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核「安全神話」破滅記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1-3-25 2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東方網            2011年3月23日

  可以看到,核恐慌仍在世界範圍內發酵,日本的「核安全神話」正在破滅。顯然,這已不僅僅是一場自然災難拯救行動,更是一場民眾對於核電安全信任的自我救贖。

  「焦頭爛額」,用來形容東京電力公司最近的遭遇再合適不過。

  這些天,日本從媒體到首相,對於東京電力的忍耐似乎都到了極限。與普通民眾的淡定、節制相比,媒體和首相對於東京電力的態度顯得咄咄逼人:如果沒有老化的設備,如果不是判斷的失誤,如果信息公布得更及時……這場危機是否還可能避免?

  其實,早在福島核電站出事前,主管方東京電力公司就曾多次隱瞞事實及提交虛假報告,因此,有媒體毫不客氣地評價這是一場天災人禍並存的災難。事實上,結果就真的如此令人痛惜,福島核泄漏危機發生后被曝出真實的東電公司的確有些「不給力」——一個長期被媒體、政府關愛的公司漏洞如此之多。

  3月18日,由於最近幾天發生了反應堆燃料熔毀、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質的情況,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從4級提高為5級,與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相當,成為日本迄今最為嚴重的核泄漏事故。

  如今,迫使東京電力公布更多的信息,是日本媒體正在履行的一項重要使命。

  首相發火

  在關東地區,任何人的生活不能離開東電公司,媒體要做得強勢,沒有東電公司的廣告,那就很難說是家最具公眾影響力的強勢媒體。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東電公司運營的3個核電站共17座反應堆,分別分佈在位於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和位於新潟縣中部的柏崎刈羽核電站,其中10座反應堆都位於福島縣的兩個核電站。

  所以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了事故后,很多日本媒體並沒有把「東京電力」、「東電公司」這些詞放在核電廠的前面。信息並沒有全部公開,不僅對媒體,對政府同樣難說是傳遞了所有信息。

  當日本首相菅直人在首相官邸成立完緊急災害對策本部,開始著手處理地震海嘯危機的時候,大學時期學習過應用物理學的這位首相,立即想到了日本東北地區大量存在的核電站。

  很快經濟產業省下設的核安全保安院的報告就提交了上來。「到午後2時46分止,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地區的核電站及相關設施共29個,在本次地震中未發現較大的故障。」當天下午的《讀賣新聞》這樣轉述了報告的內容。

  日本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通常為了確認核電站是否安全,在發生人能夠感知的地震后,保安院會發出一個通知,報告各個核電站的安全情況。做起來也比較簡單,就是打電話向派駐到各家核電站的官員,有時也是讓核電站的相關人員報道情況。在過去將近40年的運營中,從未出現過異常。

  但地震發生當天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在地震1個小時以後,因為交流電受到地震的破壞,電力中斷,需要緊急動用工廠內的其他電源,但不巧的是,受海嘯的襲擊,本來用來提供緊急電力的柴油發電機,這時發現裝有柴油的儲油罐已經被海水帶走,不知了去向。

  禍不單行的是,東電公司的職工檢查配電盤時,發現配電盤的線路系統被海水浸蝕后,已經不能使用。而在反應堆外部的一套「反應堆隔離時冷卻系統」,也沒有發生作用。更遺憾的是,1號機組附近並沒有能提供足夠電力的電源車。

  而此時核電站方面「在本次地震中未發現較大的故障」一文,卻已經送到了首相手中。菅直人在這次地震發生兩小時之後對日本國民發表的電視講話中還專門強調了「位於受災區域內的所有核電站機組都已安全停機,沒有發生任何核泄漏現象」。當時,菅直人在電視講話中「沒有撒謊」。

  到了當天晚間21時22分,人們才在新聞上看到「福島第一核電站,爐內水位降低,持續下去恐怕會出現放射能的泄漏」。但信息過於簡單並未引起很多關注。很明顯,當時的東電公司應該知道事故已經很大,需要向全日本提供最真實最全面的信息,但公司沒有這樣做。

