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永恆的童真?感受薩爾茨堡

[複製鏈接]

0

主題

1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狐狸123 發表於 2004-9-20 1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薩爾茨堡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不僅因為它文化底蘊豐厚,巴洛克建築風尚之盛,更因為它給人一種非常強烈的屬於童年的感覺。

    這種感受,比我置身於巴黎的迪斯尼樂園時還要強烈。這個城市到處都是童話般神奇的音樂,我這樣說的意思是,薩爾茨堡是公認的音樂之城,而其音樂的特性就是一種美好的童年的品質。

    都說奧地利有一些奧匈帝國遺留下來的貴族的暮氣。但是在薩爾茨堡,我卻感受到奧地利的天真和單純。

    當然,這首先是因為有一個「長不大」的神童莫扎特。從18世紀到現在,他的音樂在薩市無所不在。從劇院到音樂廳,從居民區到酒吧、從咖啡館到賓館,隨處都有莫扎特那種「童心來複夢中身」般的音樂。     

    我不大懂得古典音樂,但是知道莫扎特的音樂具備人類童年的一切純潔和美好。這位薩爾茨堡的象徵人物,一生貧困潦倒,35歲就病死維也納,匆匆的掩埋,墳墓也沒有留下,顛沛流離的人生好不凄涼。但是在他的音樂里,從來都沒有一丁點兒的抱怨,沒有一絲一豪的痛苦痕迹。     

    這絕不是說莫扎特的音樂膚淺,而是他總能把自己個人的悲哀埋在內心深處,也許他作曲時雙眸噙淚,但是那曲子總是一片天真爛漫。只是歷經過憂患的有心人,才能夠感受到那一片光明中不易察覺的陰影。也許這正是他音樂讓不通樂理的人也心為之柔的原因。並不奇怪,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媽媽,無一例外地都把莫扎特音樂做胎教乃至做少兒音樂的教材,那原因還用說嗎?

    莫扎特出生的故居,位於薩爾茨堡市糧食大街9號。一座金黃色6層樓建築,在冬日的寒風蕭瑟中頗為顯眼。1756年1月27日,小莫扎特就誕生在這裡,並開始在此度過他早慧的童年。他14歲被任命為宮廷樂師。1781年,他遷居維也納,為音樂之都帶去了永不流逝的童真。

    為了紀念薩爾茨堡永不老去的音樂之子。1917年這裡闢為莫扎特故居博物館。經過一個世紀收藏,現在館內陳列莫扎特生前使用過的小提琴、親筆寫的樂譜、書信以及親自設計的舞台藍圖等。館內至今還珍藏著莫扎特的一縷金色頭髮。     

    故居前面是莫扎特廣場,廣場中間豎立著莫扎特全身銅像。就是那麼一個小矮個子,卻是古典音樂史上獨一無二的巨人。

    聽著莫扎特的《小夜曲》,記起有報道說一歲嬰兒在聽莫扎特音樂時流出了淚水。我一點也不懷疑,音樂之美超越了一切,童真之美超越了一切。而那個童年那麼短暫易逝,讓人不勝惋惜。

    所以,莫扎特音樂也是最受音樂治療者歡迎的,我想那也是因為莫扎特音樂讓人們找到那曾經失落的童心,讓每個人心底里都永葆兒時的天真夢想。

    我說薩爾茨堡童真蕩漾,還因為享譽世界的電影《音樂之聲》。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部音樂電影中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說真的,我實在想象不出來還能有其它地方可以拍攝這部音樂劇。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部電影之所以依然受到人們的歡迎而長盛不衰。不就是因為電影表達了人們嚮往童真的共同天性嗎。    幾乎不用翻譯,我敢說把這部英文電影放到非洲部落或者拉丁美洲去放映,同樣會感動那些也許從來還不知道世界上有火車的人們。

