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洋涇浜英語的來歷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9-21 2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樓主批註】我生在上海,從小就知道老上海不管白領藍領,市井無賴,都會幾句「洋涇浜英語」,例如電器插座叫「卜落」,踢足球球門叫「高爾」(GOAL)手球叫「汗次」(HANDS),工廠裡面工頭叫「拿摩溫」(No.1)......如此等等。洋涇浜英語就是發音帶中國腔上海調的英語,但是不知道「洋涇浜英語」的出處。洋涇浜是過去上海一條河流,位置就在現在的延安東路,把蹩腳的上海英語調侃為「洋涇浜英語」,這與寧波人把帶寧波口音的蹩腳普通話調侃為「靈橋牌普通話」有異曲同工之妙,靈橋是寧波市區的一座民橋。今天在【中國寧波網】上面,看到了「洋涇浜英語」的來歷,原來和阿拉寧波老鄉有關,在此轉載:


[c]百年前寧波商人用方言注英語 啟發"洋涇浜語"  

http://www.cnnb.com.cn   中國寧波網  9月9日 9:24 [/c]
  

  

   「來貪、恩未老潑」是letterenvolope(信封),「配不」原來是pa-per(紙)、「司苦而」是學堂(school)、「矮夫脫儂」則是下午(afternoon)。

別看普通話讀起來和英語單詞發音還有點差距,但如果用寧波話來念它,就非常接近了。

它們都出自清代寧波商人編著的寧波話注音《英話註解》一書。

近日,溫嶺市交通局收藏愛好者沈裕民向記者展示他收藏的這本書,看看很不起眼,卻已「年逾百歲」。

因為年代久遠,該書封面及前言部分的一兩張紙頁已丟失。據留存下來的前言部分記載,此書系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由「上海北市棋盤街文淵山房書庄發兌,滬城周月記書局代影照印」。

前邊還刻印了初刻本編者寧波慈溪人馮澤夫於咸豐庚申年(1860年)仲冬所作的序言,介紹了編印此書的前因後果。

清朝對外通商始於乾隆年間,主要經由廣東和香港的港口,當時都是由廣東人作為「通事」(翻譯),而以前《英話》一書,所注均系粵音。那時就熱衷外貿的寧波商人因言語不通,多有不便。

因此,馮澤夫會同其他人共同出資編著了《英話註解》一書,注以勾章鄉音(所謂勾章,即寧波慈溪慈城舊稱)。這本《英話註解》將英文單詞、句子和音標都作了寧波話註解。

據《品位》雜誌2004年第7期上有一篇上海歷史博物館薛理勇先生所寫的《上海第一部「洋涇浜」讀本》,據介紹,《英話註解》(薛文中全部誤作《英語註解》)咸豐十年馮澤夫等在上海刻印時,定價銀洋2元,「想不到這本書就成了上海刻印的第一本英語讀本,並對以後上海『洋涇浜語』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震驚的70碼。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沙發
小魔女 發表於 2004-9-22 08:44 | 只看該作者
老師,寧波話好有意思啊!呵呵~~~~~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0: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