  情況開始緊急起來,福島核電站1號機組的反應堆內水位下降,如果再下降的話,有可能出現放射能泄漏問題。大熊、雙葉兩個町內緊挨著核電站的1864人開始避難,核電站事故從這個時候開始,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菅直人12日凌晨5點衝進東電公司事故統合本部大聲斥責清水總裁。隨後,他在核安全委員會委員長的陪同下,乘上了直升機抵達1號機組附近的大樓。東電公司副總裁武藤榮為其做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核電站事故說明。口氣聽上去是絕對能夠控制局面的,菅直人很專業地吩咐了幾句,便再次登上直升機飛赴宮城縣救災一線了。

  3月13日一早,東京電力公司副社長藤本孝等6名幹部在召開新聞發布會時鞠躬謝罪,隨後遭到記者厲聲逼問——「把話說清楚了!」這一幕被 NHK 直播的畫面完整播放出來,懷疑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是否會隱瞞核泄漏嚴重程度的說法也開始在部分日本民眾中出現。

  事態仍在進一步惡化,直到3月14日晚,東電公司總裁清水正孝開始向枝野官房長官彙報真實情況。日本政府方面發表了總裁的彙報內容:「東電公司覺得燃料棒已經露在水面上部,希望全體作業人員撤退。」

  3月15日凌晨4時,東電公司總裁清水正孝直接去首相官邸彙報工作。時間過去了不到一個小時,人們看到菅直人驅車直奔設在東電公司總部的統合本部。

  「絕對不準撤退。你們必須下定決心。敢撤退的話,東電公司100%會崩潰的。」屋裡傳來了菅直人痛斥清水正孝總裁的聲音。作為最高指揮官,菅直人自然怒不可遏,東電公司的一切說辭已經讓人很難相信。

  菅直人說,電視台報道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一個小時后,首相辦公室尚未收到具體情況報告。

  當天日本政府宣布設立以首相菅直人為本部長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對策統合聯絡本部」,舉全力應對福島第一核電站可能出現的問題。

  雖然,震后不常上電視露面,口才也一般,菅直人甚至為在震前一筆不規範的政治獻金受到輿論追究,被要求辭職,但在核事故通報晚點問題上的大光其火,卻為這位草根運動出身的政治家挽回不少人氣。

  3月18日,菅直人在與到訪日本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天野之彌會談時承諾,日本政府將儘可能透明地向全世界公布任何有關核泄露的信息,他還說將加強對核電站周圍輻射情況的檢測。

  信任危機

  首相發火,但依然控制不了局勢的發展。

  日本強震引發的核安全事故在3月15日晚間再次升級。法國核安全局局長拉科斯特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相當於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第5級或者第6級水平,根據3月15日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發生的反應堆安全殼損傷等情況,事故的現狀已經與14日完全不同,毫無疑問達到了6級水平。

  新的評級表明,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已經僅次於1986年發生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的7級核事故。

  瑞典學者雷赫曾在媒體上表示日本存在「隱瞞真相」的問題。他說:「日本為了保護全球經濟利益,對核反應堆目前的狀況在撒謊。」雷赫是瑞典皇家最高技術學院的研究員,從事核能領域工作27年,並為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過。他說:「危險很大,日本試圖隱瞞真實信息,因為它的企業是全球最大的核電站生產商。災難對世界以及日本的核電站造成巨大打擊。」

  事實上,這種擔心並非多餘。

  在核電剛剛開始要引入日本的時候,日本國內有著非常強烈的反核、反核電氣氛。很多時候人們把反對核武器與反對核電站等同了起來,而且對廣島、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的記憶猶新,如果有一天核電站成了原子彈,那是所有日本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當反核與反核電站混交在一起后,運動的聲勢就特別浩大,建核電也就越發地需要保證絕對安全。或許正是因為,目標設得太高,實現不了就得「造假」。特別是東電公司歷來的「隱瞞體制」。儘管東電公司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宣布絕不隱瞞真相,但日本民眾要求核電絕對安全,作為核電站的工作人員也要保證絕對安全,如果什麼都不說,也許就是「絕對安全」的。

  翻開歷史,人們不難發現早在1938年3月,日本通過了《電力國家管理法》,致力於電力事業國營化時,就註定了東京電力是一個充滿官商氣息的企業。現任社長的社長清水正孝是東電的第十一任社長,前面的四任社長:第七任那須翔,第八任荒木浩,第九任南直哉,第十任勝俁恆久不是牽涉到偽造數據的醜聞就是牽涉到2007年新潟地震中處理不力的醜聞而被迫辭職的。

