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長征中犧牲的紅軍最高級將領死因有哪五種解釋?

[複製鏈接]

3326

主題

3337

帖子

478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xgpzj 發表於 2011-6-26 1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長征中犧牲的紅軍最高級將領死因有哪五種解釋?

  文章摘自《黨史文苑》2011年第6期 作者:張小靈 原題為《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犧牲之謎新說》

  鄧萍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他1908年出生於四川省富順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與領導了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參謀長、中共紅五軍軍委書記,參加領導開闢湘鄂贛蘇區。同年冬和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主力到井岡山,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6月任紅三軍團參謀長兼紅五軍軍長,參與指揮紅三軍團進行長沙戰役和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在中央蘇區,鄧萍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成為紅軍的著名將領。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協助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擔任右路前衛,掩護中共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第三軍主力突圍。1935年2月27日,在中央紅軍長征第二次攻打遵義城的戰鬥中,親臨前線偵察敵情,不幸光榮犧牲,年僅27歲。參加此次戰役、時任團政委的張愛萍當即寫下輓詩:「長夜沉沉何時旦?黃埔習武求經典。北伐討賊冒彈雨,平江起義助烽煙。『圍剿』粉碎苦運籌,長征轉戰肩重擔。遵義城下灑熱血,三軍征途哭奇男。」對於他的犧牲,過去有多種說法,成為歷史謎團。最近,筆者又有新的發現。

  過去存在四種說法

  關於鄧萍的犧牲之謎,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以下四種說法:

  一是被敵人的冷槍擊中犧牲。據遵義會議紀念館原長期主持工作的副館長、研究員、全國知名的遵義會議史實研究專家費侃如考證:「在攻城戰鬥,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和十一團政委張愛萍、參謀長藍國清一起,於遵義老城外湘江河東岸匯川壩察看攻城路線,鄧萍不幸被拱安關上守敵冷槍擊中頭部犧牲。」在至今為止國內出版的學術專著中和文章中,持「被敵人的冷槍打死」這種觀點的佔大多數。如鄭廣瑾、方十可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記》(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 324頁),陳松、黃先榮著《偉人毛澤東在這裡崛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第199頁)等。

  二是敵人發現了鄧萍使用的望遠鏡上的反光,被敵狙擊手擊中犧牲。全國知名的軍史研究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國防大學圖書館採訪室主任馬祥林在《重解長征之謎》一書中寫道:「鄧萍親自領著紅十一團政委張愛萍等幾個營以上幹部,冒著敵人槍彈迫近到城下小河邊,隱蔽在一個小土堆後面的草叢中,舉起望遠鏡觀察地形和敵人守城部署,安排夜間即將發起的戰鬥。此處距城牆並不太遠,也許是望遠鏡鏡片在夕陽中的反光引起了敵人的警覺,也許是往來的傳令兵被敵人發現,隱蔽在北門外拱安關城牆上的敵兵暗暗將槍口瞄向了草叢中的鄧萍……一聲沉悶的槍聲使鄧萍的話嘎然而止,子彈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他的頭部……」在這段文字中,鄧萍在觀察敵情時所用的「望遠鏡鏡片在夕陽中的反光」,成為「敵兵暗暗將槍口瞄向了草叢中的鄧萍」並「正好射中他的頭部」的原因之一。

  三是前來報告情況的三營小通訊員暴露了鄧萍等的偵察位置,被敵人亂放的排槍擊中犧牲。據張愛萍在1936年(距鄧萍犧牲只一年)所寫的文章中回憶:(在鄧萍與張愛萍等人正在潛伏偵察時)三營一個小通訊員跑來向張愛萍報告:「報告政治委員,營長說,『是兩堵城牆,我們三營爬進去了一連多人,又出來了。』」「你是誰?」鄧萍首先這樣的問。「嗨,我是三營通訊員咯。」「告訴你們營長,隊伍不要撤回來,把這信帶去就行了。」藍國清補充說,「準備今晚上爬城啊。」通訊員藏好了信,行了個軍禮,飛跑去了。城牆垛子里的敵人看見這個通訊員暴露地飛跑著,「砰!砰!砰!」不住地亂放他那「九響棒棒」。鄧、張、藍他們三個還是匍匐在那土墩上繼續進行他們的工作。「咦!」他們三個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槍打到這裡來了!」藍國清還加上了一句:「你瞄準些個,你媽的!」「唉……喲!」鄧萍同志忽然倒下去了。這段文字中表明,是三營小通訊員的飛身跑回,把鄧萍他們三人的位置給暴露了。當時鄧萍他們匍匐的那土墩,距護城河對岸僅50米遠。敵人朝小通訊員開槍掃射的同時,也向他們掃了過來,並直接導致了鄧萍的犧牲。同時,這也和第二種說法中「也許是往來的傳令兵被敵人發現」這一原因相符。

  四是鄧萍腳上所穿的膠鞋和手中所用的望遠鏡暴露了身份,被敵人狙擊手擊中犧牲。遵義戰役時擔任三軍團第十一團一營一連一排排長、鄧萍犧牲時正隱蔽埋伏在湘江河右岸距北門僅40米的低洼地、現在仍健在且住在遵義的97歲高齡的老紅軍王道金認為:敵人用望遠鏡,發現鄧萍穿的是膠鞋,知道穿膠鞋的一定是當官的,於是專門挑選了狙擊手擊中了他。王道金說,紅軍長征中,一般營以下的幹部戰士都是穿草鞋。營以上幹部,雖然也有穿草鞋的,但一般都穿布鞋、膠鞋,有少數的領導還穿黃皮鞋。敵人發現一個穿膠鞋的紅軍,手裡還拿著望遠鏡,猜測是一個比較大的幹部,槍才打得很准。

