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提倡新型殯葬

[複製鏈接]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1-4-14 05: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俺秦人轉過好幾個帖子,都是關於老百姓哀嘆「死不起」的。

「死不起」的原因,無非墓地買不起,大殮費用節節攀升,各個環節都要「紅包」打點。。。

近日看到幾位洒脫高人,提倡新型殯葬,轉來大家網友欣賞。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沙發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1-4-14 05:07 | 只看該作者
在此清明節之際再次鼓吹基因葬
作者:數學首頁
2011-04-09

  
因為是我以前在強國論壇鼓吹過的,卻沒有流傳開,但是我認為我的這個想法是不錯的。我這裡說的基因葬的意思,就是任何人死了,都要想辦法從他的身上採取一些能夠長久保存的基因,真正地長久保存起來,具體保存在那個殯儀館,以什麼樣的形式來管理,那是可以另外商量的。

現在的葬法,要麼是土葬,要麼是火葬。火葬就把一個人的基因給徹底毀滅掉了,當然所有的數據也就丟失了。而土葬也是隨著屍體的逐漸腐爛,基因也徹底毀滅掉了。

而現在大家知道,一個人的基因是包含了他的全部身體信息的,包括長的什麼樣子,體型大致如何,身體的每一部分的構造,有沒有遺傳病,血型是什麼,等等。

而現在還有海葬,在現代化迅速發展的今天,能夠節省一些地皮也是好的,但是這也是把基因給毀滅掉了,這都很可惜。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死了的人的基因都保存起來,對於未來的科學研究甚至醫療,都很可能是有幫助的。

例如,在未來,有可能一個人得了某種疾病,需要某種型號的鮮血,但是這種型的鮮血很罕見,而那個時候可能有一種技術,就是從他的祖先的基因中培養出他所需要的鮮血來,雖然現在沒有這種技術,但是未來未見得沒有。因此保存住基因也就有可能救了未來什麼人的命。

也有的時候,科學技術的研究,發現某一種人得癌症的機會比較少,而這種有關基因更多地存在於他的祖先的基因上,這個時候他如果保存了祖先的基因,就有可能通過克隆的技術,產生出一些抗癌新葯。

此外,當一個人的十幾代祖先的基因都保存下來的時候,科學技術的研究,也可以研究這十幾代祖先在遺傳的過程中,基因發生了哪些變化,這對於遺傳學的研究,也是很有用處的。

因此,現在的任何葬法,都把人的基因給全部毀滅,是相當可惜的事情,因此在這裡我再次呼籲基因葬。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科學家和藝術家,一些天才,他們的基因如果能夠保存下來,也許未來的科學研究,能夠揭示出一些天才所需要的基因,甚至搞一些優生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3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1-4-14 05:08 | 只看該作者
留幹細胞,不留骨灰;要化學葬,不要火葬
作者:王紅旗
2011-04-13

人類這種生命智力系統最發達的動物,已經成為地球上最龐大的物種之一,其種群數量高達70億人;按平均體重60千克計算,總質量多達4000億千克;按人均壽命70年計算,平均每年約有60億千克人體物質進入分解消亡狀態。

目前人類採用的葬俗主要有火葬、土葬,以及水葬、天葬。中國古代漢族主要流行土葬,少數民族則流行火葬、水葬、天葬。例如,土家族大祭司出身的屈原因為採取了船棺水葬的葬俗,而被誤傳為投江自盡。

對比之下,土葬符合中國人入土為安的概念,而且比較衛生,還能夠保留死者身體信息及其相關文物,讓人體物質進入地球生物圈的自然循環過程;其缺點是佔用墓地、耗費棺木、容易攀比並導致厚葬浪費。

火葬儘管在中國漢族古代傳統觀念里被視為「焚屍滅跡」,但是近半個多世紀卻已經被大規模推廣。其主要好處是節省棺木,而其缺點是造成環境污染、消耗能源、毀滅死者身體信息,更重要的是阻斷了人體物質進入地球生物圈的自然循環過程。其它葬俗葬式,例如水葬存在著水體污染問題,天葬僅存於偏遠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政府大規模推行火葬,不但遠沒有達到減少墓地佔用土地資源的初衷,而且還衍生出殯葬收費高昂、天價墓穴、死不起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有必要重新審視嚴重污染環境、大量消耗能源的火葬政策。