  現在看來,這位社長的前途貌似也已經定下來了,甚至在網上有憤怒的網民要求這位社長切腹自殺,而且不準用「介錯」。

  同時,在日本核安全管理當局規定的一些檢查項目中,該公司「隱瞞事實及提交虛假報告」的問題也被媒體一再曝光。

  而就在東電上月28日向原子能安全保安院遞交報告中,還承認沒有檢查核電站6個機組的33個部件。報告表明,一個配電裝置11年來從未接受檢查。這一裝置的作用是向一座反應堆的溫控系統分配電流。另外,冷卻泵電機、柴油發電機和其他一些冷卻系統部件缺乏定期檢查。不作定期檢查意味著,檢查人員偽造記錄並上報。

  接到報告后,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要求東電6月2日前遞交改正方案。沒等到6月,核電站11日遭地震和海嘯破壞,冷卻系統受損,引發核泄漏。

  不過,日本技術專家也確實保證了40年來在核電站內部從未發生過人員受核輻射死亡的事故。日本公眾曾經一度普遍相信「能夠產生子彈頭火車和無數高科技產品的日本的核能工業,也是絕對可靠的」,很少有人質疑政府的能源政策。

  但這種「完全的信任」只維持到1995年。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日本公眾對於核能信任度大規模下降的轉折點。這一年,儘管與阪神地震無關,日本核電連續發生了幾次液鈉泄漏事故,再次引發了社會恐慌,也暴露出敷衍了事、隱瞞事實的情況比較突出,公眾開始對核能產業的安全管理和監督職能產生懷疑。之前,日本公眾普遍相信政府宣傳的「核能工業絕對可靠」的「安全神話」,受到不小的打擊。

  但大部分公眾對核電安全還是表示有信心。1999年2月日本內閣能源調查數據表明,68.3%的人擔心發生核事故,但69%的公眾仍然支持政府發展核能。

  1999年9月30日發生的另一次核泄露,成為日本公眾對核能接受性的轉折點。事故發生在茨城縣東海鎮,JCO燃料后護理公司的操作工人未按規程操作而引發了「日本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致使2名技術員喪生。600多名居民和職員受到輻射,32萬居民撤離現場。該事故被評為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的4級核能意外事故。工廠周邊居民對核設施的存在也開始產生普遍的恐慌心理。

  JCO事件嚴重動搖了日本民眾對核能行業和政府處理危機的信心。事故發生后,當地的調查顯示,認為核設備安全或者比較安全的人數比例從事故前的62%下降到13%,支持政府發展核能的人數從81%下降到32%;僅19%的人認為中央政府可以在核事故等緊急情況下作出可靠的反應,僅13%的人認為政府的安全監督管理是可靠的。

  這種變化甚至波及日本全國。日本一家民意調查公司作的一次全國性調查顯示,認為核能非常不安全的公眾從事故前的21%飆升到52%,只有11%的人繼續支持政府發展核能。

  信任危機在2002年年底,東京電力公司瞞報信息的醜聞被爆出后,進一步加劇了。3月20日,日本東京澀谷街頭爆發了千人反核遊行。參加遊行的人們一邊舉著「請立刻停止核」的黃色標牌,一邊高聲呼喊走過東京最繁華的澀谷街頭。沒想到時隔8年之後,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事件,讓這個信任危機更進一步放大。

  神話破滅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3月19日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的牛奶和菠菜檢測出放射物質超標,但不會威脅人體健康。檢測結果顯示,取樣牛奶放射性碘含量3至5倍於正常水平,菠菜放射性碘含量系正常水平的3至7.5倍,一些菠菜檢測出放射性銫。

  按照枝野幸男的說法,以日本民眾平均消耗量計算,飲用一年這種牛奶所攝入放射物質總量相當於一次計算機X射線斷層(CT)掃描接受的放射量。食用一年這種菠菜攝取的放射物質相當於五分之一次CT掃描。

