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把預防通脹提升到戰略位置

[複製鏈接]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23 2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3



物價的加速上漲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中國政經生態的重大事件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0年11月29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也是繼上周三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九天之內連續第二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如此頻繁的上調準備金,在中國貨幣史上極為罕見,引發了各界無限的想象和猜測。

  南方都市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馬光遠文章表示,一月之內的兩次上調,部分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比率已經達到了18.5%和19%的天花板,再加上10月26日的加息,和11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討當前物價的治理之策,11月20日,提出了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16條措施,這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政策舉措,毫無疑問只是說明了一個問題:物價的加速上漲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中國政經生態的重大事件,國家已經從政策層面上將通脹的警報級別提高至最高級,並且將控制物價作為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政治經濟生活的最重大問題之一予以重視。

  儘管近期的一系列政策舉措並沒有直接言明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但是,必須指出,導致時下中國物價加速上漲的根本原因,在於2009年以來實施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引發的過度貨幣投放,特別是導致人心惶惶的負利率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變,在10月份CPI達到4.4%的年內新高之後,負利率狀況在10月26日央行加息之後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在負利率的恐慌下,一部分民眾出於迴避貨幣貶值的考量會想方設法地尋找投資途徑,而大部分低收入階層的生活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可否認,通過諸如保障供應和打擊投機等行為,我們相信能在短時期內使物價上漲的勢頭得到遏制,但如果貨幣的發行量和負利率的根源不消除,一旦政策的效應退卻,物價很可能又會反彈。因此,要真正控制物價上漲,防止中國再次陷入惡性通脹的噩夢,治本之策是盡快收緊貨幣,避免老百姓的錢不斷貶值,這是穩定價格預期的最有效路徑。

  文章認為,對於今年的整體物價走勢,價格主管部門和業界一直存在著嚴重的誤判,在貨幣供應充足,國家對房地產進行大力調控,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對於居民生活用品價格的上漲,有關部門總是以「翹尾因素」、以特殊情況、以短期原因給予解釋,這導致今年宏觀政策在對物價的應對戰略層級明顯偏低,一直沒有將預防真正的通脹提升至重要的戰略位置。在10月份CPI飈升至4.4%之後,那些「翹尾派」終於閉上了臭嘴,而且,必須指出,中國目前的CPI是被嚴重低估的,在CPI被低估的情況下,民眾事實上承擔著比CPI更高的通脹稅,事實上是讓民眾為保持經濟高速增長買單,本質上都是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的速度而讓居民承擔更多的發展成本,事實上是向居民徵稅。

  特別是,根據歷年中國物價上漲的基本規律,明年的上半年將成為物價集中爆發的極端,季節性因素再加上貨幣流動的滯後效應,嚴重通脹的凸顯期將在明年下半年。這種情況下,必須旗幟鮮明地提高通脹在公共政策中的戰略級別,將防止「通脹預期」的政策及時轉型為防止惡性通脹集中爆發的政策,並將之視為未來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的頭號大敵。

  文章指出,就近期而言,準備金雖然已經達到歷史高點,但物價上漲的態勢顯然還有很大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採取一些新政干預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恐怕是盡早結束負利率和控制貨幣的發行速度,按照目前的物價走勢,加息成為近期必須做出的選項。對於再次加息問題,一些人總是擔心熱錢流入,總是擔心人民幣升值,前怕後怕,一再貽誤政策出台的最佳時機。實事求是而言,中國要是選擇在上半年就果斷加息,貨幣政策不會像現在如此被動,而且,必須指出,在熱錢和人民幣升值問題上,一方面,中國目前應對的策略不多,另一方面,相對於物價對民眾生活的影響,熱錢和人民幣升值問題很顯然不在一個考量的層面。

  加息之後,對於中小企業和一部分貸款買房的民眾而言,肯定要增加他們的成本,特別是,一旦貨幣收緊,真正受影響最大的還是普通民眾。但這個問題倒不難解決,韓國在加息問題上的聰明選擇完全可以成為我們的參考,其在加息的同時,對於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仍然保持不變,體現了有保有壓的原則,中國在加息問題上,完全可以採取「選擇性」加息的手段而規避對中小企業的打擊,這個其實一點都不難。
清靜無為
沙發
wazhh 發表於 2010-11-23 21:28 | 只看該作者
狼真的來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