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首先,年輕未必是借口,侵華日軍中不少20多歲乃至更年輕的青年同樣是狂熱的法西斯分子。年輕的蔣經國或許想勵精圖治,想改變現狀,但是所作的只能是維護以他和蔣介石為代表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法西斯統治,絕不會觸動自己的統治根基。其次,蔣經國根本不是職業軍人,他是1937年回國的,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才爆發,怎會有「在蘇聯衛國戰爭時候,是拿著衝鋒槍跟德國人打過仗」的「英雄事迹」呢?抗日戰爭時蔣經國擔任過江西省第四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但是不過是蔣介石鍛煉他,蔣經國從未去危險的地方。何況以腐敗著稱的國民黨軍隊,即使真是職業軍人身上又能有多少「很優秀的東西」?再次,蔣經國主導的幣制改革,實質是對各階層人民的又一次大洗劫。1948 年8 月19 日發布的《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規定限期收兌人民所有的金、銀、外幣,逾期不兌一律沒收,大量的黃金、白銀、美鈔,被政府強制收兌而去。蔣經國去上海「打老虎」實質是依靠暴力掠奪民族資產階級的財產來維持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內戰。當然,蔣經國也是有貢獻的。1949年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進行中央銀行外匯黃金移存台灣事宜,把外匯黃金全部移存台灣。1950年蔣經國擔任總政戰部主任,正式統籌台灣的情治工作,通過法西斯手段嚴厲鎮壓左派和台灣人民要求統一的「民主台灣聯盟事件」等運動,對台獨勢力則大力縱容,一方面於1987年宣布解嚴,使台獨勢力的民主進步黨合法化,另一方面提拔台獨分子李登輝為副總統,成功製造了台獨勢力尾大不掉的局面。這一切為《建國大業》的明星們去台灣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於不少夢想去外國去台灣發展的明星們,蔣經國的貢獻難道不大嗎?
除此以外,《建國大業》醜化中國共產黨的細節數不勝數。例如,電影里有個細節,蔣介石和蔣經國談心,蔣介石說:要是你,你談嗎——都這樣了,還談什麼啊……這顯然是根本上否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1949年1月14日毛主席的《關於時局的聲明》的八項條件(懲辦戰爭罪犯;廢除偽憲法;廢除偽法統;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沒收官僚資本;改革土地制度;廢除賣國條約;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並未關閉和平的大門,反而正體現了和平誠意。如果不堅持八項條件,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有有何區別?「懲辦戰爭罪犯」只是要明確戰爭責任,不是真的要置蔣介石、李宗仁等人於死地。這一點蔣介石、李宗仁等戰犯也很清楚。事實上不僅傅作義等「戰犯」起義后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且在1949年1月27日,「二號戰犯」李宗仁就致電毛主席,表示同意以八項條件為和談基礎,難道他是想自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