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粘膩炒菜油有毒更「傷心」

[複製鏈接]

3326

主題

3337

帖子

478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xgpzj 發表於 2011-6-2 1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粘膩炒菜油有毒更「傷心」

  在人們熱議饅頭染色的時候,卻少有人更關心那些面點所用的都是什麼油。這些油會是新鮮的植物油嗎?有沒有可能是反覆加熱的油(近似於地溝油的品質),或者是烤鴨炸雞所用過的油呢?同樣,街邊那些燒烤攤麻辣燙之類攤點所用的油,還有小餐館中炒菜所用的油,又會是什麼質量的呢?

  

  亮晶晶的炒菜一定要警惕

  一些飯館用劣質油炒菜

  前幾天,我就曾經在一個餐館中遭遇了劣質炒菜油:炒菜的每一片菜葉表面發著亮光,包裹著一層粘膩的油。倒了一杯熱水,這種油根本涮不掉。放在嘴裡,有一種明顯的膩口感。

  這就是反覆加熱的油,實際上差不多也就是地溝油的質量。地溝油讓人噁心,往往是因為人們想到地溝的臟臭。其實,味道和微生物都好去掉,而油本身的劣質是沒法消除的。

  反覆加熱的油危害巨大

  植物油對炒菜、油炸的高溫是不穩定的。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油脂發生熱氧化、熱聚合、熱氧化聚合、熱分解、反式異構、水解、環化、醚化等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無數有毒致癌物質。這種反覆加熱油的危害,要比加一點色素香精大得多!但我們在餐館中,卻看到人們津津有味地吃著這樣的油做成的菜,毫無反感。只是為了貪圖一點便宜,就忽略油脂和食材的質量,做這種餐館的常客,真是可悲。

  已有多項研究表明,含有脂肪氧化產物的反覆加熱油脂會升高血壓,促進脂肪肝,促進動脈硬化,傷害血管內皮。一項研究證明,吃長時間油炸加熱之後的油脂,會損害血管內皮功能。還有研究證明,反覆加熱的不新鮮油脂會讓實驗動物體內的氧化膽固醇比例增加。在飼餵這種長期加熱油脂之後,對於肌肉組織、肝臟和血漿來說,氧化膽固醇的含量分別上升了4倍、8倍和5倍之多。近年來的研究證實,人體內氧化膽固醇增加,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另一些研究還證明,反覆加熱的油脂會損害腸道,使腸易激綜合征的癥狀惡化。

  換句話說,吃不新鮮的油脂,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給自己的身體下毒。人們對添加劑的毒性相當關注,而對每天吃慣了的油脂,卻相當寬容。無論多粘稠多油膩,人們都能容忍。但是,這些劣質油對健康的損害,卻是日積月累,難以消除。看看那些經常在小館子中吃飯的人,那些經常吃油炸食品的人,有幾個是臉色光潤的?有幾個是身材正常的?為了廉價、方便和美味,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值得么?

  如何判斷炒菜油的質量好不好?

  油的質量好不好,不用什麼複雜儀器測定,看一眼嘗一口就能知道。凡是粘膩難涮掉的都是壞油,清爽易涮掉的才是好油。

  亮晶晶的炒菜一定要警惕,因為油脂反覆加熱之後會造成折光性的變化,做菜之後看起來更加油亮。新鮮的油澆上去也沒有這麼亮。下面汪著的油如果流動性差,不清爽,更證明油脂質量很差。想象這樣黏糊糊的油進到你的血管里,你能接受嗎?

  相關閱讀:烹調油里可能有哪些毒?

  若要列出油脂里有毒物質的嫌疑名單,那可是很長的一串。其中有的是「天生之毒」,有的是環境污染或農藥污染之毒,還有的是儲藏或加工過程中引入的有害物質,甚至是非食用的摻假物質。

  廚房裡製造出來的毒

  在油脂買回家之後,除了儲藏過久容易發生氧化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危險來源——那就是烹調加熱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加熱的時間越長,溫度越高,產生的有害物質和致癌物就越多。300度以上的加熱,即便是短時間,也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苯並芘。在日常炒菜的溫度下,加熱時間越長,油脂中產生的苯並芘就越多。同時,油脂加熱時間越長,其中的反式脂肪酸越多,氧化、聚合、環化等產物也越多,它們均嚴重有害健康。

  最令人害怕的,一是餐館里反覆加熱的炒菜油,二是曾經"過火"的炒菜油。過火也就是炒菜或顛勺時鍋里著火,一些廚師不以為意,甚至覺得很"酷" 很香,其實過火后留下的"煙糊味"有油脂過熱后產生的微粒,其中致癌物苯並芘的含量甚高。炒菜后鍋垢中也富含這類致癌物。油脂加熱時所冒的煙氣是強致癌物質,不管是油炸的油煙,還是烤羊肉串、烤肉的煙氣,經常接觸都會增加肺癌發生的風險。