  而截至記者截稿前,在東京電力公司接連幾天宣布「好消息」之後,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3點55分前後,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的東南側又冒出灰煙,但是沒有聽到爆炸聲。東京電力公司為此緊急撤退了正在現場從事電源修復作業的人員。日本原子力保安院稱,3號反應堆周邊的放射線數量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但國際上對於日本核事故的最新進展仍然非常謹慎。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21日在維也納舉行的該機構理事會特別會議上重申,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情況「仍然嚴重」。

  此時,在東京電力的官方網站,依然能看到有關福島兩座核電站如何防範強烈地震和海嘯的內容。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依然向全日本泄漏著放射物的同時,這些內容頗有諷刺意味。

  「福島核電站的設計,已經考慮到可能的最大地震。」官網說,「核電站的建築、機器以及附屬設備均基於對該地區歷史地震活動以及活斷層的詳細調查,所有耐震設計均基於『周邊區域不會發生比抗震標準更大的地震』。」 但據日本媒體報道,實際上,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設計抗震標準只有8級。

  據日本核能安全組織(Japan Nuclear Energy Safety Organization)發布的數據顯示,2005至2009年的5年間,在日本所有大型核電站中,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事故率是最高的。相比在其他核電站工作的同行,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工人在工作場所受到的輻射更多。

  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過15起事故,是日本擁有3座以上反應堆的核電站中事故最多的。維修問題一直是日本核電站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2009年2月,福島核電站1號反應堆內壓力水平急劇上升,迫使核電站通過一個應急閥門釋放蒸汽。工人們發現了一個斷掉的螺釘,關閉了反應堆。調查發現,有一個螺母沒有擰緊,而且沒有對其進行定期檢查。

  一些事故涉及到關鍵性的安全裝置。2007年,一台應急柴油發電機在測試期間開始冒煙。調查發現,發電機的斷路器部分被裝反了。

  2009年4月,3號反應堆內的一根控制桿由於一個閥門泄漏出現故障。控制桿是用來停止核電站堆芯的核反應的關閉裝置。調查發現,控制桿使用了兩種不同的螺釘,導致泄漏。

  在此次事故之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這些事故都沒有被視為重大安全隱患,也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受傷或導致任何放射性物質釋放到核電站外。

  而據日本核能安全監督機構「原子力安全委員會」2006年發布的一份官方指南中宣稱,海嘯對日本境內的核反應爐不會構成威脅。指南中稱:「若海嘯來襲,就算是設置在非常接近海平面的核電廠,緊密圍繞反應爐的堅固圍阻體會避免核組件有任何損壞,核電廠其他部位雖然可能受損,但不可能會有輻射危害。」

  但事實卻是,日本官員日前承認,興建核電廠時曾考慮到抗震因素,但沒有對海嘯防範採取措施。

  對海嘯的防備,福島核電站的設計,同樣過於樂觀。官網內容顯示,核電站在建設時,同樣也對該海域的海嘯歷史「做過充分的調查研究」。並根據地震學上能預計的最大規模海嘯,對電站的安全性加以保障。但是,這一次,核電站的設計者們再次「低估了自然的力量」。

  超出設計標準的9級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加上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在震後作出了錯誤的判斷,最終徹底破滅了東電「核電安全」的神話。

  公開透明

  照目前的形勢來看,日本政府的信息披露,在其他國家向其在日公民發布警告后,顯得更加可疑。從日前接連在全球爆發的「搶購食鹽」,「搶購碘片」等「瘋潮」可以看出,核輻射陰影正在逐漸籠罩日本之外的國家。

  美國核管制委員會16日呼籲居住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80公里範圍內的美國公民儘快撤離。美國駐日本大使館說,美國專家認為,受天氣和風向影響,低濃度放射性物質可能會飄散至80公里以外的範圍。

  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金星煥在日前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鑒於美國核管制委員會發出的上述撤離建議,韓國也對本國公民發出了相同的呼籲。

  另外,英國政府當天也對身處東京的英國公民說,鑒於出現越來越多的基礎設施問題,他們應考慮離開距受損核電站240公里遠的東京。

  美國駐華大使館表示,鑒於核輻射危險,美國海軍已暫停在日本的救援活動,但這並不意味著美軍就此從災區撤離。使館官員強調,「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船員受到的輻射量非常輕微,不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影響;所謂美國在關鍵時刻「拋棄」日本的言論都是謠言,美國海軍救援人員正積极參与救災,只是他們需要嚴格服從命令。

