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ZT: 也談中國文化

[複製鏈接]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ousuo 發表於 2009-12-4 2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提交者:在下畢明 加帖在 文化散論 【凱迪網路】

很不巧,昨天剛給你寄過一信,今天又收到你的來信。
       去年生日之際,我寫過一段話:一個真正的人,僅僅是個愛國主義者,顯然是不夠的,他還應當而且有義務去愛這整個世界,因為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而人類,不正是我們全部的理想之所在!今年生日,我又有了一點新感想:人類的精髓是文化。不論人類在哪一個領域取得何種程度的進步,都可以歸結為文化的進步。
      我這個人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極深,對孔孟老莊是''兼相愛'',骨子裡是陶潛的信徒,把飲酒作詩、不受世俗干擾的生活看得特別貴重。
      你的關於中西文化異同的文章我讀過了,很受啟發。關於文化,我有這麼一個觀點,不知你贊同否?我認為,不論哪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本民族和周邊民族的智慧之樹的不斷嫁接和移植的結果。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家和道家為骨幹的,猶如長江與黃河。林語堂說:''中國人在進取時都是儒家,失敗時都是道家。''這話頗有見地,的確概括了大多數中國古人和現代人的特點。但也不是''絕對真理'',失敗后信佛的也不少。古人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對此,幾千年來的中國文人是心領神會的。白居易[我身]說:''通當為大鵬,舉翅摩蒼穹;窮則為鷦鷯,一枝足自容。''就是這種人生觀的註腳。儒家更注重兼濟天下,道家更注重獨善其身;處於亂世中,文人更欣賞道家,處於較有希望的''治世''中,文人就傾向儒家;和社會打交道時是儒家方式,謹言慎行,和自然打交道時是道家觀念,隨心所欲。總之,中國人有了儒和道,真可謂進退有據,左右逢源了。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的主流是儒家,那實在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表面化了。
      儒道兩家,都講究''道''。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又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還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由此可見,儒家的道,是人道或社會之道。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又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由此可見,道家的道,是天道或自然之道。''天道遠,人道邇'',所以,儒家更受統治者的歡迎,加之吹捧提倡,也因此更流行一些。此外,不論孔子還是老子,都提到''君子''這個概念。。在關於孔子論述的[論語]中,有關君子的議論比比皆是,枚不勝舉;老子說過''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諸子百家的文章中,也時常談及''君子''。可以說,,中國文化的精華,真正深入人心的就是這兩樣:道和君子。
      老子講的道是''玄之又玄''的。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那也是比較高級的道。一般平民百姓,販夫走卒,甚至強盜娼妓,也講''道。這種道,可以說是道德也可以說是道理還可以說是''道上的規矩''。
所謂''盜亦有道'',是有根有據的,譬如不殺孕婦不劫書生等。中國人常講以理服人,這個理是''道理''。中國人罵殘暴自私的統治者是''無道昏君''或''豺狼當道'',西方人和非洲人聽了恐怕是一頭霧水,莫知所云。''道''是中國的土特產品。至於''君子'',更是中國人的口頭禪,如''先君子后小人''、''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量小非君子''、''君子固窮''等等,多了去。在思考的時候,中國人總是
努力尋找''道'',即道理或道德;在行動的時候,總是以''君子''的標準規範自己或衡量別人。這已是約定俗成了。
      從哲學角度看,儒家和道家都是''跛足道人''。無論是老子的[道德經]還是孔子的[論語],都缺乏邏輯
性,東一榔頭西一棒,比之同時代的西方思想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未免遜色。西方人重理性,所以強調邏輯。中國人重悟性,相信一通百通。
      中國人是天生的自然神論者。中國人的''神''是''天''或''道''或''祖先'',這與基督敎的''耶穌''、伊斯蘭敎的''安拉''和佛敎的''如來''是大有區別的。中國的神是看不見的或不可捉摸的,''祭神如神在'',有這份心或儀式就可以了。對於有形而具體的神,中國人敬他的方式是功利性很強的甚或帶有玩笑意味的,如
貼在門板上任憑風吹雨淋日晒夜露的門神,滿身盔甲很威風,其實也就是看門的一類,又比如灶神,神龕上擺一盤麥芽粒糖奉獻給他,''粘他的嘴免得上天打小報告'',像避害而非敬神。表面敬之,實際上不敬。魯迅在其作品中就表達過對中國人敬神方式的嘲諷。
      中國人多的是宗法觀念。在中國人心目中,再好的''天堂''或''來世''都不如眼前的子孫滿堂,''香火''旺盛。一向封閉的中國人,對佛敎的滲透,開始是反感的。韓愈''諫迎佛骨'就是一例,因為佛敎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合。只是在''五胡亂華''之後,中國變得支離破碎,道德傳統已無招架之功,相當一部份知識分子及文人不僅厭倦了儒家,也厭倦了道家,這才給佛敎的全面進入以可乘之機。佛教的博大精深一旦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所了解,就為中國的文化提供了新源頭。中國人以自己獨特的智慧汲取其營養並
''為我所用'',別具一格。把佛教比成''唐僧肉'',印度人作為創始者固然是大嚼了一頓,而中國人卻甪這''肉''又烹制了一種湯----中國佛敎,當然加進去的都是中國人自己喜愛的佐料。這一道湯,至少在中國人嘴裡,是比原來的那碗菜更鮮美可口了。
      佛教的分支甚多,其中主張''頓悟''的慧能禪宗一派在中國曾經特別流行。事實上,中國人一直比較缺乏循序漸進地探求事物本原的品質。''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唐人王維的這一廣為流傳的詩句,
就是中國人重靈性和悟性的寫照。中國的知識分子留意仕進的多,鑽研學問的少,''頓悟''對於他們說來當然更方便一些;就是農工商賈們,都忙於生計,雖也嚮往一個好的''來世'',但靠''時時勤拂拭''的''漸修''
去取得,也嫌麻煩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相忌之處,中國人''不求甚解''的毛病,大約都可以由此中挖掘出不少東西來。
      以後得空,再和你深入談談吧。現在已是凌晨,夜色茫茫,手寫酸了,眼也倦了,該睡了。
                                                                                  祝秋安!
                                                                                               畢明   1900年秋夜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沙發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12-4 23:47 | 只看該作者
中華文化,泛泛而談比較難。能否找一個小一點的具體問題集中地討論?[本話題由 自由之靈 於 2009-12-04 23:48:00 編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主題

