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藥人才培養從青少年抓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一代代名醫大家素為人們所景仰。   學習中醫大師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之餘,感受更多的卻是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的迫切,大力營造名醫輩出良好氛圍的緊要。
    發展中醫藥,人才是根本。近年來,我國中醫藥人才青黃不接,出現傳承危機。中醫藥從業人員數量逐年下降,中醫藥在全國衛生服務體系中的份額不斷減少。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西醫從業人數約550萬人,而中醫只有40萬人左右,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20%。
   加強對「國醫大師」成才規律和培養機制的研究和借鑒,有利於探索現代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方法、途徑,進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中醫藥人才激勵機制,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德業雙修的人才梯隊。
   醫生可能是最無法速成的職業之一。隨著老一代中醫紛紛故去,中醫中藥如何薪火相傳?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鄧鐵濤說,要繼承和發展中醫,就一定要培養「鐵杆中醫」——立足於深厚的中華文化基礎上,既善於繼承又勇於創新的人才。「鐵杆中醫」要從青年抓起,只有更多的年輕人熱愛中醫、學習中醫、繼承中醫,去發掘中醫藥這一寶庫,才能更好地造福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
  當然,除了國醫大師的榜樣力量和學術思想的傳承,還需要為中醫人才培養提供「沃土」。讓扶持中醫藥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銜接配套起來,從制度上創造良好的氛圍,「鐵杆中醫」們才不會有後顧之憂。在韓國,由於韓醫的社會地位高,經濟收入好,受人尊重,韓醫也就成了年輕人競相追逐的職業,想學韓醫的比想學西醫的還多。著名的慶熙大學韓醫學院的錄取率有時竟高達170∶1。
  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醫藥事業目前都迎來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傳統醫藥的決議》,傳統醫藥的優勢和作用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最近,國務院出台了《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中醫藥事業在新世紀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中醫藥的人才培養,要趁勢而上,把更多的優秀人才吸收到中醫隊伍里,才能培養造就新一代名醫大家,推進中醫藥的傳承和創新。
(轉)(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2: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