有鑒於此,筆者建議改革目前流行的葬式、葬俗、殯葬法規:廢除火葬,改用化學葬(亦可稱之為液葬);不保留骨灰,改為保留死者幹細胞(包括細胞膜、DNA)。

1、死亡的定義與生命的永存

生命死亡的實質是生命智力系統的徹底解體或不可逆轉性解體。生命死亡的過程稱之為死亡態或趨死態。

對於細菌來說,死亡意味著它的DNA生命智力學和細胞膜生命智力系統的解體。對於植物來說,死亡意味著它的細胞膜網路生命智力系統的解體,以及DNA生命智力系統和細胞膜生命智力系統的解體。對於人類來說,停止呼吸、停止心跳,意味著他的神經元生命智力系統的解體,以及相應的DNA生命智力學和細胞膜生命智力系統的解體。所謂腦死亡,即人類大腦思維生命智力系統的失效或解體。進一步說,保存一個人的基因,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在延續其DNA生命智力系統的生命;保存一個人的細胞膜(這是非常困難的),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在延續其細胞膜生命智力系統的生命;保存一個人的著作和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在延續其大腦思維生命智力系統的生命。

2、骨灰並不是一種寄託思念的真正載體

眾所周知,火葬是把死者人體進行炭化處理,此過程會將死者人體生命信息全部破壞和毀滅。因此,火葬留下的骨灰,實際上並不能保留下死者原本有的生命信息,因此它並不是一種寄託思念的真正載體。

3、新葬俗要保留每一個人的幹細胞

每一個人都有生命永存的願望,《山海經》記載著「不死民」、「不死樹」、「不死葯」,表明中國在帝禹時代(《五藏山經》)、夏代(《海外四經》)、商代(《大荒四經》)、周代(《海內五經》)就已經發展出屍體防腐處理技術(注4),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著死者的生命信息。

新葬俗的目的是儘可能長期保留死者的生命信息。現代科學技術可以長期保存每一個人的幹細胞,幹細胞含有人體的DNA生命智力系統和細胞膜生命智力系統的信息,是人體生命信息的最好載體。應該把長期保存人體幹細胞的技術應用到新葬俗里,在生前提取每一個人的幹細胞(或者其它能夠保存人體DNA的載體),並密封在玻璃等容器里;一部分交由親屬保存,另一部分可收存在國家生命信息庫里——它們是極其寶貴的生命信息資源。

4、提倡推廣化學葬(液葬)

毋庸諱言,死者的人體物質應該在地球生物圈裡自然循環。人體物質主要是由核苷酸分子(基因的主要成分),以及氨基酸分子和酯類、糖類(細胞膜及其內外附著物、衍生物的主要成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把火統統將人體物質碳化處理,不但阻斷了人體物質進入地球生物圈的自然循環過程,而且造成核苷酸分子、氨基酸分子(構成蛋白質)、酯類、糖類等人體資源的巨大浪費。

因此,任何新葬俗、新葬式、新殯葬法規,都應該考慮到如何充分利用人體資源的問題。對此,可以借鑒某些生物的消化液技術(屬於仿生學),例如豬籠草的捕蟲器里含有消化液,能夠把誤入捕蟲器的昆蟲消化成植物能夠利用的營養資源(注5)。事實上,動物的消化系統分泌的消化液,蜘蛛等昆蟲注入其它昆蟲體內的消化液,都能夠有效的把動物的肉體分解成為核苷酸分子、氨基酸分子、酯類、糖類等自己可以吸收利用的營養資源。

所謂化學葬,包括兩項主要內容,其一是長期保存死者的幹細胞等生命信息載體。其二是用高效無污染的消化液把死者人體分解成為核苷酸分子、氨基酸分子、酯類、糖類等可以繼續利用的營養資源(由於其主要為液態,因此也可稱之為液葬)。接下來,再在上述分解后的營養資源里添入鋸末、草木粉末,從而加工成為顆粒狀,成為農作物的有機肥料,重新進入「質本潔來還潔去,葉落歸根回大地」的地球生物圈自然循環過程中。

據此可知,化學葬可以保留每一個死者的生命信息,不再需要墓地、墓穴,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環境污染,可以大幅度減少生產化肥所消耗的石油等自然資源,還可以節約火葬所消耗的能源,有百利無一害,應該儘快推廣實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