  在以上四種說法中,第一種說法太籠統,太具有突然性。敵人為何要打冷槍,冷槍為何又正好打中了鄧萍,交代得不具體。第二種說法也值得商榷,在當時 「天無三日晴」的黔北早春二月,有沒有太陽,實在存疑。就連作者本人,也用了「也許是」這個不確定的用語。第四種說法雖是遵義戰役當事人王道金的回憶,但這也只是一種推測,且王道金本人並未在鄧萍犧牲現場。而第三種說法是鄧萍犧牲現場當事人張愛萍的回憶,在這四種說法中,相對而言是較為可信、較有說服力的。

  筆者的新發現

  筆者最近發現了一段新的史料,與以上四種說法均有所不同。據2011年第2期《遵義》雜誌載文披露:1987年清明節,遵義數萬群眾舉行祭掃紅軍先烈活動。參與採訪的《遵義晚報》記者陳世玉,在與單位同事李軍(化名)談論鄧萍烈士時,李軍講述道:他的爺爺當年就是遵義老城裡的一名守城團丁,是當時守城敵方的親歷者。1935年2月27日紅軍奪取遵義新城后,防守老城的敵軍是王家烈屬下的一個團,外加民團一些團丁。敵軍害怕紅軍攻城,於是加強了工事和戒備,並增加了流動哨,密切注視城外的一舉一動。那天黃昏,誠惶誠恐的敵人已把眼睛睜得大大的,不敢有絲毫的大意。起初,敵人並未發現鄧萍。剛開始時,鄧萍是趴在草叢中,用手撥開草叢進行偵察。因天色漸晚,暮色蒼茫中看不清城內敵情和防禦工事,「急火攻心」的他竟然一時忘卻了自我保護,從草叢中鑽了出來,在居高臨下的地形中半蹲半卧,用手中的望遠鏡托舉在眼前,不時地朝城內瞭望。由於失去了草叢的掩護。這樣,敵人就發現了他。狡猾奸詐的敵人見鄧萍身上配有望遠鏡,左右兩邊還有兩三個人同時出現,判斷他必定是紅軍的「大官」。為了不驚動鄧萍,敵人不動聲色,暗中悄悄選准最佳射擊位置,九個團丁用九支步槍瞄準鄧萍一齊射擊,其中一顆子彈碰巧擊中了他的頭部。李軍還說:這些情況是他爺爺在世時親口告訴他的。但由於那個特殊的年代,在場聽到的幾個人都一直沒有公開此事,他算是雷著膽子一股腦兒的「竹筒倒豆」了。

  這段文字表明,鄧萍犧牲既不是被突然的「冷槍」擊中,也不是望遠鏡上的反光暴露位置被敵人狙擊手擊中。第四種說法中「膠鞋暴露說」也行不通,敵人不可能看到「在居高臨下的地形中半蹲半卧」的鄧萍腳下的膠鞋。第三種說法說小通訊員來回走動暴露位置使鄧萍被敵人排槍擊中,雖是鄧萍犧牲現場當事人張愛萍的回憶,但與直接導致鄧萍犧牲的罪魁禍首「雷著膽子」的親口轉述相比較,可信度和說服力還是要欠缺些。「九支步槍瞄準」紅軍的「大官」鄧萍一齊射擊,其中一顆子彈正好擊中鄧萍的頭部並導致了他的犧牲。而這九支步槍射出的子彈,包括射偏出去的子彈,正是張愛萍回憶文章中認為的敵人「亂放」向小通訊員、並轉而射向他們並導致鄧萍犧牲的「九響棒棒」。張愛萍當時不可能知道敵人射擊時就是因為發現了鄧萍位置和身份,只能認為是來回跑動的小通訊員暴露了鄧萍潛伏的位置。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鄧萍是由於「從草叢中鑽了出來」,「手中的望遠鏡」和「左右兩邊還有兩三個人」(這已得到印證,就是陪同鄧萍的張愛萍、藍國清),暴露了他紅軍「大官」的身份,被「九個團丁用九支步槍瞄準」擊中犧牲的。而第一種說法中「鄧萍和十一團政委張愛萍、參謀長藍國清一起」,第二、第四種說法中鄧萍「手中所用的望遠鏡」暴露身份,第三種說法中敵人打的是「亂放」的「九響棒棒」,與筆者的認為也有部分吻合之處。

  1979年6月,費侃如等在北京訪問了張愛萍。當張愛萍再次談到鄧萍犧牲時,眼眶濕潤了。他說,當時他向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報告鄧萍犧牲的情況時,彭德懷在電話里便罵開了,說你們這些豬狗養的,都給我去死光好了。其實他知道,彭德懷只有在悲憤至極時才會罵人。透過這無遮無擋的家鄉「國罵」,他深切地感受到軍團長的心,是在為紅軍失去棟樑之才而滴血,也是怕他們再去冒類似的危險。張愛萍還說,事後,彭德懷對張愛萍說的一句話,他至今都難忘:「革命的路還長,你們都不要作無謂的犧牲啊!」

  1957年夏,在中央軍委和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的親切關懷下,經遵義黨政軍民和各界人士的調查研究,在老城乾田壩找到了鄧萍的遺骸。1958年開始在鄧萍犧牲地附近的遵義小龍山(后改稱紅軍山)動工修建鄧萍墓,次年初建成。1959年清明時節舉行了遷葬儀式,將盛有鄧萍遺骨的棺木放在正墓室中。如今,鄧萍陵墓周圍,松柏蔥蔥,蒼翠欲滴。全國各地慕名前來的人們,在這裡祭奠英烈,凈化靈魂,身臨其境地接受著一堂堂觸及靈魂的思想教育和黨課教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8: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