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方銀:中美合作的障礙在於美國缺乏誠意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12-28 07: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2-27 08:10

摘要:很多美國官員在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往往都堅持一個論調,就是美國非常願意與中國合作,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解決當前面臨的許多問題。羅列在清單中的問題也五花八門,內容廣泛,諸如人民幣匯率問題、氣候變化問題、朝核問題、伊核問題、反恐問題、全球經濟增長問題、經濟再平衡問題,等等等等。很多時候,一些「直率得可愛」的美國官員會接著說,在這個領域的「合作」中,我們希望中國做的事情是:第一、……,第二、……,第三、……。

  最近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防務部長邁克爾·希弗在環球網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建立一種合作、信任和安全意識》的文章,從字面上看,這篇文章似乎處處充滿善意,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合作、信任與安全這些中國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善良的人看了,可能覺得這是一篇溫暖人心的文章,它展現了美國人希望合作,希望在中美關係中建立互信的意圖。


  讀完后,我心中卻感到有些不安。這篇文章通過一些語言藝術,試圖給人造成一種感覺,就是美國很想跟中國合作,但中國卻不積極、不主動,為此美國很著急。在這樣的語言藝術之下,事實的真相被忽略了,真實的邏輯也靠邊站了。


  對於這篇文章,我的第一個最大的體會是,認真學習一下希弗先生的語言藝術很有必要。


  希弗認為,我們正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所以需要合作。需要合作來幹什麼呢?需要合作「來確保自由和不受阻礙地進入和使用正在對國際體系的健康和成功變得越來越至關重要的全球公共資源,包括海洋、天空、太空和網路空間」,省略掉其中的一大堆修辭語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通過合作來確保對「海洋、天空、太空和網路空間」的「不受阻礙」的進入權。這樣,美國在東海、南海等地區的軍事活動,就自然而然地、不露痕迹地成為需要大家「合作」來解決的事情了。


  希弗認為亞洲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增長是堅持一系列持久原則的結果,在對這些原則的羅列中,希弗不失時機地賦予了「對全球海洋、天空、太空和網路空間領域的開放式進入」一個顯眼的位置,同時強調了不使用武力解決衝突的原則。不過,在強調「不使用武力解決衝突的原則」時,副助理防務部長先生顯然忘記了美國還在亞洲進行著的重大的戰爭,忘記了美國在亞洲努力維持的廣泛的同盟體系網路,以及它在這個遠離其本土的地區參與的非常頻繁且規模不斷升級的軍事演習(還有時不時與之相伴隨的戰爭叫囂)。感嘆啊,感嘆,在這些話語背後體現的是怎樣一種健忘症和優越感(或曰傲慢)!從最近二十年國際上發生的事情來看,我有一個越來越強烈的感覺:不使用武力的原則」誰都可以談,就是美國人不能談,因為他們使用武力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


  按照美國戰略研究家的說法,當前美國在亞洲某種意義上實行的是一種「離岸平衡」政策。這種政策通俗的說法,就是「挑動群眾斗群眾」。在此過程中,美國可以以比較小的成本實現對這個地區事務的較高程度的掌控。不過,美國對單純的「離岸平衡」並不滿足,同時試圖採取一些更具進取性的做法,所有這些做法,在希弗先生看來,都是「旨在加強地區安全與穩定」,而且,美國的政策正在轉向「政治上可持續的防禦姿態」。那麼,在過去一年中,美國的這種「防禦姿態」給亞洲帶來了什麼呢?僅僅是一種「防禦姿態」,就已經讓這一地區變得頗有些不得安寧,並使中國產生某種不安全感,那非防禦的姿態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希弗先生接著說,「美國高級別地支持並參加今年10月的首屆東盟防務部長會議表明,美國打算髮揮自己的作用,建立切實、有活力和有效的區域安全合作機制」,就算希弗先生所說的內容都是真實的,那我們不由產生一個疑問,美國前些年幹什麼去了,前些年怎麼沒有想到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建立切實、有活力和有效的區域安全合作機制」?


  顯然,在把美國自己的私貨塞入一些看似無害的話語中這一藝術方面,這篇文章所達到的水平幾乎是爐火純青的。

  其實不僅是希弗先生,很多美國官員在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往往都堅持一個論調,就是美國非常願意與中國合作,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解決當前面臨的許多問題。羅列在清單中的問題也五花八門,內容廣泛,諸如人民幣匯率問題、氣候變化問題、朝核問題、伊核問題、反恐問題、全球經濟增長問題、經濟再平衡問題,等等等等。很多時候,一些「直率得可愛」的美國官員會接著說,在這個領域的「合作」中,我們希望中國做的事情是:第一、……,第二、……,第三、……。


  這很容易發展為一個易於操作的模式:美國想在某個問題上要中國做什麼,就提出想在這個領域與中國「合作」,為了使「合作」向前發展,美國認為中國要做到一、二、三,如果中國的做法達到了美國的要求,美國官員事後會說對這個領域的合作感到滿意,希望以後進一步加強在這個領域的合作;如果中國沒有按照美國的要求去做,美國的官員則會說對這個領域未能實現合作感到失望,而「合作」失敗的原因是:雖然美國展現了合作的意願,但中國沒有採取充分的行動來回應美國的善意。


  希弗先生的文章在某種意義上也未脫離這一模式,他為中美可以合作的領域開列了一些清單,並說美國已經表達了比較強烈的合作意願,願意對合作做出「嚴肅的承諾」,中國也必須對合作作出「嚴肅的承諾」,而且,更進一步,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和影響力「為更新的合作承諾創造了機會和責任」,也就是說,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中國對於「合作」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合作」的責任也越來越大了。


  為此,我們要問的是,一再破壞合作、破壞信任的是誰,是美國還是中國?在過去這些年,美國又做了哪些真正能夠取信於中國人的事情?從「炸館」到「撞機」,從壓人民幣匯率升值到反覆叫嚷要在經濟貿易領域制裁中國,從接見達賴到售台武器,從不讓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到在中國周邊海域頻繁舉行軍演,等等等等,美國這些年為奠定和穩固中美關係合作與信任的基礎,又做了多少實質性的工作?難道這些圍堵中國的做法,就是美國對中美合作所做出的「嚴肅的承諾」?


  從經濟學的意義上來說,合作是一件基於雙方自願的事情,是自由條件下達成的契約的產物,它實現的是利益的帕累托改進。當一方希望另一方合作,卻語帶威脅之時,這合作就已經變了味。信任的特點則在於,它的建立非常困難,破壞起來卻非常容易。現實是,美國一方面往往大談中美關係要建立戰略互信,另一方面做起破壞中美互信的事情時卻往往不怎麼遲疑。這就形成了中美關係中的一個悖論。


  某種意義上,這些年的中美關係陷入了一個怪圈,就是中國老想搞好中美關係,卻發現總是搞不好中美關係。我想,美國在合作過程中過於功利和機會主義的做法,肯定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從總體上來說,希弗在他文章的標題中所涉及到的合作、信任與安全,都是很好的東西,是我們願意努力追求的東西,但也是一些不能僅僅通過中國單方面的努力得到的東西,更不能把他們作為向中國獲取利益的籌碼和工具。根據對中美關係的有限理解,我有一個總體的感受,在中美合作與信任方面,美國什麼都不缺,所缺的只是誠意。如果有了誠意,其他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作者:周方銀,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副研究員)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0-12-28 07:59 | 只看該作者
美國認為合作就是中國為美國做事。但是美國在售台武器,達賴,南海,東突,等等傷害中國的問題上,和中國合作過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5: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