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當下的貧富差距究竟有多大?

[複製鏈接]

8

主題

9

帖子

13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W 發表於 2010-12-12 14: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12月9日,新浪網刊發的一篇文章「我國貧富差距逼近紅線 分配改革艱難謀求破局」再次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注意。這篇文章援引2010年12月2日國際知名的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的《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機遇無限挑戰猶存》報告,稱2009年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的數量達到670000戶,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同時,中國財富市場從2008年底到2009年底增長了約28%,達到5.4萬億美元。社會財富迅速流向富人的同時,中國的貧富差距也在日益擴大,迫在眉睫的收入分配改革正在艱難中謀求破局。那麼,中國的貧富差距怎樣逼近了紅線呢,它在當下的中國又是怎麼表現出來的呢?

    關於中國貧富差距,可以用國際通用的基尼係數體現出來。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告訴我們,基尼係數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基尼係數為1,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國際公認的標準,基尼係數若低於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基尼係數在改革開放前為0.16,2003年已經為0.458,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貧富差距警戒線0.4;2004年我國基尼係數超過0.465,到了2005年逼近0.47,2006年上半年仍是有增無已的勢頭。也許普通的中國民眾看不懂基尼係數的高低與貧富差距的關係。那麼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亞洲開發銀行等國內外權威機構的數據更能使我們了解中國貧富的差距。亞洲開發銀行報道,在中國大陸的13億人口中,有大約5億8千3百萬人生活在國際公認的貧困線以下,每天的生活費用不到兩美元。每天不到兩美元的生活費,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還是高估了中國貧困線下的人民生活。668元,是1994年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出來的滿足衣食住行等人類基本生存需求的最低收入水平。人均年收入668元,是個什麼概念?就是日收入1.83元,每頓飯的開支是0.61元,以當前的物價,只能吃到一碗麵條的六分之一,這前提是收入全部用來吃飯。要知道,孩子的學費和農藥、種子及看病等等的開支佔到了農民總支出的80%左右,剩下的飯費就是0.12元,這就是貧困人口一個人一頓飯的消費。2004年,按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68元(人民幣,下同)的標準,年末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仍有2610萬。按年人均收入669元—924元的標準,年末農村低收入人口為4977萬。

      一方面是中國農村和城市佔大多數人口的的赤貧,另一方面則是佔中國人口不到20%的富人階層的巨富。 2003年,在中國,擁有超過100萬美元金融資產的富裕人士數目為23.6萬人。而這些富裕人士擁有的總資產已經超過了9690億美元,請注意,2003年中國的GDP是1.4萬億美元。也就是說,這些僅佔中國總人口0.02%的人,佔有了相當於2003年中國國民生產總財富的70%,而中國總人口99.98%的人,卻僅僅佔有相當於該年中國國民生產總量的30%。在2003年,中國銀行里的10萬億元的存款中,80%的財富為20%的人所擁有;而同年富人們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僅佔中國國民生產總量的10%。2005年5月在深圳發布了最新的《新財富》雜誌中國大陸500富人榜。本屆富人榜顯示:財富集中的速度明顯加快,500富人的財富總額從5000億元猛增至6000億元,比上一年增幅達20%。上榜者平均財富11.9億元,比上一年上榜富人平均財富高出19%。

    在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中國窮人和富人生活的顯著反差。你如果在貴州、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地的貧困地區住一段時間,你會親眼看到十幾歲的女孩子沒有衣服穿;看到寒冷的冬天全家人蓋一床破爛不堪的被子;看到無錢治病而凄慘死在家中的老人;看到被迫賣淫的女孩子感染性病後全身流膿的辛酸;看到乞丐被城裡的狗咬傷后回家等死的無奈與悲涼……在中國的其他農村地區,有相當比例的人口卻因貧困而不得不在毫無安全可言的地方出賣苦力,在那些事故頻發的煤礦、煙花爆竹加工廠以及毒害超標的各種加工廠賣命的也都是農民。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必然會引發惡性事件,眾所周知的安徽、河南、內蒙古的那些艾滋病高發區,賣血曾是農民感染該病的唯一途徑。而農民之所以賣血,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貧困!為了活命,他們以無節制的賣血來換取一點微薄的收入,成為「職業賣血者」。

