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當中國統治世界》之感

[複製鏈接]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1-2-13 14: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丁.賈克(大陸譯馬丁.傑克斯)的《當中國統治世界》引起世界關注。

★ 中國不同於西方的發展模式;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的震撼力;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意義

★ 未來的中國世紀將如何展現

★ 本書突破性的觀點,深獲國際知名史學大師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經濟史學家 弗格森(Niall Ferguson)、

前倫敦政經學院教授葛雷(John Gray)、

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羅瑞克(Dani  Rodrik)一致推薦

★《紐約時報》、《時代雜誌》、《金融時報》、《衛報》、

《經濟學人》、《新聞周刊》、《獨立報》、 《外交事務》、

《新政治家》、《出版人周刊》、《華盛頓郵報》、《科克斯書評》、

《洛杉磯時報》、 《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泰晤士高等教育》、

馬來西亞《星報》、《新海峽時報》、韓國《韓 國時報》、

中國《南方周末》、台灣《商業周刊》、《聯合報》等全球媒體聚焦競相報導。

馬丁先生認為歐亞大陸並存兩種國家,一是歐洲的主權國家(Nation State),

另一種是東方式的文明國家Civilization State),中國屬於後者。中國並不是一

國一族,而似魔方,是一個多元化複合體。


中國的漢字,造成中國多元化文化產生,而不會發生歐洲式的抗爭與戰爭。

是漢字的原則原理之下,決定了使用漢字的人的思想行為。漢字的本質本性,

決定了中國人的兼容和文明的統治方式。

當然,歐洲現時有很多外族人移民,但可以發現,這些移民必須放棄本身的

傳統文化才能融入、才能立足,徹底被同化了。整個歐洲的國家大部份還是單

族化、文化單一化。

中國,雖然民族眾多、語言眾多、宗教眾多,而且都可以世代相傳地保留著本

身的傳統,並不是完全被同化的。

中國的政治,從秦開始就已是中史集權制,從漢開始就容許在中央集權制之下

容評高度自治(藩國制)的「受封不受調」的並存,與美國的聯邦制更文明。

中國的傳統文化,使到中國是幾千年的古國、大國。就算中國處在最弱的時候,

拿破崙亦說中國是睡獅! 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決定了中國人的本性、決定了中國的

前途和國運。漢字能容天下語,是國家完整、強大的要素。歐洲式的單一化,只

會為中國帶來歐洲式的分裂和對抗。今天的推廣普通話已演變成強行推廣普通話,

是徹底地消滅了漢文化的根基,把中國推向歐洲式的單一化了。中國的優勢因此

而消失了,馬到的《當中國統治世界》的預言落空了。

中國百多年來,漢文化的奸細實在太多了,造成一國兩字的現象,還厚顏地說是

偉大、光榮、進步。不管怎樣的裝飾美言,一國兩字始終還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現所剩幾何?官,爭相鬥貪,天下財入官員袋中、民,不遺餘

力造假,不顧天理了,快沒有真米賣了。這些現象,是傳統文化消失而產生的後果!

文化破壞者,醒醒吧,不要再吹擂了,百年的枉路,走得太長了!文教部的官員,醒

醒吧!你們的決策,確實太荒唐了,民族的根基被你們拋棄了,和諧已不再和諧了。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537

主題

4157

帖子

227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270
沙發
mimidustie 發表於 2011-2-13 22:32 | 只看該作者
沒那麼嚴重吧?漢族字體的演化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存在,無論喜歡不喜歡都無所謂吧?何必隨著政客起舞?

中國文化包容性很強,連少數民族的文字都能接受,甚至鼓勵保留,也沒有因此出什麼事,為何漢族的各種字體不能兼容並蓄?當然,只能選一種當作官方認定的文字,方便溝通。其他的就當作文化遺產來享受。

我與兩岸,香港,新加坡的朋友們聯絡,繁簡體都用,盡量用對方習慣的文字,但是有時懶得切換,也就一個人用繁體,另一個人用簡體網聊,十分愉快,從來沒有問題,也從來不覺得用哪個字體的國家或地區就因此佔了文化優勢。我女兒在大學的時候學校教的是簡體,但是絲毫不減她對繁體(沒學過)的興趣。我個人以前看的都是繁體(美國以前看不到簡體字),前幾年才覺得學學簡體也不錯,雖然還是比較喜歡繁體,不過,接觸了隨簡體而來的拼音輸入法後,對注音符號完全沒興趣了(還是精通 但是鍵盤位置已經記不清了)。實在不覺得繁簡之間值得多少爭執,的確各有優缺點,進入政治層面就太過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3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1-2-13 23: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iting275 於 2011-2-14 19:24 編輯

從甲體文到隸、楷出現的過程,與文房四實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

是科技促進字體的改變,使漢字在書寫上更能標準化。

楷體系列出現後,完全可以適用於印刷、活字印刷︴和現化電腦化

等的科技發展,故此能穩定二千多的結果是合理的。

漢字之所以有漢字文化圈存在,而整個文化圈並不是言語相同而使

用相同的文字,只有漢字獨立於語言的獨立系統功能才可達到,

故此,漢字能為天下語用。歷朝的官話都不同,開朝立國三件事必

先行,確定國號、確定年號、制定官話。官話自古以來都視為重要,

卻沒有造成方言的減弱和消失。秦始皇做出多項的統一,就是只制

定官話而不統一語言,秦制在中國連續使用二千多年,也沒有統一

語言,背後必然會有他的道理。

漢字一旦失去能為任何語言使用、漢字變成只供一種語言專用的話,

漢字文化圈就會失去,各種語言就有可能會創造自己的文字,後果可想而知。

這不是危言聳聽,廣西壯族,有壯語而用漢字的,共產黨偏要給他們創造出

「壯文」,並且在某自治縣內實行,當然是失敗的。說明了提議的學者根本

不認識漢字所造成。

南北韓全面使用諺文後的混亂情況,足可引起我們的警覺了。

國內,上海人提出保護上海話、廣州人為粵語上街漫步,

是有人把推廣普通造變成推行普通話之故。

由改成簡化字到強行推行普通話,可以看到是在不斷地削

弱漢字的功能,是破壞多於建設!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