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6-14 08:41:37 來源: CHN強國論壇
近幾周來,由於數據顯示美國經濟陷入階段性疲軟,投資者一直感到十分不安。
近幾周來,由於數據顯示美國經濟陷入階段性疲軟,投資者一直感到十分不安。
今天公布的中國貿易數據則令他們愈發驚慌失措。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9.4%,與4月份29.9%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緩,而進口增速則從4月份的21.8%加快至28.4%。
5月份中國銅進口放緩,導致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價下跌1.3%,並波及礦業股票,拉低了《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在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90.54點,報收於5765.8點,創出兩個半月來的新低。
天公布的海關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進口增速出人意料地達到28.4%,而出口增速放緩。這使得中國當月貿易順差為130.5億美元,遠遠低於預期。
對於5月份出人意料的進口增速,瑞士銀行駐北京的經濟學家汪濤說:「進口整體強勁說明中國的內需並沒有像之前市場可能擔心的那樣放緩那麼多。雖然我們預計進出口增速在年內都會放緩,其中出口放緩至10%到15%,進口放緩至15%到20%,但我們預計(按海關統計的)2011年貿易順差將達到1400億至1500億美元。」
他說:「我們認為,在非外國直接投資資本流入因為管制加強而在今年剩餘時間內減速的同時,人民幣將繼續面臨升值壓力。」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中國的增長只不過在朝著軟著陸的方向放緩,進口數據將保持強勁,其增速可能會繼續超過出口增速。這也將有助於縮小中國的貿易順差,支持中國的再平衡行動。」
屈宏斌說:「總的來看,我們認為貿易增速放緩對遏制通脹來說是個好消息。中國最大的政策風險仍然是通脹,而非經濟增長。二季度的 GDP增速很可能仍然高於9%,全年的增速也有望達到9%左右。在增長不成問題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應該會繼續把重心放在抗通脹上。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仍是它可以採取的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