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計劃於北京時間21日凌晨3時在東太平洋進行5,000米深潛海試的第一次下潛活動,8時回收,全程約5小時。
綜合媒體7月21日報道,蛟龍號是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7月1日,蛟龍號伴隨「向陽紅09」試驗母船從江陰蘇南國際碼頭啟航,奔赴東太平洋執行為期47天的5,000米級海上深潛試驗任務。據悉,蛟龍號將下潛大約4次,共有6名潛航員執行下潛任務,其中有3人曾經下潛過3,000米海底。按試驗計劃,每次將有3名潛航員下水,6人將輪番衝擊5,000米深度紀錄。
據報道,蛟龍號21日晨進行的5,000米海試首次試水,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經過去年的3,000米海試,潛水器進行了全部重新的拆裝,圍繞作業能力的提高在5個方面做了改進。改進后的蛟龍號技術性能狀況,在甲板和水池裡的調試已經沒有發現問題,但在深海的壓力下的技術狀況還需要通過下潛進行發現。二是, 蛟龍號採用無動力下潛上浮的原理進行配載,配載計算是否準確要通過下潛進行校核。
繼2010年7月13日在中國南海創下3,759米的下潛深度記錄后,蛟龍號將衝擊下潛5,000米深度的目標,並開展海底照相、攝像、海底地形 地貌測量、海洋環境參數測量、海底定點取樣等作業試驗與應用,全面考核其在5,000米水深的設計功能和性能,為下一步7,000米下潛實驗奠定堅實的基礎, 進一步鍛煉和培養中國載人深潛技術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