司都曾經嚴重違反了核電站技術操作規範。不僅對事故前的警告置若罔聞,事故發生后的應對也同樣是錯漏百出。
美國的三哩島等事件也同樣如此。…
飛機失事,80%與人為因素有關
而飛機作為人類製造的最精密的交通工具,也主要是因為人為操作不當、不遵守規章而產生事故。據有關資料對飛機失事各種情況的分析,統計出「人為因素」佔80.5%(其中飛行組佔62%,操作程序等佔15%,維修佔3.5%),非操作方面的因素為6.5%,材料系統故障為8%,天氣為4.5%,其它為0.5%。
波蘭總統飛機失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按俄羅斯方面最終公布的調查報告,飛機飛行時性能良好,也無任何技術問題,完全是人為因素的結果。由錄音內容當機場塔台航管對飛機駕駛發出的警告指令,機場濃霧不宜降落,飛機駕駛員亦未接受建議指令改至其它機場降落,仍然試圖降落四次,最終第四次降落失敗,釀成悲劇。俄羅斯專家認為飛機駕駛員顯然是受到上層領導人的壓力,才會服從而進行了四次降落行動。
技術最先進的美國人也同樣免不了因人為原因產生悲劇,2009年2月失事於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的小型客機 ,就是因為兩位機長在和空中交通指揮員溝通並檢測飛機設備、準備著陸的過程中,一直沒有集中注意力,而是在不停地聊天,以致釀成了無法挽回的結果。…
「人的可靠性」難以得到根本解決
類似的事情發生在方方面面。人類不斷利用高科技來提升福利水平,但高科技一旦出現事故,所造成的破壞往往是人類難以承受的,但不論怎麼改進技術,「人的因素」始終不能完全消去,人類本身反而像是成了高科技的阿喀琉斯之踵——即高科技順利運行的最大弱點。
這是因為,人始終是人,不是機器,人的可靠性,依賴於人的各種狀況——身體狀態、精神狀態、知識等等。在國外,人的因素包括人的可靠性在工程學、管理學上早已成為了正式課題。據研究,人類的失誤模式如圖所示。
這些造成人的失誤的原因,並非都能得到克服。像無意識的「滑過」、「漏掉」往往難以避免。即便是再三強調且曾經犯過的錯誤,能一時緊張起來,日子一久也難免懈怠。對於「高精尖」的複雜事物,要長期確保操作完全沒有失誤難度非常大。
而「高精尖」的東西,一旦出現了安全問題,則往往會對該事物產生極大打擊。包括英法放棄協和式飛機、德國高速鐵路進展緩慢、以及美國退役且不打算繼續發展太空梭,都與人為因素造成的嚴重事故有很大關係。
中國高速鐵路,發展還沒有多久,7.23事故的打擊就來了,這種打擊有多嚴重目前不得而知。但至少,中國鐵路的人為失誤,是通過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
中國鐵路事故,人為錯誤教訓深刻
1997年慘烈的榮家灣列車追尾事故
膠濟鐵路慘案,只要有一個環節不出錯就行了…
人為不遵守操作規定,是釀成中國列車事故的最主要原因。2008年的膠濟鐵路特大事故,就是多個環節違規造成的:
首先是調整后的運行圖(限速80公里)沒有發到北京機務段,造成車輛在危險地段超速;
接下來,當濟南局調度員發現機車超速時,發出了降速命令,但該命令竟然沒有發到機車乘務員處;
再接下來,當地值班員應該用降速命令與司機確認,但這個步驟也「未被認真執行」;
最後,司機本來也有通過「目測瞭望」避開事故的機會,然而「機車乘務員沒有認真望,失去了防止事故的最後時機」……
「封連線就是高壓線,就是犯罪,就是自殺、殺人」
中國鐵路事故有一個極常見的肇事原因——「封連線」。所謂「封連線」,通俗點說就是,通過短接部分電路或元件,進而去維修或調試其他部分電路。
但使用這種方法維修,事後必須拆除,進行相關聯鎖試驗后無異常才能離崗,若電務人員不記得拆除,則極容易釀成事故。因此封連線的做法通常是嚴格禁止的,鄭州鐵道局甚至在電務部門掛出「封連線就是高壓線,就是犯罪,就是自殺、殺人」標語來警示。
然而,在鐵路實務中,電務人員往往安全意識淡薄,一而再再而三地違章使用封連線。1997年湖南嶽陽的榮家灣車站追尾事故,就是信號工用封連線的辦法違規修理信號系統,導致117km/h入站的324次列車撞上站內停車的818次,這次事故共造成死亡126人,重傷48人,輕傷182人。
而本次7.23動車事故,據專業網友分析,電務方面的具體過失很有可能就是封連線。…
與本次動車事故非常相似的蕭山險情
之所以如此分析,是因為2008年同樣是上海鐵路局轄下的鐵路段險些因封連線釀成嚴重事故,而這次險情與本次動車事故非常相似,按當時的總結這次險情經過如下——
2008年2月21日17時55分,上海局蕭山至蕭山西間0038G發生紅光帶。信號工在處理故障時,不登記停用,不聯繫彙報,違法使用封連線短路三組繼電器接點,導致0038信號機顯示錯誤升級,致使k76次旅客列車在蕭山站以正常速度通過,闖入已停留N448次旅客列車的同一閉塞分區,K76次列車在車站值班員連續七次呼叫機車乘務員前方有車,要求慢行的情況下,經緊急制動停車,兩車首尾僅僅相距130米,距發生追尾衝突、造成車毀人亡的嚴重後果差之毫厘之間,後果十分可怕,構成客車一般C類事故。
結合這次事故後上海鐵路局主管電務工務的副局長被迅速免職,以及以及網上流傳的調度記錄來分析,電務人員違規操作很有可能是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如何讓人為因素不成為鐵路短板?