  油脂加工中可能引入的毒

  油籽制油加工的過程中,可能帶來污染。壓榨加工是直接物理壓榨出油,不會引入溶劑污染,相比而言所產油脂質量較好。特別是那種有濃郁香氣的油脂,最適合用這種方法來生產。比如說,花生油和芝麻油是不需要脫色、脫臭這些處理的,否則反而損失了香味。不過,大部分油脂要經過脫膠、脫色、脫臭、脫酸等許多步的精鍊處理,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用白陶土、硅藻土之類來過濾,如果這些物質質量較差,可能引入重金屬污染;還涉及到用酸、鹼和有機酸處理,如果這些加工助劑的質量不過關,也可能引入化學污染。

  在壓榨之後,肯定不可能把所有的油都壓出來,榨過油的餅里肯定還有不少油脂。這時候就必須用溶劑來提取了。有些含油脂比例低的材料,比如黃豆、米糠、玉米胚之類,直接壓榨很難出油,只能靠溶劑提取。比如用正己烷、丁烷、六號溶劑油等,能很徹底地把油提取出來。這些溶劑也都是特別容易揮發的東西,只要把它們加熱到不太高的溫度,就輕飄飄地蒸發走了,冷凝收集起來還可以循環利用。留下的就是不容易揮發的植物油啦。這麼生產油脂的方法,就叫做浸出法。當然,多少都會有一丁點兒溶劑會殘留下來,但是只要工藝得當,溶劑本身質量過關,最後產品中的溶劑殘留微乎其微,不會達到有害健康的程度。

  浸出法提取的油脂,也要經過精鍊處理。這一系列複雜處理過程中,會損失一部分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去掉磷脂和植物固醇,降低了油脂的營養價值。同時,因為某些環節的處理溫度比較高,還會有少量的脂肪酸發生順反異構,生成反式脂肪酸。所以,大部分精鍊植物油,即便沒有經過氫化,也會含有百分之零點幾到百分之幾的反式脂肪酸。

  無論加工前後,油脂都有一個最怕的事情——氧化酸敗。榨油原料在儲藏過程中容易發生氧化,榨油之後儲藏久了也會發生氧化。氧化從少量自由基開始,逐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產生大量的氧化酸敗產物,油脂就會產生不新鮮的味道,乃至明顯的"哈喇味",這種油脂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質。其實早在沒有出現味道之前,油脂中氫過氧化物增加,已經會給人體帶來促進衰老的作用。這方面的質量,要用過氧化值來判斷。油的銷售周期比較長,為了避免氧化帶來的麻煩,企業通常都要在油里加抗氧化劑,最常用的就是TBHQ,也就是速食麵里喜歡加的那種物質,麥當勞炸雞塊中被爆料的那種物質"特丁基對苯二酚",還有BHA、BHT等。這些都是國家許可使用的抗氧化劑,不必因為化學名稱奇怪而產生恐懼。

  最後,油脂會分裝出廠,此時還要小心劣質包裝材料可能帶來的污染,因為很多帶苯環的污染物都易溶於油脂。

  農藥污染和環境污染之毒

  植物長在田裡,既會吸收農田和灌溉水中的污染,如鉛、砷、汞、鎘等,也會吸收難分解的農藥殘留物質,比如六六六,以及大豆、油菜、花生栽培過程中的常用農藥和除草劑。不過,因為油脂原料是植物的種子,在同等污染水平下,種子的污染程度會比根、莖、葉部分要低一些——植物也有愛子之心,它不願意把壞東西留給後代。

  在油籽收穫之後,還可能在儲藏當中被污染。其中最常見的是因為儲藏條件不理想,種子長霉,污染黴菌毒素。人們最耳熟能詳的,也是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的,就是黃曲霉毒素。大米、玉米、花生、各種堅果都容易被黃曲霉污染,所以它們榨的油都必須監測黃曲霉毒素的殘留量。收穫之後的儲藏、晾曬過程中也可能沾染一些有害物質,比如路上瀝青散出的氣體或微粒、汽車的尾氣和橡膠-路面摩擦產生的致癌物,都可能少量附著在種子上;和農藥、除草劑等堆放在一起也可能造成化學污染。

  油料種子里的天生之毒

  人們日常吃的油脂,或者是從含油的植物種子里來的,或者是從動物的脂肪組織(肥肉、板油)或者乳脂(比如黃油)當中來的。所謂天生之毒,就是植物天然帶的毒素。比如說,棉籽油里會帶有棉酚,菜籽油裡帶有硫甙和芥酸,大量食用的時候對人體都有危害。所以國家才會推廣栽培低棉酚、低芥酸的品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