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從朝鮮迷局解讀中美博弈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10-12-2 1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東西網日前編髮美國《紐約時報》文章,題為《從朝鮮迷局解讀中美博弈》,作者為Helene Cooper,Bender.Z譯。文章摘編如下

  華盛頓——在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政策中,有一項基本的原則是不能違背的:如果一個國家對自己的國家利益有了明確的認識,那麼無論是出於何種理由,任何國家基本上都不會隨意做出有悖於本國利益的行為。

  多位外交政策方面專家指出,當美國在與中國交涉時,需有人向美國政府明示這個原則。

  中美關係現在所面臨問題的關鍵一環在於,雙方關於核心問題的認識謎局難以拆解:美國應該採用何種方式,才能讓北京方面採取行動,而這種行動本身又被中國領導人認為並不符合本國的利益。

  從經濟問題到氣候變化,從貨幣政策到伊朗問題,直至上周的朝韓交火事件使雙方關係發展到劍拔弩張的地步;其間,美國一直在試圖推動、敦促甚至勸誘中國採取行動,但中方絲毫不為所動。

  「中國並沒有完全和美國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馬里蘭州切斯特鎮華盛頓大學的亞洲事務專家Andrew L。 Oros表示,因為北京方面一直「擔心朝鮮半島統一之後,美國會在當地駐兵的問題。」

  這種擔憂導致美國政府在該地區的一系列努力都無異於緣木求魚。

  「從根本上來說,美國希望中國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地緣政治風險分析機構斯特拉福公司(Stratfor)專門負責戰略情報分析部門的副總裁羅傑·貝克爾(Rodger Baker)表示,「我們美國希望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我們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讓世界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這就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中國必須仰仗美國的鼻息。在朝鮮問題上,美國針對中國推行自己的政策的同時,並不允許中國實行自己的政策。而中國人認定本國的政策正是維護本國利益的工具之一,美國如此行徑,無異於奪取了他們的這一工具。中國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文章說,截至目前為止,無論是朝鮮問題還是其他一系列的問題,中國一直都沒有上鉤,將來也不會上美國的當。有專家表示,除非美國政府能夠徹底改變看待北京方面的態度,而不是僅僅改變其外交策略;只有這樣,中美之間才有可能對朝鮮問題抑或是其他事務達成合作。

  奧巴馬政府的一些官員表示,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這種轉變的趨勢,並已經開始根據時局變化相應地調整對華戰略。近期,奧巴馬先生在訪問印度期間,表示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獲得安理會席位的願望;一位高級政府官員表示,我們應當不僅僅只從美英關係上來解讀此次印度之行,更應當綜合考慮中美關係。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透露說,「這是一項戰略的其中一部分,在這項戰略中,中國會甘冒風險,認為美國正在其鄰國中尋求同盟。這可能會讓北京方面感到不快。」

  同樣,奧巴馬先生決定,加快部署一支美國航空母艦集群在黃海與韓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從某種程度上說,其目的也在於向北京方面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當美方意識到,北京方面不願意看到美國軍隊在自家後院以任何形式炫耀武力;奧巴馬政府的這位官員希望通過改變北京方面權衡利弊的思維模式,藉以達到迫使中方決定對朝鮮施加壓力的目的。這總比天天看到美國海軍在自家大門外玩戰爭遊戲來得輕巧。

  「這並不是嚇唬誰,」這位政府官員表示,「這可是來真的。」

  但是美國看到了中國的決心,雖然在過去三周內他們已經連續對北京方面施高壓,但是中方仍然堅定的回絕了美國的要求。在11月11日首爾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領導人峰會上,奧巴馬先生試圖聯合其他國家對華施加強大壓力,逼迫中國對人民幣進行貶值,但最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北京方面轉敗為勝。美國並沒有如願帶領世界各國來恫嚇中國,而相反,中方卻聯合各國就目前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正在實施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對美國政府發難。國際上有批評人士認為,此項政策人為地降低了美元的價值。

  在20國集團峰會上慘遭滑鐵盧之後不久,在朝鮮僵局中,美國試圖迫使中國按照自己的意圖解決朝鮮危機的努力也隨之宣告失敗,一種新的局面正在形成:正如多位外交政策專家所說,中美關係必須要小心翼翼地調整到一種精妙的平衡,既要實現美國的目的,也要真正地說服中國,兩者要等量齊觀。

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0-12-02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沙發
wazhh 發表於 2010-12-2 20:37 | 只看該作者
還比較清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0: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