民航在安全方面是鐵路榜樣 中國從航空事故多發國到2102天無事故值得鐵路學習
鐵路事故中的人為因素是多方面造成的,包括基層員工素質普遍有待提高,選拔人才面狹窄,管理存在問題等等,而同時鐵路當局卻強調在技術、規模上都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這無疑增加解決人為因素的難度。
要解決這些問題,鐵路其實不妨學學民航。中國民航在解決安全問題上,取得了很顯著的成績。數據顯示,1978—1987年的10年間,我國民航運輸飛行每百萬飛行小時的重大事故率為4.37;1998—2007年的10年間,這一數字降低到了0.23,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為0.70。
尤其是,自2004年11月21日包頭空難起,中國民航創造了連續安全飛行2102天歷史上最好的安全紀錄,是我國民航安全進步的一大見證,直到2010年8月24日伊春空難,紀錄才宣告結束。
按民航內部人士的總結,民航之所以能在安全方面取得如此大的進步,很大原因在於開展了人的可靠性研究——以往出差錯的原因在人的因素與軟體、硬體、環境不匹配。而當提升了匹配程度,讓民航人員在合適的條件下飛行、操作,事故率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建立科學考核制度,不要太苛刻
而鐵路方面,在人與制度、技術、環境等方面的匹配就做得不夠好,例如被系統內稱之為「冷血」的「安質效」考核制度,就非常被詬病。所謂「安質效」,包括安全與質量,但安全一出問題就是大事,而一般不容易出問題,所以質量——即是否晚點就成為鐵路員工考核的關鍵因素了。據說「幾乎沒人不被考核,月月被扣錢」。
假設真是電務造成了這次事故,如果沒有苛刻的考核制度,電務也不會急於違章操作來搶修設備故障的,之所以明知違章還這樣做,一是僥倖心理,二是扣錢扣怕了,怕因為自己維護的設備故障了,導致列車晚點,下月安質效獎金又泡湯了。
給鐵路基層職工多發點錢
另外,鐵路職工普遍反映劉志軍時代鐵路當局對職工過於嚴苛,收入太低。這會造成鐵路基層職工士氣不佳,對工作也難以起勁。即便到現在,鐵路職工的收入也往往不高。對於鐵路安全來說,直接負責的一線職工表現如何,是非常重要的。…
就安全而言,高鐵仍是方向
除去人的因素以外,要盡量減少事故的出現,還是得依靠科技。
其實,正是人的失誤把高科技的事故放大了,人們往往忽略的人的因素,認為高科技就不該出事。而一旦出現了事故,卻對高科技的質量過於苛責,也往往產生不必要的恐慌。
這好比航空空難再可怕,但比起汽車,飛機失事的概率遠比汽車來得低。而中國鐵路的安全性,在經歷多年發展后,按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的說法,也遠比印度要來得好。作為技術方向的高鐵,始終是中國鐵路發展方向。
「中國高鐵,將腳步放慢一點」,事故發生后,很多網友在微博上轉播了這句話,其實,誰又不希望快點到達目的地呢?人們說的慢,不過是希望鐵路除了速度之外,能在質量、管理、安全上能齊頭並進罷了。
作者:
jedi_xie
時間:
2011-8-1 10:03
樓主轉了那麼多文章,這篇比較實在。確實,「人」的因素很重要,不單高鐵,還有其他方面。
作者:
Hanxin
時間:
2011-8-1 21:01
謝謝,看來能找到一篇實在的可真不容易啊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