    在這裡,有音樂,有未泯的童心,於是我覺得自己總長不大並不是壞事。

    如果你認為我把薩爾茨堡單純地理解為音樂,那就錯了。薩爾茨堡的建築藝術,同樣流溢著一種獨具特色的青春之感。



    水晶宮是薩爾茨堡的又一個標誌,它原來是薩爾茨堡大主教的私人宮邸花園,至今以噴泉和水戲聞名。水晶宮的園林建築別具匠心,既有歐洲傳統的園林風格,又有類似中國園林以小窺大的特點。

    雖然白雪皚皚,我依然能夠想象在盛夏時節,園內綠樹成蔭,流水涓涓的情景。建築物門旁檐下,道路兩旁都有暗道水管不停地噴射,水花飛濺,雨簾霧障。花園內的一個玲瓏假山的洞內,可以聽到26種不同的鳥鳴聲。水晶庭院在後院,雖然不大卻是整個水晶宮的點睛之筆。那裡像兒童的惡作劇,巧妙安排著神出鬼沒的隱蔽水柱,經常突然噴射,將遊客捉弄得啼笑皆非,卻又平添幾分樂趣。     

    花園初建於17世紀,大主教在這裡的長石桌石凳上宴請威尼斯和羅馬的朋友。酒至半酣,大主教不動神色地按動機關,水從四處噴出,客人座下也湧出水來,客人四處躲避,終成落湯雞,只有大主教穩坐酒台,沒有濺一滴水。     

    今天,園內有一間小巧玲瓏的石屋,周圍壁龕上嵌有微型的小戲台,場景和人物都是根據世界著名童話製作的。人物是蠟制的,他們隨氣流變動而活動。石層中央有一奇特的石塊,上面放著一頂珠光閃閃的皇冠,只要一伸手去觸摸皇冠,立即有泉水湧出,將皇冠噴起一米多高。在不遠處有一電動舞台,利用水流的原理使一百多個木偶在台上扮演300多年前奧地利一個小鎮的生活場面。木偶通過水的動力在音樂聲中各行其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薩爾茨堡人特別會享受,那勁頭可以說是「貪玩」。音樂盛典和文化活動四季不斷。從街頭音樂演出到流行音樂會,從輕歌劇到音樂喜劇,從大型交響樂到歌劇表演,應有盡有,古城內終年都有連綿不斷的樂聲。據統計,薩爾茨堡一年的音樂節和文化節約有4000多場演出。有著堅實的音樂為根基,這個城市歷史文化之強大,足以蔑視時光的流逝,使人的青春活力永遠不竭。

    1月的莫扎特周敲響新年的鐘聲,隨後便是復活節、聖靈降臨節和薩爾茨堡慶典。創始於1920年的薩爾茨堡節每年在大教堂廣場上演大型音樂劇,演出季的門票往往一上市就銷售一空。文化節活動在薩爾茨堡整整持續一個月,隨後便是11月的爵士音樂節開幕。最後以12月的耶穌降臨節歡慶活動畫上音樂的休止符。     

    對象莫扎特一樣淘氣的年輕人而言,最愛的是「反節慶節」,在這個時候這個天主教國度的年青人可以盡情地享受流行、搖滾、爵士等反傳統的音樂。

    對了,薩爾茨堡的標誌?霍亨薩爾茨堡,是中歐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堡。歷經900多年風雨,仍然巍峨挺拔聳立在舊市區100多米高的丘陵上。城堡從1077年開始建造,1861年才完成。這裡曾經是薩爾茨堡歷代主教的大本營。   

    這個城堡高高在上,俯瞰城市的春去秋來。明明已經屹立在那裡九個世紀了,但是對於那些童心不泯的人來說,好象才剛剛落成,騎士雲集、歌聲陣陣,中世紀的傳奇故事才剛剛拉開帷幕。
生如夏花

29

主題

232

帖子

83

積分

等待驗證會員

有房有車(十三級)

積分
83
沙發
lorenzo 發表於 2004-9-20 13:00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小狐狸

再配幾張圖
姓名:只是網上的標記,不和名
理想:和現實保持距離,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