      中國大多數下層民眾的赤貧在2008年7月鄭州一位母親為兒子偷肉吃的事件中再次暴露出來。2008年7月10日上午,鄭州市特巡警二大隊接警稱,在伊河路與文化宮路交叉口東一家雙匯連鎖店內,抓到一個小偷,這個小偷是中年女子,偷竊特很別,她進店轉悠了有十幾分鐘就出來了。當走出門時,店員看她褲襠鼓囊囊的,就跟過去拉住了她並把她扭送到公安局。經民警調查得知,該女子是位母親,孩子在高中上學花了好多錢。她說家裡很窮,孩子已經兩個月沒吃過肉了,又沒有錢買,但還想讓兒子回家能吃好一點,才想去超市偷這些東西。就這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原因,讓她當了一回小偷。怕自己被曝光后,兒子沒辦法正常生活她用撞牆來「反抗」。這個發生在鄭州的令人心酸的偷竊和母愛故事讓我想起了一件發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故事。1935年,時任紐約市長的拉古迪亞曾在紐約貧民區的一個法庭旁聽了一樁麵包偷竊案庭審。偷麵包的是一位老太太。在法官問老太太是否願意認罪時,老太太囁嚅著回答:「我需要麵包來餵養我那幾個餓著肚子的孫子,要知道,他們已經兩天沒吃到任何東西了。」法官裁定:「我必須秉公執法,你可選擇10美元的罰款,或是10天的拘役。」10美元的罰金絕非這位窮苦老太太所能繳納,因此她只能「選擇」拘役。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審判結束后,身為紐約市長的拉古迪亞從旁聽席上站起身,脫下自己的帽子,往裡面放進10美元,然後面向旁聽席上的人說:「現在,請每個人另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我們為我們的冷漠所付的費用,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與社區。」在場的每個人都默默地捐出50美分。令人欣慰的是,在情感與法律的博弈中,警察選擇了「無罪釋放」,超市選擇了不加追究,而全社會選擇了無語的同情!

      一方面,是數不清的窮人在貧困線下掙扎;另一方面,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多位之後的中國大陸,卻成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之一。上海的一套房子賣到了1.5億元的天價,40多萬元一桌的黃金宴也在西安和深圳、廣州紛紛登場。標價1188萬的賓利轎車,在中國的銷量居世界第一。從1993年始,中國取代了美國,成為全球進口法國高檔葡萄酒的頭號市場,年消費16000瓶。瑞士產的世界最貴的一款手錶——寶帕表,標價600多萬元,被一位住在北京的人買走。世界任何品牌的名煙、名表、名酒、名牌服裝、名車、名牌化妝品和高檔珠寶鑽翠在中國的銷路都極好。中國大城市娛樂場所的豪華程度和消費水平絕不次於東京、巴黎、倫敦和紐約。美國高盛公司發表報告認為,2003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增速世界第一,預計10年後其規模將居全球第二,擁有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客戶群。

    在中國的富豪中,以潘石屹、王石、任志強為代表的大地產商人佔了大多數,他們的豪富建立在高額的房價之上,是城市貧民的頭號敵人。其次,令全中國人民氣憤的富豪們還是政府和企業的高官們。他們在落網前在新聞媒體上都有光輝的形象,手捧《鄧小平文選》,大談特談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背地裡卻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大肆侵吞本應該屬於人民的財產。原瀋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向東,以及廣東的謝鶴亭(國企總裁)、陝西的周長青(國企總裁)、湖北的金鑒培(政府高官)、重慶的張宗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級)、吉林的蔡豪文(交通局長)等等一大批黨政高級幹部在澳門豪賭一夜會輸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國人是傲慢的,但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城卻把中國富豪當成主要的客源而優禮有加。原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黑龍江省政協主席韓桂芝、雲南省委書記李嘉廷、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湖北省省長張國光等等也都擁有足夠他們兒孫花上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驚人財富,這還不算已經揮霍和轉移的財產。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簽一個條子就收受賄賂款4000多萬元,前後不過幾分鐘,這樣的致富速度令所有的企業家和明星們都望塵莫及!有學者研究認為,真正的「富人」是靠權力尋租來斂財致富的,那些本份的民營企業家和明星們並不是主流。

    看看最醜惡的中國官員型富豪的生活吧。原浙江省建設廳副廳長楊秀珠,逃到美國后,在紐約的繁華地段購買了至少5處超豪華住宅,價值連城,可與皇宮媲美,花錢出手之闊綽,連美國的大亨們也瞠目結舌。河南省漯河市前市委書記程三昌,攜巨款逃到紐西蘭,當地的報紙說他連廁所都用黃金裝修,每天喝人奶,每頓飯的開支達幾千美元,是當地最富有的大款。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原行長許超凡把40億元轉移到美國、加拿大等國並順利出逃,在國外享受著極度奢侈糜爛的生活。包養的情婦,雇傭的打手、保鏢和廚師有幾百人之多。他去珠寶店為情婦購物,半天之內就花了500萬美元,當地人看得目瞪口呆,甚至驚動了警察來維持秩序。2005年春節剛過,又一個震驚國內外的特大新聞從黑龍江省傳來:中國銀行哈爾濱分行河松街支行的行長高山,又捲走10多億元人民幣逃到了加拿大!當地的媒體說他「富比王侯,情婦多達幾百人,花錢瘋狂的程度無人能比,奢侈程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昨晚告訴國內的朋友上海大火讓我很難受,政府對此難辭其咎。她回答:哪裡都有事,不報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