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菜肴小心添加劑:令你驚訝的食物製作真相
一日去某餐館就餐,點了一份美味紫薯泥。我一向認為薯類是營養價值很高的健康食品,打算用紫薯泥來替代一部分米飯作為主食。
待到薯泥端上桌來,我卻有點發愣。因為這紫薯泥的味道不太自然,顏色也過於濃艷。於是叫來領班,探問這紫色來自何方。
領班態度很好,告訴我這是用一種「紫薯香油」做的。只要把芋頭蒸熟,打成泥,加入糖,再加一點這種紫薯香油,就能做出這樣的效果來。
我聽了自然大感興趣,要求看看這個神秘產品。領班便拿來個白色的瓶子,其中盛著深紫色的油狀液體,散發出濃濃的味道,既有奶香味,又有其他香精的味道,包裝和狀態都很像爆米花時用的香精。
細看那瓶子上的配料表,寫著這麼幾種原料:薯香油、莧菜紅、亮藍、乳化劑、檸檬酸、山梨酸鉀。薯香油自然是各種香精加上脂肪的混合物;莧菜紅和亮藍是合成色素,紅色+藍色=紫色;乳化劑是讓香精、脂肪與芋頭打出來的澱粉糊混合得均勻一些,改善口感;檸檬酸是為了調節味道,讓菜肴不要過分甜膩;山梨酸鉀則是防腐劑。
這裡面沒有什麼國家不許可使用的成分,是貨真價實的「傻瓜型」複合食品添加劑產品。推薦的添加量是0.2%。不過,看來菜肴中的實際用量超過了0.2%,味道和顏色都過濃了。這也沒什麼奇怪,因為廚師並不善於定量,對一盤400毫升的菜準確添加0.8毫升黏糊糊的「紫薯香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量超一點肯定在所難免,再說下館子的消費者通常都很寬容,根本不會計較什麼食品添加劑含量的問題。
不過,我當初點這個薯泥,完全是為了改善營養,可沒有想多吃色素香精的意思。看著這盤色艷味濃的薯泥,怎麼都覺得有點食欲不振。
我又問年輕的女服務員:這香精油是哪裡買來的?如果我自己也想買一瓶做菜,怎麼買?她很熱心地說:這個我們也不知道哪裡去買。反正每天早上,都有一些公司的人來送這類產品,我們要什麼產品,他們就送來,還經常向我們推介一些新產品呢。
原來是這樣……此前,記者聽說有個「鮮榨果汁伴侶」,就大驚小怪起來;被人大代表在會上一說,餐飲業就開始自查「添加劑」使用問題,結果呢?查吊白塊、瘦肉精、蘇丹紅之類,自然是什麼也查不出來。而這種貨真價實的食品添加劑,大家卻見慣不驚地愛用著。
有爆米花伴侶,有鮮榨果汁伴侶,有薯泥香油,有烤羊肉串香料,有麻辣燙調料……現在餐飲業所用的調料當中,到底有多少食品添加劑呢?使用率有多麼高呢?想必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字。全國的消費者,包括管理者們,卻都渾然不覺,連劑量標準是多少,使用是否超標的問題都無人追究。這樣做出來的飯菜,吃著怎能放心!
說到這裡,難免想起《食物真相大揭秘》裡面的話來。「……我的銷售方法變得更加巧妙,我能讓食品加工業者都非常樂於使用添加劑。」而那些加工人員未必知道他們在用什麼,消費者們更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
現在我們所面臨的,不就是這樣一種現實嗎?每日早上殷勤送貨上門,手把手地教授使用方法……那些添加劑生產企業的業績一定很不錯啊。
我擔心的不是這些食品添加劑毒性過高,而是餐飲業無法控制使用劑量。用大勺加油加鹽的方法來加食品添加劑,很難避免超標問題。相比而言,「果汁伴侶」的安全性還略好一些。
從消費者的角度想一想,我們在餐館里遇到那些味濃色艷的食品時,是不是也該稍微打個問號:這顏色和味道是天然的嗎?如果不是,我要不要吃這麼多的添加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