  歐洲更是成為對核能歇斯底里情緒的「世界冠軍」。

  德國總理默克爾承諾將更快從核能發電轉型到其他電力來源上。儘管默克爾駁斥了可能已經「非法關閉」關閉全國7個核電站的傳聞,但她向國會表示,核電技術必須重新檢討,它只能是在再生能源進一步發展前的一種過渡性供電來源。

  義大利政府則要求給予充分的時間進行反思,並決定在今年6月計劃就重新引進核能舉行一次公投。義大利工業部長保羅·羅曼尼告訴記者:「從我們目前擁有的資料來看,日本核電站問題要解決很不容易,我們應該停下來反思,最重要的是,我們無法未經大家同意就先做選擇。」

  以色列官員表示,在日本發生核電危機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布他正重新考慮在國內新建核電站的計劃。他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專訪中表示:「我不認為未來幾年內我國將會追求民用核能。」他說:「日本核電危機的確讓我重新考慮新建民用核電站的計劃。」

  在波蘭,住在國內首座核電站附近的波蘭民眾表現出了明顯的憂慮,要求波蘭政府重新考慮,作出最佳選擇。

  在土耳其,勢力巨大的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則表示,土耳其應該放棄發展核電的計劃。

  在南美地區,曾熱衷發展核電技術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也變卦了,他立即宣布凍結國內的核能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首屈一指的核能大國法國,當今有78%的電力來自核能,大大超過英國的20%,或者日本的30%。幾天來,電視上的擁核派與反核派辯論激烈,迫使政界不得不出面表態,對核能技術作出安全上的承諾,包括:必須讓大家知道核廢料處理的確切方法和地點;必須告訴人們這一切耗資多少,而且由誰支付等。

  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建新教授接受《新民周刊》專訪時表示:西方國家對日本不放心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從日本公布的信息來看,存在不少前後矛盾,不完整的地方。

  「比如說,污染的問題,他們公布菠菜上面有污染,可是具體到哪種蔬菜有污染是沒有意義的,應該說是哪片土地有污染。這塊土地上不管是哪種菜都應該是被污染了。另一方面,日方一會兒說核電站準備要封堆,一會兒又說幾個機組已經得到控制了。昨天同一天發布的信息也顯示了前後矛盾:一面報道說對的溫度已經降到低於100攝氏度,一面又報道有幾個堆冒白煙,說是水汽。現在我感到,包括國際輿論對他們也是不太放心的。」陳建新說,「日方表示最後實在不行了才採取封堆,什麼是『實在不行了』?難道非等到情況惡化到開始大量放射性外泄輻射污染嗎?難道就打算用所謂的差錯或失誤來掩蓋某些東西嗎?因此不好評價。」

  在陳建新看來,全世界各國都有一些反核組織,即使在安全的情況下,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福島核事故來看,確實在安全上給我國提了個醒。所以溫總理強調要對所有的核電站,反應堆進行全面的核查。這也是以我們慎重的態度來提高核能的安全係數,從能源的角度,從保護大氣環境減排的角度,我認為發展核電是必然的,不可能因為這次事故停止的,但我們要從日本的這次和事故中吸取教訓,應該把安全性放在首要的地位。」

  此外,他還質疑,日本對本次核事故,採取的措施表面上很積極,但沒有一步到位,「總是等出了問題才想辦法,出了更嚴重的問題,再想進一步的辦法。在面對核事故時,我一直質疑日本政府是將百姓性命和環境安全放在首位?還是在考慮某些經濟因素或者其他?」

  他呼籲,在核安全可能出現的問題上,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問幾個怎麼辦。同時,他認為不應該等事故出了之後再信息公開化,「所以我建議我們國家要把環境監測的水平及時公布,包括核電站周圍區域,平時就報。一方面讓有關方面,包括政府和專門的監督機構實時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讓周邊的居民和普通民眾了解真實情況,知道核電站是安全的。」

  確實,只有未雨綢繆,儘早做到信息的公開透明,才能使一切謠言不攻自破。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真正的「安全」而不是一種定性的概念。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11-3-25 20:37 | 只看該作者
所以,
中國的核電站建設必須重新審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9: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