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學者感慨:一場邊境戰爭 中國教訓了整個一代印度人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7-22 18: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眾所周知,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印關係曾有一段蜜月期,也就是所謂的"巴依 巴依"的時代。從印方的角度來說,以國土 人口經濟條件而論,印度在前英屬殖民地中處於領頭羊的位置,而這又進一步把印度推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盟主"位置,當然,按照當時的概念,準確的說是不結盟運動組織的首腦國家,不結盟組織在當時是獨立於美英兩大陣營的第三股力量,這使得印度人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個影響: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三了。

  出於進一步壯大不結盟組織擴張自身影響力的考慮,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印度對中國相對採取了比較有好的態度,1955年尼赫魯總理邀請周恩來總理參加萬隆會議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有好僅僅是"相對"的,這一期間印度從未停止對這爭議區領土的蠶食,至少在1954年至1959年間,我邊防部隊與印度情報部門控制的巡邏隊曾有數次小規模交火,規模最大的一次爆發於1959年10月。印方巡邏隊被我方擊斃9人,其餘悉數被擒(這次時間的影響是,1959年之後,作為權利鬥爭的結果,這一地區的巡邏任務被印度軍方接管)。

  從心態上而論,當時印度對中國始終抱有一種"俯視"態度,即認為中國僅僅是不結盟組織中的一員,是被領導者。這一方面源於印度人不切實際的優越感,另一方面也源自1840年以來中國國運的頹勢--在印度人看來,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都是靠美英等國才從日本人手裡解放出來的。而從實際國力來看,早在1928年前,國聯就把印度列為世界8大工業國行列。而建國之初,中國在經濟上的各項軟硬體都處於一窮二白的狀態,令筆者無法理解的是,此前的朝鮮戰爭在震撼整個西方世界的同時,似乎對印度人並未有太多觸動,印度的領導集體更像象牙塔中的產物。

  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同樣可以看作是這一心態下的產物。衝突由印方首先挑起,而戰爭對他們而言卻是始料未及的--印度政府認為只要自己在邊境上不斷增兵,中國人就會被嚇跑,對於大規模交火併沒有做太多的準備,更遑論後期自己會處於挨打狀態。簡單來說,印度人從一開始就把勝利的希望寄託於對手的軟弱上,僅從這種心態看,戰場一邊倒的態勢就是在正常不過的。

  在中國解放軍的戰史中,1962年這場自衛反擊戰並非是一場值得大書特書的戰爭,畢竟,這支部隊曾面對過太多比這還要兇險得多的戰事,甚至這場戰爭的進程都顯得平淡無奇,但正是這場"平淡"的戰爭,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印度的發展軌跡--按照美國著名的南亞學者斯蒂芬。科恩教授的說法:印度在中印邊境戰中遭受了"恥辱的失敗",這"教訓了整個一代印度人。。。。。從那時起,印度在心理上已經成了軍事化國家"。

  1962年對印反擊戰之於印度,其影響類似於甲午戰爭之中國,最大的傷害都在於世人眼裡一個"大國"被打回了原形,甲午戰爭之後,中國虛弱表露無疑,於是列強瓜分接踵而至。1962年一戰同樣如此,"堂堂世界第三" "亞非拉的領袖"竟然被中國揍的魂飛魄散,領導人不得不像美蘇等國尋求援助,尼赫魯曾親自致信肯尼迪求援,新德里的政要和富商們甚至做了遷都的打算,一直到中國高姿態的開始撤軍,印度都還沒組織起反擊,此戰使得印度的國際政治資本和影響力一落千丈,在第三世界國家中的威信受到重創,於是在無意之間,中國成了1947年獨立以來對印度"傷害"最大的國家,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在印度人的心目中成了戰爭販子的形象。

  因此,印度民族主義者對中國的敵視其實不亞於日本右翼勢力,印度媒體鮮見對中國的真實客觀的宣傳,在很多印度人眼裡,中國人就留著山羊鬍子 戴著竹斗笠 露出一臉陰險笑容的中國農夫的落後國家。

  除去心理,從經濟方面算賬,我們會發現結果仍舊是對印度不利的。如果以"戰爭與經濟之間是否建立一套正循環體系"為依據來審視中國政府當時的決策,那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和隨之而來的無法消除的民族仇恨,於國民經濟發展,省去了一個大包袱:堅決打擊,一張打出了相對40年的穩定,使得經濟建設免去了許多干擾,這都是戰爭所帶來的紅利,就是所謂的"戰爭--經濟"正循環。反觀印度,1962年這一戰對於實際控制土地面積基本無損,但為了一個次要利益,卻給自己製造了一個強大的對手,進而影響了巴基斯坦尼泊爾 孟加拉 緬甸一直到斯里蘭卡一系列方向,為國家帶來沉重的軍事開支,這不是正循環,而是一個死循環。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沙發
TCM 發表於 2010-7-23 01:32 | 只看該作者
鮮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11: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