8149

帖子

330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02
3
溫和寶 發表於 2009-12-4 23:52 | 只看該作者
1900年秋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4
 樓主| sousuo 發表於 2009-12-4 23:55 | 只看該作者
溫和寶: 1900年秋夜?
夠玄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97

帖子

6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8
5
林居畫虎 發表於 2009-12-5 00:15 | 只看該作者
溫和寶: 1900年秋夜?
在八國聯軍網用百年後的語言寫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主題

8149

帖子

330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02
6
溫和寶 發表於 2009-12-5 01:04 | 只看該作者
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

林語堂說:''中國人在進取時都是儒家,失敗時都是道家。''
這林先生5歲時既能說出如此精闢的語言,真天才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7
 樓主| sousuo 發表於 2009-12-5 01:23 | 只看該作者
溫和寶: 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

林語堂說:''中國人在進取時都是儒家,失敗時都是道家。''
這林先生5歲時既能說出如此精闢的語言,真天才也。[e
真天才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105

帖子

7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2
8
回首江湖遠 發表於 2009-12-5 04:06 | 只看該作者
哈哈。這位作者對中國文化也算略知一二,不過還是屬於膽怯的知識分子,看見外國人就腿軟。不知道作者從哪裡推出這樣的結論「無論是老子的[道德經]還是孔子的[論語],都缺乏邏輯性」,而且,即使缺乏邏輯性,就比「同時代的西方思想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遜色」?不要太搞笑了,小夥子。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切磋切磋中國文化,預先下結論的話,凡是中國有而外國沒有的特點,都預先定義為毛病,就不勉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1: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