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譯:中國控制房價 國際輿論關注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6-3 2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6-03 01:00:38   中評社


  
中國房控初見成效,引得外媒熱切關注。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實習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過了迅速起步、過熱發展和數次的降溫,對房價的控制終於在近期初顯成效,土地交易額和房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國房地產市場究竟會面臨怎樣的發展,不僅是中國人關心的問題,也引起了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

  《金融時報》日前特刊文討論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現況。文章稱,在經過了一年的道德勸諭和針對地方政府、銀行和開發商的新規定后,北京對國內過熱的房地產市場控制的努力終於開始見效。

  根據瑞士信貸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四月份的平均土地交易額比上一月下降了32%,比2011年初下降了51%。而在某些地區,地方政府的土地拍賣還因為低於所需的最低標準而出現了流拍的現象。

  在中國,有些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交易,地價的下跌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差不多10年以前,大多數中國人還是居住在由工作單位提供的房子里,房地產市場還無從談起。隨著北京決定將房產私有化,房地產市場迅速崛起,地方政府也開始通過賣土地來發展住宅物業,房價也由此開始不斷飆升。

  根據亞洲數據經濟庫的數據顯示,也就是從10年前,土地交易對地方財政的貢獻開始突顯,並不斷上升。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幾乎比前一年上升了一倍,達到大約3萬億人民幣。滙豐銀行統計,這一數額相當於所有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70%多。而去年的預計額只是2萬億人民幣。


  
房價過高成為中國居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美國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研究顯示,自從上世界90年代中國開始稅改開始,地方政府的稅收只貢獻了財政收入的46%,而這其中大部份還上繳了中央。但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卻承擔了77%的公共支出,並且這一份額還在不斷擴大。

  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主任喬易斯(Joyce Yanyun Man)稱,最近的稅改減少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迫使他們轉而依賴土地交易、收費和預算外收入來滿足財政要求。地方政府更加傾向於把土地拍賣給出價最高的開發商。財政創收的動機導致產生了過多的土地交易。

  而由於地方政府和開發商之間利益的相互依賴,使得相互勾結和回扣現象的機率也由此上升。這樣的結果就是,只有很少部份的房屋被合理提供。而因拆遷而產生的補償不合理現象也逐漸增多。

  現在,中央不再鼓勵地方政府把土地交易做為財政收入的支柱,與此同時,中央也應該重新考慮對公共財政系統和社會安全做出新的規則。喬易斯補充說:「財政政策的改革將是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的關鍵。」

 但是,轉型是複雜的。

  高盛投資公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喬虹(Helen Qiao)說:「許多地方官員都對中央的限制頗多抱怨。如果土地交易完全停止,那麼償還債務就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對於很多小城市來說,正是因為他們的經濟發展缺乏多樣性,才使得他們除了依賴土地交易之外就沒有太多的財政來源。

  北京方面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中央已經加大了對財政緊缺的地方政府的財政扶持,並且,財政部也有望通過債券市場來幫助地方政府創收。

  同時,北京也下令要求地方政府保證至少70%的土地交易將用來實施資助房屋計劃、舊屋改造和中小戶型建設。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正導致了一些地方政府不再出售他們最好的土地,並且也是今年土地平均成交價下降的因素之一。有專家指出,對於地方政府,財政因素的影響更大。

  據政府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房地產投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1%,而房價卻同比下降了10%。很多開發商認為下半年中央將放鬆限制,他們現在要做的只是等待時機再次投入到市場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