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解析日本核泄漏救援為何不得力(圖)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1-3-23 02: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1-3-23 02:04 編輯

來源:世界新聞報 2011年03月22日13:00



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的安全殼截面圖

  基於商業顧慮和安全擔憂,本可以早點進行的搶救卻慢了幾拍

  本報記者/李靜

  直升機從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空飛過,一陣水霧洋洋洒洒朝反應堆方向而去。「這樣不行吧?那麼遠瞄得准嗎?」北京的公交車上,一位姑娘對著電視自言自語。

  連日來,日本政府調派自衛隊、警員和消防隊員,在福島核電站搶險進入到背水一戰的關鍵階段時,集中全力通過注水和恢復供電兩種手段,試圖控制住險情加劇的4座反應堆。儘管從目前來看注水對於降低反應堆溫度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還是有一些疑問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怎麼不從一開始就採取注水措施?這樣的注水有用嗎?專業的消防車怎麼不早點拿出來?工程師怎麼不早點維修電纜?

  「災難六成是人為的」

  繼3月17日通過直升機進行注水作業后,從19日14:00開始,東京消防廳消防救助機動部隊使用「摺疊噴水車」,從22米高度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向部分燃料棒露出水面的3號反應堆再度執行連續注水任務,工作近13個小時,注水總量超過1800噸。20日上午,日本自衛隊出動高壓水車,向福島核電站4號反應堆注入了約90噸的水。

  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在19日下午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廠區內的放射濃度急劇下降,4座反應堆的表面溫度都已降至100度以下,注水取得一定成效。而難以進行注水的2號反應堆也於20日恢復了外部供電。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永康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表示,外部注水起到了兩個作用:一是降低反應堆溫度,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阻斷放射物質的釋放,為下一步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石永康說:「我看到的數據顯示,核電廠周邊的輻射量有所下降。只要劑量能夠下來一點,人就能勉強進去,就可以再採取一些措施。目前的注水措施至少讓人們心懷一線希望,不會到最壞的結局。」然而他同時強調,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注水肯定不行,還是要恢複電源,使製冷系統得以恢復。注水不過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就算是這「沒有辦法的辦法」,東京電力公司也是猶豫再三后才決定採用。美國《華爾街日報》19日引述一名參與控制核電站的人士的話說,地震過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2日,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就曾考慮從附近海岸取水,用於冷卻6個反應堆當中的一個。但直到那天晚上,在電站發生爆炸並且首相菅直人下達命令后,「東電」的人才這樣做,直到13日才開始用海水冷卻其他反應堆。這名知情人士稱,「東電」之所以不願意使用海水,是因為擔心注入海水可能會使核反應堆永久無法運行,從而損害自己對電站的長期投資。

  「這場災難六成是人為的。」一名日本政府官員對《華爾街日報》說。「東京電力就像是在撿一個10日圓硬幣的時候卻丟了一個100日圓的硬幣,初期應對極其不力。」

  危機尚未完全控制住

  在調動所有能調動的力量對「高燒」不退的反應堆進行「冷敷」時,通過外部輸電的方式進行內部「退熱」的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3月17日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經過電力工程師的搶修,從外部向核電站引入輸電線的作業已經完成,20日之後有望恢複電力。與此同時,菅直人下令派出東京消防廳的大型化學消防車以及能夠應對核危機的特殊災害應對消防車前往核電站支援。次日凌晨,30輛特殊消防車、140名隊員向核電站出發。在搶險工作已經進入尾聲的時刻,一部分人卻質疑,為什麼日本政府沒有從一開始就要求消防廳出動這些特殊車輛,搶修電纜的工程師之前又到哪裡去了?

  石永康認為,大海嘯把核電站4台機組的所有備用柴油發電站都損毀了,導致無法接通電力來實施冷卻。而現在用到的大型發電機都是從美國運來的,安裝、接線都需要時間。另外,在事態足夠嚴重以前,政府也沒有考慮調用遠在東京的專業消防車。畢竟災區公路幾乎中斷,核電站周邊有很多廢墟、瓦礫,大型消防車接近有一定困難。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軍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懼怕來無影去無蹤的核輻射恐怕是其根本原因所在。這一點,從自衛隊擔心輻射而自行決定中止對3號反應堆的空中注水作業就可看出。滕建群感慨:「反應堆一冒煙,自衛隊就馬上退縮,這與軍人應有的風貌實在是有差距,軍人臨陣脫逃超出我們的想象。」現在增派人員和車輛,恐怕是因為「事態一再擴大將很難收拾,估計政府是下了死命令」。

  不過,無論是注水還是恢復供電,都不意味著事態得到完全控制。石永康告訴本報記者,電力恢復后還得看反應堆裡面的泵和閥是不是完整,如果裡面的系統被損害,泵壞了,就無法實現循環冷卻。國家核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郁祖盛則遺憾地表示,即使恢復供電注水成功,恐怕事情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

  封堆,一向被稱之為核電站事故的「終極辦法」,即用沙石掩蓋反應堆終止反應鏈,再通過搭建鋼筋、澆注混凝土的方式,用一座「棺材」將反應堆徹底封閉。在12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的時候,「封堆」就不時閃現在媒體和專家的口中。然而直到現在,核泄漏已經不可避免地侵蝕了一些人的身體和腳下土地的時候,「封堆」也仍然是一個不被排除的可能,卻沒有真的發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軍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封堆就意味著整個核電站徹底毀滅,不到最後時刻,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東京電力公司肯定是希望通過可能行得通的搶救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永康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解釋說,「封堆」通常是在局面無法控制,一切冷卻方法均不奏效的情況下,最後的考慮。以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情況來看,「還有一線希望,並沒到最壞的這一步」。特別是在電源恢復以後,如果溫度能夠控制住,「我認為就可以不用考慮封堆了」。

  石永康進一步指出,「封堆」並不是一了百了,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要把沙子和水泥往下扔,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扔沙子就要幾十天,修建核棺材的時間更要以年來計。」何況,如果反應堆沒有冷卻,在「封堆」的過程中,放射性物質還是會不斷地釋放出來,因此「目前的首要任務仍然是降低溫度」。

  一些國外的專家也認為,貿然「封堆」存在風險。美國俄亥俄州方濟會大學核工程師亞歷克斯·希赫對媒體說,為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反應堆外設有多個保護層,向反應堆傾倒大量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可能破壞反應堆的壓力容器,致使更多的放射性物質泄漏。

  美國西北大學學者埃爾默·劉易斯則提及「封堆」的另一個潛在風險。他指出,「封堆」可以阻止放射性物質泄漏,但把這些物質與外界隔離可能使機組內的乏燃料棒水池加速升溫,其所積聚的熱量可能破壞水池的混凝土底板,以致泄漏更多的放射性物質。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責任編輯:Newshoo)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